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7-11 14:27: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汇总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汇总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童年,在我们的眼中,充满快乐,充满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她的爸爸妈妈对她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她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在花园里和祖父玩乐。祖父很慈祥,在我眼里萧红有一个疼她的人,至少她的童年还是幸福的。

  但是团圆媳妇就不同了,12岁就送到了呼兰河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刚来到这里就天天拉车,还要遭婆婆的打骂,最终年纪轻轻去世了,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因此惨遭灭门。

  比起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有好多家长都会溺爱孩子。

  周末,我去公园,刚进入大门,就被一大家子吸引住了,孩子被妈妈抱着,奶奶用好听的话哄着,爸爸陪他玩着,爷爷拿着零食逗着,热闹得想个小王国。随着“幸福”的一大家子,我来到了玩乐场所,“宝宝,坐跷跷板好不好?”奶奶殷勤地说。“不要嘛,我不玩。”两只小手拍在妈妈的肩上。“好,我们不玩。”爷爷附和道。“宝宝,玩滑滑梯好不好。”好像打动宝宝似的,嘴里念叨着:“好吧,我要玩这个。”这可忙活了几位“大臣”,爸爸把宝宝抱上了滑梯,奶奶在下面盯着看,眼睛一眨不眨的。爸爸妈妈在下面接,人多手杂,宝宝被弹了屁股,哇哇大哭起来。奶奶揉屁股,爷爷骂爸爸不中用,妈妈拿零食给宝宝压惊。

  看到这儿,我只能苦笑一阵。难道这就是爱?虽然萧红没有太多人关怀,但她懂得珍惜祖父对她的`爱,在“小天地”中享受美好的生活。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不珍惜家长的爱,对家长指手画脚,一点都不孝敬长辈。而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爱,会让人感到温暖,爱,会让人感到幸福。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请家长不要选择溺爱。享受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怀念,有意义的美好童年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著名作家矛盾曾称这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当我读到 “ 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便领略了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之后,我又顺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那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跳到半夜时分,那鼓打得分外地响;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还在黑色的河水中流下去 ; 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许欢乐或许不幸的故事;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没有儿子的妇女们正在给送子娘娘戴一副眼镜;人们围拥着争着看倒翁的表演 …… 后来,我又看到了童年的作者在其祖父的庇护、娇惯、溺爱中那种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长。

  作者又以这种自然而洒脱,毫不娇柔,毫不矫饰的手法,让我感到斋要一个完整的`情节和中心的人物。当我看到后面的漏粉的一群的生活,贫苦却还苦中作乐,直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哀。及至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周围邻居的评头品足,又使我既为他们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为他们被毒害不觉悟而痛心。直至最后作者写到王大姑娘同磨官冯歪嘴子的爱情,他们居然冲破封建 樊篱 ,在穷苦、中伤中生活得恩爱、兴旺,才透出一口气。我不禁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

  作者萧红不仅以独特的结构布丑《呼兰河传》的篇章,以从容平实的笔触叙述呼兰河畔人们的乡土生活,风情习惯,同时又为我们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童话般的情调。

  作者童年的回忆是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语言仍不失其质朴,却着了重浓的色彩,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间,接受灵魂的陶冶。正是这 美丽的花园 ,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热情奔放,而又坚强刚毅的性格。

  让我们一起赞扬她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名著,这本书的作者的是萧红,在这本书上写了她七彩童年中周围的人和事还有自己的故事。

  萧红的童年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因为她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躁,她只能在外祖父那得到温暖,因为抗婚而走,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这本书就是她在香港病逝前写的最后一本书。这让我觉得她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作者。

  我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读到很多经典的段落,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中的颜色。我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萧红是想借这段写出她的童年是七彩斑斓、多姿多彩的童年。

