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时间:2024-07-03 09:04: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5篇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论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前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二百多年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改变教职员工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庞大变革。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一般性生命为本的实质。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嘲弄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感受体会:

  一、教师应给自己的伯粉角色正确定位。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幼儿的基本功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茁壮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鼓励他集中和想法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易于发挥自己这条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紧实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驴子(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好感,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可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日均若干份,每两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日均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Πr2。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特兰县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诺塞县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二、教职员工要有新错误观——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承上所说,既然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有一个过程,或者说也会犯不少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往往儿童的错误中才中常常包含着错误和灵气。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十分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拍拍胸脯信心十足牛牛回答表示:不怕,老师说阶梯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公式化我们的学生还不明晰,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人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终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为保护。如果,我们也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为就不会细声细语,一定会信心十足,回答弊病何愁声音不响亮?

  三、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学员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排球的一些则代名词,而应转变成一种生命存在的纯粹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排除万难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茁壮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郭思乐的理论,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会长李锦韬先生,对其教育的意义作了几个“颠覆”的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样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弊端;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通识的模仿标准,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融入到课堂之中。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2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学期,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成绩的优异,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郭教授曾说:“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有时候我经常埋怨:“学生真笨,教了好几遍,他们还是不会!”也常常感叹:“你看人家XXX,老师一教就学会了!学生真是天壤之别!但是,仔细想想,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何况孩子呢?如果都个个赛诸葛亮,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干什么。

  其实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个的闪光点,真诚的赞扬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进步。我们应该认为,那些“后进生”都是暂时的,相信他们会像“丑小鸭”一样,春天一到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了。不管太阳有多低,我们都要比它更低,我们要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3

  在4月9日和10日听了两天徐长青工作室主办的全国特级教师观摩课,课堂上教师和孩子们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每节课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的投入,说得流利,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 ,教师们只是一个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的服务者、引导者,真正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

  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教育激扬生命》,书中主要讲解的是生本教育,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价值观。

  通过听课我在思考,这些老师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彻底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色彩、极富艺术魅力的实践活动,它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导演事先设计好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把一节课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变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舞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为主。

  二、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同样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动态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心灵,还注重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力发展。学生就会动起来,学生就有活力、有朝气,为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总之是尽力创造可能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一切能力,就是真正体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些也不禁让我感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要敢于放手,只有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带来的惊喜。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4

  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读后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

  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老师心里装的是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解读,是课标的要求、教参的提示、教学的思路,这本节课要达成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学生似乎对此并不认同。"我懂了的你拼命讲,我不懂的你偏偏不讲"教和学完全错位。

  是啊,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课堂,是否经常犯了和这位年轻女教师一样的错误?我们究竟有多少是来自于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入研究,有多少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真正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当追问陷入迷茫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到问题的原点,把视线再次投向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到底去哪儿了?

  郭思乐教授强调:教育应当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以这位女教师的这节课为例,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问一问学生:你们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似懂非懂的是哪些问题?

  也可以在初读课文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梳理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顺学而教,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我相信,只要真正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他们的需求持续关注,就一定能打通教与学的壁垒,让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有效活动。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是一种崇高理想,虽然维艰,但不是幻想。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老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者,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得经常静下心来,放慢自己的教学行为,问一问自己:我们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我们该怎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翻开《教育激扬生命》,多读几遍,我们的心中定会有答案。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5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翻开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本书作为《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三百多页,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的统计数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读罢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不由地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的确,”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然而从”传“”授“”解“,从这几个单向指向意味明显的动词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是被动的,而非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好这一活动。因此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自己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教师校色,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往往使我苦恼,达不到预期效果,发现很多过程流于形式。时效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6

  近日,认真拜读了《教育激扬生命》一书,这是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的又一力作。在书中,郭教授提出依托生命,激扬生命,教育就可以享受生命的神奇,使传承和发展文明的事业呈现良性发展状态,解决今天教育中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学习

  郭教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应以学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本着“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理念进行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课堂上的时间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因此,在课前的前置性作业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生本教育提出应“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前置性作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生作业的展示,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会了,就不用讲了,如果学生做得不对,再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但教师必须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控,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的、激烈的小组讨论,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小学数学的《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就可以预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进入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大致了解所购物品的总体价格,让学生去付钱和结帐,这样学生就对人民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讲讲购物的过程和结帐的过程,通过讨论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课例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学习

