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迅速。就好比建国初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开创了学术和自由的理论,使得那时候的北大迅速发展。这段百家争辩,思想碰撞的时期,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术的进步。这样想来,如今我们的社会就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事务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人类所领悟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2
《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本书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的趣味性史书,它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与发展、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因自身阅读能力有限,我只能从中截取部分感兴趣的内容走马观花。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读后的感受。
一、两性间的不平等
两性间的不平等是源于新型农业太繁重,女人终于不堪负重,所以只能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吗?我的认识是这种不平等虽然在新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但不是因为太繁重,而是因为生活得需要所产生的越来越多的工具提高了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里,照料同一块地不需要男女都下地干活就可以生产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粮食。这样一来就有空闲的劳动力回到家里。那么为什么是女人回家而不是男人回家呢?那不过是因为女人的生理能力决定的,因为孩子总是女人生的,过去因为食物采集,无法多生孩子,现在口粮够了,女人可以多生几个,保证种族繁衍。于是女人理所当然地留守家中,只是后来的发展却不是一开始可以预料的。虽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同样辛苦,但是没有产出,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漫长的几千年,女性沦为第二性。这一幕甚至现在仍在上演:无论开始是怎么受千万宠爱所以做全职太太的,过个5年8载,便成为多余的人。当然,带着丰厚嫁妆嫁到夫家的不在此例。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文化的力量
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随遇而安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以各类“交流”为幌子,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放眼望去,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发展”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度,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这是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找到的场景。
三、日益剧增的危机感
《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作者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例如现在的朝美两国,不停地研发新式的武器,日益剧增的矛盾,可是他们却没想到如果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那么我们在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想一想,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必须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
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
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3
假期,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阅读认知水平,特意在书架上找到一本十分厚实的书——《全球通史》。读这本书对内容的理解,确实让我伤透了脑筋,但当自己坚持读完,开阔了自己的知识眼界,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共110万多字,漫长的三个多星期里,每一个早起的晨读,每一个寂静的午后阅读时间,难忘临睡前的无声夜读。阅读中有过放弃退缩的想法,也有过跳读翻读的行为,但慢慢的`,我被书中的历史事件吸引,我也能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感知作者文字背后的观点评判。我理解了社会变革的源动力,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演变,最终促使了人类社会向着更文明的社会进程变革。我们亲爱的邓小平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在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从小更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有贡献的时代者。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到中国的论述,作者提到“中国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虽然我对现世主义还不怎么能理解,但我却能理解书中讲到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我想统一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皇权制度,也是华夏子孙向往的中华统一美好愿想。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更是有着数不胜数的爱国统一人士,在历史的动乱进程中,无数华夏儿女为中国统一而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无数华夏民众期盼着统一美好的家国情怀。只有中华统一,华夏疆土和华夏民众融合为一体,那么中国的文明文化才能继承光大,在继承的大一统时代不断延续中华文明的意义。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4
不妨像《奇葩说》上那样,先提出一个问题:读历史有好处吗?
“自我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欲望,成为了人类伟大的推动力”,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说的。
每个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竞争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要充实我们的大脑,武装我们的思想。可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同样的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思想?环境、知识和时间。
这三者好像都轮不到由我们控制,环境和知识的改变是根据时间的推移来改装我们的思想。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既然不舍昼夜地涓涓流淌,如何来改变它,从而让我们的思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环顾你四周,你看不见时间的踪影,但是你此时此刻站在的历史长河中,前面是未来,没人可以预测,即使你看见了未来,忍不住动动手指改变什么,就像蝴蝶动动翅膀,那你改变的可不只有你的思想,而是宇宙时空。你的身后是几万年的文明。
即使社会结构不同,环境、技术、观念都不相同,可是你可以在这一个个统一、灭亡、兴奋、衰落的轮回中找到闪光点。
希腊-罗马留下的古迹,雅典卫城的庄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代师生的传承。欧洲黑暗的.中世纪。秦迅速的发展以及短暂的生命,汉武帝的“好战”英明,野心勃勃,万里长城史诗般的整修重造。
这些历史结点的背后是什么?是人,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人,它们的生存是如何维系的?生活是怎样多彩或无味的。
朱熹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
当你秉承着一颗当事者的心去阅读那些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背景,你会作何评价?