  在东二道有一个大泥坑,有六七尺深,有许多的家禽都在那里遭受过灾难,那里摔死过猪、鸭,闷死过狗……。有一次,外祖父看到坑里摔死了一只鸭子,就用泥土裹上给萧红回家烤了吃,萧红觉得特别好吃,于是又到了那个大坑等鸭子掉下去。在这段让我觉得作者特别的天真可爱。因为鸭子掉下去只是偶然的,而鸭子再掉下去的几率很小,等着捡到鸭子的希望也非常小。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受特别深,因为我在这本书中读出了人间的善、恶、美、丑,还读出了老百姓的平凡、悲琐、落后的生活现状,我还觉得这本书有讽刺还有幽默,幽默就是作者在大坑里等鸭子,讽刺就是说团圆媳妇的婆婆的无知。这本书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仔细读还能让你觉得它像一首惟妙惟肖的叙事诗让你身临其境。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在窗台上,泡上一杯浓浓的奶茶,一缕热气弥撒着浓郁的奶香扶摇直上,渐行渐远。一阵冷风吹过,放在桌上的《呼兰河传》书页不停翻动,一幅充满着泥土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仿佛可以看到:“我”已年迈的爷爷,“我”的二伯,“我”和邻居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虽然我的童年生活方式和作者大相径庭,但作者细腻的文笔,直击碰撞我柔软的内心,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由地让我倍感温暖。

  我家的老房子建于1998年。是那种砖块水泥混制结构,简单的造型,前面用铝合金封了起来,外墙是石灰涮白,还有充满江南水乡风味的黑瓦片。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灶间瞬时热闹起来。妈妈总爱围上那蓝底白花的围裙,翻滚着手中的木铲,那扑鼻的香气总会引得我伸出黑乎乎的“魔爪”,姐姐会来阻止,于是你追我赶围着灶台绕圈子,一不小心,翻了凳子,倒了瓶子,欢快的'笑声是黄昏中最畅亮的“交响曲”。

  生火,烧饭。是我童年的最爱。当红红的炉火被点燃,在一阵阵毛竹竹节爆裂声中,一股股四处逃窜的火苗冲出来,曾让我额前那一络头发被烧焦弯曲,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姐姐都戏称我为“沙和尚”。

  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记忆。老房子要拆迁了,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老房子从此要退出生活的舞台。望着那被拆去门窗的房子,那东倒西歪的桌椅,这失去主人维护的老房子显得格外萧条,破败。或许,这一切将随着铲车的轰鸣声,彻底埋藏。

  但愿,记忆里只留老房子的欢笑声。

  拔动琴弦,记忆中的童年不停翻滚。恰似《呼兰河传》让我共鸣。

呼兰河传读后感5

  这本事萧红的童年回忆录。语言很有朴实,充满韵律,详尽的讲述了她的童年生活。萧红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快乐有趣,不知道为什么很少提起她的父母,这段是唯一让我感到幸福的文字。其他文字整体充满了无奈萧条,那时中国农村的人们努力的生存下去,却仅仅是生存,活着就活着,死了也就死了。村子里面的人愚昧,无知。我恨他们的愚昧,无知,却又只能无可奈何的叹息。邻居家的童养媳,可爱的.小女孩子被一家人活活折腾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磨官,妻子难产死了,艰难的拉扯着两个小孩。一直住在危房不搬家的拉车人,经常偷摸拐骗的厨子。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村民,耐苦耐劳的村民,八卦愚昧的村民,矛盾的村民,使我印象深刻。虽然文笔很好,但是不想再看一遍。

  好句摘抄:

  1、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2、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3、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4、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是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

  5、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大的原由。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灰色的笔调,平静的叙述,暗淡的画面把我带入一个小城呼兰河。

  书中作者萧红给我们看小城里的人屈服于传统,迷信,愚昧,麻木,甚至于残忍。作者不留情地鞭挞他们,可是也同情他们。

  书一开始就交待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戏剧大舞台,车翻了,马陷了,猪闷死了,于是人们忙着抬车抬马。有人说拆墙,有人说种树,但未有人说去填坑。也可见这些人是多么愚昧,不知变通,不知顺应社会,顺应天意,这是小城人的悲哀,也是当时社会现状。作者鞭挞他们不去改变现状,同情他们思想被限制。

