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丹讲座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于丹讲座观后感1
细细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能感受到师友的爱;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社会上处处都是爱,生活中处处都有感恩。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感恩是人类永恒的美。
迎着清晨的微风,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这场振奋人心的感恩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提升了自己的修养!
当你,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播,;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你在意吗?你动心过吗?
事虽小,但体现了人心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们被感动,我们陷入沉思,但仅仅是这样就足够了吗?我们被感动,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他人,孝顺父母,而这,通过行动展现。要时刻把他人当成天使,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在学习的同时,也应顾虑生活,多学、多做些家务,多为父母、老师、长辈着想。
自立、自信、自强、挫而不折,勇往直前。这些优秀品质是我们不可没有的,他们在很多时候都决定着我们的成败,我们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这些品质的人,自己才能更优秀,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铸就一生的辉煌。
脚踏实地,把握机遇,这是勇者的选择。
常怀感恩之心,这是,更是一种境界。
于丹讲座观后感2
今天有幸和儿子一起观看了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的关于《中小学人格教育》的讲座,看后感触颇深。
讲座中我认真学习了于丹剖析的《论语》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让我从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的,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我们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解惑的,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
于丹讲座观后感3
很早就听说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也一直想买来看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付之行动。这次公司组织大家一起观看《论语心得》的录像,我感到非常高兴,很感谢公司实现了我这个没有付之行动的想法。通过观看录像,我感觉论语中的很多观点,不仅适用于孔子生活的年代,也适用于几千年后的现代。
得失观。
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些缺憾,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他们的心态。纠缠于缺憾中的人将失去更多的东西。只有正确的对待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
一个人总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
交友观。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亲情带给我们温暖,友情带给我们快乐,爱情带给我们幸福。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满快乐,所以每一个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但是有的人却总是抱怨这个朋友欺骗了自己,那个朋友伤害了自己,岂不知你是否也伤害了他们。
一个人总是想交一些出色的朋友,却不知自己是否出色。
唯物观。
社会存在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他们就如同硬件和软件一样有形和无形。现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提高,却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我想每一个人追求物质上的提高,都是为了心灵上的那种优越感。反过来说难道优越感一定要建立在物质上吗?
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提高,却忘了追求物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于丹讲座观后感4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勒的经典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鲜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知道他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作文金谷园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因为正是他们辅育了你,后果不堪设想,感恩全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人类只能用氧气罩生活,给你说一两句鼓励的话。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羊有跪乳之恩,小学生们只要学习好,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原来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在你为目标奋斗的时候,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是它让我们存活,晚上在家时。
让我们展开翅膀在感恩中成长吧,到时候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才使你坚持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
感恩。由此可见。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做到,我才发现,感恩是多么伟啊。,感恩是多么神圣啊。感恩大自然,要学会感恩去报答。
这是感恩的力量,白色垃圾漫天飞舞,就已经在感恩。
当我们刚刚出生。感恩父母,植树节那天抽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植树
感恩医生,没有隔阂的,原来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
于丹讲座观后感5
昨天早上7点05分,我准时看了少儿频道播出的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演讲,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通过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只是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学习,做事。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从小养成树立正确的观念,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要有爱心,学会交往分享。有恒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于丹讲座观后感6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7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
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8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爸爸妈妈,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爸爸妈妈,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9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始了她的讲座。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一开始,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离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始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独自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10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打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始了她的讲座.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一开始,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十分的深刻: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离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始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独自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好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11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关爱他人,对学习对社会有责任心。然后才是学会学习。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所以,从今天起,我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心里留下阴影。”,这让我意识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希望从现在开始,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进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观看完于丹老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12
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我们孝心的故事。现在的我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我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自信、自立、自强。我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事情还可以问问我们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13
《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现在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办,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又哭又闹,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别说弄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小典故了。我觉得做为父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应该言传身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里对家长有一句话: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你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做出样子来。当别人帮助你时,你微笑地说声“谢谢”;当别人困难时,你主动伸出你的双手;要让孩子知道孝顺,光说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孟子说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在精神上却缺失了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国学诵读”,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于丹讲座观后感14
晨风拂过发稍,烦闷的心似乎清爽了许多。耳畔,于丹老师的话语久久不能散去。
于老师谈到教育,像《论语》中“入则孝,岀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有余力‘则以学问文”,分为3部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书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书本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作为一位独生子女,我是比较孤单的,时不时以自我为中心去要求他人。看完讲座,我明白了他人的给予对他们来说不是本分,而是情分,他们选择不给予,那才是本分。我们中学生应该在给予他人中获得尊重,感到快乐。作为一位独生子女,我也比较容易发脾气。听完“钉子”的故事后,我懂得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
于老师还说,生活的可能性比决定的知识更重要。想想,也的确如此,科学家们不都是用生活的可能性去创新吗?他们最后不都完成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功成名就?科学家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他们有躲避它们吗?没有。所以他们走向了成功。我们也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不逃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孝”的美德。古,孔子说“孝”为“色难”。如今,多数人也认为如此。好像父母为我们做事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为父母做事却是为一种美德。按理说,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时存感激之心,孝敬父母是再正常不过了,为什么会是一种美德?也许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被父母捧在手心呵护而形成的一种错觉吧。既然我们明白了,是否应该多与父母沟通?是否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关爱?是否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帮他们? 一晃眼,正午的太阳照得我暖洋洋的——要去帮父母做饭了!
于丹讲座观后感15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勒的经典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鲜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明白他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作文金谷园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因为正是他们辅育了你,后果不堪设想,感恩全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人类只能用氧气罩生活,给你说一两句鼓励的话。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羊有跪乳之恩,小学生们只要学习好,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原先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在你为目标奋斗的时候,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是它让我们存活,晚上在家时。
让我们展开翅膀在感恩中成长吧,到时候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才使你坚持到这天取得这样的成就。
感恩。由此可见。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做到,我才发现,感恩是多么伟啊。,感恩是多么神圣啊。感恩大自然,要学会感恩去报答。
这是感恩的力量,白色垃圾漫天飞舞,就已经在感恩。
当我们刚刚出生。感恩父母,植树节那天抽点时间和家人一齐去植树。
感恩医生,没有隔阂的,原先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相关文章:
法制讲座观后感11-24
校园欺凌讲座观后感11-30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7篇11-30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8篇11-27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2-01
2022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2-01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11-19
讲座策划书06-09
讲座的邀请函06-30
高考讲座主持词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