想象一下,你处在中世纪的欧洲,你是一名没有人权的农奴附庸,被囚禁在看似自给自足,实则麻痹人们的意识,无处不在的枷锁中。可是你每天要负多少沉重的徭役,任那个坐享其成,无情无义的领主打、骂、罚、买卖、侮辱,看着身边的人企图逃离庄园,脱离这个黑暗的中世纪,建立起人性化的制度,你会怎么想?反抗?起义?当时罗马的斯巴达克起义,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他们人多势众,而你孤身一人,手无寸金。你会尝试寻找新生活,还是忍辱负重。
如果你是中世纪欧洲时期的一名领主,面对那些没有自由的农奴,他们跟自己一样,都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人,只是起点不同,你会对他们起丝毫的悲悯之心,还是不愿打破封建。你不妨像那样站在21世纪人们的思想去活一下中世纪的人生,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由史前到21世纪的进化与净化——历史是事实,事实是已经发生的,是没有任何人在你耳边打扰你对历史的看法的,所以它是纯净的,就像清晨叶上的露珠,冬日车窗上的霜,实验室中的蒸馏水,而不是水龙头流出被漂***浸过的自来水,河中夹杂着各种生物代谢物的浪潮。
所以说,历史就像是可以真正拭净镜子上灰尘的水,让镜子保鲜、干净。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当你把你的思想拿出来放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洗一洗,或许不能改变历史,但一定能改变你的未来。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5
在阅读《全球通史》这部伟大的著作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复杂性。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看似分散的历史事件和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从文明的'起源到现代国际秩序的建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历史进行比较和对照,作者展示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和互动性。这让我明白了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各个地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关键点,比如文明的兴衰、国家的崛起与衰落、国际关系的演变等等。这些核心要素是全书的精髓,也是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作者对这些关键点的解读深入浅出,让我在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独立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以前,我总是将目光局限于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但通过阅读《全球通史》,我开始关注全世界的历史和现状。我意识到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只有全面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
总而言之,读完《全球通史》后,我深感受益良多,也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会对很多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未来。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6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咱们对这一理论的明白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说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咱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咱们所称的“五千年礼貌”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咱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搞笑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咱们屈从地去挖掘咱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我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咱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正因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咱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就应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历史。时刻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民族、国家乃至于咱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刻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咱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最好的。”咱们承认,咱们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此刻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着危险,完美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我。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咱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我的坟墓吗?咱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咱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性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因此即使咱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咱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忙咱们认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7
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他们能够从中窥见自身无尽的变化。——克拉克洪
社会制度之协作: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往往需要生活在团体中,通过协作来获得足够的维持生存的食物。尽管团体之间也会因为争夺食物而产生争斗,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和工具的匮乏,大规模的.战争还没有产生。
原始的平等之团体成员间的平等:
团体(也称部落)的组成单位是家庭,存在的目的采集、狩猎以获取食物。因此,狩猎本领高强的人往往会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但此时还没有出现制度规定的公权力,部落中的任何人都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等:
