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时间:2024-06-16 08:06: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的名字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我们的教育成长之路上,可以说都曾得到过他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精神的滋养。

  从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我懂得和彻悟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教育需要经验更需要技巧,还需要为人师者付出爱心与真心进行“人文”教育。让我敬佩的是,他当年所阐述的很多教育理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理性和实践的光辉。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是专门写给小学教师的,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真爱。他在给教师的每一条建议当中都结合了他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生动感人、令人信服的教育事例。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为在教育工作中遇到迷惘感到困惑的人们指点了迷津,使我们感到贴心和温暖,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从他的文字中,我们随时感到他的道德、信念教育是与情感培养、美育乃至智育非常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格外重视德育,力求让孩子从小就有鲜明的是非观和羞耻感。他说:“羞耻心是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强有力的抗毒剂;形象地说,它是能浮载荣誉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利用一切小事鼓励孩子们善良的念头,帮助孩子们体验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耐心地培养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和道德信念,始终坚持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这种教育理念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取的。

  在培养智力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自始至终屏弃死记硬背,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只评价学习的最终成果,而忽视学生的勤奋、努力程度,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评价变成威胁人的东西,任何时候评价都不可变为贬低个性的手段。“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领域成为主宰者……那么,所谓的人就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对照素质教育,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吗?可我们在这方面到底做了多少呢?恐怕还是说得多,认识的多,但实际上孩子们还是挣扎在学海题海中难以自拔,或是在老师设计的学习程序中机械地完成着记忆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最后说了一句话:“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话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一辈子的,我们有太多的方面要向这位教育理论家学习。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第一次听见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它莫名地打动了。说到蚂蚁,除了会想到它黑不溜秋、小小的身体外,人们还会想到它的品质: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我想,我们工作的时候,需要的就是小蚂蚁的这种精神,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而蝴蝶,让人想到的是:美丽、快乐、浪漫、多姿多彩。我们是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的职业群体,更应该生活得像蝴蝶一样,美丽而又多彩。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章节: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看了以后感受颇深。已经像小蚂蚁一样努力工作的老师们,怎么样让自己的生活和蝴蝶一样多姿起来呢?觉得自己近几年在这句话的影响下,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也正如书中所说的,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乐趣,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比如:

  1. 看书

  暑假闲暇时间,花半天的时间,和女儿一起到图书馆看书。新的图书馆环境特别好,在窗边落座,安静的氛围让你很快地融入其中,眼睛累得时候,透过落地玻璃窗,眺望马路上的车来人往,这种感觉真的很棒!临走时,再借上三本,拿回家慢慢享受。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够帮助我在孩子面前有更多的话题、更丰富的信息。

  2. 旅游

  也是在暑假期间,带着老爸老妈,一家五口去海南岛旅游。置身于旖旎的南国风光,烦躁的心得以沉静。看到老夫妻俩第一次乘飞机那忐忑的表情,看到老爸拿着相机像孩子似兴奋地到处拍照,听到老爸在电话里和同事骄傲地说:我和女儿一起在海南旅游……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啊!平时的工作再忙,也应该留一点给自己的家人啊!特别是逐渐老去的父母!亲情,应该是第一位的!

  3.散步

  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专业的运动,散步也不错。到附近的小公园去溜达一圈,在夏夜的晚上,既能欣赏到美丽的夜景,还能听见久违的蛙鸣和虫叫声,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冬天的晚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出门,小步慢跑,直到脚底冒汗。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对付繁琐的工作,不是吗?