  生本教育中主张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认为学生的天性是玩,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他们天生对学习很感兴趣,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生会觉得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学和公式,很难理解,其实数学有时会给人以很深奥的感觉,但却是离我们生活和工作最近的一门学科。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数学,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并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要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如角的认识一课,学生对角的认识大多局限于课桌、练习册、三角尺等等,对角的度数及锐角、直角缺乏直观的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笔者上课时就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找教室里的角、找找校园里的角,再说说生活中碰到、见过的角,接着讨论各种角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学生就认识了角,并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认识,印象也较深刻。

  三、课堂鼓励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起到鼓励作用,评价中鼓励、表扬的话少,批评的多,有时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即使是表扬的话,也是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学生听多了也就不觉得这是一种表扬了。

  1、对学生多点关爱,多点表扬。曾经有个儿童心理学机构研究证明,在儿童的成长阶段,80%是表扬、激励的话,20%是提醒的话,这样的比例是最适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但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有时却惜字可金,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还缺乏关爱。曾看到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爱意,自己的孩子会走路了,父母们会觉得真是了不起,会不吝啬用最美的语言来表扬孩子。老师对学生也要多一份关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对学生多点表扬了。

  2、表扬要形式多样,要有新鲜感。我们平时的表扬大多是“你真行”,“你真棒”,而且对每个学生都是如此,在课堂中还会经常听到老师说“来,我们来表扬你一下”,这时所有学生就鼓掌三次,大多如此。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很丰富的,表扬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如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尽量每个人都不要重复,如可以说“你真给力啊!”,学生会觉得很新潮,也给让学生一份小称号或者小星星,如我校就对学生采用了“五星乐乐”的评价方式,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

  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从主要用科学方式转向主要用生活方式进行的教育,从师生教育到生本教育,我们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在生本教育理论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精彩,儿童的个性成长、学习生活也会更加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7

  就在暑假整东西的时候,担心暑假空虚,就随便那几本书回家。一不小心,拿到了《教育激扬生命》,其实这是第二本,相当于下部。

  难得昨天有空,就拿出这本书,当时暗暗地给自己说:这次一定要读完。其实,并不是强迫自己读书,只是想让自己的阅读视野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这一次,比以前更用心。情理之中,也收获更大。不仅读完了,而且很多思想对我的观念进行了刷新。为了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我必须整理这次阅读成果。

  先简单介绍下作者,郭思乐教授,官衔就不说了,重点工作是做“生本教育”的课题研究。用一个词概括他,就是文化。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在中国教育界,从不缺乏新人。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进步,用西方一个词来形容叫:流派。各种流派都是为了教育的突破,都是一种革新。才疏学浅,暂且不讨论流派的利与弊,现就这本书谈谈想法。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他的哲学基础。前一段进修马克思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马克思思想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了具有这么深远的竞争力,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的思想也持积极态度。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对于一个曾经在多个主流国家学习,成长的天才来说,他的哲学基础毫无疑问为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证他无论何时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路线。

  这本书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重点突出“生命”。相信自然的力量,相信人类进化的力量。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对科学已毫无抵抗力,每件事我们都追求科学。而生命中,确实有太多本能与潜力,在合适的磁场中绽放。书中结合老庄的“无为”谈到教育的“无名”,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一些例子很有趣,例如:把23个糖,每5个放一堆,能放几堆,余几个?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正常人都能摆一摆得出正确的方法,问题就在于如果用除法来解决,很多人不明白。这就出现了数学上的矛盾。我们想让学会学会思维,而我们又把思维告诉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样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式?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维。人类的基因确实在不断地发展了有了更大的进步。

  其实,刷新我的生本观。关于生本,从来学校第一天就听说,只是没有理论的系统。以前只知道以生为本,现在才知道:以生为本,本质上是要激扬生命。体会成功的乐趣,经历努力之后的甘甜,激发潜能,激扬生命。自己原来的理解是如此浅薄。生本不只是模式,更是一种思想,从心而出,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激扬。

  激扬生命,不仅学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也因得到绽放而更加精彩。继续学习,再读一遍,激扬生命,绽放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8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推荐大家阅读生本教育的相关书籍。我首先阅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380多页,从教育观、儿童观、研究法、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教师观、生态观、德育观、评价观、根源观等方面,从理论层面,详细阐明了“生本”的核心理念,并且还列举了大量的生本课例,及许多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后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无疑,他们的成功,学生的优秀,是吸引我们去探究“生本”课堂的直接动力,可一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首先要从理论上重新武装自己,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

