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30 13:44: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常用【1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常用【1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儿行千里父母忧,忧到何时是尽头。寒假伴随女儿粗略读了《傅雷家书》,刚开始就被感动了,家书里,“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儿子远行,看着渐行渐远的身影,傅雷夫妇会失落,会哭泣,他们像极了普通的父母,临别前依依不舍,一转身已是泪满衣襟。他们会为着儿子难得的短期归国开心很久,并加倍珍惜这难得的亲人团聚之幸福。“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呵护孩子的成长,这是父母的真切心声啊!“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父母对于孩子的来信是多么的渴盼!

  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还是著名翻译家;不论他的孩子驰名中外,还是露宿街头。这份浓浓的爱,都是一样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份担忧没尽头。

  作为母亲的我,想到儿子上学时的不舍。儿子刚上大学时,第一次上学走,特别晕车的我执意要去送,在送的路上,竟然没晕,回来就难受一路。临走前几天就开始,千叮咛万嘱咐:多打电话多发短信,保证最少一周一次,衣服要勤洗,有病了不要撑要及时看医生,没钱了就说.....我絮絮地千叮咛万嘱咐,从安全、生活、学习、交际等等,事无巨细地叮嘱。说的儿子都嫌我啰嗦。我希望,能够对他有一些帮助。从儿子走,就开始盼望着短信电话。刚开始一周总能接到电话收到几次微信,后来就成了一个月两次,一个月一次......问其原因,总说学习太忙。还说高中老师说考上大学就不紧张了之类的话都是骗人的,只不过没早自习晚自习课,但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我只好说学习要紧,没事就不用打电话发短信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渴望有电话和短信的。他爸开玩笑劝我说,要想孩子有成就,你就得忍受冷清,孩子上学工作不在家,过节时候,就简单吃两口饭菜,看看电视节目,出去转转的了,别羡慕人家一到过年过节就带着孩子们来,一家人吃着家常饭菜,热热闹闹的,非常开心的场景。说的我心里不是滋味。既盼着孩子有出息,又想着孩子不要飞得太远。唉,这份纠结,很难轻松解开的啊。

  现在想开了,不论儿子还是女儿,终有一天,他们都会因为求学、工作、生活,渐行渐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几条短信,再有的就是无尽的.思念了,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

  看到傅雷先生与远在异国的儿子谈音乐,谈美术,谈戏剧,谈建筑,并且是自己亲自查资料提供参考。我在想: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我能这样去引领我的孩子吗?想想儿子的成长过程,我给他的帮助又有多少,儿子一到三年级时,晚上陪他看书学习,把他书上的字词提写,背的课文检查,我认为重要的题抄在本上让他重写,当天任务当天清,当时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学习不费力轻松在前就可以,也许是我的要求低吧,儿子的闲暇时间很充分,在村里疯跑,玩男孩子玩的:弹玻璃球,扇四角,拍画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细想我给他的帮助有多少?就是好的习惯,自觉上进,自律,坚持不懈。(喜欢上哪种游戏哪类运动,我非学会不可、小时候玩拍画片,手掌能肿了)

  他初三时我来到这里工作,现在想起,在孩子关键时候不能陪伴,不能时刻关注,很觉得愧疚。一次回家他奶奶告诉我,孩子晚上回家吃过饭就走了,(我和我婆婆不在一个院)到我家一看,不像往常一样玩电脑了,在学习。问后得知月考成绩下降,心里不甘。电脑不再碰了,潜心学习。若果当时我多问问,多帮助,多鼓励,情况也许会更好。

  儿子高中时,就给他说,你没有有钱的家庭,你没关系没靠山,要想改变,只能靠自己,捷径就是好好上学,高中时他的确成了我的骄傲,成绩一直保持全校前几,在高考前两个月,班主任打电话约谈,我赶紧去呀,老师问,你儿子谈恋爱了,我说没有,老师笑了笑,我就知道有问题,当时感觉()我对孩子的关心少了,他有些事不再说了,当时我怕,说多了怕影响他心情,不说吧影响他学习,只能说路靠自己走。现在大三了,寒假里说要接着考研,改专业。说实话我帮不上忙,我相信以他的学习力,只要认定的事一定能成功。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随口说,你该多看看,多学习学习了,你out了。确实,该多读书、多学习了!对于我们,读书真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了。再不读书就不知道该和孩子怎样交流了。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一直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奔跑。

  我想,他将来一定能够懂我的心情。我希望他能成为优秀的人,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够明白亲人的苦心,越能够自律。

