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写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写读后感1
知识要点: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考试说明: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1、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怎样写读后感2
我的语文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考试都达不到98分以上,老师说我的语文成绩失分主要失在作文上。我看了一下我写过的作文,不是偏题了,就是语句不通顺或者是错别字。
我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每次写着写着就不耐烦了,然后乱写一气。写完之后,我看看,还行,就交了上去,等到老师发下来,我就傻眼了——错别字、文字不优美等等,问题是一大堆,老师在我的作文上改了一次又一次,但等到下次写作文的时候,我还是错。我很苦恼,为什么我的作文就是写不好呢?我查找了一下原因,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写作文太不认真了!每次,我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想:“随便写写就行了,不用那么认真,反正老师有不检查。”然后,我就不用心的把作文写完了,然后发下来的作文都是大叉叉,哎~~
找到了原因,我本来准备认认真真的写一次作文的,可是就是没办法按老师的要求写好一篇文章。因为我没有计划呀!我认真的想了想,制定出了一个我自认为的'天衣无缝的计划,然后认真的写起了作文。第二天,我把写好的作文拿给老师看,老师看了直夸我写的好,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想,作文并不难写,只要你认真的去对待它,就一定可以写好!
怎样写读后感3
写下这个题目,没有别的,主要是刚刚读完了《怎样写文章》。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好像一个“嫌弃的表情”,那表情里包含着三句话:“和文字接触这么久了,竟还不知道‘怎样写文章’呐?”;“现在才看‘怎样写文章’是不是有点晚?”;“都不知道‘怎样写文章’,还总写什么呀!”
虽已想不起何时、为何把她加入书目,但确实不能再让她逼问了,必须马上读完,才能长舒一气。
要说《怎样写文章》并不是讲文学创作的。她不是小说、诗歌、散文的写作指南,而是针对更多应用性的文章,更多的读者群应该是需要写报告、公文的政务人员。她不是一个纵截面:一家之言的经验谈,而是一个横切面:以“写文章”为关键词,选录二十则名家名篇。
失望吗?“我又不是文秘,我也不需要写公文,看这个是不是浪费?”还真不是,要说现代社会真没有比这本小书更实用的了。为什么呢?你有微信吗?发不发朋友圈?都是自媒体时代了,不会表达,不会写作怎么行?
没错,写字就是要“表词达意”,所以,这是最基础的素质。而对文学创作来说,因为选文作者是包括鲁迅、邓拓、孙犁等在内的.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大家多年写作心得,真是想没有收获都很难。
如果一定要比喻,这本书就好像一杯温热的茶。你懂或者不懂,都能品出一种好。那是时代熨帖过的、经过检验的、看似平常简单却饱含心血的好。
最后,好文章从哪里来?看了书你自然就会知道的。那是观察、感悟、思考过后,对生活的精确表达,需要我们一起去寻找。
话说读完这本书,开头那种“嫌弃的表情”没有了,她是挺温和的,只是看着你,“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轻轻地说一声:“哦,来了。”
怎样写读后感4
我从《雪》中读到了三种人生 因为它被选入了江苏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新教材。这篇文章,我上学时肯定是读过的;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我对它已几乎一无所知了,或者应该说我本来就对它一无所知罢。为了编点教学资料,也因为莫名的潜滋暗长着的一份好奇,我开始反反复复地读它。诗质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很快征服了我的心。可是,众多的疑惑竟也一并攫住我的神经,让我难以自拔: “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作者把这三个形象放在一起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
20xx年12月28日,已经多年难得见雪,见雪也至少要到春节前后的苏州,竟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一时间心头不由得也迷信起来。眼睛从荧屏移向校园,虽没有看见雪野中有各色花草、蜂蝶,但欢呼雀跃的学生却是随处都是,更有一群青年教师,女的打着花伞,男的举着相机,在已被白雪半遮半掩的绿树碧草间照相,那种兴奋直逼进三楼阳台上的我的心里面来。“明天肯定有人塑雪罗汉了。”我自然地想道。忽然间,我有了一种感觉,这是一幅热闹的画面呀!而这热闹,全是因为“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讨人喜欢的缘故了。而“朔方的雪”不同,它“如粉,如沙”,只因太过冷峻,人们是宁愿居屋烤火也不愿意亲近的,于是尽管它“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别有一种“壮美”,但只能面对“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 有一种想法在心中升起:“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象征着三种人生——“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让“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自己应该感到“不幸”而又不一定感到不幸的人生;“滋润美艳之至”,如小丑般媚俗而受宠,却终究因没有灵魂而成为匆匆“过客”的人生,永远独立独行,用“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却必须忍受“孤独”的人生。
如此,“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话好像也不是太难理解了,同时,作者对三个形象的基本态度似乎也与作者用语的感情色彩,更与作者的人生态度相吻合了。读书偶得,存此一说,以备斧正。
怎样写读后感5
问:有人说,报刊、网络,谈怎样写读后感的人很多。他们都说,读后感就是议论文。但我想,之所以它叫读后感,跟一般议论文总有些区别吧?这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答:我觉得对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有什么区别,很有澄清的必要。读后感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之所以不称为一般议论文,是因为它首先是作者读了某篇文章(包括片段)产生了感想(严格地说,“感想”仅是写作素材,如实写来,不加论证,也仅是一般的杂感小品,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读后感),这种感想当然是自己所特有的,与他人不相同的。作者把这些感想作为观点写出来,并进行论证时,又应当运用论证方法。而论证最有效的方法是例证。用什么例子?用谁的例子?如果说用的例子不止一个,旁征博引一些他人的例子也是可以的。但作为一篇好的读后感,则应有作者自己的例子!
