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时间:2024-05-22 14:1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

  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摘自《特别狠心特别爱》

  当上帝把一个粉嘟嘟的小生命送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家长。看着幼小的生命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我们欣喜,我们感恩,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想要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送给我们的宝贝孩子,因为,我们要我们的孩子幸福。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幸福的家庭?良好的教育?高档的玩具?先进的学习用品?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甚至,无所不能的金钱?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

  在《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作为家长,送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首先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就好比是个1,其他的各种能力就是后面的0,离开了生存能力,其他的一切能力都无从谈起。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家务教育是一个孩子生存能力的起步教育。

  记得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自己洗袜子,每次都是边洗边玩,有时候一双袜子没洗干净,肥皂却只剩下半拉了;有时候,一双袜子洗上好长时间,可照样黑是黑来白是白,到头来,我还得重新再洗一遍;终于,我给他说:宝贝,你洗不干净,妈妈给你洗吧,等长大了你自己再洗吧。

  现在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哪个人生下来就会干活?即使干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肯动手,孩子终究会学会的。可是我呢,孩子本来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就这样被我夺走扔掉了,直到现在,儿子每天一双的臭袜子还是我洗。即使让他洗,他也不愿自己动手了。

  如果是现在,我会怎么做呢?我会首先夸奖儿子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很棒,帮树立儿子爱劳动的信心,然后教给儿子正确的洗袜子方法。那么,今天,洗袜子,还有更多的家务,就不会是我一个人的辛苦了。

  儿子的购物欲望特别强烈,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只要自己喜欢,哪怕只是和家里的有一点不同,也要缠着给他买。为了限制他强烈的花钱欲,升入二年级后,我决定每周给他五元钱的零用钱,让他给自己当家,并且前提是家里的垃圾都由他带到楼下垃圾箱里,也让他知道赚钱的辛苦。儿子经不起独自当家的诱惑,痛快的答应了。刚开始,儿子不愿提卫生间里的垃圾,认为太脏,就给我商量,可不可以不提卫生间的垃圾?我坚决的说不行。为了自己的零花钱,儿子英雄气短,只得答应了这个条件。每次看到捏着鼻子,头拼命歪向一边,提垃圾的小手伸得远远的儿子,我都想笑,谁说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家儿子为五元钱都折腰了。

  如今,不用提醒,只要看到放在门口的垃圾,儿子都会自觉的提到楼下去。更难得的是,体会到了赚钱的不容易,儿子花钱的欲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一次,我和儿子在文化城玩,儿子想喝红茶,可一瓶红茶就要用掉自己一多半的零花钱,考虑再三,儿子用一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

  为什么这件事儿子能坚持的这么好?这其实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里的有偿生活机制课,不仅更好地锻炼了孩子做家务的能力,更让孩子体会到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前几天看过这样一句话:如今,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成了孩子的取款机,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成了孩子的榨汁机,虽然有些调侃的味道,可也反应了当今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即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啃老族。为什么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找不着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父母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去娶妻结婚生子买房子?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送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礼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独立生存的本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时,孩子一定会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为了孩子明天的更好生活,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宝贵的礼物送给孩子吧。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2

  最近我刚读完作者沙拉的一本书,书名是,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作者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

  作者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和以色列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己的教育尝试,采用她对孩子的“延迟满足教育法”,“适当不满足的教育艺术”和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独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方法,使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成长获得了成功,书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读后确实感人。

  读了这本书后,对照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现状,感到真如书中所说的,中国的孩子许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应该自己能料理的事都指望家长,上学连书包都依靠家长背,缺乏自理能力,任何事只求顺利,惧怕挫折,对照书中的成功者的成长历程,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要想增强自己以后的生活,学习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吸取书中成功者的成长经验,有意识地去锻炼,培养自己。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3

  今年寒假,在家里很无聊,妈妈知道了我的苦恼,就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名字叫《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在上海出生的犹太人后裔沙拉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以华,二儿子辉辉,小女儿妹妹,在中以建交后,放弃了上海的美好生活,回到战火纷飞的故乡以色列。在那里受到犹太家长的启迪,改变了“中国妈妈”式的教育,当起了“犹太母亲”,亲手把孩子培养成了富豪。

  在书的背面,有一段沙拉的经典的话:中国人为什么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因为,中国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在我的`教育实践地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其实那传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怎么爱。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犹太母亲和中国妈妈的区别。中国妈妈看似“冷酷”的母爱,却成了犹太人的爱子秘籍。

  这本书本应该是家长们看的,但妈妈却推荐给我看,起初我还不明白妈妈的用意,我想是妈妈更想让我自己深刻地体会到才能越走越远,让我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学会独立。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4

