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5:30: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拜读了管校长的《不做教书匠》,颇有感触。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让人感动,又能催人奋进的著作。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敲教鞭、发脾气,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我想,教师只要立身不做教书匠,以管老师所说的始终保持目标感、约束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与专业感,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实践,就一定会感到教育的快乐,做一位心中永远有追求的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让我们在责任和方向中快乐成长,豪情满怀地向着我们的梦想进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因此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回想工作中我遇到困难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感觉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育历程,经常感觉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 当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同学争论不休,大吵大闹,等老师说安静才安静的时候,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之极;当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却突然有孩子捣乱课堂,就会感觉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

  读了《教书匠》一书后,我渐渐明白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年龄段,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不能要求他们做到完美,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以身作则的品质,都会在学生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老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了解教师信赖教师。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好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这时我的一位恩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近期我阅读了部分书籍,其中郑洁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深深的吸引着我,似乎也能在书中找到我要的答案。这本书里作者用清晰的笔触将社会转型期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其中的每一个事例、每一个建议,似乎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工作中都能找到原形。也许是心灵效应,我一遍又一遍的品味着,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还曾记得,在教师节时,我们班的五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来鲜花、水果,有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有的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们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做一名教师真好。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然而,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

  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

  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捧起管建刚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这一行有动感的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今年寒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

  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

  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

  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

  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6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中出现,犹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台阶。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正确掌握表扬的艺术呢?

  一、重复的表扬,能固定学生的某种行为

  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你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习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在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大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后,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并不是因为考试才完成作业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和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二、表扬要及时

  正如雨水“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儿进步时,不要视而不见,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时把“夸奖”奖赏给学生。

  我们班有位学生不喜欢英语,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学生应全面发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她偶然的.一次现象,但我还是及时捕捉住,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位同学其实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相信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多的题。”这样的夸奖和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三、把明天的表扬透支给今天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学找不到夸奖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奖和鼓励透支给今天。

  如:当某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不要强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曾考过九十多分,还记得吗?下次你一定还会考出九十多分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顾虑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暗暗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了解学生,那么你给予学生的表扬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使学习再不好的学生,也有过大胆坚持的时候;性格再不开朗的学生,也有过活泼高兴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适时的给予表扬,每位学生都会成为强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7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请和我一起相信这句哲人的话:“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 其实,我更佩服我身边的每位老师,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美丽都挥洒在教育中。勤勤恳恳,课内课外忙碌着,只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他们没有丰满的荷包,难得在午夜时分从灯红酒绿处尽兴而归。但他们有自己的幸福:学生把一道难题攻克了,学生能把练习册上的内容都做正确了……这也许就是管老师所说的“精神立身”吧!

  在这童心烂漫的纯洁世界里,我将幸福地工作。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尊贵的."就让我从事这一份尊贵的事业,作一片绿叶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8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9

  初为人师,我没有过多地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因为缺乏经验,我似乎对工作充满恐惧和厌恶,在挫折面前往往力不从心,即使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我不明白别人是怎样让教育工作快乐起来的?

  可是,快乐往往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当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无论是领导请我开课,还是请我做经验交流,又或者是交给我一个所谓的差班,我都勇敢接受挑战,心中闪亮着教育,工作的快乐已悄然而至。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能感受到教育的烦恼,但是烦恼的背后也存在着价值和意义。当那些淘气的学生开始变得懂事了;当成绩不好的学生愿意开始认真了;当那些努力的学生开始有进步了,你总会领悟教育的幸福,实践教育的幸福。

  当我越用心的投入教育,我才发现,教育原来有那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领域。节日里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时得到孩子的关怀,进校门时听到孩子真诚的问候……我永远忘不了当我第一天上班时,学生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接我,那眼光支付了我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投入是一种智慧,当你投入地工作,你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价值,你就越有快乐。

  我很幸运,在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在这本书里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的话语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促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让我们平添成长的勇气,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执着于名利,他们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机会邂逅快乐呢?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不然,它们将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迟滞我们前进的脚步。

  那么,在人生这个大行囊中,我们该放下些什么?

