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
书中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模仿是成长的开始”。模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是一段永远无法完全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样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个人因素,因为学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来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师而言的行动力,还有“留心收集学生的学习轨迹、思维轨迹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虽然总是在做事情,但是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这样意义何在。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师生、生生间群体生活时情感的激荡、真情的体验。我们最怕遇到“特殊”学生或是家长,遇到了就会有所抱怨。其实,与特殊学生、家长打交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道,对于老师来说,正是成长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机。既然已经遇到问题了,那么不如坦然一些,将解决问题当做研究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收获。
交流的根底是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是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简单来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意识到家长与教师是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知,而不能上升到双方在情感上产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镜子前面,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你。”现在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新教师,我每天都面对着班上四十多面“镜子”,我时刻都在从这些“镜子”里反观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从这面“镜子”中我也获取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让我受益良多,不禁感慨真的要坚持阅读,要选好书阅读。“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人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愿意以书做舟,不断实践、反思,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舒展地成长!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有时候,为了给孩子创设一种气氛,也会装装样子,但一般读不到心里去。但拿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个个贴合实际的案例,一件件发生在身上的困惑,在书中都可以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并且及时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教十余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工作。生活的平淡无奇,没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更没有和同仁们好好磨一节课,看到别人有什么成就,会羡慕一天两天,过后又成了云烟随风飘走,继续着往常。我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没有挑战过自己,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过硬的根本功作为底气。读了罗老师的这本书,我时刻监督、鼓励自己,从一节课开始改变,多多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课例,不仅仅看历史这一科目的,集思广益,全面学习,最初阶段,哪怕是拿来主义,拿的完美也可以,因为罗老师说过,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备课方面,原来准备三个历史材料,现在要准备十个,认真努力筛选,哪个更和课文课标相符,用哪句话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中、课后及时写出反思,作出调整,以备来年可以再利用,这样既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也能积累丰厚的材料,当时机来了,才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敢于挑战。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优秀的让人羡慕,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也有淘气捣蛋让人讨厌,感觉无可救药的,学习了罗老师的文章,我的心态平静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善待学生,更需要我们谨小慎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迈进211重点大学的校门,我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老师要有广阔的胸怀,高规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师爱,我们需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局限于他要背过哪个题目,更应该教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服,不抑郁。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2
《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的罗树庚老师,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教师成长这个大主题说得非常明朗。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阅读此书,都能得到启发。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我非常庆幸在前辈的推荐下阅读了此书,这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强的动力和更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总结了教师专业开展必备的六大要素: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内驱力,教师的快速成长源于自我内心的觉醒。当我看到内驱力这一章时,有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你在为谁工作?”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就想起某一次讲座上听到的另外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需要这份工作,还是这份工作需要你?”
因为教师工作的.繁琐,我听到过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这么多的杂事,抱怨这份教师工作远不是外人看来那样轻松,仿佛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仿佛是在为别人而工作。其实,就像书里说的,“不管是从养家糊口赚取工资的角度,还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角度出发,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说到底,我们不是为学校工作,不是为家长或者学生工作,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就像一个小太阳,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自带能量,走到哪里哪里亮。这样的教师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想要有强大的内驱力,我们必须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平凡、普通、琐碎的工作与责任感、担当精神紧密联系,让自己成为一台发动机,如此才能像太阳那样,拥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学习是一个默默积累的过程。书中形象地用两种植物做类比,其中一种是火红花。在火红花最初成长的八个月里,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红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叶花冠一天扩展3米。仅几天的时间,火红花便能迅速覆盖一亩地的,并绽放出光辉四射的大红花。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习也就像火红花的沉潜。作为教师,我们的沉潜就是苦练根本功,博览群书,醉心教学。现在这个高速开展的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习速度。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学习、阅读,那么只能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命运。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3
