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3-08-01 09:40: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昆虫记》读后感[精品]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精品]

《昆虫记》读后感1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我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涵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与习性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却挑战传统,将自我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探求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生动,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及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记下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拟人化手法,使昆虫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

  《昆虫记》的三个特点是从昆虫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性反观人性。他笔下的昆虫世界其实是人类生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的行为都是有违人类道德的,昆虫世界如此,人类如此,人类对昆虫更是如此。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然法则的事。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记》读后感2

  读完《昆虫记》后,轻轻合上书,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描写,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本书被称作“昆虫的史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杨柳天牛像一个吝啬鬼,穿一件缺一角的燕尾服……这些小生灵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有了人性,被赋予了最不可思议的感情。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遂蜂“守门人”还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脑海:“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我深深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我们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从书中在望向现实,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他的认真与执着,勤奋与忠于实践无不是他成功的关键。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并将它们公之于世。又是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书籍如灯塔,指明我们前进的道路。《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它更让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真谛!

《昆虫记》读后感3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昆虫记》读后感4

  《昆虫记》这本书是有法国作家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

  你知道蝉是一个会唱歌的“聋子”吗?你知道外表看似一个虔诚祈祷者的螳螂其实是十分凶残的捕食霸王吗?你知道萤火虫在捕捉蜗牛是会先“打一针”麻醉它,然后再慢慢把它吃掉吗?即使借助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哪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蜘蛛网更规范的网出来,还有松蛾虫会预测天气,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这些你都不知道吧?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蚂蚁非常恶劣,把蝉的食物都偷走了,还抢占了蝉的浆汁井。在螳螂打猎的故事里面,我认识了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知道了萤火虫捕捉蜗牛的时候要在蜗牛身上打几针,把蜗牛麻醉再慢慢享用它。知道了雄性的萤火虫会改变亮光,它不呼吸空气了,光就会微弱,甚至熄灭,雌性萤火虫即使受到极大干扰都毫无影响。知道樵叶蜂会剪叶片。知道黄蜂的聪慧和愚笨。知道了蟋蟀是住在草丛里的。知道蟋蟀是多卵的。知道了蟋蟀的乐器。知道了孔雀蛾的生命期很短,但是小小的'孔雀蛾居然也懂得珍惜时间。知道了条纹蜘蛛非常懂得歉让,为了孩子把自己所有的丝都用完了,至死都无怨无悔。知道狼蛛非常凶恶,要是被它咬着了,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知道园蛛结网是先在同一个地方安置了几根辐后,它很快往另一个方向再补几条。

  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条纹蜘蛛,条纹蜘蛛在替孩子做巢时,已经把所有的丝都用光了,再也没有丝给自己织张网捕食了,它也不需要了。这多像人类的父亲母亲啊,为了孩子的幸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出来,至死都无怨无悔。

  这本书好的词极多如:大相径庭、声如霹雷、轻薄如沙、风吹雨打、目不转睛、诗情画意、漫不经心、无路可逃、无微不至、悠闲自在、狼吞虎咽、一无所获、意想不到、逃之天天、不能同日而语、漫无规则。

  这本书佳句极多如:它的犹豫是有道理的。这样强大的昆虫,它不能鲁莽的去捉,万一没有击中要害——如果蜂没有被击中要害,至少还可活上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它有充分的时间来回击敌人。

《昆虫记》读后感5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吧,他1823年2月22日降临在法国南部一个叫圣莱昂的小村庄里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的观察下他写的那些昆虫吧!

  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具体说了12种不同昆虫,他们分别是蝗虫、天牛、长腹蜂、圆网蛛、蟋蟀、松毛虫、萤火虫、螳螂、蝉、寄生虫、蝈蝈、肉蓝蝇。

  神奇、多彩、变化多端、充满哲理、甚至还有些诡异,昆虫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大自然居然如此奥妙!这种感觉在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突然显得那样的强烈。我被昆虫的世界震撼了,所以,我要感谢法布尔!