  子女远行,犹如一个风筝,随风飘摇,渐行渐远,终会消失在父母的视线里。尽管父母手中捏着一根思念的线,可是线那头的风筝已经飘摇在九霄云外了。父母望眼欲穿,却又能如何?只盼望孩子好就行。儿行千里,梦想在更远处;父母担忧,永远在原地守候。这份担忧无尽头。

  将来,我也会像傅雷夫妇一样,不论孩子走得多远,牵挂的线永远缠绕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初知傅雷,是5年前买的苏立群所著的《傅雷别传》,许是泛泛所读,对他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前几日,偶然买了一本《傅雷家书》,只看了一半,便为其所折服了,急不可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个朋友。

  喜欢这本书,首先是惊诧于傅雷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独到的见解。傅雷先生是翻译大家,也是艺术鉴赏的大家,他对艺术是如痴如醉,却又一丝不苟。谈及艺术,他可以嘲讽参加全国美展的几位老辈画家一味取巧,骗人眼目;也可以当着刘海粟校长和刘海粟请来的教授本人的面,斥责该教授的画没有思想性。在他的意识里,永远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在给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的书信中,他更多的是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来给予指导和评论。在傅雷先生的艺术观里,追求的、欣赏的永远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提及艺术的.创造,他强调的是自然和感情。他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于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须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艺术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过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升华才给人类留下这许多杰作。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的,因为这种艺术对每一时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论及对艺术品的理解, 傅雷先生认为就是与艺术家思想的沟通。“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同样的,在谈及儿子钢琴演奏的时候,他仍是看重感情的升华,境界的超越。他说:“在一切艺术中,音乐的流动性最为突出,一则是时间的艺术,二则是刺激感官与情绪最剧烈的艺术,故与个人的MOOD关系特别密切”;“弹琴不能徒恃感觉,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朦朦胧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傅雷先生也是文化的大家,青年时代,他在西方的经历,使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历史,更让他了解了萧邦、莫扎特、赫斯特的思想和风格。同时,他又是一个东方人,喜欢和了解东方的传统文化。他不停地给儿子推荐中国的古代著作,如:《人间词话》、《元朝散曲选》、《古诗源解读》、《唐五代宋词》、《世说新语》等等,希望能从这些著作中,开发性灵,培养气节、胸襟。傅雷先生更能从文化的高度,解析民族的特性,去探寻艺术的发展。他说,中国人既没有欧洲的浪漫狂潮,民族性又有希腊的OLYMPIC(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时据有不太过分的浪漫底克精神,较之西方人,极含蓄又讲究TASTE(品味、鉴赏力),所以我们中国人,先天的具备表达萧邦(按傅雷先生的意见,萧邦是半古典半浪漫的人)相当优越的条件。反之,由于缺少了雍容华贵与宫廷气味,与欧洲真正的古典,有时反倒隔离得远一些。他希望傅聪能用东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达西方音乐,而仍旧能为西方最严格的卫道者所接受,就表示的确对西方音乐有了一些新的贡献。

  不仅如此,在书中,傅雷先生还对文化传统、新旧艺术、旧体诗词、一些哲学观点以及绘画等提出了自己的非常直率的意见。其中的多数,更令我叹为观止,佩服不已。

  书只有300多页,可我越看越入迷,越看感想越多,仿佛正在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一般,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信矣!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听朋友介绍说《傅雷家书》是一本父母教子的好书,几次都想看一下,这个暑假比较有时间,终于有幸拜读了,读后被傅雷夫妇其对子女的爱深深感动,不禁对自已平时教育孩子的疏懒行为自惭形秽,在惭愧和不安的心境里写下以下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这本小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闲谈),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我想,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__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在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是因为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打”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打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其实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傅雷家书》,但是那时候只是浅尝辄止,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也许还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韵味,始终读不透这本书,感觉自己并没有挖掘它的价值,只是在表面那层浅显的世界中漂浮。直到偶然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中看到有这本书的章节,又激起了我的兴趣,把它又看了一遍,才知道这本书每一次给读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爱国”,有这一段话“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这些话语,令我感触很深。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大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异品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品行事的准则。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傅雷夫妇不顾工作上的辛苦,身体上的疲惫,依然坚持给孩子写信。

  谆谆教诲,可见其望子成龙之心;深深关怀,可见其眷眷爱子之意。

  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得到成功的喜悦。傅聪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也做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夫妇因此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的家书更是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教训教育子女(主要是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得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胜过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们的心开放,想到你我就觉得幸福了,没什么抱怨的了。”

