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3:50: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正面管教》读后感(常用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面管教》读后感(常用15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

  近段时间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也看了邓老师写的读书心得,当时很是心动,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蔼而坚决的理念,认为与我的组织上课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统、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后来由于上班期间太忙,一直没能有时间仔细读这本书。后来,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书,仔细研读了一个多月,一边读,一边勾划,一边回忆和反思,记录自己的感悟。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真是太浅薄了,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整理下来。

  《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蔼而坚决〞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时机在和蔼而坚决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气氛中开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奉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时机,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那么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时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谬的观念,认定假设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痛苦〔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为鼓励手段,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根底,把和蔼与坚决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根底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比照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特别是对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不都能满足这些标准。很多时候我作为一名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喜不喜欢就帮他报了,常常强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尼尔森告诫我们,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屡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时机,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奉献,我能影响发生在和身上

  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是简单到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

  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好,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所幸,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守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比方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正面管教》读后感2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4

  《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就其中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以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三种主要互动方式、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开始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容易被我们误解或忽略的概念。

  书中一直强调: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当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风度哦的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容易被我们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概念。

  1.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比如我们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互动,这些都是比较好玩的且乌海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他们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念。要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号机会,允许他们经理失败,并让他们再出现问题时学会自己去解决,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适应、学会对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这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例如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忙一起做家务、一起完成某件事,尽管他们做的比较慢或者常常帮了倒忙,也需要让他们一起参与。此刻他们或许是不熟练不擅长的,但多次的尝试会让他们学会的,一定不要图一时的省事而放弃让他们帮忙,否则,将来等到认为他们可以帮忙时,他们也不会再帮忙了。

  2.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就会收到鼓励,也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的方法。所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书中讲到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运用。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合适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以为这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的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其实,简单来说也就是共情或者我们平时说的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情绪,当我们经过前两个步骤,已经处理或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情绪处理好之后人就会逐步转向理性,能够听进去话了。我们大人尚需要情绪的出口及发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果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或者“我早就。。。。。。”任谁听到这样的话理解的都不会是帮忙、支持,而是指责,所以处理情绪很重要。这是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货说了什么更重要。

  3.孩子是社会人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是,也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4.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适宜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而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我们大人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更何况是孩子),有时,他们对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其行为方式达到的效果也往往与目的被盗而驰,错误的行为会惹人讨厌,而他们会越迫切的追求归属感,这会形成恶性循环,因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爱意和亲切。

  5.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6.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行为不当的孩子试图在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理解这一信息或这一概念,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反应,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其行为也会有所改变。

  7.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意愿,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用、被需要。所以让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8.平等

  9.犯错误时学习的好时机

  不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大人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家人聚在一起时,每个人说出自己当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自己学到了什么,会让孩子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也是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中学习。这里有一个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啊,我犯了一个错误;和好——我向你道歉;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10.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斥责孩子,还认为孩子不理解,殊不知当我们带着怒气或者斥责的口吻时,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爱,而是羞辱和指责,所以,下一次,换一下方式吧。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平静的说出来,可能更有效果。

  总的来说,这些概念都在传输一个观念:理解背后的行为,处理情绪之后再处理事情。人都是感性的,需要被理解、被需要,当被理解了的时候,才会有惊人的爆发力。否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

  1、描述一个事实;

  2、说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释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万不要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说了一万遍都没用,孩子可能不会当回事。怎样要让孩子重视,就要说的下一条: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用开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满足正面管教的四条公理化定义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坚定才能让孩子们和你达成共识;其次,让孩子们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和说教,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他也愿意长期遵守;最后,能够培训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格。那问题来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种不正确的.行为及其正确处理方法,其次要改变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书中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比如鼓励、具体指导、自然后果、家庭会议、班会等等;最后,家长也要反复练习,即使有时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还是回到正面管教上来。

  总之,这本畅销全球的经典真不是盖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听《樊登读书会》的节目接触到本书相关信息,就找了电子书看了一遍,发现电子书不过瘾,无法随时翻阅,就又找来了纸质书读了两遍。我明显感觉我冲小孩大喊大叫的频率明显减小,但在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招数还没学会,所以还要继续磨练。

