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32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
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
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
前两天看一部电影叫做"海上钢琴师“看了心里很是纠结,1900一出生就被抛弃的船上,在船上长大。因为他有极强的钢琴天赋,所以长大后在船上弹钢琴。几十年来他从来未下过船。直到船要报废了,船报废的.这几年他一部也没有离开过船,几年后他的好朋友到报废的船上找他,都没有找到,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因为1900对他说过他一辈子都不会想要下船了。最后他带着1900以前为一个女孩儿的钢琴录音碟在船上的每个角落放了一遍,即将放下离去的时候,1900出此刻了角落。1900告诉他不会下船因为他生在船上死也要在船上,海才是他的家。随后1900跟船漂到了海中间永远消失在了海上。
看完后不明白怎样说,感觉心理面酸酸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
需求被削减,就能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热望,一生的悲喜欢乐,将可以全凭自己弹奏。
1900是勇敢的,坚毅的,执着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 ,但却又害怕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究其心理,是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为之而取舍,为之而付出代价。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写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1900便是那个从头坚守到达理想彼岸的少数人。于这样从头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人而言,心灵的舒适早已超过现世的安稳。“
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符合大众意义的圆满,而一遍一遍的观赏中,却能慢慢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力量与美好。
天堂应该早已有一架钢琴在那里等你,只待你双手在琴键舞动,生出最纯净动人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4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把视界再放宽些,好的艺术、哲学,乃至真、善、美等所有好的价值观,都能滋润人心,引人潜思,把人导向一种更平和的生活态度;接触、感染得多了,好的元素就会在内心逐渐积淀下来,充盈内心,在心里打造一份稳如磐石的锚,能帮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这滚滚红尘、滔滔浊世。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5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
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6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后来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但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7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海上钢琴师》,是讲的关于一个海上出生的人,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钢琴的时候,开始就会弹钢琴的`,也许这就是天才。他钢琴弹的很好,连当时最厉害的爵士乐创造者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当场的人们都惊呆了。
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他因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结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这个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去找老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一栋房子,一块他的土地。最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大船,这个不会谈的钢琴——世界。最后伴随他离开的是6。5吨炸药,他带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8
今天,我看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药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音乐是一种沟通方法,可以从音乐中解开悲伤,从中寻找出快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9
生于斯,终于斯。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这世界再大,再绚烂,也比不上他心中装着的那片蔚蓝。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再看之后,居然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或者松手,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0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1
"hey kid,give us a tarantells。"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确是在1900心上又划了道寂寞的伤疤,他的单纯就像游走在琴键上的旋律,给一批批暂局的行人共飨。音乐的萦绕下,人们都浸浴的欣喜的纯粹的音符中,随之徜徉随之跃动。
然而时间的'步伐却不允许时人停歇,一但到达目的地,余音未止,人去楼已空。
这样一个对比,仅留下1900苦涩的笑,禁止了琴弦的颤动,这是他的寂寞。纵使寂寞,1900并未去寻找他那份冲蚀寂寞的快乐——上岸。这是为什么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们,他们,“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乐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张封面,这个一颗单纯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仅没有快乐可言,连唯一的钢琴天赋都要付之东流。
还有,他与那女孩邂逅时的心动,他一系列举措想刻意接近那个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来时,他正踌躇着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过,这也是暗示着这份感情的羸弱,一个爱人,当没有相遇,或者没有相识时,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于另一方是虚邈的,这点又是何等可悲,爱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远达不到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2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3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跟影院后果差未几,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洋溢的钢琴声,让我恍如置身其中。
我爱好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感到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诞生在船上,毕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能够用他出色的琴技换来良多钱,过着人们眼里奢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海洋,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便取舍逝世亡,他也绝不在乎。结局看似悲凉,但我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情,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大陆。
