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读《列子》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列子》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列子》有感1
《列子》这本古代的子书,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子》《庄子》并列。它确实是易读而难懂,以至于看南怀瑾先生所著《列子臆说》,我都是需要反复咀嚼,需要用一生去体悟。
《说符篇》——做事要晓得后果,学会说话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怀瑾大师说,一个人讲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晓得后果。对此,我深有同感。所谓无知者无畏。就在这个月的13号,在我的半个故乡彭州,突发山洪,有七人死亡。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个小孩子,也不想去知道。因为,我是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母亲……我只看见视频中的人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并没有惊慌,而是从容地收拾东西,从容地带上自己的物品,从容地跑向岸边。评论区,有人急得破口大骂……因为,评论区的他们知道山洪到来的后果---这件事的后果最后我们也都看到了。而从容的,假如,他们之前知道这山洪的后果,他们还会如此从容吗?我想,估计连下河也不会了……所以,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晓得后果,特别是违反规定的时候……
当然,祸从口出。在这个社会讲话要小心、不要随便讲话是《说符》的道理。我们要晓得后果,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一句话也不要随便说,要非常谨慎。我们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来学会闭嘴。“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说话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说难》的意思,也因此解决了之前我们年级组老师争论的难读四声还是二声的问题。在古代的帝王时代,一个好的建议,或者一个批评,讲的时候就要准备被杀头的后果。话讲对了,也许只是“片言”,却可能立刻晋入卿相之位,拿现在讲,几句话就可以入阁,甚至当部长以上的'官。在现代,会说话的人与不会说话的人的境遇也是天壤之别,特别是遇到那些专制的领导,一句话,就会决定你的生死。这就是《说难》,说话之难。
我们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来学会闭嘴。学会说话,学会闭嘴,是我所缺乏的,是我现在一直努力的目标。我这个人,在古代的话,属于那种会秉笔直书、冒死进谏的人。我不喜欢说假话,更是厌恶那种阿谀谄媚、曲意逢迎的人,对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简直是嫉恶如仇。如果遇到讲假话的,或者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非据理力争不可。然后,然后遇到开明的,便碰撞出了思维火花。当然,遇到某类人,便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人生的境界,善于说话,善于处理事,就是个艺术,那些巧舌如簧、光学滑头的人,最终一定会走向毁灭的。也希望,我,我们,学会说话,做事要晓得后果。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再三考虑价值在哪里,它的影响在什么地方……
读《列子》有感2
我读《列子》这本书,就发现里边有太多的错别字。这并不赖中华书局出版社,人家就是按照原文排版的,并做了很详细的注释,告诉读者这是“通假字”。古代的书是刻在木头上的,很多刻书的工匠文化水平不高,刻错了是常有的事情。
佛教在西汉末年的时候就传入到中国,并且影响和产生了后来的道家(有些人可能不接受这种说法,他们说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达了印度传授了他们佛教)。
贫道觉得道家的'根还是在佛教。但是后来中国的“道教”则跟“道家”偏离得越来越远了,又是炼丹,又是修炼养生术,又是修炼房中术,由哲学走向世俗。在印度也是这样佛教就变成了印度教。
贫道本身并非只信道家,而是儒释道兼容,并且只是兼容其哲学部分,不兼容其世俗部分。我个人认为释家产生了道家,道家产生了儒家,儒家产生了法家,法家产生了资本家,有这样一种传承关系。
这样看来,人类似乎是在走向堕落和自我毁灭,离人性越来越近,离天道越来越远。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就是因此被逐出伊甸园的。这么看来西方的“耶家”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释家”的影响。
读《列子》有感3
整个暑假陆陆续续的读了这本《列子臆转》。在读这本书之前读过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知道南老师对古文总是能有不一样的解释,文风也明白易懂还幽默有趣。在读这本《列子臆传》之前,对于道家的著作只读过《道德经》,其它很少涉及,更对杨朱理论没有任何了解。通过这本书才有所了解。但一经了解就让我震撼不已,是对自己之前认识的很大冲击。
杨朱之道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每一个人都爱自己,尊重自己,拿现在思想来说,就是真正的、绝对的个人主义。
杨朱哲学是,我不能损失一根毛来利别人,但是也不要拔你一毛来利我,每人如果都是自尊、自我到极点,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在社会上名气大并不痛快,的.确是“苦其身,燋其心”这六个字。
学问好的人一定是处处谦虚,利益让给别人,自己退一步。
所以杨朱的结论“名者,伪而已矣”,一切有名的都是假的,因为假所以有名,真的东西没有名,这是他对于历史哲学的批评。
我们发现一个哲学,人做得再好,还是有人骂,而且骂得更难听。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的是非,没有绝对的善恶。
生与死都是两头的现象,等于每天早晨跟晚上一样,这自然之道,自性同虚空一样,不因白天夜里有所变动,那个是道,那个是性。“故从心而动”。
“不为名所动”就是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要合于大自然的空灵,这是外面外在的行为。“从性而游”。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他并不是不肯拔一根汗毛,而是正视生命的意义。
