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2 11:15: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

  第五自然段,理解究竟什么是“生物钟”这个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个爱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它们会走没有脚,它们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起床,什么时候上学去。

  板书:时钟

  生说时钟的用途。

  同学们,有一位伟大而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你在没有时钟的时候掌握时间,猜猜这位伟大的魔术师是谁?(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

  学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2)这些时钟是怎样的`?

  (3)它会怎样向我们报时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

  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2、是,读课文是我们解开小问好的办法。在读课文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还可以请教老师。2、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过生字关: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小组。

  4、生字朋友带来了一连串的生词,能读出这些词语吗?(不带拼音)

  发现蒲公英夜幕降临不声不响地洞底细

  拜访内部(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字词中没有的词语。(带拼音)

  (喇叭绽开美貌巡逻辛勤)顺势问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词语的。

  5、让我们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课文。

  6、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出示朗读要求:坐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朗读有自信,抑扬有感情。)

  7、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是怎么报时的呢?

  通过你们的介绍,你们知道徐老师明白了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听。

  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发现。

  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出示:(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开了。五点钟,野蔷薇开了。六点钟蒲公英开了。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开了。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课文中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写的呢?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请大家挑选其中的一句话,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

  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着背给同桌听听,指名背。

  过度: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现、英、夜”。

  想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指导书写“夜”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夜”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观察、描红其余的两个字(提醒书写姿势)。

  板书设计:

  植物

  自然界的时钟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

  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

  问题:

  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

  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

  (三)巩固提高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总结结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生物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京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人、动物和植物分成了三部分。本节以讲解和比较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主。教材中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资料,对常见的其它昆虫的生长发育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同时比较昆虫、两栖动物、人类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在生殖方面的共同点,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多学科的密切。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述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在基于本学科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所学,对常见昆虫的生殖发育进行分类;并尝试与多学科内容建立联系。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七、课后小结

生物教学设计4

  复习目标①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与思考,调查和技能训练),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物具有一系列的生命特征,进一步加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鼓励他们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好调查表格(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生物适于环境的特点。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复习。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预计给学生30分钟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感受生物的勃勃生机。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就让我们尽情的呼吸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仔细辨认在植物园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在观察时请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结合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辨认!②注意做好观察纪录。③请注意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生物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如茎、叶)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此处为下一章做好铺垫)”(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学生休息,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来回忆生物的基本特征,花到谁手,谁就说出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呼吸。在游戏中完成单调的复习回忆过程。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以及刚刚完成的第二次调查,并交流调查表格的最佳设计方案,对于2片相似的树叶,应该会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亲自进行调查也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畅所欲言:松树的叶子细长如针适合干旱环境、莲的叶子宽大适于水生,等等。教师主要起鼓励、协调的作用。(让学生从以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巩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教师启发: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同学们,请问我刚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一点你的看法?很好,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系统的学习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三、通过对sars病毒的分析,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通过平时视听获得的感性知识,结合第一章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sars病毒是生物的原因。例如,生物有一定的寿命,sars病毒可以存活一定的时间;生物能繁殖,sars病毒在人体内可以增殖;等等。同学们,去冬今春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很好,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sars病毒是生物吗?如果是,请你说出它具有哪些生命特征?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四、小结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一章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多少可爱的生物呀,就让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五、反思反思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我们第一章要求达到的目标。这节课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然,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自然而然的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知识的引入,拓展了学生已有知识。利用小游戏,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复习有关知识,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帮助。通过这节课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生物教学设计5

  复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3、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质进入海洋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动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进海洋的废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东西,有些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这些营养盐过于丰富,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藻类、鞭毛虫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这样赤潮生物进行了爆炸性的繁殖,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会把海水"染"红。赤潮来临时,鱼类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2、判断: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酸雨。

  分析:错误。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称为酸雨。

  3、判断:能够吃到野生动物或者能够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错误。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吃野生动物或者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这个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练习

  1、选择题

  (1)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

  (2)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连线

  水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

  大气污染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噪声污染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3、水污染连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气污染连工厂排放的浓烟;土壤污染连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声污染连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生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体验新知获取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命的共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命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有趣的游戏)