在部落中,男性主要负责狩猎,女性则负责生育子女和采集包括植物根茎、果实、昆虫等在内的食物。由于狩猎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因此女性采集的食物往往多于男性。女性对于团体食物的贡献至少不低于男性这一事实,造就了在旧石器时代女性和男性地位的平等。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8
其实在初高中的历史习题上已经多次接触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那时候观察过许多能够引起我共鸣的话。我很观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有些观点,独特新奇而又犀利精确。于是利用这个暑假在家里大致阅读了一下这整本书,但是有些失落的是,是在网络上阅读的。我始终觉得,这种厚重的著作应当是捧一本书在手细细阅读的,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感受书页之间分散的思想,而不该是对着冰冷冷的屏幕和各类透着的浮华和虚假的广告。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转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引言中引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一句话。这也揭示了这部被誉为"人类文明进展史上的经典之作'的作品的本质,采纳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行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进展,把视野放在对人类历史大事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上,反映了局部和整体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品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从时间上来叙述人类的历史,而不是像以前的一些世界历史著作一样从各个地区叙述然后整合,那样的历史是分裂的,不能让人观其全貌。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头始终论述到二战后的其次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才智'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消失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斗与制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制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人类历史是一部战斗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现的是另一幅画境战斗和苦痛,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盼望、一方面盼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苦痛;然而,就是这种盼望和苦痛的交织铸造了绚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傲慢的人类文明是从苦痛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受和展望我们自己的将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全球通史》时曾说过:"《全球通史》给了我剧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沉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将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将来。'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9
人口的增长导致社会制度的恶化,管理者随之诞生,制度随之孕育,国家出现。文明之火被点燃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阶段。即公元前一千年的时间段,我将其称作统一联合阶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是否有点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
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伏尔泰的话作为题记开始讲述1500年以后的中国:“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是的。”我们承认,我们不是的,但又有谁能说证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是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汉尼拔,大西比阿的最后归宿。
公元前201年,第2次布匿战争结束后,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执政官,并致力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曾经的一代强国,在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再次引起罗马人的警惕。他们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无奈汉尼拔只得自我流放以拯救祖国。在流放途中,汉尼拔一直帮助与罗马有结怨的敌对国对抗罗马,但都没有很大的成效,最终罗马忍无可忍下令通缉汉尼拔。公元前183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他用一生实现了他少年立下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汉尼拔的一生折射了迦太基一代强国的命运。
它可能是历史上少有的,并非自身经济衰落而导致灭亡的经济强国。
汉尼拔的个人悲剧,若能顺应历史潮流,变革迦太基与罗马为盟,可能迦太基的命运会是另外一个展现的方式。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变革从来没有在旧制度中产生,只有摧毁旧的体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毁灭即是重生。
正如我们的南宋王朝,直到灭亡之际,南宋的经济依然强劲。在后来元朝的国际贸易大潮中继续展现东方魅力,不与时俱进,只能无情被淘汰。
罗马的大西庇阿凭借击败迦太基的功劳在罗马如日中天,麻烦也随之而来。他的政敌时刻寻找攻击他的借口,每每他总是借助昔日的功劳和军队的支持而免于惩罚。在一次审判大会上,大西庇阿提示民众,今天正是扎马战役的纪念日,罗马应该记住他的功劳。他成功地煽动起了大众的狂热情绪,结果许多人包括法官簇拥他来到神殿,向上天祈祷,赐予罗马更多的像大西庇阿这样的英雄领袖。
晚年的大西庇阿在经历这些之后心灰意冷,决定离开罗马回到坎帕尼亚自己的庄园,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在遗言中,他要求不要把他葬在罗马,要魂归故里。
同在公元前183年,两位天才的统帅汉尼拔和大西庇阿离开人世。
迦太基因为拥有汉尼拔这样的天才而拒绝改变,惨遭灭国。罗马共和国因为拥有大西庇阿这样的杰出统帅,而逐步走向帝国独裁统治时期。600年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0
一、中国为什么存在城管这种独特的生物?
