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人生》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

时间:2021-06-19 23:12: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生》读后感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后感15篇

《人生》读后感1

  这是我读完《人生》的第四遍,看书时的热情与读完后的震撼丝毫不减前几次,只可惜内心的波澜与写作的冲动并不等于写作能力,在短暂的挣扎与痛苦的叹息后我决定暂缓写读后感。对我来说看书是很爽的,写东西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我又看完了《活着》与《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这时该写的读后感已堆积起来迫使我不得不动笔了。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我对着电脑,已经找不到一丁点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尽管只过去了三四天。我试着找找其它线索,翻开手机的便签,读《人生》的那段时间只记录了这么一句感悟:

  “只有等我回头再看《人生》时,才知道它对我的影响有这么大。”

  我曾这样总结自己:四五年前,我一边抓一把干吃面扔进嘴里,一边埋头往网吧跑,而现在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年轻人,尽管仍然没有可拿出来说的成就,倒是累积了一肚子失败的经验,但我始终坚信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会成功的,依然能够很坦然的面对生活。

  “这就是我的人生”我想,我内心里把失败当做一种不错经历,我把生活中的影响自己情绪变化的事情记录下来当做一笔“财富”等等,这些应该属于价值观或人生态度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绝不是随着年龄与时间增长而必然产生的,我以前以为是创业这几年丰富的经历的原因。当我再读《人生》时,才感悟到所有的一切与这本书是息息相关,冥冥之中受着书里的鞭策与指引,它的教育意义绝对可以与书名相匹配。

  作家往往的情感丰富,感悟很多,而他们总结出的生活感悟奥妙不会直接说出来,往往会夹杂在描述的故事中间,有些必须是从故事情节里自我感悟,有些会直接描述出来,路遥就属于后者。我读第四遍时,就摘抄了不下六十句环境动作等的描写以及作者想要说的告诫年轻人的话,现引用一句《人生》里的句子: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刚听到《人生》这本书的名字时,我还在想是什么书敢叫这么大的名头,最后一看是路遥写的,我便觉得理所当然。那会我刚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没怎么感觉,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大概。但其实已经影响了我。舍友让我给他推荐书时,我毫不犹豫的说“看路遥的《人生》吧,篇幅短,语言朴素又文采十足,而且意义非凡”

  后来他让我简单给他讲讲书中的故事,我之前没有准备,但还是断断续续讲完了,那会哪能想到这些东西。我也与阿丹也争论过主人公高加林,她说她不喜欢高加林,喜新厌旧,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巧珍,我曾为他辩解过,具体怎么辩解的记不清了。反正我是很喜欢这个角色……

《人生》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生礼赞》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朗费罗这华丽的文笔给感动了。

  【在世界这个辽阔的战场上,

  在人生这个壮丽的舞台上,

  我们不能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

  我们要在中当一名闯将。】

  是啊,在我的眼里,人生,就是一成不变的乏味无趣,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饭、上学……无一例外。有时候,我总是怀疑,是不是【魔卡少女樱】里的【时】库洛牌在搞怪,让我在重复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我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残酷,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争夺、地位暴取等等,但我可以了解到任命运驱使的结局。

  活在这个和平的世界上,感谢上帝赋予我们人类的超群智慧,我们要满怀梦想,勇敢地朝着目标前进。

  不要空想未来,不管它多么令人神往,

  不要怀念过去,要把逝去的岁月埋葬。

  行动起来吧,就在生命的此时此刻行动!

  让生命之舟乘风破浪!

  珍惜现在啊,过去的时光已经逝去了,不管自己在过去有多么伟大的成绩,那都已是过去,现在的自己若不努力,空想未来,最后还不是落个一无所成!

  【不要空想未来,不管它多么令人神往,不要怀念过去,要把逝去的岁月埋葬。】读到这段诗时,我的心就禁不住自责。我,总是幻想着许许多多的梦想,但是在现实中,却懒得去做。总是沉浸在幻想里面,回到现实,终究是空空一片……我,以自己的过去来掩盖现在的成绩,呆呆地躲在过去的回忆中,走出时光的路,回到现在,只有一线下滑的分数……

  只有在现在,再次的努力,努力挽回时光中残留的点点滴滴,努力地追回最初的梦想,认真地学习勇敢地前进,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伟人们的足迹向我们昭示,

  我们也能使自己一生变得高尚。

  当我们离开人间时,也能让足迹

  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

  向着历史上的杰出人士看齐,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使自己变成有道德、有修养、知识丰富,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到那时,我们也可以无悔无愧地离去,而在史书上,也会存留着我们的名字,一代一代地被人们长存着!

