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幸福读后感

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3-04-12 10:08: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幸福读后感(集锦1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读后感(集锦13篇)

  幸福读后感 篇1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新视界丛书》系列书的一本小书。作者王君老师说:“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她热爱学生,衷情教育,她在教育的红尘中执著追寻诗意教育,在现实的教育困惑中思索教育理想,她带学生去疯去闹去批判,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因此她和她的孩子们感到:每一天都是金子!

  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是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为对孩子的信念,她因此获得对生活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信念。由于爱孩子尊重孩子,她更爱自己更爱生活,她因此被源源不断地灌注着创造生活的力量。她在幸福别人的同时也幸福了自己。------“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我十分欣赏王君老师的观点:教育的幸福,还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幸福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显赫的荣誉,但无数的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的魅力。

  做教师是一个既累人又很累心的工作,但同时又有不少快乐。其中一种重要的快乐就是在班上,我都会遇到我特别崇拜的学生和特别调皮的学生。回想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过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学生太让人失望,就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想想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说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能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现在我的教育座右铭中又加上了一个词语,那就是“幸福”——“教育是一种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诗意的、幸福的生活。”

  幸福读后感 篇2

  人不能无止境地生活在痛苦中,当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我们更不能失去自我。生命注定要经历一次次磨难,才能塑造出与众不同,所有的经历都是获得,所有的获得都是上苍给予的恩宠。

  ——题记

  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完了胡歌的《幸福的拾荒者》,感受有很多……

  生命,常常如风吹柳絮,雨打漂萍,因为灾难,因为变故,往往孤单而无助,也许正是如此,胡歌乐观的背后一直隐藏着现实给予的残酷,伤痕的隐隐作痛。尽管他不愿为人所知,尽管他可以接受灾难留给他的支离破碎的一切,可是却无法挽回另一个生命的悄然而逝……

  20xx年8月29日的深夜10点51分的那场车祸,他幸运地最先找回了生命,却看着另一个生命逐渐远去;感谢上天保全了他的眼睛,却无法在感受光明的同时去认领残破的容颜;他披荆斩棘得到重返生活的自信,却又在无数个漫漫长夜的等待中消磨殆尽;努力拼凑起的那不完整的记忆,却在现实面前无所是从;跋山涉水获得了生命的智慧,却又在欲望到来的时候烟消云散——恐惧、迷茫、懒惰、焦虑、贪婪吞噬了他。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正像他所说:“人不能无止境地生活在痛苦中,当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我们更不能失去自我。生命注定要经历一次次磨难,才能塑造出与众不同,所有的经历都是获得,所有的获得都是上苍给予的恩宠。”车祸把他撞离了原本的轨道,可他却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也许这就是我崇拜胡歌的真实原因,他的乐观、坚强,正是我所必需的……

  多数人会在困难面前垂头丧气,例如我,尽管我明白要怎样去迎接挑战,可还是会懒懒地选择逃避,也许是胆怯。不过不论怎样都不好,面对才是重点。

  前些天,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淌在地上,都得意地以为自己是片汪洋大海,总是想把自己改变成什么。其实他们不知道,最原始、最自由的他们要比凝结成的冰美丽得多。

  终于,这天来到了。雨停了,也随着风拂袖远去。临窗望去,远处的一切让我感到茫然——全世界都消失了,消失在一片朦胧中。笼盖了花草,掩映了人们匆忙无措的身影,同时勾画出了最远处世界的悲凉。“太阳呢?”许多人在问。其实这是可笑的,因为太阳从未消失过,所以与其追逐那不可一世的太阳,倒不如在这美丽的朦胧中感受自由清逸。悠闲地漫步在上学的路上,我现在才知道“漫步云端”的梦想原来这么容易就能够实现。与往日一样的平淡,却拥有与往日不同的乐趣——不知道对面是谁,就好像不晓得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唯一能够看得见的,便是那一点若隐若现、昏黄黯淡的灯光。这种美丽而又朦胧的境界持续了好久。直到中午,天放晴了,倦怠的.阳光把疲惫的身影拖得很长,可是那影子依然手舞足蹈起来——毕竟,终于盼到阳光了……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风雨过后就一定会有阳光--就必须会有阳光,所以一旦有一场突如其来的雾,他们就会抱怨不停,抱怨天空的昏暗,抱怨风吹雨打的众多磨难,抱怨苍天的不公平。其实他们不知道:所有的经历都是获得,所有的获得都是上天给予的恩宠,不论是风雨、阳光,还是朦胧大雾。人生就是如此奇妙的境遇,也许在经历打击后,你会很虔诚地以为阳光到来了,可命运无常,她总是要再给你的挫折雪上加霜,总是另外赐予你一个朦胧的世界。所以,就算当我们置身于茫茫大雾,也要勇敢地前进。相信,阳光就在前方……

  朋友,这朦胧的背后是一束束灿烂的光辉,是让我们懂得美丽与珍惜的光辉。如若你仍在朦胧中徘徊,请大步向前,拨开云雾看世界,内心也便豁然开朗……

  幸福读后感 篇3

  小时候,炎炎夏日一支3分钱的白糖棒冰让你感到了满满的幸福;而如今,居住在楼房,出入有小车,却还是感受不到那份久违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到底去哪儿了?