正如美国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述,中国历史更替几千年,基本更替的原因从来没有过变化。
一开始,新王朝的口号永远都是均田地,共财富,也确实这么做的。土地被均分给农民,财富重新洗牌,朝廷统一征土地税人头税以充财政开支;之后,某些人利用自己的聪明勤奋,或者依仗朝廷里有人,兼并了其他人的人土地,若干时间过后,依仗土地带来的财富,继续兼并土地,买通政治,获得其他产出财富的资源。
这个过程经历几十几百年之后,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但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朝廷的征税却因为兼并税收减少,富者可以通过政治或其他原因避税,原来的100个有产者成为了1个有产者加99个无产者,那剩下的有产者无论如何不会交之前同样的税收,而国家官僚体系在没有约束下,总是以膨胀的姿态发展,帝国财政入不敷出。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国家对无产者加重税负,而无产者的财富正在减少。当临界点到达,农民起义就来了,之后又是这个国家末代王朝老套的情节,一年之内上百次的农民起义,均田地共财富的口号,诸侯镇压,游牧民族入侵,xx年的历史重写了无数遍的情节。
所以,中心就只有一个——税收。
世界历史从农业时代开始,无论哪个年代,中心都是财富,也就是剩余价值。这也是每一次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中心。中国社会也如此。
所以,中国城管的存在,不是维护市容,而是维护税收。
这个国家当今的几乎全部税收是间接税收,也就是向企业征税,回到消费者头上。如果允许街头小贩的无限增长,就会严重打击店铺的经济,而国家问店铺收取的大量地税营业税等无处收取,这个结果会导致跳过之前的.所有过程,直接到末代王朝模式。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可是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如果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街头小贩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就像现在大城市街头盒饭越来越少,并不是因为城管打击,而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卫生,有条件去稍贵点的饭馆,而不会去街头吃便宜不卫生的盒饭。而原来卖街头盒饭的商贩也可能因为有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而停止贩卖。
另外,这个也取决于税收的组成,间接税、直接税的比例,这个过于专业,不敢妄言。唯一知道的是,我们国家大多数是间接税,这缓和了大家的情绪,觉得自己并没有缴税。但影响也是显然的,所有税负几乎都加在了商家头上,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的商铺上,你不打击摊贩,店铺就要倒闭,国家就收不到税了。因此城管必存,城管取消,这个国家的结果可想而知。
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里为何没有一本世界性的通史?
显然,通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渴望了解过去的产物。在近代以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编写了蔚为大观的史书,但是不可能有对全球历史进行叙述的史书。实际上,连研究欧亚大陆甚至于东亚圈的通史都不可能产生。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空前绝后繁荣的时代,疆界远至近日的中亚,但是仍然不会产生哪怕范围稍微扩大的史书,最多只有一些游记而已。从现代的角度理解,编写通史远不止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根本的,它涉及到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和再理解。这样看来,在人类发展历史的纵轴上,在某个时间点之前,通史的产生是不具备条件的。它不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导致工具和技术的进步那样自然。或者作作的说,影响通史产生的变量更为多样、复杂。
如此,通史观点或者通史性的历史著作在西方产生也是必然的。个中的原因现在人所共知: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从15、16世纪开始西方文明首先开始全球扩张并领先于其他的地域文明,且时至今日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再来谈谈中国的史书。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代,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书,包括史书性质的游记、笔记等。试想这些史书除了对考古、某些学术研究有参考价值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些史书几乎成了皇帝和臣民的“默认契约书”,无论是官修还是民编。皇帝从这些史书中试图寻找让臣属“文死谏,武死战”的依据,而臣属试图通过史书来提示或者暗示皇帝应如何才算是“圣明”,双方以史书为媒介进行着沟通,各取所需,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默契程度。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史书对于维护传统社会的形态和稳定真的是深藏不露啊。
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欧洲所编写的史书似乎远较同时代的中国为少。但是,这对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一部《圣经》足矣。在某种程度上,《圣经》的出现、传播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混乱的欧洲有了共同的准则(即使后来发生了教派分裂),一般平民也有机会借此学习文字,德意志的文字得到了较好的统一,民族和国家意识也因圣经刊印所用的文字而得以萌芽。后来教皇和教会的权力过大导致的灾难当然也是它的不幸。虽如此,仍不能掩盖《圣经》对西方文明直至今日的伟大历史功绩。缺少了系统性史书的欧洲,因“祸”得福,少了成文规则、繁文缛节的羁绊,有的只是内心驱动下对社会、自然的改造。