  多少次、多少天,我随着作者那栩栩如生的描述、生动有趣的分析进入了这个神秘的领地……

  早已熟知的萤火虫居然是食肉动物,且手段“罕见的恶毒”?可它看上去憨厚、柔弱,况且,它那闪烁的光亮给人们尤其是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限的兴趣。叫我如何能接受?!

  敏感机灵的蟋蟀,它的歌声、住所好有特点,这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个琴声美妙,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柴斯特。在我心里,似乎所有的蟋蟀都成了可爱的柴斯特,叫我如何能不喜欢?

  螳螂庄重地伫立着的身姿迷惑了可爱的人们。它的“胳膊”居然是可怕的劫杀工具?优雅的外表与“歹徒”之名好不相称,这与表里不一、笑里藏刀的人是否有几份相像?叫我如何不恨它?或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对它的一种天然的制裁呢?

  太多的奇妙之处,太多的生命百态,太多的牵扯关联,与人类社会何其地相似?它让我感动、让我惊讶、也让我无奈,五味杂陈的感觉伴着浓浓的兴趣读着每一章每一节,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包含的'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我也爱这神奇的昆虫世界、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为大自然的神奇而喝彩,为生命的多姿而喝彩!

  读完《昆虫记》以后,让我自我感觉收获颇丰。因为我对昆虫的了解,已经止步于仅仅对他们的厌恶来的那么肤浅了。所以,以后,我应该看更多更多这些方面的课外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昆虫记》读后感6

  “夏天,蝉喜欢在枝头上唱歌;而蚂蚁则喜欢在辛苦准备过冬的粮食。冬天,蝉上门来乞讨,蚂蚁说:‘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从此蝉是一个乞讨为生的小人;蚂蚁是一个勤劳吃苦的好人。可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中的第五卷 中的一个篇文章《蝉和蚂蚁的寓言》说法迥然不同。

  在书中专靠趁火打劫 ,丝毫不讲客气的乞讨者,是蚂蚁;心灵手巧,乐于与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蝉。蝉,一种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它都会叫个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饮树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与音乐间。而蚂蚁却在趁火打劫,却在蝉身下偷取甜汁,把伟大的凿井者赶走,虽然甜汁很少,但蚂蚁认为喝一口足矣,因为下次还有机会。一等到蝉死了,从树上掉下来,搬尸者就会把它搬进

  洞里。是啊,蚂蚁是在准备食物,可那尽量帮助它渡过夏日的蝉!面无表情的碎尸者就是“勤劳”的蚂蚁。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判断一件事情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看见它的'对,也要看到它的错,说像麻雀虽然是吃庄稼的,但它也是捕虫高手,狼虽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会消失,鹿就会太多,森林植被就会减少;猫虽然是捕鼠能手 ,但它也传播疾病;毒药虽然可以消灭老鼠,但它也会要了鹰和蛇的命??这种例子不可计数,导致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日后的结果,结果不能决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个结果就给一个事物定性。其实,蝉是爱卖弄喉咙,但它也不是懒惰;蚂蚁并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所以说,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不然怎么会有“三思而后行”这个成语呢?

  曾子曰的:“ 吾曰三省吾身。”是啊,我们只指责别人的不对,而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仅要多次反省自己,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够,还要要找到问题和原因,才可以及时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们在干一件事时要多思考,不仅要看眼前,还要要想日后,不仅看好处,还要看坏处。把“三思而后行”当作你和我的座右铭,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三思”的价值!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7

  18至19世纪,在奇妙的昆虫世界里,有无数的秘密人类还未解知。但一位昆虫学家的出世,为我们打开了那有趣、充满神秘的昆虫大门,突破了人类对昆虫的遐想。他也以一部《昆虫记》而闻名世界,它就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

