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时间:2024-05-30 15:01: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精]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精]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的,他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当你打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非暴力沟通的魅力。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这本书向我们阐述了语言的暴力,在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使用了粗暴的语言、讽刺的语言是暴力,而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扩大了对语言暴力认知范围,例如评论、说教、命令、指责等都是暴力语言的表现形式,这些没有被我们注意到形式,对人们的伤害远比肉体伤害更加疼痛。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而书中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通过自己和别人的一些实战经历,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积极倾听,帮助人们表达需求,疗愈内心深处的伤痛、让爱融入生活,找到内心那个曾经迷失的自我,重新获得对生活、对家人、对工作的热情和活力、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己和解。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1、跟人建立友善的关系

  2、由衷的给予

  3、让爱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原因,往往是我们不会表达。我们爱用道德评价别人,给别人贴标签,仔细想想其实引起我们生气、不满地都是他的行为、而非他本身,可是我们往往忽略这些。例如孩子(低幼儿)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你的贵重物品,作为家长就会生气了,你可能会说孩子你真讨厌(或者淘气)。可是孩子(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心里便会认为妈妈讨厌我,心里也很难受。但如果你对孩子这样说,你把东西弄碎了,妈妈很生气,妈妈担心你受伤,这样一说孩子就明白了是我的行为让妈妈生气,而不是我让妈妈生气,这样孩子和家长会越来越亲密。

  我们很多人有时候也不会倾听,也不明白什么是倾听,有时当孩子跟家长讲话,孩子还没有说几句,家长就打断孩子的讲话,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人生经验会告诉孩子。一番说教后,有些孩子可能会接受父母的教诲,可是有些孩子则不会。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告诉自己,以后我什么也不想对家人说了,在他们眼里我感受和需求不重要,他们根本不了解我,我要将他们开除。就这样,家长越来不了解自己孩子。倾听是家长摒弃的思维方式,渐渐地,孩子变得跟家人无话可聊,因为作为家长的你从未认真倾听,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的问题,与他感同身受。只有肯定孩子的感受,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拉近彼此距离。这种倾听方式不仅应用于亲子关系、还可应用于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中,这样你们相处起来都很身心愉悦。

  有时我们自己的不开心,源于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这样做,我们应该这样做,其实选择不得不、应该这样做的.时候,内心有点无可奈何,有点消极在里面。书面作者写到,他自己非常讨厌写临床报告,有一天他就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临床报告,他想了想可以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他从那刻起就再也没有写临床报告了,想到自己少了无数份临床报告,他内心无比快乐,他想到了其他方式获取收入,而不是通过写临床报告。通过这个,下次当你在面临不得不是的时候,你就换成我选择做——X,是因为我想——X,不在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为了逃避惩罚、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而是寻求内心真实的需求,已达到内心宁静。

  通过这本书,我重新审视自己、孩子、夫妻关系以及其他人的关系。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在慢慢摸索我和我家女儿的相处模式。对我而言,她不仅是我的孩子,她还是她自己,是区别于我的一个独立个体。她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我首先保留自己的意见,然后站在她的角度去积极倾听她的情绪、需求。尤其是当她愤怒、伤心的时候,我要先让她把情绪发泄出来,让她自己安静下来,说不定安静来下来后就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我只要陪伴她身边,倾听她的想法,引导确认她的情绪,让她发泄出来。而不要把我的人生经验告诉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她有权利去感受不同的体验。生命本身就是全方位的体验,爱与逝去、生活与死亡,这些都是我们和孩子要面对的。然而我们现在很多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探索和体验,让孩子缺失创新能力和独特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要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生活乐趣。不能因为我们害怕孩子受伤,就剥夺他们的体验,就是因为这些体验,才能让孩子不断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探索世界、学会如何去爱,让他们感受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亲子关系的相处,也让我对夫妻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我和丈夫的相处之中,我学会了沟通,准确地说是不加评论的沟通。如果我们对某件事存在分歧,我先要把事情表述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这样对方才可以清楚地知道你生气的原因,然后做出回应。当然,他也可以冷静地告诉我他的想法,让我更加明白对方的意思。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夫妻双方可以明白对方心底最真实的那个想法,这才叫沟通和互动,这样就可以减少吵架的次数。更好的是,俩人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就可以真切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这样孩子心理才会更加健康,一个心理健康孩子内心才可以足够强大。

