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人生,不外乎两种选择,忙着生,或忙着死。
—— 题记
二十年,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因被指控杀了妻子与情夫判了无期徒刑,没有杀人的他在监狱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监狱的墙,在黑暗中匍匐前进,终于重获了自由。同伴、学生的死令他沉沦,未来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欢欣。他,就是安迪杜佛伦。
信念
谁能想象,压根没有罪的一个人,在最严厉监狱—肖申克监狱,即将度过余生,这是多么悲催,我坐在电视前,看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伦被戴上手铐,走进监狱,打抱不平的同时,却又会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个痛快。但安迪没有,他坚毅的性格让他没有消沉,我知道,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让他用坚强来面对这发生的一切,他用坚强的心寻找着一切可能求生的机会,他结识了朋友,凭借自己职业的特殊帮着监狱的警卫做着逃税的工作,这样,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在狱中谋得求生之道,现在想来,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持,他又怎得以与警卫结成良好关系?安迪选择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却办不到,高高的围墙,冰冷的闸门,没有自由,没有心灵,况且自己还是无辜的,有谁能承受这具大的忧愁,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凭着自己建立起的关系,在狱中宿舍张贴海报,谁曾料想,在那张美女海报下有一个洞呢?安迪就这么白天工作,晚上彻底不眠地挖着洞,我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鋘锤,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现在看来,是信念让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页地努力,点滴积累,便铺出救赎之道,他用信念救赎着自己,可谁曾料想,这被瑞得戏称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尽管这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却同样激发了我对生死的解读。
“忙着生,或忙着死。”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确不外乎两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救赎的道路也只有两条,生、死。安迪选择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赎着自己,而老布,他在监狱呆了50年,才假释离开,却因无法再监狱外生存而最后上吊自杀。影片中老布将养了二十年的鸟放出监狱的镜头令我深有感触,自由之鸟飞离苦海,而人却只能停留不动,老布的死,我不认为是消极,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说,老布已经体制化了,他离不开这个监狱,老布的年龄已经无法挽回,当他哆嗦的手将头挂上吊绳,我被震撼了,这是死之救赎,他用死,救赎了自己。而瑞得,当他逃离了监狱,住着老布住过的房,做着老布干过的工作,当他看到老布自杀时所刻下的“老布来过”,当他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安迪呼唤了他,他与安迪的诺言——离开监狱后去找一样东西,还未实现,瑞得离开了,他离开了他的住处,在他临走时,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来过”令我一笑,却又放佛懂了许多,生与死,就这么摆在了一起,两个人的命运,生与死的交错间,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选择了死,瑞得与安迪选择了勇敢地活,抱着信念的活,其实,生与死的救赎,就这么摆在你的面前。“忙着生,或忙着死”,命运的交错,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选择了生,他用信念坚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过放弃。而老布,他选择用死来摆脱这禁锢,生,死都是一种方式,一种救赎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么,我也不必清楚,那歌声就是那么美,透彻心扉的美,放佛高墙不再,所有的囚犯都获得自由之心,远离了这痛苦,这凄冷,忘却记忆,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无尽的希望,音乐,就是这么纯粹,尤其是对于囚犯,没有知道含义的必要,只是欣赏就好,他可以给人信念,给人希望,给人自由,给人以活下去的动力。
当安迪将一片唱片通过广播播到了全监狱,音乐给了囚徒们自由的心,没有一个人继续工作,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尽管安迪受到处分,但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永远不会流逝。”他深切体会了为监狱长洗钱的愧疚,而自己的学生却因知道杀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监狱长残忍谋杀,监狱长只是不想让安迪走,而安迪内心的求生欲更加强烈,于是不久后,他逃离了监狱,揭发了监狱长,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内心的自由之心,它让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着洞,它让一个本想放弃的小伙儿,成长为一个百折不挠的成年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带给人生,带给人动力,正如影片最后瑞得和安迪相见的那片海,纯洁,清澈,比梦中还蓝,给人自由,给人动力,给人以忘却记忆的温暖,这便是本质的希望,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许,安迪只是一个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了解,生、死,两种的救赎,把握权在我们手里,命运的成败,在于我们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们,生与死的抉择,命运的转向,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凿通自己的通道,独自爬过五百米长的烂臭下水道,又岂为难事,只要有心救赎,自由就在前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当我准备下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题目还没有想好怎么写,我只是觉得,我想表达一些什么东西,一些在我心里喷薄欲出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看的时候,内心一片波澜,看完之后仍然心存疑虑,继而开始思考。那你在思考一些什么呢,说出来,看看大家思考的是不是一样?
1、生或死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这应该是大部分人记住的一句台词了。确实,人生下来就是朝着死亡去的,只不过这个过程里,我们总会发生一些什么,总期盼着一些能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地方,好让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享受美好。
有些人在这座肖申克监狱里,安静的度过了一辈子,他们进来的时候,外面的马路上只有一辆汽车,假释出去的时候,站在路口看着来来往往奔流不息的车辆,迷茫的像个过马路的孩子;
你说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他们吗?还是他们不愿意接纳这个新的跟他们没有半毛关系的世界?生,或者死,于他们这些铜墙铁壁里的人又有何意义?
2、坚持
为了避免自己不被别人侮辱,坏人打一次,安迪拼命反抗一次,从不妥协,从不示弱;每周一次的`建议信,安迪写了六年;每周两次的建议信,安迪写了一年;从ABC开始一个一个的认字,安迪教了托尼整整一年;五层监狱厚的墙壁,安迪用小锤子敲了20年;当他做这些的时候,从没有人知道结果是什么,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清晨,到日暮,从满头青丝,到鬓染白霜,他的坚持从没有人看得起,也没有人支持,他就是这么一直坚持着,直到某一天那些打他的坏人被更坏的人制裁,直到上级命令回信给他增加书籍和拨款,直到托尼收到教育委员寄来的证书;直到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他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这座监狱逃脱;他的坚持,成功了。
不会有人知道,在那些无数个关灯之后的黑夜里,安迪正用一个小的可怜惨的锤子,一点一滴的敲掉墙上的混凝土和石头,不能发出一点声音,还得一点一点的把敲掉的碎石想办法运出到囚室外。可能一个晚上,他就只能挖出那么一个乒乓球大的洞,但是一个月之后,就是一个苹果那么大,一年之后,就该有半英尺长了,只要不被人发现,只要不换房间,他就一直挖下去,一直挖下去。
3、体制
这里最想说的就是体制,电影里的瑞德也不止一次的说过“体制化”这个词,那体制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想,体制化就是一个能让你逆来顺受,能让你把一切不习惯都变成习惯,直至变成依赖的地方。在那样一个地方,你的所有动作,所有行为,所有思想,都完全被同化了,你周围的所有事物跟你都是一样的,你生活在那里,就像鸟被关在笼子里,虽然你明白失去了一些什么,但你却不愿意再飞出去;一旦你出去了,就像人离开了地球失去了引力,何处何从你都不知道。
就像老布,在监狱待了五十年,在获得假释的那一刻,他却拿起刀架在狱友脖子上,因为只有他再次犯罪,才能不被假释继续留在这里;就像瑞德,每次上厕所都要跟主管请示报告,因为他习惯了这种四十年的报告。们害怕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让他们跟周围格格不入,让他们失去归属感,找不到跟另外一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所以,老布自杀了。
4、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古以来,追求自由都是一种崇高的使命。
自由不是一种放纵,它只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灵放空,不被约束的状态。哪怕只有那么短暂的几分钟,安迪都想尝试,他把房门反锁,广播音响调到最大,此刻,他就是躺椅上那最自由的人,不管外面如何威逼利诱,他心无波澜,尽管那代价是两周的独囚。
在蓝天翱翔过的鹰,从来不会屑于草丛的低旋,他总是向往那片蓝天的。哪怕只有一次,哪怕结果粉身碎骨,他都想去尝试,去争取。
5、希望
这应该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了,希望。围绕着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安迪耗尽了他的青春二十年,瑞德赔了四十年的光阴。但是真的说起这个词的时候,我又不知道该如何说起,好像每个人都有希望,不然为什么瑞德每十年申请一次假释,托尼为什么积极的学习?但是当希望成真的时候,老布表现的却是那么的胆怯,瑞德是那么的震惊,难道这不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希望吗?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强加给自己记忆的一个名词,至于这个名词能干嘛,能带来什么,他们都丝毫不考虑,因为从来没想过会实现?
