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合集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你有多久没有仰起头看看天空,俯下身就是他弟了,我们在这个时代,又有多少时间去关心留意周围一些弱小的生命呢?可能在墙院一角,红牧蚁正搬着战利品回家;可能在一颗枯木中,天牛幼虫正计划着逃离家园,飞向蓝天;可能在一片小小的树叶上,大萤火虫努力的发着光,抢尽绵薄之力,照亮漫漫长夜……让我们通过《昆虫记》慢慢了解他们吧!
在法布尔的方式园中,各种昆虫出没,有“建筑师”蜾蠃,它的杰作常常让人目瞪口呆;有负葬甲,勤勤恳恳的工作,只为养活子孙后代;有花金龟,它是春天的荣耀,玫瑰的主人,天真的`如同孩子一般。
最令我惊讶的昆虫,却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天牛,法布尔形象地将天牛幼虫比作“一节蠕动的小肠”。不仅是因为其外表相似,但是因为幼虫所具备的感觉和一节小肠差不多,它们没有嗅觉,没有视觉,更没有听觉。而仅有的味觉和触觉也非常迟钝,他能知道什么呢?仅凭这与外界小小的关联,它对现在几乎一无所知,却对未来看得清清楚楚。
天牛幼虫知道成虫无法自己从橡树中钻出,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好逃生之路。它知道成虫身披铠甲,无法在蛹室里转身,于是在化蛹前,选择了头朝洞口的姿势。它知道蛹的身体非常娇嫩,于是将蛹室铺满柔软的内衬;它知道,在漫长的蜕变过程中,可能会有天敌进攻,于是在胃里储存了含钙的糊,以便把洞口封起来。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它对外界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感觉,我想这便是它与生俱来的天赋。
再看看其他昆虫,法国狼蛛知道进攻对手的精神中枢,快速致死;大蝼步甲懂得布置陷阱,引导猎物一步步走向死亡;孔雀天蚕蛾用独特的方式吸引同伴,让人疑惑不解……还有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的天赋各不相同,将目光投向时间的长河,想想这些昆虫的祖先,它们的天赋并不是从物种诞生时就拥有的,而是经过岁月沉淀,时光洗淘,历史变化得来的这种天赋,这种能力是多么伟大呀,可现在他们却因为弱小,不起眼,被我们所忽视。
《昆虫记》轻声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哪怕一草一木,一只小虫子都有它所蕴含的巨大道理,我们要仔细观察,耐心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不说这本书如何,我们对本书作者法布尔应该有一定了解。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去田间观察,捕捉各种虫子,本身家就住在农村,所以很方便。我想,这也是为他以后的“昆虫学家”做的准备吧。
《昆虫记》能在所有描写昆虫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书中的昆虫种类多,并且多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各种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性,让人们也收到书的感染,原来昆虫世界的奥秘有那么多!甚至由此而喜欢上昆虫。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并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具有天生的才能,哈哈,就算普通人用直尺圆规之类的器材也未必能画得如此准确……种种奇妙的现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正好有篇课文介绍法布尔,因此老师让我们找来《昆虫记》试读。当时的学习经验不足,更是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何况听老师说过它是一本说明文集,所以稍作浏览就放下了它。当我进入中学,再次拿起它时,感觉完全改变:它用平实又不失幽默的叙述,清新自然的文字,去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的科普书。
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昆虫记》让那些被我们忽视太久的虫子们的身影以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齐聚拢,再次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在这之前的昆虫世界几乎是靠想象的,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它们。在阅读它之后,昆虫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有了活灵活现的样子,它们与我们人类一样,有着劳动与掠夺,有残酷的'肉食性虫子和善良的食草性虫子,读着它,我仿佛身临其境,看着它们之间正进行着的搏斗!