《正面管教》读后感6

  学校刚推荐《正面管教》这本读物时,我跟他的冷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当他开始跟我反抗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意识到不当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了作用,相反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提前。当某种教育方式令你和孩子双方都痛苦,那方法肯定是错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冷战期间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也积极寻求了班主任林老师的帮助,林老师说太过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逆反心更强,并给我推荐了《正面管教》,书中提到的“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让我耳目一新。受书中观念的启发,我及时调整了教育方法,以朋友的身份与他沟通,充分尊重他,细心感知他的感受,他的抵触心理和反抗心理也慢慢消失,之前一直暗藏在我心里的那股心力交瘁般的吃力感也烟消云散了。在林老师的帮助下,他也意识到自己耍小性子、发脾气的性格弱点,在此,我要真诚的谢谢这位好老师,谢谢她对每位学生的细心与耐心。

  我呢,其实是一名“伪家长”,受姐姐的委托照顾她的两个小孩,同时扮演着爸爸妈妈的角色,幸运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与培育下,小外甥成长进步了不少。从一开始整天看电视、玩游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没有耐心、不懂礼貌、各科平均成绩一直游走在七十分左右,到现在懂礼貌、爱学习,能安安静静地阅读、四门课程达到了九十分以上,这些可喜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培养,也得益于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在这里,我结合这一年半以来小外甥成长的经历和《正面管教》中给我的一些启发,和大家分享“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的浅见。

  一、以和善之力温暖心灵

  很多家长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自己怎么打骂都没有关系,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经常以大吼大叫的态度去斥责他们。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你对待他的态度,渐渐地开始对身边的人,甚至对你大吼大叫,等他心理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报复或防抗的心态。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既然家长都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那么我也可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在你的斥责声中,孩子是难以感受到爱与温暖,同样他对别人说出来的话也会没有温度,他根本就不知道充满爱的`语言需要以怎么样的语气表达出来,所以在跟孩子对话的过程中,采取和善的态度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家长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而且能让孩子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温暖,性格逐渐变得温润而有力量。

  二、以参与之力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是人性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大大小小事情的管理,来增强他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既然规则是由自己参与制定的,那么首先他就得学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也会间接地帮助孩子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如果能让孩子能参与家务劳动,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大大增强他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心。

  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面长大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觉得家长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理所应当的。养成了一些诸如浪费食物、不爱惜物品等不好的习惯,甚至觉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丢掉是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妈妈还会满足他们。得之轻易,会使孩子缺失感恩之心。

  为了增加小外甥的责任心,我一有时间就安排他参与到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中,让他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他也体会到父母为了供他上学的艰辛,懂得了想为这个家庭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浪费食物和物品。

  三、以鼓励之力建立自信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确实,孩子们需要我们的鼓励,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及时鼓励孩子,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勇敢地去表达自己,从而建立自信。外甥进入学校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上讲台也非常羞于表达,我问了之后,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敢,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他可能觉得我成绩也不好,参加其他的活动也可能会做不好。好在我及时对他进行鼓励与引导,告诉他多参加一些活动,并不是一定要你获得一些名次与奖项,只要你尽力了,总会有所收获。在我的多次鼓励下,他才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现在比以前勇敢自信了许多。

  此外,被鼓励长大的孩子会对别人更加宽容,在看待某件事情首先不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不会总是找身边人的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意识到的。之前我对外甥的管教总是批评多于鼓励,也是我自己太急切地想帮助他改掉这些毛病,以至于我自己眼里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也导致他也觉得自己身上缺点很多,看身边的人和事也是总先看到不好的地方。比如每次吃完东西之后,总说“我并没有觉得这个东西有多好吃,”这让身边的人听到了很难受。每次我也会跟他指出来,教导他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看,但是一直收效甚微,看了《正面管理》之后才发现原来他的这个毛病的根源是出在我这里。在我转变方式之后,他的这个缺点也改善了不少。

  四、以启发之力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成功是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他们形成独立的自我。不管是学习、解决问题、做决定,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多多启发他们,让被动变为主动。记得去年他刚进入华小那会,各科成绩都非常不理想,对学习也非常排斥,我想,直接跟他补习各门课程,效果不但会不理想,也会加深他对学习的排斥,因为我也听很多妈妈谈过,每个月给孩子花几千块钱报各种补习班,但是效果还是很不理想,孩子依然很排斥学习。

