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观后感>《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观后感

时间:2022-11-26 16:16: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百鸟朝凤》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鸟朝凤》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观后感1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随父母去观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令我感触很深,它讲述了民间唢呐的传承。

  无双镇民间艺人焦三爷是位吹唢呐的高手,方圆几百里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唢呐曲。但焦三爷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将唢呐传承下去,而淳朴踏实的徒弟游天鸣在历经辛苦,努力学艺之后,继承了师傅衣钵。可好景不长,在西洋乐器的猛攻下,唢呐逐渐被取代,让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鸣在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艰难生活中仍然坚守着唢呐,强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让人心疼,也让我和影院的很多人唏嘘和哽咽、憋屈。

  在时代的变迁下,传统艺术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更多的人选择了西洋音乐。世道变了,人心不古,时代的年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可似焦三爷这样的匠人渐渐走远,这样朴素有傲骨的传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唢呐,也许现在已无人愿为它奉献了,那些死死守住这份艺术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或跟随他们心中的传统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渐渐冲远。

  电影的最后,焦三爷临终前对游天鸣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我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是,最后,在焦三爷坟前吹唢呐的竟只有游天鸣一人了,百鸟朝凤凄婉的声音伴着呜咽的风声,飘飘渺渺,悲伤与凄凉,在唢呐的笛眼中潮起潮落。

  百鸟朝凤,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让我理解一个老匠人的执拗,焦三爷将唢呐看得和命一样重的精神传承,是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根,永远都不能丢!

《百鸟朝凤》观后感2

  很久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更是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文艺片,在看之前,我虽然买过票了,但也总不想去看,我很害怕看到悲伤的部分,但我现在真的很庆幸,我去看了!

  唢呐从一开始人人都尊重的东西变成了,人人都看不上的东西,焦师傅是唢呐的最后一代幸运儿,他是有眼光的,他挑选了天分一般但非常刻苦努力的游天明,因为他知道蓝玉性子野,对唢呐没有从一而终的坚持,事实最后也证明了,师傅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开头唢呐匠们的演出遇到的盛况到最后只有天明一个人孤零零的为师傅吹《百鸟朝凤》送行,反映出了传统匠活的落寞,从演出的跪下来谢恩;到只给每位唢呐匠一条烟一个红包,而不再行接师礼;最后唢呐班子都没了。焦师傅在喝多后即兴吹的唢呐发出的感想,可以想象焦师傅对这样的行为有多无奈,他一边告诉天明“不要只盯着手里的票子,要盯着手中的唢呐”到失望的表示“规矩没了,规矩没了”,在与人打完架后拾起损坏的唢呐,心中的悲愤。

  焦师傅在自己弥留之际还把自己的牛卖了,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想再给天明置办一套新装备,其实他明白,现在的人已经不爱听唢呐了,置不置办新装备已经没有用了,但他还是想为天明做些什么,为唢呐再做些什么。

  天明的师兄们都出去打工,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唢呐了,而是因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焦师傅把他师兄的行李全扔了,他师兄只是看着焦师傅,连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最后焦师傅亲自上阵吹唢呐,吹出了血,都还不停,最后他吐了一大口血,还不让停,让天明吹主调,他帮忙伴奏,因为唢呐已经没有人了,他必须自己挺起来。

  德高望重的焦师傅,死后连四台大戏都没有,只有他最骄傲的徒弟天明独自为他吹唢呐送行,最后焦师傅放心的转身离去,因为他相信天明会继续吹唢呐的,哪怕天明是最后一个唢呐匠。

《百鸟朝凤》观后感3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描述了两代唢呐匠的故事,在焦三爷老一代的时候,唢呐匠是受人敬戴的,很多人都想拜他为师学唢呐,可到了游天鸣这一代,随着科技的发达,西洋乐曲逐渐取代了唢呐,很少有人在愿意听一听唢呐了。游家班的师兄们也都散伙了,最后只剩下游天鸣和他的师父焦三爷还在坚持吹奏唢呐。

  《百鸟朝凤》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一首唢呐曲子。这首曲子是唢呐匠最高的追求,它不只是对唢呐匠技术的考验,更是人品上的,唢呐匠们的梦想就是能吹奏《百鸟朝凤》。我永远忘不了游家班最后一次出演时,焦三爷代替游天鸣吹奏《百鸟朝凤》时,吹得唢呐里都流出了血,但他仍然面不改色地继续吹着,坚持演奏完这首曲子。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叮嘱游天鸣:把唢呐好好传承下去。还对游天鸣说:“我死后,只要吹四台就够了。”其实焦三爷才是最配《百鸟朝凤》的人啊。

