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读《教海漫记》有感

读《教海漫记》有感

时间:2023-12-25 15:05: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教海漫记》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教海漫记》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教海漫记》有感1

  认识于永正老师,缘于网络视频,喜欢他不急不躁的课堂,本来一篇平谈无奇的文章,在于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变得那么鲜活、生动、充满活力,于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让课堂充满灵性。在拜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更让我感受到他的魅力。

  《教海漫记》全书分四部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及其它篇。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叙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

  一、爱教育,爱学生。

  对教育事业的爱,使于老师在30多年的小学教师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爱学生,体现在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孩子,细心呵护,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在《目中有人》这个小故事里,于老师告诉我们,在上课前,他会用眼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他会立即做出反应,但不会直接批评,往往是以表扬同桌来达到警告他的目的。于老师说这是“敲山震虎”。

  面对孩子的过失,于老师不是大声训斥,也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而是通过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利用具有魔力的小纸条、大拇指、微笑……去感动学生,去引领学生。你说,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爱是基础,爱是航帆,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二、幽默为课堂增添亮色。

  幽默是沾满智慧的棒棒糖,孩子爱吃。于老师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为课堂增添亮色。在教学《翠鸟》时,发现有学生开小差,突然让他去捉一只翠鸟,从而让学生知道翠鸟的住处,真是独具匠心。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时,有一个环节是分角色朗读,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底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个喷洒的动作。结果那个学生真的读得“有气无力 ”了。幽默使于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气氛和谐。

  三、“灵机一动”源于“有心”

  有一次,于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走进课堂,发现黑板没擦,一黑板数学题。按常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多数老师会把值日生批评一通,然后令其擦掉黑板上课。可于老师略一沉吟,嘴里说:“也许是上节课老师拖堂了,值日生没来得及擦;也许是个别同学的题没做完,不能擦……”话音刚落,几个学生快步走上讲台,夺于老师手中的黑板擦。“咱们合作,优势互补,我擦高的,你擦低的。”于老师对其中的值日组长说:“正好有两个黑板擦,其余同学请回座位。”这一切不过三分钟。学生们的表情很复杂,有内疚,有自责,也有抱怨。“同学们多懂事啊!纷纷争着擦。”于老师一边拍着手上的粉笔末儿,一边说:“咱们这节作文课有东西写了。把刚才发生的事儿写下来怎么样?题目就叫《擦黑板》。”只一节课,一篇写人的作文就完成了,值日生们写得最出色,不但写出了老师擦黑板的表情、动作、语言,还写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他们差不多都写了这样的话:“当我听于老师说也许上节课老师拖堂了,值日生没来得及擦的时候,心里真难受,其实老师没拖堂,也没有人没做完作业……”于老师评析了几篇学生的习作,总结了写人、写事要注意的问题。面对一次意外的情况,就这么“灵机一动”,便使学生多了一次习作的机会。而且在学生看来是那么“顺理成章”。其实,“灵机”不是别的,说到底,就是“有心”。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们是否也应学习于老师的 “有心”?让这些小事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四、对学生要忍耐和宽容

  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 于老师曾接过一个班,第一节课便遭遇火药味:他刚跨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有个黑脸男孩“嘭”的一声站起来,右手朝前上方一举的同时,吼了声“哈依”,于老师用自己的忍耐和宽容化解了一场恶作剧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他先送给全班学生一个坦然、真诚的笑,再问这个学生:“你是从哪儿来的?说你是德国留学生吧,可嘴里说的是日语;说你是日本留学生吧,你举右手的动作又像是德国法西斯的军礼。”当学生感到不安时,他又说:“我很喜欢你,真的。你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做,证明你是相当有勇气的。”后来于老师见他有军人气质,封他为“班长助理”——做操场、放学时负责整队,他很卖力,工作很认真。于老师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学生,教育了学生。这个男孩工作后来信说:“…我永远忘不了您对我的宽容。您没有把我看死、盯死。您的宽容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作为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有时常会情绪失控,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批评,这样做的后果有可能就使学生受到伤害。记得一次在看《鲁豫有约》时,鲁豫对刘若英进行了访谈,在谈话中刘若英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在初中上学时,有一次老师在上课时有的同学在说话,老师就认为是她,就对她进行了批评,她说她那次确实没说话,可老师在气头上不听她解释,她觉得特冤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她一个学期没有和这位老师再说话。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忍耐一下等课后做一下调查或能够给她一个解释的机会,我想结果会截然不同。