除了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我也为作者的奋斗而感动。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一步步推断出高鼻蜂毒针的效果与作用时间;还有萤的捕食过程,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失败,转身设计下一次实验。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就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及其博大内涵。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芬芳。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着,细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奥秘。
一个宁静的早晨,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照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十分柔和。树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唱起了婉转的歌谣。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最后合上了书,眼前还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先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相似啊!”那一声声惊叹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叽叽湫湫,叽叽湫湫的虫声回荡在我耳畔。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似乎有成长了许多,我从一个害怕虫子、厌恶虫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以为喜爱虫子,甚至敬佩虫子的“青年”。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我认识了一群全新的昆虫,它们不像我记忆中的那样,是富有灵性的。法布尔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昆虫的觅食、劳动等,几乎包含了昆虫的一生,从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尔观察昆虫时多么仔细,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一动不动地拿着放大镜在草丛旁待了一下午的艰辛;为了扑捉一只小虫,气喘吁吁地追赶着,绊倒了也不管的执着……法布尔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昆虫记》中,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明白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七星瓢虫,蝴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吗?长久下去,我们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吗?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虫记》!我期望人们能把昆虫当作永远的朋友,保护它们,与这些小生灵渡过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时光……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这几天,我完全沉浸在《昆虫记》所描写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本书运用细致温婉的语言描写了昆虫们的生活,带给我从来没有了解到的有趣知识,读来生动有趣,令人不忍释手。
你知道昆虫会给自己着色的吗?请看下面一段对“亮甲虫”的描写:“这个名字对它来说一点儿都不夸张,体现出了它的阳光、灿烂、英武。虽然终生与腐尸、粪便之类的污秽之物打交道,但是它的外表却是非常光辉,身体上就像镀了一层金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发出的光泽也不一样,有时是绿宝石一样的青光,有时候是红铜般的紫光,甚至有人称它是一位珠宝匠。”你看了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很喜欢?那亮甲虫就像一位漂亮的小伙子穿着华贵的衣服,站立在你的面前。除了亮甲虫会给自己着色,许多昆虫都会给自己“涂抹”颜色,甚至还会给自己戴上装饰品呢!作者对这个现象还作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呢!你愿意一探究竟的话,那就赶快去看一看这本书吧!
我看到其中一章《天牛吃路》的题目时,吓了一跳。什么是“吃路”?读到完,我才知道,原来是指天牛的幼虫寄存在树木的中心,一边吃掉木头,一边就开拓出了道路。其实,题目应该叫《天牛如何吃树》,或者就叫《天牛挖路》。这是我自己乱想的,没有作者写的题目吸引人。作者对天牛幼虫如何吃空树干,真是写得娓娓动听,“天牛幼虫则是用嘴一寸寸地开辟出道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当然少不了一件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天牛幼虫的那副大颚。它那副又黑又短的大颚非常粗壮,虽然没有锯齿,但是周边很锋利,就像是木匠用的凿子。它就是用这把凿子上开下凿,造出一条通道。凿下来的木屑被它吃掉,既当了食物,又清理了建筑垃圾,一举两得。这些木屑被天牛幼虫充分分解吸收,最后只排泄出一点点蛀屑,堆在身后的路上。这就像是一条车间里的流水线,一头往里进木屑,中间经过天牛幼虫的身体,另一端出来的是少量的蛀屑。这个过程进行的.同时,还开凿出了道路。这种走一步,吃一步的高明手段并不是天牛幼虫的专利。所有寄生在木头中的昆虫,几乎都是这样操作的。”作者满怀喜爱,充满了对天牛幼虫的怜爱,细细地介绍着它的吃路工具,以及它吃路的每一个动作。
读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对大自然的关注之心,享受着作者细腻清新的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沉浸于一种探究活动中的快乐。我好喜欢这本书——《昆虫记》!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科学家也能创作出文学作品吗?当然可以,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真是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科学的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有时真是一个“老顽童”。看,他把圣甲虫描述的多有趣:“咦?这只唯恐来的太晚,碎步向粪堆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像是由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械所推动,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动;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现在它跟它的同胞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对粪球做最后的`加工,或者给粪球再加上一层粪,然后走到一旁,平静的享受劳动成果”。好像昆虫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像个活生生的小人儿。
圣甲早和法布尔似乎是有缘。当“美味蛋糕”从山坡上滚下的时候,圣甲虫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尔为得到一片地,奋斗了四十年,尽管自己多么穷困潦倒。看,多么相似呀!昆虫记差不多就是法布尔的自传,他就是那些昆虫,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斗争。《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着作和文学经典,看过了之后,你一定会感慨:“这个世界真奇妙!”
我敬佩法布尔,敬佩他的细致入微。法布尔的细心,从《昆虫记》的字里行间里便一展无遗。这本书对昆虫的描写,小到连虫子的某个动作都描写得惟妙惟肖。读着《昆虫记》:昆虫们排着队向你走来,勤劳的蜜蜂在采蜜,威武的螳螂在比武,可爱的蝈蝈在歌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因为法布尔的细致入微而跃然纸上。读着这新奇、优美的文字,我不由得对法布尔肃然起敬。《昆虫记》真不愧是“讲昆虫故事的楷模”。
《昆虫记》固然值得我们去阅读、了解,但是法布尔的执着、细心的品质却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啊!