  在生命神圣的海洋的航程中,

  也许还会有别人搁浅、绝望,

  当他看到我们的脚印,

  他又会重新斗志昂扬!

  人的一生就有如海洋,总会有风浪、暗礁等等的“绊脚石”,或许你在行进的过程中会撞上暗礁,遇上风浪。在绝望的时候,希望也会并存,无论是多么小的希望,有一点点光的地方就会有大片的光明。勇敢地朝着前方前进,无论多么辛苦,多么渺茫,前进了,就会看到成功!

  让我们振奋起来行动吧,

  让我们学会沉着稳重地面对风浪,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振作精神,我们一起克服困难,追求再追求,跌倒了爬起来,怀着远大的梦想,朝着那么一点点地光,冲破黑暗!

《人生》读后感3

  认识于丹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听她讲论语,深入浅出的阐述吸引了我的心灵,从此关注于丹。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的代表,于丹从不同角度以自身的生命感悟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书中于丹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畅谈生活感悟,将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古人才有的闲情雅致说成了我们找到生活意趣的一种休闲方式。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不妨停下来,一杯清茶,一杯淡酒,闲适间让自己的心灵歇歇脚,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你幸福吗?今天的中国全民都流行问这个问题,我每个人真的可以静下心问问自已。幸福倒底是什么?我们忙着升学、晋职、赚钱……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每天忙来忙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后觉得极度空虚。常听到身边的人坐在饭桌上、K房里、电脑前讲“没意思!真无聊!”。是呀,等到我们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发现我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

  看完于丹这本书给忙碌中的我一些心灵上的指点和借鉴,它提醒我要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意趣。悠闲的生活情趣并非要让我们闲掷时光,放弃理想,而是要让我们在目标实现的同时不要迷失了自己。

  书中最能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茶篇,我和给本书写序的名嘴白岩松一样,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近几年茶情很浓。备了很多茶叶在陋室,特别对功夫茶情有独钟,从选茶、藏茶、泡茶、品茶都颇为喜爱,在茶中体味了太多的宁静与幸福。在此记一下自制“八宝菊茶”的过程:有日突想自已配点菊茶送友人,于是光顾了药房、超市、茶庄,找到了八种材料来包茶,所以自已起名八宝菊茶。贡菊为主料,红枣、山楂、莲子芯、桔梗、花旗参、枸杞、迷迭香、冰糖为配料。此茶有着清热去火、补气、明目、帮助睡眠等功效,相信日饮此茶,对友人日渐疲惫的身心有所益处。菊茶不但口感清甜,而且冲得极漂亮。用玻璃茶壶来冲,可以看到一朵朵盛开的小黄菊,再配上红色、绿色的配料,极有观赏价值。只是不知友人可懂得细心欣赏及体味各中的美丽。

  读到此,我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明白茶带给我的乐趣与幸福。就象序中写道“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做为女人,我当然也喜欢着花儿草儿的自然清新,爱着那种绽放的感觉。但条件有限,只能做个阳台上望花守花的种花人。一天忙碌过后,躺在我的懒人沙发上,看着开得艳艳的花儿,品着绵绵的普洱茶,让我颇有入境为仙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幸福可以这么的简单呀!

《人生》读后感4

  这是一本阐述什么是幸福的书,叔本华认为,幸福来自于我们本身的内在因素,财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响幸福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之所以渴望财富,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内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间接影响。

  对于一件同样的事情,一个肤浅的笨蛋可能觉得只是小事,不足为奇,但一个有思想的人也许就能看的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歌德的这句话也是一个真理——大众,不分贵贱,却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如果是这样,那我大抵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的个性实在不大好。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这句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是来源于叔本华么?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但生活中能称的上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然而有思想的人还是多的。比如一些阅历丰富的驴友,他们大多喜欢交朋友,与人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就说他们是平庸的。我们不必成为伟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种人,他们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辈。当这一类人无法获得外在的快乐的时候,便会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其他学科,但他们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对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兴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他们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禀赋的“天才”,才会全身心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让我思考一下,我学习艺术是因为缺乏了外在的快乐么?显然不是,只是因为真心喜欢才去学习的,但的确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段很有意思。

  “头脑聪明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过最轻松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如何理解这两个矛盾的命题?