比较而言,中国的史书虽然也可以看成是行事准则,但是并不具有如圣经那样的普世意义,它的约束力较弱,人们畏惧的还是皇帝的金口玉言,任何人都不得触逆龙鳞。《圣经》则得到了包括上至教皇、皇帝,中至领主、骑士,下至农夫、佃户的一致支持,虽然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
《全球通史》是一部值得让人回味无穷的史书,可以引发许多思考。“我思故我在”,多读史,多看报,多思考,乃新闻工作者必须干之。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1
二十四个小时,终于在春节的列车上读完了这本大部头。本来想给一星,但考虑到确实也有收获,因此打了两星。谈一下感受,供后续的读者判断是否要读:
本书自始至终(52章里至少有50章)都充斥着作者溢于言表的“欧洲中心论”思想。这体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内容以欧洲为主(其他文明甚至都不能称之“为辅”,更贴切的应该叫“点缀”);其二是思想的欧洲优位。具体而言,你将在本书中看到希腊罗马演化的细节,却连中国印度发展的轮廓也看不到;而作者频频使用的.“亚洲的欧洲化”、“中国的欧洲化”等表述,足见欧洲中心论已经从内容到思想贯穿本书了。
读毕之后,能感受到作者企图摆脱国家、个人与时代的束缚,想要以文明作为行文的线索来串联整个人类历史。然而事实上写着写着,你会发现本书中没有四大文明,只有希腊罗马文明及其演化而来的欧洲文明这一种文明。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种文明的深切喜爱,以及对破坏这种文明的人的憎恶,对这种历史阶段的惋惜。
另外,作者的语言方面个人主观色彩太浓,常常出现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讥讽嘲笑,非常不适。(例如“卑鄙的罗伯斯庇尔”、“狂妄的中国官员(林则徐)”等等)
最后一点,本书的几大部分之间有种错落感:在古代史部分,欧洲中心主义至多只是让人感觉不能苟同,但不至于影响阅读;在近代史部分,对欧洲的无条件颂扬一旦结合起当时殖民的暴行与侵略,简直令人感到发指,几近摔书;在现代史部分,突然又话锋一转,善恶正邪有了理性的描述,甚至在最后几章有了一种人类的视角。如此三部分,让人读的有些难以消化,胃口不适。
总评:没有历史基础的朋友不建议读本书,因为本书中很多偏颇之处可能会让您树立错误的历史观;对欧洲史比较熟悉的朋友同样不建议读本书,因为99%都是在复读您看过的东西;唯独对欧洲历史有一点脉络和印象,且有自己的历史观、能够容忍欧洲中心论的读者,可以试试本书,一方面可以细化欧洲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可以在读本书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自行查找资料从而在书外收获更多。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2
汉尼拔,大西比阿的最终归宿。公元前201年,第2次布匿战斗结束后,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执政官,并致力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曾经的一代强国,在经济上的飞速进展,再次引起罗马人的警惕。他们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无奈汉尼拔只得自我流放以挽救祖国。在流放途中,汉尼拔始终关心与罗马有结怨的敌对国对抗罗马,但都没有很大的成效,最终罗马忍无可忍下令通缉汉尼拔。公元前183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他用一生实现了他少年立下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汉尼拔的一生折射了迦太基一代强国的命运。它可能是历史上少有的,并非自身经济衰落而导致灭亡的经济强国。汉尼拔的个人悲剧,若能顺应历史潮流,变革迦太基与罗马为盟,可能迦太基的命运会是另外一个呈现的方式。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变革从来没有在旧制度中产生,只有摧毁旧的体制,制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毁灭即是重生。
正如我们的南宋王朝,直到灭亡之际,南宋的经济依旧强劲。在后来元朝的国际贸易大潮中连续呈现东方魅力,不与时俱进,只能无情被淘汰。罗马的大西庇阿凭借击败迦太基的功劳在罗马如日中天,麻烦也随之而来。他的政敌时刻查找攻击他的`借口,每每他总是借助从前的功劳和军队的支持而免于惩处。在一次审判大会上,大西庇阿提示民众,今日正是扎马战役的纪念日,罗马应当记住他的功劳。他胜利地煽动起了大众的狂热忱绪,结果很多人包括法官分散他来到神殿,向上天祈祷,赐予罗马更多的像大西庇阿这样的英雄领袖。晚年的大西庇阿在经受这些之后心灰意冷,打算离开罗马回到坎帕尼亚自己的庄园,在那里度过了最终的时间。在遗言中,他要求不要把他葬在罗马,要魂归故里。同在公元前183年,两位天才的统帅汉尼拔和大西庇阿离开人世。
迦太基由于拥有汉尼拔这样的天才而拒绝转变,惨遭灭国。罗马共和国由于拥有大西庇阿这样的杰出统帅,而逐步走向帝国独裁统治时期。600年之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3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作家房龙的《全球通史》。该书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象的记叙了全球几千年的历史,此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其实,上到一个国家,下到我们黎明百姓。只要他不思进取、整天吃老本,都会被历史所淘汰。书中例举的众多的历史事件都证明了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本书描述的众多历史事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属苏美尔时代和清帝国的章节了。我先来简单的说说苏美尔文明吧!