  游天鸣和他的师父焦三爷一样,在游家班渐渐散去的时候,并没有与他的师兄一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无双镇上,坚持吹他的唢呐,不忘初心。游天鸣接手游家班时,唢呐匠这一行开始渐渐衰落,学了这么久的唢呐,却渐渐不吃香了,他的心中应该是非常悲痛的。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里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木之助是一个胡琴手,他年年和表哥一起出去卖唱。可渐渐的,人们都不愿意再听他们卖唱了,最后也只剩木之助还在拉胡琴。故事里的胡琴手与唢呐匠一样,在时代的变化中被人遗忘了。

  游天鸣和焦三爷把唢呐视为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应拾起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唢呐,听一听这久违的经典。

《百鸟朝凤》观后感4

  以前曾看过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当现在老师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它。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陕西的无双镇里,吹唢呐已被运用到丧事中——道德平庸者只有独奏,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给吹“百鸟朝凤”。年幼的游天鸣拜整个无双镇中唯一会吹“百鸟朝凤”的人——焦三爷为师,并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凭借肯吃苦的劲头与高尚的人格脱颖而出,习得了“百鸟朝凤”。但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适逢大事,人们都选择新颖的西洋乐队;众多师兄也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只剩游天鸣在一个以卖艺为生的唢呐匠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他没有放弃,在师傅的目前吹响了“百鸟朝凤”。

  看完整部影片后,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感情线索的安排令我震惊。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强大的,例如,焦师傅为了不让唢呐没落,带着病也要吹响唢呐,只为让徒弟可以接过他的担子,将唢呐传承下去。

  当今的世界文化多样化,我国也不例外:外国的文化在国内落根发芽,中国本土文化得以保留。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国外文化,反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各种外国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越来越火,无论大街小巷都人山人海;国外的科幻片、动漫受到人人追捧,而国内的电影却被叫成“烂片”……

  对此,我们应做好保护与传承,不让文化遗产流失。影片中,焦师傅身患肺痨却依然吹响唢呐,吐出一口鲜血,这是对艺术的坚守,也是对文化的坚守。正如焦师傅所说:“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自己的文化,决不能让它毁在自己手上!“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方能拼了命地把这活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以热情与坚定地信念面对它,我们一定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5

  在三亚大菠萝影城,我们俩陪女儿看了一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片花里张艺谋对吴导本人的艺术造诣和为人以及影片大加赞赏,我们也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影的。大师不愧为大师,无论从选材到拍摄还是主演陶泽如的精彩演绎,都无不彰显出一代宗师的独特匠心和高超水准,自然就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在心里为大师的作品点赞!

  电影主题思想是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人淡漠冷落的一个残酷现实,借唢呐王焦三与游天鸣等徒弟们为唢呐吹奏艺术的传承发展,展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情谊,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了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流失,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维护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当焦三用生命和鲜血吹揍《百鸟朝凤》时,我为老艺人的精神流泪,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流泪!婚礼现场西洋乐器大战唢呐其实也是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侵和挑战,如何守住中国传统文化这块阵地并发扬广大,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影片开头父亲带儿子去拜师的场景滑稽又悲戚,天鸣父子那个虔诚,那个低三下四,焦三爷谱摆的那叫一个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焦三爷是何等的风光;可以看到乡下人想出人头地、混个饭碗时的急切心情;可以看到唢呐受到洋玩意冲击乡下艺人不吃香时那种窘迫和无奈;可以看到师娘对师傅朴素的爱,特别是当唢呐吹起时师娘崇拜而又深情的目光令我感动,为之动容。

  焦三爷卖了耕牛不为自己看病,只为心中的唢呐能永远传承;游天鸣放弃挣大钱的机会,穷的娶不起媳妇,也依然坚守阵地不放弃;这不正是我们远古至今文化与文明代代相传的根源所在吗!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正是有了他们毕生精力的奉献乃至生命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与灿烂的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应尽义务,老祖宗的东西绝不能也不允许在我们手里丢掉!