讲世间的名与利,也告诉我们不要被现实环境所骗了,不要被虚伪的虚荣所骗,告诉我们“名利富贵”四个字不可靠。
这些观点与之前人生的很多“理所当然”的认为不一样,不得不说,这是看待与思考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怎样看待生死?怎样看待功名富贵?等等。
读完此书,还是意犹未尽,当然不可能因为里面的内容就马上变一个人。但是,总会冒出来其中的看法。看来,我要用后面的人生去慢慢理解了。
读《列子》有感4
本章的22 小节在我看来均围绕一个主题即心凝形释四个字而展开来说。强调的也是各大宗教所推崇的自省二字。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自我反省,是及其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与个人的慧根悟性都有直接关联。开国创业我们需要有领头羊,需要英雄主义,但英雄也好领导也罢,他首先也是人身,在光辉品质的内心世界里难免有瑕疵有个人主义,我们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应注意到我们是否在静思的过程中检阅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足,看到管理中的不良机制,以及应拥有一颗足够包容与虔诚的心。
只有怀有这样一种胸襟的人,才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这颗心也可称之为德性,这就是所谓德全不危,才可以在长久的治理中,让企业走过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
才能引领一种自觉自律的工作环境,一个以柔克刚的工作氛围,带领员工,甚至是同一个体制下的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这一切也没有离开心这个字,而跟随、忠于、均是对凝的注释和行动。
这也是列子所认可的理想主义,以柔治国,以己利人。这一点也恰好与小乘佛教的宗旨相吻合,即每个人先管理好自己的品德言行,那么大环境自然也就好了,每个人都心怀善意,不做恶事,对自己严于自律,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净化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如果我们企业的治理如果也能朝着这个境界去管理和发展,自然一切向好。
读《列子》有感5
今天,我们学了《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一文,被两小儿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所打动。课下,我经过一番翻箱倒柜的地毯式搜寻后,终于在角落里找到尘封已久的《列子》这本书,轻轻拂去上面的一层灰尘,缓缓抚摸着它光滑的书皮,感受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源远流长,满怀着敬佩之情再次重温列子那篇篇如珠玉般的文章。
列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余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巨大。共著书二十余篇,十万多字,编著为《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字字珠玑,读来妙趣横生,发人深思,隽永悠长。他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于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果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同一片缀满繁星的夜空,那么《列子》这本书便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如果说孔子是仁慈的,庄子是以民为本的,老子是顺其自然的,那么列子便是清静修道的,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亭亭玉立的荷花。也许列子在文人中不是最出众的,但他的`淡泊宁静是令人崇敬的。
思绪渐渐拉回到现实,我轻轻翻开这本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经典佳作,一页一页掀过去,用心感受着列子的一个个蕴含哲理的人生感悟。“沙沙沙”一页页书面在摩擦,仿佛奏响了一曲低沉悠长的音乐。突然,音乐戛然而止,原来,我的目光正停留在了一个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上一一《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想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讲述了愚公住的地方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出路,每天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动员全家来挖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天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帮忙挪走了那座山。可见他有多么坚强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呀!
当我读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时,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春夏秋冬,才往返一次,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与精神啊!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疫情中不顾自身安危冲向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向死而生,得知疫情情况恶劣后,不顾劝阻,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一一疫情重灾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天时间便拔地而起,七小时后方舱医院顺利建成,这些都是中华儿女们与病毒对决时那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影射啊!