  儿女是那么容易让父母满足和幸福。“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辛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连接在一起。”

  更让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不是固执己见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有大错。”

  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习也是互相的。傅聪学习父亲的为人处世,傅雷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父亲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如同涓涓溪流,纯真质朴,令人动容。母亲的爱犹如她圣洁而慈爱的眼泪,清澈无私。

  其次,信中亲情背后的教子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深得启发。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在做人和对待生活问题上尤为重视。

  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子,教育儿子注重自己的穿衣着装、姿态举动和礼仪态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才气越高,越要提防”;做事严谨,“大小事要对人家有个交待”;遇到困境不气不馁,获大奖不骄不躁,“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要热爱国家和人民,牢记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安危,“要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还要正确理财,这些,对今天的莘莘学子也是受益无穷的。

  其次,令我较有感触的是: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婚姻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

  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但傅雷以他个人自身经验告诉儿子,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学问。“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这些傅雷当初在心中说过的话,让我深思不已。

  另外,对于傅雷夫妇的爱,我还有第三种理解。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长远的,是伟大的!

  天下爱自己儿女的父母比比皆是,爱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说傅雷夫妇的爱是深沉的呢?因为傅雷的爱已不是普通的父爱了,他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份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儿子先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好儿子。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也是长远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对儿女的教育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但真正合乎孩子口味并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

  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来而忽略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傅雷夫妇用正确的教导思想、渊博的知识和亲身经历,既帮助了儿女的成人成才,又让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爱。可谓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我对你的希望和前途是乐观的。就是有这么一点母子之情割舍不得”。

  但为了儿子的希望和前途,他们情愿割舍这份情意。傅聪不止是他们的儿子,还是祖国人民的儿子。“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起同胞”。

  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他们。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阅完此书,深有感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女儿在一个旧抽屉里翻出一沓信件,问:“妈妈,这是什么?”“信啊!”这是几封我学生时代与同学、家人往来的书信,算起来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女儿正值喜欢到处乱翻的年龄,那么我早已想不起来它们的存在了。如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无时差、无距离交流方式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圈。这些书信正如久违的老朋友般变得有些陌生。当再度翻开这些书信时,那绵绵亲情、年少的彷徨和曾经的筹措满志却又如长了翅膀般从片片纸上跃入眼帘……在历史的长河里,书信在为我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那些饱含真挚情感的家书更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书中为人们所重视、谈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子女教育问题,当代的《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典范。翻开《傅雷家书》我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感触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译巨匠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从1954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妇尤其傅雷先生坚持给儿子写信。在《傅雷家书》中摘编的186封书信里,从那质朴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的爱。

  在傅聪童年,傅雷先生对其严格管教,令常人不为所认同。但当父子分别,年少的儿子独自远渡重洋留学之时,那种为人父的舐犊之情又是怎样的溢于言表啊!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的一封信中,傅雷先生这样写道:“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下去,像恶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另一封信里,傅雷先生又写道:“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我们都知道,傅雷先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因而所写家书能够很容易达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读他的书信过程中,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丽的'辞藻,只是从这些毫无做作的、平实的文字里感触到一位父亲的真挚感情!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着艺术与人生,在艺术道路给予孩子客观的的评价和精心指导。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在那个需要书信的时代,家书成了远隔千里之外的父子俩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为这些家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父子俩在音乐、戏曲、诗词以及异国他乡的文化礼节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通过阅读得到一代翻译大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对文化艺术领域各个方面的深刻见解,让我们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那些艺术作品。

  在傅雷先生看来,他给儿子写信的作用在于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因此,我们看到信中写道:“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再如:“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不管哪个批评家都代表一部分群众,考虑批评家的话也就是考虑群众的意见。你听到别人的演奏之后的感想,想必也很多,也希望告诉我们。爸爸说,除了你钻研专业之外,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多阅读其他方面的书,充实你的思想内容,培养各方面的知识……爸爸还希望你看祖国的书报,需要什么书可来信,我们可寄给你。”我想,这些语言文字很能让年少在外求学的傅聪明白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才将傅聪造就成为一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过《傅雷家书》后,我在想: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儿认字了以后,我还会有机会、还会静下心、还能够有提起笔给她写信的机会吗?时代变了,交流方式也悄悄地变了,那些需要静下心来、需要加以斟酌、需要抒情言志,需要将如泉涌般的思潮付诸于纸张的家书还会存在吗?我的孩子还会愿意翘首等待、耐心阅读那些写着父母“唠叨”的家书吗?我想,一封emil的速度已经不再会让我们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同感,但是那饱含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读书治学、立身成长之道;理家聚财、和亲睦邻之道;做官任仁、经邦治国之道等诸多方面的家书所传达的中华民族美德还是需要我们竭尽所能去代代相传。好的家教、好的家风、好的家道是成就中华儿女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软实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一气读完《傅雷家书》,深切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谆谆教诲。那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文字,是用最伟大的父爱,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聪出国学习钢琴,孤身远在他乡,孤独枯寂,傅雷夫妇以家书来鼓励儿子潜心学习,报效国家。多年来,傅雷夫妇的家书一直伴随着傅聪的生活,学习,乃至恋爱,结婚生子。傅聪后来成为钢琴大师,傅敏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老师,都是与傅雷夫妇的的悉心教诲分不开的。

