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12 11:43: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华(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华(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讲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里面回忆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往事,特别是与祖父在一起的日子。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种菜的场景。萧红的祖父种菜,小萧红就会跟在后面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小萧红并没有真的溜平,而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还把菜种踢飞了。

  这令我想到在我小的时候,在老家的那段时光,我跟爷爷一起去家后面的菜园玩。爷爷穿着一双大靴子,我也闹着要穿,于是我换上了奶奶的靴子,奶奶的脚虽然很小,但对我来说,依然是大大的靴子。我就这样穿着奶奶的靴子,晃悠悠地跟在爷爷身后。爷爷种菜籽,让我浇水,而我没有好好地浇水,反而是把水倒在没菜的`地方,然后在上面踩。泥溅得到处都是,爷爷并没有骂我,反而轻轻擦拭着我鼻子上的泥,看着我笑了。突然,我又是不小心“啪”一下,哎呀,我摔到了地上,爷爷一把抓住了我,可没有来得及,反而溅了自己一脸的泥。爷爷并没有怪我,只记得那天,我们俩个泥人在田边笑得很开心。

  回到家,爷爷就被奶奶批评了,可奶奶也没有骂我,反而是耐心地帮我换洗衣物。我一直很好奇,奶奶为什么只骂爷爷不骂我,毕竟,调皮的是我呀,而爷爷也不辩解,只是笑笑。

  我想就像萧红的爷爷对萧红一样,宠爱萧红,包容萧红,我的爷爷也是这样毫无保留地爱我。我想萧红与爷爷相处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日子了吧,因为我也是。

《呼兰河传》读后感2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园里面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自由自在的语言让人感觉她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却十分不幸。她是个女孩,在上世纪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父亲的殴打,母亲的冷言冷语,祖母甚至拿针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压地她喘不过气,而祖父却给她晦暗的生活照进了一丝光亮,祖父让萧红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这是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

  前四章萧红写了自家园子里的故事,后三章写了三个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小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她受尽了苦难,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铁烙、用针扎,有时还不停地打她,有时被折磨晕了就被水泼醒继续折磨,这一切正因为婆婆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最后她因为人们的迷信被活活烫死,那时,她才十三岁。但是周围的人只是看热闹,直到她被烫死后就把她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在路边有一个大水塘,时常有孩子掉进去淹死,却无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后他们在茶余饭后时讨论葬礼时吃什么下酒菜,他们冷漠、麻木不仁、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快感、他们毫无同情和温暖、他们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后的扎彩,又感叹起了人死后有多么风光。

  现在虽然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旧;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扶,路边有人乞讨却没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人却被人辱骂……

  朋友啊,请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的关爱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3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欢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齐,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所以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

  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他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仅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欢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我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虐待,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此刻的生活,十分欢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教师教导着,同学帮忙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明白如何去珍惜这一完美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他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当会有所启发。

《呼兰河传》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因为我觉得无聊的假期需要书本来充实!尽管作业很多,但就像鲁迅说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是张爱玲并称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后来又改名为张廼莹,1911年的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小城三月》《三个无聊的人》等。

  《呼兰河传》中的某一章节《祖父和我》。我对这一章节也特别感兴趣。在萧红家的.后花园里,种满了许多她与祖父的美好回忆。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闹闹。这个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温馨!让我感受到作者儿时时光是因为祖父的陪伴而快乐有趣的!她在菜园里帮祖父割草,结果把韭菜给割了;帮祖父浇水,结果把水往天上撒,还说:“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可爱的小萧红啊!

  在我的乡下,祖父母也有一块小的田。每次我去乡下,爷爷奶奶总在地里忙活。我也总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地里去玩。那块地仿佛是我的好朋友一样,给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阳光与色彩!

  《呼兰河传》里有很多令人发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乐道。萧红还介绍了当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读完了这本书,还有一丝清甜留在我的嘴边!让我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让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时光,因为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这样的多姿多彩!

《呼兰河传》读后感5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这部书是著名作家萧红的重要作品,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年轻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小团圆媳妇那一章,那样的'经历让人透不过气来。一个和当时萧红年龄相仿,一样是12岁的女孩。12岁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陪在父母身边,但她却千里迢迢到这儿来当童养媳。因为她活泼爱笑,不像媳妇,所以经常受到婆婆的打骂。一打就打骂了一个冬天,不分昼夜,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她听话。“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狠狠地抽。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炫耀地说。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出了病,他们没有给她看医生,而是听信了跳大神的话,请人用滚烫的热水给她洗澡,昏过去了,就用冷水浇醒后再洗……就这样最终把她折磨死了!我真的很同情她!

