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3-12-19 11:00: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篇【推荐】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

  这些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史学家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我看的是第一本。这本书讲的是从朱元璋出生到永乐夺位的事情,朱元璋是一个贫农出生,是史上唯一一个布衣皇帝,他当过和尚,也讨过饭,后来由于元朝皇帝实在是令老百姓难以忍受了,老百姓就组成了一个个部队准备造反,朱元璋也加入了一个部队,他有勇有谋,为部队频频打胜仗,可他的上司容不下下他,赏他了一些钱和人马,让他走人,朱元璋离开后,很快就召集了一批精兵,与别人作战,他战胜了张士诚、陈友谅等竞争对手,与元朝作战,他们打得元朝落花流水,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当起来却像个屠夫,他通过当时一个胡作非为的丞相,来废除丞相之位,但也牵扯到了很多人,他们统统被朱元璋杀掉,达上万人。更可怕的还有,朱元璋时分恨贪污,但他给官员的'俸禄却根本难以给他们养家糊口,他们被逼无奈,只得贪污了一些老百姓的粮食,但都被杀掉了,杀的官员官员们提心吊胆,整天怕鬼来敲门。

  我读了这本书,我清楚地看到了朱元璋的面目,他智慧、狡猾、残忍、武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比如人要坚强如果不坚强就成不了大业,任何事都要忍辱负重,要能屈能伸,不能因为一点点小的事情就大发雷霆,这样对别人不利,更加对自己不利。我还学到了人做事要经过头脑,而朱元璋有时候似乎经常头脑一发热就稀里糊涂得杀了人,他虽然是在杀那些恶人,但他也杀掉了不少清正廉明的官员,他也不搞清楚,他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违我者,斩!

  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决定做一个坚强、冷静的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2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以小说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曾经乞讨过,他曾经当过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为了给所有被害死的百姓报仇,他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最后,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从此以后,天下百姓被元朝统治了68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当听到这气势磅礴的歌曲,我都会想,那些处于权力顶峰的帝王们,他们步入人生暮年,看着锦绣山川,遥想着当年的丰功伟绩,但这一切在历史的面前的多么的渺小,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他们会做何感想?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凭借自己的勇气与决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了大名天下的创造者。是的,其实命运之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天下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与无谓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3

  我爱好看的历史,因为对于我来说,历史是对着席殊书屋中沉甸甸的《话说中国》说:“好,就买这本。”;历史是翻开古文《史记》,然后逐字逐句地琢磨;历史是在书店背着唐宋元明清,然后在书架上一本本地找,一本本地翻。

  然而,当我带着同样的观念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时,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这个事实:我错了,是彻底地错了。

  我恨历史。

  我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明朝那些事儿》:我彻头彻尾地恨你,历史。

  我恨好看的历史,因为现在对于我来说,历史是阴谋;历史是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另一个朝代的兴起;历史是为了权力去杀人;历史是朝廷上的斗智。

  历史是邪恶的。

  在一个普通的早晨,妈妈在忙碌中问我:“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

  我笑着回答这个妈妈问过很多遍的问题:“袁崇焕。”

  是的,我喜欢袁崇焕,喜欢他的直爽,喜欢他创造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不满于他的死亡,不满于在邪恶的刑场那一个个争抢袁崇焕身上割下的肉的平民。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中,我看到了袁崇焕,我满怀惊喜地翻下去,看下去。对,这就是袁崇焕,我欣喜地看他无情地斩杀王巡抚,用尚方宝剑斩下毛文龙的首级,尽管这是一个犯了错误的袁崇焕,但我依然崇拜他。

  很快,剧情发展到了袁崇焕的.死亡,我看到了袁崇焕死亡的原因,什么,他不是受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死的吗?《明朝那些事儿》推翻了它。

  “崇祯是一个精通政治的人,城府很深,工于心计,这种程度的反间计是不会让他中计的。”

  我呆了。

  接着看下去,原来,袁崇焕本来在牢房中不会死,是两个大臣将他当作自己权力的牺牲品。

  历史是个魔鬼!

  历史是个邪恶的魔鬼!