一些报刊或网络上常发布一些谈读后感写法的文章,有些文章认为只消把读后感当作一般议论文来写。我认为这种见解有失偏颇。我曾经学校里组织过一次读后感写作比赛。全校几千篇稿子,真正称得上“读后感”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我反复强调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不同之处,许多同学不以为然。后来我班上一位同学接受了我的意见后重写,在谈感想和看法的同时,援引他亲身经历的事件作论据,文章顿时充满生机。我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一家报纸,发表在头版头条。该同学因此被评为该报15位“年度最佳学生作者”之一。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有些名人、作家写的所谓读后感,也像一般议论文,许多读者习而不察,这也是造成读后感和一般议论文不分彼此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例子是诗人臧克家1980年6月8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题为《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该文后收入1995年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影响极大。其实诗人这篇所谓“读……有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后感。它只是一篇借《邹忌讽齐王纳谏》发挥写成的思想评论。作者完全是按照一般立论文来写的。文章赞扬邹忌勇于纳谏使国家兴旺,批评周厉王文过饰非终于垮台,完全是一般议论文,邹忌和厉王的史料则是例证。此文作教材时,编者在“自读提示”中也明确指出:“这是一篇以读后感方式来写的议论文。”(人教版高语三册1995年11月第2版第30页,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句话点明了该文文体的真谛:是一篇通常的议论文,只不过“以读后感的方式来写”而已。
能怪诗人臧克家制造文体混乱吗?不能。作家、编辑,或为了行文活泼,或为了版面灵动,常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写评论,且美其名曰“读后感”,愚以为这是他们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是一种文字与编辑上的艺术手法。
我认为好的读后感,作者在论证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时,应有自己的事例。作者引述自己事例写出的读后感,才是名副其实的读后感,也才能写出人们渴望读到的真情实感。希望你以后能写出有特色的精采纷呈的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6
一、说教材
1、读后感的内容
学习写读后感是人教版第八册习作七的作文题。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读后感的写作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可就文章整篇谈感想,也可就文章印象较深的某一点写体会。侧重点在“感”。
3、写读后感的意义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根据学情分析,以学定教,本次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写读后感注重“感”,争取让学生写出联系生活实际的有价值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说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个教学新理念:
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材料的过程。读好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和关键。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文来束缚学生。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自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
3、紧密结合习作例文让学生体会学习写作的方法,忌空洞的说教。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学生在本次习作训练之前,有写读后感的个人行为,但练习不多。另外,初写读后感的学生往往把“文章写了什么”作为重点,占据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而对感受则不联系实际,泛泛而谈,买椟还珠,本末倒置。所以,本次作文训练必须特别重视写前的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引导学生回忆最近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写一写读后感。
第二环节: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接着通过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告知学生什么是读后感。明确“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的问题。
1、读懂原文,明确中心。
2、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
3、抓住重点,写出感想。
4、要选好角度,找好结合点。
教给学生读后感的写法:进入高年级,我们应该掌握以下两种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种写法:
(1)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读什么书。读的书或文章名,应加上书名号。
(2)抓住主要的内容介绍文章梗概或者引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在引用时,一定要引用对自己启发大、受教育深的。
(3)写出自己对文章或引用词语、句子、段落等的认识,也就是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或词语、句、段的看法,进行议论。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受到的教育。写自己受教育时要谈自己受到教育的'实例,用实例写出自己的感想。
(5)结尾时,要扣回原文,也就是自己的体会。结尾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第二种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
(1)开头先交代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读的什么书或文章名。书名或文章名要加书名号。
(2)读完这篇文章或书以后自己总的感受。句子要简练,但要有一定的深度。
(3)选择感受深的几点或文章的几句话、几段话进行夹叙夹议。具体写法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在写看法体会时要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议论的时候,可以先谈认识,也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议论。议论时所写出的体会感想要透彻、明白,要说真话抒真情。
第四环节:自由习作
