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读后感>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时间:2024-11-21 18:12: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1

  谈起《匹克威克外传》,我就会想起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儿,与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读过简介我知道,这本书多是批判时事为主。洋洋七十多万字,我却读得一点都不厌烦。反而经常开怀大笑,乐在其中。原因当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还记得有一个很让人捧腹大笑的画面,就是在看大阅兵时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极了。匹克威克先生本来要捡到的,后来又被大风吹走了,时而跑,时而停。想想,一个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动作,并且是在严肃的大阅兵时,是多么可笑啊。

  在书中曾说:“追帽子简直就成了一场痛苦的人生角逐。”确实,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会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极了。但我想,也许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吧,努力追着,尽全力去追,却往往成了物质的玩弄品,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当然,文中的幽默讽刺之处不止一处,但在此,我想说说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书。在《匹克威克外传》中,有一个人让我十分心酸。就是那个聋哑演员。生活的重压与酗酒的习惯让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无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在发高烧时,他还担心妻子因他平时的暴虐而谋杀她。可怜的人啊,他的心灵是多么枯竭啊,临终前才害怕受报应。这反映了当时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无比痴迷财富而又挥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灵。最后,他终于要死了,在临终前,他竟以为那是舞台,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现实却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动着,发出小丑的尖叫声。可怜可悲可叹!

  要谈到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他让我喜爱,他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是善良幽默,机智勇敢的好家仆,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能在狱中好好照顾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亲的债以便于以正当理由入狱,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许的,但是他想方设法的进去,也感动了匹克威克先生。

  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一本让你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2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作品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地语言特点,真实地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本书只要讲述了:老绅士匹克威克与自己的朋友和仆人一行人来到英国各地漫游,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滑稽可笑的人物和事情。在整个“流浪”过程中,他们一个个天真善良,却也有时考虑不周,因而出了不少笑料,吃了不少的苦头。如闯进女士卧室,被骗子金格尔和他的仆人乔布再三捉弄,被律师道孙和福格没有道理、没有限制的诬陷等,最终而进入了监狱。但最后匹克威克先生为了温克尔夫妇需要他的帮助,而答应付清“赔款”,后来被放出了监狱,得到了自由。最终,整个故事在温馨而又快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匹克威克先生也在乡下的一座大房子里,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时光。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黑事”是:两位律师道孙先生和福格先生假造了一封玛莎·巴徳尔太太起诉匹克威克先生不执行婚约的信,还要匹克威克先生赔偿“损失”的`一千五百镑,饼因此将他送进了监狱。

  这是何等唯利是图的手段呀!而我,也有过类似的“黑历史”。

  有一次,我正在写英语暑假作业,写着写着,觉得:太难了!不会,也根本不想思考!咦?不是有答案吗?好东西!反正都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抄了也没人看出来!于是我“沾沾自喜”,悄悄地从最后一页抽出了答案,尽量不让答案纸发出声音,一边怕有人来,一边“快乐”地抄着答案。抄完后,又全给自己打上“大红勾”:我竟然是全对?!前所未有!

  没错,答案是抄对了,但如果过几天再写一遍,自己还会吗?还能全对吗?不可能的!因为——我根本就不会!抄答案,必定会被识破。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想想题目。不会,可以学会;但抄会,是永远也不会的。

  唯利是图,旁门左道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光明正大,努力付出的人,让自己离成功的彼岸,再近一点!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08-30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07-30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范文07-13

【精品】《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03-13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07-24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07-21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06-17

认识克与千克教学设计05-28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