在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人们在这里创建城市国家(简称城邦),这块土地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伟大领袖汉谟拉比的多年征战下,两河流域第一次得到了正式长久的统一。汉谟拉比颁布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他建设的巴比伦帝国商业繁荣、军事强大。民众过了相当长的安定生活。可是,到了晚年的汉谟拉比开始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他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等他去世后,后代们跟坏学坏,在这方面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劳民伤财的空中楼阁,还有通天塔的建造,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虚荣心,大肆向底层群众收税,为了获得更多领土开始向小亚细亚及周边地区进军。光书中列举的两项就花光了国库的所有资金,强征的士兵在战争中死伤无数,激化了国内矛盾。人民忍受不了统治者的暴政,他们和奴隶一起揭竿而起,攻破巴比伦的都城巴格达。虽然后来巴比伦王国几度复国,但是由于根基严重受损,这些国家不久就被入侵的外来民族所攻灭。古巴比伦帝国的兴衰不就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么?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对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最近的那个外强中干的大帝国——清帝国介绍的尤为详细!房龙先生用了大量笔墨阐述了清帝国的兴衰。清朝也不是一来就那么强大的,那个疆域面积1300余万的大帝国最开始也只是白山黑水边的女真部落。在1600年之前,女真分为几部彼此混战不休。后来建州女真逐渐强大,努尔哈赤对军队进行了改革,首创了八旗制。在大汗努尔哈赤的奋战下女真得到了统一。1636年皇太极定都沈阳,清朝正式建立。这时的清朝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下,开始如滚雪球般的发展壮大。此时的版图从关外的白山黑水扩展到关内,最后在乾隆二十四年达到了顶峰。构建了一个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及库页岛周边岛屿,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庞大帝国。
清朝之所以能建立如此庞大的帝国和前期几位帝王近百年如一日的创业分不开。当年,清军为了打败明军,改进了火器,将骑兵队、火枪队外加红衣大炮相配合的阵法运用到了极致。同时清政府重用汉臣,对内采用安抚、分化政策,不久便得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总体上说清朝继承了汉族的儒家文化,比之前朝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都有诸多的建树。清朝前期在对外战争上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战果:雅萨克之战大败沙俄、在乌兰布通击败葛尔丹部、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经济上也比明朝有了长足的发展,顺治皇帝汲取了明亡的教训废除了几千年不曾废除的人头税,从此人口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原先的7000万暴涨到4亿,人口的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医学上,牛痘的种植避免了天花的传染,使得人们寿命增长,间接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为也促进了帝国的繁荣。到了康熙年间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家家富足、天下太平的境界。等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GDP更是达到了全球的.近一半(一说四分之一)。然而,一系列的表面繁荣让统治者忽视了王朝内部本身存在的危机,正如房龙先生所言:“满清统治者不思进取,他们并不知道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发生了什么。英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暴力政变夺取了政权。西欧各国的科技、军事都得到了质的发展。到了十八世纪后,西欧各国进入了工业革命,而清政府依然闭关锁国,小农经济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清朝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完败在西方坚船利炮之下!”是的,正如房龙先生所言,自康熙以后清朝实施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清军不求突破,到了鸦片战争时期火器装备还是200年前的老样子,甚至在阵法上还有了些许退步!而西方已经出现了滑膛枪、前装线膛炮等新型武器。在这样大的差距下开战,清政府自然是输得找不着北。