第五环节: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2、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3、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
四、说板书设计
怎样写读后感
引:简述文章内容
议:评议所引内容
联:联系生活实际
结:总结我怎样做
怎样写读后感7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它是作者在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所写的感想、体会和收获。从内容上讲,可分两类:一类是紧扣原作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写感想;另一类是就原作的某一点,写感想、谈体会,甚至借题发挥,把原作作为由头。读后感具有评论性,通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写读后感时,不是感得太肤浅,谈皮毛,就是无感而谈,空话连篇。有的学生问怎样写读后感,针对这种现象,我想对中学生谈一谈如何写好读后感这一问题。
一、认真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把握住文章或著作的中心要点
只有认真研读原文,透彻地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才能由此领悟出相应的道理,才能选取有关的内容理论,引出自己的见解。如果对原文不求甚解,那就会离题。所以,写读后感首先要精“读”,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有所生发,离开原文另起炉灶是不行的。
二、抓住重点、写出真情
读了原文之后,得到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那就什么问题也谈不清楚。我们只有在正确的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确有自己见解的感受来写,才能写出较为成功的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写,都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千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虚假乏味。
三、联系实际,由此及彼。写读后感、重在感想。
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或亲身经历,或家庭、学校、社会,或伟人凡人,或现象事理,或正面反面,或古今中外的人事,使“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读后感的写法,一般可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引”就是引原文的内容或者观点,“引”的目的是揭示出所要议的源头,因而对所引的书或文章的内容不必过多叙述,应简明扼要。“议”是就原文所体现出的观点引发开来,发表议论,通过议论,揭出理由,进而从理论上论证。议时要抓住实质,才能议得正确、议得深刻、议中要害。“联”就是在议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议是联的基础,联是议的深入。联想必须切合前文的议论,摆出事实根据,用联想的事实对前文的议论进行证明。“结”就是在“议”、“联”之后,推出结论,解决问题,收束全文。“结”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例如:在学了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一文之后,要你紧扣课文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拟题:《方仲永幼时的聪明才智哪儿去了》、《应该正确对待仲永的聪明》、《从仲永的父亲不再叫他学习谈起》、《仲永为什么没有成才》、《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成功之路在于勤学》等,由于篇幅所限我们选两个题目来进行讲解。
1、以《成功之路在于勤学》为例。这个题目重点要从课文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来,议论文的成分要多一些,其组织结构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自然段,“引”。紧扣读后感,概述仲永有才但没有成才的经过。
第二自然段,“议”。重点指出仲永没有成才的根本原因是他父亲为了蝇头小利,成天带着他东奔西跑,探亲访友,夸耀于人,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才能。致使仲永的才智泯灭。
第三自然段,“联”。由课文内容引发,联系社会类似的事例,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说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学无止境,无论是谁,不管如何聪明,要想成功必须不倦地学习。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就在于他知道总结历史经验,向先进的人或物学习。这段可以作为中心段,敞开思想谈自己的感想。
第四自然段,“结”。回到课文上,把仲永有才而没有成才的原因和本文的第三段挂起钩来,以印证“成功之路在于勤奋学习”这一结论的正确。
2、以写《仲永幼年时的聪明才智哪里去了》为例。
第一自然段,扣题写读了什么书,既然“非常聪明”,而结果未“成才”,其中必有缘故。
第二自然段,简要概括所读材料的基本内容。
第三自然段,重点写“感”,在这一段里可以分三层意思来写:
第一层: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耳闻目睹的类似情况。第二层:分析他们不成才的根本原因,实中抽虚,找出教训,并指出它的规律性。第三层:谈自己的体会(也就是由“感”而产生的“想”)。
第四自然段,再回到材料本身,以仲永果真没有成才印证自己的分析合乎实际,并写出由此而产生的感想和意义。
第五自然段,简要概述这篇课文的认识意义和对后人的教育作用。
写读后感可以培养认真读书、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对于初学的写作者,可以按照以上的基本模式来写作,不愁写不好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8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可以简述的内容有很多,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等等,都可以简述。引述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不过,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直接相关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自己的观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地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中心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是对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为中心服务。