《百鸟朝凤》观后感6

  面对西洋乐队的冲击,鞭炮炸响,天鸣的脑袋也炸了。这时,焦三爷出现在寿宴上。一句“沉住气”将天鸣的魂给拉回来。由此,产生了与西洋乐队的抗衡,双方示意一决高下。可笑的是,镜头前的特写,演奏西洋乐队并非洋人,唱歌的所谓美女露出细长的大腿,在台上有如风摆杨柳,一群痞子看得眼睛发亮,当几乎所有人被靡靡之音迷得神魂颠倒的时候,高高的唢呐声响起,焦三爷带领徒弟们誓死坚守阵地,而痞子不愿意了,将人推到,孤独的唢呐摔落一地。

  西洋文化好比西方文化的入侵,老祖宗的东西受到很大冲击,在还没有被认清价值时,已被捣毁得体无完肤。导致今日众多节日、品牌不姓中。当冯骥才老师呼吁古村落的保护时,很多“快餐式楼房”拔地而起。试想,这些楼房有供后人研究的价值吗?而真正匠心独运的中式瓦房已消逝殆尽。国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试问真正美丽的乡村是什么?仅仅是几堵新刷的文化墙么?走访长城沿线某村,明清留下的门楼屈指可数,现都已残败不堪。它们孤独的立在巷子的角落,无人关怀。村委中心的老瓦房,立在马路的尽头。村长说,“这还有啥价值,推倒得了呗。”听后,心情难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躁的社会?

  领悟真谛方能打造精品,精品都是靠打磨而来。前不久《我在故宫修文物》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同样,影片中的唢呐匠,靠的也是一个“匠”字。记得小时候,乡里办丧事时,常能听到唢呐声,当时只觉聒噪难耐。今日一曲《百鸟朝凤》,却听得很是陶醉,我不知其中的原因何在?

《百鸟朝凤》观后感7

  12月1日下午,和加勒股份的同事一同观看了电影《百鸟朝凤》,电影是我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前,在黄土高坡上的村庄里,关于两代唢呐人传承交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游天鸣,13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一个叫焦三爷的老头那里去学习吹唢呐,主人公的父亲从小就有一个吹唢呐的梦想,可是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学习唢呐,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经过焦三爷的测试,主人公成功拜入焦家班,历经苦难,最终学会百鸟朝凤,接着从师父手中接过班底成立游家班。

  在电影中,焦三爷收了两个小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游天鸣资质愚钝但是勤奋踏实,而蓝玉聪明伶俐却没有恒心,最后焦三爷把唢呐班交给了天鸣,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因为三爷说了,“这把唢呐,从我师爷的师爷的师爷手上传下来,现在我要传给一个不仅唢呐吹的好,更是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在三爷的眼里,只有能坚持衣钵的人来掌舵,唢呐的香火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游天鸣也没有辜负焦三爷的期望,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即使是找不到老婆,也坚持着扛着班子的大旗。

  从片中我体会到影片对待传统文化艺术的坚持,而坚持,是匠人的得以成就匠人的本钱。

  任何一门手艺,都需要坚持,“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管面对什么工作,都需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做。“要想浮起来,必须先得沉下去。”只有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常怀一颗匠人之心,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各工种的好匠人。

  而正直青春的我们,更加需要学习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和创新,而追求精细、精良、精湛,更是工匠的风骨,也是我们要守住的精神财富。因此,公司就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来吸引大家、凝聚大家,让公司成为大家的庇护所,成为员工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百鸟朝凤》观后感8

  “你拿上这根芦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吸不上来就别回家。”男孩看了看手中的芦苇,又望了望师傅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把芦苇的一头放入水中,用劲的吸了起来。一次、两次、三次,脸已经憋红,“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紧接着,男孩又站了起来,手里握着芦苇杆。

  从烈日高照到明月高照,已经过去了一天,男孩也吸了一天,肚子也饿的是饥肠辘辘,急忙跑回了家。在师傅追问下,男孩——天鸣吓的是一动也不敢动,当师傅得知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更是火冒三丈,一把就拿走了师娘给天鸣的饭,把一半的饭都倒在自己的碗里……

  此后,天鸣每天都早早地跑到河边用芦苇杆吸水,就这样不停地练习。与往常一样,第三天他依然在练习着吸水。突然!他似乎吸上来了水,嘴里憋着一大口,他吐了出来,是水!是水!是水!“我吸上水了,我吸上水了!”只见天鸣手舞足蹈的,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家……

  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也为他松了一口气,心想的:他终于可以不用被师傅骂了。从这之中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本领,在练成的背后是没有付出艰辛和努力的`,看了这部电影,更是诠释出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虽然过程很困难,但他们知道这是必须经历的,他们毫无怨言,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一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吸水,终于有所成就。师傅也教他们吹起了唢呐,这更是对她们进步的最大肯定啊!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镜头之一,因为它告诉了我,当面对任何未知的阻碍时,都应该知难而上,不退缩,坚持不懈,一步步的推倒它!虽然过程十分困难,但当尝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内心绝对比吃了蜜还要甜的多得多。