  这本书是在与一位朋友聊天时听到的,书的名字特别吸引我,让我忍不住想要看一看如何对孩子做到“特别狠心,特别爱”。书的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这位母亲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沙拉为了父亲的遗愿以及对以色列教育观念的好奇,她携儿女来到了以色列。通过中以不同教育方式的但对比,让她有了更好的直观比较,同时也让她更好地用科学的方法对儿女进行教育,并终于将他们培养成才。本书中探究什么是对孩子的爱,什么能帮助孩子获得人生长远幸福,用爱的名义为孩子创造“条件”和“环境”,同时,利用科学、理智、智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习、独立、体验,从而达到有质量的教育孩子。

  本书摘录: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在如何爱孩子,爱的目的、爱的.理念、爱的方式、爱的技巧上,犹太人和中国家长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他们从孩子身边向后退一步,做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包办他们的一切。

  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盲目的无条件的爱孩子,并不晓得爱子的艺术。要舍才有得: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可是现在的父母往往是一切包办,在“爱”孩子的过程中无形的抹杀掉了给孩子们创造:坚强、创造力、爱心、成就、责任的机会。于是,逐步形成社会上的一些“公主王子”型、“啃老族”。而沙拉为我们每一个家长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她教我们如何培养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她将爱子秘籍,总结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并归纳出三个内涵和对应技巧。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人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人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瓢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犹太人将干家务活看做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并且作者能够根据孩子的发展作出合理的计划,这一点也是我们可以参考和学习的。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有的东西并不能垂手而得。“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书中有两点很值得学习:1、孩子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继承努力。2、养成好的习惯,并经常督促。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这样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

  以色列的教育虽与中国教育有异,但“爱的教育”却是相通的。“特别狠心,特别爱”是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的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偏执、困惑、沉重、迷茫。这真是一本好书,对我们日常教育幼儿也能得到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5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是沙拉,她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1992年,在上海结束了不愉快的婚姻,带着三个孩子移民以色列。这位母亲育有两子一女,本书记录了这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手记,阐述了爱子秘籍,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感悟别样的跨国教育,走出教育的误区,学会如何科学、理智、智慧,有质量的教育孩子。这本书太给力了,对于在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现在已读到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犹太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而非知识的灌输。“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一个和社会接轨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职业学生。职业学生很可怕,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期待。”读到这不得不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研究生毕业,自己究竟收获的是什么?欠缺的又是什么?深知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改变了教育策略。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孩子快五岁了,我从来都没有想着让她获得多少科学知识。虽然周边的孩子会认识很多的文字、数字,而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一方面而焦虑过。个人认为只要一个孩子智力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对于一个孩子能力的培养,则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过了发展的敏感期再开始培养,只会事倍功半。甚是习惯一旦养成,会伴随终身。

  3-6岁是孩子参与家务活动的`敏感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让孩子力所能及的参与家庭事物,孩子长大后便会好吃懒做,缺乏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很早我便有意识的让闺女做一些事情,比如洗袜子,小内裤等这种小件的衣服,虽然刚开始她不知道如何使用肥皂,会把肥皂泡在水里面,盆里面的水也会溅一地,弄的乱七八糟,更别说可以洗干净了。可我还是坚持培养她自己做这些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最近发现她已经会把衣服搓的很干净,洗完之后可以把用完的盆放在架子上,然后利索的把地拖干净。此时已不需要我再去帮忙,更不用偷偷的把她晾好的衣服拿回来再重新洗一遍。看到这一切,我甚是欣慰!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孩子在生活中点点的变化和进步,让我很欣慰。同时我会在她完成一件家务事情之后,酌情给她画上几颗小星星,如果表现的好,会比当时商量好的数目上多画一两个,非常肯定的告诉她这次表现的非常好。当然,闺女也会很开心,等攒到一定的星星之后,会根据她的要求买她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

  对于闺女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更多的还体现在她的幼儿园生活中。从最初幼儿园的选择上,我就没有考虑公立的幼儿园,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闺女天天在幼儿园小手背背后的约束,我希望她可以在一定的约束下获得更多的自由。考察了众多幼儿园,最后给闺女选择了一个蒙氏班。我心里很明白,虽说是提出蒙氏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很多局限性。但我想,总还是比传统的幼儿园还是有些区别。果不其然,从一入园的自己签到、换鞋、叠衣服、打饭等等,处处体现着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教育理念。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工作区域也不一样,锻炼的能力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的是水区,闺女也最喜欢这个区域,问她为什么,她总说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好吃的。在家里,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是不容许她拿刀切菜的,总觉得不够安全,怕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可在闺女的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拿刀切菜的照片。孩子们在幼儿园使用的刀肯定是特殊材料制作的,使用起来也是很安全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天的变化,我也是看在眼里。从最初的那个早晨入园都羞涩的低着头不肯和老师们问好,到现在能够大大方方的与老师问好,放学时开心的和老师们说再见。最近接她放学时,老师们还常常夸她现在可以争着举手去台上表演节目呢。看着孩子一天一天点点滴滴的变化,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是漫长的,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蕴藏着每位妈妈的辛苦付出。我深知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在必要时刻给予引导,而不是孩子的占有者和拥有者。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6