原以为“教育教学科研”离我们教师很远,是一件难以逾越的事情。然而当我拜读完了郑金洲教授著《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文章后,感触颇深。原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做的,教育教学科研并不神圣,只要用心和坚持,掌握方法,同样也可以搞出名堂来。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文章中提到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一句话提醒和警醒了我,难到自己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一名普通教师吗?我不甘心,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有事业感,必须干点名堂出来,也要成为名师,至少要让众多的人在谈论的时候和学生回忆的时候:你是一个非常优秀和令人尊敬的教师。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一、我们也能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我们也能行。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我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要以提高行动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不能是学科中的纯理论问题,搞什么学术论文,而是在日常生活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要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必须围绕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展开。
要研究就要从问题的发现入手,提出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研究的终点。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或是从学校、学科中确定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哪些值得花时间研究?自身能力能否完成?分析选择可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
教师分析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后,就要制定计划。计划是自己对活动有意识的设计、设想、大算。计划不是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随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有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有了计划就要付诸行动。行动总是和情景结合在一起,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是在不断调整的。收集行动过程的`资料,对教师及行动的实际状态(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特征等)的全面观察。在行动和观察之后进行反思,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只要我们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订到采取行动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质量就会提高。
五、灵活多样的研究成果表达形式。
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多样的研究成果表达的形式,让我们老师能灵活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郑金洲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举例,让我们轻松上路,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蓝本。我认为教育日志、教育反思这两种形式非常好,也极容易做到。当然,无论什么事都要围着问题转,不断在反思、总结,不断解决日常实践中的问题。
总之,熟读郑金洲教授著《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既为我们教师如何做教育教学科研指明了方向,也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和实例让我们掌握了基本方法,让我们充满了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促进学校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增添了信心。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4
时光匆匆,一年过去了,站在讲台的这些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这一年的时间,从开始的迷茫到初步掌握教学工作,回头看看自己,犹如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慢慢长大、慢慢适应。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教什么、无论教多久,永远要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在工作中总是会碰到新问题,那么如何不断强大自己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了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一书给我很大启发,他用"可以看懂"的语言娓娓道来。
人是逼出来的
人的本性喜甜厌苦;喜宽松厌严厉。故步自封是对自己的溺爱,何不突破自己,挑战自我?从入职到现在,参加过许多培训,每次培训中聆听名师的讲座、课堂或者个人分享,每个名师背后都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地修改教案,无数次地磨课。甚至有的名师细致到查阅多种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对比,常常对一个数学概念"耿耿于怀"。何不学学他们,逼一逼自己,回头看看,这也是一次成长。
所以,像罗树庚老师所说;当下,对于年轻教师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路径是用现代技术追赶大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教育下,多多学习新技术、与时俱进,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需要"糖衣炮弹"盐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因为重要,就直接用勺子舀着吃。同样,知识很重要,但我们不能直接灌给孩子们。我们要给知识包上一层甜甜的'糖衣,让孩子们喜欢这枚包着糖衣的炮弹。
常常羡慕这样的老师,说话幽默,童心未泯,和孩子们在一起像活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第一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抓住一年级小朋友们的心?从同办公室的周老师那学习了一些,从物质的奖励、真心的夸赞到有趣的课堂。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枚糖衣炮弹,创设有趣的情境,它犹如一把领着孩子进门的金钥匙。
关心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特别是一名好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会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做一名好老师,关心学生,不能只表现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就具有了凝聚力。
尊重每一位学生