  书中有一个小孩曾掉入泥坑,是学校校长儿子,人们认为是因为学堂建在龙王庙里冲撞了龙王所以降罪于人。因此甚至有人不想让自己孩子上学。可见人们过度迷信,并且在最需要接受教育开放思想的时候不重视教育,说明人们屈服于传统,愚昧无知。也写出他们思想闭塞的可怜与悲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她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本应是最活泼,天真的年纪却已为人妻,被婆婆虐待,吊起来打了三个月只为让她听话,可以说生不如死,如囚犯一般。更是生病后人们用各种偏方,各种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让她在开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虽看她可怜却无人愿意帮她解脱。最后痛苦凄惨地离开人世。可是婆婆只心疼她自己的钱。作者将人们迷信、愚昧、麻木、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对团圆媳妇的同情,批判了当时恶浊不堪的社会风气。

  其实小城里的人生性不坏,只不过在这样社会风气下铸就了这样的.他们。

  团圆媳妇,王大姑娘,冯歪嘴他们的悲剧都是封建迷信思想,麻木冷漠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呼兰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呼兰河传》用灰色的笔调,平静的叙述,暗淡的画面描绘了当时黑暗社会,用司空见惯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社会风气,麻木冷漠的人性,读来让人唏嘘感叹,心情久久不能自已!

呼兰河传读后感7

  今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么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她写了她童年住的呼兰河这个地方。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笑着。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纸人穿上亮丽的衣裳,怎么就不会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难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纸人一样整洁亮丽吗?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四年级时,我从语文课本里读到了《火烧云》一文。它是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是我缠着父母好不容易抽空去书店买来的。这书使我我爱不释手,因为它有它独特的魅力。

  这本书里,主要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她的一些亲人、邻居、佣人,比如祖父、有二伯、祖母、厨子、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和对一些封建思想、愚昧保守的人和事进行了强烈地讽刺、批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第五章。它用了全书五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经历,她由一个生龙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残害致死的事情,体现出了封建社会陋习害人的本质,使我想到了现在开放、自由的社会里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那时的团圆媳妇不如一只鸡值钱,而她的.婆婆可以为了心情好坏而任意打她、骂她。现在我的妈妈是绝对不可能被我的奶奶打,因为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法律的保护。故事中的那些邻里都怀着一颗朴素的“好心”来帮助小团圆媳妇治病,一个说这种偏方,那个说跳大神、叫魂……她的婆婆平时十分勤俭,连自己手指甲里被刺了一下也不肯花钱治,却肯为媳妇花大钱来让道士。可见她的无知。

  那时社会中的人还不相信科学,因此会使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死去。最后这团圆媳妇被众人迫害致死,有二伯和老厨子竟在谈论酒菜,由此可见当时的人认为“童养媳”这种错误做法是对的,没有此感到要反抗这风气。

  《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的无知与保守,看到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现象,更是感受到当时社会主仆、大男子主义的不好风气,使我感慨良多,许久不能忘怀。

呼兰河传读后感9

  每个像萧红和我一样在小城里长大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生活的小城就像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有爱与哀愁,也有其中的独特。

  萧红笔下的黑龙江呼兰河城,尤其是这样。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萧红开始着笔时就写到这是一个严冬会把大地冻裂的地方,这里以东西南北分每一条街道。道上走着这个城里的行路人,他们中穿梭着车夫、卖豆腐的、卖糖的,不同的街道里分布着不用打广告的布店、盐店、药店、学堂,火磨院子,萧红用笔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城里,我走进去,像走在另一个年代的我的家乡,一下十分熟悉,一下又走进了她的时代的旧记忆中,点点滴滴都甚是吸引着人进去,甚至已经身在其中却令你浑然觉。

  整篇《呼兰河传》,其实最让我合上书后感慨“怎么那么好啊”的,是萧红以“我”,“我”这个小女孩与祖父共同度过的童年生活。萧红家的后花园,是她幼时的乐土,后花园里生长着各种蔬果、花朵,倭瓜、西瓜、樱桃汁液甜蜜,园里小蜻蜓和蚂蚱、蜜蜂打开了童年里活泼的`笑脸。小萧红总有着好奇的问题问祖父,字句里深映着祖父对她深深的宠溺和爱意。

