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08 08:33: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

  我们说,老师是园丁,是春蚕,是指引的灯塔,但更多时候,学生能体会到的是——老师是一个陪伴者。

  我们始终都要相信学生是一个丰富完整的个体,他们对事物有着他们的看法,我们首先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随意否定,不无故责备,他们才回感受到我们友好的陪伴。尊重、空间是孩子们乐意与我们同行的基础。

  我们始终要要相信学生的可塑性。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差别,所以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苛责或者放弃都无形中让孩子疏远了我们,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要做有播种有汗水有期待的教育,时光会给我们答案,有时候,我们和孩子一样,都要慢慢来。

  我们始终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教育工作是很磨人的工作,因为我们往往努力的付出了,但是不能及时收到效果。尤其有的时候顽皮的孩子更是不理解家长与老师的付出,我们的付出只有时间会让它们慢慢发光,所以老师要相信孩子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突然想起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2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个老头子还活跃在语文课堂。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我们把目光放在语文教学上,在书中我关注的是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从教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已混迹于老教师行列多年,对于教学技巧的关注淡化了不少,更多地开始考虑怎样从育人入手。“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书中于老师引用了这句格言,我也一直信奉迪斯多惠的这句话,于老师在书中大篇幅的论证着这个教育观点。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激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为便于掌握,于老师总结了使用激励的五条原则,在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的指导,比如说最常用的是语言激励,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可以通过写纸条打电话的`方式。

  善于鼓励学生,是为师之道的不可或缺。关注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有时候甚至为后进生制造闪光点,同样是于老师在为师之道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这种表扬和激励体现在平常的班级管理教学中,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评价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你能行,我相信你,你的潜能很大”,“你好好练,准能超过他!”使用暗含期待时的谈话,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通过“相信和期待”去表达对学生关爱。

  于老师年纪大了,在课堂上仍然拥有一颗童心,“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在课本角色扮演女儿和妈妈时选择女儿,在小猴和老猴角色之间去选小猴。他围上头巾在大森林和孩子嬉戏,去做一个采蘑菇的老姑娘,他常常被孩子们围着,当一个真正的孩子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师,心中有学生,他才做的这么好。

  在刚毕业时还愿意带低年级,感觉自己的玩心和年龄与他们非常贴切,但是一进中年30多岁了,再在课堂上用儿童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或者一口一个生字宝宝。就仿佛自己有些不着调。有些在那里装,但是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事例,我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位名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尚且在这条路上走得这样深,我们又怎能够感到难堪呢。我们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舒服不舒服。

  于老师说: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做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当然是小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哪一位家长,又是不又会不喜欢呢?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但这种过硬的本领,肯定也是余老师在思考与摸索中积累起来的。平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种付出又是有用的值得的。

  还记得在刚毕业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名师也就是于永正了。当时十几年前因为网络还不够发达,能够找到于永正的一些案例,也比较难得。当时遇到了一位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和她交流的时候经常提起要向名师学习。提到于永正,史老师专门给我找了他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红小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3

  当繁忙的教学工作随着寒假的到来而逐渐从生活的主色调变成灰色。心理上的亚历山大也变的有如少了半边的山头——感觉上轻松好多,心里想:终于可以轻松点了。但是,随着寒假工作的安排发布,心里的梦想也破灭了!毕竟,老师学生放假了,但是财务工作还是千头万绪,只要教育办不放假,财务工作不停止啊!这也使得我的寒假生活由想象的色彩斑斓瞬间变的色彩单调,甚至有一些阴沉沉了......