  《明朝那些事儿》告诉我这些。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4

  明,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以前那懵懂无知的我只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罢了。而读完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大明的伟绩。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用幽默诙谐、活泼有趣的文字向我们阐述了大明王朝300多年的历史。书中的人物各个形象鲜明,跃然纸上,仿佛是穿越了历史,真真实实地站在我面前同我对话。每当读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语总能让我不禁开怀大笑,笑完之后发现,那些幽默生动的语言背后,其实是残酷悲痛的事实。终究改变不了发生的那事实。这些历史中有漫天杀戮,有遍地血腥,有篡权夺位,有贪赃枉法,有残害忠良,有临阵倒戈,但也有高风亮节,有两袖清风,有能屈能伸,有大义凛然,有百折不挠,有铁骨铮铮……

  历史这个大舞台,从来不缺的就是演员,你戏唱罢,我接着登场。

  明朝是一个小人四起的时代,如王振、魏忠贤、严嵩、温体仁,他们祸害百姓无数,搅得大明王朝乌烟瘴气,但明朝同样也是枭雄四起的时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如果这是一部戏,那必定是一部善与恶、美与丑的精彩绝伦的好戏。

  纵使朱元璋当年凭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创造了大明王朝,朱棣造反夺得王位创造盛世,还是朱祁镇、朱祁钰的兄弟传奇,朱佑樘的力挽狂澜,亦或是明国王君朱由检前期的努力统治,大明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任宦海沉浮,任朝廷朝起朝落,任过去如何辉煌,大明王朝在1644那年,成为了历史。留下来的,只英雄豪杰们的雄伟气概。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用徐霞客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前朝的历史对后世有警示作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读了他们的故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正如大冰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正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他们能在多元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愿你我都能朝九晚五,浪迹天涯……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5

  最近在陪儿子读《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最早于20xx年在互联网上连载,到20xx年连载完毕,后集结成书出版发行,最新版一共9本,从朱元璋的造反说起,讲述了1344-1644近三百年的历史故事。这套书的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年轻的作家,现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历史本是枯燥的,无趣的,但是这套书却不同,作者开创了新的写法,语言诙谐幽默,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别开生面,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绝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背定还停留在影视剧里胡编乱造的片断。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和明朝276年的历史。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崇祯皇帝朱由检,详细介绍了明朝的历代皇帝、著名的历史人物、从元末到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从战争开篇,以战争结束,看后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客观陈述历史事实的同时,着重刻画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分析每个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中都起到决定作用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书中的语言不生涩,浅显易懂,不论是描写还是评论都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读来倍感亲切。

  读了这本书,感觉生动的人物缓缓地在向你走来,在向你述说,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成功或失败除了取决于历史大环境,更多的取决于性格,映证了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读后感·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我们都要充满希望,有时候,工作或生活看似已经走入绝境,但只要再坚持那么一下下,也许就会“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历史兜兜转转,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变的强大,如何能教育出内心强大的孩子,至今没有找到经科学验证全面系统的方法,况且这套书还没看完,没有过多的发言权。但是单从朱元璋的开国史和朱棣的造反史来看,信念、追求是核心力量,坚持、勇敢是必须要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用毛主席的话说,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6

  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的书:《司马懿吃三国》《上下五千年》《三个火枪手》《水浒传》等。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在此之前,在我的脑子里总是认为历史是很枯燥无味的,没有一点意思,顶多就是xxx年,xxx揭竿起义,杀入都城,x朝代从此灭亡等等,真是无聊透顶。可是自从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便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套书如同一块磁铁,自从我一翻开它来,便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套书从元末的那场农民起义开始写到大明王朝的兴盛,再写到明朝的覆灭。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如: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常遇春、张万边,一世英名的好皇帝朱棣,聪明绝顶,让人称赞不已的刘基、姚广孝……还有许多令人发指的反派人物陈友谅等。这些人物的种种事迹犹如在我的脑海里上映了一场场精彩的电影,令我沉醉其中。

  作者当年明月在写这本书时,还恰当地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许多搞笑的语言,这也是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理由之一。瞧这一段“原本想砍囚犯的士兵这才发现上了当,反正叛军也是人,打谁不是打,反正有钱拿就行”。这令还以为要看到什么血腥场面的我不禁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在心中感叹在那个朝代钱对百姓的重要。