4围绕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富有时代气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另外,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观点,而不能盲目写作,致使前后脱节。
范文
爱的圆舞曲
——读《爱的教育》有感
李馨雨
爱,一个神圣又熟悉的字眼,让我感悟到了很多,而《爱的教育》这本书,更是让我感悟到了爱的境界。(从爱自然过渡到《爱的教育》一书,用语简洁。)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读四年级的小男孩——安利柯。全书以安利柯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了友爱、师生间的爱、父爱、母爱……《爱的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回响着爱的旋律。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扫烟囱的.小男孩”。( 一个“最”字,突出了这个故事对“我”的影响之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学校对面,有一个小男孩在哭泣,几个女生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今天给人扫烟囱,挣了三十个小钱,可是口袋破了,钱全都丢了。他说,他不敢回家,主人会骂他的。女孩们听了,纷纷把自己身上的钱全给了小男孩。最小的女生没有钱,就把花给了小男孩。小男孩看着满满一袋钱和花,破涕为笑。(简单介绍故事,便于下文进行阐发。)
这些小女孩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她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爱心奉献出来。
其实,世界上处处都盛开着爱的花朵。就拿四川发生的大地震来说,从人们知道这个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断地伸向灾区,甚至俄罗斯、日本等国也向四川派去了救援队、医疗队。人们纷纷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重建家园。学生们也把买玩具、吃零食的钱省下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能够早日住上楼房,早日重返教室。这就是爱,毫不吝啬金钱,毫无保留地奉献的爱。(汶川地震的事例,十分典型。)
读了《爱的教育》后,我知道了爱是无私的,是毫不吝啬的,这使我对我以前的行为感到惭愧和内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时,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向我讨钱。当时我认为这种人是不值得我帮助的,摆摆手就走开了。读完《爱的教育》后,我深深地自责。如果我当时帮助了她,哪怕只有一枚硬币,她也许会因此感受到爱的温暖。(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突出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爱是无私的,是实在的,是博大的。朋友们,献出你的爱,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结尾点题,并发出呼吁,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
1. 开门见山。小作者开篇就点出《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了爱的境界。这不但紧扣题目,使全文行文紧凑,而且突出主旨,使读者一目了然,让读者禁不住往下读。
2. 联系生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所以联系实际思考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文章把《爱的教育》中扫烟囱的小男孩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大事件——汶川大地震中世人表现出的大爱无国界之举相类比,以及与自己对他人的请求不屑一顾的无情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反思总结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对爱的伟大有更深认识,体现出了小作者的感悟之深,并不是泛泛而谈。
怎样写读后感9
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听了一场报告后引发感想,用语言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还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
读后感的结构般由“述读、发感、结论”三部分组成。“述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作简要概括的复述,并从中引出要议论的观点;“发感”就是由引出的观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论”就是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归纳要旨。
具体说来,写读后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先读后感
从大的方面讲,读后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读,二是感。二者的关系是:读是基础,感是主体和关键。只读不感,感想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和感是相辅相成的,读之愈深,感之愈透;读感结合,恰到好处,方能升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两者的比例关系,既不能通篇不对所读的作品做任何介绍,空发议论,与所读作品完全脱节;也不能用大量的篇幅复述原文,结尾加上三言两语的议论。恰当的做法是:在读后感的开头,“复述”部分中,用少量的文字介绍下所读作品的内容,起到触发思考的作用,使感有所起,进而转入“发感”部分展开议论,阐明观点。
二、要有的放矢,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生命在于“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即紧密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阐述人们所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感想才能带有普遍意义,才能对人们的心灵有所触动。所谓实际,就是社会的实际、个人的实际。联系社会应触及时事,但不要牵强附会;联系个人,应说实话,而不要无病呻吟。例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读“鹦鹉之死”有感》的'读后感,文章从婴鹉之死的材料引申到父母溺爱子女,学校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教育,阐明了味溺爱、包办,是害了下一代的道理,用典型而生动的事例论述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培养自强精神、自立能力。例如下面的材料:家养的一只虎皮鹦鹉,几天前,主人打开鸟笼,把它放飞到大自然中去。鹦鹉飞走后,主人心有余虑,生怕它不会生存,几天后到田野里转悠,结果在山坡的树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主人很惋惜,把它带回家中。主人想弄个究竟,就剥开它的嗉子,发现里面空空的,主人痛心疾首,感慨万千。那么,它为什么不吃食呢,怎么会饿死呢?