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了解每一位学生
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彼此促进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只有获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老师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教育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的。
一路前行,我们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为寻找更好的自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加油!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5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
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
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
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思考。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6
假日里,悠闲的午后,捧一本来读,真的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因为,那一本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段静谧安详的时光,更重要的是还有那份难得的生活领悟。
——题记
"在信息高速传递、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名教师如果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用那些陈旧过时的方法、方式、课例讲解着课堂知识,那么他也只能是一名基本称职的教师。"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正是在这样做吗?像一个个被无形力量抽打着的陀螺一样,凭着惯性一天天的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有多少人敢于并且愿意打破自己的常规,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都曾经只是个基本称职的教师而已。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书开篇就向我们阐述了什么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名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学生尊敬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曲折弯腰的教师。"
达到这样的目标,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敢于起步,相信,终究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确立了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一步一步走向优秀的方法。
"最好的教师永远是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同时还应该让自己保持和学生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能够随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的差距,并且能够随时随地的虚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阅读——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其实教师的读书不应该只停留在"读"上,而更重要的是读后的"悟",学有所得,读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而不是"死读经书,刻板教学。"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只是一个虚拟的目标,没有绝对上的优秀标准。优秀教师应该是有一些"完美"意识的教师,而完美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达到什么完美目标,而是不停地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
换个说法老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目标,有了方法,远远还不够,其实更需要一颗不断前进的心。"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我们无法逼迫一个不愿意改变现状的老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成为优秀教师的原因大都是相同的,而一直原地踏步的老师,借口总是各种各样的。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再宏伟的教育目标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践行。我们无法否认,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教师的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方向,而教师的行为,则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如果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你会发现你会收获除了乐趣之外,还有更多比乐趣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把追求优秀当成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比优秀更为可贵的人生。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或许我们很多人最终也无法达到那个优秀的目标,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不断追求超越自我。因为要想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教师首先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以一首自作小诗作为结束语:
一卷诗书拭心尘,
三尺讲台度晨昏。
善将岁月书雅意,
岂有空谷慕凡魂。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7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读书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现将个人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敢于正确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其次。做一个有丰富业余爱好的人。
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第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第四,新课改下,要转变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新课改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由以前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到现在关注学知识的“学生”。这种关注点的转移以及“学生中心理念”的确立,使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班级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一些不科学、忽视学生“自主性”、限制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滞后的.班级管理改革制约着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彻底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
第五,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
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
总之,这次读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今后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8