  傅雷是儿子思想的启蒙者,傅雷教导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让儿子抓紧时间,苦修苦练,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傅雷虽是一位翻译家,但却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学多才。他给儿子的家书中涵盖了哲学、音乐、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用及其开阔的眼界让傅聪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壮阔,让他用这些营养去滋润自己的音乐艺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他经常给儿子寄唐宋诗词,元明散曲,让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诗,唱词,他还经常鼓励儿子多读作品,去看美术展览,听自己的弹奏录音,以此丰富学识,加深修养。

  他希望儿子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儿子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他得来的新东西。长此做去,不但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

  傅雷是儿子事业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这样说:“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从头至尾都是拿出谱来拉的,我个人总觉得“差些劲”。周伯伯前晌谈到朗读诗歌,说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觉得这话很有见地。诗歌朗诵尚且如此,何况钢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念诗,也有这经验。凡是空口背而念的,比看着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贯,情绪更丰富。”他希望傅聪能背下乐谱来演奏,这样才能驾轻就熟,更深刻地表达作品。

  他常鼓励儿子多写信谈音乐问题,谈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说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道:“多写信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作理性认识。你一边写信一边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的启发。”傅雷常常鼓励傅聪,把苦闷写下来,相信能凭一些经验安慰儿子。让傅聪多多来信分析自己,发泄情绪,让儿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够的勇气担受儿子的苦闷,也有足够的力量帮儿子摆脱烦恼。

  在傅聪彷徨时,他鼓励儿子说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勃勃的明证。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

  儿子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给以鼓励。在取得成绩的时候,祝贺的同时,他不忘鞭策。他说:“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人生本是没有穷尽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在傅聪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唠叨的老人,提醒儿子的生活习惯,生活细节。在1954年8月16日晚写给儿子的信中,他提醒儿子到别人的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不要还留着围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在儿子的恋爱问题上,傅雷希望儿子不要凭借一时的热情去选择爱人,而要考虑性情、品德、品格、爱好。

  傅聪从未从事过音乐,却对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经过的心路历程体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儿子的事业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和期望。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呕心沥血,高度负责,在儿子远赴他乡,留洋在外,孤独落寞之时,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滋润孩子的精神,时时给他以指导、鞭策和鼓励,使他有勇气去面对迂回曲折,坚强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向他致敬,向他学习,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将永放光芒!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在我们一贯的认识中,作为文艺界和翻译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平素似乎也以严谨认真、古板、严肃、一丝不苟著称,但是在这几十页的阅读当中,我却更多看出来他作为一个父亲,分明体现出来的为了儿子甘愿舍掉面子,降下身子,主动与儿子交流。在那些充满真挚话语的信件当中,让我分明觉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关怀。

  傅聪在事业上的成功,其实真的离不开傅雷在其年幼时的悉心教导和严格管教,不必说,我的母亲,包括他的家人以及傅雷的一些亲戚朋友,他们都坦言傅聪之所以能够在年少时取得闻名世界的成绩,在其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当中,傅雷对于他在音乐、艺术、文学、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大抵是因为傅聪才年仅21岁的原因吧,他尚且是一个很年轻任性或者是还未长大的孩子吧,所以,很多时候似乎是难以理解父亲母亲对自己未来成功所寄托的深厚期望吧。

  读着这一部分的内容,常常发现,发信的时间非常的频繁,并且很多信件的篇幅都特别长,内容从艺术欣赏、钢琴技巧的提升、一些技巧方法的建议、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生活琐事等等,事无巨细饱含深情。

