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剧魅影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歌剧魅影观后感1
其实,剧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杯具了,当时刚看的不太清楚这一点,等全剧看完了,最终明白了各个出现的人物的身份之后才发现,原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杯具。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很好听的一个词语,前些年很多文艺片啊,琼瑶的言情剧都经常出现这类的词语。
经过很多文人雅士,小说创作人员,电视编制人员的不断粉刷之下。
这词语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爱的其中一种体现了。
而电影里面,我们能够明白,克里斯丁是比拉乌尔早死的,这能够在结局拉乌尔在克里斯丁的坟墓前献花能够明白。
并且,电影里也没有对那克里斯丁的墓碑进行特写,所以我们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岁就死掉了,我们也能够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乌尔结婚后一两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说这样是不是太杯具了。
然后,我觉得电影里应对克里斯丁坟前的一支玫瑰进行特写,这可能是想说魅影其实也是还没有死的,这又是一个杯具!
貌似这部剧没没有多大的杯具能够说,硬要说的话,只能说说是,"三角恋"真的确实是杯具。
算了,还是不去挑这部剧的杯具了。
还是正儿八经的说我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对于音乐剧这种类型的电影,说不上厌恶,只能说是不喜欢吧。
总之就是忍受不了几个小时下来耳边一向充斥着吵吵闹闹的声音,连个正常点的'对话都很少。
《歌剧魅影》是我看过的第二部音乐剧,之前有看过的一部是《窈窕淑女》。
还看过一部分《歌舞青春》的片段。
这些都是被逼着去看的,窈窕淑女是高中时候英语书本里面的一片课文,然后这个歌剧魅影是此刻的选修课。
我想了一下,之所以厌恶音乐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本来听着那些番语就觉得不舒服了,此刻还要一大群人叽里呱啦的疯疯癫癫的在舞台上头张着大大的嘴巴啰啰嗦嗦的不明白在干什么,在我看来,简直是噪声污染,对听觉神经的严重摧残,对人忍耐性的极大挑战。
可是,在音乐剧里面,那些没有人在唱歌的段落我还是很喜欢的,就是那些仅有配乐来衬托环境或者是用来表达某一种情景的音乐我还是觉得挺好听的。
这和我刚才说的观点也重合,也是因为语言问题,音乐没有语言障碍,所以听起来不会反感,并且是能够被理解的,能够被理解的,所以才能有感受。
至于那些根本都不能理解和理解的,谈什么感想。
在《歌剧魅影》中,也不乏这样的令我感兴趣的段落,具体是在哪些环节我忘记了,我一向对涉及音乐方面的东西就行就特差了。
总的来说,看《歌剧魅影》,我也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言情电影来看。
进行关键词搜索的话,也就是下头几个高频词汇:三角恋歌剧院青梅竹马单相思。
歌剧魅影观后感2
其实,剧情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悲剧了,当时刚看的不太清楚这一点,等全剧看完了,终于明白了各个出现的人物的身份之后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悲剧。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很好听的一个词语,前些年很多文艺片啊,琼瑶的言情剧都经常出现这类的词语。经过很多文人雅士,小说创作人员,电视编制人员的不断粉刷之下。这词语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爱的其中一种体现了。而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克里斯丁是比拉乌尔早死的,这可以在结局拉乌尔在克里斯丁的坟墓前献花可以知道。而且,电影里也没有对那克里斯丁的墓碑进行特写,所以我们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岁就死掉了,我们也可以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乌尔结婚后一两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说这样是不是太悲剧了。然后,我觉得电影里面对克里斯丁坟前的一支玫瑰进行特写,这可能是想说魅影其实也是还没有死的,这又是一个悲剧!