  放下荣誉吧!曾经听说过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奖牌给自己的孩子当玩具玩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她最朴素的做法昭示了一个真理:荣誉只属于过去,别让荣誉成为枷锁!谁要是一味地陶醉在昨天荣誉的甜蜜之中,他必将收获明天生活的苦涩!在各类“评先“最为频繁的教育界,我们更不应该过分看重荣誉,沉溺于荣誉,把追求荣誉看作生命价值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放下自卑吧!自卑与自负就如一对孪生兄弟,都表现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缺乏一个完整而精准的认识。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错失掉很多机会,从而一次次与成功的体验擦肩而过。走出自卑的阴影吧,让自己的灵魂站立于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是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使我们有缺点,即使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放下抱怨吧!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质生活,那么在教育的行业里你绝对成不了物质上的大亨。有的教师选择了在生活的激流前裹足不前;有的`人牢骚要发,事情照做;而明智的人则会拒绝抱怨,选择一门心思做教育。他们明白,很多事情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往往很难改变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却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一味地抱怨,你是在为失败找借口;果敢地行动,才是在为成功做铺垫;果敢的行动不一定换来成功的甜蜜,而一味的抱怨却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

  放下对金钱的贪恋,放下对名利的执着,放下对不幸的回味,放下对悲伤的咀嚼……放下一切影响我们感知幸福快乐的不良习惯和负面的情绪!

  放弃是一种艰难的智慧,人习惯追求,习惯去拥有,有的时候,我们身上背着一无是处的东西,却依然“敝帚自珍”。“敝帚自珍”的惯性,使人失去了珍宝般闪亮的智慧。

  我们总在追寻幸福和快乐,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手中,投入了就有价值,放下了便是拥有。让我们轻装上阵,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0

  一个假期读完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通过对书本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里”。卡耐基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福特的成就起源于一张小的不能再小的渍纸,一个脱鞋子的动作,决定了加加林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的到来。而在我们的回忆里,教育给我们留下的一些永不磨灭的东西,大都不是惊天动地的,恰恰也是一些不经意间的小事。或许是老师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待、一个微笑,或许是师生之间的一次简短而平和的会话。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传递着师生间零距离的心灵交流的火花。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要放下浮夸,烦躁的心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经过这些小事,让真正的教育进入人的心灵,让学生能在你的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管校长在书中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马克吐温也说人类拥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武器,那就是笑声。我们在与学生交往时微笑是须拥有的,因为我们的微笑能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这本书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缺陷,我们应该向管老师所说的“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学会微笑。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

  希望我们都能不作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1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习,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2

  《不做教书匠》这部书,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及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以悠扬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不做教书匠》分了许多节,或讲述、或引用、或故事,还有唯美的插图组成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书。读这本有很深的感受:

  一:选择教育,深爱教育在第一章节提到做老师要有方向感,管关老师提到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小故事,帕瓦罗蒂在毕业时,他问他父亲是从事教育还是向歌唱方面努力,他的父亲回答他,如果你想同时做两把椅子,最终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板上。最终帕瓦罗蒂选择拉唱歌,并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歌唱家。我们当时在选毕业方向的时候可能都碰到帕瓦罗蒂的情况,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拉教师这个行业。当时想这个行业风不吹,雨不淋;工资虽少,但还算稳定;尤其对女孩子来说还算是很体面很安全的行业。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行业真的很不容易,早起晚睡不说,心里要处处想着工作上的事,何况工资少的可怜,生活不能说拮据,但也不宽裕。看看一块毕业的同学,朋友心理多少还是有些不平衡。但是,这种想法只会让自己变的不开心。所以,干脆抛开这些想法,投入地,全身心地工作,反而很快乐。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对我们来说才使重要的。我们既选定教育,就要爱教育。或许我有很多的缺点,很多的不足,但只要心中装着教育,我就会为此改进。