  穷人与富人:穷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挥霍金钱,更守不住钱财,但同时也更能够忍受贫穷,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请不要再抱怨你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虚荣和骄傲的差别:骄傲就是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则是尽力让别人确信自己拥有某一方面的价值。虚荣使人健谈,骄傲却使人沉默。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虚荣的一种,事实上别人的看法对我们幸福的影响只是间接的,尤其是当我们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的时候。虽然这是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无视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让我们继续磨练吧。

  传达所见较之于传达所想要难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说:一个人去旅行就能讲故事,但是当我们与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个结论——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变换气候而已,他们并不曾改变思想意识(贺拉斯)。大概是说,他们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资料,或许还对资料做了一些组合,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开发新资料。所以读万卷书应该在走万里路之前,而在行万里路的时候,别忘了思考。

《人生》读后感5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从代课教师变成农民再变成记者最后又变回农民可能最后又做了教师,这一路走来他的心理的变化,在现实和理想中苦苦的挣扎,在城里做记者的时候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在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权衡利弊之后他抛弃了全心全意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女友巧珍,和曾经向往的高中好友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想往的浪漫的恋情。虽然在新的恋情里他时常会对亚萍的强势和做作反感,怀念那个全心全意用生命爱他的巧珍,但是对光鲜亮丽生活的追求,对大城市的想往,还有他自认为和亚萍可以有营养的对话,依然让他痴迷于新的恋情。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他再次被打回成农民的时候,在低谷里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真心,他终于明白自己丢失了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巧珍,可惜巧珍已为人妇,一切已无可挽回。

  特别喜欢里面这段话: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的追求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读到这里,我似乎读到了现在的自己。这段文字写到了我的心坎上。接下来的一段文字更是写的客观不能再客观,中肯的不能再中肯了:

  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个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靠他们。

  所以读完这本书后,对于主人公高加林虽然他抛弃了巧珍,但是你不会觉得他是陈世美,他也不是作者书中的人物,他可能就是你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许你也会跟他做一样的选择。你会特别愿意容易想要去原谅他的过错就像你永远都会原谅自己一样,而更多的你是痛心是当时那个年代让他做出那样的选择,所以你会喜欢上他。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所有的人都喜欢这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年轻人一样,不管是深爱他的两个女友黄亚萍和巧珍,还是单身汉德顺爷爷,甚至连大家都讨厌的不作为甚至有点贪的村长高明楼,还是全村的父老乡亲,还是他曾做记者时的同事,大家都喜欢这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年轻人,都会选择愿意发自内心的原谅他,因为他就是我们自己,这也是路遥所有作品最成功的地方——真实。

《人生》读后感6

  有些书过目就忘,但雾满拦江著写的《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他里面讲述的故事和道理对我却是“余音绕梁”,因为他的话语让我产生共鸣。在如今这个纸醉金迷,科技迅猛,信仰迷失的年代,我们或许得过且过,我们或许肆意挥霍,我们或许举步维艰苦,我们或许努力前行……

  忙碌着,奔跑着,痛苦着,快乐着,焦虑着,疲惫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仍生活在我们越来越不懂的迷茫世界里。在这个纷乱浮躁的大染缸里,要想出污泥而不染,要想独起一支新秀,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力行,更需要思想的转变,而他的这本《我不过低配的人生》就是在和我们探讨人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让我们在迷失的世界里重新找到真实的自我,重新认识暂新的自己,拥抱富人的思维,过上更好的人生。

  要想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必须要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普通的人物,只要找到自己非凡的一面,并将其体现出来,就会成为显赫的明星。再强大的人,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始终以最软弱的一面示人,那么他的表现,边普通人都不如。人可以强大无比,气势如虹,也可以卑微懦弱,愁苦悲凉。