  我想的办法是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让他在阅读当中受到启发,从而爱上学习。阅读名人传记,可以让他通过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优良的品格以及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阅读历史书籍,可以让他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阅读儿童文学,可以让他感受文字传递出来的爱与温暖;阅读各类科普读物,可以让他了解世界万物的生长规律,并激发他的好奇心。在这一年多当中,我陆陆续续地让他读了近一百多本书,不仅让他获得了课堂外的一些知识,也使他渐渐地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学习,各科成绩也慢慢上去了,现在自己还主动提出要我帮他补习英语,这也是我这一年多来,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小学阶段就好比这条河的源头,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打下的各项基础对他们今后成长至关重要。种一棵树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好引路人。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帮助孩子更好地自我成长,也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家长,《正面管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好好学习与运用。

《正面管教》读后感7

  《正面管教》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作品,自1981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两个班的语文教师,我每天在学校要和近一百号小学生斗智斗勇;同时作为一名父亲,我每天下班回家后又要和三岁的儿子打交道。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很享受教师和父亲这两个身份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喜欢课堂上,学生们学到新知识后豁然开朗的眼神以及由此对我产生的尊敬;我也喜欢回家后帮儿子解决一个问题后儿子对我的崇拜以及依赖。然而这种享受并不是可以一直持续的,在学校会有学生不服从管教,不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家里三岁的儿子有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不把我这个父亲放在眼里。回想自己儿时,是绝对不敢和老师以及父亲唱反调的,所以有时师生间或者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也会令我沮丧和困扰——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我们自己在当年“过去的好时光”那样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当我读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困扰我多时的问题有了答案。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们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观念的进步,以往父亲作为家里绝对权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孩子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父母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太多。我们常常忽视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甚至剥夺孩子以负责人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而当孩子们不再像我们儿时唯命是从的时候,我们依旧以老师或者父母的权威来指导甚至命令孩子们,那么矛盾就由此产生甚至激化。

  在简·尼尔森看来,正面管教就是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给予孩子自尊。结合平日里生活和工作实际,表现好的孩子绝大多数是自尊感强烈的孩子。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作为老师或者父母,如果对于犯错的孩子一贯使用批评及惩罚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会有助于孩子改正和成长,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有了我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会喜欢我的心理挫败感。而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实施正面管教呢?

  简·尼尔森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1、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

  2、和善与坚定并行。

  3、相互尊重。

  4、把错误当作学习的好机会。

  5、社会责任感。

  6、家庭会议和班会。

  7、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8、给予鼓励。

  当我们和孩子开始产生矛盾并且愈演愈烈时,我们就可以结合上述建议自我反思,是不是在我们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至于怎么具体实施操作,简·尼尔森在书中写得详细而生动,正如《正面管教》的译者王冰在“译者的话”中谈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爷爷奶奶们,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学习这本书,携手起来好好努力,用正确的、正面的、充满了真爱的管教方式,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更美好更灿烂的明天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很早以前就被安利过这本书,一直也没有去读,从事了教育行业,发现教育孩子太不容易了,如果自己不学习,就会被超越被淘汰,所以抽空就读书。这本书,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极不错的选择。

  书中很多观点都非常适合去教育学生,比如说鼓励夸奖这块,可能我们之前习惯性说:XXX,你真棒!现在看来这句话好敷衍,估计稍微大点的孩子都听腻了吧。表扬孩子最好用白描的方式,具体说出孩子哪方面做的好,就事论事,落实到点上。比如说:老师看到你刚才主动捡起垃圾,你是一个注意卫生,爱护环境的孩子,谢谢你,我们都应该像你学习。而不是说:哇,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话我听着感觉都虚伪。比如孩子主动把凳子摆好,可以说:“看来你把老师交代的`事情记在心里并且做到了,你值得我们学习,了不起”等等。把夸奖落到实处,有针对性。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作为父母,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

  培养一个孩子何等的心血,但最最重要的是,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我们不能不苛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因为你永远不是完美的父母。