  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就有可能使学生受到伤害……可见,在教育教学中学会忍耐和宽容是多么重要。

  读完《教海漫记》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读《教海漫记》有感2

  前段时间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感触颇深。说实话,在踏入教育岗位近20年的我,竟然还真的不知道于永正这个人。当我读完《教海漫记》这本书的时候,许多文章让我受益良多,也开阔了眼界,不禁被这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也为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叫好。可以想象在他手下学习的学生该有多幸福啊!我也庆幸自己拜读了《教海漫记》这本书,它将对我以后的教育工作有更多的帮助。

  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其中对于《微笑教学》,我印象尤其深刻。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微笑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

  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的确,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触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所欠缺的耐心与宽容心!今后,我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包括那些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孩子。我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读《教海漫记》有感3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平实,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这本书四个篇章每篇都让我受益匪浅,领悟到了很多教育的.艺术。在《教育篇》中,于永正老师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实例给我们总结了很多教育教学的艺术,让人受益匪浅。如《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让我懂得了在教学中要注意细节;《翘起大拇指》、《批评的艺术》、《蹲下来看学生》,让我懂得了赏识教育的魅力。《忍耐 宽容》这一篇开头于老师就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急躁处理又容易情绪上头。于老师说对孩子的教育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于老师对待课堂上挑食的学生,他用微笑感染了学生,把矛盾融在这宽容形成的氛围之中。在轻松活跃、豁达调侃的和谐气氛中,把无声的斗争转化成温暖的文字。学生的素养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教育者的育人智慧和良好品质。于老师用他的忍耐和宽容化课堂干戈为玉帛,启示着学生养成怎样的品质,也告诫着我们读者: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

  读他的《修养篇》,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地好老师;《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让我懂得了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要尽量让自己全面发展,技多不压身。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懂得了“爱学生,要爱他们在碰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爱他们感到沮丧伤心的时候;爱在他们取得进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童心未泯》让我懂得老师应该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童趣;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一员;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看完《教海漫记》,我不禁掩卷沉思: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们不仅要注重这本“书”的装潢,即仪容仪表,气质和精神状态,更要通过自己的潜心修炼,让这本“书”多涨知识,多长本领,这样这本“书”才能更有趣味,更有深度,更受学生喜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下决心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在今后漫长的教育路途中,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如歌岁月中,我将乘风破浪,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种下满园桃李。

读《教海漫记》有感4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发表的一部用散文的形式写的教育教学论着,分为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四个篇章,全书共94个故事。这本书没有理论说教,没有条条框框,全部是于老用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教学片段、教学案例,讲述了他对语文、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露一手》、《翘起大拇指》、《微笑教学》、《我教一年级》……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吸引我如饥似渴地读下去。于老师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微笑的魅力、小纸条的魔力,第八次的耐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收获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其实很简单。放大优点能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旦学生能根据兴趣去学习,都会成为天才。” 于老师从教三十余年,始终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我在思考,于永正老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是爱!是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爱使于老师拥有智慧和力量,使他的教学更加精彩,使他的人生更成功。

  感谢《教海漫记》,引领我感受教育的真谛。《教海漫记》是本好书,值得大家共同分享,值得我们一生珍藏。

读《教海漫记》有感5

  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记》。在读这本书之前,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课上得好,书读得好,是一个教学很实在的名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一读,竟爱不释手,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心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行干预的'爱,绝不是溺爱。让学生和谐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发展是教育的本真,爱心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爱心”的施予是有条件的,要以具体的学生而决定施予的方式与“度”。如果把爱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施予不同的学生,自然得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大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彻底地走出无情偷梦者的行列,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宽容教育是转化学生的催化剂。当老师把自己与孩子平等起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认真研读,理智反省。感慨颇深,如果我早10年或者20年看到这本书,那该多好啊!现将以下四点记下,时常提醒自己:

  1.教师打破师生的所有界限,视学生如弟兄姊妹。教师“放纵”.结果是学生太随便,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学习过多、过细地关心,干扰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导致学生产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师罗嗦。

  3.教师打着关心的幌子,肆意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如:另布置作业,课间抽查,强制课余补课??)