  成功,即达到自己的梦想这并不容易,但固然是要付出努力才可以得到的,所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目标,不管过程多么的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加油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9

  电影《百鸟朝凤》说的是传统手艺吹唢呐传承的故事,今天看完,写写感想。

  这是一部注定不卖座的电影,它缺少了吸引眼球的噱头,缺少激情碰撞的场景,一个电影院一天就安排一两个场次,它,可能不适合在电影院中用银幕表达,在灯光下捧着纸书细品应该是它更合适的欣赏形式。

  一个拥有唢呐匠梦想但无法实现的父亲,把唢呐匠的梦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段让我莫名想起来前几天看过的《无声告白》这本书,只不过游天鸣比莉迪亚幸运而已。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希望所有的父母真是按照孩子的特点去助力他们的人生。

  焦三爷的德艺双馨、师娘的勤勉慈善皆令我钦佩。一对老实朴素又有傲骨的乡下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准则和标准,以德品人,以德律己。唢呐匠,在别人眼中只是一段可有可无的背景音乐,而在他们眼中,那是一生的骄傲和守候,值得用鲜血乃至生命去捍卫。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最缺乏的匠人精神吧。还好,他们有了游天鸣去传承这份精神。

  洋乐队慢慢抢了唢呐班的饭碗,大家举步维艰。从坐太师椅到没了拜师礼,再到另谋生路打工断指的、打工肺痨的,在悲情背后其实是一个普世性的沉重问题:传统的如何与时俱进?何为时,如何进?时,就是时代的车轮带动的大势,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代表着思想的进步,代表着生活习惯的变化。随着信息的流动越来越顺畅,任何行业任何角色都被引入了竞争,今天是洋乐队,明天就是录音机,后天就是在线音乐,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如何进呢?有时候,有些老物件就会慢慢沉淀在历史长河里吧,这就是事实,因为它生长的土壤已经变了(红白喜事的形式已经彻底变化了)。如果说转机,那就是用这份“德”,守住这份“艺”,换块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民俗民乐也罢)再去慢慢发芽吧。

  总体而言,这是洗涤内心的一部片子,当我们习惯在喧闹的街市中大步急奔,当我们习惯在快餐式和碎片式文化中汲取信息,偶尔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也是好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10

  今天,我和老妈观看了电影《百鸟朝凤》,它令我回味无穷。

  《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叫做游天鸣的小男孩拜师学吹唢呐的故事。天鸣学的头两个月里,师父叫他天天去水湾里用竹竿吸水,吸不上来水就不给吃饱饭。后来,师父又收了一个小徒弟叫蓝玉。虽然天鸣每天都刻苦练习,但师傅总是带着蓝玉出去见世面,并且也先叫蓝玉吹唢呐。原来,这是师父在一步步地考验天鸣,看他是否具备当接班人的品质。终于,天鸣也可以学唢呐了!他更加勤奋刻苦,学着用唢呐吹出各种鸟儿叫的声音,真是活灵活现。在传声大会上,师父点名要教给天鸣吹《百鸟朝凤》。要知道,这首《百鸟朝凤》可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后来,天鸣长大了,师父正式把唢呐班子交到他的手里,原来的“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但是经济大潮却来了,游家班历经坎坷,路子越走越难,眼见着就要散伙。天鸣和师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后彩虹现,唢呐要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就在这个时候,师傅却得绝症过世了。于是,天鸣在师父的墓前吹起唢呐,为师父送行。

  看了这部电影,我很受感动。师父非常负责任,既严厉又温和;小天鸣很有决心,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师娘也把天鸣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疼爱。唢呐能够传承下来也真是不容易,学的时间长,很辛苦,既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验。我认为,这部电影比唢呐更珍贵,更加值得收藏。感谢拍这个电影的人!