  很多信件的篇幅非常之长,傅雷在写这些信的时候也应该是用了不下于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儿子那份魂牵梦萦的牵挂、思念以及担忧之情,希望得到儿子在艺术上的交流,教育上的互动,情感上的回应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他唯恐自己说的话不能尽意,让儿子不能明白他心中所思所想及深深的情意,所以他用了较长的篇幅用了很多的反问句,用了很多重复性的话语以及分明很多的唠叨,表达他内心强烈的感情。

  在信里边,他不止一次在信中提到:“我亲爱的孩子呀,你为什么不给父母写一封信呢?爸爸妈妈知道你非常的忙,但是也不至于说两三个月连一封信也没有吧”……“不能写长信,哪怕是短信也可以呀,寥寥数字也足以使我们欣喜若狂”……“我可爱的孩子,给你写的信,一直都没有收到你的回应,仍然是为了年少时爸爸对你管教严格,心中有怨气吗?爸爸也同样感到后悔和自责,多希望你能写信过来,我们好好沟通,好好和解”……“我的好孩子,如果太忙不能写信,爸妈也是可以谅解,寄一张明信片也是可以的呀……”

  这些真挚的话语,每次让人读来都觉得心生感动。就是那样一个骄傲的、任性的父亲,当自己的儿子远在国外,连面对面促膝长谈都成为奢望,电话沟通一时难以达成,自然内心思念难耐,也虽然身体苦痛备受煎熬,却在信中从未透露一二,以免让儿子过度担忧。

  天下父母皆是如此吧,我在想是什么让一个如此骄傲的父亲在心中变得如此的卑微?我想除了爱便还是爱吧,那是一份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牵挂,不论对方身处何方,也不论对方对自己有多少的埋怨、误解和责备也都是可以谅解的。毕竟,他是个还未长大的孩子呀。

  虽然说儿子的信仍然是非常的少,但是父亲母亲对于儿子的`牵挂和思念却从未减少,反而与日俱增。无论儿子在信中多么的冷落和冷淡自己,作为父亲母亲是永远都不会责备自己的孩子的。

  其实也许真的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缘故吧,当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再来看这些信件,所以我在读的时候总是感触特别深。

  读着这一部分,再对照前一部分谈人生与艺术的信件当中,我发现,天下任何人皆不是铁石心肠,真正发自内心的关怀与诚挚的关爱,一定能够使坚冰融化,因为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前边的信件当中,我们慢慢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距离的拉长,傅雷一直非常诚挚用心的在信中表达对儿子的深情,所以儿子和父亲之间的隔阂慢慢的化解。也加之朱夫人在二人关系的缓和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所以在先期看到的那些篇幅当中,我们分明看到傅雷和傅聪的关系和解,二者开始以一种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的身份谈文学,谈钢琴,谈艺术,谈生活,谈感情,谈困难,当然也谈思考,两人先前的所谓恩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化为了温馨的情感。

  所以在看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分明从这些文字当中感受到了绵绵的温暖和深深的感动,温暖于这些真挚平凡但又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文字,感动于傅雷的坚持,傅聪的谅解,亦感动于朱夫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扮演的调解的身份,这是一个温馨美满而又幸福的家庭,只有这样充满和谐、充满爱的家中,才成就了如此伟大的父亲以及如此成功的儿子。

  年少时任性而又乖张,一心想要追求更远的地方,所以心儿总是浮躁甚至张狂,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慢慢想要平静和安稳的现下,所以心儿开始平和而宁静,这让我想起来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其实年少时的朱自清和年轻时的傅聪也是有着很多相像之处的,身负很多英明才华横溢的年轻的朱自清曾经是如此的看不惯自己的父亲,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很是迂,不大聪明。却在当自己成了一个父亲,有了儿子之后渐渐明白了,父亲曾经对自己的深爱,也开始觉得遗憾和自责。父子之间感情的消解对过去所有的误解和不悦,画上了圆满的句点。也让我们觉得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所以不论是朱自清的父亲还是傅聪的父亲傅雷,在他们看来为了儿女,牺牲一切,又有何不可呢?

  回归现实,看看我们的周遭,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儿女,便是粉身碎骨,便是毫无尊严,便是卑微若尘又有何不可,这全部皆是因为爱你呀!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教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头的语句,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期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悲痛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当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欢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十分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期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必须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教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那里面包括了,傅教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期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我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我的期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我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仅有你自我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异常是乐力方面,我一向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我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期望。父母走的弯路,不期望孩子重蹈覆辙,期望他们能比自我“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当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我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简便、欢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提高,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我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理解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当明白自我的重点,明白自我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明白自我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我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教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我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教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当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11-05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6-03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06-01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4

傅雷家书读后感05-15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0-27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5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5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