  最近读了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的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充满阳光般力量的灵魂读物,带领着读者穿越迷茫,把“幸福”作为一种正能量提出,教你学习构建合理期望、把握幸福尺度的方法。她传递的幸福简单而又朴素,也就是:纵有房屋千间,无非只需一床安寝;纵有万亩良田,一日终究只需三餐。

  原来,幸福之所以找不着,是我们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了;原来,幸福之所以感觉不到,是我们把幸福放到了别人的眼中;原来,幸福之所以迟迟不来,是我们多了些抱怨、多了些攀比、少了自足;原来,幸福之所以感觉越来越少,是我们没有掌握幸福“恰到好处”的度。物质追求无止无境,别人眼中的幸福各有不同,期盼幸福越多越好等等,让我们迷失了幸福的本性和方向,拉高了追求幸福的起点,让我们面对满满的幸福时,却变得漠然和异常的冷静。

  去年央视“你幸福吗?”栏目调查中,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你幸福吗?”“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我不姓福”……千奇百怪的回答、被调侃、被争议、被反思。然而有个回答,让你听到了一种清新、简单的声音,让你听到了普通大众对幸福的理解——“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多好、多简单啊。

  这就是幸福。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正如文中所说:“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方得大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就静默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细微处。就如一杯热茶,放在你面前,或平淡、或浓烈,关键要看品者的心境。一饮而尽者,肯定尝不出其中滋味;如果潜心细品,苦还是甜,感觉中自见分晓,自得其道。幸福又如饥肠辘辘时,一碗热腾腾白粥、一个香喷喷的番薯;累得半死不活的时候,扑上软软的床,也是幸福;看到绚丽的朝阳,嗅到清新的空气,周末与朋友小聚或独自泡一杯清茶,沐浴着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或打盹,或看书,也是幸福;完成了一项工作,得到公司表扬和同事尊重,也是幸福;陪着家人在公园中散步,享受天伦之乐,更是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个很简单的东西,俯身掬起瞬间流经你身边的暖流,这些就是幸福。幸福是蜜糖,最好甜淡适中,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只有心里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懂得不抱怨、少攀比,懂得勤奋工作、学会珍惜和感恩、不贪图安逸,幸福才会真的存在。

  双手捧着毕淑敏老师的.《恰到好处的幸福》,仿佛捧着自己的幸福。暖暖的幸福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自己的周围,浸润着我的感知和灵魂。我懂了,幸福是一种付出之后的满足,是一种分享过后的喜悦,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我也明白了,幸福不是脸上的虚荣而是内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

  从进入岗位开始,我便拥有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份职业是我经历风雨后重新选择的归宿,是我感受幸福的源泉,更是我未来人生的支撑。因此,我会因这份职业感到幸福和骄傲。每天的工作中,我运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在学习和工作的往复交替中不断进步,常会因工作而赢得踏实的幸福感;每天的工作中,与真诚、善良的同事们在一起,赋予我真诚、乐观的正能量,有了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幸福的感觉更是如花一样,芬芳沁馨,令人陶醉。

  幸福去哪儿了?

  幸福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手中。把握当下多些自足、感恩生活快乐工作,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人生,这就是幸福所在。

  幸福读后感 篇4

  童年时,我的幸福是与同伴一起玩踢毽子、跳绳子、跳房子,趴在墙根下用小木棍掏小蜜蜂,直到夕阳西斜,炊烟了了,便意犹未尽地喊道,明天再来玩。还有好多小玩意儿,现在都叫不上学名了。只要是能找到的,经过我们的手后都变成了我们玩的东西,如“碰酒瓶盖子”、“拍火柴皮”、“滚弹子”、“斗鸡”、“踩高跷”、“自制的滑轮车”。第二天一早,饭还没吃完,碗一丢就飞出去玩了。

  幸福,是一个多么抽象的词啊!抽象得连哲学家也无法给他一个合适的定义与阐述。幸福,有时又是多么具体的一件事啊!饥饿的时候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寒冷时,能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处所,这都是幸福!相比过去而言,现在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衣食无忧,父母、家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他们不用担忧任何问题。父母、家人也认为他们的孩子不用担忧任何问题。相比过去而言,现在的孩子无疑又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双手被绑,头脑被缚,灵魂失去了鲜活的东西。他们看不到湛蓝天空的辽远,他们触不到曲折小溪的清凉,他们闻不到自然大地的泥土芬芳,他们离“自然之子”之名越来越远。

  所幸的是,无论是学前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学前理论研究者,还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他们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都想让我们的儿童能够更接“地气”一点。毕竟,生活从来都是活生生的。生活不是按照考试大纲规定来考试,也不是按六十分来划分及格线的。生活是有哭有笑、有苦有甜,也有悲欢离别,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如果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已经学会的游泳技能,最终会溺毙生活海洋之中。