  二:爱教育就智慧教育仅仅有方向还是不够的,有爱还是不够的,我觉得还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才能有所获。在这部书的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得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学离海很远,校长带学生到海边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以他为界,学生只准在界内完玩。终于,孩子们玩尽兴拉,纷纷上岸。一群低年级女生上岸后,觉得衣服湿拉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拉,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竟然校长惊的目瞪口呆,第一念头就是冲上去大声喝止。但,凭着他教育家的知觉,他等拉几秒钟。这一等,太好拉,他发现四周并没有人投异样的目光,包括高年级同学。一会儿,小女生们把衣服拧干了,重新穿上,又欢快地和小伙伴们玩到一块了,一切过去,什么都没发生。真正的教育事业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的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如果那天校长大喝一声,那么,也许那些大孩子从此学会拉鄙视、学会拉嘲笑。教育者应该有第三只眼睛,那只眼睛叫学生。有了学生的眼睛,教育就充满了智慧。这个小故事让我很有感触,校长只是略略等拉几秒钟,却换回了平静的结局。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当时校长当时大喝一声制止,或者说一句这么大啦,怎么不知害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女孩当时的窘迫。这对她以后在心理上造成多大的伤害。教育有时就需要等待。都说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谁也不原意用漫长的等待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你的努力浇灌在学生身上绽放。从生活的每个细小处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等到了孩子的转变。因为有一条真理告诉我们:不管物质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世,必定会由量变到质变。书中有一个小故事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说有一高三学生整天吊儿郎当,不好学习。一天,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羞辱他: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就跪在操场上趴一圈。男生大受羞辱,发奋图强,一年后,哪个学生考上拉大学。一天,他正好和女友再路上散步,遇到高三时的同学,他们聊起拉班主任,他恨很的说起拉那件事,说我没叫他跪操场上趴一圈已是对他最大的宽恕拉。同学惊讶极拉,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老师使用的激将法吗?他想拉想后全明白拉,流下拉悔恨的泪水。一想起这个故事,心不由得颤抖。教师的爱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舆论更多的是宣扬那种甜爱,而这种苦爱更加震撼我的心灵。这位班主任真的象一位高明的'医生,会在药中用毒。药轻了,不起效;重拉,会出人命。正是这位班主任的恰倒好处的用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潜力以及性格中的叛逆与不服输,都清清楚楚的,他用拉大家看来一副很危险的药,他却胸有成竹。这种爱看似残酷的,却是富有智慧的。在体育运动上,杨影做特邀主持人时说过一句话:一个运动员,修来修去,到最后,修炼的是一颗心。张德培身处绝境,改变人们相当然的惯用策略,他不是胜在球技上,而是胜在智慧上。他不只是用手在打球,也在用智慧打球。我想上课就像是烹调,是清蒸,是煮,是爆炒,还是红烧?油、盐、酱、醋、味精、鸡精、葱、姜、蒜,学生说怎么好吃,我就应该怎么加。从平常的设计中发掘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细节来。每天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的话,这样的学习不是更有轻松愉快吗?更适合学生们的发展吗?不仅我们教学中需要智慧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智慧。,例如讲述放弃的智慧这一篇文章中,作者是从看张艺谋的《英雄》中获得放弃和追求这两个执着的信念启发的。残剑的智慧是放弃,在放弃中获得更高的人生境界。作者被放弃所演绎出的智慧折服。正如人们常说,人要有所追求,追求强调得到和拥有,但有的时候,追求越急迫,离真正的境界反而越远。所以对我们教师而言,我们也需要一种放弃的智慧。人生路途遥远,如果一味地想着得到和拥有,身上的累赘和负担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人生要追求,要拥有,但也要学会放弃,就像整理零乱的屋子,总要把过时的、淘汰的东西丢掉,这样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深、更远。放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个世纪50年代,爱因斯坦收到拉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出乎人们意料的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与客观世界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的高官重任。爱因斯坦如果当时步入政界会是什么样?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说的好:当官最实惠,我们的制度就是吸引人才去做官。做了官就有人请客,拍马屁,车子,房子都会跟上,造成大家都挤 独木桥。现在重视,关心,爱护人才的办法就是给个官级,给顶官帽,这种做法做法不知害拉多少科学家!科学家不会说假话。所以爱因斯坦是明智的,不然,我们将会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这本书给我们带来心智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读这本书真的一件幸福的事情。感谢来自乡间,来自教育一线的管老师,让我们年轻的老师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