再看据此材料写的读后感段落:
一只虎皮鹦鹉,飞归大自然,几天后却饿死在硕果累累的树林里,可悲呀!
这只虎皮鹦鹉饿死的原因很清楚,长期的笼养,使它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磨灭了它原有的锐气,再回到大自然时,已无能力觅食了。
由此,我想起了作家涵逸写的报告文学《中国的小皇帝》。近些年采,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不让“小皇帝”干活,哪怕是穿衣吃饭。这样的溺爱所产生的后果又是怎样呢?当然是孩子失去了自强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风雨,一旦离开父母,“小皇帝”们就手足无措了。“鸡蛋没有缝怎么剥”的笑话早已为人熟知了,最近在报纸上又见到一则新闻:一名女生在上高中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宿舍坐了一宿,因为在家时妈妈曾说过:铺床应先铺报纸,再铺席子。可是她当时没有找到报纸,也就无法铺床,只好在床上坐了一夜。
生活中的这些“小皇帝”与死去的那只鹦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鹦鹉由于主人的禁锢和喂养,丧失了鸟的本能,回到大自然中悲惨地死去了;“小皇帝”们由于父母的溺爱,经不起点风吹雨打,在社会中终不能自立。有的一事无成,有的竟沦为少年犯。鹦鹉的死,是自然界“适者生存”规律的必然结果。“小皇帝”们在社会中的境遇,则是给那些无知父母的一副清醒剂:这样的爱,其实是害!
三、要吃透原文,找准感点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之前,不去认真阅读原文,结果写出的读后感是与原文毫不相干的文字。只有认真研读原文: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掌握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找准感点。也只有首先受原文内容的感染和触动,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感想。例如《事事关心》一文,作者对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那副对联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确定了“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感点。这个感点选得准,选得好。准,是准确地反映了对联的精华;好,是及时地正确地回答了人们普遍议论的问题,纠正了某些人在“政治与读书”的关系上所存在的模糊认识。
四、要多向思维,出奇制胜
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读过之后,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有文野之别、雅俗之分。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应努力开拓思路,多向思维,用批判的眼光审视陈见,细读深思,使写出的文章新意盎然。
怎样写读后感10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叫做《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的书。其中,《打不死的花》和《胆小的蜗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不死的花》的内容是:外婆家有一种奇怪的花,叫打不死花。这种花就算三五天不浇水也没关系。如果把它的根拔掉,只要留下一片叶子,过了一两天就会发出新的芽儿。打不死花,盛开的时候只有三片粉红色的花瓣,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
我真应该好好向打不死花学习。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让我学弹琴,还特地为我请了老师教我。可是我总是弹不好,就不想弹了。到现在我还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弹琴。
这本书中还有一篇《胆小的`蜗牛》。说的是从前,有一只蜗牛叫荧荧,他十分胆小,从来不敢走出家门。没有一个小动物愿意和它玩,只有小蜻蜓换换愿意和他玩耍。有一天,小蜻蜓换换被一个人追赶。荧荧看见了,可是它不敢出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换换被抓。换换被抓后,荧荧十分后悔。
我读过后,想起了我有时也是很胆小的,有一次夜晚,我一个人在家睡觉时,总是不敢合眼,感觉一合眼就有人来伤害我。突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吓得直哆嗦,毫不容易鼓起勇气,向前走了一步,原来是一件大衣。看着这件大衣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了,看来我真是不该这么胆小呀。
怎样写读后感11
在读过一篇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就叫“读后感”。要写好读后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读懂原文抓中心。“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第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从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第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写作时可以先叙述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
第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
第五:结构安排有次序。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写清感受后,结尾再回扣“读”。还要注意读后感的题目,可以直接以“读《》有感”为题,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作为题目,把“读《》有感作为副标题。”
怎样写读后感12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要写读后感就要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理解了,再找准感触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一篇读后感,不要写诸多的感想或体会。只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即可。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感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想就越发的吸引人、感动人。