真实的希望是一个很好的词,在那些个无数的黑夜里,就是它,在一直伴随着安迪。它就是那无边黑暗里的一点星光,很微弱,偶尔还一闪一闪的,但它始终在那里,让你知道那里就是方向,你不会在无边的黑暗里迷路和沉沦,只要有一点点机会能靠近那里,你就会欣喜,你知道,早晚有一天,你会到达那里,只是时间问题。而时间,再也不是黑夜吞噬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挚友,你需要它来帮忙完成你伟大的计划,需要它来帮你靠近你的希望之光。
哪怕在困境中,哪怕在体制中,哪怕在漫无尽头的时间荒野中,心存一点希望,它总是能帮你在那些无人陪伴,孤苦伶仃,却又不得不咬牙坚持中给你力量,助你前行。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它就是上天给你最美好的礼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曾经很久以前就听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不过一直也没有去看,因为在潜意识里觉得不会好看。不过,在看完以后,我会觉得这是一部很值得欣赏的电影,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80后,90后。它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同时也鼓励着我们前进。
安迪,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曾经是一个出色的银行家,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因为不会表达对妻子的爱,妻子有了外遇。在酒醉后误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我在看到肖申克监狱里的景象以及那里的犯人的时候,我想安迪要怎样度那些漫长而痛苦的日子呢?由原本风光体面的生活到肖申克的监狱,他的生活就像从一个天堂进入了地狱。我会在想他会不会自杀呢?因为他出奇的冷静。直至后来才知道,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尽管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是被冤枉的,尽管要面对的是痛苦的监狱生涯。那个进来第一夜就被打死的胖子和安迪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胖子犯了罪,安迪没有犯罪;胖子来到肖申克监狱是应的惩罚,安迪是替罪的;胖子无法适应另一种生活,安迪选择了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胖子大吵大闹,安迪沉着冷静:最后,胖子死在了肖申克的监狱,而安迪却最终把自己从这个地狱救赎出来了。无疑,安迪是一个聪明的人,他选择了活下来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走出去。他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搞好人际关系,无论是与典狱长,看守,还是周围的罪犯们,他都懂得如何去赢得他们的信任,因此,他可以在监狱里过的比别人自由。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要懂得怎样去和一些很可能是你的敌人的人交往,让他们成为你的朋友。要学习怎样去赢得别人的信任。但是我们不能学的是他为典狱长这样的手段,当然,他也在肖申克的监狱用了20年的时间去赎罪了。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肖申克的监狱里,大多的人都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希望。他们被那些“叫你吃就吃,叫你拉就拉”的规矩制度化了,他们的思想被束缚住了,可怜,他们连心的自由都没有了。可是,安迪没有,他没有让那些规条束缚住自己的心。他依然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所以他还会有闲适的心去雕刻石头,去建立图书馆,去帮助那些囚犯找回自己。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而安迪说:“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因为美好的事永不消失”他就这样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希望,在监狱中那度日如年的`生活中找到方向,找到了救赎自己的办法。而博斯,那个年老的监狱管理员,就因为几十年来的制度化生活让他在离开监狱后迷失了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最后在小旅馆里自杀。如果不是安迪一直在鼓励着,在经历过40年的监狱生活的瑞德或许也会走上博斯的路。安迪说“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不是忙着生活,要不是忙着死亡”这是一种信念。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博斯,像瑞德,在不断的挫折失败后,我们就变得安于现实,安于失败的困境里,不愿意走出来,失去了希望。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最可怕的是失去再来一次的勇气和希望。
在后来,剧情峰回路转,安迪的徒弟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他知道真正的凶手不是安迪。就在安迪兴奋不已,以为自己终于有救的时候,他忘了,自己已经是典狱长的赚钱工具了,典狱长又怎么会放他走呢?在他关禁闭的时候,残忍的典狱长把他的徒弟偷偷地杀了,然后欺骗他说他徒弟是越狱不成被杀的。但是那时的安迪已经不再相信他的话了,于是,他打算自己救自己——越狱,带着典狱长的罪证越狱。这也是对自己犯罪的一种救赎。影片之所以在后来给了安迪自由人的身份,就是因为安迪已经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坐了二十年的牢。这二十年并不是冤狱————安迪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已经为罪行受到了惩罚。所以,尽管安迪的越狱依旧是一种犯罪,但是他还是获得了自由。片子教育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可能有过错,但是当过错罪不至死时,我们要身体力行并从良心上进行忏悔,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的解救自己,从希望中得到力量,从而走向光明!
在这部片里有提到过关于《圣经》,典狱长曾经引用过圣经里的话语,但是,毫无疑问他只是一个伪,他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的事。但是他说过一句话是对的“你们得救的道就在里面了”真正的救赎不是肉体的救赎,而是灵魂的救赎,而这个只有上帝才可以做的。
其实我们的社会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些囚犯在走出监狱后,得不到妥善的安排,社会对其又歧视和不尊重,导致他们失去了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因此很多人再次放弃了自己,有的是不断地在犯罪,为了生活;有的在犯罪是为了回到监狱中;更甚的是,一些人彻底对世界绝望,选择死亡。这都是为什么?当然他们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没有学会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更多的是因为社会,没有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所以我们更应该反省一下现在的社会行为,是否公平。
我想,就算是一个犯人他都会有自己的自尊。也会有平等对待的权利。所以何不用爱和宽容来接纳他们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犯罪的原因,无论知不值得同情,我们都要相信人心灵深处的那点的善良和真挚。走进一个人的故事的时候,你可能会找到原谅他的理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他们的旁观者,但是我们可以学着去用爱心接纳和相信他们。
《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很多的感想,它给我最大的感想是相信希望,持守信念,努力行动!