  先不管哪些,就让我彻底的放纵自己几天吧。于是,在寒假初期的几天,本人彻底沉沦了:不是梦死在床与沙发上,就是沉浸在影视和视频、新闻的更新中,几乎是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电视的度过了寒假的初期几天。

  终于,在沉沦几日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拿起了纸质版图书,开始了寒假的阅读生活。首先确定了,每天阅读的数量,然后开始阅读。

  习惯了电子图书的阅读,骤然间拿起纸质版的书本,心里还是升起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方法。然而,从几何时,这种最佳方法,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取代。书本也逐渐很少出现在大众的眼中。这次单位安排的读书任务,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让我开始做有意义的事情吧。

  首先拿起来的是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用最快的速度阅读之后,提笔写下了心中的感想。

  于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教学实例,和学生实例,进行阐述教学中的为师之道。

  第一个方面,老师要爱学生,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第二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发现自己被老师所关注,所重视。也让每位学生知道,班级里谁都是很重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三个方面,教师要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的幽默风趣,能让课堂得到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轻松欢快中学习。也只有老师的幽默风趣,才会让学生不断的喜欢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愿意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小伙伴。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可以说难,毕竟一个老师无法做到所有学生心中的教师观,无法做到每位学生的知心良友,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不难,也容易,只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爱学生。只要老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视如己出,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身体的、年龄的特点,用宽容的爱去包容学生的失误或者错误,并真心予以更正,用真情实感去与每位学生交流,成为他们心中情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也就离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就不远了!

  老师是人,学生也是人,这是一对及矛盾有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这一点,人需要关爱和理解!需要包容和支持!愿我们每位老师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4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5

  自古以来我们就赞美老师爱生如子,然而时至今日很多爱生如子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腔爱心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我:老师仅仅热爱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样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他们喜欢的是尊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注意与自己交流感情的老师。

  是呀,尊重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老师啊,千万别用爱的名义行践踏学生之实。

  有的'老师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老师的能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老师虽有敬畏之心,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学生亲近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老师要放下身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由依附向自主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常常提醒自己:让学生丢脸不是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方法是用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学生,这还能达到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树有皮,人有脸,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等待。陶行知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三四十个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怎能一个样?面对认知不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留心观察等待教育时机。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学困生会默默追赶,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违纪生会渐渐收敛,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优等生会发愤图强。在等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产生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目标上。而且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6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

  一、不背手;

  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四、到学生家里走走;

  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

  六、幽默;

  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

  八、做值日;

  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7

  说来惭愧,知道于老是在大三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名师的专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都热泪盈眶,被这样一位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有情怀的老师所感动。所以毕业之后一直想听一听他老人家的课,可谁曾想,去年年末,于老就这样离开了,这也成了遗憾。再翻开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时,心情有些难过,但静心阅读,读着读着便是满满的感动。于老说自己:“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再看看自己,教书没几年,却教得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我想最关键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都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老师?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其实,这几天一直心情有些沮丧,因为带的班级的孩子总是调皮,学习上不去,时间不够用,活动做不了,种种的困境给我带来了很多负能量,但当静下来沉浸在于老的情怀里时我觉得我的困境是必然会经历的,因为我首先没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又怎么来处理事情呢?很多时候,我看到孩子的调皮与“愚笨”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但其实我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最该记得的就是“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读着于老的文字,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不值得一提的两件小事:一件的主人公是小楷,他是班里的小活宝,那一日天气突然转凉,下去参加集体晨会的时候小楷居然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我虽然嘴上责怪着他,但还是不忍心孩子冻着,于是将自己脖子的围巾披在了他的身上,我的一个无意之举自己早就忘记了,可当读到这个画面出现在孩子的文章中时,说不感动是假的,我还是会被孩子虽然稚嫩却特别真诚的文字所打动了,他说:“那一日早上,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我的心却是暖暖的,谢谢张老师让我知道了,原来爱不一定来自父母也有可能来自身边遇见的人!”简单的记录,却给了我心灵一次撞击,让我知道了,看似“不懂事”的孩子其实比谁都心明如镜,他也懂得你对他发自内心的关心,就像于老说的:“教育没有纯方法、技巧的东西,方法、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就像当我用了“情”,别的孩子其实也是看在眼里,他也懂得。所以当我给没有吃早饭的小彤一些小点心垫饥时,别的孩子也看在眼里,他们也懂的这是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所有的这一切他们都记录在了文字里,或许也有可能保存在他们的童年生活里。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看于永正先生一次次的激励孩子,一次次耐下心来、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及在“行无言之教”,于老会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会一次次地朗读给孩子听,会写下水文,会为了孩子去做很多事,用自己的无言之行去教育孩子,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老师,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我想这也是教育最好的方式——“影响”,因为教育艺术的本质从来都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庆幸自己正在一点点的尝试,虽然我可以做的很少很少,但就像那一日,我愿意为了孩子去放弃语文课的时间,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组建自己的小组进行读书汇报,有些孩子尝试了从未有过的思维导图,有些孩子给我们演了一出不成熟的课本剧,有些孩子画了一幅幅人物画像,还有的索性就讲了个故事,一节课,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但孩子们却不再像在语文课堂上那样拘谨,他们显得更加轻松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或许他们只是小蜗牛,请允许我牵着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去看风景,虽然我们走得可能不够快,但一路走一路都是收获,我也想在教育中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8