貌似这部剧没没有多大的悲剧可以说,硬要说的话,只能说说是,"三角恋"真的确实是悲剧。算了,还是不去挑这部剧的悲剧了。还是正儿八经的说我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对于音乐剧这种类型的电影,说不上讨厌,只能说是不喜欢吧。总之就是忍受不了几个小时下来耳边一直充斥着吵吵闹闹的声音,连个正常点的对话都很少。《歌剧魅影》是我看过的第二部音乐剧,之前有看过的一部是《窈窕淑女》。还看过一部分《歌舞青春》的'片段。这些都是被逼着去看的,窈窕淑女是高中时候英语书本里面的一片课文,然后这个歌剧魅影是现在的选修课。我想了一下,之所以讨厌音乐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不通,本来听着那些番语就觉得不舒服了,现在还要一大群人叽里呱啦的疯疯癫癫的在舞台上面张着大大的嘴巴啰啰嗦嗦的不知道在干什么,在我看来,简直是噪声污染,对听觉神经的严重摧残,对人忍耐性的极大挑战。
但是,在音乐剧里面,那些没有人在唱歌的段落我还是很喜欢的,就是那些只有配乐来衬托环境或者是用来表达某一种情况的音乐我还是觉得挺好听的。这和我刚才说的观点也重合,也是因为语言问题,音乐没有语言障碍,所以听起来不会反感,而且是可以被接受的,可以被理解的,所以才能有感受。至于那些根本都不能接受和理解的,谈什么感想。
在《歌剧魅影》中,也不乏这样的令我感兴趣的段落,具体是在哪些环节我忘记了,我一向对涉及音乐方面的东西就行就特差了。
总的来说,看《歌剧魅影》,我也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言情电影来看。进行关键词搜索的话,也就是下面几个高频词汇:三角恋歌剧院青梅竹马单相思。
歌剧魅影观后感3
作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一向盛演不衰,全剧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甚是好听好看。最早看该剧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劳尔。魅影因容貌其丑无比被家人卖与流浪的吉卜赛人作为“魔鬼之子”关在笼中四处展览,而就是因为他无法选择的容貌令他饱受人们充满恶意的辱骂和责打。在他十岁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从笼中逃出,被大剧院的一个小女孩藏在剧院中。在大剧院的隐匿生活令魅影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克里斯汀还是一个孩子而丧父的时候,魅影在暗中抚平她的`伤痛并教导她音乐,令克里斯汀一向以为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在岁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爱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并在音乐上一举成名后,魅影将她带到了自我的音乐王国,虽然克里斯汀在内心对魅影及他的音乐充满爱和痴迷,但当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无法理解他的容貌且无意与他白头。期间克里斯汀与劳尔相爱,魅影设计将克里斯汀拐入自我的住处并以吊死劳尔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给自我。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从未得到人世的爱而令内心充满着仇恨,她决定留下陪魅影并当下给了他一吻,魅影贪婪地吮吸着这个吻,感受着其中的爱与温存,而就是这个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劳尔而孤独终老。
因影片之故买了莎拉布莱曼版的该剧CD,点点五岁时发现CD的小册子,问画面的面具和剧照,得知魅影作为“魔鬼之子”而饱受人世折磨,对其充满同情。当点点六岁时再度拿出CD时,圈圈便和点点共看该剧的电影版,问点点喜欢谁,表示喜欢劳尔,因为帅,好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点点问“为什么魅影在接吻的时候嘴巴张得那么大”,这,这,这,圈圈顿觉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音乐剧版《歌剧魅影》在上海上演时圈圈现场一观,因对其期待过高,看罢无甚感觉。不可否认舞台效果确是美轮美奂,但如何也是不及电影的,歌者更是无法匹敌莎氏。全部主角中还是魅影给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周遭人们的人性恶的一应对他的倾泻,令他从无被爱过的心中仅有恶之花,但当他获得些微的温存爱意,本性中的善就显现出来。《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名为《罗刹国》的故事,该国的审美观与中国全然相反,在中国认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国人看来越丑的人在该国越是位高权重,而在该国认为最丑的人即中国人认为美的人则被限定在一个村落过着被遗弃的生活。
其实美丑并无定论,只是因时因势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贴合周围人们的审美标准而剥夺其被爱与生活的权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剧魅影观后感4