  对自己而言,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跟自己的过去和解,跟现实和解,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反方向看问题,学会关注自己,相信只有自己好了,整个家庭才会好,更加确定了母亲的的格局,决定了孩子格局,决定了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选择——X,是因为——X。等我想好了,我会重新出发,可能会遇见困难,会失败,但是我并不畏惧,因为这是我的选择。所以不管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体验,通过自己的行为还影响孩子,让她成长为她想成为的人。(郑艳青)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正在学习非暴力沟通,给大家分享下目前所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刀子嘴豆腐心”“说话直”“都是为你好”特别是亲人或者是关系好的人说一些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接受不来的事或者话,用这样的句子当挡箭牌我们只好哑口无言,以后我们可能就会越来越少的沟通。

  我自己也是属于很直容易急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着急,然后说话音调会太高,语气会严肃,让对方不爽,特别是我老公。相处这几年争吵大都是因为这,其实事情都是可以解决,大家都是受不了这个态度。这就是《非暴力沟通》讲的”常常把请求变成命令“

  《非暴力沟通》讲的时候会列出具体事例,让我们能真切的理解到要讲的东西。

  目前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区分‘观察’和‘评论’“,与人交流时想说明观察到的现象,不要夹杂个人观点金象评论。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不带有色眼镜看事物,不要贴标签。

  诚实的表达自己:有时候我们跟对方交流时会不好意思说,就来委婉的。听着就不容易知道哦我么的具体需求,只能猜测,想中彩票一样。才对的几率很低。

  4岁的'女儿,看到想吃的东西会说“妈妈我很饿”,也许是刚吃过饭下楼,碰都卖冰糖葫芦的。吃完饭的时候,奶奶回问她“希希,喝碗粥吧?”不想吃的话她会说“我在幼儿园刚吃过饭,我不饿也不渴”,转眼她自己会去拿饼干吃。

  如果她直接“我想吃冰糖葫芦”,我们就会给讲,不可以,怎样怎样不好,孩子也会回了曲线去提需求。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

  【梗概】

  “非暴力”一次来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到暴力,人们往往只联系到身体暴力,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暴力的存在 ,比如对一个人的指责,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后果也更加严重,因为身体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沟通认为作为人,我们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倾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自我关系,我们总以为是他人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们产生情绪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可以静下心来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自我了解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非暴力沟通促使我们出于爱的目的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评价】

  练习本书所讲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有效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与自我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身,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重点】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区别于评论)

  她没有给我回消息(评论: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开心,难过,还是忧郁(区别于想法:我觉得……)

  我感到有点难过(想法:我觉得她应该及时回复我)

  3.需求:我们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4.请求:你想让对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发消息有空时及时回复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他擅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曾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的争端和冲突。在他的理论中,冲突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双方都无法向对方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时是他们只顾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没有去接收对方的需求,有时是因为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表达的并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不满和情绪,或者是一些对冲突的看法和观点,致使双方始终无法正确地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最后,演变成一场无法化解的冲突。

  基于以上的理论,如果我们遇见客户之间发生冲突或者我们不幸引起了客户跟我们之间的冲突,想要化解矛盾的沟通要点,就是我们要从客户的言语和身份等信息中,准确地分析提取出客户的需求,并提出尽量让其满足的解决方案。如果是客户之间的争执,那么我们要充当双方之间表达和接收对方需求的桥梁,再通过我们的协调,提供一个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如果是我们与客户的`冲突,那么,我们越快的提取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冲突化解的速度就越快。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逻辑分析、情绪感知和需求表达的艺术。想要锻炼好沟通的能力,不仅仅需要我们学会维持自己稳定的情绪,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培养自己感知他人需要的能力。一名优一线的综合柜员,如果能在拥有替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擅长精准地挖掘客户的需求,一定能让自己的业绩更上一层楼。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

  关键词:感受的根源生命的需要情感的奴隶生活的主人。

  一、总结

  本章介绍了两个主题:

  1、感受的根源——我们共同的需要。

  2、个人成长三部曲:情感的奴隶—>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二、总结

  这一章在探究感受的根源——需要。需要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我们在此翻译为“需要是对自己生命的担当”!

