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7-27 11:09: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经典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经典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他原本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在周围人的眼中是一个无趣、沉闷、乏味、可有可无的人,然而,忽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的离开了家,去到了巴黎。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因为有了新的人而抛弃现下的生活,然而当“我”受斯特里克兰夫人所托去巴黎寻找时,发现其实斯特里克兰到巴黎只是为了画画,而非众人所猜测。在巴黎,德克·斯特洛夫是斯特里克兰的忠实拥护者,认为斯特里克兰是个画画的天才,在斯特里克兰生病命悬一线的时候,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悉心照顾,然而,斯特洛夫夫人竟然爱上了斯特里克兰,最后,为了成全斯特洛夫夫人和斯特里克兰,德克·斯特洛夫离开了家回了阿姆斯特丹,后来,斯特里克兰也离开了,斯特洛夫夫人自杀了。斯特里克兰离开巴黎到达马赛,最后到达塔希提岛。在塔希提岛,斯特里克兰和阿塔结了婚,倾尽心血的作了一幅壁画,但在麻风病命悬一线之时,他嘱咐阿塔将其烧毁。

  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时,我感觉非常荒唐,无法理解主人公抛妻弃子去实现个人梦想的行为,但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忽然理解了这一行为,艺术源于生活,其实在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为了梦想而抛弃平凡、抛弃安逸、抛弃荣华富贵的人,这一类人或许被视为异类,但实际上,如果生活中没有这类人,每个人都满足于享受安逸的生活,都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安之若素,在一潭死水中生活,没有一丝波澜,更无法掀起惊涛骇浪,这是多么可怕啊。

  我想,作者写下这本书是为了赞扬斯特里克兰的勇气,鼓励大家追求心中所想,追寻更有价值的人生,不要平凡的泯于众生。“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那些选择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是渺小而孤立的,或许他们会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被认为是特立独行的,逆着社会的主流前行。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人放弃一切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月亮,这需要的巨大的勇气。

  在看了此书后,我曾暗自发誓,我定要成为那个不被六便士牵绊,勇敢追寻月亮的人,即使被视为特立独行的怪物。但在我填志愿时,我感受到了排除各种牵绊的困难之大,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样孤注一掷的行为,背后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气。我一直想到外省读大学,希望到达一个全新的城市,认识一些素未谋面的同学,了解许多曾经陌生的东西……然而,在各种外界的担忧和问题面前,我还是屈服于现实,留在了本省,也似乎读懂了那句“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但我依旧抱有希望,我相信:普通的生活其实和理想是可以相容的,即使我不出省,我依然可以认识新事物新朋友,这并不妨碍我去追寻我的月亮。大多数的我们不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没有极大的勇气抛弃一切,没有极高的天赋去成为一个非常成功且对他人影响深重的人。但我想说:找到一个热爱的兴趣,一份向往的职业,一个喜欢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这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月亮,这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月亮是同样的崇高而伟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闪晕、被生活的日常击昏,忘记了心中的理想,那个属于自己的月亮,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头上思考生活时,对现状感到恍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后环顾四周,心生悲凉,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满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个属于我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品,毛姆喜欢绘画艺术,尤其崇拜印象派画家高更,当他前往画家高更生活过的塔希提岛旅行时,亲见画作中的风景,深受震撼。于是便以高更为原型,用3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银行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是有一天,他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有几次险些因为疾病和饥饿而死,但他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最后他到达塔希提岛。和当地的土著姑娘结婚,每天沉醉于自己画的世界。后来,他患了麻风病,双目失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平静坦然地叮嘱妻子将房间里所有的壁画付之一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去世后,他的画作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书名中的月亮代表崇高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与卑微。在这本小说里面,既没有出现月亮,也没有出现六便士,但我们却能读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查尔斯最后与土著姑娘结婚,仅仅是因为她可以像保姆一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又做到不打扰他。

  对于本书,大家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渣男、伪君子、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为追求艺术理想,他带走全部积蓄离家出走,对妻子儿女不管不顾;对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恶语相加;当他听闻勃朗什服毒身亡,非但没有丝毫愧疚,还说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斯特里克兰是一位英雄。为了崇高的理想,放下一切,对金钱视若无睹,对名利不屑一顾,超然物外,不顾家人的感受,不顾世俗的眼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精神世界,这种纯粹的精神追求值得赞叹。

  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读不完。”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作家毛姆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人性只做描述,不做评判。读着文字,直击心灵,有悲痛,有感叹,有钦佩,还有思索。人性是复杂,生活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事。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为修炼自己的灵魂,一个人每天都要做两件他不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修炼。人的本性,会让我们享受于轻松自由的生活,但想要变得更好,必须主动去直面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比如:读书、健身、自律等。凡是能让我们变好的事情,过程都会有疼痛。

  贝多芬说过:“只有带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过程可谓惨烈,而他却甘之如饴,安之若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人世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你呢?

