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时间:2024-07-02 17:30: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1

  开学里,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读了教育家郭思乐的《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封皮的“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一番话读来觉得沉甸甸的,让我自觉作为一个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文章倡导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问学生答,所谓的双边活动多以师生交流为主,有的甚至就是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结果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为切入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则能把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掩卷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呢?联系我平日里上英语课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其次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5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我想,要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能认真落实我们所学到的先进理论,都能这样给学生以这样的自主空间的学习,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该是很生动的。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我想做到的,争取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2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也许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可它成为我们的教育思想了吗?它体现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了吗?郭思乐生本教育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一反“超越生命,超越人的自我发展的追求”的教育。

  杯子装水,原本平常,郭教授却能从中发现智慧。杯子越薄,边薄,装的水越多。边是“体”,装是“用”,而教学的目的如同让学生用杯子喝水,老师的教是“体”,学生的学是“用”,边薄水多,就是教少而学多;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老师把一切讲得通透,学生还学什么呢?所以郭教授认为,教师的角色只是“培根”,知识也好,德行也好,教师只是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接下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悟。所以生本的'课堂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教育真正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精彩的舞台,这不正是教师职业意义之所在吗?

  生本教育强调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就是生本教育体系。它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生本课堂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在积极性都以成为教师的教学所用,以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生本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困惑,就让我们从谛听教育的春天一书中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吧。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3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教育专著也成为大家案头的必备品,《谛听教育的春天》是郭思乐的教育思想随笔集,书中用朴实的语言阐述了生本的理念,传播着先进的教育思想。阅读全书,既有从文化层面上对生本教育的诠释,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更有对当今教育问题及走向的沉入反思。

  “毛估估的智慧”、“杯子边上的智慧”等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例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本的核心是高度尊重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学习。教学的`核心是感悟,因为学生的心灵和大脑是感悟和情感奔跃汹涌的海洋,生命如同小草,你可以帮助它,比如给它找到一块土地,但决不能代替它长大。

  “毛估估”故事充分展示着生本教育理念,诠释着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状态。“毛估估”在解决生本的自由发展和终端评价矛盾时,郭教授进行这样的类比:学习的阶段就必须学习,睡觉的时间就要睡觉。不要把整个学习阶段变成备考,如同农民不在小猪生长期间,为了放心天天称重惊扰它。我们不必质疑孩子自己学习的效果,学生本能地生长,自由地发展,到了结果的季节,就会各种各样的果实挂满枝头,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生命的活跃,激扬生命的本质,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如同小猪自然地生活。多么简单的道理!尊重生命、激扬生命的观点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我的思想开始与生本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学校要从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也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在教育实践中,它能真正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吗?对于我来说,还远远不够。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缺少自主性,学得十分被动,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因此,我每课时都设计好前置性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先学都有收获或疑问,便于教师实现课时学习的三维目标,同时收获很多无法预料的惊喜。在欣喜这些惊喜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机智地处理这些惊喜,以免扼杀一个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实践证明:只有放手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地去悟、去学,才能形成更高级的智慧品质。

【《谛听教育的春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5-16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6-29

触摸春天读后感05-01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3-23

《触摸春天》读后感07-21

《走进和谐的春天》读后感01-24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优秀06-12

【通用】寂静的春天读后感06-07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合集)06-13

走进和谐的春天读后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