  常常会提到“担当”这两个字,而我们也津津乐道于“XXX很有担当”。当我们身体生病、心里不痛快时,这两个字是否会被想得到的?自己是否会担当呢?

  “担当”,是一种独立面对痛苦的能力。当身体有未知大病或绝症倾向、当情绪被负面情绪一波一波侵袭,我们能够在恐惧或绝望、悲伤或愤怒等负面情绪后,淡然独处,能够去关照自己,能够去体味生命、能够去自知当前处境、能够去内观需求,这便是一种担当。因为生命存在的需要包括了情感、价值、自主、和谐与滋养(见上表)。而“担当”便是对自己生命存在需要的负责,是自我负责,是在坦诚表达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负责。看起来似乎沉甸甸的,正如禅宗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为自己的生命担当!

  说起坦诚表达,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NVC践行者,他深知要基于满足“需要”去做事、说话,也深知探究到“需要”后,会有N套策略来满足,当某种方法不能满足时,可以切换第三种方法来满足。也正因为这个切换,在践行NVC的过程中,他尝试自我满足。举个例子。他想要休息(这是他的需要),想要家人帮他分担家务(这是策略)。但家人太忙,于是就请小时工满足他要休息的需要。这种方式他觉得很不错,逐渐地他沉醉于这种自我满足自己需要中。

  然而,当他在自我调节、自我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减少了与家人的情意交流,在家人那里表达自己情意、需要的机会被这种模式的光环遮挡,家人对于“他的需要”的需要,感受不到。他自己宣称他这种自我满足自己需要的模式是“把自己圈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牢笼中,最终却也将自己困死在笼中”。

  所以说,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担当,但也需要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需要有人与人心的交流、情意的交融、爱意的流动。这种爱意就犹如生命担当能力的力量源泉,它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给与我们担当起自己生命的力量!

  三、感悟

  1、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这也即我们心理学上说的,内归因和外归因。我们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需要得到满足与不满足而产生的。

  2、NVC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行为。

  这是NVC四要素中又一个需要重点区分的内容,即需要和策略。举例说,“你太吵了,请闭嘴。”这是一个想要追求安静的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现象,读后感他“需要安静”,但他说出的是一个策略“请闭嘴”。我们可以想想,满足他安静的需要还有好多别的方法,比如出去吵闹去、看本书、写会字、和他一起做事等等,这些都是方法和策略。

  所以,需要不是某种具体行为,不包含行为和人。

  3、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这句话指出了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不敢、有顾虑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为什么会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是与一个人自我价值、归属感、一贯模式想关联的。所以,当意识到自己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时,可以尝试着去疗愈自己的`从前,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4、个人成长经历三个阶段:情感奴隶、面目可憎、生活主人。

  情感奴隶:非情绪奴隶,这里指的是为他人的情感负责,担心他人不愉快而努力尝试让他保持愉快。

  面目可憎:终于在认识到自我存在时,要满足自我需要,拒绝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而导致自我为中心。

  生活的主人:由衷的帮助别人、无负担地接受别人的帮助、表达自己、关心他人、情意相通。

  5、“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

  这是作者的女儿对爸爸说的话。几年前,我看到这句话,我会在脑海中立马反映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怜的孩子,我该怎么拯救她”。现在我看到这句话,脑海中反映的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去纠结孩子可怜、想去拯救她。

  当我们与她一同感受、一同与她去面对内心的需要时,她也会学会自己去面对、感受和表达,在这种方式下,她会培养一种思维模式,那即是没有对错好坏的评判,而是去关注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

  国庆假期热闹、嘈杂,除了走亲访友外,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和孩子一起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电子产品,娱乐短视频充斥的当下,自认为爱好阅读的我也是多以财经杂志为主,鲜有连续阅读整本书的体会了,一口气读完后,受益匪浅!