  第一、在书中感悟人生

  她在《父爱是一种智慧》里这样写到:我从小看很多书,吸收每一本书中的精华。可以说,我的教育来自我父亲及我看的那么多书。我小时候,父亲就帮我订过各种书刊,让我从书刊中看世界,我坚持着读书的习惯,我熟读了毛主席的所有著作,从《毛泽东语录》到《矛盾论》我都读过,并且获益甚多。

  我读过最好的书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我可以全部背出来,我从他的诗里看懂了诗歌。在我家的书架上,几乎全都是世界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对我影响重大。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最近育心家人们也在组团读《毛泽东选集》,感觉智慧是相通的。

  书本给了我很多生活的力量,父亲给了我很多生活的智慧,两者加在一起,我就成为一个完全有准备的人,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接受。

  从沙拉的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联想到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经典的熏陶,每天读圣贤书,可想而知经典宝贝在不断累积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总有一天育心经典会人才辈出,大放异彩。孩子们从小读经典可以提升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表达能力,因为只要坚持就会自然地爱上阅读,从而提升写作能力,通过经典的熏陶,孩子的品行在不断的修正,格局不断放大,这些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第二、授人以渔

  教育就是给予人能力,你要财富或者要成功,我教你怎么做到,而不是直接给你。我们常常忽略了有效教育的一个关键词:体验。其实,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而他经历的每件事或者每次跌倒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他们愿意在自己生命的白纸上绘上多姿多彩的图画,无须父母画好框架,无须父母越俎代疱。

  第三、为什么人付出都会快乐

  很简单,请想一想,不管我们买多少东西,能快乐多久?看一部电影,最多快乐几个小时,买一台豪车,住进最棒的房子,快乐都不会超过3个月。只有不断成长、付出、创造价值,我们才会持续快乐,生命都会创造出卓越的成就。关于这个我们育心家人的体会肯定是很深的,我们每天早起学习,每天都有老师在平台上讲课。语音课,文字课内容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育儿,齐家,智慧,健康,财富应有尽有。

  这些课程的背后是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与大爱承担,家人们也在学习中成长着,在不断的付出中进步着,精神上越来越富有,心态越来越平和,生活的也就越来越快乐。大家长赖老师一直强调多付出,多承担,不要总想着回报。在平台上呆久了,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其实快乐很简单,多承担,多付出。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赖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将会实现全面大有!

  第四、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亲曾经教导我:做人一定要慈爱,要帮助弱小,并不是有钱人才能做慈善,所有人都可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首先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大自然给我们食物,感恩老师给我们智慧,感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给了我们磨练。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我也一直跟他们强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的孩子们曾经不理解,为什么我乐善好施,更不明白我自己不舍得天天坐出租车,为何经常帮助人看病,但随着我的言传身教,他们都懂得了先人后己乃是美德,我欣慰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更让我的子女学会了感恩。

  第五、相信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父亲的`陪伴教诲,加上阅读的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要把阅读这个受用一生的礼物送给我的孩子,孩子从小和我一样阅读量很大。爱是一种传递,父母要鼓励孩子具体表现出对父母的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身教大于言传。

  育心家人读经典的方式一直是提倡亲子共读,这样亲子可以互相学习,互为榜样。在家人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指读的视频,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坚持下来的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早起学习、分享、幕后承担的家人,都是我们的榜样,有了这些榜样我们的学习充满了能量,充满了爱。

  最后给家人们分享关于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学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2.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生活中,父亲与母亲既应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因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关爱家人的需求,尊重家人的权益,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3.教育孩子感恩,要从教育他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把他们养的这么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给孩子讲动物感恩的故事,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父母,就像当初父母从外面寻找食物喂自己一样,鸟都能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人呢?

