- 相关推荐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1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检验醛基的实验方法。
2.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
3.探讨银镜反应实验原理的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乙醛的反应方程式 CH3CHO+2A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
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甲醛(可看作有两个醛基)的话被氧化成碳酸铵(NH4)2CO3。
葡萄糖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2Ag(NH3)2OH----→(水浴加热)C5H11O5COONH4+3NH3+2Ag↓+H2O
若要体现出葡萄糖内部的结构以及断键情况: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
银镜反应总反应方程式: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甲醛除外 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方程 HCHO +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6NH3 +2H2O{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实验条件: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三、实验器材
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四、实验步骤: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清洗方法:
实验前:使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清洗
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来清洗试管内的银镜,硝酸可以氧化银,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过氧化氢和硝酸一样,也能清洗试管上的银镜,并且清洗效果和硝酸不相上下,但素有 “绿色氧化剂”之称的过氧化氢在清洗时不会放出污染环境的二氧化氮气体,价格也比硝酸便宜。所以,用过氧化氢清洗银镜,不但环保,而且还省钱。
注意事项: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试管不洁净会附在其他颗粒上,银粉很小,光线的反射不密集,看上去就像黑的而不是银色的。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逐滴),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AgONC)呈现白色乳液。氨水的浓度以2%为宜。如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增大了产物NH3的浓度,会使该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Ag(NH3)2]+的电离,使溶液中Ag+浓度相应减小。
4.加碱可使乙醛与银氨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但如果滴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速率太快,产生的银镜会发黑。
5.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因为银氨溶液久置后,将变成叠氮化银(AgN3)沉淀,它受振动时很容易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6.乙醛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析出银镜快,但容易出现黑斑,加快振荡速度可以避免出现黑斑。甲溶液中乙醇起到降低乙醛浓度的作用,使得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有乙醇存在时,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
7. 做银镜反应的试管一定要洁净,去油污的方法,可在试管里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去碱液,再用清水、蒸馏水冲洗干净。
8. 加热必须在水浴中进行,不可用灯焰直接加热,否则也可能产生易爆炸的雷酸银。在水浴加热过程中,振荡试管,搅拌溶液,或水浴温度过高,都难以得到光亮的银镜,而只能得到黑色的粉状银沉淀
9.反应混合液不可久置,应及时处理,防止产生雷酸银而发生危险。
10.做银镜反应实验时醛不能过量。因为做此实验的目的是要说明醛基的性质的,其明显现象是产生光亮的银镜(结果是要得到光亮的银镜)。如果乙醛过量或浓度过大会使反应太快,从而得不到光亮的银镜或者得到的是有许多黑斑的银镜,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 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3. 能准确观察并描述银镜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推导化学反应原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观察。
2. 银镜反应的原理理解,特别是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难点:
1. 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及原理。
2. 理解银镜反应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溶液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烧杯、滴管、三脚架、石棉网等。
2. 实验药品:硝酸银溶液、氨水、乙醛溶液、葡萄糖溶液等。
3.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3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银镜制品图片,如银镜、银质装饰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银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银镜反应。
(二)知识讲解(7分钟)
1. 讲解银镜反应的定义:银镜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是指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乙醛、葡萄糖等)与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在试管内壁上形成光亮银镜的现象。
2. 简单介绍银镜反应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制镜工业、检验醛基的存在等方面的用途。
(三)实验探究准备(5分钟)
1.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向学生介绍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药品的性质和注意事项。
2. 重点讲解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
- 先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 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加边振荡试管,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此时得到的就是银氨溶液。
- 强调配制过程中要注意氨水的滴加速度和用量,避免生成的银氨溶液不稳定。
(四)实验探究步骤(10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 - 3 mL银氨溶液。
- 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乙醛溶液(或葡萄糖溶液)。
- 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水温控制在60 - 70℃),静置观察。
2.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试管是否洁净、溶液滴加顺序是否正确等,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观察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观察到试管内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如银镜的色泽、光滑度等。
2.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银镜现象,结合之前讲解的银镜反应定义和知识,让学生尝试推导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然后详细讲解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乙醛为例):
解释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变化及反应条件的作用。
(六)实验拓展与思考(5分钟)
1.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改变实验条件,如银氨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乙醛(或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等,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2.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实验条件下银镜反应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银镜反应的定义、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重点知识。
2. 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及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2分钟)
1. 完成课本上关于银镜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简短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银镜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能够准确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 熟练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流程,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要点及规范。
2. 银镜反应的化学原理及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与书写。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因素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2. 理解银镜反应中银氨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稳定性问题。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硝酸银溶液、氨水、乙醛溶液、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3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银镜反应”四个字,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字,你们能想到什么?你们觉得银镜反应会和哪些物质有关?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银镜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知识铺垫(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乙醛、葡萄糖等,讲解醛基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 简单介绍银镜反应是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与银氨溶液之间的一种特殊反应,在工业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三)实验准备(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 - 5人。