  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激发自己的哪一面,刘邦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典犯嘛。我们不是郎朗,我们不是姚明,但是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熟知自己的长处,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会正确地思考,而不是伪思考,遇到冷静,能正反方面来看待问题,静心、温和,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就能够让心中的智慧浮现,遇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重别人的是人品,而别人看重我们的是能力,如果你拥有其中一个,那就加快步伐提升另一个;如果两个都有,那你只要继续保持就好;如果你两个都没有,那你不得不反思你目前的状态了。因为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你也不是人见人爱的毛爷爷,你只能靠自己的实力慢慢往上爬。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与劳作,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离了哪一个照样转得欢。不要时常抱怨,如果你有这个闲情,那就沉静守拙,在专业上面多付出点时间与精力,让你的努力体现更高的价值。

  没有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没有谁不想过更完美的人生,但是你得找准你人生的杠杆,借助一切有力的机会,就像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但是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学会思考,学会付出,学会努力,懂得爱别人,更懂得爱自已,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术业也有专攻,没事多读几本通透的书,只有你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读懂你。

  因为学习,所以优秀;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相爱……你向往什么样的人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好。纵然有风雨,但是终能见彩虹。因为我们都不愿过低配的人生,我们愿意过有深度的人生。

《人生》读后感7

  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被消磨掉了,当有人问我的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有什么理想?我肯定回答不出来,不是没有想过,是在思考过后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自己的梦想?理想?儿时天真的我们也许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告诉家长想当老师,当科学家,当发明家……我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任然在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还在一步一步的实现它,即使过程困难,时间缓慢还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它。

  像丁玲说的:“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我想说真的是这样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的就不再坚持自己的理想了,总是得过且过,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明天说,这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呢?

  其实有时候我们常常也会觉得,自己其实只不过是一艘船舶,而生活则好比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时,眼前就一片迷茫,不知所措。仿佛徘徊在海中央,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了……

  我们人的这一辈子,就只是那么一条路,一条坎坷曲折漫长无尽的人生路,而每当我们茫然地处在十字路口时,就不知该向哪走,只是因为我们的心中缺少了那份不可抛弃的理想!没有了理想,便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只能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碌碌终生。

  也许理想就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因为岁月的积累,我们有更好的能量更好的`能力去实现它。因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有时间用来荒废,总是怀揣心中的梦想努力争取时间空间来实现它,纵使现在的时机不对,他也会怀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努力奋斗:

  马克思有理想,才会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贝多芬有理想,才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伟大的音乐;牛顿有理想,才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鲁迅有理想,才使锐利的思想穿透历史的天空,化作永恒;周恩来有理想,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些伟人都是因怀抱理想而在实践奋斗中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许我们会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才会有自己真正的理想目标,即使那样我们还是可以来实现它,如果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信念与精神汇集在一起朝这个目标努力前进。那么才会成功,让我的路走得更长更远!

  人的一生就是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存活,当理想已在你的心中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么,你的生命也将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理想,就是把握住了现在的生命!

《人生》读后感8

  人生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人生是幸福的,幸福的人生大致相同;

  二类应该是喜忧各半的中性,中性的人生是苦辣酸甜随时有;

  三类应该是痛苦的,或者是沧桑的,痛苦与沧桑的总称可以说是不幸,不幸的人生则各有各的不幸。

  有人说人生如棋

  这倒是一个最恰当的比喻。棋是智慧的较量,是与心的博弈。人生如棋,时刻都在与命运和时光作着对弈。但一步走错将会步步出错,满盘皆输;一步得意,步步为营。

  看来人生如棋的确不假。然而不经历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把自己置身于对方阵营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抵挡住对手的攻击,同时稍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亡于阵前。

  有人说人生如梦

  用梦形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人类刻意去做的梦一定色彩斑斓,但梦却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是生命里的一种精彩,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如梦人生的过程一定很美,美的让人留恋。

  然而梦却不一定都是美的,也有噩梦的时候,梦终究是会醒的,醒了的时候却很苦,苦得发涩,苦得让人流泪。所以如梦的人生让人无法预知、无法理解,在不解和难懂里体味失意、体味苍凉。