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4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5
我在船上看了人间百态,遇到了千千万万种人,但出现的爱情还是错过。我在海上终其一生创造了千千万万首曲子但终究没有听到过海的声音。我在城市和海洋之间选择了海洋;在自由和死亡中选择了死亡,因为我不想在没有尽头的末知中茫然;不想在上帝的琴键里苟活,我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的音乐和价值。
这短短的几句话便涵盖了海上钢琴师“1900”的一生。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在海上出生的弃婴,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才成一代天才钢琴师,但他只在Virginian号游轮上演奏,一辈子从没踏足陆地,最终跟随轮船炸毁、殉身大海的故事。
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上岸了。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键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纯粹的'创造快乐。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键交给上帝,任由上帝把每个人都雕刻成一样的样子,疲于生活的样子。
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要面对衣食住行,面对竞争,面对压力,这就是命啊,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人人赞颂《海上钢琴师》,用来寄托我们精神之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6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7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8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0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1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2
要对未知充满勇气。剧中主角看似荒诞的一生,又不无充满了哲学意味,电影中的台词值得一再回味和细品。而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结尾处,男主与挚友的那段对话。其中一句,“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众人忙忙碌碌想要找寻更多的无限,以为伴随无限的,会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殊不知,要创造无限,需要的正是有限的力量。
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想想我们有时会被“无限”诱惑,想要去获得更多,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的事越来越多,可以热爱、可以掌控的却越来越少。心中那份纯粹也越来越少了,人过中年才发现“有始有终方为一人之路”偌大的世界个人太过渺小,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热爱并坚持到底才是最完美的。
保留对生命的敬仰。如果我看不到我自己想看到的,那我最起码能解决自己的`生命—1900有三个画面难忘,一个是1900发现自己的钢琴天赋,刚八岁的他灰头土脸的坐在钢琴前弹奏,画面很唯美琴音吸引了很多头等舱的优等顾客,从此他便负责弹琴优等顾客们在船上翩翩起舞。第二个是那次狂风大作,他和钢琴一起滑动在船舱指尖在起舞。第三个是录唱片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女子,那个窗户映出去真的好美!
他从生到死一步都没离开过轮船,他曾经有次机会离船,还没脚到岸就停下了转身便再次向船舱走去,他看不到自己想要的觉得岸上的一座座城市根本没有他的音乐。他一定很快乐,自己可以用钢琴谱出每个人的情绪与故事,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虽然每次的一批批客流量只有两千人但是他很享受这个世界。结局虽然不是美好的,但是他和音乐相伴的日子值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3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4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别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又怕被引导了思维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5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6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丹尼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罗斯饰),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饰)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杰利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马克斯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7
本片《海上钢琴师》,顾名思义,有大海。所有一切发生在大海上。大海是蓝蓝的,是一种冷色调,给人有一种忧郁,冷静,孤独。这也是钢琴师1900给人们的感觉,把快乐带给别人把忧伤带给自己。给我带来比较遗憾是他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偶然看到并且爱上的那位女孩(是那位手风琴匠的女儿),对爱情的憧憬使他曾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船去开始新的生活,甚至他想那张唱片送给她(唱片最终没有送出去,所以被他亲手毁掉),这或许也算是他唯一一次爱情来得那么突然,但却是无可能的'结局。最后他同这艘船一样爆炸中消失在他出生的地方——大海中。1900的一生在我们看来是悲剧而又短暂的。似乎一切都那么忧伤和忧郁。但是同看全文除了开头和结尾,给我都是一种暖色调的,亮丽的船上舞会,一切似乎都在热闹中进行。1900尽管是悲剧的,没有父母,而养育他的丹尼父亲又在他小时候不幸遇难,唯一美好回忆估计就是他的好朋友MAX和他那段不完美的朦朦胧胧的爱情。
当然本片的音乐也是独树一帜,一部好的影片离不开好的音乐和好的镜头剪切和转换。《海上钢琴师》多角度,有的地方近乎于整个屏幕都是一个部位(Jelly Roll Morton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都有深深的。而1900去偷偷亲吻那个姑娘时,镜头是偷偷跟着1900,而后又在他前面、侧面。镜头转换也用的十分合理。总结来说,这是一部充满深思,不缺乏哲理和幽默,具有浪漫主义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8
今天合肥这边天空中下着不大不小的雨,也刮着不大不小的风,外面做完市场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就这样,带着满身的疲倦以及无聊中的一丝丝期盼打开了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
说句公道话,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就感觉我看晚了,我应该早点打开它,早点品味电影人生,因为导演的拍摄视角以及对人生的孤独的诠释就瞬间抓牢了我的眼球,我是一点一点看完的,中间都舍不得跳跃,因为分分钟都是在讲一个故事,生怕我的一个快进,就会让整部电影索然无味。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
上面这句是我最有感触的,可能跟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的原因,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无奈,虽然有人看过后会说,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懦夫,但不这么觉得,我反而被主人公的那份信念所打动,现在社会太浮躁,也太消弭,很多人已经忘却了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坚持信念的人是很伟大的,那需要勇气。