  4.让分享的观念在孩子心里生根。在大多数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非常宠孩子,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理所当然的独占。有的家庭在吃饭时把好吃的菜都留给孩子。看电视,遥控器由孩子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然不容许妈妈把零食分给小客人吃,这样下去,分享的观念和感恩的心就难以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5.让孩子经常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者是学会赞美他人与微笑,他们相信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万事不以我为中心,不欺负伙伴,这样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6.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如果孩子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鸟儿歌唱,阳光明媚,花儿芬芳,这些都会愉悦他的内心。

  7.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7

  八年前初为人母时认真拜读了沙拉的新作《特别狠心特别爱》第一部,了解了她的家庭教育理念:“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爱孩子,用“逆境体验教育法”、“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法”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

  “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

  “有偿生活制”是家里所有东西不能无偿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务,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延迟满足教育法”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家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沙拉女士与时俱进,又出新作:《特别狠心特别爱Ⅱ赢在家风》,强调家庭教育要“严家风、迟满足、慢教养”,融合了中国传统和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精华的家风传统。

  沙拉白手起家,终成以色列钻石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她是亿万富豪,更是慈善义工、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她是单身妈妈,却独自将三个子女培养成健康、独立、有担当、会创造财富的社会精英。优秀的家长培养出卓越的孩子,这就印证了那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沙拉曾经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这位单身母亲把三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辛辛苦苦想成为一个“一百分母亲”:孩子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不用洗碗,不用洗衣服,不用做饭,不用叠被子,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并为自己的能干骄傲。直到41岁那年带着三个孩子移民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邻居大婶看到沙拉事事为孩子包办,毫不客气地对她说:“不要把你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老太太的话,让她醍醐灌顶。她回忆说:“虽然这样的教育手段看上去很残酷,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决定,要彻底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如同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要求三个孩子好好学习,并不要求他们考满分,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更注重他们的品德培养,坚信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坚强、豁达、乐观的她给了孩子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宽容。孩子们凭借这三把钥匙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确实,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的行为习惯取决于家风,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每个人的性格、素养、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深深烙上家风的印记。比如说家喻户晓的梁启超,他的九个孩子有三个中科院院士,其他六位也各有所成,在各自领域里都有杰出贡献,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梁启超身处社会激荡变革之中,但是爱国救国之心始终不变,而且,他还要求子女确立为祖国而学习的思想,告诉海外留学的孩子:“毕业后回来为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子女在外读书期间,梁启超也没有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在“润物细无声”的诉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通过言传身教,把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

  又比如美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家族:爱德华和珠克家族,如今都已传承八代。老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子孙中有多位大学校长、文学家,还有人当过副总统、大使。而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无所事事。子孙数百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数十人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总之没有一个有出息。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家风不仅影响到眼前的一代人,而且会长远地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这也验证了中国那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同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两句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孩子的视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

  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孩子最初看到的必定是家庭,是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父母的言谈举止、营造的家庭氛围和在生活点滴中给孩子的教育就要往这方面引导。

  前几天,“林妙可落榜北影初试”的消息使林妙可成了众矢之的:9岁独登奥运舞台,10岁出演《红楼梦》,12岁上春晚,9年间片约不断,却在北影初试便落榜,曾经闪亮的童星一下子黯然失色,被指学艺不精,道德品质不行。

  相反,当年奥运开幕式上,虽然歌唱的好却因外貌不及林妙可成了“声替”的杨沛宜则在父母的保护下,将奥运翻篇,默默学习,开启学霸模式,专注文化课的学习。2013年考入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

  透过林妙可的“泯然众人”和杨沛宜的逆袭学霸这一现象,再来看看她们各自的家庭教育:林妙可的母亲是一名全职主妇,作为一名小童星的妈妈,她望女成凤,但却不懂得规划女儿的人生,没有为女儿过滤掉演艺圈的喧嚣,为了挣钱,竟然让女儿十三岁酒吧走穴,为不孕不育医院站台,十四岁拍情感戏,初三那年才学会过马路。

  相反,杨沛宜的父亲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教育女儿迅速将奥运翻篇,潜心学习,让女儿完全淡出大众的视野,爸爸平常很少透露女儿的消息,唯有一则博客,含蓄表达了期望女儿不忘初心与书为伴,与知识为伴的嘱托。杨沛宜的爸爸用自己的格局和远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更真切的希望家长不要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不要因为忙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丢给学校,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再名牌的学校、再负责任的老师也没法把孩子教育好。原生家庭的教育是基础,基础没有打好,就不会有稳固的人生。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模子。但愿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这两本家庭教育的宝典,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修正好自身这个模子,才能复制好理想的影子,培育出理想的孩子。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8

  沙拉带着孩子们去菜市场买菜,一周一次,蔬菜、水果都是农民自己种植的,重口感不重品相。到了梨子收获的季节,集市上就很多卖梨的果农。以色列农民的习惯是在水果上保留一点枝叶,免得水分走掉,影响口感,这么一来就一些梨可能会被枝叶戳出来一些小洞。