  4.教师对学生家庭生活过多探问与谈论,导致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虽然这些现象也包含爱心.但是这些“爱心”却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予以学生的关爱可能已经变味,不再是我们一路叫好的“爱心教育”了.而已经成了爱心教育的“泡沫”了。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的确很简单。

读《教海漫记》有感6

  前几天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海漫记》,对好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跟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和“蹲下来看学生”这两种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一、翘起大拇指

  于老师曾在书中写道,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写上四五句,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去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于老师的这位老师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也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奋因子,让孩子们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蹲下来看学生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一站起来, 学生当然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蹲下来。蹲下来,看见学生流鼻涕了,便不会斥之“不讲卫生”;见了学生穿了一天就脏了衣服,便不会斥之“邋遢”;见了男孩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服里,就不会斥之“顽劣”。——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幼稚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

  有一次,一个外国教育参观团到南京的一所小学听课。一位老师手里拿着一个乌龟让学生观察,学生很感兴趣,坐在讲台前的一位小男孩,竟不由自主地学着乌龟爬起来了,把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外国老师也逗乐了。讲课的老师瞥见了坐在自己眼底下的脖子一伸一缩,两只手不停地做爬行动作的小男孩,向他使了个眼色。可小男孩全然不知。直到下课,这位老师仍面有愠色。没想到评课的时候,外国同行对这孩子却大加赞赏,说他表现地最好,上课最投入。

  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我们和外国的同行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除了观念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蹲着,一个是站着,即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去要求小孩去做大人的事情,孩子毕竟是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到了于老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我会为之努力!

读《教海漫记》有感7

  阅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是于老师将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搜集整理而成的,内容很全面(可于老师谦称为“杂”)。从其研究可以感觉于老师是一个潜心教学、务实求真的人,可已成为著名特级教师的他还戏称自己是井底之蛙。

  有幸见到于永正老师是20xx年4月,在广西“漓江之春”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及活动中,他执教了“作文中的对话描写”的作文课。课堂上,于老师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精湛独到的驾驭课堂技巧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他的语文课堂学以致用、活跃而又扎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后,我和其他老师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捧着他写的《教海漫记》请他签名,面对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他一点也不嫌麻烦,很郑重地在扉页分别写下了“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教书”的题词。看着这两行一丝不苟字眼,我深深感受到于老师的博学多才,幽默而又严谨,令人敬仰却又容易接近的深厚涵养。

  《教海漫记》根本就不是我想象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教育书,由它的64个小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这完全是一本记录平时教育教学中发生的“琐事”的教育随笔。当我读完《露一手》和《忍耐、宽容》两篇文章后,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有一种终于找到中国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的感觉。

  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大师的心灵剖白面前,我为自己多年来沾沾自喜的教育教学行为感到难堪,同时庆幸终于找到了这些年来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困惑——为什么自己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倾注了满腔热忱,想尽了种种方法,最多只能换来学生的敬畏,就是没有办法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海漫记》如话家常般给我讲述了教育的伊甸园,在我面前打开了一块五彩缤纷的儿童教育的园地。它告诉我,只有做一个用童心行走的人,才能用双手推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窗户,才能领略教育的快乐,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张斌的作文进步了,于老师没有写鼓励的话,因为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于老师就在他的作文薄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上一个加了拼音的“棒”。这正是小学生喜欢的表扬方式!

  于老师给学生的批语多数是属于表扬、鼓励性质的,而且是针对文章本身的优点说的,但他常常不露痕迹地和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即使在指导写作时,也不忘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蔡闽写的《妈妈,您辛苦了》感人至深,于老师给的总批是:这篇文章你是蘸着爱与感激的泪水写成的。

  像这样生动的实例比比皆是。和学生一起搞“急行军”活动时,当班长大喊一声“卧倒!有敌机!”时,于老师也会和学生一样像模像样地趴在路边草丛里,大气不喘。吓得旁边路过的老大娘也跟着趴下,挎着的篮子扔出老远,里面的水果滚了一地。

  不同的故事流淌着同一首歌,那是一曲爱的旋律。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尊重儿童。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有眼神的碰撞。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最恰当的方式去激励学生。50多岁的人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他“装猫扮狗”逗孩子们在乐中学;在课外,他让孩子在玩中学会爱别人、学会做人……