  一段段颠簸周折的'情节,让我不禁感叹世间事物的喜怒无常;一段段背叛的场景,让我不由惊叹人性的丑恶和人有时的不由自主;一段段战火也烧不断的友情亲情,常常让我感动不已。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历史,也可以是精彩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

  聪明人的一生励志后代,却也值得同情。

  “伯温,为何弃此书于此多日不读?”郑复初问。刘基恭敬一鞠,“老师,学生已具悉其要义,故不复读。”

  再聪慧的学生,都傲不得。郑复初皱眉,细细问了一番,甚至天文地理,刘基的回答一律从容不迫,精湛透彻,想法乃是万千学子所不及的老练成熟。

  即日,郑复初与其父道,“有朝一日,伯温必振兴刘氏家族,光辉耀祖。”

  几年后,西蜀名士赵天泽出此言,“江左人物之中,唯此人为识务俊杰,天资聪颖,才通广学,其才智堪比再世诸葛,绝非一般人也,他日必成济时大器。”道听之人一片哗然,何人得此誉?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第一谋士。

  “夫君,为何启程回青田,难道再不顾百姓?”

  “君误臣,必误国,终误民。凭我一己之力,杯水车薪。”此时他是元帅府都事刘基,被朝臣多次排挤的刘基,愤恨欲隐的刘基。

  公元1360年。元朝腐败,兵荒马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刘基不为所动,仍然退隐山林。

  是日,下人来报,“先生,有客来访,其自称奉义军朱元璋大帅之命前来拜见。”

  风凛冽萧瑟,呼啸喧嚷,急剧吹落满枝黄叶,终现出苍天的虬枝劲骨。

  是年,刘基提出“时务十八策”,不可谓不劳苦功高,因其谋略朱元璋攻下江西诸郡,并击败张士诚,北伐中原,完成帝业。

  刘基嫉恶如仇,与物多忤,自是“正人君子”之流的.眼中钉。并非妄自菲薄,但身处名利场,只好功成后身退,于洪武年初不再为相。尽管刘基藏身逃遁,委全大局,(朱元璋却因小人鼓捣心生有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说法在朱元璋身上得到最好的反证。改成:可惜,他遇到的是朱元璋,不是宋太祖。)

  警觉的鸟会不停地飞以躲避危险,却是弓箭最显眼的目标,它们一生的行程再远,也是可以轻易被时间遗忘的。我很惊叹,卑劣之人用膳时竟无一人噎死,不知刘谋士作何感想。有感想也无用,他的气数已经散尽了。

  洪武八年,亏的明太祖“眷顾”,刘基离开的也不慢。那时没发明眼镜这玩意,所以人没死,忠诚就看不见。“该走的人”走了,某位皇帝痛疾回首,给死人封爵升位,倒也造福了刘氏后代。

  明朝的眼睛都在笑。是谁,在讽刺那微光里,布下的卑劣暗局?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8

  别的历史书都写得紧张兮兮的,而《明朝那些事儿》写得轻松幽默,让人觉得舒服放松。

  一个不起眼的朱重八,双亲饿死后当了和尚,被众人排斥。有一天和尚朱重八终于对元朝的恶行看不下去了,他起义了!

  这几年中,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最终兵临元朝首都,经过多年奋战,元朝崩溃。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还是被起义军赶回了老家。曾经那个被人们排斥的乞丐朱重八,改名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他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上任后,国内成了太平盛世。他业精于勤,天天批改奏折,常常工作到深夜。他没有其他娱乐,像个工作机器。

  在朱元璋的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虽然我没有文武百官的`服从,没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高大挺拔的宫殿,但我也是业精于勤。我以前不看书的时侯,精神上很贫穷,但那时我没察觉到,还一个劲地疯玩。日子像流水般一天天从指间溜走,无聊像一片挥之不去的浓雾笼罩着我。我偶然翻看一本本杂志,看着看着,上面的文字像一个力大无比的漩涡,让我身陷其中。转眼杂志已不能满足我的饥渴了,我看更厚一点的书来填饱自己。我一天中有两个小时在看书阅读。这两个小时是我从层层叠叠的作业和娱乐诱惑中挤出来的,所以像金子一样宝贵。就这样精神随着一页页被翻阅的书本而富裕起来,我成了精神上的帝王,这点我和朱元璋一样。如《论语》所曰:“言必行,行必果。”他换来的是和平,我换来的是下笔如有神。