  沙拉会要求孩子在挑梨的时候每个人挑一个有一点问题但今天还可以吃的梨。这样的梨会便宜吗?不会。这样的.梨挑好了,沙拉看过了才会去称,而沙拉自己只挑好的梨。挑好了一起承重,付钱。

  晚上吃水果的时候,沙拉告诉孩子们,首先要有利他心理,如果每个人都挑好的水果,那么有问题的水果谁来吃呢?我们今天晚上就可以把这些水果吃掉,这样我们帮助别人解决了一点小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何乐不为呢?每个人都帮助果农解决几个不好的水果,那么不好的水果就会越来越少。

  另外,我们要敬畏食物,那是水和阳光赋予我们的礼物。虽然这个水果有一点小问题,但并不影响健康也不影响当天的食用,这个小小的水果可以帮助到别人,妈妈希望你们从这个小小的水果就学会体谅别人。

  梨的身上有点瑕疵,我们可以接受,同样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些缺点,妈妈也能接受。有一天你们工作了,跟同事或者其他人也会产生碰撞,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我们需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和包容。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9

  说实话,如若不是陈老师的推荐,我或许不会看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孩子本身就是千千万万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许多人所谓的“成功的育子经验”,其实并不实用。但后来一想,似乎是我忽略了自己“过滤”的能力,“经验之谈”应该是别人说来听听,然后自己挑有用的拿(两个千万富翁的妈妈的话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适用的)。于是,在自己边读边掂量的过程中。

  感谢沙拉女士,写就了一本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和震撼的书籍。更感谢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典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审视高效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比我们自己的“草莓族”、“啃老族”孩子。“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是不以聚合为终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以分离为代价的。就像当初你把他产下,连着你们的脐带必须剪掉一样,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在读这本书时,这段话总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好像在嘲笑我:看吧,这些道理你都懂,但正真做到并成功的是沙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犹太家长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他们把爱藏起一半,让能力让独立成为孩子的拐杖。他们只做参谋、引路人,至于如何做靠你自己去体验,去获得。这样孩子有了坐标和愿景,自然就有了原动力并积极地为实现自己的愿景和理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困惑、失落甚至是惨败,但这正是进行挫折教育最好的时机,为孩子们的心灵加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他的抗挫抗压能力将增强,这样他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跌倒后一蹶不振,永远卧倒。

  沙拉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她的二儿子辉辉在做事情的.体验中,学会了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辉辉体会了劳动乐趣,赚钱的技巧,交际的多元,辨别判断的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受到钻石公司老总的青睐,被考查了两天(第一天让他记账,他从小就记账,所以不成问题;第二天让他给钻石分类,他早有准备在大学辅修的就是此业,所以也不成问题。)就这样,他成功地进入了高门槛的钻石行业,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三十岁时就拥有千万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交给了妈妈一把当年许诺的房钥匙。

  简单的拿自己做一下对比,似乎拥有这些能力都太晚了,十年二十年,直到步入社会多年才体会这些,这样看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由此看出,犹太家长培养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终生受益的能力,中国家长只图眼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反倒是害了孩子。其实,中国有着几千年来优秀的教育典范“孟母三千”、“孔融让梨”、“曾参杀猪”等等,这些可贵的精神粮食,我们不可丢弃。现在,大家越来越会调侃中国式教育了,很多家长已经渐渐意识到“包办”的弊端,只是在“回来”的路上走的比较缓慢。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0

  在周末里,我读了沙拉女士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感触颇深。沙拉女士真实得指出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况,现在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牺牲精神,爱孩子爱的最无私,最赴汤蹈火的父母,成了事事包办的电饭煲,洗衣机,清幛机妈妈,是名副其实的孩奴。我们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着是天经地义的,从而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里,我们培养出了啃老族,草莓族,成了社会问题。与尤太父母相比他们为孩子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唯恐孩子缺乏家范走上“伪贵族化”的.歧途,很多犹太富爸爸(们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尤其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足以让我们的灵魂深处思考如何才能为人父母的问题,让我再次感慨犹太人真是了不起。

  我们中国一些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自宫图,是缺乏智慧和艺术的迷茫之爱。犹太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篝火图,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他们就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21世纪,孩子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与不可预知的局势,虚拟子宫的爱子方式,是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深陷在爱的误区中的中国父母,丝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正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的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偏执、困惑、沉重、迷茫。这真是一本好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推荐这本书给家长们看,希望爱孩子的父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帮助和领悟,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1