《列子》这本书中许多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故事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读《列子》有感6
《列子学射》是我国一个古代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这篇故事简要的说来就是在古代,列御寇自认为自己的射箭技艺那是相当的高,但是当和伯昏无人呆在一块儿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水平其实距离高超水准,真的是差了一大截!
虽然是古代的'故事,但是古为今用,道理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做一个借鉴!因而在读完《列子学射》的时候,自己便写下了一篇读后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时刻在告诫自己,不要向列御寇那样,自以为技艺高超,天下少有。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时候你自认为的高超技艺,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发挥的效果。别的不说,就说学生的。平时你觉得每一回考试成绩都比较的好,但是等真正的到了期中或者期末这样的大考,,这个成绩不知怎的就刷啦一下就溜下来,仔细的梳理寻找一遍,才发觉自己的成绩竟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小考自己用的是一个平和的心态,所以能够仔细的分析问题,进行应对。而到了大考,因为紧张或者担心,本来会的问题,也变成复杂的了,如此状况怎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
因而在读后感的末尾,我加上了这样的一段:真正的技艺高超是你处在无论什么样的境地,都是自信满满,正常发挥,那才值得自己为自己点赞!否则,就千万不要自吹自擂,让自己难堪。
读《列子》有感7
今天中午,我读了《列子学箭》的故事,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列子是战国时期的周人,他听说关尹子射箭百发百中,于是就下决心拜关尹子为师。
第一次,列子“嗖”地一箭射出,正中靶心,就以为自己学会射箭了。于是列子去找老师,跟老师说:“老师,我已经学会射箭了。”老师告诉他,射中一次不代表真的学会射箭了,要百发百中而且要知道射中靶心的道理。列子听了,羞愧地红了脸,低着头退了出去。
经过三年刻苦练习,不断地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列子终于明白了射中靶心的道理,而且射箭百发百中。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如何学到真本领的方法和技巧。要学到真本领,要有虚心求教、刻苦练习的态度,要有善于动脑、认真用心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要领,才会明白学习和做事的道理,“心到、眼到、手到”,学到的本领才是最有用的。这也让我知道了,学习本领是自己的事情,但不是老师和爸妈交给我的任务,只有积极主动,多练多写,多读多记,把每一点知识都学好、学精、学踏实。
读《列子》有感8
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它不是网上的那些小说,它也不是书店里的畅销书,它是一本古书,是《列子》。
《列子》读完给读者的感受不同于普通的文言文,普通的文言文有许多读不懂的词语,结合着注释,有时还会读个一知半解。我读的《列子·汤问篇》它就不是这个样子,它里面所包含的故事大多都是一些寓言故事,比如像《夸父追日》《愚公移山》……书中的语言生动有趣,看着就像一个现代著名文学家写出来的作品,当然有了生动有趣的`语言,也少不了人生的道理,《愚公移山》读完后,就会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纵观《列子·汤问篇》,它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以寓言故事形式出现,又多以问答来发展故事,这不与我们现代的《十万个为什么》很像吗?这一篇,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篇中的故事大多都是奇谈,奇谈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弄虚作假而写,更多是为了展示大千世界的恢宏,社会风貌的积极向上而作,文章中不乏自然科学,一些辩证法思想,为人处世的道理,文章突破了人们的一孔之见,可以作为开阔视野的文章。
打开《列子》一书,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老师——列老师,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文言文的有趣之处,这就是《列子》的魅力。
读《列子》有感9
《列子臆说》中说道:“人真想得到别人尊重,先要自尊,拿现在话讲,就是自重;更要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如果骂人,讨厌别人,以为是自己的自尊心,拿宗教来讲,别人都逃避你,你已经陷入了孤立地狱,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不尊重人而希望人尊重你,那是不可能的。人要读书,读书不是为知识啊!是要回到自己身心上用,这才叫学问。”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信任。教育更离不开尊重与信任。对学生来说,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与信任,那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那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孩子是树苗,老师就是土壤,给足他们所需要的营养,让树苗茁壮成长,老师给予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就是阳光雨露,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是发自灵魂的芬芳。让树枝繁叶茂,花美果香。
一次,有位同学捡了5元钱,交给了我,无法确定失主后,我就把这5元钱放到了讲桌上面的粉笔盒里。并且告诉同学们这5元钱用来给同学们买期末考试的奖品。几天后,我刚走进教室,正要上课,负责清理讲桌的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粉笔盒里的5元钱不见了……”话音未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瞬间整个教室弥漫着彼此猜疑的气氛。此刻,我深知,5元钱不算多,但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是,这样的场景,偷钱的孩子绝对也不敢承认,我需要使出妙计,让他“自投罗网”。
维持好班内秩序,我告诉同学们:“这5元钱,并没有被偷,是老师派了一位神秘小嘉宾给大家买奖品了。“是谁呢?——”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答案。我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我选了一名表现很棒的同学,因为期末考试还没到,所以暂且保密。不过这位同学明天就会把奖品送过来的。大家稍安勿躁,耐心等待一下好吗?”
