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23 17:01: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

  《每个孩子都能乐成》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举行了一五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门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这学期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大教学论》《教育漫话》《爱弥儿》《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理想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一九种》(张斌贤刘冬青)《西方教育头脑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外国教育管理史》(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革的旗手,毕生投身于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形成了本身独特的教育头脑和理论,如"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头脑,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身分,对当今。

  这学期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比方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迫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

  幼儿的早起教育也是家长比较关心的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2

  根据学校的读书计划,这学期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毕业虽有两三年的时间,但回顾一下,觉得自己有时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教学,这样工作下来,我虽然很累,但学生每次的成绩却不如人意。教学生学,予以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找出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生也会在这种学习中找到一种知识的满足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一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三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说道;“小孩子懂得什么?”在这个态度下,牛顿被认为是笨,伯瓦特是被认为凡庸,爱迪生是被认为坏蛋。这章的内容在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把教师威严的架子给放下来,学会融入到学生中,师生成为朋友,这样你会发现他能做许多我们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我们认为他不能做的事。我们再重新的审视他们,发现他们其实也有可爱之处,真正地与学生沟通,这样会更有利于班级管理。

  这本《教育名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陶公提出的“学做一个人。”他的“学做一个人”有三个条件: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讨论问题时,与对方争辩不过就放弃自己的见解。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读完此文,我深思,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还需要怎样努力做陶公文中所倡导的“人”呢?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3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幼儿园里教师怎么都这么青春啊?那你们老了怎么办?也和孩子们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随口反驳说:“年纪大了就当园长或者后勤领导呗!”其实细思量,哪个幼儿园需要那么多园长,那么多领导啊?我们老了怎么办?还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许很多幼儿教师曾和我一样思附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绚丽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的活泼,我们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4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是我从中认为,这是一个能“照”出人美好心灵的书。

  这本书写了母子爱,师生爱,友谊爱……书中写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生活艰苦,有的像一个废人一样,但是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爱,是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爱,是雨露,是阳光,照耀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就在我们身边。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人们的微笑……大的捐款,希望工程……

  爱像“病毒”,一碰就会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有爱,你会觉得你每天过得很美好,很快乐。每天也会因有对新东西的感悟,让学习变得充实起来。

  我们现实生活中爱很小,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如果我们大家一起传递下去,那么爱就会传递整个世界。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5

  寒假,我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用平凡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爱的心灵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德阿米琪斯,他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日记,里面有一百多个故事,有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谊。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父亲的老师》。通过简单的叙述我感到老师的伟大,父亲的关切,还有祖母的善良等等。事情大概是这样。

  恩利科的父亲阿尔贝托博提尼从报纸上看到老师仍然活着,就坐火车去看望老师。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老师。

  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岗位六十年,全心全意地付出了一生心血。直到有一天,老师的手抖动得不能写字了,还把墨水撒在同学的作业本上,他才不得不离开学校,离开同学。

  老师的家里很穷,亲人也相继过世。他把同学的作业收藏起来,编上号,当作宝贵的财富,小心地放在柜子里。他给父亲看了当年默写本,父亲想起本子上“L”和“T”还是善良的母亲帮他描的。

  中午,父亲请老师到一家餐馆吃中饭。由于老师身体不好,父亲喂他吃饭,帮他割肉、切面包。吃完了中饭,父亲把自己的手杖塞给了老师,就和恩利科上了火车走了。父亲对老师充满了关切,这也许是父亲与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每月故事》都很好看,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哦!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6

  这一学期里,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因为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好多教育专著为我新学期的工作充电。我读的书有:《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现在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

  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勤,天天读一点。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

  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

  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7

  《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是亚米契斯对少年儿童们深挚爱心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者亚米契斯(1846—1917)是意大利作家,先后发表的作品有《伦敦》、《西班牙》、《波兰》、《君士坦丁堡》等游记,流传甚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利用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学生时代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使人真实的.感受到人间亲情。安利柯以高尚的爱心,把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这说明,我们之间是需要多么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呀!

  这本书没有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作者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希望感染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他们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8

  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就像是一对翅膀,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一个拥有翅膀的孩子是多么满足和幸福啊!

  最近,我又看了一本书,他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安利柯,他升入了四年级后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正直高尚的卡隆、真诚热情的可莱蒂、刻苦顽强的泼来可西、品学兼优的代洛西、不幸的耐利、虚荣的华悌尼、坏孩子勿兰谛……安利柯他是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他帮助了泼来可西等人。最后,安利柯因父母的原因,不得不转学到外地,但他会记得丘林的所有一切,包括他的朋友、老师。在这一切中,他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爱。

  只有心中有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回想我的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是这样吗?有和我们团结有爱的同学、朋友,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给我最大的帮助和支持。有关心我,照顾我的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的健康成长。有视我们如掌上明珠的父母,无微不至地照管着我们的一切,生怕我们饿着、冷着。父母的爱是最细的,最暖的。当我们背上书包跨上车时,耳畔就会传来妈妈那亲切的话语:“路上小心,慢慢骑。”虽然每天如此,但我却无比喜欢听,以前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真正明白,那里蕴含着母亲深深的爱。如果父母是阳光,那我们就是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如果父母是泥土,那我们就是美丽的小花。

