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4-10-19 16:02: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经典[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经典[15篇]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

  今天我读的是《尹少淳谈美术教育》第一章的内容,“点”内“点”外的思索,美术教育的产生、意义与价值。

  在这一章当中,我认识到美术教育如果是一条大河的话,它有四个流向,流向一就是奉献人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要达到的核心的能力。在美术这个学科,也对这个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鲁迅也提出了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的观点,这就充分证实了美术其实是和其他一些人文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都有相关性的。

  流向二是奉献独特的学科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在美术学科当中能够通过触觉、嗅觉等来提升我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通过记忆、绘画、制作等方式,提升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能力等等,以及工作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工作态度。 流向三培养终身的爱好。 其实到这个年龄我曾经质疑过,有哪一些爱好是终身的呢?我是一个学习美术的人,有时候也会因为职业而带来一丝丝倦怠。但是通过读书和书中举的例子,我发现职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爱好才是一个人终身的追求。

  一个人在职业之余还保持着终身爱好和兴趣,可以充实闲暇、丰富情趣、提升精神、改变生活品质真的是太好了。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即使他的爱好,岂不是更幸运?我应当告诉自己的,我是最幸福的人,何谈倦怠呢?流向四,成就职业梦想。我觉得这大概是美术成就了我教师的职业梦想,虽然这个职业看起来并不那么起眼。在书中的例子当中我看到林风眠著名的.画家,他在6岁时就被父亲送到蒙馆学习,临摹《芥子园画谱》(这本书学校给我们美术教师订购了,真的应该珍惜)和练习书法。

  中学时期的林风眠在美术教师梁伯聪的指导下学习美术,出于惜才、爱才、梁伯聪甚至给他的作业打了120分,这极大的鼓励了和振奋了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可见一个职业梦想的促进,也是需要我们这些职业人的努力的。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也许我们的某一句话就成就了某一个人的职业梦想。

  这便是尹少淳谈美术教育第1章节的内容了。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于作为一个美术教师的信心。学校这么充分的开展美术课,其实就是给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给学生一个学习美术形成美术素养的一个机会。我们这些从业者就应该更加的去思考自己。我原本是一名怎样的小学教师呢?我教学的优势在哪里?我还有哪些劣势?我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认识,究竟有什么?在教学当中我还有哪些困惑是需要我去解决的?而不要听到别人说副科老师,我们就真的把自己当做一个副科老师了,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以保证能够给学生带来最好的美术课堂,扎扎实实的打牢他们美术素养的根基。

  小三门、体音美。我们排在最后一门,但是我们自己不要这样想,说不定我们的努力在别的孩子身上就成就了他们一生的职业梦想。也许他们不曾记得我们,但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更恰当的处理美术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积累一生受益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的快乐所在吗?这也是我们职业的幸福,加油自己!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2

  为期两个月的20xx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一切仿佛是在昨天仍历历在目。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有幸亲耳聆听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再一次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够与来自多个地市的同行姐妹们一起学习探究、交流研讨,真的就像重新走入校园倾听老师的教诲一样,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让我这个幼儿园转岗教师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同时,本次培训也得到了兰州城市学院幼师学院的亲切关怀与照顾,敞亮的教室、喷香的饭菜、干净温暖的宿舍、丰富多彩的实践与活动,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体会到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空前的关注与重视,内心狂喜。两个月的培训时间似乎太短,离别时我有太多的感慨与收获,感谢与留恋;两个月的培训又很长,它已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重新解读了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兰州城市学院教授王晓丽在她的讲述中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到: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认识活动靠动作,心理活动有延续性。认知活动直观形象,教师的语言、动作可以夸张、形象、生动渲染情绪引起幼儿有意注意与学习兴趣。他们情绪作用大,坚持性不强,依恋性强烈,爱模仿。幼儿园孩子所有的经验的获得都称之为学习。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经验。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游戏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二、对幼儿园的保教结合、教育特点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听了专家教授及幼儿园老师的讲座后我才清晰的认识理解幼儿园是保教结合的。幼儿因年龄太小,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成人的精心照料,幼儿园的进餐、饮水、盥洗、睡眠等生活活动占幼儿园活动的2/3。让孩子在吃中吃出学问、吃出礼貌、吃出一个好身体;在睡中睡出一个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体。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