  想想这太愚昧了,迷信害死人啊!而自己呢?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我的爸爸和妈妈从单位赶到家,心急如焚,他们火速拦下一辆的士,火速赶往医院。今后,他们每天按时给我吃药,烧饭……想想自己,比小团圆媳妇幸福多了!

  我们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不美好的事物包含,留下美好的记忆,拥有一个充实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6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作家萧红通过这本《呼兰河传》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居住在呼兰河小城里的所见、所闻、所做。表面上只是描写了童年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对童年生活无限的留恋和怀念。

  读着她的童年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萧红是在祖父的园子里铲地、捉蛐蛐、追蝴蝶,和祖父一起玩耍。而我小时候是在爷爷家后山的竹林中留下了一串串童年的足迹……

  那时,我常常提着一个小锄头和一个小竹篮,同爷爷一起去后山竹林里挖笋。我到处乱跑,一边玩一边找笋。爷爷寻了半天倒是一颗找不到,我在一堆杂草里找到了,一个尖尖的`绿色的笋,虽然只是袖珍般的,但也抑制不住我的喜悦。“我找到啦!爷爷快来!”我用小锄头挖了又挖,最后还是用手把笋子给“刨”了出来,满手是黑乎乎的泥巴,爷爷哭笑不得:“这么小的笋你咋把它挖出来了?两只手脏兮兮的快回家吧!”我嘟着嘴,皱着眉头:“不,我还要玩!”爷爷拗不过我,后来天色都暗了我才肯回家。我趴在爷爷背上呼呼大睡起来,梦里满是生活中的快乐、幸福……

  是啊,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现在上小学,也算是在童年中,但也无法回到孩童时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的天真烂漫时光了。忙碌的学习生活让我很难有时间回爷爷家的后山挖笋了……

  童年一旦过了就不会再有,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绝对公正公平的。但那份美好的快乐时光还在心中,无论何时忆起都是幸福的。就像萧红所说:“只因它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呼兰河传》读后感7

  正如作家茅盾所说,《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的确,《呼兰河传》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它如诗如画地讲述了作者萧红年幼时在呼兰河畔的所见所闻。娘娘庙的风土人情、十字街的繁华、“跳大神”时人们的欢畅,这些无不诉说着呼兰小镇的五彩的风土人情。

  可阳光总是伴随着阴影,五彩缤纷的事物背后黑暗的那面同时存在。

  那时正处于封建社会,人们对封建礼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鲜事物。传统、残忍,而毫无意义的仪式被延续下来,比如“扎彩衣”,“算卦”。这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以及他们的愚味,残忍,对传统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就是个最好的案例。

  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活泼向上的小姑娘,但由于重男轻女的旧习,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低,因此她在八岁时便被卖去了呼兰镇的老胡家,这在年幼的小团圆媳妇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她本是个性格里稍带调皮的小女孩,但当时的人们麻木地认为只有乖巧贤惠才是女孩子们的本分,顺从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团圆媳妇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铁的印记。

  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重病,又被卷入一场各种传统仪式的漩涡。人们不用药物治疗,反而迷信各种如“跳大神”、“扎彩衣”、“算卦”等仪式。最后,小团圆媳妇在被用烧开的水洗澡时丧命。

  从这方面看,《呼兰河传》这本书不就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吗?

  童年的萧红顽皮、稚气、天真,但当时可怕的封建社会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兰河传》表达她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她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呼兰河传》读后感8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火烧云》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曾经让我们无比着迷。还有那篇《祖父的园子》,俏皮可爱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厚的祖孙情。他们都出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这本书时,书中描写的人物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我,小城里病态的愚昧的风俗让我愤恨,而这愤恨之后,又是“不得不”的可怜和同情……

  小团圆媳妇的惨死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她长得太高、吃得太多而被街坊们说“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婆婆就要严加“管教”,当她被婆婆“管教”成病的时候,不但婆婆愿意花钱为她治病,而且街坊们也热心地给她出主意。但他们所谓的给她治病,其实就是请来各路大神,用各种偏方,最后致她于死地。一个活生生的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就这样被一群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人给活活折腾死了。到底谁该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负责任?是她的家人?众街坊?还是那些大神?或许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流传几千年的风俗和习惯。我常常在想,谁能救救她,救救她们呢?