  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位母亲的天性,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只要力所能及,愿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自认为达到了物质层面的满意度,但为何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感恩、欣喜,善解人意,相反时常表现出:任性、敏感,缺乏自信。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怎样的沟通是有效的,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如何表达感受和愤怒。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而不是评论,先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自己在和成人沟通时多能注意,但和自己孩子沟通时,往往无法做到。当孩子兴高采烈描述一个场景时,往往会被我不耐烦的`打断,给出幼稚、无聊的评价,经历几次后,孩子就不再愿意分享,拒绝沟通,我还会责怪孩子不懂事,难以沟通,其实是作为家长的我先行关闭了聆听和沟通的大门,还倒打一耙,实属不该!

  孩子虽然小,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喜怒哀乐和情感需求,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初衷是美好的,但因为沟通方式的不恰当,往往起了反作用,一个拼命塞,一个拼命躲!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多是因为与父母缺乏有效有爱的沟通,走向了鸡飞狗跳的境地!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体会的心灵著作,现在开始改变为时未晚,当我们与孩子能顺利进行非暴力沟通时,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与他人进行有爱有效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7

  今年暑假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正在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当读到第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时,情不自禁的感动的热泪盈眶,诗里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错误,是我亲手把语言变成了墙。那时的我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希望能学习到加深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这次再读,收获的焦点更加广阔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倾听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气恼责备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理解和陪伴。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情况,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倾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后根据这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促进自己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以案例和对话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中体会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常常无法区分他们的差异),认识到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书里对观察、沟通、倾听的技巧讲了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赘述,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不得不改作我选择”的练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经说出的话和做出的选择,也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真实的自我。

  对于沟通这件事,本书能够帮助人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理清思路,以及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点,需要做什么事情。它都很具体地给出方法。可能这只是获得有效沟通其中一种方式,你也不需要过于迷恋本书的.方法,因为书中知识毕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再次回归实践当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内化,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沟通风格!

  具体方法:

  前提:当你听到什么话,知道什么事情,先不要去比较、判断、评论、标记是非、道德标准等等,因为他们会蒙蔽我们作为人性爱的一面。

  步骤一,观察,先要对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观察,具体地表述出来,而不是去总结性的评论,因为评论具有判断色彩,这是一种变向的指责与批评。

  步骤二,感受,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或者听到话,要把自身此时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我们做的哪些事情导致他人的感受是什么,读后感比如,我很难过,我很高兴,我很内疚”。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感受,总是说“我觉得”!这样的主观看法。因为感受,能让你体会到他人的状况,从而更理智地去和他沟通。

  步骤三,需要,在表达感受之后,要说出我们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什么,倾听自己的内心。不是责备自己,也不是责备他人。委曲求全和盛气凌人都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步骤四,请求,明确地具体地提出我们的请求(避免抽象),而不是向别人发号命令(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不听从你,他们会受到惩罚)

  步骤五,倾听,在倾听之前,我们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感受、需要。不要急于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态度,因为此刻,体会他们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准确地体会他人的感受,也可能说明你也很少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

  步骤六,释放愤怒,当我们生气时,不要指责他人和自己,体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与感受,会让你的愤怒降温。

  步骤七,爱自己,不要压抑自己,强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当我们想改变某些行为,希望你是因为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自责、内疚、义务性的去做某些事情。如果你有负面情绪,你要承认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无需责备自己,因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果有些事情是你逃脱不掉的,那就告诉自己的内心“这是我选择做的,而不是不得不做的”。因为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我想这本书将是我经常翻阅的手册了,因为非暴力沟通是要在生活中、关系中去实践的,就如作者所说,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和提醒。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去打开自己体验更多的互动,才能收获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爱和被爱吧。希望今后自己和他人都能愿意去健康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生活中,在工作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是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鲁思·贝本梅尔

  初读这段诗,它并未引起我的共鸣。然而在读完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之后,重新细读,它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反思自己的课堂和班级日常生活,作为一名老师,每天我会面对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产生的问题,并给他们善意的解决之道呢?当孩子犯了错时,我有没有耐心地去听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给他们机会改正呢?当我自以为是的评价学生,甚至武断地给孩子贴上“懒惰”“不负责任”“自私”等种种负面的'标签时,是否意识到这都是自己的主观暴力评价呢?