  人类创造了历史,但人类在历史面前如一只小蚂蚁。我愿做一点不知疲惫的小蚂蚁,走近和了解历史。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

  隔离的这些天,读完了本儿书——《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儿书,从小就有人夸好,忘了是小学还是初中,家里就有那么一摞摆在那里,可我自始至终就没翻过。今日读罢,不禁赞叹——人们推崇自有其缘由。

  现在回到正题。其实这本书令我惊诧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无意间翻到时看到的几个字——“我十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看书前对作者没有了解,不禁大吃一惊。十年前上大学,那意味着作者写下此书时不过二十余岁,二十余岁便有此般历史功底和洞察能力。我掐指算了一下,我现在也是二十多岁,但是再给我几年,我能有作者的水平么?作者所读的经文不是一般的厚,考究的时间也不是寻常的多,我决不敢妄言。

  有句话叫人比人不如人,了解的事情越多便会觉得这个世界天才奇才多的去了,你算哪根葱?疫情初的时候在家整天闷头读书,读着读着茅塞顿开,大喜,觉得自己之前的20多年书近乎白读了,昏昏碌碌的日子近乎白活。但我还是特别高兴,自己终于半只脚迈入“读书”二字的门槛了。

  虽然我不够强大,虽然困难很多,但我决不会妄自菲薄。这些年来还记得喜欢的`网络玄幻小说《神墓》中的一段话: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一个人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在向什么方向移动。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浩浩荡荡通俗易懂又颇有个人见地的讲完了明代这部断代史,大明气数已尽,崇祯景山自杀,明代灭亡。

  结束了么?也结束了,也没结束。作者在最后又讲了个故事——徐霞客游记。我纳闷,这是画蛇添足?怎么最后讲起一个人游东游西了,徐霞客的确是明朝的人,但和历史大势,好似没多大关系。莫不是忘掉一个人在最后添上了?败笔吧。读着读着,发现非但不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作者透过徐霞客的故事,以史为鉴,说出来的是他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徐霞客那时候的游历山水,可谓是历尽艰辛,风餐露宿,要吃没吃,要喝没喝,没准遇到强盗,天灾,还可能丢了小命。现在的旅游是度假,是享受,但当年只是遭罪。一个人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去遭罪,是为什么呢?可能没什么理由,他不过是想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人生活得是什么呢?我特喜欢杜甫的一句诗“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可不是呢,粪土当年万户侯,涛涛历史长河,死了,就只是历史了,人们期许有来生,可那却又是未曾有人亲眼目睹的存在。

  那为什么呢?权力?财富?正义?功名?别人的期许?抑或只是单纯的爱?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了。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时间,我又捧起了讲述明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他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在这本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治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这一生是我想。铁线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仰而活着的吧。我们要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地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1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描述了明朝从建立到毁灭,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我最佩服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大帝朱棣。

  朱元璋原本立朱标为太子,继承皇位,可朱标不幸病死。这时本该改立朱棣,可由于朱元璋偏爱朱标,就立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孙朱允炆。于是有了后面的“靖难之役”,朱允炆被迫逃离皇宫,流浪民间。朱棣的江山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抢来的。由此可见,他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历来太子上位为了坐稳江山都要削藩,朱棣也不例外。他把自己兄弟的实力一个一个削弱,然后开始了几十年的统治生涯。

  朱棣一生为国家做了三件伟大的`事:修书、迁都和远航。

  盛世修书,朱棣下令要修一本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千人的编纂队伍,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一部五亿七千万字的《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今天的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切就就源于朱棣的一个决定:他为了控制北方边界,保证国家安全,不顾大臣们的重重反对,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换来了北方边界几十年的安宁。由此可见,朱棣是个做事决绝、果断、有判断力的人。尽管绝大部分人反对,他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抉择,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强盛,万国景仰,是历来皇帝的梦想。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航,也开始了他做为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从1405年到1430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他们将中华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成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此后明朝政府再无此类外交活动,到清朝更是全面海禁、闭关守国。