作为四大音乐剧之一的《歌剧魅影》一直盛演不衰,全剧充满着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甚是好听好看。最早看该剧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劳尔。魅影因容貌其丑无比被家人卖与流浪的吉卜赛人作为“魔鬼之子”关在笼中四处展览,而就是因为他无法选择的容貌令他饱受人们充满恶意的辱骂和责打。在他十岁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从笼中逃出,被大剧院的一个小女孩藏在剧院中。在大剧院的隐匿生活令魅影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克里斯汀还是一个孩子而丧父的时候,魅影在暗中抚平她的伤痛并教导她音乐,令克里斯汀一直以为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在岁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爱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并在音乐上一举成名后,魅影将她带到了自己的音乐王国,虽然克里斯汀在内心对魅影及他的音乐充满爱和痴迷,但当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无法接受他的容貌且无意与他白头。期间克里斯汀与劳尔相爱,魅影设计将克里斯汀拐入自己的住处并以吊死劳尔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给自己。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从未得到人世的爱而令内心充满着仇恨,她决定留下陪魅影并当下给了他一吻,魅影贪婪地吮吸着这个吻,感受着其中的爱与温存,而就是这个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劳尔而孤独终老。
因影片之故买了莎拉布莱曼版的该剧CD,点点五岁时发现CD的小册子,问画面的面具和剧照,得知魅影作为“魔鬼之子”而饱受人世折磨,对其充满同情。当点点六岁时再度拿出CD时,圈圈便和点点共看该剧的电影版,问点点喜欢谁,表示喜欢劳尔,因为帅,好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点点问“为什么魅影在接吻的时候嘴巴张得那么大”,这,这,这,圈圈顿觉一个头变成两个大。
音乐剧版《歌剧魅影》在上海上演时圈圈现场一观,因对其期待过高,看罢无甚感觉。不可否认舞台效果确是美轮美奂,但如何也是不及电影的,歌者更是无法匹敌莎氏。全部角色中还是魅影给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周遭人们的人性恶的一面对他的倾泻,令他从无被爱过的心中只有恶之花,但当他获得些微的温存爱意,本性中的'善就显现出来。《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名为《罗刹国》的故事,该国的审美观与中国全然相反,在中国认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国人看来越丑的人在该国越是位高权重,而在该国认为最丑的人即中国人认为美的人则被限定在一个村落过着被遗弃的生活。
其实美丑并无定论,只是因时因势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符合周围人们的审美标准而剥夺其被爱与生活的权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剧魅影观后感5
也许是因为理科生的思维终究太过于直白,第一次看完《歌剧魅影》,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场悲剧。怎么会是悲剧?青梅竹马的情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杀人凶手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所以当老师让我们探讨歌剧魅影到底是“谁的悲剧”的时候,我是大大吃惊的。为了欣赏“多情而敏感的天才的陨落”,我又把这部电影仔细的看了一遍。可惜的是,我仍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东西。
剥离掉韦伯美妙的音乐以后,电影剩下的无非是一场离奇的三角恋情而已。克莉丝汀的角色就如同被魅影养大的洋娃娃,长大之后却爱上了外来的年轻小伙子,让魅影的养成计划失败而气恨不已。接着便是在各色配角的串场下,两个男的'抢一个女的;而克莉丝汀则从头到尾非常一致的不知如何是好。
女主角的演技实在太过呆板,她应该是想表达出充满疑惑,被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情困扰。魅影除了是她父亲角色的移情之外,相信也是她少女时期的爱情幻想对象。即使后来发现魅影的真实面目,但是只要不看到他的脸,过去的甜美回忆又会回到自己的脑海中,于是陷入无从选择的境地。同时魅影在她心目中应该是更加偏向父亲和导师的形象,而非恋人,如此种种让人迷惑。可惜,这位演员表达迷惑的方式似乎只有张大嘴巴眼神涣散,到后来我甚至很想请她把嘴巴闭上….