  寒假里,我们为我们每个教师找了一本《不做教书匠》的书,书的封面儒雅、温馨,映入我眼帘的那几行小字分别写着: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教师,我是一位刚踏入这行的青年教师,上天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来接近教学、孩子。

  一页一页的翻看中,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比喻,车胎为什么经得起长途碾磨,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轮胎,但用不来多久,就被震的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震车胎,才经得住磨损。告诉我要在自己年轻的刚性中注入点柔性,就像那有弹力的轮胎,柔性中潜藏着余地,余地中有着足够的变通,锻炼自己柔弱的刚强。

  每一个教师只要投入地工作,把小事也能做好,做到位,每天积累一点点,贵在坚持就如种花,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就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这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我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风姿。不管遇到怎么样的风浪,都不要放弃。

  书中让我明白最深的是,一个砍树的人觉得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的是磨斧子,我们在教育吃力的时候,就想到有多久没充电了,充电、磨刀,用读书是最好的方式,用诗书气来滋养我的气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4

  当我拿到这本书,它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首先书的名字给了我一种新鲜感,这个名字真奇怪,为什么叫不做教书匠呢?我们现在不就在教书育人吗?好奇的我就随意翻了翻,霎时,里面的语言和句子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个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我决定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感受颇深。《不做教书匠》共分了八章,分别从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及智慧感八个方面指出了想做一名出色老师的要求。每一章又分了许多节,或讲述、或引用、或故事,还有唯美的插图组成了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书。 管建刚 老师用一种让读者欣然接受的语言语气来书写此书。与我们站在统一的“地平线”上,很真诚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不是命令式的语气,不是高一级的指导,就是自己的实践经验之谈,向同行敞开心扉,让我们在他的经验中增长见识,在他的乐园中采摘果实,在他的真诚告诫中少走弯路。在这种娓娓的诉说中我们明确做一个人首先要选定一种职业,围绕这种职业应具有一些人性的美好品德:自我约束、责任心、亲和感、上进与努力等,同时要有相关知识与能力,并且不断学习,使自己专业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各方面的阅历要加强,知识面要广一些,知识能够增长智慧。

  还有让我特别欣赏的是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精选了许多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帕瓦罗蒂的选

  择”展现了选择与放弃的艰难争夺、“生命永不贬值”用一张20元面值的钱币很艺术的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平等帮助下的教育”一个宽容智慧的年轻妈妈激励一个乞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妙龄的洗厕女工通过努力成为国家的邮政大臣、??合上书、闭上眼这些小故事便在脑海中跳跃。在这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这许多经典的小故事,而作者不知道读过多少书才精选出这些励志小故事。丛书中看出 管建刚 老师广泛的阅读面:天文地理、名著名作、小的故事、名人名言、唯美画面等等累积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充电,积极掌握各方面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备战。

  最后,这是一本写给青年教师的书,但读了之后就会发现:书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人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有一定的借鉴性。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有方向感、纪律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断努力与拼搏,人生的收获定然丰满。这就是属于人生的真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5

  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

  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

  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相关文章: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05-19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4-06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4-29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05-26

【优选】《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9-19

【优选】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1篇01-22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20

《教书匠》读后感05-19

不做低头族演讲稿08-16

秘密花园读后感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