写法:怎样拟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悬念的标题还能引人思索。建议拟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你的感悟和体会。要结合感触点来总结。如:
红星带我去战斗----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奇妙的旅行----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赞之歌----读《荔枝蜜》有感
幸福在哪里----读《长腿叔叔》有感
……
写法:基本结构
01
记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02
议论
亮明自己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03
感想
围绕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是对自己观点的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要与所读书的感触点契合起来。
04
联想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当前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事件,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所选取事例要为观点服务。
05
结尾
可以呼应前文,强调感触,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结尾要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呼应标题,好的结尾就如凤凰的尾羽,精彩。
幸福在哪儿----《长腿叔叔》读后感
议论
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幸福”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称心如意。其实“幸福”这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想象中的幸福那么宏大,那么难以实现,那这种人所谓的“幸福”算是真正的幸福吗?但幸福对《长腿叔叔》的主人公婕茹莎来说,事事处处都充满了幸福,有人关心她就是幸福。
记叙
婕茹莎是孤儿院的一个孤儿,一位好心的理事看中了她的写作才华,将他送入大学深造,条件是每个月都要给这位理事写一封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但理事声明永远不回信。婕茹莎从来没有见过这位好心的.理事,只是一次在昏暗的光线中偶然看到了他的身影——个子很高,腿很长。因此便在以后的信中称他为“长腿叔叔”。在大学里,婕茹莎把他当做自己唯一的亲人看待,毕业后她爱上了一个名叫杰维斯的男子,在无助时,她就再次向长腿叔叔求助。当她见到长腿叔叔时,发现长腿叔叔便是那个杰维斯!
感想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平常的女大学生书信集,但却被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作者对幸福的诠释。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些人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奔跑,拼命地追逐地平线上某个遥远的顶点。他们跑呀,跑呀,根本看不到沿途那美妙的风景,乡间田园的幽静。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成了老人,筋疲力尽,至于那遥远的顶点是达到了还是没有达到,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而我要与生活同步,把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乐趣积累起来……”
联想
看,大部分人像上面那些“奔跑的人”吧!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到山区寻找财富,他看见在山脚边上有一个樵夫在晒太阳,就对樵夫说:“你在这里晒太阳就能晒来财富吗?你要趁着好天气上山砍柴!”樵夫说:“我今天已经砍足了我烧的柴,还去干什么?”商人很不理解:“你如果再去砍一些,不就可以把剩下的柴卖了攒下财富吗?”樵夫:“攒下财富干什么?”商人说:“干什么?日积月累,你就会富足起来,然后你就可以开一个木柴加工厂,你的财富就会更多,你就可以在半山腰买一幢别墅了。”樵夫问:“买了别墅干什么?”商人又用教导的口吻说:“那样你不就可以无忧无虑的躺在山脚边晒太阳了吗?”樵夫盯着商人质问:“难道我现在不是在无忧无虑的晒太阳吗?”商人无语。
结尾
这个故事与书中的那几句话很相似。这个商人就是奔跑的人,而樵夫却是这么知足。因为他知足,所以他快乐并幸福。通过这几个例子,你明白幸福在哪儿了吗?幸福在知足后面。当你知足了,你便会发现生活的美。生活对于不懂得知足的人来说,是一场悲剧,但对于知足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再次重复一遍:幸福在哪里?它在知足的后面。
怎样写读后感13
【文题亮相】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阅读过无数的作品。那一本本的名著,也许曾让你思绪万千;那一篇篇的美文,也许曾让你拍案叫绝;那一首首的诗词,也许曾让你爱不释手。请结合自我经历与感悟,以“青春路上,与____相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一本小说、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词的名字,填写在横线上;(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南针】
读书是一种快乐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这种快乐一方面源自文章的精彩,另一方面来自我们对作品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当这种感悟打动我们的情感,触及我们灵魂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会美不胜收了。怎样才能写出光彩夺目的读后感呢?