  你是被梦想照亮呢,还是被金钱照亮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芸芸众生是那些从来不思考或者仅是顺应环境作出符合别人的期待的思考,每天忙碌于生存,乌合之众

  思考之辈开始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三观是什么,这世界的善恶,人性………他们开始去思考很多东西,对每一件事都能有自己的`判断,尽管他们得出的结果不一定是对的

  过渡是思考的路上逐渐接近圣人的道路,他们开始会思考自己以前思考的结果有没有相对的正确错误,怎么在顺应人性与超越人性这中间取得平衡,基于一直探索的宇宙真理,开始不再这么在乎人世间相比起来无足轻重的功名利益……

  圣的层次感觉是类似于庄子的存在(不是说认为庄子的理论是圣的绝对标准,而是拥有像他一样到达通透的境界)

  这本书令我最动容的是最后的片段,对两个孩子的描写对比,在满满的讽刺中结尾,哇,这种感觉很爽(哈哈哈哈哈)

  还有一个点是斯特里克兰这个人……一言难尽……有喜欢他的地方也有对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地方……

  理科生语言功底比较拙劣啊,尽力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毛姆塑造了一个世俗眼光下绝对的怪人。外形笨拙木讷,全然没有什么生活情趣,原有稳定工作、美满家庭却突然全部放弃,并莫名离家出走。他习惯对向自己示好的人恶言相向,对他人甚至自己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不在意的很多,比如:吃下肚的是什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他人的评价等。

  然而做出放弃原有光鲜生活的举动,却只是因为他为了圆自己的.画画梦。这不得不让我大跌眼镜。原本,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是带着憎恶的好奇心的,我总想看看这个不合时宜的人是否受到了惩罚,是否被他人唾弃,或者他是否因为失去了一切而最终感到后悔。作者却没有如读者意而如此设计。思特里克兰德依然我行我素的生活。这个怪人身边却总有给予帮助赏识他的人、不求回报爱他的人,甚至在希提岛上,有大批的人同情他。而思特里克兰德有着一种无所谓的坦然和直白,他没有隐情、没有秘密更无任何掩饰。他仅剩一颗痴迷画画的灵魂,除此任何的外在因素都已不能影响他。

  当我读完整本小说,已不记得是从哪一章开始,对男主的态度开始逐渐变化。即便再回想他曾做过的一件件混事,也觉得能够被理解和原谅,反而敬佩他能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便前路茫然,却从未有过任何迟疑和退缩。也许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能洞悉人心,并轻易扭转读者观念。而思特里克兰德,已在不知不觉中击中了很多读者的心,透过小说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便士,化作思特里克兰德抬起头追随月亮而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王尔德曾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简直可以拿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哪里画画。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人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的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

  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书中讨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正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陷在泥里,象征世俗的生活。对于处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如何好好生活,不忘心中的诗与远方。

  “远方“就是我们心中的月亮。卡布韦诺说,对远方的思念,空虚感和期待可以延绵不绝,比生命更长久。这种思念究其本质是对生命可能性的`向往。当我们陷入生活的琐碎,感到无聊,疲惫,厌倦时,”远方“就会在幻想中被制造出来。”远方“的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寻找的过程本身。想象中的”远方“能给人们提供启程的动力,而现实中的”远方“又培养了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我们歌颂远方,实际歌颂的是对庸常的不甘,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改变的勇气。当下,社会竞争压力加剧,不少年轻人选择了”躺平“”摆烂”,丢失了对生活应有的热情,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月亮。对生活的迷茫,逃避及畏缩使他们不敢向前去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这时候“远方”便能发挥作用。找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拥有前进的勇气。