经济上,清政府对外封锁,以天朝上国自居,不管西方发生多大的变革,关起门来过日子。上到皇帝下到臣子只求贪图享乐。为维护政权稳定,清政府禁锢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只言片语就能滥杀无辜!几场文字狱后,举国上下都不敢说话。国内人不敢啰嗦,欧洲各国却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英国在乾隆年间就开始为侵略中国做好了准备,外强中干的清政府终于屈服在列强的枪炮之下,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后来统治者内部也进行了几次所谓的“运动”、“维新”、“变法、“立宪”之类的改革。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都没有真正的做到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败仗一个接一个打,条约一个接一个签。问题积压的越来越多,百姓和统治者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历经三个世纪的清政府终于在1911年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推翻。
从苏美尔文明和清朝的兴衰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古巴比伦国还是努尔哈赤以及其后人建立的大清;他们的统治者在前期都励精图治,全心发展本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可是到了后期他们的继任者觉得上一辈留下来的家业实在是太丰厚了,就开始坐享其成了!他们对内一味地享乐,对外一味地采取镇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帝国的危机就出现了。当阶级矛盾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革命就爆发了!王朝要么被外族毁灭,要么被民众推翻,青史总是那样惊人的相似!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全球通史》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告诉我这个道理!读了这本书后,我个人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更是公平的。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创造辉煌,就像苏美尔文明和清朝最初的崛起一样。同是世界也是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当苏美尔的统治者开始狂妄自大,当满清统治者开始年年爬起来吃老本时,他们就已经开始被淘汰了。当你无法做到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时代变革时,你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平心而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有多少人或国家臣服于你。只要你没有了进取的心,你离被灭亡也就不远了!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4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非洲似乎总和干旱、贫穷、野蛮挂钩,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非洲的环境问题,而要关注不同国家在非洲的相似但又特征鲜明的活动。而这里面就数中国的非洲政策最为特殊,我管它叫“唯一一个教非洲人‘打渔’的国家”。
这个观点来自于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全球通史》。作为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全球通史》这本书用全景视角将史前到21世纪的全部人类历史囊括其中。于我而言,它竭力摆脱主观叙述的立场和倾向性,这种“上帝视角”能够更好地帮助我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分析问题。尽管该书的初版发行于半个世纪前,但其中不少判断切中要害,经过认真分析后,对我们理解当下世界局势和国家大政方针颇有裨益。
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各大论坛上不乏这样的论调:“我们自己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国家还整天在非洲援建这个、援建那个的,何必呢?”曾几何时我也难以理解“援建”这种行为,尽管媒体上也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深究起来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在《战狼2》中,甚至出现了非洲当地两方交战,看到中国国旗立即停火,等中国车队慢悠悠过去后再继续打仗的“奇景”。如果说当年中国一穷二白,需要得到一些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取得联合国中一定的地位,那么今天中国在非洲援建工厂、铁路又是图什么?
