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时间:2024-09-25 08:31: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悄悄革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1

  《静悄悄的革命》,让我们的漫漫暑假不在孤单。看着书名我疑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为什么又是静悄悄的?

  静下心来悉心翻阅,序言中,佐藤学教授极其深刻地提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孩子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看了这一段话,方知“静悄悄的革命”原来如此啊!书中朴实的文字叙述了许多观点和教育案例,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其中我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手势”教学。佐藤学教授提出观点:“手势”在操作上制约着孩子,被强迫使用“手势”的孩子割舍了思考、情感的多义性、复合性,发言时被强制地将自己内心产生的情感和思想分成“赞成”、“反对”、“提问”三部分。

  而在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看了这样的观点使我们也联想到自己的课堂,也是如此,当提问时老师关注最多的就是举手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不举手的孩子,当回答问题不响亮时,我们会对孩子有“声音再大一点”“再完整一点”这样的要求,可能每堂课都少不了这样的'词汇,而不举手的孩子往往会给他们贴一个“发言不积极”“不善于思考”这样的标签,佐藤学教授认为面对这些不举手、不确定回答的孩子我们老师更要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够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地程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言模糊一点,允许进度慢一点,在组织、引出孩子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看了《静悄悄的革命》的其它几个章节就都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一个个鲜活案例犹如看到了自己,让我进一步看清哪些应该做的、可能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从我做起,积极地投入到这一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2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这两段话摘自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曾有这么一句话:“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将以佐藤学先生的这句话为精神动力,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2-18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06-18

《清单革命》读后感07-08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07-26

《清单革命》读后感11-12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07-2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01-2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05-16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