  当时接触这本书源于我初为人母。当其他妈妈都追逐于孩子的敏感期、如何读懂孩子等一类家庭心理健康书籍时,我则选择阅读如何培养孩子财商的书籍。书本的作者沙拉,是一个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的犹太人后裔。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个中国人。1992年,中以建交,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了申请要回以色列,以了父亲心愿。这位有着犹太血统的犹太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她成为世界知名钻石公司的首席代表,还吸取了犹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她的两个儿子都在30岁以前就拥有了亿万资产,成为世界富豪。

  当在当当网发现这本书时,它超高的评价以及购买度使我迫不及待的将它收入囊中。我们父母那一代的家长,重视的是智商。成绩就够了,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妈妈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心理,不会再像上一代的父母那样凡事都填鸭,学习是第一。本着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理念,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成长。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其实这样是挺好,说明中国的年轻妈妈们没有闭门造车,以迅猛的速度被西方教育理念影响着。在将近20年的转变中,妈妈们的心态发生的改变,但当把我们的中国孩子放到其他国家的孩子中去时,仍然是显得那么的柔弱。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当代的父母不敢放手,不够狠心。犹太人教育孩子之所以这么成功,我总结了几点:

  1、孩子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很多中国妈妈认为孩子18岁前都和赚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在犹太家庭里,任何一个人都与赚钱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是他们拜金,而是他们认为学会了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在沙拉还没有回到以色列之前,她与她的三个孩子就同无数个中国家庭一样,吃饭、洗衣、整理书包都由沙拉一个人包干。当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以色列后,一切都发生的改变。受到犹太教育的影响,沙拉改变了,她的孩子们也改变了,家里从此没有任何免费的照顾和食物。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2、教育孩子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沙拉的家庭有偿制,她的三个孩子各有各的“生意经”。沙拉鼓励孩子用正当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即使是失败,也绝不担当孩子的保护伞。她认为,作为家长不过只是孩子的军师和拉拉队罢了。生活理想和责任感应该存在于每个孩子的心中,而不是由父母帮他们去谋划。

  沙拉说:“与父母共同奋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能做好。有偿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强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中国的妈妈把帮孩子代劳任何事看做是一种爱。口里说着不能惯着孩子,手里却抓着孩子自己能背的书包,自己能穿得鞋子,自己能盛饭的碗。到底还是几十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犹太家庭里,当他能直立行走时,走路成了他自己的事,当他能识别货币时,家长便还是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在他们眼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比培养孩子弹琴、跳舞来得更实在,更重要。犹太教育不是虎爸虎妈的行为,只是他们特别狠心特别爱。

  无论这本书是不是鸡汤,犹太人也是在上千年的危机磨练下成就的极致,无法复制,但有很多启迪。我认为开放教育计划,应先针对父母,赢得更多的支持和相关者,只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成就更多独立,有责任感的孩子。待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延续并磨练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2

  这几天在家读了《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这本书是在学校刚开学的时候张校长推荐的,当时我就从网上购了一本,但是一直放在床头没有看,在接到学校的通知说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才想起这本被我放在角落的书,当我拿起它开始读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本以色列犹太母亲沙拉著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真是一本好书,我如饥似渴的一气读完,真的使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书中沙拉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现状:“直升机”父母,事事包办做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妈妈,暗喻为子女包办一切,关怀强迫,过分热心的家长形象。而“中国妈妈”这一称号作为一种标签上了美国词典,这些都是家长只知道爱,不知道教造成的。今天的孩子在物质上是最富有的一代,而精神上却是最贫乏的一代。在当前的富裕环境下更需要父母有更高的境界、智慧和勇气。爱孩子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天性,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往往是有人格缺陷的,但爱也是一种手段。爱的目的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别,一旦父母做到了掌握爱孩子的艺术,孩子就会受益一生。

  而我从书中了解到以色列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方式有所不同,他们注重教育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一个孩子教育成有独立思想的经得起挫折的人,让孩子知道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让他们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他们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

  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

  质。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于孩子都采取超前满足,过量满足的溺

  爱方式,殊不知,谁溺爱孩子就不得不有朝一日为他包扎伤口,心软

  是害,狠心是爱!