微风掠过,品读着《昆虫记》,我仿佛看到了这位昆虫大师痴迷观察的身影……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看了它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昆虫记》是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来观察昆虫,更写出了十卷观察后的感言,世界怎能不为之轰动?《昆虫记》不仅是一篇文学巨作,还是一部昆虫科学百科呢!其实,《昆虫记》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尔所赞美的——昆虫,它们对我们来说万般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法布尔把昆虫描写得那么真切、美丽、动人,活灵活现,来之于长期对昆虫生活精细的观察与研究,准确地掌握了他所描写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为了昆虫学研究,法布尔一生都在贫困中挣扎;都在与傲慢偏见作斗争,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那么多的昆虫朋友,拥有广阔的昆虫世界,因此他又比谁都富有。他把大自然当成了自己的实验室。葡萄架下,荆棘丛中,田野里,山坡上,他顶着地中海沿岸强烈的阳光和蚊虫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没有设备,他就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虫宅”。一个靠自学成才的'中学教师,长期坚持业余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发家致富,更没人强迫他去这样做,却穷毕生精力,废寝忘食,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源于他自小就萌生的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与深深的挚爱,源于他对科学与真理那种近于殉道者般的献身精神。
《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 篇7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所作的一部融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作品。
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巴金说:“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法布尔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其巨著《昆虫记》闻名于世。该书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法布尔自幼家境贫寒,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凭着自己“对科学真理的热情”走上科学之路。他一生涉猎广泛,被誉为“现代昆虫学之父”,在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等领域也是硕果累累。
在《昆虫记》中,作者用充满爱与诗意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螳螂外表看起来很虔诚,但是性情非常凶猛,它有像镰刀一样的捕捉足,常对过路的昆虫发出致命的一击;人们都说蝉是个懒家伙,但实际它很勤劳,自食其力,反而是蚂蚁常来抢它的`食物;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发着亮光,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殊不知它却有着相当高超也相当残忍的猎食方法;蜘蛛和蜂类都是天生高明的建筑学家,它们运用几何学,一个把网织得对称而结实,一个把巢建的稳固而精致;还有快来的歌唱家蟋蟀,为爱而生的大孔雀蝶,笨拙可笑的松毛虫……
在这部作品中,法布尔用哲学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文笔,为枯燥的、定义式的昆虫知识赋予了无限的灵性与情趣,因此每一种昆虫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灵活现。由于对昆虫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法布尔在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多次引用寓言、神话等来充实文章内容,以诗意的语言、活泼的笔调,传达丰富的知识,将理性的科学与感性的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才华,也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昆虫记》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熔法布尔毕生精力、人生感悟、研究成果和哲学思考与一炉,同时也承载着他痴迷昆虫研究、励志为昆虫写史的生平抱负,彰显着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对一切生命形态的关爱和尊重。
读《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昆虫世界不可思议的生命之美,领悟这部巨著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昆虫记》读后感 篇8
夏日午后的蝉鸣甚是聒噪,室外枝娅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在阳光的催促下,我拉开散满墨色的书柜,捧出一本《昆虫记》。坐在软的沙发上,我轻轻地翻动书页,飘浮的目光终于落在黑色字体上。
当我拿起这本书后,我便被这里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保壳朗如何滚屎球;了解了蝉的习性;蟋蟀如何捕食的松毛虫的“家’在哪儿,蜘蛛常见的种类..……还有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毛虫,漂亮的孔雀蛾.……这里介绍了几十种昆虫,每一篇都是那么精彩。
蝉,是一种神奇的昆虫,它在夏天的夜晚就会悄悄爬出来换上华丽的新装,然后开始它的歌唱生涯。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蝉居然是一种害虫!七月时节,当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朵上寻找饮料时,蝉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奇特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藏在它的胸部,能刺穿树皮,吸树的汁液。它坐在树上唱歌。渴的时候只要钻通树皮,吸树的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以饮个饱了。
屎壳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种恶心的'昆虫,但我发现其实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力了更了解屎壳郎,我还专门调出了屎壳郎滚屎球的录像。看着视频中跌跌撞撞地滚屎球的屎壳郎,我不禁发现屎壳郎的意志力多么强。
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的绒毛,脖子上有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灰白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它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弧形的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力漂亮的毛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主。这种蛾子不懂得吃,寿命只有两三天的时候。我真为它惋惜。
……
阳光从脚尖爬到膝盖,弹鸣声微弱,我慢慢地合上书。《昆虫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和研究成的世界名著,这里聚集了法布尔智慧的结晶。真想不到,昆虫的世界是如此丰富!昆虫,如此微小的生命也能这样精彩。我们应该保护昆虫,爱护大自然,多读名著,收获意想不倒的惊喜。
书中没有多少故事,却处处是故事。
《昆虫记》读后感 篇9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会跳,有喜,有悲。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它老了,可是它依然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人深沉的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忙碌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这个家。
我再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对比,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我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原来,法布尔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对新时代的少先队员 有更好的寄托:
一)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不论今后理想是什么,都要把个人理想当成今后的目标,向目标前进。
二)要刻苦学习,积极实践,掌握本领;要遵守校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强身健体,劳逸结合。
三)从小养成优良品德,这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只要人人心中有国家、有集体、有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品行,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作为一个少年,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好好学习,奋发向上,掌握知识,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好队员!