  课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课程的意义取决于是否使幼儿获得幸福与成长。

  课程,尤其是幼儿园课程,不应只是高不可测,居于书本阁楼之上的东西。课程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本,更应该体现在幼儿生动的行为与丰富的生活中。“一叶知秋”——从一片飘落的秋叶里,孩子会猜,大概是有风吧;有的孩子会猜,大概是树叶宝宝调皮吧;或许还有的孩子会猜树叶还会回到树枝上的。这一切的猜想,都比不过自然这个生动的课程。感受风的存在,感受风的大小,观察秋冬的`树和春夏的树的不同,谁敢说,这些活动能在一个文本课程里实现,能在教室的方寸之间实现。

  有人说,生活就是课程。要把与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都与幼儿园的课程结合起来。给儿童提供可操作的烹饪材料及安全的烹饪空间,他们也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给儿童开辟出属于他们的种植园地,看着植物,从种子到秧苗,再到开花、结果、成熟,最后枯萎,让他们能体验生命的从无到有的惊喜,让他们感受荣枯交替变化。给儿童准备专门的科学发现室,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牛顿和杨振宁,只是为了一种精神的培养,一种“科学发现”的精神。给儿童提供表演场所和道具、服装,不是为了排练某个成品的节目,只是为了让他们能更自由地、更多样化地表达、表现自己。我们的孩子终究不是完美的人,但他们有权利追求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幸福的人,需要成人的呵护与守候。

  我想说,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能成为课程的内容,同样,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有意义的。学前课程之于孩子来说,任何生活中有益于孩子提升经验、体验幸福与满足的内容,都可以纳入课程之中。正如杜威所说的,“经验分为有益经验和无益经验,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有益的”。故而,即使是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学前课程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经验的连续性;二、避免的经验的无谓重复;三、注意剥离有害经验。

  泰戈尔曾说,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真真切切地享受一份惟有自己知晓的欢乐。我想,童年的幸福,在于那一份自由空间的守护。

  幸福读后感 篇5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幸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幸福是帮助人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有时甚至觉得是枯燥的,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平淡中,有时会觉得幸福与我们总是擦肩而过。如果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就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那样的人生会是多么有意义的啊!

  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残身弱”,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陶继新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和人格的事业,作为老师,大量地诵读经典,大量地读书充实自己,就会使自己的心灵平静,陶老师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的幸福的储备。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你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特别是读一些经典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会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近,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

  在陶先生的书里,他倡导一种“取法乎上”的读书走向。他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理。陶先生说,“要学会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嘛!我们舍弃的是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今后我必须要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认真的思考和谨慎的选择了。开卷未必有益,一定要有选择地阅读。

  做一名不读经典之作,在时间一久,便将低级的艺术当成了艺术的最高标准,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一个名堂来。仔细想想,确实有道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我想,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幸福读后感 篇6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开伞铺的,一个是开染坊的,下雨天,老婆婆为开染坊的儿子担心,晴天,又为开伞铺的儿子担心。有个人对老婆婆说:其实,你挺幸福的。晴天,你开染坊的儿子赚钱,雨天,你开伞铺的儿子赚钱。所以,你是一个幸福的老婆婆。老婆婆听完这个人的话后,终于想通了,于是,她天天开心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生活中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有的时候转变一个角度,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这个老婆婆的担心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别人的一句话提醒了老婆婆使其转变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身边跑掉。这个道理毕淑敏用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那就是《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充满人生的哲思,每一次读来都让我有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文章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让人真切地感受幸福。读后如沐春风般惬意,如走在明媚的阳光里。文章开头指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我们太多注重警觉灾难,我们太容易忽视提醒幸福,因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断地提醒训练,我们要提高对幸福的警觉,当她到来时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是呀,少了关注,少了留神,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和幸福的马车擦肩而过。每次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时,心里就自然会想他们多么幸福啊!每当朋友不经意对自己开玩笑说:“哎呀,你那么幸福啊!”心里总会颤抖和发愣,好象有一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询问自己你真的幸福吗?上高中时畅想着考上大学后该有多幸福,上大学后却又开始怀念高中时的那份充实;读大学时总是想象上班挣钱后的美好生活,工作后才知道原来学生时代才是最美的日子。我终于忍不住问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

  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文中说:“幸福是心灵的震撼”“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温馨的感觉”“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我眼中的幸福就是:每天睁开眼能看到新一天的`开始,这就是幸福。换句话说,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回家时可以看到健康的父母;幸福就是男友坐着火车来看我;幸福就是完美地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幸福就是跟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也许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它的来到和失去,感觉她的来去匆匆,感觉她像花儿一样开了又落。