还记得安迪给瑞德的信的最后一句吗?“既然你都走了那么远了,那也许你能再走远一点!”所以不要轻易绝望,自己已经走到今天了,就要咬咬牙再走远一点,或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加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两位金奖演员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主演,改编自畅销作家斯蒂芬·金著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上映时,票房惨遭滑铁卢,却能够在上映后迄今长达25年的多数时间称霸IMDb和豆瓣电影Top250的榜首。
初看《肖申克的救赎》时,虽觉得电影各方面确实精彩,但总会挑剔它结局过于梦幻不切实际,比如说在关键的夜晚之际风雨交加,宛如为了烹煮鸡汤而采用的机械神迹。如今再看时,却有些改观了,无法否认那依旧机械神迹的情节编排,却让我信服了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确实是有本事创造神迹的人物,也让我看到他如何救赎全片的叙述者——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的这一层面。
也难怪电影安排瑞德作为旁白叙述者,他让我们与他一齐在一旁观看安迪这个主角,一同见证安迪超乎常理的作为与他带来的影响,也能从这位监狱老鸟得知诸多有关鲨堡监狱的残酷事实,像是新人最难熬的第一个夜晚,老鸟们用香烟赌谁先崩溃,在夜晚里以别人之苦取乐;监狱中会霸凌他人、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恶霸「三姐妹」;监狱如何让囚犯「体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说「期望是危险的」时,我们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释出狱的念头,期望重获新生。
而《肖申克的救赎》也是今年刚凭借《1917》获得第二次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罗杰·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该奖项的作品。如果注意这部电影的摄影,这部摄影在叙事上也默默扮演重要推手的主角。
比如说一开始的监狱空拍,我们看到镜头随着载犯人的囚车划过绿地,带到石墙里面冷峻的监狱情景,这是电影少有的宽阔远景,却若有似无地告诉我们,这些犯人的未来将会远离色彩;囚犯第一次见典狱长的时候,透过铁窗外的光线,他们背对着光,阴影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然后镜头缓缓移到典狱长的身后,我们明白,铁窗外的光线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后他走向前,此时镜头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装上有个闪闪发亮的十字架,他说监狱里的首要铁则——不能亵渎上帝——而镜头告诉我们他就是这座监狱的上帝。
这些看似一般叙事的镜头,也许初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重看的时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许这是身为观众的诠释,但也要归功于摄影带来的视觉意境,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像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安迪在屋顶上为众人争取啤酒的场景便是绝佳例证:偏冷的色调建立了整部电影的调性,而安迪一行人来到屋顶干活,让我们暂时离开那冷冰冰的建筑,并从主角们的身后能够望见开头建立的绿色风景。这是狱中老手瑞德用贿赂替这群人带来的福利,然而在听到狱警队长海德利在抱怨美国的税收制度时,安迪放下手边事务,手无寸铁的走到警卫身边。饰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带来的精湛演出固然是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而镜头辅助的叙事也是绝大功臣。
从这个场景所见,一开始虽然来到屋顶,电影偏蓝的色调依旧,而安迪与海德利警卫对谈的场景,是以仰角来拍摄安迪,而海德利则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会以仰角拍摄地位较低的人物,但这个场景,镜头角度首先告诉观众,安迪是占上风的。随后海德利将安迪推至屋顶边缘时,切换为鸟瞰的'正上方视角,强调屋顶之高,安迪处境之危险,随着安迪逐渐说服海德利,镜头向下直摇,直到平视两人,从安迪身后我们再次望见远处的绿地,我们便明白海德利将会被说服。之后下个镜头切换至众人喝酒的场景,色调明显转为暖色,像是夕阳光线洒在他们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却表示这发生在白天早上,我们才明白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已超越了现实,将这鲨堡监狱史无前例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围。
而电影托马斯·纽曼的配乐在其中也扮演重要主角,在上述的镜头中,当安迪说服了海德利,配乐立刻点亮了某种精神胜利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圣性。除此之外,在这部叙事长达20年的电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件,事件间不见得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音乐也成为供给转换氛围的媒介。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主题曲同时流淌出沉重与清亮两种感触的相互克制,像是狱中瑞德与安迪的价值观对立,又像是主角幽暗情感里的期望带来挣扎,挣扎中渐渐明亮起来,久久缭绕于心。
在电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让囚犯们见证音乐带来的感动,恍如久降甘霖,让时空凝滞,进而引导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期望。
期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期望所带来的坚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狱中的恶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狱、所以他胆敢挑战警卫,甚至典狱长,也因为这样,仅有当我们跟着瑞德看着他度过种种难关,随着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污秽的排粪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调看见暖光的感动,那海水的湛蓝、阳光的和煦,才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期望的完满。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无罪的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挣脱监狱的牢笼,并救赎他人的故事。但它描述的却不仅仅是监狱,而是整个社会体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生下来就在一定的规则中。我们看不见它却必须遵守它,不知不觉习惯它,依赖它,甚至将它奉为道德。
它就是体制。
电影里的瑞德是体制内的智者,有着清醒的头脑,运用体制赚些蝇头小利,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就像是囚在笼子中的鸟,离开笼子就无法生存。
因此他从未尝试着逃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监狱里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外面的世界属于另一种体制,这并不属于他。
另一个是安德,他从来就不属于这个体制,哪怕他被囚囚禁了20年,他依旧不属于这个体制。
救赎一个人,不论是在哪里,无论救赎的是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安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做到了,用他的一技之长以及信念和毅力。
安德凭借自己的个人才能,在监狱中可以说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建立图书馆、帮助狱友获得高学历。
安德处在被压迫的体制的最高层级,但他获得的所谓成功(图书馆、单间、保护、甚至生命)都掌控在别人手中,统治者的一句话就能毁掉你的努力。
他清楚自己不属于这个体制,并且能用正当的手段脱离这种体制的时候,体制的统治者们的威胁以及暴力抹除证据的手段,成为了他逃离并且在体制中撕开一个小口的必然。
文明与人性同尊
围墙里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含有极少社会性且容易让人失去生活愿景的体制化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囚犯不愁吃不愁穿,顶多偷偷从外面运来点娱乐的东西,对世界漠不关心,每天只想着如何消磨时间。
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早上晚上要点名,做事情前要打报告。只要做好交代的事情,就可以安稳度过时日。
这种失去正常人类社会特点比如为了生存而竞争而不安的环境,渐渐就把围墙里的'人体制化,僵硬化了。
创造文明本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它却又像是个铁笼子一样束缚人类,这社会有多少人会困死其中?本片将这一深刻的现实矛盾揭示给观众。
真实的社会是适者生存的,在肖申克待了50年之久终于出狱的图书馆员Brooks最后却上吊自杀了。因为50年的监狱生活让他再也不习惯外面的世界。
安德却没有被体制化。他在监狱里的十九年,和Red以及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心中还有希望,这个被Red称作是不好的东西。
安德在内敛的外表下有一颗关不住的心,他一点一点地把光照向周围的人。另一方面,安德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安德用19年的青春救赎了自己的内心,用19年的希望救赎了肖申克监狱。典狱长诺顿一干人东窗事发,监狱所代表的文明也得到了救赎。
文明这个束缚人们的铁笼子本来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却因为人性的黑暗,通过执法者的罪恶的手,通过制度的漏洞把不公之网撒向人类,困住人类。
本片通过肖申克的救赎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救赎之路就是人性的希望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关不住的,你的内心,他是完全属于你的。
平凡人的传奇
安德一直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不管是表面上在得知自己有出狱的希望下找典狱长谈判,还是起初进来就开始的挖道工作。
安德尽力活着,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着。他和监狱长谈话的失败更是激起他渴望撕破这个体制的欲望。
很多人说影片讲述的是自由和希望,但我想问安德用着自己虚构的身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真正的自由吗?