  放假前借的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平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种“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不但是于老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们,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的照在我的心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9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它就像是黑夜里的明灯,为你照亮前途,驱走黑暗,让你的路途不再坎坷,不再羁绊。因此一本好书,可以陪伴你的一生,可以照亮你的一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正值暑假期间,读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发表文章数百余篇,出版了多部著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部著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对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感悟;忆师友与对人生的感悟等。读完这本书后,我收益颇丰。

  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就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如何进行教育。于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由不及到及。”而且我们也要带着思考教书,这样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有弯路,避免误入歧途,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学方面,我们可以试着走进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当同学,与他们一起学习。“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所以,自己也要起到一个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除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之外,还要把课上的“有意思”。于老师在书中跟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执教课,他的课幽默风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问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他还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体验,亲自去感受更多。

  读完于老师的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到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看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把课上的有意思等等。这些都会是我以后在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益友,有了它你会受益颇多,有了它你会感慨颇多,有了它你的人生才会显得不单调。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0

  我常常想,好教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些困惑就像小石子丢进湖泊里泛起的涟漪,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引发我的思考,但却寻不到一个答案。

  读了于老先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出具体的评判标准,但是如果学生喜欢你,甚至在毕业之后也时时将你记挂在心上,经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微信电话问候,想必此时教师的心中必然是温暖的,满足的。而于永正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满满收获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是怎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心

  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甚至细微到今天老师有没有看自己一眼,有没有向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情感行为。

  刚开学的一两个星期,班里学生梓恩的妈妈跟我沟通说:“侯老师,我们家梓恩跟我说上课的时候她老是举手回答问题,而您没有经常提问她,她问我说侯老师是不是不喜欢她”。我一听,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真,我跟梓恩妈妈解释了班里那么多同学,一节课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同学,同时也表示以后会多关注。在那之后,我多留了些“心眼”在她身上,课堂巡视的'时候我会在梓恩小朋友的位置走过的时候多停留一会,下课的时候也时不时找她说说话。一段时间过后,梓恩妈妈我跟说:“侯老师,您现在是我家的大明星了,梓恩回家总是说起你,她现在特别喜欢你,特别喜欢上您的课,还说考100分不要奖励票号,要奖励您跟她拥抱一下”。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都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意呢?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几个非常实用的好点子:微笑、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表示期待、给予特别的奖励和称号等等,对于这些做法我很赞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下课的时候我喜欢跟同学们聊聊天,还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更多的是我还会奖励学生奖品,有时候是一支好看的笔,有时是一块巧克力,有时是玩具……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的亲近,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喜欢。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二、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确实,只有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行为。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却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孩子课余时间会找我聊天,有时也会把他们孩子之间的一些秘密告诉我,而我会把自己当作是孩子去融入他们,去了解他们。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比你高高在上,板起一脸严肃的样子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三、不要让表扬迟到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白云华附独特的票号奖励机制,学生非常喜欢。“四好班级”“激情早读”“文明宿舍”“学习之星”“富豪榜”等等,无不体现激励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拿起了这一“武器”,让孩子在激励中学习,进步。激励也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完整,我会马上表扬,督促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他以后也能记住,完整回答问题是很好的做法。如果我隔天再去表扬他,那被表扬的体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迷糊糊不知道老师在表扬自己什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激励学生,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事例,传递着他从教50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一同伴随着学生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1