  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以前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走进了误区,有时会使用暴力,有时又过分溺爱,读过之

  后,我感到身为父母,不担心你不爱孩子就怕你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教孩子!当你爱孩子的愿望像啤酒沫一样往上蹿,而你爱孩子的理念和技巧却还停留在愚昧落后的阶段,那你就是世上最没有成效最

  可怜的父母。你只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孩子学会追求

  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到达目标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才会收获

  成功的人生!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3

  20xx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母亲沙拉的教育子女手记《特别狠心特别爱》,沙拉运用犹太式教育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儿女,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犹太民族是个神奇而沧桑的民族。二战时期接近三分之二的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战后仅剩200万的欧洲犹太人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建立了遥遥领先的发达国家以色列。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更是凭着过人的生存智慧、韧性和毅力生生不息的扎根、生长、传承,且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改变着世界。

  为人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然而他需要的技巧和艺术却远远高于任何一项职业。沙拉,就是这样一个成功母亲的典范。她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首位,利用有偿生活机制,"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法,以"家长退居二线"的放手慢养方式教育,"观察,参谋,提醒——做军事父母培养不平庸的孩子".

  中国传统式母爱的画面是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睛如湛蓝的夜空中闪烁着漫天繁星,静谧恬静,眼神里流淌出如涓涓细流般春水,温柔绵长。而沙拉是用倔强的眼神告诉我们母爱如此坚定。

  如此坚定的爱如何去爱?

  爱孩子,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反思自身,身为八零后的我,其实也是个超龄婴儿。回顾个人成长史,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父母却给予我远远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爱,而我享之安然。当邻居家同龄孩子烧火做饭,插秧除草的时候,我可以自由的以写作业、看书为借口远离一切家务,甚至包括个人生活自理事务。接着,身边的同学们陆续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出去打工了,我如同"佼佼者"般上了大学。现在,我在城市里守着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过着一房一车一孩的生活,生活能力平平,不善与人交际,成了名副其实的"娇娇者".而原来那些农村的同学们他们敢拼敢闯,肯干能干,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生二胎,且在工作上不嫌弃苦累,不挑拣肥瘦,有的在建筑工地上承揽工程,建起了林林大厦;有的在后厨食堂烹煎煮炖,锤炼成为制作各种美食的炊事能手;有的在工厂,是模具制作的技术精英;有的坚守农村,成为新一代鸡鸭满场、猪羊成群、农田大片,瓜角茄菜样样齐全的新型富足农场主。

  儿子六岁了,我们试着让他独睡,可他依然拽着妈妈不肯放手。爸爸强行抱走他,他一边挣扎,一边喊:我要跟妈妈睡,我要跟妈妈睡,我没长大,我只是个五六岁的小孩子。

  这是我们尝试训练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一个开始。试着转变观念,让孩子自己睡觉、吃饭,处理个人生活自理事务,逐步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也是读完沙拉手记后深切认同并着手实施的第一步:爱孩子,一定要学会放手。

  第二,爱要讲究原则。放手不等于放任,孩子年幼,还没有孰是孰非的观念。做父母的要学会引导孩子。21世纪,我们面临更加激烈和不可预知的未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仍然是要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才能为孩子把好关。初中学历的沙拉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移民以色列生活,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和犹太邻居母亲、老师、学校、教育局长沟通,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按照正确的路标前行。

  运用有偿生活机制让孩子们自我动手,自我体验,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实际运行后沙拉发现,孩子们比想象的更能干,更有了时间意识,成本意识,自我管理意识,与人沟通合作意识。

  "延迟满足,适度不满足"增强了孩子们被拒绝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逆商,还促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是犹太母亲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孩子爱的尺度把握。可以玩,但不可以玩过度。

  第三,慢养,常怀慈母心。幼龄期的孩子爱玩,也有自己的节奏。摸石头过河的年轻父母很容易走入要孩子事事顺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怪圈。加上现今教育商业化和市场化,各种培训班,各种早教、艺术中心,变相的给孩子增添各种压力。小儿学琴,他的聪慧让我们惊喜,可是孩子也有畏难情绪,他的耐力、自觉性也不是一日就能练就的,之前我总是以简单粗暴地方式处理,导致孩子越来越难产生兴趣。坏情绪就像链条反应一样,孩子越来越没兴趣,我也越来越直接暴躁。我觉得应该要向沙拉一样坚持学习思考,慢养教育,严格不专制,不盲目感情用事,身体力行为孩子放好样子,做成熟理性睿智妈妈。

  一味奉献牺牲,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爱是迷茫的;简单粗暴,完全以父母意愿规划孩子的爱是危险的,读后感《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哪一种爱的方式更合适?我从沙拉的眼神和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成功母亲的执着坚定。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4

  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自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可想而之,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是何其的艰难。沙拉也曾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曾经的沙拉也被累得筋疲力尽,是邻居大婶的训斥,告诉她:不要把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之后沙拉为孩子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

  前些日子,我曾想女儿上小学了,是人生的第二阶段,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陪好孩子学习,满足物质需要,我在不知不觉中向 “孩奴” 妈妈靠近了。看这本书后,我顿悟了许多。让我明白过度的爱让孩子无法承受,就如满杯自溢一般,还孩子以自由空间,不由扬鞭自奋蹄,岂不美哉