一提做研究,很多老师就头疼,在他们的头脑里,研究是大学教授、科研专家的事,跟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当学校提出做“研究型教师”的口号时,许多人无所适从,或者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天然的抗拒来。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质量,离开了校本教科研,根本无法实现。
郑金洲博士《教师如何做研究》也许能够给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提供一点切切实实的帮助。本书总共分为十章,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形式四个方面展开叙述,之中穿插了诸多教育实例,鲜活生动,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理可依,有实可寻。
郑金洲认为当前学校教科研存在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求新求异、贪大求全、跟风追潮、课题至上、论文情结、穿凿附会。教科研搞到最后往往成了形式主义,成为一种任务,或者是教师晋升评职称的依据。到了这种境地,未免太过悲哀。在书中,作者给出了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案,即学校教科研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或者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以上目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
具体到个人,作者认为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因为,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研究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据此,作者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
阅读了郑金洲博士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使我对“教育科研”不再感动畏惧,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定势,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9
读李冲锋教授所着的《教师如何做课题》这本书,让我有专家手把手教你做课题的感受。此前,课题班组织了多次的专家现场培训和兄弟校成功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从中也颇有收获。但这些收获有些零碎肢解,不成体系。拿起这本书细细读来,真可谓拨开云雾见月明。
这本书依据课题研究过程的阶段、步骤,用引名言、举例子、析理论的方式,从如何做、注意事项等方面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做课题。
如何选择恰当课题。这一部分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选题。选题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价值和质量等,故选题不可不慎。选好题,起好步,课题研究就会顺利很多。作为一线教师,遵循立足教学的原则。只是自己研究校本问题和班本问题,则可做小、精、实的选题。
如何选择恰当课题。课题名称在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课题研究放向具体化的表现。要结合自己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反复推敲课题名称,注意选择明确、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使它准确地反映出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以期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如何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是课题研究的展开阶段,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步骤。课题最终成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阶段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获取研究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等。课题研究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涉及调查研究的对象,相关课题研究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研究伦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把研究的相关成果及时加以整理,并把它们转化成文字成果及时发表。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课题成果的积累,有助于把研究成果及时奉献给社会供他人借鉴使用,而且有利于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充分的成果准备。
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查,首先需要从课题发布者或课题管理部门了解中期检查的要求,根据要求做准备。这样才能达到并满足检查部门的要求。
如何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材料是结题报告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广泛、科学、详实的材料,就写不出好的课题报告。课题报告是建立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主要是材料收集、分析的过程。在撰写结题报告前,需要对平时的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使之向着结题报告所需要的方向集中。
如何做好结题工作。为了保证顺利结题,要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课题材料的要求是真、精、齐、清、定、美。结题研究工作总结是针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而言。是对课题从立项到成果形成的研究情况、工作、活动等全面回顾、分析和概括。
作为还没有实战的我来说,缺乏的正是行走在路上的思考与经验。学习这本书,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整体和宏观的认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问题的关注,做一个对问题敏感的课题研究参与者。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0
假期在读《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时,书中谈到当今我们的课程改革正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新,不应该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的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不应该怀旧在讲台上动情地直抒情怀、指点迷津。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是不是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是不是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是不是通过让学生一次次地复述,把教师总结出来的条纹纲要搬运到他们的脑海;是不是经常科学、艺术地设计并控制课堂的密度、节奏、气氛和情绪,有没有把孩子的已知设想成难点,而扼杀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未知,作者举出一系列不适合的现象后,提出数学课堂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真实地充满生机,让师生切实互动发展,这一观点引起我浓厚兴趣。
动态生成的观点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教师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体现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再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天地。