  一老一小,在后花园里采摘果子,祖父修剪玫瑰花的枝叶,她便偷偷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檐上,祖父闻到花香还嘀咕着这花开得真真是好,祖父的样子惹得家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萧红在这些片段里反复写,“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笑啊笑。而残忍的是,她在文末的时候一说“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让人觉得深感无力,断绝在故事的结尾。

  “小主人逃荒去了。”萧红一生的经历来看,她一逃出去便是一生,那个童年天真的自己,还有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真的就远离了,再也不能见。而你或我都可能从小城走来,一生都在找回去的路。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今天,我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非常兴奋地写下了这篇《呼兰河传》读后感。

  我这才明白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萧红写的全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灵活现的。不管是高兴还是悲伤都好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能产生共鸣似的,好像她说的都是我们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她是凭她个人的天赋与对生活的观察在创作,使我们感到特别真实。

  她的言语时而朴素平淡,时而风趣幽默,她的书使我们对读书有了更大的兴趣,写出了她对呼兰河城的观察遇到她对一些人或事独特的见解与看法。

  她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写出了一个孩子对自己家乡的回忆,对童年生活、人的记忆,不是编出来的故事,“我手写我心”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也应该这样。

  快来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那个人叫团圆媳妇,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但是有一天,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起初她的病没有那么重,只是有些感冒。可是她一直被老太婆折磨,她给团圆媳妇吃已经变质的猪肉,可见当时人们的心理是无比丑陋的。导致其病情加重,最后连医生也回天无术了。终于,上帝召见了她,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没有仇恨的国度。

  如果当时她周围的人心地是善良的,或许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个生命。

  每当我们看到有人有困难,也许,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你伸出的一只援手,就是给了他希望之光。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迪,教会了我应该以热心肠待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呼兰河传》是民国才女萧红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的是在松花江和呼兰河边一座叫做呼兰的小城里发生的故事。作者描写了很多当地的社会社会风貌和人文风俗,有欢乐也有苦痛,既有对封建社会里的恶习和体制的控诉,也有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笔大家了封建统治者。很明显,她是一位爱国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鼓励和支持!

  书中的呼兰河小城,人们对生活已经没有抱任何希望,他们没有理想,对生活也没有热情,似乎在封建统治阶层的压迫和剥削下,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对遭受苦难的劳动人民也变得冷漠不关心,这种心态和精神状态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简直是灾难。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难中,他们对封建迷信却十分笃信,他们对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将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来世,我们可以说他们非常无知,但设身处地的思考,也反应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萧红在书中也描写了一些传统风俗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例如跳大绳、唱秧歌、放河灯等等,而这些优秀的民俗其实是对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却并没有被我们后人好好的继承,也是非常可惜的。

  读了这本书,我被萧红的`才情打动了,她的文字虽然写得看似平淡,描写了呼兰河小城里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但桩桩件件都是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控诉和痛斥,对于人们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会,享受着前人无法获得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书的名字是《呼兰河传》。这本书还被著名作家矛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萧红用灰色、简单和真实的笔调描绘出了她小时候在祖父家呼兰河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萧红和她那和蔼的祖父度过的完美时光,看到了中国最败落的时期的人们,过着清贫安康的日子却又摆脱不开迷信的.影子。

  在这本书中,充满了人们对妖魔鬼怪的惧怕,对大自然的顺从,其中有最显着的一个事例:呼兰河这个镇子里,只有几条主要的大路,通往集市或是其他乡镇,其他几条都是一些小路,其中有1条小路,路两旁只有几家零零碎碎的店铺,什么开磨坊的,做豆腐的,生意也十分;冷清,正因这条路的中间有一个大坑,这个大坑在那里已经有多久了,没人说得清楚,只是这个大坑隔断了1条路,却也没有人去管它,人们宁愿多走一些路,也不远去管这个坑,因此许多年下来,这个坑一向也没有人来填平,正因大家都觉得,突然有个坑出来,肯定是天意,如果填平了这个大坑,不是违背了老天爷了吗,因此,也就对它熟视无睹了。