而作为绝对主角的魅影,本来应该是一个相当出彩的角色。个性扭曲到疯狂,有着悲伤身世,被世人恐惧嫌弃;同时又极端渴望着爱与被爱。这样一个蔑视世俗道德规则的天才,却偏执的渴望着他所蔑视的世俗的认可;这也是歌剧魅影最讽刺的地方了吧。其实克莉丝汀对于魅影来说,更多的是用来实现自己的工具。由于魅影本身丑陋怪异,他只愿意隐身在黑暗中自怜自卑;但是他把自己的音乐才能教给了克莉丝汀;让克莉丝汀代替他走上舞台,克莉丝汀代替他接受观众的欢呼与赞美。所以魅影对于克莉丝汀的感情,是夹杂了极强的控制欲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强迫克莉丝汀作出恐怖的抉择。在电影的最后,魅影因为一个真心的吻而卸下了所有的武装,对着猴子音乐盒唱着悲伤的离歌。爱人远去,追兵在即。想必导演对这个角色也有所偏爱,所以给他安排一个如此悲伤而唯美的结局。但是这个角色的塑造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电影对他的身世和他的那些惊世绝伦的才能是怎么来的语焉不详;所以魅影的性格显得有点突兀。其次,演员对魅影的阐述有点过头了,他到了后期完全是一头负伤的野兽,甚至有点没能耐,象输不起的小孩,总嫌肤浅了些,不够深刻。
歌剧魅影观后感6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歌剧并没有多少接触,只记得影视作品中常常这样描绘:穿着高雅考究的先生女士们,有序的坐在歌剧院里,全神贯注充满陶醉的聆听舞台上富于戏剧性、情节性的歌剧作品,演唱者们衣着华丽,妆容生动,举手投足间让人如入境中,一开口,仿佛一幅画抛出来,唱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这门课是每周最期待的课。忙碌的医学生生活中,每个周二的下午能有机会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和精神的放松,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课上,老师带我们欣赏过很多作品,如《木兰诗篇》,《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等,而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电影作品《歌剧魅影》。
《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经典百老汇音乐剧,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描绘了1870年法国巴黎歌剧院的故事:克里斯汀本是歌剧院的一个芭蕾舞演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大家发现了她唱歌剧的才能。而她的歌唱才能得益于“魅影”这个戴着面具的面容丑陋的男人日积月累对她的教导,同时他用他的.神秘操控着整个歌剧院并认为克里斯汀是属于他的。而克里斯汀一直喜欢的是戏院的投资人劳尔,她的儿时玩伴。故事围绕三者的感情变化与发展而展开。
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其中虽有些许恐怖惊险的气氛,但导演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声乐和舞美这些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而不同角色演唱的歌曲也充分显示了人物性格特点:克里斯汀的声音就像是峡谷里的一道狂野的瀑布,又像山间一条潺潺的小溪,是不经过任何修饰的纯天然的美。她在第一次上台演出时的歌声美得让人感觉好像呼吸到清晨清新的空气,见到朝阳缓缓升起。魅影的歌声厚重,五味陈杂,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听他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出他人生的沧桑世故。劳尔的声音也非常美的,但他的声音既不像克里斯汀的那么清纯,也不像魅影的那样深沉,相比起来,劳尔的声音非常活泼非常有朝气。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曲子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在克里斯汀和魅影第一次共同去地下宫殿时合唱了这首歌,各种乐器的声音完美的交织在一起,节奏感与抒情感深深感染了我,不禁给人一种奔放开阔的感觉。歌曲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旋律较诡异,节奏适中,女主角刚进入地下宫殿时,音乐显得高亢,激昂,神秘又略带紧迫,给听者一种莫名的紧张感。结束时魅影强有力的念白和克里斯汀的高音部分,使得歌曲的情绪得到了最激烈的释放和张扬,音乐的戏剧色彩也被渲染到极致,更是将听者的心提到极致,而后又无限的惆怅。