他只是跳到了另一个体制中,我甚至会怀疑,他所做到对自己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狱警被捕,监狱长自杀,对于体制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体制仍然存在,压迫依旧存在。
体制中的人们依旧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同的仅仅是在无聊的体制生活中留下了一部传奇。
我们其实都生活在体制里,个人认为体制是人类社会中的必需品。通过体制我们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极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作用。
然而过度的体制却会让人类变得大同小异,无法发挥个人的长处特点,更甚者无法适应社会。
每个体制里,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被体制化的人,这些人习惯于遵守体制里的规则,而无法适应可能遇到的变化。
为了能够正常地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既要遵守规则,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规则所束缚,保留规则以外个人的特色,不要失去自我,不能过于满足现状。
安迪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会被体制化是件不好的事。体制是被创造出来帮助人类的,但人类反被体制化则是其中的副产品,它会限制人类的进步。
只有改良体制,尽量降低被体制化的可能,才能让人类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在肖申克的监狱里,高耸的围墙,阴暗的环境,苛刻的管理,狱霸的暴力,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和吞噬着人们的灵魂,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肖申克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人性、没有希望的世界。这里没有生气,没有人性的关怀,就好像一潭死水,没有变化,这里的人们如行尸走肉一般日复一日地生活。就如影片中的典狱长说的“把你们的精神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躯体交给我。”如瑞德的话说,“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老布一样在监狱中待了五十年,出去以后反而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对自己感到绝望,最后不得已上吊自杀。瑞德和老布都曾经想到过要再次犯罪,这样他们就可以再回去那个熟悉的地方,可以再向以前那样继续生活。习惯的枷锁已经悄悄地套住生活的头颅,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色彩,人无法适应生活的改变。
电影中有两个触动人心灵的画面。一个是1949年的春天,重修工厂屋顶后,“一群在工厂上面装修的罪犯,早上十点坐在屋顶上,享受着清凉的啤酒和肖申克最严密的保护,这种事在肖申克从未发生,我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人(free man),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我们就像造物主。”安迪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朋友们争取到一点点的幸福,露出笑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瑞德他们真正第一次感到了自由的快乐和美好。
第二次是安迪播放了别人捐赠的唱片,而这而这个唱片的音乐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使肖申克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透过瑞德的视角道出,“我到今天也没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着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得让你心痛。我告诉你,那音乐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的都要高远,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这灰色的鸟笼,让这些围墙都消失了,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但是,这令典狱长很愤怒,安迪被关禁闭两周,当被放出来以后,别人问他是否值得时,他却说是他最美好的时光,因为有莫扎特先生的陪伴。在头脑中,在心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他们不能把它从你这边夺走。”在肖申克的人,好像一切被剥夺的了,心灵好像被掏空,只剩下躯壳。自己什么也没有,但是心中藏有的希望,自由是任何人夺不走的。“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用石头围成,有些东西,在内心不能到达、不能触摸的,属于你。(安迪语)”这就是“hope(希望)”。在这里,音乐使得这些长期封闭在狭小世界里的人冲破了艰难的束缚,体验到了自由的感觉,音乐、希望、自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瑞德的三次假释的审查,可以清晰地看出安迪对瑞德的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第一次,“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二十年,你感到后悔吗?”“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敢说我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不再危害社会。这是神的真理。”结果,瑞德没有合格。第二次,“你觉得自己被改造了吗?”“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不再危害社会,上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可以看出,回答和第一次如出一辙,结果可想而知并没有通过。而在第三次,可以看到瑞德真正的变化,“你因终身监禁被关了40年了,你觉得你已改过了吗?”“改过?让我想想,我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没有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不是因为我在监狱,或者你认为我该这样,我回首过往,一个年轻的愚蠢的孩子犯了大罪,我想和他谈谈,我想和他讲讲道理,告诉他做人道理,但已经不能了,那孩子已无影无踪,只剩下这个老人,我得这样生活下去。”从这可以看出,瑞德的回答已和前两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不是说表面上的话,而是真正地从内心认识到了当年所犯下的`错误,怀有对自由的向往。最后,瑞德假释出狱了,但是他常常感到对于社会的不适应,甚至想重新回到肖申克中,而安迪的一封信改变了瑞德的想法。安迪对瑞德说“希望是件好事,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瑞德改变了,在去寻找安迪的路上,心情激动,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个自由人,重新拥抱生活,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瑞德曾说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最后他在重新启程的同时,也拥有了希望,“我希望我能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看见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梦中那样的蓝,我希望……”当两个老朋友相遇时,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下,蔚蓝的大海边尽情地拥抱,这时,他们获得了新生,朝着未知的结局,开始了漫长的旅途。安迪在拯救了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朋友,共同向着新的生活迈进。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影片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那“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之后,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事项所需文件。
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巧合的是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用计杀死了告诉他这个事实真相的Tommy(安迪在狱中的学生),因为他一方面不愿承认自己曾经的误判,另一方面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
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
当瑞德获得假释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并克服了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
中间也讲述了假释出狱后的老布因不适应社会而选择了自杀。电影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向我们阐述了在狱中对自由的渴望但出狱后有对自由的恐惧。
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电影告诉我们,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有爱,有一切!
有爱,人人都是上帝!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读那么多书,究竟有什么用呢?”一个朋友疑惑地的说着。
他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的关系不算很好,当然也不能算是很差。他初中毕业后就来到社会中打拼,同每一个励志故事一样,他首先具备了中学辍学的基本条件。在每个成功励志的故事中,若是没有带点传奇色彩的色调,那还算什么励志呢?至少我的大学母校董事长就是十六岁单枪匹马的杀出来了,可惜的是我的这位朋友并没有一步登天。
我歪着头想了想,说到”:没什么用。只是当你遇到人生瓶颈的时候,它总能帮助你做出最理性睿智的决定,不再让你受到一些其他声音的干扰;当你失意落寞的时候,它会给与你无比强大的信心,相信黑暗的时光终将过去,而最终迎接我们的是希望的曙光。”