  法布尔出身农家,生活贫困;却热爱昆虫,把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中,终于完成了巨作《昆虫记》。这本书中记叙了有关昆虫的知识,也体现出法布尔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感悟和态度,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命,自然的热爱。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中的语言生动形象,为我展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昆虫的奥秘。如:蝉和蚂蚁虽然是对头,但蝉的性情温和大度,蚂蚁却是凶狠吝啬,经常是蚂蚁袭击蝉,而不是蝉捕食蚂蚁。又如:蝉没有知觉,黄蜂腹部有条含毒刺的钩,孔雀蛾不会吃东西……其中我最喜欢《昆虫的装死》这一章节。作者研究昆虫装死的情况时,做了许多关于昆虫装死的实验。被法布尔第一个选中的昆虫是大头黑步甲。大头黑布甲虽然凶狠,但却常常采取装死的策略,每次装死的时间甚至长达一小时。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作者的疑惑,也包括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当大头黑布甲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它就会立即做出反应,立即逃命。但是,当一种灾祸对它构成威胁时,他通常采取装死的惯技,以骗过敌人。所以说装死是它,包括许多昆虫中的强者惯用的伎俩,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后来作者研究的烟黑吉丁,也证明如此。但许多与烟黑吉丁同属的昆虫却不喜爱装死。于是作者,包括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不经过实验就先下断言,那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

  作者能写出这些,是因为他的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现在我明白了,应该对周围的所有事情都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就算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昆虫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爱护昆虫,了解昆虫。保护好属于他们的绿色家园。

  法布尔用热爱科学,认真严谨,执着追求的态度去了解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他那种精神鼓舞了我,令我折服。我应该用这样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一切。

《昆虫记》读后感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小的昆虫竟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昆虫记》给了我真实的昆虫世界,《昆虫记》给了我美丽的昆虫物语,《昆虫记》给了我细腻的昆虫写照《昆虫记》带着我遨游了昆虫的海洋。

  法布尔以不一样的目光看待这个昆虫的世界,他将这看成拥有礼貌、文化的小人国;法布尔用现实反驳了拉封丹的观点;法布尔用尽毕生的精力告诉了我们昆虫的礼貌;法布尔能经过小昆虫发现人类不能及的本事;法布尔经实践告诉我们昆虫的智慧。

  小小的昆虫世界折射出了人类的社会。看呐!寄生虫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个机会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我的家。这是一种叫金蜂的家伙,他外表美丽,你怎样也不会把他与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坏蛋联想到一齐。金蜂会将卵产在另一种蜂的茧子里,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茧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顿大餐。这些从茧子里出来的便是沾满无辜者鲜血的金蜂了。

  法布尔它不仅仅敢于创新,他还敢于质疑,并能用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拉封丹的蚁和蝉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尔发现的却截然不一样。蝉潜伏在地下四年,只为出土放声歌唱一夏,便完结了它的'生命,冬天不会有蝉的出现。其次,法布尔也经过自我的实践与观察反驳了这个观点。蝉在夏季放声歌唱,同时也用自我胸前的一个小吸管刺穿树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干舌燥时喝个够。这时蚁也会口渴,便厚着脸皮来抢劫,最终蝉不得不放弃自我做的小井,另寻别处了。这个事实不正与寓言相反吗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有质疑的权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切事物,仅有实践过后我们才有权力去肯定它。

  看那拥有纤细的腰肢,玲珑的身材,娇小的赤条蜂。谁能想象他捕食的样貌呢赤条蜂的食物是毛毛虫,他捕食的时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它用自我的刺在毛毛虫的每一节上刺一下,它明白刺在哪一个神经中枢上能使毛毛虫麻醉但不致死。

  这小小的赤条蜂竟然懂得如此精湛的技术,我们人类难道不应当自愧不如吗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好处与坏处:蝇虽然有很多细菌,但他却是高级净化器,这些动物的好处与坏处不就类似于人类的优点与缺点吗所以我们不仅仅要人人平等,还要物物平等,因为我们共处同一片蓝天,共享同一缕阳光,我们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便是“读昆虫记,晓世间理”。《昆虫记》教会了我不要懒惰,教会了我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事物,教会了我要敢于质疑与实践,教会了我不能自以为是。