  培训学习中,我认识到,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机地整合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当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本质涵义。在游戏的选材上要考虑,对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发展要有促进作用等因素,还要考虑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学问、玩出习惯,玩出一个小交往家。幼儿园的每天三节可的集体教学活动应当再减少,小班每天一节,中班上学期每天一节、下学期每天两节,大班下学期为了幼小衔接的更紧密可以安排三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更多的游戏活动中自由嬉戏,快乐成长。

  三、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与方法。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就是哄哄孩子,知识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干。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才惊讶的发现:我这个专业的小学教师,竟然不是一个合格的专业幼儿教师。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敬业、乐业、幼儿的教育观。把幼教当成职业来干,努力追求称职;把幼教当成事业来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关爱儿童,认可儿童,平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学习的合作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跑过来的“球”。再次,具备扎实的吹拉弹唱、读写画描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掌握多元的学习方法、善于适时合理的策划、组织、实施活动。最后,要不断的'践行反思,不断的向自己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四、入园实践,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方向

  这次学习还安排了两周的入园实践活动,在入园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保教结合的意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可是对于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也知道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加培训的学员是全省各幼儿园48名骨干教师,她们精彩的才艺表演、幼教的智慧、丰富的幼教经验、别具一格的创新等等让我五体投地。我们在学习中交流讨论,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智慧的光芒在这里闪烁。我叹服我们的专家与幼儿教师,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五、重新认识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感受到了幼师人的幸福。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幼儿教师们每天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关心爱护别人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她们用智慧去影响孩子,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埋下智慧的种子、幸福的种子!像我一样的幼儿教师们是幸福的,我们日日有天使环绕,天天看天使般的微笑、聆听天使般的声音。看到每个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我们欣喜不已,我们用双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阳,用智慧浇灌着希望的幼苗!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3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4

  利用端午小假阅读《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发现本书的第一章《走进基础教育天地》到第四节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基础美术科学体系”无疑对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新手”带来了一手资料,这套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成果也为我今后的美术教学和美术作品辅导指引了方向。

  在这一理论中,认为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大多数是需要教师来引导并开发的。为师者,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多给予他们自由和尊严,重视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开放性课堂则是主动让学生去参与、探究、创作同时并反思。就小学美术色彩认识课中,我尝试采用游戏式教学策略,强调活动的参与和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来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一、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回忆教学《色彩的冷与暖》这一课时,教学知识目标要求让学生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并能感受冷暖所传达的情感,如果采用平时的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理解色彩的冷暖,就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美术课便失去意义。我以游戏的方式“水温的测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更具说服力。首先每个小组准备1—2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并且要盛如等量的清水,各小组分别在杯子里加入一种黄色颜料和一种蓝色颜料搅拌使之颜料充分溶解,然后请同学上台分别将手伸入两杯水中感受究竟哪杯水的水温高,那杯水的水温低。由于黄色让人联想到火、太阳等事物,同学们会在心理上对自己暗示往往会说出黄颜料杯子的水温较高。最后同学们小组交流分析出现这样答案的原因,在游戏中直观感受色彩的冷暖,同学们玩的开心,学的用心。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认识

  还记得在教学《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一课时,恰巧遇上学校分发运动服,于是即兴导演了“给小猴穿衣服”的游戏。“给小猴穿衣服”时,先拿出小猴玩具询问同学们:“如果小猴今晚被邀请去参加服装大会,想穿红色的上衣,穿什么颜色的裤子合适呢?”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环节有的同学设计了一款“红褂子,绿裤子”,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说:“真难看,真俗气……”就这样师生互动环节气氛达到了高潮。借机,告诉学生:“可别一笑了之,虽然我们平时不会这样穿,走在街道上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如此着装的!”紧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衣、食、住、行色彩搭配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只有协调好颜色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生活的品味,获得美的享受。为了检测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布置一个简单的作业,回家后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我的世界》,按自己的心愿想法设计理想的家居环境,将自己喜爱的房间进行色彩搭配、美化装饰注意色调的整体与和谐。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地运用所学到的色彩知识,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趣味性、实用性、感受性和表现性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除了提高课堂效率外,更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开放是为了融合,游戏是为了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去学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同学们喜欢,课堂就会生动绚丽。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5