  当然,“捡六便士”本身也没有错,“六便士”是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我们要做的是不受裹挟,学会好好生活。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和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需要我们自己满怀勇气,用整个灵魂去探索。在这个以物质为上帝的时代,用浅薄的幸福,成功来量死世界,我们该怎样过完自己的人生?人生如梦,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很多人渴望名声,追求利益,希望名利双收;大多数人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也有一些人忽然如梦方醒,一骨碌爬起,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怎样生活,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活得怎样,来源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月亮”与“六便士”间的平衡点,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5月利用2周通勤的时间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指人们心中的理想。“六便士”指人们为了当下生计而奔波的物质基础,即现实。

  斯特里克兰是个中产阶级有着稳定收入的证券交易员,在外人看来他们一家四口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斯特里克兰提出要与老婆离婚。身边人都怀疑他肯定有了外遇才抛弃妻儿,斯特里克兰一下子成了身边人眼里的大混蛋。他的妻子这才回忆有二年经常行踪不轨,怀疑那段时间肯定是和那个女人鬼混在一起。原来他偷偷去夜校学了二年绘画。

  为了心中的“月亮”,斯特里克兰去了巴黎,在巴黎他认识了施特罗夫和他妻子布兰奇。斯特里克兰在贫困潦倒的时候施特罗夫资助他,斯特里克兰不旦没有表示感恩,还在朋友面前嘲讽施特罗夫,说他画的画烂。不管斯特里克兰怎么羞辱他,他对斯特里克兰还是表现最真挚的一面。后面斯特里克兰没卖出一幅画,快要饿死的时候,施特罗夫请求布兰奇把斯特里克兰接到他家里,让布兰奇细心照顾他。

  要知道布兰奇因为斯特里克兰嘲笑他丈夫施特罗夫恨死他了,还要照顾一个她讨厌的人。本来甜蜜的小夫妻,因为一个外人闹僵,最终布兰奇还是妥协了。看到这里,我心里问候了施特罗夫好多遍:你就是个懦夫,窝囊男人。别人都这样对你,你还要去帮他。也许应了一句话:人善被人欺。

  更可气的是布兰奇和斯特里克兰相处的日子里,一对狗男妇好上了,布兰奇让施特罗夫带了绿帽子,施特罗夫下跪求布兰奇不要离开他,哪怕被另个男人玩弄了,他也愿意等布兰奇回心转意,布兰奇没有被感动,要知道爱情从来都不是感动,感动的爱情不长久。就在施特罗夫苦苦求布兰奇时,还被布兰奇打了一巴掌。此刻真的很同情施特罗夫,爱一个人,爱的如此卑微,没有一点尊严。

  至于斯特里克兰和布兰奇好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施特罗夫身材矮小,长相一般。斯特里克兰有一个性感的大嘴巴,身材魁梧,直白点就是性欲在作祟,也应证了布兰奇和施特罗夫的感情就是建立在感动的前提下,甚至有点一厢情愿。

  布兰奇真的以为斯特里克兰爱她那就太傻了。斯特里克兰画完她的裸体就开始对她厌倦,布兰奇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斯特里克兰在我看来就是个渣渣,画画明明在家也可以画,为什么要抛弃身边人呢,很是不解。布兰奇死了,施特罗夫那一丝的希望也破灭了。巴黎这座城仿佛不属于他,他回了老家。人可能都是这样,在外面碰了壁,吃了苦头才想起心灵安放的地方—家(原生的)。斯特里克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塔希提岛与一位17岁的土著姑娘—艾塔结婚育有一儿一女,过着原始的远离人烟的生活。也许这种环境,给斯特里克兰带来了灵感。艾塔以种椰子为生,供斯特里克兰画画。从此一直定居在那里。

  后来斯特里克兰得了麻风病,脸部变形了自己都没察觉。斯特里克兰让艾塔带着孩子离开他,艾塔却说,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别人谁要走就走吧,我不会离开你,态度如此坚决。哪怕身体溃烂也一直坚持画画,附近的'人知道他得了不治之症以为会传染,排挤他们一家。看到这里时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斯特里克兰用生命在画画,最终画出了震惊世人的画作。

  身边如果有一个40岁的人说他要学画画,将来当个画家,估计会招来一批打击他的人。都多大了,别异想天开了。30多岁人们都说这辈子都定型了。

  斯特里克兰从我心中的渣渣变成了伟大的,可敬的人。从之前的不解,变成了理解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月亮“,可是有的人这辈子都摸不着它,因为刚踮起脚尖去摸时,被身边的声音给吓住了。我们总是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就像前几天我发了一些手绘小图到站酷,连续发了二篇都没有推荐,也没人点赞,当时心情有点低落。开始怀疑自己画的是不是太low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画的不够有趣?那一天心情低落,做事儿效率也很低,还白白的浪费了时间。晚上我想开了,我画画的初衷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别人点赞吗?如果别人没给赞就不画了吗?我怎么这么在意他人看法呢。