  常常提醒自己,关注幸福就像在寒冷的冬日要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感到暖洋洋,这就是幸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鼓励的纸条,一次成功的体验。面对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做为护士的我要告诉他们:在亲人的关爱中,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中,病情能够逐渐好转直至康复出院,这就是幸福。快节奏的步伐,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压迫,紧张,可是幸福不会随之减少,只看你对它是不是有诚意,能不能发现它。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满载幸福的安逸的梦,可许多人都不敢放飞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放飞吧!让它时常提醒自己要幸福。闭上双眼,让我们面朝大海,感受春暖花开。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并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幸福读后感 篇7

  幸福,是什么?问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因为,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幸福,是什么?曾不止一遍问过自己,幸福好像是一道没有正解的题,是一道就算经历完整个人生都不一定有正解的题。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如我:孩童时,能天天赖在外婆身边不再分开就是幸福;小学,手臂能挂上两道杠就是幸福;中学,成绩超过了竞争对手就是幸福;大学,考入校园广播电台,在直播间里与话筒亲密接触就是幸福;工作了,每天奔波忙碌,能享受一个七天长假对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幸福;结婚了,有了可爱的女儿,夏夜,繁星点点,秋虫呢喃,女儿一会儿指着穿梭在云间的月亮,说“妈妈,月亮婆婆躲猫猫了”;一会儿指着银光闪烁的星星,拉着我的手唱起“一闪一闪亮晶晶”;唱到高兴处便踮起小脚,小嘴巴凑在我脸上甜甜地亲一口,得意地说“妈妈,最喜欢宝宝吧”,呵呵,那也是醉了吧!夜色中,一只小手拉起了大手;夜色中,一个童声清脆似天籁;夜色中,这就是人间最真实的幸福!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脸上有些邋遢,衣衫有些破旧的小女孩儿向我女儿跑来,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表情,一个猛子扎过来,直接抢走了我女儿手里的球,紧紧抱在怀里,左摸摸又看看,很是喜欢,看我没有阻止,便自顾自拍了起来,脸上写着“满意”。女儿却很是生气,朝着小女孩儿一把推了过去,抬起小脚故意把球踢得远远儿的,然后忿忿地对小女孩儿说“你走开,我不喜欢你,这是宝宝的球,不给你”,转身捡球去了,小女孩儿就像做错了事情,挨了批评,满眼委屈,低着头,紧紧地跟着我女儿,几次想拉她的小手,想帮她捡球,想去拥抱她,可是都被我女儿拒绝了,孩子的世界里还不知道什么叫“嫌弃”,但从女儿那生气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讨厌”,我一边安抚着小女孩儿,一边批评说服着女儿。不远处小女孩儿的妈妈寻来了,我很是抱歉,想说些什么,还未开口,那个妈妈竟轻轻地抚摸起我女儿的头,拉起了我女儿的手,没有一句话,只是憨傻地笑着,一时间,我和女儿都停住了。转过身,妈妈与她的孩子“哦哦啊啊”地说起了话,傻傻的表情,却很是温柔,小女孩儿轻轻拉着妈妈的手,羞涩地躲在了妈妈身后。

  突然间,孩子的目光落在了我女儿手中的半个苹果上,那是一种小孩子特有的渴望,那眼神是那么的专注,那渴求是那么的真实,让我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主动把苹果递给了她,还小声说了一句“给你吃吧”。小女孩儿急切地接过了苹果,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小牙齿都还没开始咀嚼呢,便把苹果塞进了妈妈的嘴里,妈妈依旧憨憨地笑着,也不说话,三两口便将苹果吃成了“果核”,小女孩儿拿过果核又舔了一小口,拉起衣袖给妈妈擦去嘴角边的残渣,回头朝我笑了笑,再次拉起妈妈的手,一蹦一跳渐渐远去。

  直到这时,我才清醒地意识到她们的残缺,她们竟然是这样一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行为意识有障碍的母女;她们竟然是这样一对心中有爱,彼此依赖的母女,我,被感动了,感动于她们的美丽,感动于落日余晖下的温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精灵,都是折翼人间的仙子,不管他健康与否,聪慧与否,漂亮与否,可爱与否,都有他不一样的特质,都让人充满着疼爱和怜惜!夕阳下的母女让我的`眼眶湿润了,为那可爱的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也为那心底深爱着女儿的妈妈,惟有祝福她们今后的人生鸟语花香,健康幸福!

  许多人一生在茫茫人世间奔走,陷入名利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他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地方,很多人不相信幸福,曾经我也不相信,因为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幸福真的让人看不清也摸不透。

  但是,今天,就在此刻,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时,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夕阳下那对温暖的母女时,我相信了,我想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里,从最真实的生活里去品尝幸福,去感受阳光,去与每一天的风景一路同行!