  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创造美。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在生活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就是美丽。”最近我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的“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性趣、个性、人格,因此,在感悟生活中的过程中可谓千差万别。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方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发现。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

  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要培养儿童对观察的性趣和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在深入细节中抓住实物的特征,准确的用图像表达出来。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应多进行一些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欲望。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一点点自信,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心态。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6

  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创造美。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在生活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就是美丽。”最近我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7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杨景芝老师的著作。

  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是啊,当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捧着自己的作品给父母和老师来看的时候,她们的眼中充满期待。如果此时我们只用“好”“不错”这样简单地字眼来搪塞,或者给予差评,孩子的兴趣就渐渐的被这种评价所磨灭。我们欣赏孩子的作品要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带着爱的眼光去欣赏,用爱去评判,发掘每个孩子每幅作品的闪光点,先肯定再鼓励,然后给出建议,孩子们会很乐意朝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努力的`。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就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这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8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选择中走着自己的路。我的大半辈子,虽然总是在教育天地里打圈子,然而,只有当我深深置身于孩子们的艺术天地之后,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

  生活里的触动与思考:

  杨景芝老师把科研重心转向基础教育,并且认认真真地去做这件事,是因为生活里一些事的触动和思考。这些事来自她自己的孩子、朋友家的孩子。

  她说,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而全民族的素质提高,的确要从娃娃抓起。美术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是一项十分有利的活动,它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她从身边儿童成长的实例,看到了形象思维能力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她认识到,基础美术教育对儿童来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人才发展中的一项必修科目。

  她的观点:

  杨景芝老师一直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既关注国际艺术教育的变幻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一方面,不赞成脱离儿童市级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她有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她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她的发现:

  杨景芝老师长年累月地坚持研究文献资料,做实验和调查。她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岁,而是在5岁、6岁时。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绘画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她还通过写生实验教学,对以往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研究中的某些论断作了修正,并从艺术创作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儿童实际发展的`特点作了新的界定。她认为,如果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经常注意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从写生入手发展造型表现能力,这样,儿童思维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发展就不是在9岁以后,而是从6岁、7岁甚至更早时期开始。那些初步具有通过观察进行写生的孩子,他们的知觉能力方面会得到超前发展。

  杨景芝老师在观察自己女儿的写生的过程中意识到,儿童写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们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儿童在对物象进行精细描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实能力,而且也锻炼了耐心和毅力,培养起做事踏实认真的品格。

  儿童画写生没有一定章法,常常从自己认为最方便的地方起手画。他们观察了眼前的复杂形象,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一种表现符号画出来。因此,儿童写生的过程也是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

  儿童写生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不需要给儿童讲过多的知识,只要认真启发观察,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自己大胆果断地去画的信心,儿童就能自己画。我们不需要教儿童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我的思考:

  第一,杨景芝老师50余年对美术基础教育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她却一直坚持研究。这种工匠精神值得我学习。

  第二,杨景芝老师研读了很多文献资料,请教了很多牛人,参加了很多研讨会,总之,她通过各种机会学习。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学习。

  第三,她理论联系实践,从实验中、长期的观察中得出结论。这种实证精神值得我学习。

  第四,她善于思考、总结,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种质疑精神值得我学习。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9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这本书的作者玛琳·林德曼曾在小学任教,也曾经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担任过本科生教学工作以及实习教师培训工作。她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教师、演说家和电视法制新闻制作。书从四个部份十四章节阐述美术课程的基础、美术构成、美术欣赏、计划、评估、组织、提问等。该书规划学生的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她对于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结合我的认识,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积极的兴趣犹如催化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多种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授一年级(人美版)《美丽的纹印》一课时,在学生进课堂时,我先播放欢快的乐曲,然后用沾有水的手在黑板上按下几个手掌印。这时,学生被老师这特殊而又反常的举动吸引。接着出示课题,用投影仪打出各种拓印画,让学生归纳拓印画特点,讨论制作方法,从而太太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自信,产生了动手制作的好奇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尝试,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有时是师生同台表演,现场演示,展示同龄人作品,参观画展,户外写生等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以激发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方面的感受,使拥有不同优势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缘和空间,促使他们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审美体验。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与探究知识的动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创造潜能的开发,体验学习的乐趣

