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论语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
“学而”句提出了“学”的本质,“学”之道;紧接着就是知己之乐;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其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顺父母,爱敬兄长”。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无“仁”可言。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在面对父母时,无论再怎么“巧言令色”也不为过。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反省,实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来,反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有尽心竭力去完成;与朋友往来,是否有做到诚实守信;恩师所传之学问,是否有学以致用?
个人修身、齐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来治理国家了。治理千乘之国,有五点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节俭而不奢靡;爱民而不轻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当在农闲之时,以不误稼穑。
而后生晚辈求学者,与君子“为仁人”、“行仁道”一样的道理,当先树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为“德”。“德”包括“入”和“出”两部分。读后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括行为做事有章法,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爱众人”,并且亲近“仁人”,习“仁”之道。当根本竖立起来之后,还尚且有余力的话,那就可以去学习诗书文章了。
后生晚辈所求之学,未必一定就得是诗书文章。倘若他能够诚心诚意做到:见到贤人,能够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够竭尽全力;为保家卫国,甘愿献出生命;对待朋友,能够做到言而有信;那么,即便不曾学习圣贤之书,那他也必定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论语读后感2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在这众多的千古名句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意思是告诉人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当这样做时还有余力时,才可以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它以“孝悌”为根本,“谨”“信”“爱”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核心,以“仁”为奋斗目标。学习应是广义的',不仅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首先是学做人,其次才是“学文”。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无法报答尽得。“百善孝为先”。可当今社会却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孝,忘记了应该尽孝。
孝可谓做人之根本原则,芸芸众生,皆可以此为做人之根本原则。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做人之思想之根本,然而今天的很多人已经失掉了此思想,更多崇拜的是一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如果在罪犯犯罪前想一想自己的父母会怎样,就不会继续去犯罪了。如果每个人都为了父母做好考虑,世界上便会多一丝光明,少一丝邪恶。
然而,孝在中国根深蒂固,只要我们重新挖掘,一定会还原其最亮丽的风采。
论语读后感3
《论语》真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时,它还是我童年时期最早接触《论语》时最开始学到的一章,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孔子说:“学习要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几千年前的时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为止通用了几千年还没有错的道理。就比如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我现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听到最多的话就无非是“复习”了。
无论是哪一样学科,老师都告诫我们要定期复习,这样才能牢记在心。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对待朋友就要真诚、真切,朋友好心来拜访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心迎接。
第三句话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虽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会去尝试,去一点点接近那种境界。这三句话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论语》这本巨著中的一小则文章,还有更大的奥秘蕴藏在其中,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论语》真是一本充满了先人智慧的书本,它对你、对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吧!
论语读后感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读后感5
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再丰富,绝对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如何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错,朋友也如此,如水连绵,至清至纯,以水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朋友来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朋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如果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浮躁了,用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风头好充能显像的心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
论语读后感6
春节之中,从网上购买到这本梦寐以求的书籍,非常高兴。因为我看了许多国内的作者编写的有关论语的书籍,但都没有这一本那么地易懂,那么地贴近生活。老祖宗的思想,通过南怀瑾给了我们以通俗、启蒙的教育。现在想修身的人们都来看看这本书。
从高中就知道了南怀瑾,睿智的国学大师,从《易经杂谈》到《老子他说》又到《论语别裁》,值得现代年轻人静心阅读的书籍。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国学可以治抑郁症,不信,但,通读此书,感觉国学确实给人以力量,特别像南师这样深入浅出解说的书。每次看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书,都能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自豪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他把《论语》和生活联系,更加突出现实针对性,我们也比较不会觉得枯燥。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我认为他的论语评论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学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难能可贵的,至少能让今人领略到与宋朝以来不同的孔子思想。我们可以在儒家传统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学些南怀瑾老师关于佛学的教化,对自己、对社会都好。
感恩南怀瑾老师,写了这样的好书,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扫四书五经理解的'晦涩。 而且南怀瑾老师对论语解译透彻,比上学时课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师理顺了论语,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运动对儒家的误会,让儒学以现代的视角得以更好的发挥,造福后人,定当感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读后感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今天是一周《论语》七天任务结束的最后一天,同时也在随笔中谈一下交朋友的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口蜜腹剑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有害了。益者就是那种对我们有用的人,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那便就是益者。友直是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带有一种朗朗人格,这样的人可以在你怯弱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对于某一件事自己犹豫不决时给一个最终答案,如果你交的朋友是这样的或有这样的那就是自己收获了一种好朋友。友谅,指的是诚实,和这种朋友交往,我们的内心是安稳的,这样也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净化。友多闻,是指那些见多识广的人,和他们交朋友,自己的学习能力、成绩和方式也能逐渐增强,所以我们也要多和见多识广、知识广泛的人交朋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便辟指的是专门喜欢拍马屁,很留心观察别人的眼色,巴结他人,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让他人开心,自己并从中得利。友善柔是两面派的人,在你面前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在背地里却常常说你的坏话并四处传播谣言。友便佞就是指很会耍嘴皮子的人,除了一张好嘴,其他什么都没有,肚子里空空如也。