  当然,书中也不全是消极的,被人当笑话的磨馆冯歪嘴子,他在妻子难产死后,以顽强的毅力抚养孩子长大。

  《呼兰河传》与鲁迅的许多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国民的愚昧、迷信、自私、麻木,呼吁人们反抗、觉醒、变革、进取。联系我最近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我终于明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他们在寻求中国之路时,为什么首先要去启迪心灵、开启民智;也明白了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开启民智的一剂猛药。

《呼兰河传》读后感9

  暑假里,我看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我禁不住被萧红的写作手法所触动,文章描写细致,而且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仿佛让我身临其境。

  我认为整本书可分成三大部分,稍微写一写的是呼兰河的大泥坑子,我觉得这个大泥坑子,虽然是一个在呼兰河里最会闹事情的大坑,但是却就是因为只个大坑,给呼兰河这个小村庄添加了许多热闹的成份,当马掉进坑时,就会有许多人以飞快的`速度拥过来,一部分是热心的人,卷起袖子,打算下去大干一场,把马给救上来,当然另一部分就是那些衣帽整洁的“贵族”啦,在一旁袖手旁观,但是经过人们的一番努力,最终这匹马还是被救上来了。

  还有就是讲的是呼兰河这个小村庄一天的流程和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文章中讲到的跳神,那些所谓的跳神很像一些巫师,装神弄鬼,把一些不大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弄得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文章中这些跳神唱的歌还既连贯又押韵呢,实在是太有趣了,简直就好像是一首首小诗。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就要数作者萧红和祖父以及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萧红的祖父真好呀,不但和自己的孙女一起干活,一起谈事,还会教自己孙女一些东西,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和萧红一起念诗了,念诗时萧红的调皮可爱令我哈哈大笑,祖父的耐心教导,又令我惊叹不已。

  假如你还想知道呼兰河这个小村庄里更多事情,那你就赶紧去看看《呼兰河传》这本书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非常地爱《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描写了她的童年生活,以及以前的呼兰河边人们的生活。萧红的小时候是自由的、快乐的。她可以“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上一扬,大喊着:“下雨?!下雨?!””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才八岁的时候,也将水泼向天空,闭上眼在地上转圈,那感觉太美妙了,我的心中,绽放了一朵自由的花儿。和萧红的父母一样,我的`爸爸妈妈也只是在一旁宠溺地笑着。

  《火烧云》这一章,我的爸爸妈妈在课本上也学过。爸爸告诉我,他的故乡也在黑龙江。那里的冬天很冷,但在夕阳西下时,爸爸和他的小伙伴还是会不顾严寒、不顾父母的批评,爬上青砖的房顶,静静地坐在那儿,看红色的天空、金色的夕阳、多变的火烧云,夕阳给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纱。那情景光想着也会觉得太美丽了,所以我的爸爸,他学到那一课时特别的激动,特别的有感触。

  有时,我在某一片不知名的草地上躺着,半睁着眼,望向天空。“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阳光静静地照着,我把四肢展开,浑身暖洋洋的;过了不一会儿,我就困了,再一会儿就在草地上睡着了。阳光就像被子一样,草比床单还要软,我就这么着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充满忧伤,但是生死难料,我们只能把带着逝去的人的回忆记在心中,永远的怀念,就像是他还活着。

  每个人都有忧伤的时候,有时候哭一场就好了。但是不论多难过,在我的心中,我仍会向往自由和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萧红是一个当过亡国奴的人。

  因此,在她《呼兰河传》中平静的叙述中,透着一种苍凉,一种无奈,甚至一种绝望。

  清朝已亡,民国混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政府无力;中国人,缺乏组织。人,只能是一群会呼吸、会吃喝拉撒的生物。和他们养的鸡鸭鹅、羊马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街心的大泥坑,折射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现状。

  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显然还没有抵达这个偏僻的东北小镇。因而,有病了,跳大神;有灾了,跳大神;但凡遇到什么事,都希冀用这种传统的古老的方式来解决。殊不知,这岂不是一个死循环么?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才不过十三四岁的团圆媳妇,就是被这种愚昧害死的。她的死,集中体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人本思想和现代科学之下的愚昧和人性之恶。当那些道士在她濒死之时,仍以她的性命来敲诈勒索她婆婆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那个时候的中国,不经过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不会有出路的了。

  难产,瘟疫,兵匪,租税,肆意摧残着这些善良却又无知的人们。黑夜竟是如此的漫长。

  然而,黎明的曙光来临之前,总是要经历黑暗。东北沦陷了。做了亡国奴的人,何谈尊严与人权呢?