  4. 听音乐

  音乐,能够荡涤一个人的心灵。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放上自己喜欢的乐曲,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能够以轻松地情绪面对第二天的挑战。

  5. 淘宝

  在忙碌工作的空隙时间,用自己淘宝网上淘来的靓丽茶杯喝一口水,心情也随之亮起来。每天要完成的琐碎事情,用彩色的小纸片记录下来,贴在超“萌”的小黑板上,用来提醒自己是否完成。这些可爱的小东西,能够调节自己有时候郁闷的心情,让我能够经常保持比较积极地心态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让我们都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教师应该有一桶。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也深深地感动于他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终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与书籍接下深厚的友谊,与孩子结缘,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让时间控制在自己手中,让备课成为一种乐趣。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4

  虽然我还没有仔细得阅读完这本著作,但现在觉得自己有了不少的想法。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是苏联的教育却依然对全社会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作者在书里面讲到的很多条建议里,我认为可以归纳出两个字“思考”,提醒我们教师时刻得“思考”着。不管教师对待学生的问题时,还是对待自己教学的问题都应该思考。

  我们说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可能包含一定阶段和范围的 知识水平,他不包括活生生的孩子。既然是“活生生”的孩子,那么我们怎么能不思考就对他们实施教育。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他们的问题很多,从他们一年级一入学他们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进入一年级,孩子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了,他们会喜欢吗?他们会思考吗?他们会记忆吗?﹍我已经带过两届的一年级了,学生在一开始都非常得配合老师,来上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没有一学期,有时甚至只有2个月,就不耐烦了。为什么呢?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知道自己太不了解孩子了,没有真正得思考他们。当然你不懂孩子,孩子自然就会把你丢弃。以后我就会首先去思考他们,然后再尝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光思考孩子们还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我常常羡慕那些上公开课上得很漂亮的老师,以为肯定很辛苦得花了几天准备了一堂课。但是苏说真正优秀的课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可以是随时拿来。但细看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不,绝对不是,那是要花一辈子的功夫在思考的。一辈子似乎夸张了点?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我教的是数学,觉得有的孩子天生没有数感,刚讲过的东西换了一种形式他就不会了。现在看来是自己不会思考学生,更没有思考方法。我要给自己准备两套教学大纲:一、就是教育部门发的;二、就要给学生准备和其有关的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源来源。那么当我提出问题时尤其是较难的时候,他们不会搞得手足无措,他们的脑子里马上反应出与之相关的事物。这样他们对数学感觉不是那么抽象,而是越来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来越敏锐。

  以前正是因为少了这份思考,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努力着,花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比别人少,但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没有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找到了原因,不善于思考的教师永远是不合格的教师,他只能是一名教书匠。那么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做个善于思考的老师,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

  阅读安奈特的这本《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让我想起了很似乎已经淡出我脑海的工作前的设想,也勾起了我工作之后的许许多多成败得失。本书中那些成功或失败的故事中仿佛都有自己的身影,这本书有了让我找回最初梦想的冲动。

  阅读这本书,我觉得当好老师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等两个章节,给予自己做教师应持有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仔细想来,是不是只有具有良好行为态度,具有魅力的教师,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温馨教室”的软件内涵。想想,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很直接很真实,很少有学生想去主动适应老师,只有我们去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这样才有机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如:“关于课堂管理”“实际授课指导”两个章节,给了不少良好的建议,有的建议正如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知道怎样面对我的新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些突破。那么拥有这样良好的课堂管理和优秀的实际授课方法,还发愁与学生不够和谐吗?还会没有学生喜欢你吗?师的改变带动生的喜欢,也就构成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学生相互不喜欢,关系不和谐,那么我们又何谈教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怎样才能落实了?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所教的科目总是学生最重视的,这里不乏有权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是相对来说做了很多工作的,在朝夕相处中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反过来说,如果科任教师不只是在教学,同时也在努力的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之余也能够与学生多多沟通接触,那么她教得也会非常省力。就像今年与我搭班的英语老师陈老师一样。在教学任务之外她常常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我开班会课、家长会她都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我们一起共同商量,班级里出现了什么突发事件,她也会第一个站出来……因此,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一年中进行了两次最美教师评选,我们班级的学生总会选择我们两个人。而且,这个班级的英语也提高了非常多,要知道英语老师从来不会占课拖堂,她紧抓自己的四十分钟课堂效率。这都得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正如李镇西所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平凡,得承认自己是个会犯错误的凡人,这本书里也一样,有成功的例子又有失败的例子,才会让我有信心读下去,才会让我更加信服。虽然,我不能(或者说每个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其中的每一条,但是走到讲台上的平凡的我就得做出一些努力才行,毕竟我是不能魔法棒一挥就能改变一切的,毕竟我们的工作会影响某些人的未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我觉得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要真诚的对待学生,就像对待你喜欢的朋友那样。