通过孔子说的这一句话和我给他们做的对比,相信大家也能分辨出益友和损友了,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自己,但是在选择朋友之前一定要想想《论语》中的这句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益友。
论语读后感8
《论语》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他的弟子言行的。主要讲了学习的态度、方法,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其中也让我懂得了不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也不能给到别人身上。开学时,我们班要发新的课本了,但有位同学发现有一本书的角有皱,就顺手和别人换了一下,这就是错误的做法。虽然只是个小事,但这展现了一个人的品德。我们应该为别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生活中,我们要对学过的知识巩固、复习,有些人非常聪明,但他总考不出好成绩,因为他学完并没有复习,所以学完就忘。对于我开说也是,我没次考试前都会复习,但有一次,我忘记了明天要测试,没有复习,考试时就闷了,感觉很简单,但总是想不起来。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也不能光考试前复习,学完的知识当天就要巩固,这样才不会忘。
通过阅读《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有态度;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
论语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蔡志忠编绘的《论语》,使我受益匪浅。
比如:第三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应当要恭敬尊长,做事小心,说话诚信。更要爱众而亲德,做完了这些以后,还要用功读书。”这句话让我受益很深,我知道古人认为孝很重要!百善孝当先!孝表现为爱父母、尊重父母并且顺从父母。但我觉得如我为人处事好、学习好、在父母有错时劝一下,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在外面要尊兄重弟,还可以推广到年长的'朋友。谨慎处事、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对人与事要诚信,不欺人不侮己。爱众,与人善,和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读完《论语》这本书后,我脑里经常浮现一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博于文”“君子喻于义”“巧言乱德”等一些仁、义、道、德、信,如:君子说话之前先做到,然后再说,为:先行言而后从之。
《论语》对我写作文非常有好处,譬如:我说谁说大言不惭,实现很难,少说话时,可以讲“其言之不怍,则为之难也”;我写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就又开始运用了:“匹夫之志不可夺也”……
小时观《论语》,呼作益匪浅。做人有帮助,作文益多多!
论语读后感10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论语》的原文都是文言文读起来很吃力,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只读懂了一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这个故事中的曾子很诚信,虽然儿子可能忘了,但是也要说话算话,不能撒谎。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曾子学习,诚实守信。有一次,我答应吴彦容下星期一给她一些纸,一回到家,我就把这些纸放到包里,以防忘记。星期一,当我把一些纸给她是,她说:“哦哟!我已经忘了,你还记得啊!”我说:“当然!我答应过你,就一定要做到!”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一位讲诚信、说话算话的人!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从而使人们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如同老师这份职业一样,她选择了奉献,她会从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或是学生们每天的问好中感到生活的美好。她用心感受这一切,虽然每天辛苦但内心舒畅,同学们也会对她多一份敬畏。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老师只用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只会看到自己的付出,会有很多怨言,甚至会影响到同学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从而使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由此看出,心灵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
拿起这本书,重新领悟古老理论的精华,心中产生了很多共鸣:把握自我,不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礼仪是基础;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论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映照出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
论语读后感12
《论语》是我们古今著名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 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 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 。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 也看重、尊重他。
《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话,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香九龄,能温席。“小小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为父亲温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黄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黄香是一个君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好 官。
黄香的故事正应了《论语·学而》篇第二条的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论语读后感13
《论语》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读后感15
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论语>>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 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死读书,不思考,又能学到多少东西?会思考,却不懂学习。又有什么本事?我总是爱一遍又 一遍地读这句话,它告诉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学习,边学习边思考,学才能有效率。
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 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论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诚“的,做一个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可是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 脯说我做到了诚,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不能……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决心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诚,孝,仁,道,孔子总是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弟子,传给整个华夏民族。论语给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地句号。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教案03-05
论语读后感06-28
《论语》读后感08-26
《论语》的读后感03-09
论语的读后感05-18
论语读后感06-29
论语译注读后感03-03
于丹《论语》读后感06-16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04-26
论语读后感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