  明朝在朱棣的统治下,成为了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朱棣也许不是一个好人,却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2

  最近,我都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由于我对戚继光的事迹很感兴趣,所以这些天我都在看戚继光抗倭的这一本。

  这本书讲述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日本人的故事。戚继光天生就是军事天才,不仅知书达理,还精通兵法,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优秀将领。他还发明了“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等,这三个阵法全都难以攻破,使日本的武士狼狈不堪,伤亡惨重,东躲西藏。戚继光不愧是中国的抗倭英雄。

  除了戚继光,还有很多抗倭的'优秀将领,比如胡宗宪,他打败了日本最强大、最久攻不破的两个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还有聪明的俞大猷,他的性格特点是打仗前分析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没有的话就绝对不会上阵。还有胡守仁,他是戚继光手下跟他一起抗倭的将领。

  我觉得这三个人都很伟大,而且勤奋好学,我特别仰慕这些厉害的将领,我应该学习他们爱读书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特别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我对后面几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3

  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常常读着读着就合上了那疲惫不堪的双眼。但《明朝那些事儿》却不同于其他的书,它用有趣的言语便可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传奇的年代。

  我向来喜欢听别人讲历史故事,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笔法的这样一部有趣的书。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朱棣。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好皇帝。自古以来,皇帝这个位置就被无数的人垂涎,更何况这个出身于皇室,却又被侄子夺取皇位的人。虽然他造反谋得的这个皇位,把自己的侄子赶了下去,但他却不负众望,富了国强了兵。

  《永乐大典》这部光耀后世的书,要想修好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他却修得如此完美,没有强盛的国力是不能完成的。然而,朱棣有这个能力。也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我们如今才会看到这不朽的巨著。

  当然,他做的事不止这一个,还有很多。其中对我们影响深远的便是迁都。这无疑是一件很耗费人力、财力以及精力的'事。当时,大臣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朱棣下定了主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当时他没有这个决心,也许现在的北方,放眼望去,尽是荒凉,黄沙满天飞的景象。也正是因为迁都,才有了故宫等著名建筑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无可否认,这是朱棣的功绩。

  我想,如果就这样让我说下去是说不完的。朱棣是一个在征途中出生的皇帝,他喜爱战争和打仗,这也注定了他要在征途中结束他的一生。终于,在远征途中,那个经历了无数风波的传奇帝王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获得了永久的安宁。我不会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在不同的人眼里,他的形象各不相同,或好或坏,但我可以肯定,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以历史为鉴,我们的国家更繁荣;以人物为鉴,我们自己会收获颇丰。所以,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吧,和明朝的每一位皇帝,每一个传奇人物对话(当然,要和朱棣聊聊),丰富自己的知识。也不枉历史从我身边走过,我不曾辜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4

  历史原来可以很精彩”,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确实,历史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味,它原来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它比小说更跌宕起伏,比电影更紧张刺激,比美味更令人回味。

  顾名思义,这本书介绍的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忠实的重现了明朝的每件大事:从朱元璋白手起家到张居正雄霸天下;从于谦保卫北京城到大明王朝光荣灭亡……这本书就是一本史书,但与众不同的是,作者用诙谐的语言,有点小说式的写法,真正的把历史给写活了。通俗的语言中往往包含了从历史中体现出的真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史书,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原原本本,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看法。它公正的评价了每一个历史人物,从正反两面分析事件,观点客观,给了我一种遨游在历史中的感受,它告诉了我,历史原来可以很精彩。