《昆虫记》读后感9

  当我们提到昆虫,脑海里浮现出的词语是恶心、肮脏、有毒等等的贬义词。在之前,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自从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我改变了对昆虫的印象。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通过这一次阅读,让我对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

  昆虫们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可爱,变得富有灵气,随着法布尔的精彩描写,我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昆虫世界。如:“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这是法布尔对水甲虫的描写,在我们眼里,水甲虫无比丑陋,但在他的眼里,水甲虫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就连胸翼也变成了银光闪闪的.胸甲……法布尔的描写,幽默细致,使得小昆虫们在我们的眼里,也逐渐变得有趣、可爱。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在小小的昆虫世界,竟然也是那么的有趣。在昆虫世界里,它们有自己的语言,它们会交头接耳,它们会相互嘘寒问暖,它们会团结一致,打败敌人……每个昆虫都是一个而美丽的生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观察与发现。

  《昆虫记》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蜣螂告诉了我们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英格索尔说过: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便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蚂蚁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踩出阳光道。人心齐,泰山移。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团结是非常可贵的,一个人,即使力量再大,也不一定打败敌人,多一个人便多了一份力。团结合作,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力量,更是相互传递的精神与信心。

  一次,法布尔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协力搬运几只死苍蝇,他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蚂蚁们像是在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传递信息......汗水浸透了衣服,手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累,连续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有人看见了称他是“中了邪的人”,事实上,正是因为法布尔拥有这种对昆虫世界的迷恋, 才 使 法布尔写出了《昆虫记》。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像法布尔一样专注、坚持的精神。做一件事,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尽情探索。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仅是小昆虫能给予我们启发,植物、动物同样能给予我们启迪。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昆虫记》读后感10

  合上《昆虫记》的最后一页,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那个远离喧嚣的昆虫世界,久久难以忘怀,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草地里的嫩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不知道藏在里面的小家伙可有准时回家。

  以前的我从不在意这些,小昆虫也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盯着观察他们如何生活,还乐此不疲,更需要从来没有想过的,因为在我浅薄的认知里,有了虫子,就意味着这个地方不干净了,需要好好打扫,还要小心这些坏家伙,因为他们可能会突然袭击来咬我一口,对于他们,我是怀着害怕的心理不敢去靠近的,可是昆虫记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让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词语,那就是生命。

  如果有人遇到了难题,他们会施以援手,但如果有小虫子被蚂蚁围攻,大多数人却会视而不见,因为生命的概念似乎并没有普及到这些微观的昆虫身上,但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家伙在地球上的历史,比人类还长,他们自由顽强的生存方式,自由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法布尔老人更是用一本书告诉了我们,他们甚至自有一个奇妙的小世界。

  原来食材是自带潜水艇的游泳健将,他在水中来去自如,虽然弱小,却身怀一门金蝉脱壳的绝技,原来,蝉是用生命在歌唱他高唱生命的赞歌,却永远听不到那美妙的`音乐,原来,蜘蛛是将几何数学运用到生活中的优质猎手,他足不出户,却能让猎物自投罗网,原来,孔雀额是为爱献身的浪漫主义者,不管路途有多远,有多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他总能找到他的心上人。

  原来,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身上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法布尔老人用是一样的语言告诉了我,他们不是简单的小虫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也有像人一样的行为,也有与人一样的一生,他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爱,这样的感情让人动容,也让我不自觉的跟随他的脚步去观察这些小家伙的喜怒哀乐。

  它们的生命太短暂了,却精彩的让人难以忘怀。单要在阴暗的地下生活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的阳光,在这燃烧生命的一个月里,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响亮,年老的矿峰会首位风潮不放,任何一个入侵者,她在操劳的岁月里无怨无悔的身影,一直陪伴着整个家族垂死的蜘蛛,更是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帮助孩子们出事,书中每一种昆虫都如此智慧,却有种种不可挡的魅力,让我为之颠倒。

  感谢作者,法布尔老人,你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认识到了这些昆虫朋友,并引领我重新思考了生命二字的深刻含义。