法宝一、角度小巧显智慧
有时,看长篇大论,无丝毫收获;有时,读片言只语,却思绪连绵。与其面面俱到地写读后感,不如选取那些最能打动自己的细节或语言来突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能收到小中见大、细处含情的效果。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同学写作读后感时贪多求全,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介绍了原作中的三四个情节,写出了自己方方面面的感受。表面上看来内容充实,其实只是浮光掠影。看来,选好感悟的“点”非常重要。这个点一定要小巧,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故事、一幅画面。甚至是一句话精彩的对白、一个动人的笑脸。如读完《小石潭记》后,你可以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出发,谈环境之美好;也可以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出发,谈柳宗元凄苦之人生。
法宝二、感悟独到见思想
不管是品味短小的故事,还是阅读鸿篇巨制,我们总容易被人物高尚的行为而感动,会被人物邪恶的行为所激愤,或从中得到启迪,或从中吸取教训。这种感动与激愤,启迪和教训,便是读后感的核心内容。要明白,写作读后感,读只是基础,感是关键。只’有从阅读的作品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尤其是结合自我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真意切,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如我们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时,自然不能满足于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讲述的生活,还要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由诗人联想到自己,联想到他人,联想到社会。如此一来,思路才会开阔,感悟才会深刻。
法宝三、笔墨生辉展才情
写作读后感,和写其它文章一样,也得讲究构思,也得讲究语言。因此,在确定写作重点之后,我们还得在结构与语言上下一番功夫。如当你读到一段美不胜收的景物时,你可以直接引入文章,并由此引出诸如关爱自然、珍惜生活的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笔墨灵运,描写自然精彩。如谈陆游的《游山西村》的时候,你还可以想到诗人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佳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涵自然丰厚。在语言上,一定要精益求精,或自然引用原文,或巧妙引入名言警语;或用比喻增添亮色,或用排比增添气势。
【佳作引路】
青春路上,与《青春之歌》相逢
肖琳凌
读完书桌上的这两本关乎青春的小说,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一本是《青春之歌》,一本是《十七岁不哭》。完全不同的时代,天差地别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遥远,却又仿佛就在眼前。在那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就这样静静地与他们的青春默契地相逢。
在我的眼里,林道静正宛如那窗台上怒放的兰花,格外纯洁。但凡读过这本小说的朋友,谁也不会忘记她出场的那个情景。在那个闭塞的车厢里,她那白色的旗袍,白色的线袜,白色的运动鞋,甚至手里捏着的那条素白的手绢,总是让人挥之不去。就是这么一位十七八岁的女生,在一番跌跌撞撞的经历之后,竟然怀揣着一个真挚的梦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你也许无法理解她的那股热情,但是那朴素的信仰,却似一朵散发着清香的洁白小花,悄悄地在我们内心开放。你会禁不住惊叹,那富于战斗的`青春,是多么地美好!
放下《青春之歌》,细读《十七岁不哭》。当我们走过杨宇凌、简宁、林林的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少男少女的喜乐悲欢又牵住了我的情思。学业的成败,人际的烦恼,情感的波澜,朝我蜂涌而来。他们追寻青春的无拘无束,他们又弄不懂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青春的路上,他们尽情的奔跑,尽情地感受;他们经历着快乐,感受着痛苦;他们收获着成长,也失去着年华。谁也不曾想到,成长中的挫折,最后成了青春路上无法抹去的风景。
静静地放下小说,窗台上的兰花似乎开得更旺了。我不由感慨,我的青春呢?没有林道静一样的革命斗争,内心却时常在不停地挣扎;没有杨宇凌那般曲折的经历,迎来的却是一条颇为相似的道路。正如席慕容的一首诗中所写的:“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叫人追忆,却又让人无奈;青春应当珍视,却又被挥霍。面对这两本厚厚的小说,泪水竟然潸然而下。自己曾轻松地写下过“青春无悔”这四个字,可又能否真正做到“青春无悔”呢?值得庆幸的是,在青春的道路上,我看到了另一片风景。
【亮点赏析】
读完名著,能够写出如此情感充沛的美文,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同样是写读后感,本文的切入的角度可谓独辟蹊径。为了展示《青春之歌》的独特魅力,作者将它与《十七岁不哭》摆到了一块,并由此引发了自己对青春的感慨。三段青春生活,犹如三幅精美画卷,将不同年代的生活展示得极为精彩。尤其是精妙的景物描写与席慕容诗句的引入,文章更闪出了夺目的光彩。
怎样写读后感14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作文。 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读后感《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作文》。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怎样写读后感】相关文章:
怎样写好毕业感言03-08
简历中的实习经历怎样写04-29
毕业生简历怎样写02-12
租房合同怎样写11-20
怎样写好年底总结12-06
怎样写员工个人辞职报告03-01
怎样写员工个人辞职报告03-01
护士简历自我介绍怎样写05-29
清明节的学校活动总结怎样写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