下课后在办公室里,我的心里沉甸甸的,那个孩子能听懂刚才我在课堂上我说的话吗?他会主动来找我吗?我心里没有把握,却一直在期待美好……
“报告——”一声低沉微弱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进来!”我定了定神。
是我们班的小宇!只见他低着头,慢悠悠地挪着小步子向我走来。我预感到了……
“怎么了,小宇?”我装作疑惑地问。
他没有吱声。
“你有什么事吗?”
“老师……我……我错了……”
“你愿意告诉老师,你错哪了吗?”
“昨天轮到我们组值日,我负责打扫讲桌……
我看到了那儿有5元钱,我就……呜呜呜……”
他已泣不成声。
我抽出纸巾,让他擦干眼泪,并且温柔地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
他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道:“你今天主动来找老师承认错误,说明你已经知道错了,并且愿意改正。我佩服你的勇气!老师觉得你是最应该得到奖品的孩子。”
他挺直了胸膛,像是准备接受表彰一样。
“那老师刚才在课堂上交给你的.任务你还记得吗?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了办公室。
放学后,我给小宇妈妈打电话,告诉她,小宇被选为我们班的小采购员,晚上让他负责买一些小奖品,明天带到学校。妈妈很开心。
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小宇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袋子,放到讲台上,里面是十支包装精美的铅笔和一盒漂亮的橡皮。我相机告诉同学们:“小宇因为最近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才让他当我们班的小采购员”。同学们笑了,我笑了,小宇也笑了。
这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没有因为5元钱而姑息迁就学生,也没有因为教育学生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学生低下的头、涨红的脸说明他对过错的悔悟。师生之间就这样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中间像片薄纸似的“矛盾”。老师达到了目的——教育学生;学生受到了教育-——知错就改。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就要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信任、尊重去唤醒他,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当他感知到你对他的这份感情时,他就会以相同份量的行动来回报你,从而自觉自愿地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样子而努力。
尊重与信任如是夏日的凉风,冬日的炉火,每个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作为老师,也许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也许一个鼓励的眼神,就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甚至创造别样的奇迹。
尊重是世间最美丽的花朵,信任是教育最纯真的礼物。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花的灿烂。愿我生命中遇见的每个孩子都如夏花般绚烂。
读《列子》有感10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战国郑人。据《汉书·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当为公元前450----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本书分为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每一篇都分为几小篇。其叙述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涉及到当时的***、文化、军事、神话传说以及民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可谓一部先秦史诗。
纵观《列子》全书,其主题思想也即首篇《天瑞》中所言“不声不化者”为“道”,以及“虚者无贵也”“静也虚也,得其居矣”的'以清净、虚无而得道的思想。然后其作为一部道家著作的同时,亦作为一部总览万物、包罗万象的寓言史诗而传。
我最喜欢的是《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许有许多的艰辛和磨练,但我们都要一一去克服,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半途而废。
读《列子》有感11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我们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南怀瑾先生涉猎广阔,见解精深,书中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和看法,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在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下,让我们看见了更多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现象,你的气度,你的用人方式等都影响者你的一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启发就是,爱自己就是对我自己负责,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那就没有任何资格去爱任何人,做一个在工作岗位上负责的人,你就会变得开心,快乐,有些东西:“开心,快乐,都是自己给的!”其次是列子在这书里讲到了一些修道的各种境界,也就是修道的各个阶段,如何一步步进阶,也让我感同身受。例如“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五年之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隐矣。”我理解的是三年之后,知道世事复杂,很难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所以起了敬畏心,心里不敢判断是非,口里不敢说谁对谁错。五年之后,是非对错在心里想过一次,在口里说过一次,就不再想,不再说了。万事不留心,已经可以看淡这个世界了。七年之后,看透了这个世界,是非对错再无绝对,能理解是非对错产生有他的原因和必然性。九年之后,完全不觉得是非对错有分别了,已经达到人我、物我不分的境界,完全超脱了。这与南怀瑾先生的解说很多地方不一样,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境界。