  要知道那些成功的人,从来都不会在意他人评价,只认定目标往前冲。愿每个人都能拾起地上的六便士,也能摘着美好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看的太粗太快以至于当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即故事情节上,但分明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对本能、对爱情甚至人生的有力刻画,这段话大概可以描述合上书的瞬间:真是恐怖,一个超凡脱俗的君子,一下子像鲤鱼一样一言不发了,那个充满诱惑的人,把你洗劫一空,使你一文不名。这不是在理论上的,我被宰的鲜血淋漓。

  斯特里克兰自然是灵魂人物,“我说的伟大,和时来运转的政治家或平步青云的军人无关…”。开篇这句便让我想起他的名言,“人时刻要培养自己的偏见”,尽管还不甚理解其含义,但这话的确带有偏见。这其中有些人的伟大确是“源于自身的品质,而非他们的地位”。当然,这个细节太微不足道。

  布兰奇的下场让人感触。泰戈尔有诗云:第一眼就心动的人要怎么做朋友。如果你还听过弗洛伊德说“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就知道这句诗写的多么至理名言。

  尽管如此,她依然是个可怜的女子,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怜悯,或者都是多余的。抛弃家庭跟随一个欲望来了需要女人却不需要爱情的男人。“她的身体很美,而我正要画一幅裸体。等我画完了,也就对她没兴趣了”。哲学家也许会说,你不过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这是他的损失。这个逻辑当然没错,但也正如帕斯卡所说,“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这本就不是个可以讲理的事,况且他会将此定义为损失吗?他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自由。

  斯特里克兰那摄人心魄的眼神勾的布兰奇蠢蠢欲动,话说回来,面对不曾拥有之物谁又能真正做到静如止水呢?斯特洛夫给不了布兰奇想要的感觉,布兰奇触不到斯特里克兰的灵魂…这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认识自己的'时候啊。过后我们会看到,有时我们的坚持是多么荒谬,我们的奋不顾身是多么稚气未脱。当然,我们也同样无法感受那颗拍案而起勇敢的心跳。我跟朋友说,阿塔也许是最幸福的女人,也最值得尊重。

  斯特洛夫的宽恕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对艺术的呵护,“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是否比“一个也不宽恕”更具神性?那是对艺术审美有着深刻理解力所带给他的理性抉择,颇有点“国家不幸诗家兴”之味道。我想起皮皮对克罗斯说,“你不了解女人,她要是喜欢你,你在水槽里撒尿都可以;她要是不喜欢你,你就是把她捧在头顶,她也会在上面拉屎”,看到这么俏皮深刻的表述谁不会笑呢?所以,鸣人是不是很机智,娶了爱自己的雏田小姐。但这毕竟是两个人的事,“说话只要一个人发声就可以了,但沉默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甚至像很多人坚称的那样,这是两个家庭的事。总之,你须寻得所爱。

  也许,任谁都有被爱的能力,但爱人的能力呢?很多时候,也许是为了占有。关于这点,谁都不敢轻易论断。跟朋友探讨说这个人首先要美好,其次要善良,然后就接近了...抄了几段文字:

  波伏瓦说,男子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上,女子间的交往,则是由于她们处于共同命运。告诉妈妈的时候还被问这话谁说的,哦,大师似乎忘了表述男女间的友谊了,soulmate?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灵魂会找灵魂”?

  以上,记在看到第四十四章时,显然,这不是该书核心要义。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如何不负此生的主题也许更宏大高远。

  孔子说朝闻夕死,那是圣人的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又何谈努力为之?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全凭惯性日复一日。午休起来,拉开窗帘发现阳光很好,那就跑跑步吧;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翻了几页还不错,那就看下去吧;查哨回来睡不着,心里有些东西,那就整理出来吧…“干一行,爱一行”是入世的哲学,“男怕入错行”才是刻骨铭心之谈。嗨,这都是口水话,说多了有祥林嫂之嫌。