就是说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便难以收场,难以控制,顺着学生思路去做,有时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应对的策略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所谓的“二度设计”,就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我们要变已成不变的教学设计为计划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教案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努力实现新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目标。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学情对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故其教学设计只能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学而改,因学而变。”作者认为先确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前实际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个大体轮廓,教学环节简化,但学案有多种或多个,舍弃过去那种亦步亦趋的“小步子”做法。这种弹性化的多重的教学设计能为课堂教育留下不确定性的空间,让教师在课堂上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而不是记忆教学预设的推进过程上,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中捕捉新的契机,在课中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写写教学反思,再一次改进教学设计,那就是课后的“二度设计”。
进行“二度设计”的好处,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二度设计——多分把握
动态生成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必定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把方案一一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课前“二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维方向、方法多样性的可能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向,积极呵护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激励创新。
二、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
课中“二度设计”是指在上课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与执教者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课中“二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和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度。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设计方向时,就必须进行调整,使教学活动进行顺利;当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冷静时,就有必要进行调控,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当我们发现学生的能力超前或滞后于教学计划时,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三、课后“二度设计”——反思进步
课后“二度设计”实际上是指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可以把具体内容写在教学设计的右边或最后。一般来说,课后“二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活动全过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二度设计”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学,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看法:课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课堂不是舞台,教案不是剧本,教师不需要按部就班、美轮美奂的表演。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气氛,适时调控,巧妙点拨,以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多角度的理解、体验,并在课堂教学中去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和欢乐。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1
我一直向往一种生活,可以躲在自己的小窝里,听着Walkman,品着自己所爱的文字。尽管这种浪漫的小资情调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不得不承认:能够选择自己所爱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类之所以从蛮夷走向文明,文字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而书就是文字的组合和再创造。这其中闪烁的智慧自不消说,单是这淡淡的书香就能涤荡人的心灵。古人读书必先焚香净手,足见对书的虔诚。而现代人读书则简单得多,有电子图书馆,还有相应的光盘,但心底的正统观念一直支配着自己:还是纸上的文字更有可信度,更有沧桑感。于是,这种美妙的感觉透过几近零距离的纸告诉我:读书应该是人的一种习惯。
无可否认,离开书我们活得就很不现实。简单的例子,教科书就是直接的材料。没有了书籍我们无法获得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孔子当年仅凭一张嘴就教育出72贤人,但一个时代能有几个孔子。我想每个人手边的书都不会太少,可究竟读什么样的书才是关键。其实自己也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一些算不得高明的见解,其中也有来自老师家长的建议。我觉得读书都是首先从兴趣出发的,而触发自己产生惊奇心理的往往是课堂中提到的新鲜事物、书本中的一知半解、或是自己生活中灵感的火花;接着通过各种手段,比如上网或是查找相关的书籍,获取自己所需的的信息,就像连锁反应一样触发下一个联想点。这种无形中知识的增长,就好比以这本书为圆心逐渐触及周边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期理解更多的书。
读书几乎没有什么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公认的好书。这非但不是浪费时间,相反我觉得有些东西可以作为一种常识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余秋雨先生认为人与书也有缘分,有些书不必勉强,可以待自己接受时再读。但我认为人生苦短,能有多少书可以等自己参悟透彻,再去回味?所以,有些不懂的东西哪怕囫囵吞枣式咽下再说。装在脑子里的东西自然会在适当的时候显现出来。现在读书最好是多一点,博一些,能精更好,这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至于写和读应该是相配的过程,但我承认自己做的并不好,有些脱节。光读不写,不会锤炼出好的文字;光写不读,不会思想深刻而见解独到。写读书笔记确实可以升华自己的灵魂,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恐怕不易。
书,是情的信物,理的法度。带着墨香的文字有晦涩也有优美,我们无疑是过滤器,滤掉的也并不都是难以消化的沙子。凡事总要辨证地看,比如网络文学并不能说全是垃圾,这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
读好书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好读书并不是每个梦寐以求的人都能做到的,书籍是人类灵魂的彼岸,读书是摆脱蒙昧的金毯,大千世界全在一个“悟”字。借用佛家四句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不知是否恰当。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2
这篇文章讲到了学校科研存在的六中误区:
1、求新求异;
2、贪大求全;
3、跟风追潮;
4、课题至上;
5、论文情节;
6、穿凿附会。
讲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是为了:
1、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2、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其中还讲到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问题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几个方面:
1、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2、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3、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4、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这些内容即解决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思想问题,又指明了实际工作的方向。教师的研究不需要形成或依附什么高深的理论,只需从自己的工作、身边的事着手即可。课堂教学无疑是首选。从审视、反思自己的授课开始,在相互听课、评课中交流,由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反思再到改进。可以以活动为中心,组织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活动中的收获就是我们的成果,而不必强求非以论文的形势出现。谈到听评课,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如果每一个听课者能够为授课者提出一点意见,或者能从授课者那里得到一点启示,则对双方都是有效的。当然首先还是要解决想说而又不好意思说的问题,同事之间的交流应该是真诚的,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彼此。
惯常的理论研究著作常常是按部就班的,先宏观后微观,先总后分,一二三四,一路下来,规矩倒也规矩,只是涵盖虽广,但细微处却似乎总有不足之感。而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采用了专题研究的方法与取向,没有试图兼容并包一切,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雄心,只是脚踏实地地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抽丝剥笋般的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作用、现状、定位、方法、要求、程序、表述方式等作了具体的论述。平淡,却也成功避免了此类图书易出现的大而全、空泛、务虚等弊病,做到了小而精、实用。
理论有了,但是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有鉴于此,该书没有满足于对理论的一般介绍,没有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果,而是考虑到了现实的复杂性。为此,该书选择了一些案例,尤其是引用了相当数量的教师们所撰写的案例、总结,这些教师来自浙江东阳外国语小学、江苏张家港梁丰高中、山西曲沃等教育一线,这些案例总结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理论之树的生长。也正由于这些它们的存在,才消除了中小学教师与理论之间的隔阂,使理论变得一如生命之树般五彩斑斓:读了丁丽华老师的《〈商不变性质〉的教学实施与反思》,你可以知道教师研究应该如何定位;陈束贤老师的教学日志、宋瑾老师的教育叙事、郑金洲老师的教学案例、华应龙老师的.教学反思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我们恍然于原来教学研究的成果表述之丰富多彩,那别样的写法自有其别样的美丽、别样的用途;通过对江荣斌老师《死海不死》教学案例的记录与点评,可以了解了从计划到反思的基本的教研程序;孟险峰老师的经历会使你对教研主题地确定有全新的认识。如此等等,时时总有惊喜,处处有收获。
该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为理论而理论的境地,而是特别关注了实际操作问题,这也是一大特色。正是得益于生长于肥沃的现实土壤之中,所以该书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是精准的,清楚地知道何处当长何处当短,做到了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经意间,深入浅出地阐释相关理论。还不忘探索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途径,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直面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和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既明确了教研课题当来自实践,又为教师确定题目树立了标杆,对实践有所助益;先计划再行动,继之以观察,终之以反思,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通过转换、细化、分化、调整,制定教研方案,举重若轻,浑似不经意间,大有运筹帷幄,破敌千里的气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花样多多,使教研成果不再囿于论文一种形式,也是教研工作总结成为畏途。如此种种,即使不能直接套用,指导一下总是很称职的吧。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3
所谓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中小学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显然这是一条不同于高校教师学院式的研究之路,其实践指向性极为明确: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改进实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研究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届教师们一种普遍性、有效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就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面向教育情境,重视对教育问题的现场研究,重视个案的价值,追求“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也就是《教师如何做研究》所倡导的“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理念)。
在我看来,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就是一本积极倡导中小学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好书。其背后的理念(我这里只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研究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将教师从繁重、机械性的工作状态解放出来,改善教师课堂行为及与学生交往等教育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可以说,读任何一本书,只要抓住了结构框架以及内容背后的核心理念,也就抓住了这本的要害,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阅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层、低效的阅读。
这本书我在暑假看了两遍,这两天又利用中午时间大致重温了一下。不过这次阅读较之前两次阅读,字里行间却是飘出无限亲切------或许因为这次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角色进行阅读的缘故。在阅读中我一边思索理解文章内容,一边反观对照自己十一正式上班以来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是我可以直接借鉴的显性内容。 正式上课以来,每次课堂教学后,有些想法感受,我就写下来。叙写成文本后,我总有一种极愉悦的成就感和舒畅,而在这种积极心理的背后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更为重要。那么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何在?其价值在于:“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纪录,在他(她)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她)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行为,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通过每次将思考感受的文本叙写,我及时、清晰理清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及主要问题,对其后有针对性地理论学习及行动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我将这篇读书笔记的题目定为“倡导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行文至此却依旧点滴未提,有偏题之嫌。其实上文只是我对《教师如何做研究》内容及其理念的大致看法,我所要特别表达的乃是对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的思考,尽管字数不多。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地问题意识”我觉着这句话说得还不到位、不充分。中小学教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首先就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何谓“强烈的问题意识”?