  爱无处不在,但更需要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爱的国度的我们需要被爱,但别忘了人人付出一点爱,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接过爱的火炬,怀揣着爱的梦想,编织出一幅爱的蓝图并实现它,让爱充满人间。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9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0

  幼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很的时候,幼教育感觉只是停留在看看孩的观念上,读了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其实,"幼教育"已经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在词语的运上有所差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蒙养",既教育童蒙之意思。春秋时期我国伟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孔很重视早期教育,确实,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童形成好的习惯,并使童早志。那时,孔很注重孩的主体教育,个体教育,终教育等思想尽仍有重的意义。

  同时,本书通过四个阶段的介绍,分别讲述了我国,外国近代中国幼教育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教育物及其对幼教育的看法和主张。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失去其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类教育的发和发展产过重影响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满了我们幼教育作者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的先驱者——陶知先,他指出"童是有创造的",并证明童有创造,他通过"六解放",解放孩的眼睛,头脑,双,嘴巴,空间和时间,和培养童创造的"三个需要"说明创造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能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童的创造,使我收益浅,让我明,教育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定要有民主的关系。在以后的作中,我要时常提醒,注意循循善诱,耐启发,因材施教,确实,创新是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对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书中还有阐述了如:蒙台梭利,杜威,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很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外国幼教育家的理念,平与成书经历,其中最让我感动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灵献给孩》,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医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闪耀着他为了童的发展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这种全的投能开启个崭新的世界,能带领孩在实践中获得创造活的钥匙,能让每个孩在师互动中焕发命的活,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每位幼教育作实践者学习!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幼实践教育,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培养真正的"",其实,每个孩灵中潜藏着巨的命创造,他们都有幻想,都会编故事,会唱歌……如果我们拥有象苏霍姆林斯基样宏的胸怀,把整个灵献给孩,那么,你就会发现:每个童就是个完整的世界,蓝天下的快乐学校也就不会是个童话。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1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这部小说是以爱为主题。

  书里的有一句话让我难以忘记:不要让妒忌的***进你的心里,这条毒蛇会毁坏你的头脑,腐蚀你的.心灵!

  书里的人物,卡隆,拥有一颗高尚的心,费兰迪邪恶、无理取闹。

  安利柯也就是作者亚米契斯,在一直在树立着一个好榜样,他的父亲也拥有一颗高尚的心。

  希望大家看看这部小说,可以改变你或你的孩子一辈子的生活习惯!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2

  忙且“心不死” ――读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这段时间,我都在翻阅林格的《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由全国百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的教育力作。一来自己的确是想看看,因为起初买这本书就是被它的题目所吸引;二来也是响应学校号召我们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这本书的教育理念的确与众不同,反映了很多中国教育的实在问题。林格也大胆革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也实在给我们这些整日絮叨着自己忙的一线教师有了停下脚步、清醒反思的机会。书的内容广博无边,涉及了教育的很多实质内容。但我唯独对一段只占了极小篇幅的内容深有感触――借口“忙”,其实就是“心死”了。“何为忙,心死也。”而我零零碎碎地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也真是“忙里抽空”看的。现在不知怎么了,谁都感觉自己在“忙”。如果问起“忙”什么呢?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忙,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种说辞。 我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现在整天都在忙碌中工作、生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或许有人奇怪了,你没当班主任了,咋还那么忙呢?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每天也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其实也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过也感觉自己还是很忙。不过,话又说回来。忙碌,说明你很充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样因为忙碌,使得你无法抽出时间来反思,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让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放松,所以整天的忙碌,也意味着你的心在逼近“死亡”。 林格说“忙”也是“盲”和“茫”。当你在忙碌时,你的视觉观察、思维反应力也处于功能最弱势的状态。因而,离你最近的事物你却视为不见、见而不明。在人忙碌纷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错失良机,忽略或伤害了身边的人。就像我们的学生似乎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忙”后遗症的受害者,当你因为“忙”而满腹牢骚或一肚子火时,你最容易拿没有任何杀伤力和防备能力的学生“下手”或“下口”。正所谓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你对着学生痛斥他们在平时看来并不是错误的错误时,你心中的怒火已经让你失去理智而把这种小错无限地扩大化,以致可能在学生心上留下永久的阴影,成为无法抹去的伤疤。事实上,“忙碌”、“盲目”、“茫然”已经构成了一幅中国现代人的生活现状的图画,大多数人生活在浮躁功利的现实社会中,困于辛苦矛盾困惑的局面,内心充满了挣扎的抉择和追索的压力。我们身为教师,人类口中的“灵魂师”该如何首当其冲去改变这种现状呢? 工作之余,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地问问自己,我每天都很忙吗?在繁琐的工作中,我的心死了吗?我是否留出了一定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与放松?我是否把工作带入了原本该休息的时间中?我是否有时间陪陪家人,和他们到户外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看看电视?我是否因为工作而感觉到力不从心?我是否整天想着工作,而让自己的情绪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我想,要想冲出这层把“忙”当借口而让心悄然死去的黑色迷雾,最好的良方莫过于拥有阳光的心态!像魏书生说的,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如何塑造这样的阳光心态呢? 一、让自己有“成长感”――“我”在进步 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职业的倦怠感、疲惫感常常会让我们感动无助的挫败,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赶上新课程的脚步了从而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在这些压力下,我发现读书是一种让自己重获“成长感”的良方。有时候拿起一本教学杂志或教育书籍,看着看着会很有感触,引发出无穷的遐想,重新激起工作的激情。教育名家的.建议和漫谈碰撞激起我们对教育的深层思索,祖国的古典古籍让我们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用经典浇灌祖国之花……我们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写博客的方式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育人感悟、读书体会、人生启示以及迷茫和困惑表现出来,与家长学生社会沟通。像学生一样通过读书来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吧!像学生一样通过写作来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快乐吧! 二、让自己有“成就感”――“我”在收获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我想我们教师也得让自己有成就感,让自己品尝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就感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是一件无不足道的小事。就如我们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同事和学生给以赞美时,我们的心里何尝不是美滋滋的;当在我们的辅导下,学困生有所进步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当课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那毫无隐瞒的交流时,点滴的快乐早已在心底堆积……再引用魏书生一句话: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因此,我们不要小觑了这些点滴的小事,它们虽然朴实无华,但只要我们放低教师的姿态,放松自己的心态,它们同样会让我们感受到成就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体会到收获的幸福。 拿“忙”这个字来搪塞自己,其实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回避。“忙”意味着“心死”,那也不是绝对的,有计划的忙碌可以带给我们充实,可以让我们找到快乐。只要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忙碌更能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真正要从忙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平静和宁静的状态中,用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温度去呵护我们的学生和身边的人。(备注:已经参加过区级评比,请勿随意下载。)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3