他似是而非的点点头,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说的话,但碍于情面没有再说出什么反驳我的话来。在他的思维里,过往的那些复杂社会经历赋予了他非凡的智慧,但这远远不够,我相信他能够很清晰的明白这点,但却不认同读书的观点,他觉得这些都太过于梦幻飘渺,远远不如实际的来的痛快。
我和他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延伸下去,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兴致勃勃的说道”:那你觉得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
”肖申克的救赎。”
在说出这个回答之前,我脑海中依此闪过这几年来读的那些书。我想起了赵枚的《上官婉儿》”:一个襁褓中沐浴血雨腥风的女人……”,想起朱苏进的《郑和》”:一个狂风暴雨中航行的男人……”,想起了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一个自我成长修炼的二刀流武士……”,想起了雨果的《冉阿让》”:一个最接近神的老人……”想起了太多人的一生,也想起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一个执着男人的自我救赎……”
之所以会说出这个答案,其实也不是这本书真的对我影响最大。而是我知道我的这个朋友曾经看过这个电影,我记得他说过的”:嗯……还不错,只是感觉有点荒诞。”
……
……
没有一点荒诞的成分,越是慢慢长大,越是能够理解以前不能够理解的东西。成长也许就是这样,从陌生厌恶到理解同情,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有时候也往往会在一瞬之间。
读书如此,朋友亦如此。
这个社会不存在小说中的那个腥风血雨的江湖,但往往存在着那些古道热肠的侠客、隐士。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你会感觉到这个人的神奇以及惊艳他的才能,这并不是那种通俗意义上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真正的感叹、感叹那些奇妙而有趣儿的想法,由此折服。
依旧还记得余秋雨在描写米开朗琪罗的时候”:当他的竞争对手拉斐尔看到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手稿时,不由得惊叹一声。”才能就是一种令人折服的天赋,就如同肖申克监狱里面的银行家安迪·杜佛尼一样执着的.精神。
”你若是想用这把锤子越狱,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时间……”
也许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至少安迪·杜佛尼没有花费那么长时间。安迪·杜佛尼没有想到这场飓风会吹的这么久,而监狱长诺顿也没有想到主的审判会来临的这么快……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的视野开始转移到那些卑微到尘土中的小人物身上,就像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一样,
”他被改造了。”
我想是的,每一个在肖申克监狱里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成功改造了,”改造”是政客们的最好;而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我们生活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也在被改造着,而那些来自善意、讥讽、冷眼、淡漠的人,就是那些所谓的”政客”,一旦你遵循了他们的框架之下,也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你也就被”改造”成了社会需要的样子。
”他们会关你到白发苍苍,牙齿脱落的时候,那时的你无法对社会造成危害了,你也就自由了。”
自由和希望,这两个在社会中最推崇的两个语词。到了肖申克监狱里面,就成了罪恶和痛苦的源泉,它无时无刻不再折磨你脆弱的神经。很难想象的是,安迪·杜佛尼是怎么承受下来的。
”他不能保证他在肖申克监狱里面拥有单独的房间、他不能保证在某个深夜,他正在挖掘通道时,狱警突然临时突袭检查、他不能保证挖通了下面究竟能不能容身出去、他不能保证当他在简直令人窒息的粪坑中爬行了五个足球场那么远的距离后,出口却横亘着铁条怎么办、他不能保证逃出来了被附近的农民看到怎么办、他不能保证他即便没有被人发现,而他的那些新身份的钥匙找不到怎么办……”
一切都不能保证,但他还是坚持、执着的往前走,最后他终于还是成功了。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被“体制化”,遵循着内心的呼喊,执着的走着。即便遇到那许多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依旧可以坚定执着的往前走着。
我冲着那个朋友笑着说道”:你读的那些书,它不能帮助你快速获得财富,但可以在你想要去做的任何事情上,赋予你无限的可能性以及执着的精神。”
他笑笑,然后走开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每看完一部伟大的,有思想高度的电影,激情澎湃之余还有沉重之感,丰盛的重量,是电影本身所附带的;成熟稳重的姿态,是电影本身所呈现的。
救赎,分为很多种,有身体的救赎,有思想的救赎,有灵魂的救赎。当长期被关在肖申克的人得到释放,被强行安置进社会,他获得了身体的救赎,但其思想,其灵魂依然被禁锢,他已经适应了牢笼,他已经被体制化,他早已与世界脱轨,显得格格不入,被世界冷眼相待,心如死灰,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活的意义,生的价值。环境巨大的反差固然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在于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否定了自己。人或者何必一定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何必可以模仿他人?不若自己开辟出一条路,特立独行,发掘自己的价值。生命短暂,努力去活得丰盛,活的精彩。
生活在灰暗无望,活在麻木中的人被给予了希望,给予了生活的意义,给予了精神食量,给予了前进的动力,固然他们还生活在监牢中,突然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恐惧,但他们不再愚昧无知,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救赎。
当安迪从臭水沟里出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灵魂的光辉,象征着自由,熠熠生辉。但事实上,他从来都是自由的,他的灵魂始终处于自由之中。他就是那只无法被牢笼禁锢的鸟,每一根羽毛都沾着自由的光辉。他始终都对未来充满希望,运用自己的理智为希望铺路,而其灵魂之自由是他走每一步的基础。
无论是布鲁克还是瑞德,他们都似孤舟,置身望不到边际的汪洋,孤独恐惧,渴望被约束;而安迪,他时一艘拥有导航的巨舰,及时置身汪洋,他也会向着既定的目的地加足马力前进,头也不回的前进,毫不犹豫选择前进。他深知,人,应该放眼未来,而不是执着于现在或是过去,抓着过去不放只会错过未来。
当他被冤枉时,当他买着沉重的.步伐颤巍巍走进牢笼时,他近乎抑郁一样地沉默,他沉默地工作,沉默地面对他人在第一天陷入的崩溃,沉默地面对狱中严酷粗暴的待遇,他表现的理智而冷静,在我以为他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压迫扭曲变形时,他终于不再沉默,而他第一次开口说话就体现出之前的沉默是在思考。他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活的意义何在,在忙于生存与赶着去死之间做出选择之后,他最大限度地为未来做准备。他以雕刻来获得更多可利用的资源,他一点一点挖出一条通向自由的洞,他利用自己的才学让自己记者做自由人的感觉,同时他清醒的头脑也未对感性让步。
他凭着不灭的希望,执着得近乎倔强地写信,尽管他人完全不抱有希望,他在迈向自由,重新做回自由人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他即使跌落谷底也不会忘记飞翔的感觉,即使身处暗室仍向往美好。人的希望是人内心拥有的,无法被剥夺的美好。希望让他不会沉迷于当下的享乐,在他人沉醉于电影减轻压力时,他仍全身心为未来做打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狱中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无辜的人,或许有些是真的,对于那些有罪却自称无辜的人,瑞德与他们相比更坦诚,反省的更深刻,对人生的定义更高一层。瑞德与安迪都是理智的人,而安迪更加勇敢积极,他敢于为未来而拼搏,而不是接受现状,消极等待,坐以待毙。他要操控自己的人生,与命运作对。这更体现在他得知自己的确被冤枉,而无法摆脱其强加的罪过时,他并未绝望,是希望让他更坚忍,让他顶着窒息的压力冲出牢笼,在风雨中自由呼吸,享受自由的阳光。
瑞德为自己的释放做过努力,他极力表现得悔过谦卑,像面对着上帝,面对着操控它的人,吧决定权抛给对方,让别人玩弄其命运。而他终于将一切看淡,看破了高墙,目空一切,虽被禁锢仍展现出风轻云淡无所畏惧时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改过”就是改掉过错,好像一个人的一次错误就决定了此人的全部都是错误,把一个人全部批判,重新来过。其实不然,犯错很正常,人人都会犯错,既然已造成后果又如何去改写,真正可以做的不过是认识到错误,清醒过来继续前进,是“认错”,是“悔过”,而不是“改过”。只有走上正确的轨道才会认识到过错。
坚强的人会拯救自己,伟大的人会拯救他人。内心强大的人像一轮太阳,用自身辐射的光温暖他人,影响他人,让他人原理黑暗,向往光明。
社会中总有些虚伪的人,表现的冠冕堂皇,然而在其神圣般的外表下却是一颗腐烂的心。表象总是美好的,是始终是残酷的。贪欲会让人卷入灭亡的黑洞,知足才是积极地人生态度。宣扬上帝的人不一定时圣人,只不过是拿上帝来做自己的遮羞布。
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克制,把握好人生的度,需要有永不磨灭的希望,强大的内心,充足的知识,运用能力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态度。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自我救赎,救赎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
当典狱长以一种平缓而单调的语气缓缓吐出这句话时,这些囚犯的命运仿佛就此注定。揣摩典狱长的意思,拥有信仰好像还可以作为这些可怜虫的支撑,但他毫不留情地收下了一条又一条原本色彩鲜活的生命,久而久之,掌握不了自己的生命的他们,或许也就忘记了信仰为何物了。在监狱里,生命以时间为单位,一分一秒地被刻画出来,一分一秒地流逝,囚犯们好像感觉得到,却终究渐渐习惯于这样的流逝。有时候,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它会摧毁你全部的希望,让你在麻木中无望地度日。
肖申克监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安迪·杜弗伦无罪,却因无法查清的事实而入了狱。他原本并不属于这里,在监狱的第一晚却一声不吭,好像已经逆来顺受了。这让人很心慌,没有希望的人就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可他明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银行家啊,会在一次次心灰意冷之后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吗?