  1.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殿堂,这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有你所困惑的,她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去感悟生命的奥秘。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一:教师以第一人称“我”说出一种生物的几个独特的特征,例如:我透过湿润的皮肤呼吸;我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我用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在水里进进出出;如果天冷,我会冬眠。你们猜出我是谁了吗?(青蛙)让学生才猜出是那种生物,并认识该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可仿照教师的模式,也可以独创模式来说出某种生物的特征,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来猜是哪种生物。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从你们的创作中我看出你们对周围的生物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去发现,去探索,相信你们会获取得更多。

  (设计反思: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多留心生活,多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下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重走探索之路

  1. 师:看,我们周围的生物多么可爱!但我们说了半天生物了,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有生命的)

  2.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有生命的”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启迪,互相补充)

  (设计反思: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利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表达交流,尽量让每一为同学都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表达思想的机会,促成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4. 教师将学生所想到的一一列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对所说的生命现象举例子。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

  5. 教师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列在黑板上的“生物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教师也参与其中,将不准确的擦去,将不全的补充上。

  6. 师生共同总结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设计反思: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很多他们认为的生命现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在此探究中重要的是对所列在黑板上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并需要学生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否能对所列的生命现象举出反例,鼓励其他同学直接参与讨论、辩析,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縝密思维的能力,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7.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你们能不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生物?

  三.认识生物之美

  师:生物是自然的一快瑰宝,时刻闪烁着绚丽的光华。生物以其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界中,无论是一朵小花,或是一棵小草,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要积极生长、开花、结果,展现生命最完美的历程。作为高等生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无人能及之美,只要有信心,你同样也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自己,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辉煌。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后的课为阅读

  2.作业。

生物教学设计7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2)A(3)A、B、C 2、D 3、D 4、B 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生物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 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 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

  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

  1.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义”。

  3.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1.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观看小品,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

  进行探究活动的用具: 乒乓球或卡片等 。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参考资料

  “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 。

  优生优育的方法。

  【课题】计划生育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生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报复人类,惨痛的历史教训教育着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两者若能和谐发展,必然相互有利。而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在全体地球公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引入。让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讨论:有些鸟能够飞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强大的飞行能力呢?如果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鸟一样飞吗?

  (二)、通过观察对比,学习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鸟的图片、标本或视屏资料的`观察,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并归纳它们在外型上的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并完成教材31页的表格。

  (三)、指导探究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概括鸟的主要特征

  (四)、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你还能作补充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我们应该爱鸟护鸟。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合理推理,顺利得出探究结论。

生物教学设计11

  课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关键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本文采用丁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导入介绍,教师点拨

  默读思考,活动了解

  回答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作业

  (3)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明确】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员,却能“降格白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熟读课文,看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

  课后记事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

  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1、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2、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1、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3、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五、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⑴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⑵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⑶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六、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模拟操作和数学运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

  能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情感 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究。

  科学知识

  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

  牛奶(或其他食物)两份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话题: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多的微生物,那么微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二、新授

  ㈠“疯狂”繁殖的细菌

  1、讲解: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算一算、画一画

  100分钟后,一个细菌会分裂繁殖为多少个?

  4个小时(240分钟)后呢?

  3、小结

  细菌繁殖速度之快确实让人惊讶。

  ㈡、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1、提出问题

  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能力超强,从古到今,不停繁殖,现在的地球会是这个样子吗?原来微生物的`生存也需要适宜的环境。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宜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呢?

  2、 猜想

  小组内交流猜想,班级汇报。

  (可结合上节课的内容)筛选出有争议的观点

  3、指导实验设计

  a. 思考实验中的变量与定量: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怎样做到?

  b. 集体交流

  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c. 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4、各小组课后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三、拓展:制作酸奶

  酸奶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是由新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酸奶呢?

  学生阅读P47资料

  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试一试,成功了可要记得与父母一起分享!(注意卫生!)

