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教读书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教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教读书心得1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4、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5、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6、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7、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8、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9、家长工作有难度;10、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十几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作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教读书心得2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然后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然后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然后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然后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教读书心得3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教读书心得4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全书以案例的方式叙述,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阐述了名师成长的“秘诀”,读来很有亲切感,不觉枯燥乏味。
第一章“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主要介绍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期、个性萌芽期、未来成就铺垫期、安全感的决定期”。这部分内容立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几个关键期,辅以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对幼儿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个性特点、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敏感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的确,这几个方面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从而了解儿童,分析儿童的表现,为更好地实施有效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章“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从“幼儿教师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幼教事业期待名师的到来”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对当前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所存在的三方面缺陷“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对幼师职业热情不高”的认识和分析非常中肯和客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可以对照这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看看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从哪方面查漏补缺。
第三章“成长案例研究与幼儿教师成长”,重点论述了“成长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作用”“成长案例的类型及研究方法”。如:观察能力、分析与反思能力、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能力、科研意识和能力等。通过这部分的阅读帮助我们更好地养成有目的`地积累案例的习惯,并从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获取成长的经验。
第四章“幼教名师成长案例与解读”,介绍了大量的幼教名家案例,既有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这样的幼教大师,也有朱静怡、蒋静、应彩云、毛美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师专家,更有石利颖、陈宴这些与我们同时代的优秀代表。结合这些大师、名师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名师之所以称之为名师,是因为“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起决定作用。
教师教育案例的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起点。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将之作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有的老师却将之视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流水账,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职业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用心写好每一篇教育案例,若干年后,不奢望把教育生涯中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但求曾经拥有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是否也是一种成长的幸福?
幼教读书心得5
手捧《新区幼教中心教师工作手册》,感慨良多,这本小册子,从内容的整理到成稿、从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到试行,我似乎从头到尾已经阅读过数遍了,最近又阅读了姐妹们的博文,发现小小的册子真是越读越耐读,指导性强又实用,而且每一次阅读也总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悟。
今日又读,在来园接待环节的小贴士里的一段话跳入我的眼帘:“当同时接待2位以上到园的幼儿时,教师的关注要平均地给予每一个幼儿,不能让任何一位幼儿和家长有受冷落的感觉,可以蹲下身子与幼儿说几句话、或轻抚幼儿的头、或亲亲拥抱一下,问问幼儿想先做什么活动,然后在家长的视线下引领他找到活动区,再微笑和家长挥手告别。”这么细致的指导,就是初为人师,没有任何经验,只要按照描述来做,我想也能有很好的收效。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件事,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小班家长的电话,投诉他孩子的老师不喜欢他的宝宝,原因是他每次送孩子上幼儿园,老师总是很严肃地接过孩子,让宝宝自己玩就不管了。因为他的.宝宝上过托班,所以很乖,从来没有哭过,而宝宝的老师只顾那些哭闹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去过问和关心他的宝宝,宝宝也回家说不喜欢幼儿园了,他很心疼,觉得老师不喜欢他的宝宝,要求换班……其实这样的事情是再平常不过了,开学初,乖的宝宝不太受关注这是肯定的,但是对照工作手册,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这样接待孩子,引起家长的误会也是必然的。假如我们早拥有这份手册,那么我想我们的教师也许就不会被家长所误会,我们肯定会在接过乖宝宝的时候,先在家长面前表扬宝宝一下,或抱一抱、亲一亲,明确你喜欢他的宝宝,然后让乖宝宝一起来哄哭闹的宝宝,这既让家长感到满足,也让孩子不受到冷落。
另外,细细品味这句话,还让我感悟到,我们做教师的要注意把爱平均地给予每一个孩子,尤其在我们幼儿园,家长素质差异大,幼儿的差异也大,教师对某些家长有好感、对某些幼儿有偏爱,实属正常。但是,作为教师,必须悄悄藏起这些好感和偏爱,师爱不得有选择性,师爱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有把你的爱平均给予每一个孩子,那么你才会收获更多的爱和信任!
【幼教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幼教书籍读书心得体会09-27
幼教的简历08-22
幼教的获奖感言11-18
幼教自我介绍04-18
幼教顶岗实习报告02-14
幼教自我介绍06-21
幼教实习自我介绍01-20
应聘幼教的自我介绍03-10
幼教的实习工作总结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