  《终身教育引论》是这次我读的书。读着这本书总是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其中他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以下使该书中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和段落,摘录如下: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力图不用先验的方法去向人们灌输现成的、陈腐的文化;我们深信,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

  书中的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让我觉得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接受着错误的、失败的教育。

  书中说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说明了学习的主要是让我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去适应以后的生活。

  教育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准备。因此,在面对社会对人的诸多挑战时,教育应该成为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更好生活的手段,这就与现存的.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为了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为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地努力着,自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上去了,班级管理好了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拜读了《教学勇气》一书后,我的心震撼了,好象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灯;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些沉睡的教育琐事突然之间苏醒,以前和现在的一些困惑也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因为《教学勇气》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审视到了最最真实的“教师心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书,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的心理经历,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其他教师的了解,直面那些为教学所恐惧、所纠缠的痛苦心灵的经历。帕尔默告诉我们,“认识自我”是核心问题,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这就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他带领着我去审视自己的心灵,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勇气的支点。

  一、整合心灵源自爱心

  当我们的激情逐渐被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工作的压力所吞噬;当我们重新看自己的时候不禁觉得有些陌生时,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怎样把真心献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我进行一次心灵之旅。他认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不管他的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既要有“严父”般的严格要求,又要有“慈母心肠”的细心呵护。老师的爱能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激情。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教师多给学生一点爱心,多一些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4

  《爱的教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在新莲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叶老师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买一本,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里好好看看。

  《爱的教育》这部小说写的是恩里科的小学生活,里面是以日记的形式来描写的,里面精彩的故事有着无比强大的魁力,每当我读到感人的地方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情节所感动。

  其中我最喜欢书中的加罗内和德罗西,他们的品行很值得我学习,加罗内是个好打不平,有一颗宽容、理解的心,有一次有几个人欺负德罗西,就是那个红头发,只有一条胳膊残疾的.孩子,结果都被加罗内一个一个的扇了耳光。我喜欢德罗西,是因为他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乐于助人,还是一班之长,是个成绩优异的帅气男孩呢。我要向他学习把学习成绩赶上来,做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我喜欢这部小说。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5

  今天,我读了《苔丝》这部小说,使我受益匪浅,教育名著读后感。这篇课主要讲了:艰苦黯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苔丝的梦想和希望。十六岁的苔丝,在家人虚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门贵亲。她跃身成为了幸福的贵妇人,接着从此堕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感人的就是苔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拿起了刀,将她多年以来所受到的屈辱与艰辛都发泄在刀头,刺向了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终于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她终于解脱的日子,读后感《教育名著读后感》。苔丝在对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或许她的命运本该这样,在所谓贵族家庭后代光环的'后面,她那不思进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儿嫁进豪门的妈妈,注定纯洁的苔丝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丝,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世界不是天堂,多一个处处留心的心眼,会让你的人生更加顺利。懂得爱护自己的人才会去创造财富,美化生活。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02-24

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07-28

读名著《爱的教育》有感04-24

教育名著读后感10-11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5篇)04-17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5篇04-11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4篇02-24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9篇03-29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