  说不完,道不尽书中可亲可敬的于老师,掩上厚重的《教海漫记》,却难以掩上我对于老师的敬佩,对于老师的尊重,于老师令我高山仰止!我想对于老师的景仰,最好的做法是效仿他,学习他!学习于老师的崇拜思考;学习于老师的“熏锅屋”的犟劲儿;学习于老师时时刻刻包藏的一颗童心……

  正如于老师给我这本书的题词——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教书。只要我带着思考去学习,带着思考去认真实践了,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我的教师生涯会越来越精彩!

读《教海漫记》有感8

  感谢工会活动让我有机会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去年教的是托班,他们刚刚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什么也不会,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我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托班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比如说,在教孩子们学习叠衣服的过程中,由于托班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小朋友,她的大眼睛就认真地看着我,因为她知道要学新本领了。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孩子会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一起动手尝试。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孩子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孩子上进的风帆,是很值得的。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读《教海漫记》有感9

  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我知道“爱”贯穿于永正老师的整个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于老师爱孩子不仅爱学习好的学生,也爱那些调皮的学生,他提倡要“偏爱差生”,在我一年多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触,好学生需要培养,而那些后进生,更需要细心呵护;孩子还小,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给孩子的一生不良的负面。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于老师那样,当知道有个孩子偷吃了别人的黄瓜时,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对他说“偷的黄瓜好吃吗?”是的,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老师拉一拉,就能成好学生。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就能毁了人,甚至酿成更为悲惨的结果。有人说,爱是能宽容别人的'感情。宽容是美德。教师的宽容,是教育方法,更是教学生懂得怎样做人。

  于老师懂得宽容。他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所面对的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在琐碎的每一天的教学中,学生们随时有把你推向愤怒的边缘,然而如何回来则是要靠。学会宽容便是一剂良药。 爱更是艺术。于老师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小纸条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正是,我也会时不时在孩子们的日记本上竖上一只大拇指,或是写上几句赞扬与鼓励的话语,孩子们看了总是兴奋不已。我想,《教海漫记》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当成人,正在成长中的人,少压制多,少批判多鼓励,少冷漠多关爱……让爱走进学生心中

读《教海漫记》有感10

  前段时间读了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甚有感触。其中对于《微笑教学》,我印象尤其深刻。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读完于永正《微笑教学》一文,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教学,这样学生就愿意学,愿意和你亲近。对你有感情,那么就会主动的去学了……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欠缺耐心与宽容心的表现啊!今后,我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包括那些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孩子。

读《教海漫记》有感11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育要有爱

  爱,使于老师产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离自己越远,渗透别人越深,就越幸福。”

  于老师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这个大中心就是“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于老师在30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于老师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他能敏锐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更难,难就难在一个“小”上,因为孩子们小,很稚嫩,需要细心呵护,因为“小”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于老师50多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有时“装猫扮狗”,逗孩子在乐中学,在课外引孩子玩,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

  二、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我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翘起大拇指”的这种做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教的是一年级,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你看某某同学,做得真好”,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很值得的。

  于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太多的收获和启发,它像一座宝藏,藏着于老师多年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时时去漫步,刻刻去思索。

读《教海漫记》有感12

  认真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反复咀嚼,受益匪浅,有感而发: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教海漫记》这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作为一名入职二十年的老师,看了修养篇更是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老师,就得要做到教书育人,而且首先得育人,所以我最为关注的还是于老师写的教育篇。

  其中有一篇名为《忍耐·宽容》的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读了还想读。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

  另外,我对教育篇中的《翘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触。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表扬鼓励了自己,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受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极少发生的事。

  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竖得太少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

  教育是一门艺术。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尽管学生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了解到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良好、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挑战。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此次拜读《教海漫记》,我深深地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读《教海漫记》有感13

  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读着读着,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反复阅读咀嚼,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成长。这本书渗透于老师的智慧、于老师的力量、于老师对学生的爱……

  这本书“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在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在“掩卷沉思”之余,却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于老师,就是一个真正的“爱的教育”的践行者。本书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安贫乐道,无怨无悔。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是因为这种爱,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读书有进步了于老师会摸摸孩子的后脑勺,课堂上于老师惟妙惟肖的表演常常赢得孩子们会心的.微笑。他和孩子同唱、同跳、同乐、同悲。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孩子。

