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3-09-04 12:23: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必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必备)

三字经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了阅读,《三字经》在以前就已经背过一部分,可是我对其中的内容不是很明白,于是利用这个寒假,我认真的看了里面有关的故事,觉得很好看,对我们小朋友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等都说明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要求严格,是为了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则是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同学、姐妹一起要团结友爱。在寒假期间我还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书中要求我们在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优秀的品德。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平时爸妈要我做的事情我总是迟迟不愿去做,做错事了也不能虚心接受批评教育,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我对爸爸妈妈开始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埋怨,多了几分配合,少了拖拖拉拉。这个寒假,我不但过得快乐,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也明白了:以后我还要多学习怎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虚心上进、努力学习的好孩子,成为爸爸妈妈心中的好女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身边的好伙伴!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书三字一句,有两句一韵,共有一千多字。所以,它也是部儿童识字课本,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含有丰富的典故,知识性强,全书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国学精粹中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近,习相远。大意是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没有多大差别。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习性便有了千差万别。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有些人长大后还象小孩子一样善良了,有些人却不是,这跟生活环境很重要,要是爱学习的同学交往,从小培养优秀的品质,改掉不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有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的意思是刚采出来的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务,就不能明白事理。不经历风雨,是见不到彩虹的,玉在没有打磨之前,也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人也一样,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还有一句是这样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也是中国古人对人格的要求。这五常,不仅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现代人所要具备的素质。

  《三字经》里每一句话的含义都非常深刻,是短短六个字的句话,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大道理。我们要从此书里,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字经读后感3

  嗯,没啥吃惊的,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了唐诗,百家姓也看了,12岁之前也开始接触诸子了,历史书也没少看,恰恰就是没有看三字经。这次为了自己的外甥读书,买了本三字经,不是啥图文的,就是地道的中华书局出的,一点都不fancy。看了之后还是挺有感触的: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这个说明了读书的顺序,三字经作为启蒙读物,四书学习做人的`基础,六经则是进一步阐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确的人身观世界观(说难听了就是所谓的对错的判断之后)才进一步的去读诸子,等这些都明白了才开始去接触历史。这个顺序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书不是乱读的,一切都要循序渐进,所谓的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也是这个道理,小时候不能上来就接触所谓的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开始读历史。经史,经史,只有明白了经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这个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说我不是不读书,而是读书读多了还没人教,最开始没什么理解,以后逐步发现了读书却是要有这个步骤,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字书应该是孙子兵法,然后通过这个开始研究兵家,通过兵家而去了解历史,通过历史去学习法家,通过法家来去了解自己还有这个世界。

  结果虽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没办法接受所谓的对错善恶,历史上的对错又是什么呢:因为胜者为王败者贼,所以成功者不会被指责,那么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虽然我觉得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这也是种悲剧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应该学会怎么做人。

三字经读后感4

  《三字经》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论理道德。谦让就是这数不胜数的道德中的一种。只有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知道自己的岁数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这就是一种美德。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就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每个人都被黄香的孝顺感动了。

  《三字经》中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里出现的国家有: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等国家,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炀帝——杨广。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开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耻的,恶人有恶报,最终,隋朝毁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亲建立起来的隋朝断送了。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一定会兴起。但是国家如果国家由昏君接手,这个国家就处于逐渐衰败的状态,最后灭亡。这就是国家为什么有兴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叙述完后,接着就是那些勤学苦读的人。孙康、车胤他们俩一个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一个是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他们虽然家贫,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这就是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共同的特点,他们能如此的勤奋刻苦里我敬佩!

  讲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选一句语句来巩固巩固,比如说:曰仁义,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稳。就是说仁义理智信这五常是不允许混乱的。书中说仁义礼智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但在现代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有礼貌,做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要学好《三字经》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经读后感5

  读书有法,开卷有益。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充实,读书可以令浮躁的生活获得宁静。读书也可以借鉴前人的智慧,获得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怎样读,用什么方法读,只要适合你自己就好。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知识、常识,形成品格习惯。努力做到知行统一,也就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习的任务也增多了。那么大家为此准备好了吗?一个人,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形成一定的,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每日周而复始的生活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明日复明日。即便我们只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同学,我们也要去体会坚持的意义。

  比如,现在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课后服务的'工作,七班一部分同学选择在学校上课。那么我们就应该抓紧这个在校的时间,努力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以后,再适当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那样读起来也会更轻松,不是吗?

  希望同学们从读书中获取成长的养分,而不是仅仅看个热闹。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做一个自律的人,为自己树立目标,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不要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找借口,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你自己成长不是吗?所以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在行动努力的时候也会更明确。

三字经读后感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7

  通过对《读书求学(二)》的阅读,使我了解到: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读书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但是一定要相信方法总是可以找到的。而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则是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最后证明了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都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而要使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更要决定于怎样读。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要由薄到厚,也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和定理都要追求根源、彻底弄清楚,只有这样,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就是由薄到厚。

  而我也要学习古人读书积少成多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一开始,吕老师让我们背诵三字经,我想: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呀?后来,我通过一个学期对三字经的学习和感悟,渐渐的已经将三字经第一部分都背下来了。

  虽然我觉得很累,但是当我想到欧阳修前辈几乎用了十一年的时间背诵了十部书,都没有喊累,而我才背了一学期就说累了,真的很不应该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学习古人们的读书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用积少成多的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8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9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十分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教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教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须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我的父母与教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可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齐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0

  前几天,我在教室里的图书角找到了一本书——《三字经》,里面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时候,想到九岁的小黄香竟然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爸爸妈妈冰冷的被窝,这是何等的'爱啊!我深深的佩服着小黄香,她是多么孝顺,多么懂事啊!

