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

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

时间:2024-06-02 07:01: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

  初读这篇小说,我被里面的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弄迷糊了,这篇小说为什么会反复出现“用汉语”、“中国人”、这些字眼呢?难道作者不觉得重复累赘吗?这岂不是犯了汉语简洁明了的大忌?后来,经过我的反复阅读和查阅资料,我才慢慢明白作者这样安排到底是为什么。作者这么写其实是想通过对比来讽刺我们中国人,讽刺中国整个社会的英雄观。

  首先,作者毕飞宇在写作《雨天的棉花糖》中说过自己这篇小说的创作原型是一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幸存的军人。“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越之间的战争,没有美国人参战,但是作者却在小说中特意安排了中美双方的交战,这是为什么?

其次,毕飞宇又在《雨天的棉花糖》中说道:“以我写作的经验来看,一个印象,或者说,一个记忆,很难生成一部小说。小说是在什么时候生成的呢?是在一个印象、一个记忆被另一个印象、另一个记忆激活的时候。我的小说大多来自于这样的激活。”《雨天的棉花糖》这部小说正是“二姐夫”以及他家人对他的态度被《新闻联播》中美国总统老布什激动地对做过战俘的美国大兵说“你们是美国的英雄”激活起来而产生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在看到老布什那样说时会产生创作灵感呢?

  以上两段结尾所提到问题的答案便是作者想要在对比中讽刺,似乎也只有这样解释才符合常理。作者这么精心安排,其实就是想通过中国和美国对待战俘态度的对比来突出我们中国人观念的欠缺,尤其是在对待战俘的观念上。站在较高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其实就是中美双方英雄观的对比。

  在一篇报道《美国人的英雄观》的结尾说:“在美国这次评选的二十个英雄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获得荣誉时都是活着的,没有一个是因公殉职的。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故意,如果是后者,我想他们在评判一个人是否是英雄时,就体现着对人的生命的珍重。他们说“活着比完成英雄壮举更重要”。

  中国人总是习惯对我们的英雄无限的歌功颂德,小说、影视剧在塑造英雄形象时抛弃了英雄作为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让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英雄就是英雄,英雄不能有人的七情六欲,正是这样一种观念,才有了毕飞宇小说中的“红豆”。

  作者在中美英雄观的对比之中讽刺了中国人的这种“英雄不能有人的本性“的英雄观,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每一个中国人深思,在这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向美国借鉴一下?

【雨天的棉花糖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我是棉花糖》02-28

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03-28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04-30

棉花姑娘教案03-04

《棒棒糖》教案01-20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02-16

棉花订购合同06-27

雨天的教案03-07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说课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