  于老师告诉我们,在上课前,他会用眼光扫视一遍全班学生,对个别思想不集中,或者随便讲话的人,他会立即做出反应,但不会直接批评,往往是以表扬同桌来达到警告他的目的。于老师说这是“敲山震虎”。作为老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做到目中有人,要公正,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他们。读到这里,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也是激情澎湃,爱心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为学生的作业、考试而焦头烂额、着急上火的时候,这种爱已荡然无存,学生完全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了。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内心如何呢?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教育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

读《教海漫记》有感14

  仔仔细细读过《教海漫记》,竟然爱不释手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感动着我。我深深地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朋友和亲人、热爱一切美好东西的人。然后,他才是一个学养深厚的教育家。正如于老师所说,“我当了特级教师后,最大的感受,我觉得我应当是个“人”了”。看《教海漫记》,我边读,边想,边记,精彩之处圈圈点点,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我觉得它能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技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很多意蕴隽永的诗句,发现了很多优美精彩的段落文章,“不摇花已落,无风花自飞”,“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那奇特的石,那深邃的洞,那叮咚作响的泉”。有时读到精彩之处,我也招呼儿子来一起看,《春天的`果园》,《二八月看巧云》儿子也很喜欢。于老师在书中还教我们多动脑,勤动手,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不管是生活的,还是工作的。“写不出来硬写,人总是有惰性的,必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有些不寻常的想法是很有价值的,且往往稍纵即逝,永不再来。现在我们写教育随笔,写教学感悟,就是要捕捉一些课堂瞬间生成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既是练笔,也是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海漫记》中就有无数这样的案例,他们犹如一面镜子,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技巧相当重要。《教海漫记》对此做了大量的详实的描述,有很多的课堂实录。他要我们既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又要因你的无所不能而让学生对你无比崇拜。于老师从课堂导入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写字训练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从组词造句到指导学生写作,从语文教学到艺术培养,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无不体现了于老师不凡的教育功底。我们看于老师课上的好,并不是他天性就具备的素质,而是在上课之前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反复斟酌,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尤其是他指导学生写作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他画的漫画四毛考试和四毛练武,就是十分新颖独特的作文引导方式。学生兴致勃勃,“情动而辞发”,何愁写不好作文呢?

  通过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于老师说:“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我觉得自己很渺小,一切知识我都想采撷。”作为学生表率的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不管是音乐的,美术的,天文的,地理的,我们都要涉猎。“指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哪节课上就能用到。我们还要多听课,听优秀老师的课,能开眼界,长见识,听一般老师的课,能窥见已之短,少走弯路。俗语说:“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觉得于老师为他的学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收获了,收获了很多我们常人体验不到的快乐和幸福。《教海漫记》,它如一泓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的心灵,它如一把开心的锁,解开我们心头许多的困惑,它如开启的一扇窗,让我们欣赏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沿着于老师的足迹,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教育新天地。

读《教海漫记》有感15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但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师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包括微笑着对待他们的错误,学生们一定会被老师的包容所感动,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文中,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情,对生活的爱,对周围人的情。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在这本书里,你找不到一句实实在在地说理的话语却又发现其实每篇文章里都包含着育人的大道理。它没有直接的说出应该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去教学生,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是通过一则一则的事例去引导我们怎样做。

  从此书中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还是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只有去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们有感情的交流;只有去理解孩子你才能和孩子们有心灵的沟通;只有去信任孩子们你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年轻一代的我们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用爱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用爱感化孩子。

  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真的是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我曾经困惑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都有提及;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于老师的书中也有许多案例。总之,于老师的书就是一本经验之学,一本成功之作。而于老师正是我们教师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相信在于老师的指引下,我们都能克服任何困难,迅速地成长!

【读《教海漫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海的女儿有感09-02

读《海的女儿》有感06-14

读《海蒂》有感06-15

读海蒂有感04-21

读《老人与海》有感06-27

【优】读《老人与海》有感08-29

(精品)读《老人与海》有感08-29

读《老人与海》有感【热】08-16

(推荐)读《老人与海》有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