希望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网友们有机会能看看此片,因为他讲述的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9
这是我二刷《海上钢琴师》。记得上次观看还是在我高二的时候。在1900眼中,绵延的城市应有尽有,但唯独没有尽头。所以在船将要被炸毁之前,他依旧不愿意离开船,并且告诉男主,城市是太大的船,太美的女人,太远的航程,太香的香水,是他不会弹的曲子。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我觉得1900虽然总是一个人在船上,但他并不孤独,因为他是绝对自由的个体,他有他所热爱的`钢琴,每当摸到琴键,就不再会孤单,而他也总是笑着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从不为太多事烦恼。第二次看这部片子,我却觉得,他不是不孤独,他只是习惯了孤独。习惯了生活在小小的船上,日复一日的在海上摇晃,从船头到船尾。他孤独到无法舍弃这艘船,宁可与船一同消失在这“不属于”他的世界。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但现实生活中,更多时候的我们都是孤独的1900。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艘船,渴望着靠近陆地,又害怕会被吞噬,失去自己。世界繁华喧嚣,热闹归于喜欢热闹的人。也总有那么些人,在一条条船上做着孤独的“1900”。我依然认为,人在更多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个社会使我们排斥孤独,它不允许我们孤独,可我们永远是孤独的,能做的选择便是是否要带着孤独大胆地走下那个连接着大船和陆地的悬梯。
拒绝融入,我们便是孤独的1900;选择融入,我们便能在没有尽头的城市里孤独前行。
我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1900”都能走下悬梯,踏上那片陆地,带着孤独大胆的尝试,去面对不同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0
重温电影《海上钢琴师》,又有了些许体会,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命运、关于困境中成长的影片。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成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这看似虚构了一名悲剧的艺术家的人生,其实电影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他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他有着非凡的钢琴天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1900”从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时候至始至终未曾离开大海,一生与钢琴相伴,他认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着边际,上岸的话怕迷失了自我。
虽然有人看过后会说,这是一个懦夫,但我不这样认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动,现在社会太过浮躁,很多人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坚持信念的人是伟大并需要偌大勇气的`。也许有人会觉得“1900”有点固执,不懂变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华,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干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这不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嘛?纵使外面的世界有着千千万万的诱惑,他依旧追随着自己的内心,一生都只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活。
“1900”宁愿离开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带着音乐与船共存亡,让我感触万分——生命不在于长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却像只活了几十年一样唯唯诺诺,可有些人,虽然只活了几十年,却勇敢的活成了一百岁的样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1
《海上钢琴师》这部老电影想表达的很多,每次我都被打动,每次我也都被带入疑惑。
我跟着他一切躲在船里,惧怕这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我已经发觉,上帝没有像对该隐一样,把他放逐于陆地,而是不再给他轻易开一扇窗户一扇门,用最好的才华把他包装起来,放到了许愿瓶的大船上,飘在海洋,没有终结,但永远接近太阳。
上帝的智慧总是无声的演说,他把人类的所有恐惧,最纯真的意念,浓缩在了这个1900孤儿的身上。他像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世间百态和最脆弱最天赋的给予。
记得最后的场景,1900和康坐在废船里交谈,他说出了他的所有迷惑,经典的长段自白,叙说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他说外面的世界是无数琴键的钢琴,只有上帝能够弹奏,而自己远不能够。他说着,康泪流满面,甚至哭出声。这个场景很触动我,仿佛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交谈,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里面的人说尽了生活中的设防让他畏惧,而从外面闯荡过的人,只能是心酸的默许的回应。
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可是还有人要去外面闯一闯。
那么如果我选择原地待命,也请别说我懦弱或是一根筋。
弹奏生活的`章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分。
所以不要任意的去评断这个电影中的1900,是懦弱还是一根筋,是太矫情的戏剧化还是欲望都市的意识反抗,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细腻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所以,他的恐惧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结局,都是来自人类纯真才华时期的抗拒。
他不适合任何一种未来而已。
请你别责怪,默许这世界的迁就意义。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32
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彷佛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大概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一九零零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明美国,越是崎岖潦倒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一九零零背道而驰。
正如一九零零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消灭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实在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如许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11-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8-1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6-14
【热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13
【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1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12-1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荐】12-1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推荐】12-14
【推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