2. 向每组学生发放实验仪器和药品,并介绍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药品的注意事项。
3. 重点讲解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如1 - 2 mL)。
- 用滴管逐滴加入氨水,边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到最初产生的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此时得到的就是银氨溶液。
- 强调配制过程中要注意氨水的滴加速度不能太快,以免生成的银氨溶液不稳定。
(四)自主设计实验方案(10分钟)
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银镜反应的基本情况,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不同因素对银镜反应的影响,比如银氨溶液的浓度、乙醛(或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等。
2. 各小组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帮助学生确定实验变量、控制变量等。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实验探究与操作(15分钟)
1. 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 按照方案配制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和乙醛(或葡萄糖)溶液。
- 设置不同的反应温度,将试管放入相应温度的热水或冷水中。
- 进行银镜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是否形成银镜、银镜的质量、反应时间等。
2.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
1. 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包括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实验现象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初步结论。
3.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质疑和讨论,共同探讨不同因素对银镜反应的影响规律。
4.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以及不同因素对其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银镜反应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分析以及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重点知识。
2. 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2分钟)
1. 完善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2.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包括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等情况。
2. 熟练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准确判断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志。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银镜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如在检验醛基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亲自参与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影响银镜反应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2.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银镜反应的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微观解读。
2. 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规范及成功标志的判断。
难点:
1. 从微观角度理解银镜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及化学键的变化。
2. 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准确归纳总结出影响银镜反应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烧杯、滴管、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等。
2. 实验药品:硝酸银溶液、氨水、乙醛溶液、葡萄糖溶液等。
3.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3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制镜工业生产过程的视频片段,展示工人们利用银镜反应制作镜子的场景。
2.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银镜反应。
(二)知识讲解(7分钟)
1. 讲解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
- 从宏观角度,介绍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乙醛、葡萄糖等)与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银单质并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的现象。
- 从微观角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示意图,详细讲解电子从醛基中的碳原子转移到银离子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化学键的变化情况。
2. 写出银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乙醛为例):
并对方程式中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条件进行解释。
(三)演示实验(5分钟)
1.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银镜反应的`演示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 - 3 mL银氨溶液。
- 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乙醛溶液。
- 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水温控制在60 - 70℃),静置观察。
2.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要点,如试管要洁净、溶液滴加顺序不能颠倒、反应温度要控制好等,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探究(10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按照演示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进行银镜反应实验。
2.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溶液滴加顺序错误、试管未洗净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要注意观察银镜形成的过程和质量。
(五)实验现象分析(10分钟)
1. 学生完成实验后,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 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银镜的色泽、光滑度、形成时间等。
-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结合之前讲解的银镜反应原理,让学生尝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2.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深入讲解银镜反应的原理,特别是从微观角度理解电子转移和化学键变化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六)影响因素探究(10分钟)
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现在请你们思考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银镜反应的结果呢?
2.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出至少三个影响因素,并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这些因素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3.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银镜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以及影响因素探究等重点知识。
2. 强调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2分钟)
1. 完成课本上关于银镜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全面了解银镜反应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流程及关键技术点,确保实验成功。
3. 能正确分析银镜反应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根据现象准确判断实验结果的优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2.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规范及关键技术点的掌握。
2. 对银镜反应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银镜反应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理解银镜反应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
三、教学方法
资料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资源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设计05-16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07-24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09-19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10-11
关于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11-18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09-03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12-26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08-04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0-26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