  斯特里克兰的伟大只能“高山仰止”了,哪怕像布吕诺船长那样也好啊,“对上帝的信仰,要不然,早就迷失了方向”。What about you?下午跟小瑞说,是否要弄本《圣经》看看,那里也许有光。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见地,那样耐人寻味,那般意味深长,感觉以后还会再读,甚至成段背诵也不过分。我想起慕容雪村讲的故事,给你一种酣畅淋漓的发泄,然后是一种巨大的空无。毛姆似乎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浮想联翩的种子,一颗等你去浇灌的种子,直到你也可以一试:生活或许没有那么扣人心弦,但你却是在创造美;回顾过去,你会感觉一生都很幸福。

  朋友觉得最感人的片段是他把画烧了:喜欢是一个人的事,跟别人无关,我画画是为了自己,不为其他任何理由。就像库塔拉斯觉得“我们没有权力让人类失去它”,可谁又有权力拥有它呢?蓦地想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神性的东西创造出来,又亲手把它毁掉,也许这正是他艺术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吧,也是其被称作伟大的地方吧——无需世人知道他来过。

  书名为何叫“月亮与六便士”呢?黑夜总和深邃有关。社会生活在夜里是不在场的,终于能够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吗?遥远的星空和人的心灵一样神秘,这世上还有比自己更清楚心底所需吗?六便士多好啊,打仗需要钱,买房需要钱,火锅需要钱...什么不需要钱呢?哦,呼吸不要钱,晒太阳不要钱,吹牛不要钱…还有什么吗?

  “...而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梗概:以作者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以高更为原型的查尔斯史特利克兰的故事。他原本是位股票经纪人,有个幸福的家庭,中年时期背离他原本稳定的生活,去追求成为画家的`梦想。

  ●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的浪漫心理对乏味生活的一种抗议。

  “造神”与“弑神”,对某个人的膜拜,对某个人的同情,对某个人的关注,又何尝不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常见的造神现象,突如其来的关注与爆火,突如其来的谩骂与攻击。潮起潮落,就在一瞬间。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交流,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彼此并肩,却形同陌路,既不能看懂我们的伙伴,也不能被他们看懂。

  符号的意义是人所赋予的,它确实模糊,但又确切,共通意义的符号促成了人们之间共同的认知与行动。只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理解沟通,整个社会才能良性运转。但资本、权力背后隐藏的控制,让囚禁在铁塔中的人们看似自由却难寻自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是羡慕史特利克兰的,他可以抛下一切,不顾疼痛,不受周边恶劣环境的影响,坚守他所追求的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付出所有,也是人活着几十年,最多上百年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偏执孤独的天才,从人尽皆知的梵高,到本书主角的原型高更,人们谈起他们的时候除了他们的作品后,总是避免不了提及他们的疯狂。艺术品的美是一种美,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另一种艺术吧。

  在《月亮与六便士》的热门书评里,除了刘瑜的那一篇外,还有一篇写于20xx年,作者那时候在上海当程序员,攒了十几万块,决定辞职用两年的时间去一窥自己的梦想,写一本书。“我捡够了六便士,现在想看看月亮。”他是这样写的。距今已经6年过去,我和很多人一样好奇写书的结果,但点进作者的主页,发现他的账号已经被注销。有人在那篇书评下留言,说作者的书的确出了,但评价一般。虽然不知道真正的结局如何,不知道作者是重回为六便士埋头生活的日子,还是继续追寻着月光,但那篇书评为《月亮与六便士》留下了一个神秘的注脚,或者可以算是书里的虚拟故事无意中漫延出了一角到现实中,也或者是现实小心翼翼地往书中探了探头窥望了一下。

  读过这本书的人,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的人,大多数都有想放弃一起去追求梦想的时刻吧。极端的便好像斯特里克兰德,如同恶灵附身,可以抛妻弃子不吃不喝,却必须要画画,现实一点的.就是书评的作者,放手一搏但还是保留了退路,给自己一个犯错的机会。平凡人如我,能做到后者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更多的时候只是做做白日梦,把“梦想”变成“消遣”、“兴趣”。

  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后我在思考,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品最后有没有被大众认可,有没有售出天价,是不是对故事并没有太大影响呢。没错,他死后的成功为画家的一生更添了几分唏嘘和悲凉,但斯特里克兰德从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画作的评价,当最后一笔落下,画便成了一个实物,脱离了他的灵魂,再与他无关了。与其说书里表现绘画是他的天赋,不如说着重点在表现他的疯狂。也不知道是他怪异、超前的绘画天赋促使了他的疯狂,还是他的疯狂孕育了他的绘画。