《昆虫记》读后感 篇10
读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
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
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记》读后感 篇11
《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科普类型的读物,它在我读过的科普类书中应该是最精彩的一本。《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人让亨利法布尔,他是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动物现象的专门研究者,单从作者的介绍就能看出,这本书应该很不简单。
《昆虫记》中所讲述的科学知识非常精彩,富有幽默感的法布尔先生把严肃枯躁的学术知识与昆虫现象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转化成了关于昆虫的一个个小故事,使读者有兴趣将其阅读下去。本节主要介绍了蝉、螳螂、蝎子、蚂蚁、蟋蟀、蝗虫和各式各样的蜘蛛以及一些种类的蝴蝶。从中可以捕捉到法布尔老先生和本书所透露出的一些精神品质,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所要发现与学习的。
首先,一个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对已知的理论有质疑性,从关于蝉的篇章可以清晰明了地体现出这一点。在寓言中,讲述了一个关于蚂蚁与蝉的故事,寓言中的蝉是一个贪婪的索取者,而蚂蚁是一个勤奋的劳作者。但我们回到现实后它们的身份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作者法布尔正是产生了与其类似的想法。在本节的第一章书讲到十九世纪的昆虫学家与植动物学家一致认为石蜂能够自己穿过迷宫一般的巷子,是因为它头上两根神奇的触角,但法布尔却不那样认为,他觉得石蜂能自己无误地回家是有其他原因的,所以他为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质疑。质疑只是整个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为我们展示的是科学精神中的探索与探究。对于寓言中说的蝉是贪婪的借食者,仅用蝉与蚂蚁所食用的食品不同就可以说明寓言的错误性,蝉只是用它的吸针吸树木中的汁液,而蚂蚁是食性广范的一种昆虫,基本上什么食物都吃。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探究来解释蚂蚁与蝉之间真正的存在关系了。在这里,法布尔用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来探索---观察法,利用整个夏天的时间,彻底地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里,蚂蚁夺去了蝉在树木上凿的一口清井,并在秋季把蝉的尸体肢解后运回了它们那罪恶的蚁巢,法布尔在这里还顺便为那可怜虫---蝉儿,讨回了一个公道。科学研究中有一步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提出问题。在本书中,法布尔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克罗多蛛的幼崽生存问题,它们被搁置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没有任何的物质型能量,如何生存下去?提出问题这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成了,剩下的留给后人去解决。
不难看出,《昆虫记》的确是本精品,其内容包含了科学知识、文学素养与探索精神三个方面,其中科学的探索精神是我最应该学习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12
在幽静充满甜美的乡村田园里,昆虫植物随处可见,可是在那儿奇妙的昆虫世界里,有无数的秘密我们人类还没解知。但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有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为我们打开了那趣味、充满神秘的昆虫世界的大门。他打破那时人们对昆虫的传统看法,突破了人类对昆虫世界的遐想。他就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初次拿起《昆虫记》时,以为它就是那种平凡枯燥的科普书,但我翻开第一页,就发现《昆虫记》不仅仅是一篇介绍大自然昆虫世界无穷神秘的`科普书。并且还是一篇优美、充满诗意的优秀文学作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在科普书籍和文学佳作中遨游。如同步入了大自然昆虫的世界里。它主要描述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等等自然知识。
金步甲是毛虫的天敌,所以他就成了花坛、菜地的“园丁”。这个很勇敢的“园丁”。却有着人们无法了解的一点。那就是,在婚配后,雌虫要吃掉雄虫。认真观察的法布尔,观察到了这一点,向人类详细的阐述了这一点。原先金步虫和螳螂一样,这就是他们的一种婚俗。雄虫为了满足雌虫婚后的需要,才牺牲自我,在人们观察不到的那一点,而法布尔却那敏锐的眼神,经过反复的试验观察到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的无比热爱。
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树上为树下乘凉的人高声歌唱,可人们不喜欢它。法布尔他抛开了一切人们对蝉的开法,开始潜力研究,不久,他发现蝉很勤劳,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我懂得看人不能看表面,要像法布尔那样细心观察,像蝉一样勤劳。
昆虫和人类一样,有勤劳的人有懒惰的人,有聪明的人有伶俐的人,有老实憨厚的人,昆虫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人类应当爱护昆虫,保护绿色家园,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完美,让人类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法布尔用那热爱科学,执着追求,认真严谨的观察和探索精神去了解自然界,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为我们讲述了昆虫界的科学知识。他的那种精神令我折服,我要用这样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一切。
《昆虫记》读后感 篇13
当我们提到昆虫,脑海里浮现出的词语是恶心、肮脏、有毒等等的贬义词。在之前,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自从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我改变了对昆虫的印象。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通过这一次阅读,让我对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