  试着想一下,在马路上见到一个陌生人的孩子,他正在乱扔垃圾,或者做了其他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么,这个时候你走上前,像教育你的学生那样教育他,或者和颜悦色的去给一些建议,你能不能想象得出这个孩子的表现呢?我想多半是无效的,弄不好还会被无礼的说成是“多管闲事”。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一个人又岂能随随便便的听另一个人的摆布,而且也令人感觉莫名其妙。就是这样的,没有关系的两个人或者关系不好的两个人怎能很好的形成良好的知识传输和接收系统,难以建立情感交流。

  所以,在师生关系上我比较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师生应该成为朋友。所谓师生朋友,不是让我们老师以为的巴结学生,讨好学生,而是指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充满真诚感情的朋友。我们要拿出真诚来对待我们的朋友,才能够在学海之中“达成共识,共同成长”,从积极意义上为良好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之一,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性。

  在安奈特这本书中的许多建议也有助于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如“贯彻‘你还好吧’策略”、“每天都问候学生”、“采取‘亲近’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了解每一个学生”等章节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如对待朋友一样;另外“不要带着怒气行事”、“不要把诗人问题带到课堂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事不对人”教会我们怎样正确的对待我们的朋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朋友而不是一个,书中又建议我们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比实际情况稍微高一点的评价”,用成功来激发更多的成功,给每个学生未来的希望,我们“不求完美,只求进步”,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和鼓励的人性的光辉。

  陶行知说过:“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工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适合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听起来有点理想化了,但是每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试着追求这种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我们不能让教育向“科学”挺进中,却让“人”在教育中失落!

  二、要学会克制自己,让不合理的情绪在课堂以外消化。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懂得“爱的教育”,我们也时刻都在无私的的播撒着爱心,用“爱”来感化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常常觉得某个同学太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怎么也教不会,即使再有耐心也被吞噬了。此刻,我们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非常后悔,又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对学生大发雷霆。往往只要这样一做,无论你是出于好心,还是真实气急了,无论你之前做过多少努力,此时在学生心中就只留下眼前的情景——老师很无礼,老师太过分了,怎么有这样的老师……你很难或者再也走近不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了。

  李镇西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也有过这样的血的教训。那是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有工作热情和想法的一年,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是哪一件事情让这个女学生对我失去了信心,导致他们一起玩的几个同学都对我不理不睬,我一直很困惑,直到临毕业前,因为她不能参加考试退学后,我才松了一口气,通过她的好朋友得知,这个“结”源自于某一次的严厉批评,我觉得很遗憾,我没能在她走之前将这个心结解开,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解开,我永远记得她看我的眼神。

  所以,如果你不想功亏一篑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至于过于激烈或者带有讽刺,学生听得懂也心里明白;批评学生不要声音过于高亢激烈,其实最力的是平和轻柔的声音,高亢只能激发学生的“攻击欲望”;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上来,是不是被当成出气筒你心里明白,学生更明白;要让自己常常保持愉快,你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学生也会跟着活跃;要常常让自己跟学生微笑,让微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后进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他在你的尊重和鼓励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让他感恩的心成为他持之以恒的动力……