  读书使人明智。

《正面管教》读后感9

  在正式写下我的感想之前,首先我想说一说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名从业幼儿少儿英语以及早期教育超过10年的一名老师,从我小的时候开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学校和社会环境深深的影响着我,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我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在从小养育我的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他给予了我他那个时候可以给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条件。陪伴和支持,让我一直感受在被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在学校中和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虽然有难过和迷茫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有信心坚持和努力完成渡过困难,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在正面管教这个理念被中国人所知道并应用之前,我多多少少的就受到了爸爸当年的接近正面管教的理念的培养中,这为我之后的从业路上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正式接触正面管教应该是20xx年,20xx年之前,同事参与了贝妈的讲座并且在前单位进行了分享,我看了分享课件,觉得和我个人的教学方式非常相似,17年在早期教育从业中,部门的伙伴报名了成都的家长讲师班并且推荐了系列书籍,我通过自己阅读和自己的上课方式找到共鸣以外,更深层次的想到了,1个人带100个孩子的影响远不如,10个老师带1000个孩子或者说不如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有作用的,例如在西安不同区域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重视不同的情况下,通常在做家长会,参与的人数和回馈的强烈程度都不一样,但是家长确实最重要的啊,为什么说家长是唯一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的职位,看到有问题的家长影响到的单纯的孩子,我的心里是痛心的,由此我决定正式学习,找到方法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更希望后期传播给更多的老师,改变老师之前的教育观念,从而达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我、自信、乐观,并且社会化的成长,这些都是互相不违背的'。

  举一个我之前的例子,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说不要哭,给你糖或者礼物,可是当下他们并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是只用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去处理,当下可能见效,但后期孩子的心理建设一旦成长,矛盾和多样化的行为也会出现,而我尝试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让他们适度先发泄情绪,然后询问和共情,引导孩子自己说出问题,并且给予一些方法(当然看书之后知道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头脑风暴,设计方法,这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以后孩子当遇到问题,愿意和我沟通,相信我,一起解决,并且情绪得到了回应和合理的互动,当然小学和幼儿的孩子处理方法不太一样,我经常都是换位到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我没彻底长大吧!哈哈!但是这样都行之有效,当阅读完书籍之后,我才发现还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把理念的道德性质的东西落实化、实际化,这是我所期待学习并成长和改进的。

  未来,当不断的学习之后,我将更加践行,并且不停地自反省和思考,如何可以更多的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如何帮助更多老师走出好孩子坏孩子的误区,帮助更多家长了解自我,了解孩子,愿意摊开心扉和孩子共同摔跤再进步,愿中国的下一代越来越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10

  我们的学习或是读书也是为了改善现在的状态,但如果追求完美,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只求改善,不必期待完美,对待孩子亦是如此,承认孩子的进步,学会鼓舞孩子,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我看到138页的图时非常的震撼,我们平时不就是如此吗,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却没看到优点。85%的优点看不到,唯独盯着那15%的缺点,要学会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

  有时我们在实践这些知识时会有压力可能家人会不理解,可能同事不会理解,但这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遇到问题并处于压力之中的时候,要记得离开旁边的观众,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这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每天必须给孩子一个小时或怎样,但是这个特别时光必须有,而且要让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为他们设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在学校中也可以给一部分学生一些特殊时光,要记得每个孩子都要有每天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特别关注,让他们获得归属感。

  我们常常用赞扬来让孩子达到一些行为目的,但赞扬真的能给孩子自尊吗?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花时间训练孩子,当我们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时,需要教给他们怎样收拾告诉他们这一步怎样做,下一步怎样做。但要记住,孩子总归是孩子,不要苛求他们事事做的完美。

《正面管教》读后感11

  积极的暂停,有效的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目的是让双方都感觉好起来,连通理性脑,这样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去解决问题。

  为了避免伤害,需要设定冷静期。父母在撤出冲突之前应该事先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尊重的态度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决定自己去做什么,而不是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这时你可以说:“孩子,看得出你很生气,妈妈此时心里也不平静,你和我都需要冷静,让咱们回到各自的.房间,等情绪平静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

  任何一种撤离之后要紧随鼓励、训练将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便在冷静期后解决问题,也可以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上去解决。冷静期对大人和孩子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避免造成再次的冲突,还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读后感12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职业都需要岗前培训,唯独“父母”这个岗位是直接上岗”,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对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开始了父母的职责。那么问题就来了。未经“培训”的新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的,当找到和总结出了高效的、有建设性的、真正为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成长的教育策略时,孩子已经长大,然而在各种尝试中父母作为教育实验者“心力交瘁”,孩子作为教育试验品“伤痕累累”。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策略尤为重要。近几年家庭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道理又好像哪个都不能支持到最后。几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走过来,个人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孩子、支持到孩子成长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怎么才能做到?答案就在《正面管教》中。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一、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和善与坚定并行(原则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有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这四个标准中前两项是看到孩子,认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他处在什么年龄段都需要给予他尊重和鼓励,并且让他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支持他成长的原动力。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从属于父母,在与孩子之间只有“我”而忽略了孩子这个个体的感受与权力,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完成完整的成长,这也是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事件高频出现的原因所在。后两项是支持孩子成长关键——积极性调动与技能。如果用银河系来形容,那么我们希望孩子是那颗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地球。使得他积极“公转”的动力绝对不是惩罚,使得不断“自转”的源头却是技能。明确这两点孩子的生命将被点燃生生不息。