昆虫们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可爱,变得富有灵气,随着法布尔的精彩描写,我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昆虫世界。如:“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这是法布尔对水甲虫的描写,在我们眼里,水甲虫无比丑陋,但在他的眼里,水甲虫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就连胸翼也变成了银光闪闪的'胸甲……法布尔的描写,幽默细致,使得小昆虫们在我们的眼里,也逐渐变得有趣、可爱。
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在小小的昆虫世界,竟然也是那么的有趣。在昆虫世界里,它们有自己的语言,它们会交头接耳,它们会相互嘘寒问暖,它们会团结一致,打败敌人……每个昆虫都是一个而美丽的生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观察与发现。
《昆虫记》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蜣螂告诉了我们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英格索尔说过: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便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蚂蚁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踩出阳光道。人心齐,泰山移。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团结是非常可贵的,一个人,即使力量再大,也不一定打败敌人,多一个人便多了一份力。团结合作,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力量,更是相互传递的精神与信心。
一次,法布尔在路上发现许多蚂蚁正在协力搬运几只死苍蝇,他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镜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蚂蚁们像是在从事一项巨大工程,有的拼命拉,有的传递信息......汗水浸透了衣服,手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累,连续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有人看见了称他是“中了邪的人”,事实上,正是因为法布尔拥有这种对昆虫世界的迷恋, 才 使 法布尔写出了《昆虫记》。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像法布尔一样专注、坚持的精神。做一件事,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尽情探索。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仅是小昆虫能给予我们启发,植物、动物同样能给予我们启迪。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昆虫记》读后感 篇14
在人们的眼中,昆虫是个微不足道的生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看似微小的事物,但他们的力量却不见得小,反而自身还拥有着"洪荒之力"。而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则正好证实了这一论点。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隧蜂,大蝴蝶,而是令人讨厌的蜣螂。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蜣螂那个黑的椭圆生物很令人恶心,大多数人也不喜欢它。但你们都错怪它了,它其实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大家都觉得这些以粪为食的小虫子很令人恶心,但你们知道吗,一只小小的食粪虫可将粪卷成球供宝宝使用,原本是臭烘烘的街道,马上就变得干干净净。毫不起眼的蜣螂竟是大自然的清洁工,是不是很让你意外呢,除此之外,他们在24小时以内吃的食物比自身体重还多,从而使粪便转变成其他生物所利用的物质,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清洁工与转换工。还得多谢法布尔让我们改变对蜣螂的看法,是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有趣的笔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昆虫世界!更多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认识昆虫世界采用的是实验解剖,而法布尔则不同,他是通过观察。也就是这过程的不同,造就了两者实质上的不同。一个是冰冷,毫无生机的实验与结果,一个是充满情趣而又科学的实验过程与严谨的结论。
通过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人类不孤立存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与之陪伴。很多人认为,人类是最高等的生物,主宰世间一切,其它生物的存在都如尘埃一般。实则并不是这样,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紧密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中某种动物消失或减少,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致命一击。就像一句话说的——一只虫子也可以毁灭整个地球。也许法布尔也是想通过昆虫传达这个信息,他对每只昆虫的细致描写,无一不显露出他对生命的讴歌,以及对生存理念的清醒认识。他专注描写每种昆虫的背后,是他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每一个生命都格外珍惜,这也包括一只性命卑微的小虫子。
难怪有人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哲学家一样的思,美术家一样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看他的《昆虫记》如同审美一样。我也想将我的感谢献给专注一生写虫子的法布尔先生——是你奏出了生命的乐章,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美好,感谢你,法布尔先生!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的读后感03-31
昆虫记的读后感10-20
《昆虫记》读后感05-08
昆虫记读后感05-08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8-05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8-16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7-31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08-13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8-03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