  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什么那户人家有人病倒了,或者倒闭了,就请镇里的巫师来跳大神,跳完了大神,最后还是照样病着,照样倒闭,或许人们只是找个安慰罢了。小时候的萧红在家里并不是重点,有时还会是母亲唠叨的对象,看完了人家的跳大神,回到家里在阁楼里翻东西,跟祖父在院子里割菜,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呼兰河是萧红长大的地方,经过萧红回忆式的描写,我的眼前仿佛也呈现了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乡,呼兰河竟让我心驰神往了。书中的语言干净明朗,清新自然,捧读时,有如在山野中缀饮一杯菊花茶,其清香一直缭绕不去。

  我喜欢萧红的叙事风格,也被她笔下的呼和兰所感染。

  萧红以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在小说的七个章节中,分别描绘了小城风情、家中的亲疏人物,以及独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虽说俨然一体却又可以各自独立,把我带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家乡的生活画面和风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纯朴的同时也再现当地人们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在大山里生活的人们,外来思想无法传入,人们还是信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套教条,靠着土地和老天过日子,有病有事求神灵,甚至连谈婚论嫁也要过了神灵这关。在"团圆媳妇"这一章,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神灵对小女孩身心残酷的剥夺和人格的亵渎。人们在封建社会的愚昧无知,在生活中所闹出的笑话与无奈,一生只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计着的也无外乎"柴米油盐".我觉得可笑又可悲。当下我们与过去的他们有哪些差别,弊益又在哪?我们又在重复些什么?

  "呼和兰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七十了……"

  萧红语言自然,天然去雕饰。我认识了那个高大而慈爱的祖父,我仿佛看见了,小萧红拉着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园的路上。在烛光掩映的房间里,萧红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学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夕阳的余晖中,他们相视笑着,走到岁月深处。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在这个暑假,我妈妈让我多去书店转转。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萧红所著的《呼兰河传》。我瞬间就爱上了这本书。将它借走了一个月,这不算一本很厚的书,但是里面却讲了许多作者与自己祖父的事情。

  萧红是东北人,她来到上海,但是却受尽人们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鲁迅,这也使萧红开始提笔写作,之后《呼兰河传》就面世了。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但是呼兰河的人却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没有避免旧社会对他们的.残害。

  祖父是一个非常的幽默,疼爱“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后园摘了一朵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

  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只有十二岁。如果是现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应该过一段开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她却被卖给别人了,做起了童养媳。和现在快乐无忧无虑的我们相比,她是多么的可怜。

  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寂寞的。作者经常在后园与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乐。但是她的父母却对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凶。

  大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从很多方面去写,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黑暗的旧社会的绝望。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样,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绝望的。童年一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不让自己后悔。等到长大了,还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

  萧红在四十二岁就早早的离开人世,只给我们留下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们应该好好的品味,赏析。

  合上书,闭上眼睛,萧红快乐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啊!我多想让时光暂停,让我永远的留在我的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既然这样,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现在拥有的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在这本书前面描写出了呼兰河这小城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儿的人们愚钝、麻木、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和灰色的生活,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着,淡淡的离开,让人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顺意社会,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的封建,在无形中竟成了刽子手。这才是多么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剧就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他才十二岁啊,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过早的被卖给胡家做童养媳。明明是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铁烙她的'脚心……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以为,这样打她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却因为“好心”帮她治病的婆婆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无法意识是自己做错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在这里,呼兰河不再仅仅是只是呼兰河,而是在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为迷信、愚昧、无知,上演着一出出悲剧……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成了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这部作品在思想上继承了鲁迅对中国人民性质的剖析与批判;在语言上,文字娓娓道来,朴实清新,沉郁感伤。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关于书,呼兰河留给作者的,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虽然没有美好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买一本回家看一看。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阅读心得02-19

呼兰河传读后感 [精选]07-03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3-14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3

《呼兰河传》读后感08-20

呼兰河传读后感05-07

读呼兰河传有感06-29

读《呼兰河传》有感07-03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27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