  幸福读后感 篇8

  当我手捧《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时,室友张凡名很真诚地说:“你就是最幸福的老师呀!”是的,无论班级事务多么琐碎,不管脚步多么匆忙,我都从未对教师职业有倦怠感。我的确是一名幸福感爆棚的老师。

  我幸福,因为我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我的爷爷是老师,我的父亲也是老师,而且都是乡里有名望的好老师。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小我就看着他站在三尺讲台,笑容满面地教他的学生认字、读书、写文章……他总有办法把一个个陌生的拼音字母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熟悉的音节;总有办法叫那些方块字排成队,“书写”动听的儿歌,“讲”有趣的故事;总有办法化解学生心中的烦忧,让沮丧的神情挂上甜美的悦色。他灯下批阅作业的.身影成了我生命中最鲜亮的记忆。父亲是我的偶像,当教师成了我的梦想。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不假思索,郑重地写下了“师范学校”,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望。

  我幸福,因为顽劣学生的心田被我理解宽容的犁耕耘妥当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年人来说,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那些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就更是情有可原了。”我十分认同作者的看法。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总会有差异,存在所谓的“后进生”。面对这个群体,教师的态度不同,方法不同,收效就不同。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顽劣孩子更需要我们用爱去触摸,用爱去感化。记得曾经教过的一个刘姓学生,他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双腿自膝盖以下截肢。因为缺失监护加上自卑,他十分顽劣,班里的恶作剧几乎都是他一人“包揽”:考试时不会做题便一把抓过同桌的试卷撕得粉碎,饭菜不合口味便把饭碗倒扣在同学头上……我强压怒火,暗暗告诫自己: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冲动。孩子虽顽劣,但也有自尊心,他这样做是在找存在感,想得到同学的关注,引起老师的重视。每次他“耍泼”的时候,我都冷处理。几次下来,他居然有了一些改变。有一次,我发现他与一位同学相遇在狭窄的过道,居然主动退让了。我马上给他送去一张小纸条:“你真有礼貌!”得到我的肯定,他一天天在变化,课堂上不再干扰别人了,这时候我会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他连续一个星期按时上交作业了,我送他一套《成语故事》。爱可以包容一切,爱可以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爱是催开生命之花的源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这样看重我,我不能对不起老师。”现在他正在长沙一家证券公司上班,每年春节,不管多忙他都会到家里来看望我。

  我幸福,因为我珍惜拥有。教师节这天,我收到了几乎全班学生送来的鲜花。看着五彩斑斓的花束,心里满是甜蜜。在欣赏这些礼物时,一张皱巴巴的自制贺卡很显眼地跳入了我的眼帘,打开一看,是一幅稚气的水彩画,上面画着莫名的花和杂乱的草,右上角歪歪斜斜写着“老师,节日快乐!”,这粗糙得近乎丑陋的“礼物”我有点不屑,随手扔进了垃圾桶。但我立马后悔了,是谁送的?我丢掉的是孩子的真心啊!我连忙又拾起这张贺卡,把它和鲜花一起捧回了办公室。放学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老师,你看到我的贺卡了吗?那是我自己做的,花、草是我自己画的,字是照着哥哥的写上去的。”我微笑着听她说完,心里一阵紧张……这个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显然,家境并不宽裕。望着一脸虔诚的她,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多么懂感恩的学生,我差点把最宝贵的心给弄“丢”了。回到办公室,我把这张贺卡抽出来放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并在画的右下方写下了“让鲜花和小草都享受教育的阳光”。孩子给了我一颗滚烫的爱心,也给了我教书育人的激情。

  窗外秋风瑟瑟,心底热流涌动。正因为我有了桃李满天下的繁华,正因为我选择当了老师,才有了“洒播阳光耀心灵”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9

  “你幸福吗?”当关于幸福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被提及,这已成为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谈资。沉寂的我被裹挟着从各色贴着幸福的心灵鸡汤里给自己盛了一碗——名字叫《牵手幸福》。

  因为生活中曾经的遭遇,使得我对此类书向来是冷眼旁观的,能真正打动我的不多。而寒假忙年之余所见的这本《牵手幸福》,原本想积习般地一翻了之,但没想到她竟契合了我的心。那些短小精悍的美文以其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我,使我那浮躁的心绪一下子有了着落。让自己在异地他乡的忙年中寻到了难得的清净和安逸,真是受益匪浅。享受之余,竟让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品味生活,反思自我。

  母亲与父亲的先后去世是我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灾难。我总感觉自己十分不幸,内心总被深深的痛苦纠缠着,如此长年累月的厚积着,透不过气来。这种痛苦像猪油漂浮在我的日子里,没有声息,却搅浑了那一汪清泉水,直到三十三岁结了婚,见到我的婆婆。

  婆婆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干了几十年农活,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虽没能读多少书,却通情达理,经验丰富。虽手中分文没有,仍可将日子调节的有生有色。她总劝慰我,活着就是苦乐参半,日子得靠自己来过。我想起结婚前,不就是靠自己才撑起那个家吗?——弟弟家的孩子刚出生,父亲却偏瘫在床,而自己还担任着教研组长,教着两个班的英语课。日子很难熬,却因自己的坚强而峰回路转。我的不懈努力不仅告慰了自己的亲人,也更好地展现了教师的风采。我被评为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在全市做了巡回报告。“催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女人,你的名字不叫弱者。