  当你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后,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在这一百零一条建议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条是鼓励教师要如何严厉的惩罚学生的,他在书中时刻建议我们:“保持微笑”“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平和青楼的声音最有力量”“对待学生要‘人性化’”“切忌冷嘲热讽”“不要带着怒气形式”“时刻保持镇静”“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等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也同样,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思想,也从没有有一条提到要如何严厉、激烈的批评才能获得学生的进步。不是他们有意规避了这个问题,而是生气发火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冷处理,对于学生的一些挑衅要学会随机应变,或者装作没看出来挑衅,当做正常事件处理,学会打太极,学会以柔克刚,学会化骨绵掌,让挑刺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平棱角,让懂事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成为你的忠实拥护者,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水到渠成的开展。

  仔细看看这一百零一条建议,其实当初工作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不可预知又千变万化的情况,我们的初衷在不断被改变,阅读这本书,从中找回自己最想要的自己的形象,让那些不知不觉中成长出来的不该有的东西克制下去,做一个健康的老师,做一个愉快的老师,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做一个有效的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和自己一样能够健康的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6

  这次的石永红名师工作室网络研讨活动,由冯娜老师主讲,主题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冯老师是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真的是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思考很多。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学校给老师每人发了一本。这是一部教育中的经典,我们认真的阅读,也开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会。在阅读的时候,我也圈圈画画,认真思考,并及时的书写一些心得和想法。

  就说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篇吧。书中一个统计数字引起大家的思考:调查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询问他们的孩子上的什么学校什么系,只有14人回答是“师范院校”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至于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当教师,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确实如此,在学校里工作,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感觉忙得不可开交,会感觉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的读书,没有时间细细的备课,没有时间面批学生的作业,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就拿今天来说吧,上午7:00到校,把今天上课需要的物品准备好。7:30学生进校,到教室看学生早读,7:45开始进行数学单元测试。学生测试时间,批改了昨天做的《基础训练》。9:00,第二节课开始,去四(9)班听课,四年级组的教研组研讨课。9:40,带着学生去做课间操,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半小时,10:10分,带学生上楼,然后到办公室进行评课。一节课的交流,对研讨课进行了全面的剖析。11:00,上第四节课,讲解第一节测试的试卷。下午1:30到校,批改部分试卷,2:00开始网络教研。2:30分学生准备上课,我在办公室批改完测试卷,向家长进行反馈,并针对试卷进行分析。3:30,下午第二节课开始,看一位老师发给我的教学设计。这位老师要在他们学校上一节展示课,找到我,让我提提建议。虽然帮不了多大的'忙,但终究还是需要认真看看,根据思考提出一些有指导性的建议和措施方法的。先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初步的想法,想着回家之后再静静的思考后再回复,于是暂时放下,书写今天网络教研之后的思考。如此,忙的不亦乐乎,时间安排都得按秒进行计算了。真真的体会到了“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能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苏霍姆林斯基老师说:这是一个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讲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历史老师上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视导员都入了迷,完全被课吸引住了。老师们都认为备这节课肯定花了很多时间,这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怎样进行这样的准备呢?作者明确的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海洋。我们校长也曾这样说:为什么有的老师看着不急不忙的,能把所有的事儿做的有条有理的呢?就是这些老师有办法。办法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阅读思考中来的!我想确实如此,正是不断读书,才能扩充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让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就比如教学吧,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我们在备课时就能自如的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也就会有效甚至高效。就会避免那些课上不会课下补的现象,补的时间少了,我们的空闲时间就多了。另外,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开阔,知识的积累也会让我们的思路更宽、更深刻,我们在备课或者完成其他工作就不用临时抱佛脚,查阅大量的资料,搜集相关的设计、有关的视频,东拼西凑。这样凑出来的东西一是少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再是拉长了准备的时间。“忙”这个字眼就此就产生了!