  有人说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然而戏有悲剧、喜剧、闹剧等等。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什么样子的角色,自己未必有着绝对的自由与权利,是否是主演自己也未必可知,剧中的情节是无法预先知道的,演完了,后悔了,高兴了,失败了,成功了,别人怎么来评价是无所谓的,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有人说人生如路

  这个比喻也很对,但天底下根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人生如路,需要自己去走出精彩,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走出精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让日月见证,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活法,我一直想这么去做。然而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既然路是走出来的,那么路就应该蜿蜒曲折,坎坎坷坷。每当回首身后的蜿蜒与曲折时都会有一种感慨,一个蜿蜒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洗礼,一个转折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诠释。洗礼中我面容憔悴,诠释里我两手空空。这是一种极端德认识或看法。

  有人说人生如茶

  如果人生真德如茶那样简单多好。一杯开水加几片茶叶,泡出来就是茶水。茶叶在杯中慢慢下沉,热气不断从杯中飘出,颗粒状的茶叶渐渐沉于杯底而舒展开,这时便有茶香从杯中溢出,茶叶顺利地完成了自己一生德使命。

  人生,只是简单的两个字。

《人生》读后感9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心情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大量诗词文赋,特别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人生》读后感10

  解惑:

  在前面的几次读后随笔分享之后,有部分朋友问我写随笔的好方法。在这里,我只能说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策略,不一定很好,但是很适合刚起步的读者。从阅读的第一天起,就在备忘录上开一个头备注起始日期,然后在阅读之中,遇到自己很喜欢,很有韵味的句子和文段,顺手就在文档中输出来,直至整书读完。阅读之后,再回过头看一看你写下的每一个段落,穿插起来就是整书的框架,或者说是相对于你自己而言的浓缩版,然后插入你的读后想法,就over了。只要你想,就大胆的去做,给自己的每一次阅读都留下痕迹,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

  书归正传: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曾以为这句话中大半个世纪的年龄岂是我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体会的?但是读完《人生》才明白,孔子说的这个年龄指的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年龄,而是我们心理年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懵懂无知到独立自醒再到超脱世俗。人的一生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活在他人的世界里,我们不遗余力地了解他人的世界,他人的人生,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看到了高加林的一生,有了自己的体味。

  高加林尽管才华横溢,但也逃不过现实的压迫。为了飞的更远,他不得不选择更有条件的黄亚萍,他爱巧珍吗?毫无疑问,他肯定是深爱过,他有梦想,但是他也必须要面对现实。朴实的农村姑娘可以给他带来淳朴的呵护和无私的关爱,但给不了他施展才华的跳板。前卫的城市姑娘可以给他人生的跳板,但是给不了他不求回报的真爱。现实与理想,私欲与道德的选择,成为了高加林人生路上的两个通往不同终点的路口。读后感·我设想过高加林如果一直跟巧珍相爱的结局,不说有多么的好,但是一定比他走这条路要好的多。可惜人生没有如果,错过便是一生。高加林爬的太快,太快总是要跌倒的嘛,人要踏实,切不可歪门邪道。正如柳青所言: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回到现实,高加林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一生中也会做很多次选择,读罢此书甚感抉择之重要。每一次的选择既要考虑现实意思也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可行性和稳定性也都要考虑,切不可一时冲撞,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时间关系,就此搁笔。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人生》读后感11

  看了好多天,才把这中篇小说看完,看的过程很漫长。

  这中间自己也随着主人公跌荡起浮的人生经历而走入了他们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们身边,看着他,她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已经进入了角色,和他们密不可分了。看来当初我真应该报考电影学院啊,那里比较适合感情丰富的人,哈哈。

  跑题儿了,在说回来,当初‘路遥’写完[人生]后,大获全胜,得来了很高的荣誉,但[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背叛,因为他的浮躁,因为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样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学‘黄亚玲’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以‘高加林’当时的身份,当时的思想,当时的经历来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过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质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确实爱着‘巧珍’,但在那时他必须选择他的同学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情感上我们虽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们应该宽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为一个好不容易才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有着出色才华的年轻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虚荣。

  如果中间没有那一段被告发后,停职发回农村的经历,也许他真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命运偏偏会捉弄人,应验了那句老话——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书的结尾也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说为什么要让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回到农村那,但作者说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运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没有这个‘回去’,那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土地’对他意味着什么,家乡对他意味着什么,‘巧珍’对他意味着什么了。这‘回去’等于是一个教训。但回归土地并不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后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结尾跪在地上,抓着黄土,大喊一声;‘我的亲人啊’也就可以让人理解了。