  于是,我从婆媳关系入手来增加家庭和谐系数并驱赶内心的忧伤。我管婆婆叫老大和功臣,因为没有她就没有我的那个他啊,而且她老人家还在自己体弱多病的情况下,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孙子。这样的称呼绝无哗众取宠的意思。逢年过节,我和爱人都要送婆婆“红包”做“慰问金”、“养老金”,或不定期地给婆婆一些零用钱——老人手头有钱才会心里不慌。其次,每逢婆婆过生日及母亲节时,一定记着送婆婆礼物并请吃大餐。而四季更替时,则为婆婆精挑细选高质量的合体服装;没有合适的,就量身订做。婆婆常年身体不好,那就经常寻医问药,悉心照料。关心婆婆,发自内心地——这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尤其在动用“家庭银行”时,当儿媳的我从来没有斤斤计较过,这让婆婆高兴地不得了。婆婆没怎么出过门,我和爱人便利用节假日带老人外出旅游,看遍大好河山,体验以前不曾有过的“幸福”:乘飞机,坐动车,尝小吃。尽量使其精神上得到满足并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同时,学会适应婆婆,体谅婆婆。如,婆婆说的是老家话,孩子出生后,自然耳濡目染,也是一口方言,婆婆很有心理负担。我便打趣道,“没关系,就让您孙子先学小语种吧。”惹得全家一阵哄笑,婆婆也哈哈大笑,但眼里却闪着泪花。

  在我看来,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就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举动适合老人心意。婆婆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这还是保健的一种好方法呢。自己只管听着,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清风过耳没什么不好。婆婆愿意读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书,那就尽管多多买来——读书比吵架高雅多了不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青岛老乡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日子算不算幸福?

  我轻轻合上书,戴上耳麦,点开了那首久违的吉他曲《镜中的安娜》,由法国著名吉他大师尼古拉·德·安吉利斯演奏的,一任它飘着。倾听着这天籁之音,我的心底荡漾起许久没有过的美好情愫。感谢《牵手幸福》带给我的温暖和力量!我知道,明天我还要继续赶路,带上我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带上我清风般明朗的心境,不管前路是风是雨。

  最后,再问一次:“你幸福吗”?

  幸福读后感 篇10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健康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是幸福;有人说,当官是幸福;还有人说,爱是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可以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觉得幸福是一种美的感觉,是精神上的满足,愉悦和快乐。它就像脚上的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对于两袖清风,一生清平的教师来说,我们的幸福是什么?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还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能让老师幸福的东西很多很多。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飞扬是幸福;下课后,被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是幸福;劳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也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我们细细感受:

  有人说,“把爱拿走,地球就是一座坟墓”。而我要说,没有爱,教育就是一潭死水。幸福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

  刚参加工作时,我带一年级,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沉默,经常独自行动,常有欺负班级同学的现象出现。那天降温了,可他还是穿着短袖短裤,细问之下才知道,孩子的爸妈正在办理离婚,孩子没人照应,爸爸经常到很晚很晚了才来接孩子。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外套让孩子披上,之后只要我方便,我便经常会接送孩子上下学,给他讲美德故事,陪他一起吃早饭等等。渐渐地,孩子出现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变得喜欢说话了,在班级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朋友,欺负同学的事件也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有一天,他自豪地告诉我:“周老师,以后你不用担心我没人接送了,因为我今天是自己走路来学校的,早饭也是我自己烧的,我已经长大了。”我轻轻地抱抱他,摸摸他的小脑瓜说:“天天,你真棒!”虽然今年我已经不教他了,教师节时,我还是收到了天天寄给我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周老师,谢谢您这两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关心,有时候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祝您永远年轻幸福!“看着孩子用稚嫩的笔记写下的祝福,我的心中也溢满了深深的幸福,用爱心去谱写的教育是如此的幸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所要做就是要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性,提供给孩子们适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应该让它奔跑,是鱼儿你就应该让它畅游,是鸟儿你就让它翱翔。教育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班里有个孩子,学习上很不得劲,可是他跑步非常快,于是我就对他这方面的天赋大加赞赏,还发动他的父母来关注孩子的这一特长,得到肯定后的孩子信心大增,不仅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在学习上也干劲十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现在暂时落后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静静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属于孩子的花期总会来到。就如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一样,一株幼苗,从栽培到开花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且花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们也能收获孩子们成长的幸福。

  其实,拥有幸福很简单,发现自我,悦納自我。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没有鲜花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就让我们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带出一批幸福的学生!