  沙拉还告诉我们:“狠下心来,领着孩子走,或者看着孩子走,绝不是抱着孩子走!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父母永远不要代替孩子成长。”这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三个孩子的母亲——沙拉。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以色列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让我们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改变这种教育方法,那么中国的家长真的都成了孩奴,中国的孩子很多都成了啃老族。

  “生孩子是母鸡都懂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犹太人的教育充分展示了犹太人的聪明才智。

  “延迟满足”是犹太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因为“延迟满足”有以下优点,第一,“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第二,“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伤。第三,“延迟满足”还训练了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而中国采取的教育则是“超量满足”、“超前满足”、“及时满足”。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还有进取心吗?还有耐心吗?还有吃苦受挫的意志品质吗?

  犹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让孩子学做家事,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激发他们的生存技能,点燃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是做一个狠心的`周扒皮妈妈。犹太妈妈不充当孩子的提款机、洗衣机、电饭煲、,不做孩奴。做妈妈最深奥的艺术不是做包办型的大管家,而是做“观察,再提醒,参谋”的军师。而中国的孩子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然也不全是),做父母的照看了小学,再陪读高中,供应了大学,再负责买房娶媳妇。中国的妈妈真的成了孩奴。

  中国的富人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待遇。而犹太富人也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种贵族学校却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

  犹太人的教育世界闻名,沙拉正是慕名这种教育,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和教育,而选择了这种艰苦的生活和教育。

  这位睿智的,流着中国人和犹太人血液的妈妈送给了孩子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宽容。而成功的三个孩子也分别送给妈妈三把钥匙,大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车钥匙,二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别墅的钥匙,女儿则送给妈妈一把装满珠宝首饰的保险箱的钥匙。妈妈很高兴收到了这样的礼物,更高兴的是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了优秀的世界顶尖级的人才。

  我们祝贺这位成功的妈妈,更为这位妈妈高兴!我们作为一名家长要借鉴和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让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15

  虽然春天的脚步还在迟疑,但冬眠许久之后真的期望能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重新恢复活力。好久没看书了吧,找一个理由买一堆书回来摞在桌上,决定看一本收一本。

  决定先看“特别狠心特别爱”,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双宝的关注,她奇道:“狠心怎么还爱呢?”我告诉她妈妈看完了书再回答她这个问题。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以上是该书介绍的一部分,而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看来“犹太”和“培养富豪”是这本书的噱头。那么我到底是被什么吸引的呢?

  吸引我的是简介中提到的“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财商。我自认是个低财商的人,守着一份不高的稳定收入不做他想。从来没有想过成为富豪,大概也是打心眼里不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但我不希望双宝被我这样定位,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她能活得更自由。而自由,是需要赚钱能力来创造物质基础的吧。

  还有,理论上我知道该如何严格要求孩子,但实际操作上还是经常心软手软,非常需要听听他人的高见,好坚定我的决心。

  当然,和其他一些育儿书一样,毕竟不是专业作家出品,整本书的思路似乎欠清晰。尽管也是分了几个章节,但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无合理的逻辑,每一章节中的小文章也并不都紧密围绕本章主题,看起来是很多篇育儿感悟凑在一起,甚至有些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有重复的现象。

  但这本书仍是一本有特色的育儿手记,很多地方提及的以色列人的育儿观念对我很有启发。比如“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母鸡也会生孩子”,比如“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程”,比如“财商从娃娃抓起”等等。总的来说,以色列人爱孩子爱得长远,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而不是在爱的名义下感情用事,因此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这点我非常认同。

  此外,作者在中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面对不同的育儿观念,这种对比,让我认识到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大环境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孩子的教育绝不能短视,更不能随波逐流。

  看到作者23岁的儿子在上海买别墅送给母亲,我由衷地对他的能力和品德表示钦佩。想想看,我一直在跟双爸念叨要给双宝留一套房子保底。难道在我心中双宝就是个没能力自己挣房子的孩子吗?唉。。。看来差距不是孩子们的,而是我这当妈的境界。所以双宝,看完这本书,妈妈决定了不再考虑给你留什么也不再考虑给你更好的物质享受。只有把你培养成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妈妈才能真正地放心。

【读《特别狠心特别爱》有感】相关文章:

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02-20

你很特别读后感通用10-15

特别的英语自我介绍范文03-21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读后感02-18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读后感【热门】02-18

《平安行》特别节目观后感06-08

幼儿园大班社会《关爱特别的人》教学设计06-14

交通安全特别节目观后感11-02

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观后感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