“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从一开始入狱与新人一起被嘲笑,到受到包格思三人不间断的纠缠,也许有许多个瞬间,安迪真的是绝望的。他可能滋生出过恨意,可能想过自暴自弃,但这些心情竟渐渐转变为他对新生的渴望,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由的向往。这些支持着他忍受,等待着苦尽甘来的一天。在黑暗的监狱里,安迪也许是为数不多的还保有着希望的人,甚至身边人也在劝他放弃,到无望中来,何况他的希望本就不可能有结果,只是个无望的希望罢了。
可是他就是固执地怀着这份无望的希望。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老布。老布在监狱中整整生活了50年,对于他来说,监狱是个无可替代的地方。他早已习惯了这里,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因此,在假释出狱后,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长期生活在黑白中的人痛苦地选择了自尽。对于老布来说,出狱等于灾难,因为他的生命中早已容不下色彩,体制化禁锢了他的生活,可安迪不同。内心自由的希望使他迫切地寻求每一个品尝自由的机会。帮助警卫而获得啤酒,安迪享受的却仅仅是那短暂却美好的自由的感觉;打开广播放歌,悠闲地躺在椅子上;重拾爱好,闲时用雪花膏石和皂石打磨棋子。同时,他也运用着自己的才华,又积极地要求拨款购置新书。这一件件事,无一不体现出,安迪拥有肖申克监狱里最可怕的东西——希望。
“芝华塔尼欧,在墨西哥,太平洋边的小地方。”
“我要在那度此余生,没有回忆地温暖地。在海边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修整一新,载客出海,包船海钓。”
“你在那地方也大有可为。”
“我在外头吃不开的`,我一生都耗在肖申克,我已经体制化了,就像老布一样。”
……
“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杀的,我犯的错已偿清,一间旅店,一叶扁舟,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你不该有此妄想,完全是痴人说梦。”
“反正人只要二选一,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从安迪和瑞德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二人一个怀有希望,一个抱着无望。安迪对未来的幻想,对与监狱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希望,证明他是一个“忙着活”的人,他不会将自己放弃在肖申克中。反观瑞德,他曾经多次申请假释失败,最后终于断了念想,得到了希望无用的结论。他否定着安迪的幻想,很有可能他自己在入狱之初也有过像安迪一样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放弃了,成为了一个甘愿在监狱中无所谓地度日的“忙着死”的人。当然,也有可能安迪始终抱着自己无罪的想法,而瑞德确实犯罪而比安迪少一份心安理得罢了。
肖申克监狱的黑暗有一部分来自典狱长。他道貌岸然,却找安迪帮忙做黑账。账本就放在绣有“主的审判迅速降临”的挂画后,讽刺至极。他找人枪杀了得知真相的汤米,眼睁睁看着他倒地。他口口声声说着圣经,却做着违背道德的事。这也是安迪痛苦的来源之一。
但安迪成功了。他花了二十年,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钳打通了一条通向希望的路。在下水道中艰难爬行时,肮脏的管道却将其送往了自由。安迪扳倒了典狱长,又到了曾经梦想过的海边,开始了新生。
“在巴克斯顿有个大干田,它有长石墙,北端有大橡树,美得像福斯特的诗。”
“在橡树底下有一颗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着东西给你。”
橡树象征着安迪曾经的美好生活,他在树下向妻子求婚。而如今,他与瑞德的约定又在瑞德假释后救了处在崩溃边缘的他,使他没有走上老布的道路。
“我备好棋盘等着你。记住,希望是好事。也许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安迪给瑞德的信,是瑞德重拾希望的关键。安迪经历了种种绝望后,依然相信着人间的至善至美,保留着心底的善良品质。而瑞德与老布曾停留于同样的中转站,最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瑞德也来过。”他的结局是美好的。剧尾,他的一连串“希望”,昭示着他的人生又重新开始。
《肖申克的救赎》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无望与希望的故事。有人在无望中挣扎,有人怀着希望奋斗,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主角安迪却是一个在无望中寻求希望的人,并且将希望带给他人。无论如何,安迪在绝境中挣得生机,坚守希望的精神支持着无数人奋奋而行。或许在德州汉考克堡的某一处海边,新屹立起一栋小小的旅馆,装饰朴素,招待客人十分周全。在蓝天白云下,漫无边际的金色的沙滩连着漫无边际的蔚蓝的海,在细浪翻涌至沙滩的交界处,有一艘破旧的小船,有个人细细擦洗打磨。收工后,两个人席地而坐,放上一张棋盘。雪花膏石和皂石打磨的棋子微微泛光,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海天一线,至美至幻。或许,这是原本无望的希望带给他们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1994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锤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终收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银行家,名叫安迪,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枪杀死两人但是最终没有下手,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有另外一个罪犯杀了这两个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被判无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帮每一位狱友弄来他们想要的东西。安迪前前后后向他索要了许多东西,但是一开始的目的只不过是打发时间。偶尔一次机会,在他在墙上刻字的时候,一大块石块掉了下来,这使他萌生了越狱的念头,于是安迪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在一张海报后面挖着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从另一位狱友得知自己的的确确是清白的,他去告诉典狱长,然而一直让他帮他洗黑钱的典狱长却把那位证人秘密的枪杀了,好让安迪一直帮他洗黑钱。于是,安迪忍无可忍了,他带着二十年来他一直积累着的证据,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从他的洞中——穿过500码地,通向了自由。
这部电影每个段落和每个段落之间都有叙述的顺序,并且大量的运用了插叙,使观赏者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及为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包括每个人的每一句台词,都对结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从死板的教科书式的方式来评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影响最深的环节,便是安迪临近结尾时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时候,给人震撼,安迪从影片一开始就坚定的眼神,艰难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连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风雨和闪电给他的洗礼……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品质啊:一个人为了自由,可以忍辱负重20年之久,经历挫折无数,并且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放弃,正如安迪自己所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对,支持他的就是希望,他那持之以恒的希望,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想摆脱邪恶的这种品质,深深地触动到了我的内心。
有一段我没看懂,就是瑞德在监狱中呆了40年的第三次假释机会,假释官问他,他在这些年中是否改过自新;前两次他的回答都是自己已经如何如何改过自新了,不会再危害社会,都是些阿谀奉承的话,而最后一次,他说:“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也不是讨好你们。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认真品读了这段话的含义,但还是无法理解。相信结局大家也猜到了,他的假释被批准了,这使我有些疑惑。
对于那个典狱长,他可谓是最反派的角色了,他极其贪婪,不断地、无休止境地让安迪帮他洗黑钱,当他得知安迪是被冤枉而有可能离开肖申克时,他又残忍地杀害了那个狱友;而到了最后,安迪把证据寄到了报社,无数警车和记者蜂拥而至,他的选择是——吞枪自尽,这也许是最好的一个结局。