曾经我们和苏联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大社会主义阵营,在和帝国主义的对抗中,苏联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率先研究了世界最重要的问题——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但在《全球通史》这本书中,作者认为苏联当时错判了形势,一味避免战争、妄图通过和平竞争,努力发展几十年,然后将一个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崭新而又无比强大的苏联呈现在世人面前,到时候大家就会主动信奉社会主义了。与苏联不同,中国深刻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扩张,《全球通史》中这么描述中国当时的策略:“同帝国主义斗争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支持不发达世界的迅速发展的革命运动。人类的大多数生活在不发达国家中,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构成了帝国主义的致命弱点。要获得世界和平,就必须主要依靠世界人民大众的力量,依靠他们的斗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终究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早已放弃传统殖民这样低效率的模式,但其扩张的本质丝毫未变:美国牢牢控制非洲的粮食,掌握大部分非洲人民的饭碗;法国凭借其过去的殖民基础,对大量非洲国家保持着全方位的控制,仅从“西非法郎”这一带有浓厚殖民色彩的货币就可见一斑。加上卡扎菲曾经主导的非洲主权信托基金、“非开行”等举措也在西方国家的“严防死守”下无疾而终。论控制力,西方发达国家在非洲可谓群雄逐鹿、分毫必争,美、法、英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扼住了非洲的要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这个唯一有能力在非洲活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给予非洲这片大陆更多的帮助。从铁路到工厂,再到农机,全部都是关乎民生但又没有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容忍底线的项目,这些基础设施和技术都给非洲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非洲人当然很清楚中国人在非洲赚了不少钱,但仅仅是赚钱而已,中国一贯平等对待非洲国家,更从未输出过战争,这一点和西方国家在非洲的行为有本质区别。
这么看来,与苏联仅仅把口号写在国徽上不同,中国真正理解并践行了这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老祖宗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正是通过无私地传授不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渐渐树立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我虽然没有去过非洲,但是从一些国外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在非洲当地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尽管相比于在非洲殖民了上百年的西方国家,我们这条扩大影响力的道路走得很艰难。
非洲是这颗星球上最大的不发达地区,资本主义必然要在此“张牙舞爪”,事实上各大西方国家已经在这么做了:购买美国的粮食比自己种地更便宜;不间断的医疗援助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严控非洲国家自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因此,在我们可以见到的将来,非洲人口极有可能从目前的12亿暴增到30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希望见到的——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如果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够在这里证明自己,那又何谈让全世界认可社会主义呢?
听人言不如观其行,从48年前《全球通史》中解读的中国对和平的理解,到今天我们在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种种举措,真正诠释了中国在谋求发展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不忘初心”。这条道路或许不好走,或许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解,但世间真理就是如此:你支持或不支持,正确的那条路就在那儿,而走对路子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看来,中国的这条道路走得着实不错。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15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读历史,感觉可以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与那些历史中有趣的人们进行交流。陆续的看了很多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但都是片段式的,就连初中、高中上历史课所学到的历史,也是明确的划分出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这次阅读《全球通史》这本书算是连贯性的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做一次梳理,把以前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看得更加通透。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史前史到xx世纪,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已于20xx年去世,这本书是其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这本书有意识的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内容,而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重点,尽量以更加客观的角度来描写历史,让读者真正进入到"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不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对现实世界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便于读者理解"民族国家"形式遮盖下的真实世界。
这本书从人类还是食物的采集者讲起,到人类进化为食物的生产者,进而人类发展出古典文明,欧亚大陆上的中世纪文明,也没有忘记非洲大陆上的人类文明演进,以及一些在灿烂文化边缘的被孤立的文明,最终讲到新兴西方世界的兴起与衰落,宏观上十分的全面。
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的最后一节内容都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这些启示带给我们的思考都非常的有意思,和我们上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历史意义很不一样,这些启示与思考并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结论,它涉及方方面面,却带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比如第一篇讲述了人类作为食物的采集者,可以采集到的食物种类很繁多,那时的人类死亡多是因为意外和医疗条件的落后,如果一个人顺利的活着,寿命并不比现在人类寿命短,这与他们丰富而又健康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相关的,现在的营养学家推荐给人们的健康饮食与当时以采集为生的人们所获得的食物结构是十分相似的,那个时候人们也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主,肉食的摄入量十分有限,而且那时人类的'食物种类远比现在丰富,结构也更加合理,书中引导读者以此来反思现在生活中人类的饮食结构。诸如此类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还有很多,这也正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和意义所在。
讲到有关非洲大陆的章节,也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引导人们思索曾经有着灿烂文明的非洲,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书中提供了史实和其关联性,但把思索的部分留给了读者。所以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去读,慢慢去想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收获,因为今天的我们也在进步,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也会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他们能够从中窥见自身无尽的变化。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哈利波特读后感06-15
《哈利.波特》读后感11-23
哈利波特读后感03-03
《哈利·波特》读后感09-10
《哈利波特》读后感06-22
哈利波特的读后感02-28
【荐】《哈利波特》读后感03-29
【热门】《哈利波特》读后感03-29
《哈利波特》读后感【精】03-29
【热】《哈利波特》读后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