  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精神与学习动机。

  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善于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独特性。将学生蛰伏的独特性——“闪光点”开发出来。我尝试着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我在上《桥》一课中,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桥的知识,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学生通过上网、图书、电视、广播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桥的信息。我们还利用我们的家乡徐州的当地资源,引导同学们先从家乡的桥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座进行调查了解,认识了汉桥,庆云桥,和平桥,水漫桥等造型材料特点不同的桥。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古老的汉桥作为学习内容,大家不仅实地去观察了桥、作了观察记录,还走访了本地居民,查找了相关的书籍资料,搜集整理了关于汉桥历史变迁的资料。课堂上,学生们兴高采烈,互相交流:“汉桥,徐州两汉文化的代表,是一座仿汉的古建筑,该桥全长279m,共分11跨,每跨25m,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在桥面上部两侧分别设4座仿汉代风格的汉阙……一条条信息丰富多彩,学生踊跃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推荐给大家,俨然象个小导游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跃跃欲试的用不同形式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桥。通过校内外的联系,达到了各学科的整合。在同学交流时,丰富的资源充实的内容亲身的体验,特别是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同学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开发,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做作业时,学生们打破定势,尝试多种技法,有的同学拼贴图片,配以美术字进行解说,有的同学水粉绘图,毛笔书写说明,还有的同学用电脑绘制出图文并茂的彩印……同学们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桥,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三、把握发展性评价,促进习惯的养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讨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0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品读一本好书,如获珍宝。我阅读了著名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深受启发。

  1940年出生的杨老师有着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近四十年对青少年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是我们的大前辈,我敬佩她用自己的那份爱心和热忱,浇灌着祖国的这片艺术教育园地,为我们这群从事美术教育的年轻教师们传教授经。这本书中具体介绍了在现代我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起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杨景芝老师在书中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教育实践研究,以新的教育观念,全面且系统地分析、论述了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爱”是杨老师美术教育的核心,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在“爱”之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教学更深入的研究,美术形式多样化创新发展。

  美术是唯一的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它并没有正确答案,只要是你根据主题,无论你怎么去创作,都是可以的。它更突出人的主观感受,在乎技法和个性的相融合。美术更是一门追求百花齐放的学科,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它鼓励我们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创新,敢于突破。新课改中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将创新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顺应学生发展的同时,拓宽学生思维,打破固有,多角度的去创造非凡。

  20世纪,在西方的画坛中,一些艺术家勇于打破传统绘画的固定程式,不再过于追求画面写实、光影变化、严谨刻板的构图模式,画面内容则借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画面呈现出虚幻、抽象的.感受。儿童就是大艺术家,儿童的绘画能力依赖儿童认知和感知能力发展,他们常以自发和自然的方式创造艺术,通过美术表达使自我得以肯定,而并不考虑自己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他们的绘画蕴含着思想、活力和愉悦,谱写着个人成长的历程,大胆表达内心,表达所想。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中十分重要,教师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激发潜能,勇于突破自我。在评价学生作品或艺术创造时,并本着多元化、个性化,包容和鼓励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到亮点,激励大家展现出独特个性,在愉悦的美术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超越自我,创意无限。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应该说: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但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如何开展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的评价一直困扰着我们。

  书中强调:1.幼儿园要积极创设开放性、主体性、多元文化、让美蕴含其中的环境。2.美术活动的评价要突出: ①评价的内容体现(情感、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的成长);②评价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针对性等特点。3.在如何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上强调:①孩子的生活体验。②实物刺激;③媒体刺激;④问题讨论;等等 .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白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明白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定位:1.了解不干预;2.帮助不支配;3.鼓励不裁决;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育评价方面,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比较头痛的一个环节,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的事,其实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家长学会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成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美术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形成幼儿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幼儿美术教育事业奋斗吧!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2