  出电影院的时候,空中还飘着小雨,但是太阳已经出来了,一条巨大的彩虹横亘天际。好长、好美的彩虹啊!好多人都忍不住惊叹。我想,这是就是意味着影片里最后师父走进了彩虹?或者预示着“只要努力不放弃,就能见到彩虹”呢?总之,我觉得这彩虹为这次观看《百鸟朝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百鸟朝凤》观后感11

  出于好奇,想要去看看这部热议争议的影片,其实也会在心里小小的质疑,评分这么高?方励下跪?这些年看见多了文艺圈的策划推广招数。其实更害怕是那种抱着旧有的东西来说教的电影。

  可是,百鸟朝凤就是这样,从开场的镜头就直击我的软肋,整个过程有两条线冲撞着内心,第一自然不用说是故事要表达的那份情怀;但其实对于一个生长于黄土地的孩子,更有另一份深情冲击着我。

  电影讲了唢呐的传承和坚守,表达了吴导对艺术对电影的深情,却也意外地让我身心剧痛的感受到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缅怀,也许百鸟朝凤的盛大悼念也为我心中回不去的黄土地。故乡是什么?是回不去的地方叫做故乡吧,不是不能再回去,而是我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看完电影在影院的露台暗处泣不成声,不能自已……

  走出黄土高原大概有十多年了,随着经历的事情,遇到的人,总觉得自己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了,一步一步朝着想要的方向前进、成熟。但是总是觉得这片土地给予了我说不出来的力量,每年总是要回去脚踏实地的走上一走,在外公门前的老槐树下远眺或想象些什么。每个人都会改变,但是不变的又会是什么?

  我们到底要坚守什么,我想不应该是对老旧东西的死守不放,而是对心中的热爱不能放弃,就像焦师傅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一样。我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丰富,却也更应该保有心中的底线,应该越来越懂真正的爱是什么,就像焦师傅看中接班人的那一滴眼泪。

  或许也能看出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的缩影吧,为什么有后来的摇滚,为什么西北人耿直和厚实,是什么给与了我们这份坚守的力量……

《百鸟朝凤》观后感12

  突然发现每每需要推荐的都是国产片。它们其实并不差,但是缺乏关注度,尤其是这种非商业片性质的。

  但我直接跟大家说,你们都去看吧!如果担心文艺片会闷,但《百鸟朝凤》作为一部笑点频出的文艺片,看点还会少吗——不仅全程无尿点,小时候的男主简直演技爆棚,极据表现力,真真是把角色演活了。他现在还不到16岁呢,不过俨然已经能当小男神了……

  电影是大师绝唱,导演吴天明在完成拍摄后的一个月离世,恰好这也是一部关于逝去的电影,是对民间艺术的挽歌。电影兴许算不得完美,但一点都不妨碍它优秀,因为走心。

  故事发生在农村,大片的田地与质朴建筑,画面充满着天然的美感。那就是七八十年代,即便没有关于那时的经历,也能感受到这份独属中国的味道。

  片子的剧情张驰有度,是很舒服的节奏,没有什么造作,仿佛一切就这么自然,那就是生活。只是随着时代变迁,唢呐这一倍受尊敬的艺术变成了如今的凋零,让人宛惜的同时,更多是匠人的匠心的敬佩。

  吴天明导演是电影的匠人,焦三爷是唢呐的匠人。在这里也不得不说,陶泽如不愧是表演艺术家,演得实在太好,尤其是醉酒后吹唢呐那段,神了。

  《百鸟朝凤》因为后续资金缺乏,拖了两年才上映。方励先生本不是电影的制片人,只是为电影奔走的志愿者,虽然半个电影圈的人都在为这部影片发声,最终方励先生还是下跪了求排期,这实属无奈,也莫名的悲哀。但这并不是电影的失败,早在《百鸟朝凤》公映之前,它已经获得了多个大奖和极高评价。

  现在离电影下线大概还有不到两周时间,在微博看到一句话:今后的人生你还有很多的英雄大片可以看,但这样优秀的艺术电影过了就没有了。情怀也需要有人买单,否则一样会湮没在商业市场中。在这一场较量里,没有观众的支持,它很难胜利。同时我也希望,以后优秀的国产艺术电影,不要再靠下跪来求排期和票房。

《百鸟朝凤》观后感13

  看《百鸟朝凤》,自始至终,一种沉痛的感觉,出了影院,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更显得格外刺耳,有一种想马上逃离的感觉。片中的影像历历在目,回家路上分享感悟和收获,我说:“天鸣不如蓝玉聪明,但割麦子很认真,失火了他先想的是唢呐,他的师傅收他做徒弟是因为他爸爸头磕流血了他心疼的哭了,他很孝顺。”

  爸爸分享说:“我们爷爷也是唢呐匠那时候可是很高贵的职业,村里没有几个人会的,村里人很尊重,现在都被遗忘了。”