  由此,我们就可以肯定的回答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从读书中来!细读这篇文章,想想教学生活,真的深有体会。曾经我也是感慨:“哪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呢。”学校的图书馆、教师书吧很少光顾。不是我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我忙啊!后来,我调整时间安排,强迫自己每天午后和晚上读书,坚持一天读书至少1小时,强迫自己读一些看似很枯燥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因为我深知这些理论才是教学教学的支撑。我给自己定下要求,每天都要进行写作,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也要记下这一天的收获,这一天的思考。如此坚持,我才发现,现在我反而轻松了,感觉时间上有空余了,每天还能去跑跑步,听听音乐。一天的时间还是24小时,之所以有了空余,是因为做事的效率高了,比如一节课,能够很快的有自己的思路,能更好的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再比如上交什么资料,能够很快的完成,书写一篇心得或者教学后记也能一气呵成,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缩短了,时间自然的就节省下来,节省下来的时间再去读书,知识经验的积累再次提升做事的效果和效率,如此良性的循环,让教学生活轻松有序,让课堂教学快乐灵动。

  或许有时候还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读不下去!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这样,但坚持久了,读书就成了内心的一种需求!记得肖川教授到我们学校讲学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和书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吧!我愿意,把数作为最亲密的恋人,最友善的挚友。和书在一起,轻松愉悦的度过每一个可爱的日子,不管是阳光明媚的春,还是天高气爽的秋!

  与书为伴,岁月静好,与书为友,恬淡而温馨!书,拓展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7

  俗话说的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是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种种事实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能学的`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但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建议: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所以我们要思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8

  《给教师的建议》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教育经典,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所作,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其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不仅有光辉的教育理论,更有鲜活的案例指导,每次读它的时候,都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找到了教育的活水源头,仿佛拨开了困惑的迷雾见到湛蓝天空······

  在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条:

  “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形:因为对教材不熟悉,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所以上课的时候自己总是拼足所有的力气去记住教材的内容和授课的逻辑顺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教材的内容上,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对课文的理解是粗糙的,语言的表达是没有情感的。没有鲜明情感的表达,学生听起来自然费力而又无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节好的课堂的前提应当是老师的知识储备是这堂课的知识容量的`20倍以上,这样你才能减少对教材的关注度,做到上课游刃有余。你对教材的关注度越少,你对学生的关注度才会越高,教师在讲课时才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关注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呢?

  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但知识会老化、会过时,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把阅读当作饥饿时的食物,当作自己的精神需求,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来,深入地思考。阅读,有时候还能帮助自己抵制职业倦怠,能让自己的思想保持活力,能让自己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有一份底气和自信。

  “先进的教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就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学生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的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现行教育真正可怕的失误在于,它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到了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就是让学生记忆老师讲过的现成的知识,死背教科书。学生背负着厚厚的知识行囊,越学越累,而他们用大好的青春时光学到的知识,却是人工智能几秒钟就可以搜索到的。就像马云近日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所言: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去记、背、算,不让孩子去体验、去思考,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学校和教师应该指向的地方。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慢慢积淀,需如静水一般,不喧嚣、不浮躁,慢慢流深。如此,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9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刚好看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幸拜读,感觉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一个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1

  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后,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这本书共涉及到100条建议下面我就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一一熟知,这样在课堂上能“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文章里所说的情况,有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这里学生没有错,这是教师没能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没能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做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同时,不要对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抱怨,不要对他们说某某人行,你为什么不行?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而是要让他们跟自己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仅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让他知道,全班的人都看到他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喝彩。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赏识每一个个体,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一思想贯穿于整本书中,激励着每一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

  这里我只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还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2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

  刚接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情绪上有些抵触,总觉得,读书是个人的事,学习也是个人的事,主动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学习。等到需要写读书笔记了,才挤出时间翻开了第一页,书的第一章刚看完,就不由得从心底喝彩了一声——好书。许多教学上的困惑、许多理论上的缺失,在此一一得到了解释。至此,也才理解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片苦心,惭愧于自己的井底之眼。