  本书中,郭思乐教授强调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纤夫”。

  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反观自己,只得羞愧地说:“我这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啊。”需要反思,转变的地方很多,学习更是刻不容缓。在学科大组长的带动下,我开始尝试“生本”课堂模式,当然,万事开头难,初次尝试的结果是苦涩的。小组合作的过程让我很苦恼,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9

  上个学期师傅(王大勇老师)借给我一本书——郭思乐的《用教育激扬生命》,副标题是《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让我好好看看,将生本教育运用于平凡教学生活——《用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虽然这本书我总是在断断续续之中去看的,但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首先,这本书中的引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认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教师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第二,将学生作为主体时,应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师的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进行展开,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万校长也在物理学科开展了这项实验。虽然我没有去听过万校长的课,但这也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高中时的政治课堂是否也可借鉴这一理念?在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真正去运用这一理念?

  大教育家张伯芩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政治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死板、僵硬与枯燥的,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专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是生动活泼的,如何通过转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学?这是我在日常政治教学之中一直思考的。通过很多次“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让我更加坚定的明白,学生自己学、学生互相学、学生乐学、学生好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向被认做是“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更加应该注重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也许作为一个平凡教师的我,并不敢于去一次性尝试将改革进行到底,但我认为我可以从一点一点去积累,去运用这一种新教育理念。

  第一,“生本教育”将鼓励学生先自学,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能在课前自己总结整理和归纳知识点,这一点我将要求学生首先完成基础行的《要点落实》,当然这里的完成并不是强制性的,我会大力的表扬已经完成了的同学,读后感《将生本教育运用于平凡教学生活——《用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当然,自觉之中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老师不教而教。这一点我做得并不理想,但是我会更多地让学生上讲台来讲时事,在说时事的过程之中加入学生自己的观点或谈谈它们与课本中哪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

  第二,“生本教育”应该是关注于每一个学生的。书中一个来自于厚街中学孩子的文章让我深受震撼。这是一个转校生,转来时成绩很差,几门功课不及格。他说:“请不要忘记,阳光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你长久看不到阳光,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忘记了希望。早在我们出生之前,太阳的指纹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了阳光。”这篇文章已经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本教育体系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有“差生史”的孩子,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成为他们心中的那束阳光,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如基本知识尽量找“学困生”(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组内其他人补充,典型例题让中等生来展示、讲解、点评,方法小结一般让“优等生”来进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老师仅在关键处点拨,也就是“讲在关键处”。这个关键处可以是知识点,可以去促成团队合作之时,也可以是引发思考之时。

  第三,我认为在“生本教育”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发挥这几种作用:首先,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该是“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调控,过程的组织,困难中的引导,成功时的鼓励。其次,教师应该还权利于学生,如还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不打断学生的发言(我的性格比较急燥,正在努力之中),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不以裁判自居,还学生犯错以及自主改正错误的权利,不急于指正,还学生发现的权利,不急于点破。最后,教师应该分享学生的成功,除了分享学习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分享学习的体验,分享学生学习的成功。教师应该主动体验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成功喝彩,当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时,教师要讲究“稚化”艺术,可以说“你这个想法真有新意,老师还没有想到呢!”切不可像有的老师说“这个方法还是换汤不换药,没什么新意!”一下子将学生创造的欲望扑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向其他同学学习,这样,同学之间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真正的合作得以开展。

  第四,我做班主任的一个座右铭:“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我想这也是生本教育的一种理解。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再去爱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遇到了“双困生”,班上孩子的成绩及行为习惯并不是太理想,可我坚持给每个孩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理解,我认为现在这个方式是有效的。到现在我真正惩罚过任何一个孩子,可他们却在慢慢长大,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认为在这一理念中我收获到了更多的开心!