  杨景芝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儿童)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灿漫的个性和情感的培养让我们很佩服。杨景芝的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和理论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她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所以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的结合。

  正如杨景芝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她的开放的心态和理论的开放性。

  “开放”与“交流”是分不开的,就杨景芝来说,通过与儿童亲自交流,感悟到儿童可爱的'童心,深入儿童心理的内部,仔细观察他们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发现他们固有的发展潜能和智慧,了解到不同个性和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不同兴趣、能力和要求,找到了因材施教的契机和突破口,而没有因循于国内外权威制定的固定教育模式。杨景芝不仅与儿童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儿童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儿童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儿童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

  从大处说,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爱来自于她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心。众所周知,当前除了人们常常谈论的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外,还有一个精神危机。这一危机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现代社会竟然把人自身之感受和理解的最忠实写照艺术,这种能在人的精神世界掀起狂涛巨浪的艺术这种被视为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的艺术,也当成一种品或人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标志和虚假包装物。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3

  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力。儿童对图形的直观记忆能力优于概念、知识所描述的客观现象。——《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4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一本指导老师或者家长促使儿童美育发展和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有效用书。为美术教室研究儿童美术有一定的帮助。此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的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下篇讲的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作者根据40年的教学实践和20年的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全面的论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体会,作者从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到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再到建构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向读者讲述了尊重儿童教育与启发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性。上篇主要是针对儿童写的,而下篇就是为教师而写的。从教育观与教学方法到叫的`艺术里面,作者举了很多实例穿插。那么下篇其实讲述的就是教学法的实施与探究。

  作者引导美术教师要尊重职业,热心教育,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选择了教师等于选择了一份天职,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儿童的美育发展,还考虑到儿童成年后通过美育学习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与美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也在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师对本专业不仅要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世界多元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能给学生提供参考与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开拓知识。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15

  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最近,一本孙起英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读这本书感觉不像在阅读书籍,而是像与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聊天,他的丰厚学识、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我心灵。

  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我曾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拿着笔不知所措;有的无目的地在纸上胡乱涂画;有的东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画什么便画什么……幼儿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前幼儿具有目的性不强、构思能力不完善并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造成。本书在实施操作篇中给了我几条很好地建议:首先应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创作题材。其次,创作开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或者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明确创作主题、与创作相联系的绘画内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现等。再次,应为幼儿提供简单易学但具有变化性的绘画材料。最后,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当发现幼儿停笔不动或左顾右盼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的意图、心态,多给幼儿正面回应,找出幼儿成功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建议的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如:“刚才想画什么的?”“哪里不会画了?”“看看旁边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通过言语上的提示、问题的启发,帮助幼儿找到创作的方向继续下去。

  还有在美术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活动结束了,仍有些幼儿因种种原因还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么这时教师该不该进行活动评价呢?怎么评价?很有幸在本书的发展评价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师要观察还没有画完的幼儿有多少,如大多数没完成,不必着急评价:如只有少数几个就可以进入评价环节。其次,教师要将这些没有画完的`幼儿作品与画完的展示在一起,并与未完成的幼儿说:“等有时间你们还可以画!”评价过程中不要回避这些作品,因为他们只是没有时间继续画,并不是画得不好。最后,老师要分析没有画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为在构思、构图上比较复杂,所需时间长,教师只需为他们提供再次作画的时间就可以了;如果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与幼儿交流:“今天在画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下次需要老师帮助吗?并对其作品给与肯定,以增强幼儿下次创作的信心;如果是因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而延长时间,则有必要对其进行行为习惯上的培养。

  如此好的建议还有很多,推荐大家有空时赏析。

  读完这本书后我如闭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我又进一步理解了“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的深刻含义了。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04-20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05-15

美术教育实习心得07-11

美术教育简历06-26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06-01

美术教育实习工作总结08-01

美术教育实习工作总结10-11

美术教育实习总结15篇04-16

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