  二、赢了孩子与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是父母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父母合作并贡献太美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反叛或盲目顺从。赢得孩子则意味着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且积极主动。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的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话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简﹒尼尔森告诫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的更重要。如果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往往父母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意识到他们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弱,甚至总是对父母做错误的解读。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

  《正面管教》还告诉我们:

  三、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1、相关(Related)(方案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方案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方案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有帮助(Helpful)(方案有助于做得更好)

  在与孩子解决问题时,父母要尽可能用自然后果,而不是逻辑后果,因为逻辑后果很难把握不会变成惩罚。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使孩子的行为转向有用的(有贡献的)、使大家工作学习更愉快的行为。

  确保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后果与行为相关)

  2、尊重(Respectful)(后果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应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3、合理(Reasonable)(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题发挥)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让孩子预先知道)

  一旦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尤其是当错误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老师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太愤怒,我们推荐这时使用“积极的暂停”,在每个人都感觉好了起来,足够冷静到霎通理性大脑时,再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在解决问题,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与孩子探讨时,一般不是问“为什么”(除非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因为这听起来像指责,会招至孩子的戒备。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和接纳,问一些启发式问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任何人也不会是完美的,只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得以完整的成长,父母真正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时才是亲子间最佳模式,坚定而和善的赢得孩子合作来构建最佳模式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13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14

  出生顺序俗称“排行”。是指孩子在家庭中出生的先后顺序。作为家长和老师,懂得出生顺序,能增进家长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它能帮助我们增进对他们真实内心的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

  说到老大,脑海中是不是就跳出“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所以说老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在我的家庭,母亲早早去世,毫无疑问,大哥就承担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20岁结婚,早早的辍学结婚、拉煤挣钱,经过多年的锻炼,他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经过他的操心。有利就有弊!反观我自己,在家中是老小,自己的一切被两个哥哥照顾的周周到到,好像照顾我的责任是天经地义,所以各个方面我都缺少锻炼,很多事情都要找大哥商量,比方说买车这件事,我看了好多车型都犹豫不决,最终是在大哥的建议下买下了现在的车,这辆车性价比现在一直很高。

  相比较大哥和处在家中最小的.我,固定的家庭环境中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所以说,一个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十分重要,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教养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虽然父母的爱他都占有,不会被任何一个人所抢夺,但他也有自己的问题。独生子女有很强的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通常给他带来焦虑感。所以作为母亲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能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父亲和母亲也要形成一个科学的联盟,共同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总之,孩子出生的顺序不管是什么样的,任何特征都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我们做父母的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愿我们都要做个有耐心、有恒心的父母,我们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正面管教》读后感15

  在孩子出生前,大人都是满怀着爱和喜悦的心情憧憬未来,可为什么在孩子出生后大人却变成了靠批判、指责和愤怒来行事的人,还常常感到生活如此痛苦?

  这段话描述了太多家庭的现状!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常常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用惩罚达到了短期矫正的目的,却没有考虑到对孩子长期的效果。

  一旦我们从负面的想法和感觉出发采取行动,肯定会偏离爱、欢乐和积极结果的轨道。这也是为什么大人会对亲子生活感到痛苦的原因。

  我们始终要知道,爱和快乐才是亲子陪伴的目的。《正面管教》虽然提供了许多技巧帮助我们有效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它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态度。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就是其中一个积极的态度。

  我们要把技巧和积极的态度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我们和孩子之间营造出一种爱、相互尊重、合作以及快乐气氛的观念!

  爱和快乐才是正面管教追寻的目的!我们要将这个目标铭记于心!

【《正面管教》读后感】相关文章:

正面管教读后感05-01

《正面管教》读后感08-16

正面管教读后感05-21

(精选)《正面管教》读后感08-08

《正面管教》读后感08-31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08-25

读《正面管教》有感05-21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05-16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04-08

[热门]《正面管教》读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