  幸福读后感 篇11

  《童年》,演绎着一个孩子真实的童年,那个孩子叫“阿廖沙”——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乳名。

  《童年》,再现了这个孩子四岁便丧父,之后随母亲与外婆去了开染坊的外公家生活,直至母亲饱受人间痛苦去世后,在外公的劝说下,十一岁的他便去了人世间谋生的故事。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童年是非常悲惨的,但我却认为他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如一个三层的大蛋糕,它诠释着三种不同的幸福。

  蛋糕最顶上的那块是最小的,但它所在的位置却是最高的,因为它是被下面两层托到那种高度,这是“泡在蜜罐子里”的幸福;中间的那一层,虽说平常,但承上启下,也很重要,这是平淡的幸福;最底层,托起了两层,如撑起了一片蓝天,这是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幸福。

  所谓“泡在蜜罐子里的幸福”在我看来,它根本就和幸福不沾边,而是一种无形的莫名的痛;而平淡的幸福是简简单单的,很容易拥有的,是属于芸芸众生的。只有从艰苦的生活中还能感受到幸福的人,他的精神高度才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我认为,阿廖沙的童年,就是由别种的幸福酿造的。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在外公家度过的`,但外公家根本就不像一个家,而像一个复杂的社会。在这里,他每天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敌意,相互敌视的气氛像可怕的毒气一样弥漫着,毒害着是非不分的大人,也影响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阿廖沙小小年纪,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就等于在一个模拟的社会上艰难地生存。这让许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话,孩子肯定会被不良风气所影响。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反而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他学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总是坚强地面对一切……这些不都是在真实社会上生存的必要条件吗?在外公家的生活,使他提早体验了、懂得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以后在真正的社会上立足会容易的多。这是幸福的。与之相反,在这同样的环境下,阿廖沙的母亲却不能忍受,生活的折磨使她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饱受许多痛苦的她最后离开了人间。看吧,同样的生活,对不同的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完全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污浊的环境里,但也有另一种人,也就是所谓这“社会”上的好人吧:乐观淳朴的小茨冈宁愿自己被毒打也要帮阿廖沙挡住外公的毒打;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教导着阿廖沙;优秀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还有他的外婆,慈祥善良且热爱生活,她常给阿廖沙讲那些正义光明的故事……他们的举动都温暖着阿廖沙那颗年幼的心,使他感到很快乐,这是幸福的。

  在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之后,外公天天都“劝”阿廖沙去外边靠自己养活自己。于是,年仅十一岁的他独自一人去人间谋生。这可以使他更早地学会独立,同时也磨炼了他的意志,这也是幸福的。

  我们的社会不也有这样的例子吗?8岁的孟佩杰可以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但她却从不抱怨生活的苦,反而会从中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的幸福根源是她瘫痪在病床上的养母,因为她曾说过:“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而我们呢?大多都是属于第一种或第二种幸福。我属于第二种幸福,不愁吃喝,克服小困难的日子,总是平淡无奇,想体会却体会不到艰苦中的幸福。现在步入新社会,孩子想体会吃苦中的幸福也很难。其实,即使我们不能拥有第三种幸福也没有关系,只要好好把握住第二种幸福,人生也就没有悲惨可言。

  与其想着去改变生活不如想着去改变自己与自己的“幸福观”。生活不能改变,幸福可以改变,改变一下自己的幸福,你也可以用别种的幸福酿造出别样的人生!

  幸福读后感 篇12

  这是克里斯。加德纳的一本自传,也是一个传奇的励志故事。讲述他如何从黑人贫民窟挣扎出来,努力打拼,最终进入证券行业,成为华尔街优秀的证券投资商,后来又成功创业。

  他的生平可以高度概括为八个字“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被列为全球十大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之一。

  这本书出版后,被拍成同名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演威尔。史密斯因为出色的表演,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但不知道这本原著。说实话,当我翻阅前半部分时,简直不敢相信,那个童年过得七零八落、与父爱几乎绝缘的黑人孩子,就是电影里那个坚强乐观的父亲原型。

  克里斯的出生是个意外。他的亲生父亲如同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风流倜傥,处处留情。与母亲邂逅之后,就有了他。

  在克里斯的成长路上,亲生父亲一直是个不能问的秘密,也是他前半生“不能承受之痛”。直到多年后,克里斯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寻亲,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找到自己家族的根,心底的创伤和怨恨才逐渐消融。

  在漫长的童年时代,扮演“父亲”这个角色的是暴躁又酗酒的继父。这个酒鬼,酒醉后随时拿起枪威胁母亲和四个孩子的生命。漫骂和暴打是家常便饭,母亲甚至和衣躺在客厅的长椅上过夜,以便随时可以带着孩子们逃跑。但是即便逃到街上,还是会被继父拖着暴打。

  没有父爱的岁月,连母爱有时候都成了奢望。在继父的报复下,母亲两次入狱,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的克里斯,突然就会发现母亲在生活里神秘失踪了。没有人会告诉他为什么,他和姐姐只能寄居在亲戚家。

  克里斯总是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还是选择和继父一直生活下去。但是母爱是他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克里斯的命运从入伍当兵开始改变,这里赏罚分明,承认努力和付出。

  在部队里,机缘巧合,他成了一名实习医生。退伍后又有机会去旧金山一个医学实验室担任主管。

  虽然他一直很勤奋努力,但青少年时期的克里斯荷尔蒙极度旺盛,在无数的美女身边流连,和朋友喝酒、打架、偷东西,偶尔尝试吸毒,甚至在婚后依然艳遇不断。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的母亲,我看得提心吊胆。

  这本书原本是上初中的'女儿在假期里的选读书目,我随手拿在身边,在单位冗长的会议上聊以解闷。

  看到这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充满暴力、动荡,以及荷尔蒙,就莫名担心,孩子看了这本书,究竟是被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所打动,还是会好奇这些我们的生活中完全陌生的名词?