  作为史书,它在向我展现历史的同时,竟也在向我展示这个世界的许多原则,教会我思考。一般的小说,都是在叙述一个一个的故事,读时热血澎湃,但读过后,似乎大脑中就是白纸一张。但在读这本书时,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每件事,每个人,作者都给了评价,但是,又留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就像朱元璋,大多数史书都把他塑造成一个开国功臣,但杀起功臣来又毫不讲理的形象。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实,朱元璋是杀功臣不讲理,不过这背后不仅是他心中的'心理阴影所致,还有就是他对国家的担忧。从朱元璋身上,我又看出了他的无奈,以及现实的残酷,原则在利益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些书中并未提到,但却是它教会了我思考,从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为我所用。在不断深入发掘,深入思考中,我发现,历史原来可以很精彩。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评价过,写这本书的和爱看这本书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是的,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大量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又都是从大量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比如:很多人说过,世上最好的老师不是名牌学校,不是特级教师,是兴趣,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是的,这些观念或许很残酷,但现实也就是这么的残酷!它不像电影中的那样,有时正直的人不能成功,有时正义会败给邪恶,有时光彩的人的成功背后是一个个不光彩的故事。不过,这就是这个世界!于谦惨死于自己的小错误,魏忠贤玩弄权术,皇帝只是他人棋子……这么多的实例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过在这个污秽、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违反了规则的恶势力终究还是会失败,这也是这个世界的现实,道德与良知终究是存在的。历史原来可以这么精彩。

  在大明王朝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有正义感、体恤百姓、热爱国家的人,对这些人,作者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传播了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里,爱国就不再是吹出来的,而是用无数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无数人不畏权贵在监牢中含冤而死,无数人清正廉洁为百姓办事自己却家徒四壁,无数人怒吼着战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这不是轻飘飘的领导演讲稿上的空话,这是装在人们心中的沉甸甸的信念啊!当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国门被他人攻打,他们没有抗议,没有洋洋洒洒写出文章,没有腆着肚子说官话。他们手握自己的生命,将爱国装在心中,奔向最需要他们的战场。历史证明,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会被人们铭记,才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历史,原来是这么的精彩。

  这本书教给了我太多太多,甚至在读完书后,我有了一种想和作者谈谈的冲动。在历史中飞翔的感觉远胜于看那些小说,它的文化底蕴,它的现实意义,让人回味,让人成长。

  历史原来可以很精彩!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

  承载千年岁月风华的一束光,是照进我心中的一束光,它赶走了迷茫,驱散了黑暗。它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成长的方向。它是一本带光的好书!

  此书是我的一位老师推荐给我的。记得偶然间和老师闲聊,我透露出了我对中国明朝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老师细心地发现了我的兴趣,建议我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这套书。只可惜我一时无法拥有此套书。老师看见了我的忧愁和心急,立马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这套书借给我,并允许我做批注。

  暑假期间,我带着对老师的感激和中国历史的兴趣,我在空闲时间,细嚼慢咽书中写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此套书是当年明月先生写的,这应该是他的笔名。他在我心中是一位积极乐观的人。枯燥的历史事件,经过他的笔,却也变得那么生动形象,并能不断激起读者的兴趣,而且所写的内容也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他的文笔具有强有力的画面感,什么大军压境、两军对垒,仿佛使你身临其境,参与其中,体验一下古人官场斗争的险恶和远征漠北的霸气。

  《明朝那些事儿》描述的历史事件并不是死板地对历史进行客观地介绍,而是主观的将所有客观事实全部整合起来得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个历史事件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立场来分析,最后加上自己的推断和见解,让人觉得十分有道理。虽然有些历史事件在官方史书并没有记载,但经过作者的.延伸,解释、推断,我也可以透过那层掩埋真相的泥沙了解大概的真相。而这,让我更加渴望进一步去了解历史、探究历史。

  当然,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具有感染力。从书中,你会读到人们从手无寸铁贫苦的农民逐步登上皇位的惊喜,朝代从繁荣昌盛渐渐转变为腐败衰退的失落,以及结局时君王面临死亡时的铁骨铮铮。还有朝中大臣明争暗斗,皇帝的无能和无奈,人物思想斗争更是描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用心读过的第一本长篇好书,读书时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打开了百宝盒,自然难以合上。随后我又陆续阅读了好几本世界历史书,了解了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克里米亚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此书引导我成了一个关心历史,关心时事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也不能丢掉历史,腐败的帝王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同时英明的帝王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外国对我国的入侵、欺压我们也会铭记在心。历史的使命需要我们去担当,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牢记历史,才能在未来担起责任!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相关文章: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27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4-3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经典)10-2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2-28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12-19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选]09-08

【精】《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8-30

【优】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7-12

(实用)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