  世上天才不少,疯子不少,但人们独爱疯狂的天才,仿佛异于常人的表现使得这些天才离平凡更远一点,离神更近一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 其本身具有伟大的前瞻性眼光 永不磨灭的创作激情 不会被任何事物影响的主观意识 真情流露 对美的独到见解 即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依然坚持创作 对待周遭环境持有与众不同超脱的态度 以及无法窥视的灵魂

  然而这一切的基石是真实与热情 绝非刻意塑造的个性

  很想去到那个被称为“高更花”的鸡蛋花香气弥漫的热带岛屿 徜徉在岛上的博物馆咖啡店之间 吹着海风在礁石上钓鱼 在浅海湾的沙滩上挖贝壳期待有熠熠发光的珍珠藏在里面 捡起脚边的`螃蟹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尝一尝鲜花旅店老板娘的椰子沙拉 鲜美多汁的热带水果 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 土著咕噜着听不懂的语言 这似乎要比故事本身更吸引我

  一个证券经纪人最终成为了影响着无数人的伟大画家 半辈子几乎都在饿着肚子创作 为了油彩和画布不惜出卖廉价的劳动力 人世间的最后一年在病痛的折磨下双目失明依然坚持作画 死后被全世界认定为天才

  这个一直在私密地探寻艺术世界真谛的人 从不振臂高呼自己的创作价值 不在乎他人评价与看法 最终遗世的一切作品被赋予不可估值的艺术成就 在我看来 这不是一个努力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 而是一个寻求自我的哲学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题记

  一开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为会是浪漫又风情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又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这种生活是当今多少人向往且奋斗的方向。可他不屑于这种庸俗且平静的生活,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家庭和事业,去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开始画画。

  我惊讶于他的勇气,明明拥有了大多数人所梦想的'东西,怎么就忍心放弃?我很惊讶,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仿佛从天上跌入谷底,他却不在乎这些。在巴黎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不在乎环境如何,无视饥寒交迫,只要有绘画工具就行。逃离了那个喧嚣的世界,抛弃了功名富贵这些无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间,我似乎体会到他内心的所想。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多少人为了追求名利、金钱,早已丢失了本性?只是为了安家立业,结婚生子而在前行。当然,也不否定,这种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仅此一次,你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你是不是也在现实面前低头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于这个世界,随波逐流。金钱、功名那都是物质上的,究竟这些意义在于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人总归是有梦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个平静的内心,不要浮躁,不被杂念所影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

  现实与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执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执着的追求实属难得。大多数人只用表面忙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或许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深思。当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抛除一切杂念,义无反顾。

  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点缀,它只是很真实,纯朴地反映了人性。或许在五六年后,当我步入社会时,我还会再来品读这本书,那时应该会有更多感悟!

  愿我们都能到达最初的理想!一起奋进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勃朗什接受丈夫的建议,并尽心尽力地照顾史特利克兰,渐渐地他恢复了健康。这本来是一个好事,却变成了坏事:德尔克在赶史特利克兰走时,一个晴天霹雳下来,勃郎什居然说要跟他一起走,她爱上了他!这听起来对可怜的施特洛夫很不公平,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在他哀求妻子答应接史特利克兰到他们家养病时,勃朗什的反常情绪激动,难道他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她是说厌恶他,恨他,不想看见他,这么强烈的憎恨不正是爱的一种表现吗?傻傻的德尔克,亲手把敌人接到自己家,给了妻子接触史特利克兰的机会,等于委屈自己,成全了妻子的爱情,为了不让妻子受苦,他把画室让给他们,这让移情别恋的妻子更加看不起他,他太过善良、太过懦弱,居然贱兮兮地替他们担心,央求“我”给勃朗什写信,什么时候有困难,可以随时来找他,他永远等着她爱着她,他对她以前的`事毫不责怪。天啊,这样圣母似的男人真是奇葩中的奇葩了。

  而史特利克兰呢,这个混蛋,对这件事竟然淡定接受,对勃朗什的示好不拒绝也不说话,真让我想抓住他,大骂一顿,这个无耻的鬼才!同时也跟“我”一样心存困惑,他怎么会心血来潮爱上一个女人,这不像他一贯的风格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看完很是震撼,虽说早就知道是以高更为原型,也没先去了解高更本人,从未知的角度,抱着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说主人公,在翻阅的过程中也找出与文章内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细细体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兰(高更)的伟大!