  早上到学校,跟老师说:老师,你会不会吹唢呐?我想学。么非这小子想传承这门艺术?影片展现出一种传承,师道和孝道的传承,主人翁游天鸣开始不愿吹唢呐,为了爸爸的一个愿望,去学吹,为了师傅的,一句誓言,去传承唢呐。焦师傅,挑徒弟也是观人的根基,是否有孝道有担当,都是做人做事的方面去观察一个人,包括是否能耐的住。

  父亲带天鸣去拜师的画面,父亲对师傅的尊重敬仰是百分百的,表拜师的决心。焦师傅一句:“磕什么头?这头不是谁都能磕的。”说明了传承的严谨。徒弟收七八个,其中有天资聪颖的蓝玉,却未曾教授唢呐的顶尖作品《百鸟朝凤》,要挑选什么样的人,是为中华文化的负责任。焦师傅的智慧是我们老师该具备的,识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为了利益,或者生活所迫,曾经的信仰都移情别恋了,曾经的唢呐匠们都更改了行业,连天鸣的父亲也要求儿子改行,但是焦师傅在最后时刻想的是唢呐的传承,而游天鸣一直守着信念不改,《百鸟朝凤》只吹给德行高的人。焦师傅的德行受得住《百鸟朝凤》

  沉重之余,也万分庆幸,庆幸我们伏羲教育正是从根本出发,教人伦,顺人性,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和学习的态度,只有根本好才能做传承,将来会有千万个游天鸣来改变社会,那就是我们的伏羲娃。

《百鸟朝凤》观后感14

  本来是在饭前准备随便打开一部作为下饭剧,突然想起数年前在电影院走廊上对着海报充斥兴趣的场景,于是就打开了一个唢呐的世界。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曲子,全篇以两代唢呐匠人与唢呐为主线,故事可以说是一眼望到头的简单,就好像看到游家父子二人迈进焦家就知道天鸣肯定能被收为徒弟,从叙述完了百鸟朝凤只能传给一人就知道肯定会是传给天鸣,但这部电影只讲了这个故事,也将这个故事讲好了。整部作品花了重墨于德行之上,焦老爷子咳血了想到的也是要把百鸟朝凤继续吹下去,临死还记挂着要把唢呐传承下去,天鸣也继承了师傅的使命,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但这两代匠人的命都死死的和唢呐绑死了,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不亚于神与宗教的精神。

  但我又觉得这部电影讲的更是这个时代,用这个扎根于黄土地上的乐器来讲述这片黄土地好像是最为合适不过的,在社会进程资本化的年代,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西洋文化挤出市场,过去祖坟里喷火到靠他娶不上媳妇,唢呐的未来何去何从?时代是会变化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但有没有传统和现代和谐共处之道?

  电影中文化局邀请天鸣去表演为这条道路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却又在西安讲述曾为匠人的角色的悲惨现实又补了个向下的箭头。故事的最后,焦老爷子要求在自己死后出个四台就行了,而天鸣独自一人在坟前吹了一曲百鸟朝凤,这曲百鸟朝凤致敬焦老爷子、致敬唢呐、也致敬传统文化和这片孕育了数个时代的黄土地。至于唢呐的未来如何,电影并没有讲,我们也无从知道天鸣最后有没有守住唢呐、有没有娶上媳妇,但我想这部13年拍摄的片子没讲完的故事,到如今20xx年用了八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百鸟朝凤》观后感15

  唢呐,在现在已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古老的民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唢呐曲,在看过一部电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述了游天鸣自小拜师学唢呐的故事。从电影开头唢呐的光辉岁月,到最后的逐渐没落,无不让人感动。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则是电影的尾声,一位老者,手拿唢呐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演奏着,有一对年轻女孩走了过去,还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块钱,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唢呐技艺极好,可是,曾经无比光辉的唢呐技艺,如今,却只能用来像乞丐一样讨钱,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顾电影的开头,二十几年前的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为红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辉,多么光荣啊!可如今,有谁还尊重我们唢呐匠?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我认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鲜,有趣,但是,我们要时刻记得,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要像游天鸣一样,将属于我们的文化时刻记起,烙印在心头,有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它反映了现代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任由别人将自己的东西拿走。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鸣和他的师傅一样,将中国文化传给我们的后代。

  百鸟朝凤,唯有坚持方能成凤。要学习电影里的唢呐匠们,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坚持。

【《百鸟朝凤》观后感】相关文章:

《李时珍》观后感11-25

军训观后感11-23

《起风了》观后感11-22

感恩观后感11-22

论语观后感11-22

新闻观后感11-21

消防观后感11-21

《赤壁》观后感11-20

《弱点》观后感11-20

《边城》观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