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概况
1、引言:由于在校的大学生具有年轻、时尚、关注潮流的动向、对新鲜的食物的好奇心较大,并容易接受,对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对价格十分的敏感,因此,通过这次的调查,可以掌握在本校的大学生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了解程度和需求状况,以及目前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在本校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主要运用了三种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法,我们小组的成员分散到校园的各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例如: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去发放问卷;网上调查,运用网上QQ投票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访谈法:选择不同类型的`人进行访谈记录。
3、调查结果
我们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1)调查问卷中,使用智能手机人数占到80%;网上调查显示:使用智能手机占84%。
(2)调查问卷中,使用国产智能手机人数占到占总数的75%;网上调查:使用国产智能手机人数占总数的70%。
(3)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段:中午休息期间、课间休息、晚上睡觉之前,尤其晚上睡觉之前所用时间占绝大部分。
(4)调查问卷显示:智能机价位分布:1000元以下占35%,1000~20xx元占50%, 20xx元以上占15%。网上调查显示:1000元以下占37%,1000~20xx元占52%, 20xx元 以上占11%。
(5)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社交,看视频,听音乐,浏览网页新闻,玩游戏、手机转账,手机购物等等。
(6)尽管当今手机已经进入了触屏时代,但仍然有不少的人选择键盘的手机。
二、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分析
(1)智能手机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尽管如此,在大一的新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还较少,因此,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中,还有着大量的需求空间。
(2) 由于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仍然很高,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群体中,使用国产智能手机占据了绝大多数,主要原因归于国产手机的低价位,国人也容易操作。
(3)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常用用途仍然是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社交功能,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看电子书,浏览网页新闻等已经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同时手机转账、手机淘宝、手机银行的便利性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虽然现在的手机市场以触屏为主流,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有许多人仍然在使用键盘的手机。据调查,发现其不选择触屏手机的原因有多种:屏幕易坏、费电、屏幕灵敏低、不习惯触屏的输入方式等其他原因。
2、小组建议
从商家角度出发:
(1)智能手机的商家应该在大学校园开学之际,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因为据数据显示,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家应抓住机遇,扩大宣传,提升人气。
(2)虽然现在的学生在电话用途上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要用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以及年轻人爱玩的心态,手机的娱乐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各大智能手机商家应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和宣传这方面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3)而在定价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调查数据,手机商家若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需在定价时以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xx元这三个价格区间为主。
(4)结合数据,了解了部分大学生排斥触屏手机的原因,手机商家若想争取这部分的客户,需要根据他们提出的这几点不使用触屏手机的原因,对触屏手机进行改进,让手机更省电,屏幕更结实,屏幕灵敏度更高,并贴合触屏手机的输入方式,使触屏的输入方式更加人性化,使键盘手机的用户渐渐喜欢上触屏手
机的输入方式。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1)选择合适自己的手机,合理定位手机价格,切勿攀比跟风。
(2)合理使用手机,适当娱乐,避免过度沉湎于手机上网,手机游戏,发挥其独特的方便快捷功能,更多地用来学习知识,增强才干。
三、总结
分析认为,当前在智能手机中安卓系统手机在校园里的发展前景十分的乐观,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不断的充斥这个市场,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手机性能、品质等。总体来说,安卓系统的物美价廉迎合了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因而在中国大学生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
当然,现实社会中,鱼龙混杂,高低不同的文化趣味比比皆是,尤其作为求知欲望较强的大学生来讲,如果各种良莠不齐的知识,甚至是低俗文化一概并取的话,势必会影响当今大学生应有的人才素质。而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当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只有打造健康合理的信息媒介平台,才能培养大学生健康使用智能手机的良好习惯。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二、研究过程: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
现在我对全班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一共27人,女生11人,男生有16人,女生百分之四十是每周一次,百分之八十为了健康着想,并不是经常购买。男生由于偏爱此类食品,所以百分之百都有吃快餐的习惯,那就按照一周一次的频率计算,一年12个月,一个月大致四个星期,则一年平均下来就是48次,每次去吃进行保守估计是20元左右,一个月80元,一年就是960元,这只是保底计算,现在小学生过生日搞活动都会选择这样的场所,所以更多的钱也就会随之增加。男生如果去的话,肯定会比女生吃的多,并且偏爱鸡块、汉堡等肉类食品,单价也会提高,所以花的钱更多。由此看来,小学生吃洋快餐普遍又费钱。
分析
为什么大家喜欢吃洋快餐呢?
1、口感好:用了香料
2、有玩具送:玩具好玩,具有标志性
3、销售方式:店面普遍,网上订购便利
结论
1、洋快餐更好吃,里面放了香料,油炸食品味道更受欢迎。
2、洋快餐的'东西包装比较受消费者喜欢。
建议
洋快餐还是油炸食品为主,致癌物质较多,并且伴随着这两年此类快餐食品的安全问题新闻不断曝光,这类食品更加让人担忧,所以,大家还是少吃为好,中餐相比较西方的快餐,还是更加安全可靠的。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有许多同学带钱来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买零食和玩具,然后把包装袋和塑料瓶等乱丢乱扔,破坏了校园的环境。同学们的零花钱从何而来呢?都去买些什么了呢?于是,我便对班里同学的零花钱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和谢白宇组成了一个小组,用问卷式和采访法在班里询问同学,统计了同学们带没带钱的情况,把数字进行了整理。
我班人数共有58人。经常带钱的有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多,偶尔带钱的有10人,点全班人数的百分二十左右,不带钱的.有15人,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三十f。其中带钱的大多集中在第四大组,偶尔带钱的都在一、二大组,不带钱的都在第三大组。
分析
第四大组的同学大多都是乒乓球爱好者,带的都是崭新的10、20元,也有些同学每天带点零花钱,爱打乒乓球的同学每一次都说什么“我请客”之类的,他们带钱来买乒乓球和乒乓球拍,而且上课也不怎么听讲。
一、二大组的同学们都是“学霸”,而且这些钱都是在家里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一点钱,带来也是买文具用品的。不像素些同学不劳而获。
第三大组的同学中一小部分是在班里倒数,但大部分学习成绩都还不错。那些同学家长很节俭,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浪费血汗钱,把压岁钱存入银行。
结论
同学们经常带钱、偶尔带钱和不带钱的主要原因有:
1、赶时间为了早上在学校旁边买早餐而经常带点钱。
2、为了买零售和玩具而偶尔带钱。
3、家长不允许孩子浪费钱而没带钱。
4、为了买文具和体育用品而带钱。
建议
同学们应当把压岁钱交给父母,而不是自己花掉。想要买文具就得在家里用劳动换来零花钱,让同学们明白“血汗钱”是什么。这样才会珍惜仅有的一点钱,不会忍不住花掉。同学们一旦都这样做,垃圾就会遍地都是。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管理严谨,在校内校外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同学应该受到惩罚。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前言: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正文: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佳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
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
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课程的改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常用模式。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要求,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数学,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数学交流。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教师把课堂当成了灌输数学概念、定理、解题方法的'舞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会一味的机械模仿、记忆数学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教学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更难以进行数学交流,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学生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是讲得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为此,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进行了此次关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口头表达能力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我校课题组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产生的作用;
2、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
3、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情况及存在问题。
(二)、学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学生在数学课上语言表达的现状;
2、影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因素。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12名数学教师和一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和部分家长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6-21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07-06
学生的调查报告11-07
学生调查报告09-15
学生近视调查报告09-04
学生写作调查报告08-24
学生调查报告【推荐】10-21
【热】学生调查报告10-30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08-23
学生调查报告作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