生物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 (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生物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

  单细胞生物体

  ↓

  草履虫

  ↓↓

  单细胞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生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12-10

生物教学设计15篇06-02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1-06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06-04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11-06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15篇03-21

2022初一生物教学设计大全11-16

生物的教学反思03-23

生物教学反思03-25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生物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

  第五自然段,理解究竟什么是“生物钟”这个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个爱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它们会走没有脚,它们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起床,什么时候上学去。

  板书:时钟

  生说时钟的用途。

  同学们,有一位伟大而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你在没有时钟的时候掌握时间,猜猜这位伟大的魔术师是谁?(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

  学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2)这些时钟是怎样的`?

  (3)它会怎样向我们报时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

  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2、是,读课文是我们解开小问好的办法。在读课文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还可以请教老师。2、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过生字关: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小组。

  4、生字朋友带来了一连串的生词,能读出这些词语吗?(不带拼音)

  发现蒲公英夜幕降临不声不响地洞底细

  拜访内部(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字词中没有的词语。(带拼音)

  (喇叭绽开美貌巡逻辛勤)顺势问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词语的。

  5、让我们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课文。

  6、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出示朗读要求:坐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朗读有自信,抑扬有感情。)

  7、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是怎么报时的呢?

  通过你们的介绍,你们知道徐老师明白了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听。

  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发现。

  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出示:(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开了。五点钟,野蔷薇开了。六点钟蒲公英开了。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开了。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课文中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写的呢?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请大家挑选其中的一句话,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

  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着背给同桌听听,指名背。

  过度: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现、英、夜”。

  想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指导书写“夜”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夜”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观察、描红其余的两个字(提醒书写姿势)。

  板书设计:

  植物

  自然界的时钟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

  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

  问题:

  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

  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

  (三)巩固提高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总结结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生物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京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人、动物和植物分成了三部分。本节以讲解和比较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主。教材中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资料,对常见的其它昆虫的生长发育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同时比较昆虫、两栖动物、人类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在生殖方面的共同点,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多学科的密切。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述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在基于本学科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所学,对常见昆虫的生殖发育进行分类;并尝试与多学科内容建立联系。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七、课后小结

生物教学设计4

  复习目标①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与思考,调查和技能训练),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物具有一系列的生命特征,进一步加强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鼓励他们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好调查表格(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生物适于环境的特点。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复习。学生认真观察和记录(预计给学生30分钟的时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感受生物的勃勃生机。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就让我们尽情的呼吸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仔细辨认在植物园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在观察时请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结合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辨认!②注意做好观察纪录。③请注意一下你所观察到的生物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特点(如茎、叶)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此处为下一章做好铺垫)”(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学生休息,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来回忆生物的基本特征,花到谁手,谁就说出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呼吸。在游戏中完成单调的复习回忆过程。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以及刚刚完成的第二次调查,并交流调查表格的最佳设计方案,对于2片相似的树叶,应该会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亲自进行调查也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畅所欲言:松树的叶子细长如针适合干旱环境、莲的叶子宽大适于水生,等等。教师主要起鼓励、协调的作用。(让学生从以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巩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教师启发:通过这一章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同学们,请问我刚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你们谁能告诉我一点你的看法?很好,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系统的学习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三、通过对sars病毒的分析,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通过平时视听获得的感性知识,结合第一章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sars病毒是生物的原因。例如,生物有一定的寿命,sars病毒可以存活一定的时间;生物能繁殖,sars病毒在人体内可以增殖;等等。同学们,去冬今春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很好,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sars病毒是生物吗?如果是,请你说出它具有哪些生命特征?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四、小结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一章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多少可爱的生物呀,就让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五、反思反思这节课是否达到了我们第一章要求达到的目标。这节课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然,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自然而然的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知识的引入,拓展了学生已有知识。利用小游戏,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复习有关知识,加深了同学间的交流、帮助。通过这节课增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生物教学设计5

  复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3、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质进入海洋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动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进海洋的废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东西,有些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这些营养盐过于丰富,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藻类、鞭毛虫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这样赤潮生物进行了爆炸性的繁殖,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会把海水"染"红。赤潮来临时,鱼类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2、判断: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酸雨。

  分析:错误。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称为酸雨。

  3、判断:能够吃到野生动物或者能够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错误。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吃野生动物或者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这个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练习

  1、选择题

  (1)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

  (2)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连线

  水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

  大气污染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噪声污染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3、水污染连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气污染连工厂排放的浓烟;土壤污染连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声污染连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生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体验新知获取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命的共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命的现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有趣的游戏)