《昆虫记》读后感11

  寒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上个学期我们学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这让我知道了:虽然螳螂外表美丽,但是内心非常凶残,我们要看到它凶残的本质,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我还很佩服蜣螂。蜣螂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实这只是一个学名,其实这是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的学名。大家对屎壳郎都不陌生吧。大概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污秽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虫子,自然不及萤火虫那般可爱。但是不要忘了,它为什么叫屎壳郎?就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农民还要辛苦的,但是蜣螂却比农民还要任劳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都会影响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那么蜣螂会去把废物堆到那些拖拉机上吗?当然是不会。它们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这让我觉得: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

  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所说的:“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大自然,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妙。

《昆虫记》读后感12

  记得美国的卡耐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好书应是历经岁月的考验而新的,不是那些反能维持数周的畅销书。”正是这样,法国的法布尔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如同诗人一样地去感受和表达,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另我敬佩的是,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他一定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寒假的一天,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感到十分愧疚。我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我想:为什么我的作文写得不好,读了《昆虫记》,才知道是因为我观察不够仔细。作家法布尔一次观察就花费了两三个小时,而我的观察不到一分钟。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

  细。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读后感13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科学家法布尔,(1823—1915)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尼尔,是一位名人,是我们的榜样。他是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如今活到了92岁,根据自己40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30年写出了这本书,喜欢昆虫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尽管小时候捉小昆虫经常被父母骂,一次次扔掉自己心爱的宝贝,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不懈。他的代表作还有《牧歌》、《农事诗》……本书中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学习。

  昆虫记也被称为传世佳作,受众人欢迎,我也非常喜欢,里面有很多个小故事,主要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习性,如:推粪球的屎克螂,埋肉的食尸虫,吃路的天牛,经过漫长经历的幼蝉,执著的雌狼蛛,备餐的萤火虫,不吃蜜的蜜蜂婴儿雄性西绪福斯虫……我最喜欢的是《三种垒筑蜂》这篇文章,从题目看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三种不同的垒筑蜂生活习性。

  不光人会建造泥石屋,在昆虫界也有会建造泥石屋的昆虫,人们把它叫做垒筑蜂。垒筑蜂分为三种。称为卵石垒筑蜂,灌木垒筑蜂和棚檐垒筑蜂。雌性卵石垒筑蜂浑身裹着华丽的黑天鹅绒,翅膀呈偏暗的紫色,雄性垒筑蜂穿着色彩鲜艳的铁红套服,另外两种都是红色、褐色、灰色、三种颜色混色。他们喜欢把巢筑在一块儿滚圆的石头上。那块石头还没有拳头大小,而且它们更喜欢被利用激流冲刷过的碎石头,主要采取的石头是罗讷河岸边的石头,选择建巢的范围较宽,让他最喜欢的是施工场地的屋檐瓦片下面,我也觉得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树叶、树枝和泥土遮挡。到了夏天,他们会嗡嗡的'连成一片。

  记得有一次回农村老家,老房子的屋檐下有个大的物体,爸爸告诉我是一个垒筑蜂的巢穴,我仔细观察高高的屋檐下有一个大大的巢穴,周边有许多小昆虫,扑着乱飞的翅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垒筑蜂。

  昆虫是否和人一样,有机智的大脑,有咚咚响的心脏和发达的肌肉呢?昆虫能照顾好自己的小宝宝吗?昆虫也会不顾一切的保护家人吗?法布尔能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自己去探索?