安迪不仅仅自己拥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他还试图让每一位狱友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他坚持每周一信,后来发展到每周两信,给州议会写信,建议扩建监狱的图书馆,一开始还不怎么理睬他,到后来他们觉得不对头了,怎么这个小子越写越来劲了?烦都要烦死了,“只能”划拨资金扩建图书馆。狱友们有书读,有音乐听,是何等的享受!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长时间的画面展现,就是安迪冒着风险在广播室放音乐给在操场上的所有狱友听,那个场面是非常震撼的,所有的囚犯,不管是屋里的屋外的,甚至上厕所的都闻声侧耳仔仔细细的聆听,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部分保安都呆呆地凝望着喇叭,仿佛这辈子从来都没听过一样,霎时间,没有人发出一丝声音,就只有歌声余音绕梁。这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蛰伏,怎样的失去生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生从而变得有意义,从而丰富多彩。
总结了这些,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对未来抱怨的呢?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吗?只要希望在我们心中,就没有什么不能征服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心灵以自由和希望而飞翔
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光明,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自由与公正的脚步是无法阻止的。因为“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题记
我仍记得,安迪刚刚到达肖申克时,典狱长说:“把良心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我无法忘记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极度恐怖的表情,双眼如同邪恶的豺狼,粗短的手指不停地挥舞,仿佛地狱的魔鬼。可笑的是他的手上有一本厚厚的圣经,十字架的光芒极其悲悯地映照每个人的脸,如上帝的眼睛,慈悲地望着每一个人的灵魂,仿佛陈述着来自天堂的救赎,却又无力挽回这一痛苦的结果。
可安迪很少有大喜大悲,他有着坚强的意志,这是如此,瑞德在第一天晚上就因为判断失误而输掉了两包烟。他在天台上冒着被推下楼的危险,为监狱的警官提出了合法“逃税”的方法,从而为每人赢得了3瓶啤酒。在49年的春天,一群肖申克监狱的犯人,坐在天台上享受着冰凉的啤酒。“如同在整修着自家的屋顶”,“我们感觉自己就如同造物主般自在”,倚着矮墙的安迪,英俊的脸上有着难得的微笑,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光芒。也许他生来就不平凡,因为在此他依然相信希望。
与安迪相比,布鲁克斯——老布,似乎就显得十分遗憾与可悲,他的'生活如瑞德所说:“开始你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一道墙割断你的未来。然后你适应它,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最后你离不开它,离开了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了”,老布就属于这样一个人,他在狱中就已经害怕假释成功,在出去坐在车上时,无助的眼泪慢慢地滑下,他最终无法摆脱那样对没有一点约束的生活的恐惧,自缢而死,令人可悲可叹。他,放飞了杰克,却禁锢了自己。也对,当一个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时,会觉得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折磨;当一个人连一粒一粒粉尘都想要珍惜时,会觉得世间的一起一灭都是诱惑。可不但他,就连瑞德都有如此感受:“希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可安迪不这么认为。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但这不算什么,安迪与囚犯,他们需要自由,哪怕身体上做不到,只有心灵才感受得到,哪怕只有那么片刻,依然是他们的渴望。在安迪的同化能力下,瑞德也明白了希望,监狱的体制化生活丰仿佛一种扭曲的诱惑。它如同生活中的梅菲特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然而我们不是幸运的浮士德,不会有天使来同魔鬼争夺我们的灵魂,上帝,尽管没有弃儿,但也没有宠儿。他在面对假释官的时候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在对自由与希望的热爱的驱使下,爱好地质学的安迪用一把小锤子为自己打开了通往自由的门,尽管那样的过程十分艰辛,可有知识的他用了19年的时间完成了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令他获救的,是一把小石锤,一张女明星的大海报和一颗热爱自由的心以及相信希望的信念。我无法忘记剧中的一句话“安迪朝自由爬了五百码”,从下水管道出来后,暴风骤雨与雷电似乎在恐吓,闪电如一把明刀般斩断了黑暗,他承受着暴风骤雨的吹打,却得到了自由,他展开双臂迎接苦难,那一瞬间,在我的眼里,恍恍惚惚看到他不是安迪,他是耶稣,他,就是上帝。当初的上帝,在人间受尽苦难,却褪去平凡的肉体,成为了万民所敬仰的神。而安迪他也是在肖申克里受到了许多的冤枉和苦难,但最终是他点燃了自由的火光。
后记:
“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早就听说肖申克的救赎是神作,最早听说还是看斯蒂芬金的黑暗塔时的作者简介看到的,再早一点相关的就是之前在加基森所在的区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啊、)接到过一个40+级的任务叫谢申克的救赎
扯太多了观众老爷子会生气的,我就直说观后感了
这部片子的确是部神作,真的,去看看就好。
看了这部影片,真的让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实在难以用语言形容、、、已经死了3个人了还有一个被打残了哎
主角进来的时候被3姐妹打,没有人帮他、
可是后来,主角帮了海利,3姐妹再打主角后,bobs(貌似吧)就被海利打残了、、虽然主角刚进来的时候我对这3个人人深恶痛绝,但是他被海利打残的时候还是触动了我那脆弱的心灵= =(好搞笑、、、自己都被自己搞笑了)
说真的,我觉得这整部影片表达的主旨就是安迪写的一句话: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一般的文章中心句都在后面,这句话也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
看到这部片子我想到一件事,就是日本发生的,一个老人因为没人养老,就去抢劫为了入狱起码比在社会的生活好
片子里有一个类似的人:brook,他已经被体制化了,在监狱生活的都比在社会好,这也能让我们想到为什么当他得知他会被假释的时候会做出那么疯狂的举动。
从监狱假释后,他因为适应不了外边的社会而自杀了,当然这里面我也不否认他太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成。
可能brook的事情也是斯蒂芬金在小说的主旨上穿插的一个插曲吧,他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在监狱很长很长时间做着机械化的事情,也不能让自己适应了这种机械化的生活,自己必须有自己的灵魂来控制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4个自己)
再看看典狱长,虽然道貌岸然,却做着那么肮脏的事情,我觉得他挂在墙上的主的审判即将到来后的保险柜也是他这种外表与内心不符的写照吧,这厮我觉得是以为自己利用了安迪,实际上是安迪利用了他
安迪很聪明,真的,否则他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大银行家呢
安迪最开始就想得很周到,他先拿了个小锄头准备刻石头,后来发现有人在监狱墙上留名,他也留名了,却发现有一个小洞!
于是他开始盘算他的越狱计划,整整20年啊,晚上挖洞,白天把自己身上的土去掉,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还有1周1信(6年)和1周2信(没有交代)
他为监狱长做事,我认为,他利用了监狱长为自己出狱后的经济做保证,他虚构名字在别人看起来是高明之举,不会被发现犯罪,实际上就是要用虚构的那个名字做出狱后的经济保证
至于他用海报挡着洞和把锄头藏到圣经里这两件事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说他为什么会成功,毅力,才华我们都说了,还有人缘
他为海利做时候要啤酒,说是为了伙伴们,还不如说是收买人心
如果他没有收买人心,能成功么?
在此我反对我舅舅说过的话:人缘是没有用的,如果人缘没有用,那么安迪逃出去靠的`是什么?没有人缘谁帮他整理图书馆,谁帮他捡小石子来做象棋
这里的人缘,有朋友的意味,也有利用的意味,比如海利,明显是被利用了,没他3姐妹还会祸害人间
安迪成功还有一个,就是吃苦,当然这也可以算在毅力这里,因为等待也是一种苦
500码的下水道,让你爬,你爬么?(这里吐槽一下,如果是我大天朝的下水道,安迪早就死在老鼠腹中了)
安迪之所以能成为大银行家,应该就是这4项组成的:人缘,才华,毅力,吃苦
虽然安迪成为银行家的过程没有说,但从他成功越狱这里便可体现出他怎么成功的
这影片表达的太多了,但是他的主旨还是: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希望!
hope!
瑞德说希望没有用,
安迪却说,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即使自己的肉身被禁锢了,希望却不会被禁锢!
安迪希望自由!所以他才逃出去!