  其结局并不让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对话和对斯特里克兰内心世界的揣测预示了那座海岛,星辰,大海……以及斯特里克兰悲戚而伟大的死亡。

  很有感触,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我总结是灵魂与世俗的较量。作者描述的那种无形的力量,邪魅缠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种执念,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读的过程中,精彩之处常常看其他人的评论和感悟,就像与许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彻有深度,有的。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观点与我达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苟同……完完全全读下来,收获很多。

  看的很慢,平时坐车时,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排队等候的时候……积累下来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用这些零散时间读完一本书,读完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主人公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追求自己艺术的故事。我从中也明白了,人短暂的一生中,做内心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快乐。

  选择此书,因为它被世人认可。

  经过时间检验仍被称赞的书,就仿佛一个被人敬仰的人,面对被人敬仰的人和不足一提的人,心境肯定会不同——你会不由自主带一些崇拜、信任、紧张、庄重。

  读此书比读其它书更慢,因为我会更多的回读、记录、思考。

  才看到序言,我就有好多想说的话。看到“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我忽然感到,以前自己说理想与现实不相容,只是指工作与兴趣不相符,时间受工作占用,不自由。如今看来,这是何等肤浅?不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不可能,甚至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在此上要加一个衣食富足。

  世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期待,或是空想,假若实现,那人类必定灭亡。而给你足够吃的粮食,足够穿的衣,让你做你想做的事,你想做什么?

  看到“爱的虚幻与真实”,我想到:我爱过,那种受内心驱使的爱过,可我认为,那是一种沦陷,并不长久。爱情,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

  看到“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盘。”我想:阅读的过程,是打开牢笼的过程,请别害怕,被黑暗中的人所惧怕的光明。

  看到“这种人的‘伟大’来源于他们的地位,而非品质”、“崇拜者的奉迎和批评者的藐视也许没什么两样”、“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情之所至,人人都能够理解”、“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让我恐惧。”、“要我说,他们的学识有余,涵养不足。”、“他们的激情苍白无力,他们的梦想枯燥乏味。”、“文明践行一种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琐碎的事物上”……我就会反思自己。

  可是,这些反思似乎并不深刻,看完书隔了三天我来写此篇读后感或者叫做读书笔记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想写些什么。

  作者围绕着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写了他前后两种不同性格所造成的几乎完全对立的人生。

  第一种,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与妻子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并和可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看上去是那么符合世俗意义的幸福。

  第二种,从斯特里克兰选择不告而别开始,仿佛一声令下,他变为了一个绝对冷漠、决绝、固执的人。他只活在精神世界里,仿佛有创造美——画出杰作——的使命。他不需要怜悯,不需要赞美,他不为曾经的家人有半分烦恼和后悔,更不为陌生女人的诱惑而心动。世人的欲望也好,烦恼也罢,对他来说都不存在。他只管画画,吃不饱穿不暖生病都不算什么,只要饿不死可以继续画就好。这样的状态,很是极端,也可称为纯粹吧。纯粹的理想,纯粹的想创造美。

  而现实社会,讲究规矩,讲究名誉,讲究吃喝,所以他们眼里的斯特里克兰,令人讨厌。不礼貌、脏兮兮、没钱没地位,画的画也不被理解,所以他被人嘲笑,被人厌恶。

  可在他眼里,世人都是愚蠢的人,他们的一切举动他都不放眼里。

  他和世界是对立的。这样的他,在到达他最后故去的那座小岛后,不被怀疑,不被嘲笑,大家懂得给彼此空间,懂得“存异”,他甚至还娶了一个当地土著人当老婆,生了孩子,过着简单惬意的日子。那个土著女人,她长得漂亮,洁身自好,不在乎形式,她也不在乎斯特里克兰是否有钱,是否帅气,是否显得彬彬有礼,她爱的是没有任何装饰的他。在主人翁得了麻风病以后,她依然能做到不离不弃,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为此,斯特里克兰的晚年便没有那般悲凉,但就算没有土著女人,恐怕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可怜。