  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虽然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快,然而,从心底里来说,还是喜欢这份职业,能从事这份职业,是命运使然,所以,我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永远不满足于自我,才能对得起命运对我的这份厚爱。

  人说读史可以明智,我说,作为一名教育者,不间断的学习同样可以明智,还可以名目、明心。一本好书,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很庆幸,能读到这样一本好书,对于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我来说,希望这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苦恼于如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效果检查等一系列问题,终于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概括本书第60-65节的内容,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苏翁给了我们以下建议:

  一、教会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把“不断地记诵和死记硬背”称为“畸形的脑力劳动”,认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到发展。”因此苏翁肯定地说道:“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我们教师都深有体会,哪个学生阅读的多,那么他(她)的语文成绩就好,理解力也强。因此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读思结合,让那些词汇变成美丽的音符,在孩子心中弹奏响诗的琴弦。但是阅读,也不能只读教科书,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二、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记得刚踏上讲台的一段时间里,教案写得特别详尽,而且教学内容几乎能背下来。课堂上原样把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倒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不敢稍有疏忽,如果哪节课没有讲完,甚是遗憾。考试时,学生成绩不理想,便一再埋怨学生:“我都讲过了,你们为什么还做错?”讲过了,学生就一定学会了吗?读过《给教师的`建议》才明白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知识搬家,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指挥学生,使学生折服和钦佩,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时间有限,要给学生多留思考的时间,教师必须精讲。“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在一节课上所需要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有经验的教师拿出5分钟、10分钟甚至15分钟,让学生去思考,精神集中地、独立地周密思考。”虽然我们的课堂时间不一定非得按这个时间分配,但我们一定要少讲让学生多练,每个学生都投入思考训练中,课堂注意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教师要做到精讲,还必须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目中有人,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语文课堂上,哪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呢?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利用草稿本”。我们每个学生也有预习本,除了预习之外,还用来听写生字、默写优美句段等。以后这个本子可以让学生进行新词造句、美句仿写、概括提炼、内容分析等一些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活动,这样课堂效率或许会更加高效。

  总之,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展示给学生,从而完成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这沉甸甸的分量和责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带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师的愿望来工作的,我和学生的愿望火星在学校相逢,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那么过去的一年多教师经历则是开头的序和引言,而《给教师的建议》恰恰是质量很高的一篇参考文献,所以我得好好引用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方法。

  关于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修养。一页页的读完,一点点地在体会心理学知识的身影。如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提高阅读水平;利用多种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方法;利用能力发展观让兴趣与挑战同在,提高后进生成绩。这些理论深入浅出的渗透到实践中,指导和启发着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膜拜学习,迁移到课堂实践中。

  关于时间分配和阅读:每个阶段关注的点不同,想法也不同,在教四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的课堂中,也引发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阅读二字点出了平衡时间的关键。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建议就是:阅读。

  教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阅读。你想上好一节课,不能仅仅是把这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罗列出来,或者绞尽脑汁去想课堂上的串词,这样的课上起来看似很好,实际上往往会忽略学生的需要,忽略学生的课堂状态。好的教师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的脑力劳动。为了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要充分学习关于此学科的知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要讲的`问题会游刃有余的多。学生甚至是后进生如何学习和阅读?对于一般学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边记边思考。对于后进生更是这样,要给他们提供单独的题或书籍,让他们逐渐体会阅读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阅读书目,自己收藏一定的书籍。此外,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德育教育也离不开阅读。

  关于自我教育:作为教学新手,一直在反思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小学生对所有的老师都崇拜,而初中以后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受欢迎的老师要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公正亲切有个性等等,对照下来任重而道远。不过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我要学习的财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学习,我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这篇工作论文的最精华部分还是在操作方法和设计,这些还需要在课堂时间中磨练,我会在这一百条建议的指导下继续努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相关文章: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5-27

给教师的建议个人总结01-15

《给教师的建议》的教师读书心得03-2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通用(15篇)06-26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05-0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07-07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3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2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