  越是经典,就越能长久的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呼兰河传》,虽是七八十年前的著作,但现在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心惊动魄。原来,新中国之前的那个中国,竟然是如此不堪。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自己处在一个和平、繁荣、科学、和谐的时代而感到庆幸吗?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为这个时代加油。珍惜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的‘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这句话是萧红发出的一段感叹。在她的生命中,祖父成了唯一真正爱过她的人。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一个人难以在她的`脑海中抹去,这个人就是她的祖父。她的父亲,是那么冷酷无情,每个眼神,都透露着冷漠。但是有了祖父,才让她明白,这世间也有着无尽的爱和温暖。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祖父对萧红的爱。任凭她在园中随意瞎闹,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呵呵地笑着。这让我感受到了祖父对萧红的宠爱。在这大园子中,淘气的萧红摘下玫瑰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祖父发现时,爷孙俩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也让我感受到了爷孙俩互相打趣的温馨。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童年时最温暖的归宿,和祖父一起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样温馨和谐的情节,也深深的触动了我。

  让我感同身受,在我的身边,也有像祖父一样在我身上倾注了无线的爱的人―我的外婆。

  每次我一回到家,她总会准备好一桌子我爱吃的菜。她如果看见有什么好东西,也总不会自己占有,而是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塞入口袋,见到我时,又塞到我的手中。她总会说:“我不喜欢吃,所以留给你吃吧。”将外婆留给我的零食握在手中,总会感到心头一暖。这小小的举动透露着外婆对我深沉的爱。

  对萧红来说,祖父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她从祖父那明白了,人生除掉了冷冰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这成了她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了许许多多她儿时的趣事。

  萧红在她祖父的园子里面那叫一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蝴蝶,丢下黄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好不快活。还有一个储藏室,两件黑呼呼的房间,里面有无数个蜘蛛网和不计其数的老鼠,可那里却成了萧红的天地,她在里面翻找出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导她。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着吃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到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萧红不干,说落井的鸭子好吃,

  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样,下雨了这泥坑就变成了河,大坑里淹死过许多的人,猪,狗,猫,马......这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人说要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一些旧思想,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到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真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这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近日,我读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章。

  文中主要讲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快乐生活。“我”在园子里每天跟着祖父,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溜平,其实,哪里会溜得准,只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所以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拿着锄头的“头”来铲。“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和奶奶在院子里种菜的情景:记得在我8岁那年,那天是个星期天,我在奶奶家里看电视,奶奶怕我把眼睛看坏了,就说让我和她一起去种菜。我和奶奶来到院子里,奶奶拿出菜种和工具,和我说:“奶奶给你一个任务,就是把奶奶下了种的土窝,你给溜平,好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奶奶下种,我给溜土,配合的非常默契,种完种后,奶奶又让我给地浇水,而我却拿着水管到处乱晃,边晃边喊:下雨啰!下雨啰!简直开心极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仅领悟到了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许多童年趣事,更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我以后也一定要少接触电子产品,多走出家门,去体验生活之美。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暑假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呼兰河传》。起初,我一听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不感兴趣,但是读完之后,我立刻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

  这本书的前四个章节主要写了“我”生活的呼兰河小城是一个普通而简单的小城,“我”生活的无忧无虑:清晨,祖父和“我”读古诗;闲时,与祖父在院子里拔草、捉蜻蜓和蚂蚱;雨后,屋顶还会长出蘑菇……好不快活!但是后面的第五、六章节的画风突然一转,从原来的健康、快乐、自活泼变得伤感和凄凉。后面两章主要写了十二岁的团圆媳妇,被她的婆婆打骂,最后被开水活活地烫死。让人看了非常的愤怒和惋惜。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作者自己和祖父早晨读故事的场面。每天清早,“我”就求着祖父教“我”念古诗,“我”越念越起劲,越念越不想下床吃早饭。祖父没办法,只好耐心地教“我”念好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从我的`动作、语言里,可以读出“我”是一个自由、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祖父的耐心和对“我”的慈爱。

  再从生活出发,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也很有耐心。比如,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时,爸爸妈妈会帮我们解开难题;当我们摔倒时,爸爸妈妈总是来扶起我们……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学会感恩!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让我出乎意料,也让我懂得了感恩,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阅读心得02-19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3-14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3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13

《呼兰河传》读后感[经典]07-24

【经典】呼兰河传读后感07-24

《呼兰河传》读后感08-20

呼兰河传读后感05-07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21

呼兰河传读后感 [精选]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