  直到斯特里克兰去世后,他原本并不被世人看好的画成了珍宝。而他最珍贵的一副巨作——画在他在岛上屋子里的杰作,他命令他的土著女人在他死后将之付之一炬。

  说实话,我不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而内容让我感到的东西也太多了。

  比如:作者能塑造出此人,一方面他是参照了画家高更的生平,一方面肯定融入了他自己对现实对理想的思考。他的内心是否住着两个斯特里克兰?而这让我看到,我的想法——认为作者刻画的人物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影子——其实是我思想的限制。作者或许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对立的人,用他的生平,来表达他对“真正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矛盾的剖析。

  比如:想成为一个画家,或者一个其它领域的艺术家,他所要承受的往往很多:生存对金钱的所需,不愿对社会妥协而遭受委屈和鄙视;被怀疑、质疑、取笑。走在思想前沿的人,走在创造美的道路上的人,是和世俗的人的很多做法必定背道而驰的,而这种背道而驰的局面,不是选择而来,也不是坚持就能渡过,那是发自内心的,被灌了不得不如此的魔咒。

  比如:斯特里克兰的画被嘲笑,但是,却有一个火眼睛睛的人认出他的不平凡。这个人是一个平庸的画家,他自己没有能力画出杰作,但他却懂得“真正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的去照顾主人翁,哪怕主人翁斯特里克兰睡了他的女人,抢走了他女人的芳心给他来带巨大的痛苦,他也依然不恨他,依然要保全斯特里克兰,因为他相信他可以画出举世震惊的杰作。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天命,每个人完成使命的形式不一样。有的人如斯特里克兰这般,但这是极少数,而这类人追求的东西,是凡人轻易体会不到的,若要体会,要体验他所体验过的那些痛苦与煎熬。有的人如这个平庸的画家,他的使命可能不是创造,而是发现,是成全。

  比如:虽然作者写斯特里克兰冷漠,但那也是在社会的镜子下显示的样子;社会的镜子是否毫无偏差呢?显然不是。他到小岛以后的生活,充满宁静,只为遵循内心的向往;这样的选择,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要有智慧,有发自内心的向往。这样的人,或许在世人眼里是冷漠的,是可恶的,甚至是可怜的。然而,这样的人生,却同样让我觉得是值得敬佩的。那种自由,是很多人高不可攀的。

  比如:文中提到的一个优秀医生,在一次去往斯特里克兰所居住的那座小岛后,仿佛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于是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高俸禄的工作。人们为他感到惋惜,觉得他傻。这是为什么,一个人追求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就是傻?就是可笑?就有一百种理由可以来嘲笑他!

  就像如今,若一个原本可以取得世俗成就的人,放弃了成名发财的机会,选择回到乡村过简单日子,绝大多数人就会觉得他是脑子烧坏了,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若一个普通平凡的人选择陪伴老人,安于田园,就会被人说是没有上进心,是贫穷,是可怜。金钱,真的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幸福的人的标准了吗?

  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深刻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只知道贪图享乐,精神上的,灵魂上的丰富和深刻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甚至被他们所践踏。归根结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待地位不足自己的人,对待看上去颇为寒酸的人,人们异常冷漠。本书剖析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问题。

  而我只愿自己,做内心想做的事,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在乎别人的赞扬或泼的冷水。

  只此短暂的一生,何须去奉承,何须去解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书中的“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在40岁的那年,突然听从了内心的呼唤--做回自己!于是,离经叛道地他舍弃了一切,包括妻子和一双儿女,远赴巴黎,差点死去,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灵感,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而作为叙事者的“我”也在回忆,在成为著名的艺术家保罗·高更后,“我”曾与这位艺术家的那些人生经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于曾经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来说,他一生中有许多让人不能理解,甚至让人发指的地方,但是单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层面上讲,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和艺术家。就比如,“我”在开篇的导读里说到,当你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你就不难发现,其实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才是真正的伟大,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为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艺术和作品,因为你很难不对它们产生兴趣。他发人深省,他也让人又爱又恨,尤其是他身上的那种本能,虽然受他的生活环境所抑制,却像肿瘤一样在活体器官中膨胀般地顽强地生长,最终控制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只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他的偏执和冷血,还有他的引人注目。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过多的对他进行论断,免得你们被论断,更不要将表象作为判断的根据。

  至于月亮和六便士之间该如何取舍?“我”并无定论,只是谨慎地说一句:“这取决于你们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们认为你们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抑或是你们应该对你们自己有什么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3-2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5-09

(经典)《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1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6-17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4-09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04-1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12-21

【精】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7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推荐】04-09

【推荐】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