  最后,我想说:运用教育新理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如果你并不敢于去尝试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实,我们也可以在我们平凡的教学常规之中点点滴滴地去灌输这些理念,最终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们也会硕果累累!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0

  在寒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激扬生命》,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这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几个方面阐述了生本的新生态教育,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我平常对学生应该是比较尊重和友爱的,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随意、散漫,甚至影响到同学学习的不良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尊重和友爱成了他们不和谐的音符的“温床”,如何在不变“温床”为“冰床”的前提下,能够让“温床”飘出和谐的音符,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唯有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兴奋点,让他们爱上学习。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1

  读罢《教育激昂生命》,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

  我的课堂是一间故事屋

  曾经读过常丽华老师的文章,一直记忆犹新,大体内容是: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是啊,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是何等幸福。我一定会把故事巧妙的引进课堂,把一个个故事妈妈请进课堂,借助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伴随孩子成长。

  我的课堂是一个阅览室

  一堂好课应做到:书生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课堂即学堂,书房,是学生可以自由读书的地方。提到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要给足时间培养孩子的语感。没有语感,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的.知识的琐碎,无聊的陶分的黄沙,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放松状态中读出收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朗读中读出情趣;可以在自由阅读中读出个性。书读好了,什么都会迎刃而解。

  我的课堂是一个游戏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啊!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动力,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因此,我要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到达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的课堂是一个聊天室

  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我会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我的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形成默契,才有愉快的氛围。同时,我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活学生的话题,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使课堂成为“百生争鸣”的“大会堂”。

  我的课堂是一个助推器

  课堂上教师及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盼望着在我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有名著的引领,我会带着真诚,热情,平和走进课堂,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钥匙开起多彩而生动的明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2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又一力作,其间所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早已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东海风教学文化节”,我们有幸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因而对于生本教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讲座和著作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现结合我校上学期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课改活动谈些想法。

  一、生本教育引领学校课堂教学大变样。

  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努力践行生本教育。走进我们的课堂,看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二、生本教育更让我感受到了教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了学的乐趣。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设计的分析课文的思路很好,总想通过我的引导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还常常为学生没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叹息!而现在,学生兴致盎然地围绕话题侃侃而谈中,我经常听得入神。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有的谈了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谈了该怎样读好课文。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还有的同学能够及时给其他组补充或纠正,有的还能很好地评价别人的回答。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的“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学”!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此时此刻,我真诚地呼唤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3

  现在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每个孩子还在分数中奔波着,在个学校和各种学习班中奔走着,在德育方面就有所缺失了。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在《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中很好的进行阐述。

  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没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所谓教育的'生命机制,是指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对象的生命自身。而人大德性的形成,高度依托人以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但如果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大量的客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的活动,就会在和谐的、创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把仁爱、友善、合群融为本性。

  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汇自动形成德性,它和主要依托外部教化所形成的德性,在形成过程,主体,原理机制,以及基本形态,所处地位上,都有所不同,依据它的性态,我们称之为素朴的德性。认识素朴的德性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同时也是德育从脱离儿童核心生活的“小德育”向带素朴生活基础的“大德育”回归的关键。1。价值取向的简朴性。2。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3。在儿童的美好生活中发展。4。生产主体是生命自身。5。具有基本性和广泛深刻的支配性。

  在习惯的德育和教学的关系中,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1。教学生态的核心地位基于人类发展需求。2。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基于主流社会意志与儿童天性的一致性。3。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在于筒儿童的未来紧密联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4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体会:

  一、教师应给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机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帮助他集中和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容易发挥自己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Πr。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二、教师要有新错误观——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承上所说,既然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往往儿童的错误中常常包含着正确和灵气。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如果,我们也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细声细语,一定会信心十足,回答问题何愁声音不响亮?

  三、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生命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郭思乐的理论,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会长李锦韬先生,对其教育的意义作了几个“颠覆”的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样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融入到课堂之中。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5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也激扬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让我的生命扬起了风帆。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使课堂死气沉沉。生本教育的理念却是“解放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教育是激扬生命的,不是控制生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主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是在课后,是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做适当的实践和拓展,这样后置性的作业往往成为了学生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模仿,很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本学期,我们对前置性作业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对于重难点把握的'会更准确,而以前我们往往会跟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认为的重难点,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学已经提前吸收了,甚至有的时候很会有比老师更特别更透彻的理解。

  而且,小组内在讨论重难点和疑问的时候也是互相学习和升华的时候,在向同学们汇报时,就会有更好的生成展示给大家,激发另一些同学的思考。其次,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资料,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刀切的内容,而是百花齐放。最后,拓展、实践,都让学生先做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正是生本教育区别于师本教育的不同之处。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是焕然一新的,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地方,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跟老师一起学习着、快乐着,课堂必须严谨却不呆板。课堂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我们班的学生也动起来了,脑筋活起来了,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6-13

生命教育活动总结05-19

生命教育活动总结[优]06-27

《生命教育》读后感03-28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04-24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05-18

《生命,生命》读后感07-05

生命生命读后感04-15

《生命生命》读后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