  都说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但有时这座桥不是畅通无阻的,有时它也会出现岔路需要我们去寻找正确的方向。有时我们会诉苦:自己对学生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可他们却对我们的行为不理解;我们会抱着为他们好的心态,努力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却遭到“无视”,甚至消极抵抗。为什么我们的好心不能感动他们?我想有时候我们的好心用错了方式,我们的初心和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这个过程中,有时我们会错误地使用了暴力的语言。也许大家都认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但读了《非暴力沟通》后我知道了,其实“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武力的“身体的暴力”大家比较熟悉,而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经常会被大家忽视。其实这种暴力才是我们要重视的暴力。但这种暴力比较隐蔽,有时往往连我们自己都很难察觉,可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频率却非常高。如果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有的时候真的很像一把利刃,它会让自己身边的人受伤,痛苦甚至变得消极。当我们让孩子处于这种“隐蔽的暴力”中时,他可能早就遍体鳞伤了又如何能要求他们配合老师快乐地学习呢?

  虽然语言有时会是“隐蔽的暴力”,但只要我们愿意它更可以成为“甜蜜的动力”。《非暴力沟通》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今后,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静下心来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用善意的语言与他们沟通,理解行为背后潜在的需要。努力营造一种让学生觉得安全、信任,能相互接纳、彼此欣赏,相互关心的温暖的班级氛围。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9

  读过的很多心理学书籍都或多或少提到过本书的理论,帮助我们不至于陷于情绪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忽略言语中的本质信息。

  区分谈话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部分能解决很多沟通的障碍和误解。于自己是一种和解。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描述行为本身+感受+什么内心需要导致了感受+提出具体的请求

  异化的沟通和思维:道德评价,进行比较,将责任归于他人,'应该怎么做'。关键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别人。

  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

  区别: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你现在关注的是他的想法而非他的需要。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文章最后部分讲作者的外婆部分,泪目。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

  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

  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

  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

  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1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

  这段时间有点疲惫,心中那个懒惰的小我时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学习也让我焦虑,书读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落了许多课,最近忙着恶补,家里家外判若两人。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一看到儿子不急不忧的神态,心里就极度不舒服,虽不是河东狮吼,勉强的微笑也是丑陋至极。儿子说我没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书桌上写了“耐心”。看到我写了“耐心”,自己也写下了“认真”二字,说:“希望自己写作业能专心,不让妈妈生气了。”当听到儿子的话,心中满是悔恨。

  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对孩子那份直执(我所期望的`),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学习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观察,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3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

  一、《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解决内心的冲突。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感觉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中,无所适从,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苛责别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逐渐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将重获生活的热情,原来激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么简单。只要扪心自问,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积极行动起来。

  所以,别人说什么不重要;所以,外界什么样子不重要;所以,谁对谁错不重要。关键是,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样?我自己内心的需求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子?明了了这些问题,我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去行动,行动起来,我们就有了生活的热情。

  二、《表达感激》表达感激的方式:

  A、对方做了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表达感谢我们往往说:“谢谢,太感谢了!”、“真是太感谢了!”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口中说出:“谢谢你,你这么忙还把我送回家,让我及时看到了孩子,没再为孩子担心,太感谢你了!”这样的感谢和一句“太感谢你了!”心里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旁边餐桌上坐着父女俩,他们一边吃火锅一边等妈妈。妈妈来了之后,垮着张脸不动筷子。爸爸一边往女儿碗里夹烫好的菜,一边问妈妈:“你莫样了撒,做个鬼样?”孩子妈妈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你一直在跟她夹菜,还管我吃不吃!”孩子爸爸觉得莫名其妙,骂骂咧咧的把筷子一甩,买单走人了。母女俩坐了一会后,也离开了,留下一桌子动都没动过的饭菜。