最后我感觉无论是老子、孟子等他们的人生哲学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超脱,跳出人生小我看待自己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已经是一种等而下之的境界了。人类世界资源有限,都向外求,人要发疯,世界也要崩溃。而向内求,人类的精神世界如宇宙一般无边无际,不管如何向自己索求,都无止境,不会有衰竭的.一天。所以更多地看重人生体验,注重生命的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特别是不必追求物质的更多拥有。外游于物,内游于心,依托于身外的世界,依托于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心调整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应该是很有趣的事情。
读《列子》有感12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列子》的力命篇,十三节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列子命定论的思想,读来不禁对列子豁达的人生态度,“知命安时”的处事原则赞赏有加。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坚守的是“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这种不信命,不认命的人生态度,如一针强心剂,推动着自己不断的努力,奋斗,开创着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年龄渐长,慢慢地发现人的命运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许多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开始信命、认命。
如果说年轻时与命运的抗争带给自己的是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年龄渐长后信命认命却可以让自己活得自在与从容。
列子云: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故曰:窈然之际,天道自会;默然无分,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王,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
天之大道,并非人力所能阻止,与其与之抗衡,不如平静地接纳它。这是战国时期的列子的处事思想。也许今天读来仍然会有人认为其消极避世,但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磨砺,再来看人生,似乎我们已经在不自觉中顺应这自然的规律。
列子说: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当今的中国人,是一群缺乏信仰的`人,因为缺乏信仰,所以面对当今社会的变化,内心是焦灼与恐惧的。因为不信命,于是徒增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不信理,于是就有了对事情是非曲直的争辩;因为不相信内心的感受,所以就有了对处境逆顺的担忧;因为不相信事物的本性,所以就有了对自身安危的顾虑。说到底,普遍的信仰缺失才造成了现代人内心的恐慌,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宁静。
曾有学者呼吁,向中国的古圣先贤学习生存的智慧,在我看来,这样的提法不无道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他们生活的年代虽然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生产力低下,但是他们却能活的自在与纯粹。就像先人列子,住在郑圃四十年,无人赏识他,但他却能专心致力于学问,修道成仙,最终御风而行。我们学习先人列子,透过他那一篇篇有温度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感受他的风骨,更透过他“知命安时”的人生态度,找到通往心灵宁静的路。
读《列子》力命,感受先人的生存智慧,内心也开始变得平静、安宁…….
读《列子》有感13
前几天,我们的班主任谢文华老师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能力,所以给我们推荐了《列子》这本书。
《列子》一书是关于文言文的经典名著,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和说符八篇。
其中汤问篇就是讲关于神话故事的。但它并非故弄玄虚、装神弄鬼,而是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
我读的《夸父逐日》主要是讲的夸父不喜欢黑暗而喜欢光明,所以想把太阳捉住永远挂在天上。追了好一会后,他感到十分口渴,就把黄河水和渭河水都喝完了,但仍不解渴,于是他想去大泽喝水,可走到半途他便渴死了。他死后,他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桃林,桃林绵延弥漫,长达好几千米。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不要去做一些以自己现在的力量所无法做到的事情,也不要盲目追求梦想,否则就会失败。
还告诉了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做事情才会成功。一旦松懈、懒惰,哪怕即使是五分钟,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另外,夸父追日这种心怀大志、英勇不屈的精神也着实令人敬佩,让人学习。
看啊,只是这短短的一篇文言文,却带来这么多的益处!
《列子》,真是一本充满着道理的书啊!
【读《列子》有感】相关文章:
《列子》读后感04-28
读《窃读记》有感08-24
读论语有感03-31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2
读《寒号鸟》有感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4
读国学有感04-04
读《匆匆》有感06-17
读目送有感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