我认为就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在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少有创造性地劳动,导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一种悲剧性的教师形象和命运。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和敏感的.关注,而非漠视麻木,那么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能使得我们积极采取解决之道,从而进行创造性劳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将教师从繁重、机械工作状态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在提倡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应当让行动意识统领我们的思想。其实这又回到《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的理念: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本质在于改进行为实践,也就是说任何问题的提出、探讨、研究都必须直接、最终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因此在理清、思考问题之后,我们应当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和行为,在实践层面上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4
读书是聆听智者的教诲,而反思应该是像照镜子一样照出自己哪里做的缺乏。所以我认真的照了镜子,发现这本书像神算子一样算准了我如下需要提高的地方。沟通力的局部,我感触不多。所以跳过。其余的五中力量,重点来说。
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卢梭说:“所有人类知识中最有用也是最欠缺的就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特来斯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而我缺乏对自我的更深认知,认知不明,那么自我管理不明。我是一个有点温吞,明白事理,自律性不够强,但是又不愿意拉别人后腿的人。所以很多自己的事情,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因为讳疾忌医,因为疑心逃避,所以有些进展停滞不前。人在舒服区待久了,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今天,我要向自己下战帖。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一个时时试图妥协的自己。
如书中所言,信息时代,我们的专注度在消解,注意力也在消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指出,随着信息的开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价值,而是注意力。置身在这个巨量信息的海洋里,你是否有喘不过气、无所适从、无所自拔的失控感?是否有被巨量信息呛着噎着的淹没感?是否有茫然不知所措的迷失感?书里面说的这些现象,我都有。现如今许多人起床第一件事看,晚上睡觉时看不到上下眼皮打架决不罢休,本来是人类的工具,而如今似乎人类差不多已经被奴役。
怎么办呢,怎样不被浮华遮望眼呢。走到最顶峰呢。要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先要守住一颗安宁的心,不急躁。不喧嚣,微信,即时交流平台上没有重要到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马上就要进行的信息暂时先放一放。用好每天当中整块整块儿的时间把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留给处理那些即时交流的杂事。信息时代。要守住我们的注意力还需要留一些时间供我们静思默想。
这话对我来说非常受益,我们抵御住了很多进攻,却在软习惯上自己给自己埋了大坑。
我在这里读出的主要是。每一个人首先是,然后是守住匠心,这样子这个人最终才能够成事。他是这样说的。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就是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该吃饭时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一门心思睡觉。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我们很多人现在是,吃饭的时候再刷,睡觉的时候在想白天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整个系统都是错乱的。在错乱的系统里,人很难真正有力量。我们很多人在从事多年教学工作后,把教育退化成教学,然后退化成教书。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生态链。我也要自我警醒。最近王老师推荐给我一套书,孙瑞雪三部曲,然后我在网上搞到了电子稿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去读,完整的成长,推荐大家去看。我觉得我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我在着急他也在着急,我带着她走进了一个怪圈儿,然后等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思豁然开朗了。每一分的付出,都是会有一分的收获。后来的时候我在想,假设我把这份心思用在教学上,那应该也能有所成就。沉潜是绚烂的孕育,是拔节的蓄势,是腾飞前的下挫,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沉潜自己,苦练根本功,才能提升为师之素养。只有沉潜自己,博览群书,才能积攒为师之底气;只有沉潜自己,醉心教学,才能修炼为师之真本领。
红花,尖毛草和毛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能耐住寂寞,生长根部,蓄积力量,等待生机。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各种琐事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与处理的对象。内耗与外耗皆在。有时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我误打误撞的知道沉默是金,果然不虚。摒弃无用的社交,而沉静于自己在意与研究的领域是聚拢元气最好的方法。首先,你要找到你是谁,然后你才能明确你能成为谁。
有幸有能够逼自己的领导,能够有一个互相鼓励共同成长的小圈子,我觉得我非常幸福的。我在孩子睡着之后,桌前,默默翻阅,得以清理自己的头脑。这其实是一种享受。日本流行一种断舍离处理问题的方式。我觉得有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一下断舍离的。当我们坐在这里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看到自己在树上所做的标注,每一个字都对自己的鞭策,对前行的一种促进。也是一串脚踏实地走过来的脚印。人是被逼出来的。
这个让我想起有一天我去听蒙凌飞老师的课,上完之后我们对蒙老师的课进行点评,蒙老师自始至终都是非常谦虚,非常认真的倾听,我作为一名后生,我首先要学习这一点。听课过程中,感恩旁边坐着的有一位大神。赵老师业务及其精湛,又有助人之心,她的很多精巧的点拨与我而言,像挖到金矿。结束后,我与付老师同行,跟到付老师办公室又聊了了一会儿,感觉又挖到另一座金矿。我发现自己太笨了,明明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前辈,为何闭目塞听这么久呢。
回到今天讲的课,难道我就没有收获么。那样说的话,多么昧着良心。也很感谢大家帮助。但是假设没有别人逼自己,假设自己没有逼自己,那么你肯定不会有所收获。假设问,前方有座金矿,但是需要你十年时间才能开启,你干不干?问,掉一层皮才能开启金矿,你干不干?无论哪个,你肯定都干。只不过,真实的世界里,可能你干了许久,发现前方没有金矿。但是,如果你停留下来,难道金矿就能自己炸裂在你眼前么?无论代价多少,只要能够有所收获,我就乐此不疲。毕竟,来的路上,我也是两手空空。这样梳理着,我就仿佛回到我成长的起点。,十月,载下一本书起航!感恩学校领导搭建平台,感恩有优秀的伙伴一路提携扶持。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范文15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如何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06-18
《给教师的建议》的教师读书心得03-21
教师读书心得10-15
教师的读书心得03-0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02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30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04-04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03-27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