  没有父爱的惨痛记忆,让克里斯在做了父亲之后,一直思考:我该如何做个合格的父亲。但是有一念异常清晰: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儿子失去父爱。

  所以当自己经济困窘、面临失业,当妻子把年幼的孩子丢给他,当三餐不继、居无定所,当黎明前的黑暗漫无尽头,克里斯从未想过放弃抚养儿子的重任。

  最终儿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依靠克里斯的坚持和努力,更得益于西方宗教信仰的恩惠。有很长一段时间,克里斯和儿子就靠着教会免费提供的食物和住所度过了难关。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克里斯进入证券行业,从最底层做起,竭尽全力,最终听到了“幸福”的敲门声。

  我承认,看到这段,“中国妈妈”的担心才减轻了点。而同名电影也是只截取了这个部分的内容,把克里斯童年时那些乱糟糟的过去都省略了。

  我在斟酌,是否有选择性地让女儿只看这个部分呢?

  但女儿听完我的担心,轻描淡写地说:“你如果不想让我看这本书,我就不看。不过,你不想让我看的那些内容,其实我在其他小说上都看到过。”

  幸福读后感 篇13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教师》这本书,我也对他的思想入迷了,也给我带了教学的春天。我国当代知名教育家、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对荆老师中肯的评价,这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记得以前最头疼的事是遇到调皮,违反堂纪律,偏执的学生。自己的想法是做思想工作,还有从老教师那习得的经验是吵,吵完了再哄。自己本都不会吵人,也得拿出架子,装着发怒的样子去吵学生。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你越说他就越不听你的。自己还时常委屈,感觉我自己也全心全意投入了,付出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好好学习,但收获并不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是教过的一个学生。我上时讲到088…循环时,我重复念了几遍,那学生竟然答应。我当时都气炸了,我作为老师的尊严一扫而空,我摸着良心说善待我的每一位学生,无论好坏,但是他却如此对我。我有点想不开了,精神有点抑郁。老头晕还跑去安阳看病,跟医生说我不能看学生,一进教室就头晕,这是我有史以最大的困境。

  自己以前也经常尝试各种让学生学习快乐的方法,但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并不成功。荆老师"生本教育"中具体阐述了开展生本堂的方法,思想,为我注入了科学的理念,我也不在为那些淘气包犯愁了。其中介绍了一个方法,拍学生的马屁——好感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站在学生立场说话,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让学生上了贼船下不。寻找与学生们的共同语言,尽量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答成一致,面带微笑进堂。但是自从我读了《幸福地做教师》这本书之后,我就开始对自我进行反思了。时常念起荆老师的那句话:给学生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句赞赏的话语,给学生一份关怀,一次肯定,一种信任。新学期开始我告诉学生我喜欢花草树木,并给班里买了几盆花。我让学生帮我养花,树立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在数学上开始了我最喜爱的数学实验,手工制作教具,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

  我现在经常对学生说:"以前你的老师爱你们,但是不会爱的方法。现在你的老师学会了爱你们的方法,尊重、赞赏你们。"由此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前几天曾发生这样一事:上时一个偏执的男孩在做小动作,不听,让改错题不写。当我看到这种情况时,压住心中的不满把他叫出。我没吵他,没讲大道理,只问他为什么不写。那孩子见我没生气,没批评,跟我说老师咱以后别这样写错题,我觉得太无聊了。我接着问他想怎样写。学生说想让同桌把错题中的数变变,然后再写,旧题换新题。我当时欣慰的说他的建议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按你的想法试试,但是这次先按我的要求做。(fsir)学生满脸兴奋,高兴的把作业写啦。通过这事我体会到,与学生交往真是门艺术,方法确实重要,孩子需要用赞赏,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打开他心灵的那扇窗,你将给他一片蓝天。这可真得感谢荆老师支的招。

  还有,荆老师的"生本教育"理念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没有原则性。开展生本教育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奖励制度,评价制度,毕竟是孩子,要规范他们,规范堂。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人做任何事,认真做好都有奖励,做的不到位都有处罚。只要有要求就要有评价,评价就是引领,久而久之,效果自然会好起。

  在我看,任何一个人只要到荆老师的堂都会被唤醒激情唤醒,看到学生的精彩,体会到做老师可以这样神奇,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像经历了一场头脑和心灵的洗礼,即使是传统教学思维的头脑会掀起巨大的风暴。最后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给我的启示很多,也符合我一直以想要快乐教学的理念。谢谢荆老师的书给了我方向,解决了我的困惑。

【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读后感04-20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11-05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1-04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09-20

提醒幸福读后感09-18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01-15

幸福之路读后感04-18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4-08

关于幸福读后感04-04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