  夫妻俩看似都很爱孩子,还夹菜给孩子吃。可是他们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他们吵架。他们的沟通很失败。孩子妈妈很想让爸爸哄一哄她,可是她没有说出自己的需要,孩子爸爸用愤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事情一团糟。

  大哥莫说二哥,其实我自己说话也这风格。我很想改变这低效的沟通方式,于是我静下心来,耐心研读《非暴力沟通》。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经常把对别人的批评错误理解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为把别人吼一顿就能改变别人。所以书中安排了好些练习,来就事论事的判断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感受,了解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才可能心平气和的去了解别人的需要。

  我身边有大把的事例可以练习。上课上到一半,有一个同学插嘴,全班大笑。我正准备批评那个插嘴的同学。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我问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满足而生气。我慢条斯理的说:“我计划今天把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讲完,可是没想到课堂上被这个同学打断了,我好担心啊!我担心其它班会比我们班学得好、学得快。我担心这个插嘴的同学没有真的听到我在说什么,那么他这节课就没有收获。”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发现,就我担心是没用的,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监。课堂上花时间批评某一个同学更是没效率的做法。我应该想其他有效的办法才行。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用这种沟通方式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了。

  一天早上我还在刷牙,妮妮就起床了。孩子自己起床,当妈的不是应该高兴吗?可是我不高兴。因为妮妮发现衣服洗好了,想帮我晒衣服。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看到妮妮晒衣服我这么焦虑,我在担心什么?我很认真的思考并回答自己的问题。我担心妮妮不是像我那样晒衣服,我担心妮妮不会用晾衣架。我继续追问自己,我为什么担心这些?最后我明白了,其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妮妮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帮助她。想清楚了之后,我不焦虑了,静静等待。果然不出我所料,妮妮被晾衣架夹了手。我没有像平时那样惊呼着批评她,而是一边关心的看她被夹到的手指,一边和妮妮一起研究为什么会被晾衣架夹到。虽然,妮妮最后晒好的衣服我很不满意。但是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嚷嚷,“不是这样……不是那样……”而是先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再明确的告诉妮妮,如果她能把牛仔裤抖平整再晒,那么晒干后牛仔裤就是平整的。用了非暴力沟通,我们母女俩渡过了一个没有吼叫的早晨。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说出我的请求。这之后,才能倾听学生或者女儿的需要。当学生或女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事情才可能有转机。

  生活中情急之下,我们通常会选择自己习惯的沟通方式。而那样的表达,会让我们互相伤害。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这是种技能,得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图书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接触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在清河发电公司团委举办的“团青互助课堂·读书伴青春活动暨读书社团成立仪式”主题活动上,樊登读书会讲师推荐了这本书。讲师的讲解令我受益匪浅,于是回家我多次仔细精读,颇有心得。

  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归责于对方。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人“屡教不改”的行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指责、生气、隐忍等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沟通问题,反而可能会加剧问题。非暴力沟通就解决了语言上对抗,并使人得以高效沟通。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非暴力沟通,不管我们是作为领导的角色、员工的角色、配偶的角色、同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亲人的角色等等各种角色中我们都必须学会非暴力沟通,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能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与人交往变得更加容易和顺畅。

  那么我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非暴力”沟通呢?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运用以下四条方法进行沟通就能够达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一是要观察和讲事实。这个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开端,但是也是最难的一点,因为我们只讲事实,而且要不加任何个人观点和评论的讲事实。二是要讲体会和感受。不要责备自己,也不要指责他人,要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三是要讲为什么。讲完感受之后我们就可以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四是要讲清明确的要求。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要求,才会有效果,不能用模糊的词语来表达。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并能与人心平气和地实现沟通目的,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注意到的“暴力沟通”。通过对这本书的精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人的沟通方式。希望通过我今天的分享,也让大家在《非暴力沟通》中有所收获。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02-16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4-07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7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5-19

(推荐)《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2-28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8-1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04-25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2-26

非暴力沟通的读书心得体会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