  那时,路遥写完这篇小说是1988年,离现在已经20年了,那时的路遥就能那样的现代,就已经在尝试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坛独树一帜,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书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它的结尾,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出来迎接又一次变为农民的颓废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动,村里人亲切的话语温暖着他的心。紧接着德顺老汉的一番话又让他顿时豁然开朗,眼里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那德顺老汉虽然大字不识,但他把自己70多年来参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讲给加林,讲给我们。

  哲学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啊。

  那善良的村里人用他们宽容的心胸接纳了加林,用他们宽厚的胸怀拥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宽容是一种美德,愿人人能拥有它。

《人生》读后感12

  人生如果选择错误,发展就会出现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该演绎的东西。

  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年青的农村小伙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村长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农村当农民,在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进他的生活。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这一切因为叔叔的调回使他返回城里。同原来同学亚萍相见。亚萍与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顾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加林走后门被揭发。加林又不得不回到农村,但巧珍已成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很难理解农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如果没有那份真挚燃烧的爱也无法理解他们。在路遥的文字世界里没有极度的坏人,就在于他对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恶意的猜测,而是用爱和温暖回报那个给予他生命体验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们都做了一个梦,都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梦,也都是黄粱一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俩是一样的。所以人们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乱终弃,而是这其中的矛盾与挣扎。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从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实质上作品揭示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高加林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个人奋斗与社会境遇的不协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如果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加林选择的不是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美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郑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决择,做到不后悔。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贪多,要的是过程。就算人生“对不起”我们,我们也不要做出“对不起”人生的选择,那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我极力推荐《人生》,并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学到该学到的东西。

《人生》读后感13

  路遥的《人生》影响巨大,不仅诠释了人应当怎么对待爱情和婚姻,还阐述了人应当怎样坚持真、善、美。如果说高加林是反面主人公,而刘巧珍则是正面代表。高加林在民办小学当教师。因职位被顶替,他失去了在学校的工作。在他最最低落的时候,村里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内心世界,默默地为高加林着想。

  当高加林因意外得到城里的工作,跟城里姑娘黄亚萍相识。面对新生活,高加林接受了黄亚萍,抛弃了刘巧珍,辜负了刘巧珍对他真诚、真挚的爱。刘巧珍被拒绝后,很快嫁给了邻村庄稼人的马拴。不久,高加林进城的事被人告发,他失去了工作,与城里姑娘黄亚萍的爱情也随着烟消云散。心灰意冷的高加林无奈之下,再次回到了他的村庄。这时,高加林才发现自己深爱的人是巧珍。但巧珍已经嫁人了,现实再也无法改变了,高加林永远地失去了巧珍。

  巧珍是一位受条件限制读书较少的农村姑娘,在少年时期就对高加林有好感,她本以为与高加林彻底无缘于爱情,但高加林失去教师公职后,她燃起了与高加林爱情的希望;帮助高加林卖馒头、给她买香烟等,虽然包含着爱,但还含有一种善良。

  高加林到县里工作抛弃她后,她并没有选择抱怨和消沉,而是及时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她的善良之心依然存在。后来,高加林失去公职返回农村时,巧珍提前阻止了她的姐妹,避免了她姐妹对高加林进行辱骂;还告诉了她的家人,以后不要为难高加林。考虑到高加林干不惯农活,巧珍还想着给高加林再找份教师的工作。

  如果说,她们没分开前,巧珍为高加林着想,是为了爱,那么后来对高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完全是巧珍一种美好品德的展示,是真、善、美的一种体现。当前,面对诱惑也罢,面对生活也罢,有的人抛弃了良心,抛弃了爱情、抛弃了婚姻。有人将这种改变,视为合情合理,说什么三观不和、境界不同。读后感·简直是一派胡言,“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民国时,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成就如此之高,和结发之妻江冬秀永远相伴。论成就,超过胡适先生的人不是太多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和婚姻是人生的基石,一旦选择,无论遇到什么,就必须永远相伴,永不动摇,不抛弃、不放弃。此外,生活有时会给人苦难,一个人的生活、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一些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用厌恶之心去拒绝,有的人用善良之心去化解。与其用恶行对待,不如用善良去迎接。或许,在很多时候或任何时候,对待真、善、美都应当不断坚持或永远追求。