从各个角度来讲,这部作品都让我得到了很深的震撼,也让我浅显的体会到歌剧的魅力。几周的学习或许不能使我在歌剧方面有多大的造诣,但每一次都能感受到角色的感受,跟着剧情享受故事的发展,这也是一种令人难忘又难以抗拒的体验。
歌剧魅影观后感7
终究还是在戏剧欣赏的课堂上断断续续地把这部伟大的作品看完了,留在心底的震感却没有中止过。
魅影是一个从小被遗弃且极其丑陋的孩子,但他有着惊人的艺术天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音乐上可谓是天才。但是他的相貌和身份使得他享受不到人间的关爱,招来的都是冷眼和嘲笑,导致他的内心极其的扭曲。他一直在歌剧院的地下室生活,在黑暗中主导着这个歌剧院,人们称他“魅影”。直至有一天他听到了克里斯汀天籁般的歌声,他被深深地吸引了。而后他一直在暗中带领着这个女孩的音乐事业。安慰她,教她唱歌,成为她的“音乐天使”,同时也深爱着她。克里斯汀也就在这位神秘天使的呵护下成就了事业,但她内心却感到一种一直被控制的不安和压抑,这种矛盾也意味着故事的悲剧性。最后女孩没有选择魅影而跟着他爱的伯爵相爱了,而魅影却在最后用他的方式,默默地爱着她,直到她死去。这是一部爱恨交织的悲喜爱情剧。结局出人意料,却也是皆大欢喜。
有人感叹着这故事中令人心碎的爱,扭曲的生命和伟大的爱情交接在一起的确有冲突美,让人想起了具有相似命运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也许是我本人认同爱是自由的,而厌烦魅影给人充满压抑的禁锢。自我封存太久,使得纯真的爱也显得恐怖,这种布惧感让人不舒服。于是乎,我觉得这部歌剧里,音乐才是震撼人心的主题,音乐更胜于爱情。
影片开场没几分钟,我就被其中的背景音乐与人物对唱彻底降伏。我的心是在那些熟悉的歌谣与景象中得到了焕然的喜悦。魅影的愤怒与眼泪,克丽斯汀的天真与迷醉,让王子与白马都成了模糊的背景。当布满灰网的.剧院残骸在音乐声响起的那一刻,忽然寸寸金寸寸明地辉煌起来,当绚烂璀璨到极致的大吊灯从现实里无节制地上升到预示死亡的高度,我是忍不住要叹息了。女主角的演绎使我们在聆听《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时候能将全副精力投入克丽丝汀与魅影的对唱中,深陷黑暗并与主人公一同相信这故事里的每一次凝眸与抚摩,都是“真”的,是无从抵抗的,是“命运”的现身;跟从她一同相信那如珍如宝托住自己小手的就是真正的音乐天使。
故事的最后,又回到50年后,曾经的当事人都已风烛残年。在克里斯蒂娜的墓前,男爵送上了自己的礼物,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缅怀。忽然注意到在克里斯汀的墓地旁边小小的角落里,一朵红玫瑰配着幽灵曾经送给她的戒指,静静躺在那里,任凭岁月逝去如潮。原来,他一直陪着她,在她的幻影里,在她梦里,在她的笑容里哭泣里,他一直无形地陪伴着她。这样静寂的结局却让人觉得无言的真情萦绕于心。通过悠悠岁月,总有些东西能够被心包容,那些狂风暴雨的情感只在灵魂深处留下温柔的一抹,如此轻盈,却如此刻骨铭心。让人懂得了原来静默也是另一种似火真情。
一切虽消逝。但,让克里斯蒂娜获得所有人掌声的歌曲依旧在耳边回想着。音乐是永恒的,那代表着一段不灭的爱情传说
【歌剧魅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歌剧魅影》观后感【经典】07-16
《歌剧魅影》观后感08-31
歌剧魅影观后感01-03
歌剧魅影观后感[通用]10-08
歌剧魅影观后感[优选]09-30
歌剧魅影观后感6篇12-26
歌剧魅影观后感9篇01-31
歌剧魅影观后感7篇11-15
歌剧魅影观后感(4篇)10-08
《歌剧魅影》观后感(合集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