  拿到于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淡黄色的书上,于永正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映入眼帘,让人觉得很温馨。我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音容笑貌吧。怎样让学生喜欢呢,于老师教授了很多秘诀,我在书中归纳了几条。

  做“甘草”。我很喜欢甘草这个比喻。甘草:性温、味苦。一个对学生温和、亲和的老师,学生不喜欢都难吧。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性温”会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懂得如何控制,学会“冷处理”,这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学生可接受性。心态平和了,处理的方式就会为之改变,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孩子的错误要原谅,对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大有益处。甘草: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待同事:团结、欣赏;对待学生:理解、推己及人,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人都是易怒的动物,学会控制自己。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会感到周围甚至世界一片混沌。甘草:调和。作为老师,一味的“性温”是不行的,尊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慈相济,都要有“度”,切不可只执行一端。比如学生挨了我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于我,以至于产生抵触甚至厌学情绪。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班里郑重的表扬他,使他心理找到平衡。作为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人数学成绩不好,没有关系;有人音乐不好,没有关系。只要有你喜欢的学科或专长,就会成为有用之人。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将来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位置,或者说能适应社会某一方的需求,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这就可以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有“不及”到“及”。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若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喜欢他们有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我想,做出这样的“样子”和想“行为”大概是:讲课时,眼观四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用语言鼓励他,用期待的眼神专注地看着他,实在回答不出来时,原谅他,或请他背诵他喜欢的诗,朗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回答出精彩的问题时,竖起大拇指,赞扬他;学生情绪低落时,用语言关心他;课外活动时,加入他们;遇到内向不敢与我打招呼的学生,主动微笑地与他说话;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对时,用手做出提示性动作;学生终于能写出一篇好作文时,在班上为其鼓掌;默写终于没有错别字了,大力表扬他。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会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喜欢,甚至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变差。教育就是做一些像土砖一样平平凡凡的小事,这些小事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行无言之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严之教”。教师教学生不能光靠语言,还得以身作则,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语言实际生活的一致上。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影响”,为什么“身教”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之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影响,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因此,我们要做到,在学生面前,需要谨言慎行。仪表,是一个人的封面。老师的衣着应干净大方,一切异样,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第二张脸”,便是——字。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便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要在练字上下功夫。每课需要写的字,老师先练;板书的词语,也要先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琢磨每个字的间接架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把每个字练好。教师要练好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朗读好了,课文理解了,学生就有了悟性,有了灵性。作文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上好作文课,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一“下水”,难易深浅、起承转合就了然于胸了。每次作文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这些要求老师是如何做到的,“下水文”可以告诉学生。要有与学生认错、道歉的胸襟和勇气。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威严神圣的,如果老师都敢于向学生认错,那他们有什么做不到呢?老师要不断地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如果没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只一味的要求学生好好学习,这样的要求是苍白无力的。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正如叶老所言,希望“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影响,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意义”。

  激励。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我在书中归纳了几条。激励要动情。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肯定与鼓励,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学生肯定会不以为然,甚至是不领情。什么是真正的赞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都能听得出来。所以,在学生取得有了突出的表现时,一定要把他视为一件大事,不但在班上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回过头来表扬,就失去了意义了。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人们的行为通过不断地刺激强化,会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动机,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及时地表扬能使学生良好的行为越来越好。激励要当众。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做表率、鼓动、引领的效果、学生们知道可以朝什么方向去出发,知道该如何做。激励要有针对。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后进生,他们往往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不断地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地获得中巩固的。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蹲下来看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可贵之处。

  读完这本书,在钦佩于老师的智慧的同时,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我亦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打动。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都会有着独特的魅力。最后我想引用于老师说的一句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2