《人生》读后感14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很欣赏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的同时,不应是一叶孤舟,而是要与周边、社会有所关联,带给他们正能量。在《哲学与人生》第十五章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无疑,这是一个大的命题,有人终其一生也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柯察金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那个时代里最朴实而伟大的精神,这个答案激励了无数的人。作为21世纪的我们,面对人生这一重大考题时,又该如何面对呢?

  书中从三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在人生这张画卷中,要肯定其意义,相信美好的存在。具体些,无外乎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人生的齿轮终会停止转动,那时拥有的一切都不再拥有。记得曾经爱过、珍惜过、快乐过,追求真理、追求自我,主宰自己的内心,给他人带来愉悦,为了世界的点滴美好而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即使微不足道也甘之若饴。

  人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一个先到来,惟有珍惜好当下,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天堂。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既来之则安之,我觉得选择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个行业是幸运的,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单纯的心灵,每当看到孩子们真诚、求知、澄澈的眼眸,看到他们因一点收获而快乐,一点点进步时,内心的欢乐无法言喻。只能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备课,对得起这群小可爱啊。

  “理解生活还要热爱生活”,这是一代大师罗曼罗兰给我们的忠告。热爱,何谈容易?当面对堆积如山未批阅的试题时,面对一堆催着要的材料时,花费时间面对一些觉得没有意义却必须要完成的形式化的表格时,内心是崩溃的。但,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变了。乐观一点,阳光一些,去做这些事情时何尝不是在考验你自身的专注力、耐心、意志力呢?更高一个层次是,当习惯于这些,并且在某一个清晨或午后,你突然意识到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苦难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孟子有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人生》读后感15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意思是形容人生像海一样复杂多变,起落浮沉。书里有一句“记住,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还提到了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两句话都是本书的主题,也是本书主入公“上校”的人性光辉。

  《人生海海》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很“迷”的上校展开,而叙述的视角来自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故事的主线就是沿着揭开谜底慢慢推进,想要知道秘密的人和藏着秘密的人都竭尽所能达成自己的秘密,故事在窥探欲和守护欲的对抗中快速推进。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让人欲罢不能,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废寝忘食的读一本书了,当然,除了言情小说。书中的入物个性分明,哲学家样的爷爷,可恨可怜的小瞎子,贪酒而仗义的老保长,重情重义的父亲等。

  说回故事的主人公上校,在我心中他就是个英雄。他就是罗曼罗兰笔下那个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入,但他是ら中个悲剧式的英雄,他的故事令人叹息。上校年轻时参加过国民党上阵杀过敌去过鸭绿江,后来当了军医,救过很多人的性命他为了打探消息,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或者可以说是清白,正是因为委身于敌方时,肚子上被刻了一行字,这个是上校的耻辱,是上校拼了命也要守护的秘密,被非议被打,最后被逼瘋。后来虽然疯了还好遇到了林阿姨,年轻时暗恋过他的女人,我想上校也是有喜欢他的,也是因为肚子上的一行字,后来两人误会错过。林阿姨的出现,给“我”讲了上校的故事。上校从没讲过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借由老保长林阿姨讲出来的。

  我敬佩上校。因为他身上的大义,不拘小节,为了刺探消息,哪怕出卖自己的身体;他是半路出家却医术精湛,救了很多人性命;上校的一生有过璀璨的时刻,也有过低谷,就像大海样,有起落浮沉。上校后来回到村里,虽然被人喊“太监”,被人背后议论,但他依然过得很好,村里人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第一个也会想到他。书中有一句,“心有雷霆面若镜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也许说的就是上校,守着认为是耻辱的秘密,依然要活下去。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人生海海,有潮起必有潮落。在潮起时活的灿烂,在潮落时过得平凡坚毅。记住,死了不是勇气,活着才是男气。

【《人生》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人生》读后感

2.人生读后感

3.《人生海海》读后感

4.《人生》的读后感

5.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6.《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7.《人生》读后感10篇

8.《人生的智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