  1.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殿堂,这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有你所困惑的,她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去感悟生命的奥秘。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动一:教师以第一人称“我”说出一种生物的几个独特的特征,例如:我透过湿润的皮肤呼吸;我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我用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在水里进进出出;如果天冷,我会冬眠。你们猜出我是谁了吗?(青蛙)让学生才猜出是那种生物,并认识该种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可仿照教师的模式,也可以独创模式来说出某种生物的特征,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来猜是哪种生物。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从你们的创作中我看出你们对周围的生物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去发现,去探索,相信你们会获取得更多。

  (设计反思: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多留心生活,多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下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重走探索之路

  1. 师:看,我们周围的生物多么可爱!但我们说了半天生物了,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有生命的)

  2.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个“有生命的”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启迪,互相补充)

  (设计反思: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利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表达交流,尽量让每一为同学都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表达思想的机会,促成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4. 教师将学生所想到的一一列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对所说的生命现象举例子。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

  5. 教师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列在黑板上的“生物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教师也参与其中,将不准确的擦去,将不全的补充上。

  6. 师生共同总结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设计反思: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很多他们认为的生命现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对他们的积极动脑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在此探究中重要的是对所列在黑板上的生命现象进行筛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并需要学生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是否能对所列的生命现象举出反例,鼓励其他同学直接参与讨论、辩析,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縝密思维的能力,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7.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你们能不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生物?

  三.认识生物之美

  师:生物是自然的一快瑰宝,时刻闪烁着绚丽的光华。生物以其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界中,无论是一朵小花,或是一棵小草,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要积极生长、开花、结果,展现生命最完美的历程。作为高等生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无人能及之美,只要有信心,你同样也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自己,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辉煌。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后的课为阅读

  2.作业。

生物教学设计7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2)A(3)A、B、C 2、D 3、D 4、B 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生物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 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 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

  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

  1.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义”。

  3.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1.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观看小品,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

  进行探究活动的用具: 乒乓球或卡片等 。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参考资料

  “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 。

  优生优育的方法。

  【课题】计划生育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生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报复人类,惨痛的历史教训教育着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两者若能和谐发展,必然相互有利。而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在全体地球公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引入。让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讨论:有些鸟能够飞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强大的飞行能力呢?如果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鸟一样飞吗?

  (二)、通过观察对比,学习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鸟的图片、标本或视屏资料的`观察,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并归纳它们在外型上的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并完成教材31页的表格。

  (三)、指导探究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概括鸟的主要特征

  (四)、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你还能作补充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我们应该爱鸟护鸟。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合理推理,顺利得出探究结论。

生物教学设计11

  课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关键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本文采用丁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明确】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导入介绍,教师点拨

  默读思考,活动了解

  回答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作业

  (3)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明确】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员,却能“降格白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熟读课文,看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

  课后记事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生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

  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1、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2、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1、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3、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五、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⑴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⑵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⑶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六、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模拟操作和数学运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

  能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情感 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究。

  科学知识

  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

  牛奶(或其他食物)两份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话题: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多的微生物,那么微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二、新授

  ㈠“疯狂”繁殖的细菌

  1、讲解: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算一算、画一画

  100分钟后,一个细菌会分裂繁殖为多少个?

  4个小时(240分钟)后呢?

  3、小结

  细菌繁殖速度之快确实让人惊讶。

  ㈡、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1、提出问题

  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能力超强,从古到今,不停繁殖,现在的地球会是这个样子吗?原来微生物的`生存也需要适宜的环境。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宜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呢?

  2、 猜想

  小组内交流猜想,班级汇报。

  (可结合上节课的内容)筛选出有争议的观点

  3、指导实验设计

  a. 思考实验中的变量与定量: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怎样做到?

  b. 集体交流

  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c. 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4、各小组课后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三、拓展:制作酸奶

  酸奶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是由新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酸奶呢?

  学生阅读P47资料

  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试一试,成功了可要记得与父母一起分享!(注意卫生!)

生物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 (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 (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生物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

  单细胞生物体

  ↓

  草履虫

  ↓↓

  单细胞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