  而我自己呢?已经十岁了,却没有做过几件对爸爸妈妈孝顺的事情,还总是顶撞他们,他们辛辛苦苦在外面挣的钱,而我却大手大脚,看见什么买什么,还不听话。

  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是多么危险啊!又一次,我听爸爸说工地上有一个人差一点就从很高的地方落了下来。有时,他们的手会出血,那是因为工地上有一些风里的东西,很容易把手划伤。妈妈在厂里工作是多么的累啊!每天都要上12个小时的班,有时还要上夜班。每次放学回家,我都看到妈妈吐出来的痰有一些脏东西,那些脏东西在喉咙里是多么难受啊!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穷的:当我生病时,他们会来照顾我、。关心我,当我的手冻僵时,他们会亲自给我熬药,当我学习下降时,他们会亲自辅导我……爸爸妈妈为了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挣钱,受苦受累。

  读完《三字经》,它让我知道: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份深深的爱。从现在起,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不贪便宜的人。长大了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还要更孝顺爸爸妈妈和亲人……

三字经读后感1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可是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此刻身处这个完美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礼貌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齐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12

  今年寒假里,学校里布置了一样特殊的功课,让大家背诵《三字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经》是一篇有劝学的,有讲道德的,有讲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含意深刻,简洁明了,能让我们一读就懂。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让我在少年期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使我的'知识面扩大,特别一些历史方面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

  文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让我回想起尊老爱幼的好精神。《三字经》中还有激励我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才能长大成才,为国效力。从《三字经》中,我还明白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不上进,则会后退,一个君主不明智,将会成为昏君,最后使国家灭亡……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谁都会背上那么三两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却要用一生去体验。人出生时,原本纯洁善良,只是后天的修养不同,才出现了百态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才悟出了“心之变,德之变,德之变,行不同,行不同,果相异”的道理。

  纵使世态炎凉,但要心存感动;纵使淡漠无助,但要有信仰支撑。因为这个世上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烈火,也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更重要的是它有无数颗热情跳动的心。大地因为有了万物才生机昂然,大海因为有了波涛才汹湧澎湃。如果每个人都怀揣感恩之心,这世间就多了温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颗心都有信仰,希望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幼不学,老何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从小培养,记得我们小学时,虽没读过《三字经》,但是老师和父母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举动让我们明白了要关爱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朴实的环境中逐渐懂得了“孝于亲,所当执”。那时,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带上雨伞,结伴去工厂的大门口等待父母们下班,马路两旁,黄黄的油布伞像一颗颗磨菇绽放在雨地里,给父母们带来感动。如今,独生子女很少会想到关心父母,把长辈们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种缺失呢?!《三字经》说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小鸟因为有了天空才会展翅飞翔,小草因为有了雨露才会欣欣向荣。人的学习不光是数理化,最根本的是学做人的道理。伴着爱成长固然重要,但懂得爱、付出爱是人性的光辉所在,正所谓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小学会爱,长大了才会爱祖国、爱工作、爱事业、爱社会,才会用一颗真切的心、一份饱满的爱去装扮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14

  《三字经》是我小的时候爸爸送给我的礼物。那时候我读这本书只是觉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记。当我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再重新读《三字经》时,发现书中藏着很多道理和奥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告诉我一个道理:人在出生后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来处于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会出现差异,有了好与坏、善与恶的区别。“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接受正确的影响,使孟子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人。我们也应该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读这本书学到的另一个道理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努力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样,如果不学习,不懂得知识和道理,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古人读书时可以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今天我们虽然不用采取那样的做法,但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后悔自己用功太迟,这是古人给我们的训诫。“幼不学、老何为”,我应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还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都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这都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为我们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下班回家后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今后,我要用这本书中的道理来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确的路,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5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字经》,那是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买的。我经常会拿出来读一读,我知道《三字经》要朗朗呤诵和细细品读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正如《三字经》里所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话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妥当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三字经》中这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别深刻。这段话说的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号老泉)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无知因而发奋补救。我们这些小孩子更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通过这段话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奋发图强,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三字经》中的经典还有好多好多,真是举不胜举。我每次读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贤的灵光下,受益匪浅。它真是我们一生中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这类的经典。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10-01

三字经读后感09-23

三字经读后感(经典)08-30

(精选)《三字经》读后感08-23

《三字经》教案02-28

关于《三字经》的读后感12-08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07-12

【精】《三字经》读后感03-24

【热】《三字经》读后感03-23

【推荐】《三字经》读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