  于永正先生说他“教了50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于永正先生认为要“是师非师,是课非课”,不要太像老师,也不要把课上得太像课。你看他教《狐假虎威》,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文,演得活灵活现,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他上《翠鸟》一课,扮演记者去采访小朋友,假戏真做,颇有记者的.天分。执教《草》时,他一会儿装作孩子的妈妈,一会儿扮作孩子的哥哥、奶奶,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说出诗意,背出诗文,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前几天我也学他扮演“妈妈”,让孩子用上关键词给我讲讲《玲玲的画》这个故事,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争先恐后地来给我讲。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做动作,玩游戏。生活中,我也带他们去看花看草看熊猫,去种菜浇水吃火锅,去他们家里谈天说地,和他们一起做清洁卫生。我还告诉他们,我还去偷偷摇过桂花。

  拥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3

  数年前就已拥有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米白色的封面上黑色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还有一张于老师声情并茂讲课的黑白照片,唯一的亮色是于老师的红色印章,整本书看起来极为普通。然而,这不起眼的外表丝毫不能掩盖书中内容的生动和深情。还记得刚拥有这本书时,我简直如获至宝,翻开来,只觉得目光所及处处皆宝藏。

  转眼数年过去,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仍觉是与高尚的人谈话。于老师不愧是小语界的领军人物,在教坛已度过五十多个春秋的他,文字中处处透出深情和敬业。尤为可敬的是,他用教育情怀把提高自身修养和提升教学水平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在教学中悦人悦己,不亦乐乎,实属难得,此境界着实令人钦佩之向往之。

  一、教师要有童心,有真性情

  于老师说自己是童心不泯,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他始终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感受美的价值。他富有“孩子气”,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受简单轻松有效而幸福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确实是这样,小学教师不但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还要有一颗未泯的童心,用童心润童心。

  二、教育要以情动情,以情育人

  育人重在育心,育人最难在育心,唯有以情动之,用真情换真情。

  于老师处理学生的迟到、学生间的摩擦,从不批评,而是推己及人给予极大的包容和理解,用平和的心态去化解问题。受于老师启发,我处理学生迟到打架等问题,也不再板着脸批评学生,而是有意调侃,力求轻松自然地化解,自己不动气教育效果也好得多。用于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做性情温和、懂得包容和调和的“甘草”。

  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动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如教学二年级的古诗《草》,于老师画出四季中草的不同样子,让学生标出“枯”“荣”,在看似轻松的聊天中解读了“一岁一枯荣”;又分别扮演了妈妈、哥哥和奶奶,激励孩子们背诗。不仅活动的.设计、课堂语言,就连评价语都极富情趣,特别能引起儿童共情,这都是基于对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体谅。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难点,于老师都能蹲下身子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以儿童视角轻松自然地解决。这些看似自然的背后,是需要教师心怀以情育人的热情,主动经历一个不断修炼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蜕变过程的。

  三、教育要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情怀

  于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对教学的深情付出,都源于他有教育的大情怀。他认为不能只盯着“教书”两个字,教育不是圈养,而是放牧。他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规范地书写、兴味盎然地朗读、洋洋洒洒地练笔;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需要中发挥语文的功用;他用自身书法、绘画、演奏、演唱等艺术修养培育审美情趣,以“文”“化”人,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有人文素养的人”。

  作为一线教师,于老师坦诚地谈到也会因后进生问题而头疼。他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付出关心和鼓励,用更多的关注去缩小差异,静待根本性转变。他不冷落、不漠视,尊重个性,关注生命的发展,用长远的眼光,用教育情怀化解眼前的困境。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永正的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一本能医愚的书,它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看法,它能帮我们医治教学中的种种疑难杂症,抚慰一线教师纠结矛盾的内心。

  让我们谨记于老师的教导“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尊重,拥有教育情怀,育精神健壮的花朵,努力达到悦人悦己两相宜的平衡状态,以更加饱满昂扬的状态奔赴教育美好的未来!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4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正在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5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下面是严格、顶真、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首先是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和风细雨,学生异常专注;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声音洪亮,教鞭甩得啪啪响,教室里却曾经是孩子。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于老师的做法形象的称为 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我们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03-1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04-29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10-10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集锦5篇09-17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08-08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后感06-29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7-06

初中老师读书心得09-06

我的老师读书心得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