瑞德难道不希望自由么?!那么他那么多年的申请假释是为了什么!
这么多次的失败,让他已经没有了希望!
但是!
当他看到安迪逃出去的时候!
他心中的希望也被唤起了!
于是他又去申请假释,终于成功了!
瑞德很巧的,假释后就在之前老布的房间,也差点走上老布的歧途!
但是他知道他要去见安迪,于是他的希望又被唤起了!
于是就构成了完满的结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主角安迪被冤枉入狱后在监狱中的故事,而最让人惊叹的无疑是最后看似没有征兆的越狱,配合之前安迪在狱中所做的一切,强烈的带给了我们对于自由,对于自我的思考。以下是个人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影片通过安迪在监狱中的好友瑞得的讲述来叙述故事,他是叙事者,充满了对于那段日子的回忆,那种不可思议的记忆;同时他也是安迪的观察者,而这也使得影片的视角摆在了一个特别的角度。透过瑞得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安迪在其他人眼中弱不禁风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对比其它新的囚犯,安迪出人意料的坚强意志。这样的视角完整地叙述了安迪在狱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同时也隐藏了安迪内心的全部,只能让我们从影片中去慢慢体悟。
隐藏的还有安迪越狱的全过程,主角开始的时候就购买了一把小锤,而那一刻就制造了一个主角要做什么的悬念,但是后来的剧情中并没有提到过任何他有用它做什么特别的事情,直到最后那突如其来,看似无心的一个石块却是揭露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瞬间打破了之前营造的如同往常没有一丝波澜的节奏。
我无法想象试图在雷声的掩盖中奋力击砸排污管,想要砸出一条通路的恐慌,也无法想象在肮脏的排污管中爬行500码,忍受着狭窄、黑暗、恶心却毅然前行是何种感觉。但那份对于各种艰难的无所畏惧,向着自由前进,寻找自我,打破禁锢的心情却是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内心。
安迪脱去了衣服,张开了双臂,脸上带着笑容,只是安静地面对着天空,任凭雨水冲刷在身上。那一刻的世界沉溺在黑暗、雨水、闪电中,但那一刻的世界,又是光辉、灿烂,是从绝地迸发出的美丽,是冲破监狱的.围墙,冲破监狱体制化的禁锢后展现的美好。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监狱最可怕的不是难以下咽的饭菜,不是辛苦的劳作,不是邪恶的囚犯,也不是凶残的狱警,最可怕的是对于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禁锢,是对于你作为一个人个性的磨灭。将一个人所有的棱角磨平,同时磨去的是对于人生的追求和期望。
瑞得在假释出狱以后,有选择平凡的工作,然而几十年的监狱生活,也许还没有夺去瑞得作为人对于活下去的勇气,但至少完全磨去了他的生活期望,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观后感)当一个人连上厕所都只有在报告后才能正常进行的时候,他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本能与欲望,而是彻底处在被控制之下,出狱后的不知所措,对于未来生活不存在的计划,注定了对于生活的无知,如同木偶般的生活。
如果说瑞得的报告体现了肉体上的奴役,那么选择了自杀的老布无疑是连同精神一起彻底死去的代表。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明白,除了监狱本身,也许他所能前往生活的地方只有地狱,他甚至试图通过再一次的犯罪来获得继续生活在监狱的权利。在被劝阻,成功假释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是他重获自由的时刻,但也许与此同时,那也是宣告他死亡的那一刻,对于精神和肉体都已经变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老布来说,走出身为监狱的家等同于被放逐
而相与之对比,安迪的成功越狱,固然因为他丰厚的经济学知识,对于地质的狂热兴趣,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对于自由不灭向往,克服各种困难,用了整整20年的坚持不懈,成功挖通那一条通往自由的隧道。从作为一个人的角度上来说,安迪和其它人并没有任何的区别,但从作为一个囚犯的角度上来说,安迪比之其他人多的是一份不服从,是不愿意被体制化所磨灭自我,哪怕继续身在监狱与世隔绝也要继续保持自我的意愿。
他宁愿冒着被狱警殴打,甚至拖到屋顶边上威胁的风险,也要换取一次可能的短暂的自由。他每周书写两封信,来获得对于监狱图书馆扩建的可能,带给所有人更多的力量。他宁愿被关一个月禁闭也要让音乐传遍整个监狱,让音乐唤醒那份自我之心。
这就是意义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他们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希望,那就是对于自由的渴望,也是我们所坚持的自我,坚持的作为社会中一个独特的个体的存在,只有当自我存在的时候,一个人的存在才有着对于他自己无上的意义,也就有了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
记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不管我们的生命中会遇到什么,不管我们所处何地,也不管我们被如何束缚,心中都要保持一份纯真,一份希望,都要坚持一个自我。安迪的越狱的隧道,那是通向自由的隧道,但同时,那也是一条通向他始终坚持的自我的隧道。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当你走进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边将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你将忘记你曾经的梦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许就在这里一天天衰退,梦想在这里一天天流失。这就是肖申克带给人的感觉。生命仿佛在这里停止,时间仿佛消失掉。你会忘记你什么时候走进来的,你也会忘记曾经美丽的梦。漫长的人生,绚丽的梦想,一瞬间不复存在。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谁,剧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罢,包括安迪在内。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无情的监狱扯上关系,也许想过有一天会从这儿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样,但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棱角,也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这儿的人生不再那么厌倦。“肖申克”开始慢慢变的熟悉,慢慢地对它产生依赖。用瑞德的话说:“起先你也许厌恶他,后来也许会喜欢他,在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那时老布已经不在,这句话虽说的是老布,但又像说我们每个人。悲凉吗?又有一种悲哀。不知不觉中“肖申克”总在改变着什么。写到这里,突然怀念那不知天高地后的日子,无所畏惧,我所畏惧,因为不知道而不怕着,因为不懂得而爱着温暖着感动着。世界是辽阔的,舞台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为了梦想而构筑的。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磨去了身上的棱角,也一天天磨尽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讨厌这样的自己,没有追求,不知上进,也许会厌恶这样的生活,寂寥而没有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流失,你会适应这种生活,也习惯这样的自己。也许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种久违的陌生会让人无所适从。突然会怀念曾经憎恶的日子,突然想回归那种生活。就像老布不愿离开“肖申克”,就像老布离开后怀念“肖申克”一样,因为无措而选择上帝一样。悲哀吗?只有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在这里最优秀的莫过于安迪,他让犯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安迪给瑞德的信中说;“希望是件好东西,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对我影响很深,它给我一种生命的冲力,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在黑暗中透过来的一束光,又仿佛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种感觉,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种感情,只有久违阳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时只是一种微妙的东西,虚无而真实的存在,微弱但却温暖,也许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却能温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温暖已经足够,至少它给我们向前的勇气。给了我们梦的幻想,像一个影子,也像启明星。
希望这东西很难说,有时选择也一样。安迪的苦难,也是每个人的苦难,安迪只是我们的一个缩影。跨过去就是幸福,跨不过去就是痛苦。安迪跨过去了,他获得了幸福,老布没跨过去,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时候都被成长路上的石头绊倒,都被路旁的荆棘刺伤,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缩。勇敢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败里叹息。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将改写。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样成功,但至少应该向他学习。想起食指的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生命短暂,也许千年的等待,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绽放,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学习,生命不屈,救赎灵魂,让生命好好的绽放。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09-08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6-12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1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06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11-17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6-15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06-28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1-28
【推荐】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10
【精】《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