《昆虫记》读后感14

  对于一个看到虫子能一蹦三尺高的人,对于我,阅读《昆虫记》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许保不齐下一页就会有让我魂飞魄散的图片。不过,在我顽强不屈的努力下,这本书我总算是读完了。虽说胆战心惊,但《昆虫记》背后的故事,实在值得我们去探究。

  以《圣甲虫的梨形粪球》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给圣甲虫的粪球取了一个新奇的名字:面包。除此之外,还把圣甲虫的家比喻成面包铺,把圣甲虫的妈妈描绘出了店主的感觉。仔细脑补一下,这不就像是把人带到了地下,亲眼见证了那属于圣甲虫的繁华生活么?就这一点来说,我以为不仅体现出作者文笔之妙,更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

  文中写道:“在六月末到九月份整个大热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到圣甲虫经常出没的地方去探查……”天啦,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盛夏!我们来比较一下,暑假时我们是不是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空调下写作业都觉得烦躁?更别说去门外接受太阳的审判了吧?但法布尔做到了这一点,他不管酷暑,日复一日地工作。而且,期间的辛劳被他一笔带过。我们所感受到的,没有一丝抱怨,只有他对昆虫世界那无穷无尽的热爱。

  在写法上,我注意到,法布尔很喜欢设问句,并且经常能在一个自然段的开头看到它。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当然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但作为一个读者,读这样的句子就像听法布尔在讲述他所观察到的故事,他那样的'循循善诱,直至谜底揭晓。这么看来,倒是颇有几分谢老师讲几何题的风范。

  除此之外,法布尔的逻辑也很清晰。每一章所介绍的东西有先有后,有详有略,不会让人感觉很突兀。在叙述有多种情况的实验时,他的文字也如数学中的分类讨论一般,有理有据,让人觉得不给满分都是阅卷人水平不够。法布尔如果去当个数学家,说不定也不错。

  《昆虫记》背后的故事,仅以书上所写,其艰辛想必是不及事实的万分之一。世上万物皆有无穷无尽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以法布尔为标杆,以热爱为资本,以坚持为品质,终有一天会得到我们所期待的那束名为“目标”的光!

《昆虫记》读后感15

  说回这本《昆虫记》,我又想起小时候刚看完“昆虫记”的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就是因为脑袋里都想着那虫子。原来就已经令比它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人胆战心惊的东西,在你凝神静气时,在你的眼前放大,直到能看清楚它的牙齿,触须……如同——你就站在法布尔身旁,屏息凝神,伏下身,手中握着一把高倍放大镜来看着它们,看着蜣螂之间的卑鄙游戏,亦或是被管虫的白黑条纹。

  当时,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就是在讲虫子,讲科学,体现了对于真理的渴求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因为考试内容到此为止。

  讲完了吗?

  当你再次回首看这一本书,你将会感受到一种不一样。

  你将会发现,法布尔对于自然不只是热爱,而是享受,一种独属于他一人的享受。将发现他的科学精神来源于他的某种品质当中,因为当你发掘其根源时,绝对不会在“热爱”的层次找到答案。

  这本书,绝不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而是从来都没有把昆虫当成“昆虫”,从来没有去以人的身份来研究虫。要知道,盗贼本来是用在人身上的,从来不是形容一直蜣螂或一只蚂蚁的(笑)。也没有一只虫子有着泥水匠或是数学家的职业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诸君请随便翻开一页,便正如我所说。

  说句形象的玩笑话,不是昆虫变成了人,是“人”变成了昆虫。这不仅仅是科学的精神,我想,不会有一个生物学家看自己的时候看做一个细胞吧,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会把自己看做夸克与电子的紧密结合。他们没有科学精神吗?不,但法布尔,早就已经跨越了科学的`界限,已经闯入了生命间,闯进了门与门,纲和纲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他得到了什么,从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呵斥和研究的资料外,和成功后的“昆虫届的荷马”外,他得到了什么?——一如既往的清贫不变。

  但他痛苦吗?他难过吗?——我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这个缤纷的世界。这是他的信仰,他的热忱,如何比不过宗教徒的虔诚。这种喜悦,这种热爱的背后,是他的充实,是正如祈祷给信徒带来的他每天的研究带来的满足,是他的快乐源泉。

  那么现在试问,你的“快乐”是什么。

  请做你爱做的事情吧,当你第一次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时,他就是你的快乐了。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的读后感03-31

《昆虫记》读后感05-08

昆虫记读后感05-08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05

《昆虫记》读后感07-03

昆虫记读后感06-13

《昆虫记》读后感06-12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08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09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