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观后感>《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时间:2022-12-24 08:57: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热】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热】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今天上午,我和许多同事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小主人公伊夏(Ishaan)因“诵读困难”造成的痛苦引起我的思考。

  第一次听到“读写障碍”这个名词源于20xx年的一次培训,为我们做讲座的一位副教授说:有些孩子很特别,在大多数人看来简单无比的识字却是他们的噩耗,他们认不清字母,读不能词句,自然也不能胜任书写。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地学习,却很难逃脱无法顺利读写的困难。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帮助,他的信心就会被打击,情绪会陷入焦虑甚至绝望,继尔厌学。这位教授还举例:好莱坞著名的演员汤姆·克鲁斯就是一个读写障碍者。

  对此,我半信半疑。说不相信,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不可能有人连简单的识字都解决不了的,只要努力总会得到回报!我相信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相信,是因为学生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个例:学生努力着,敬业的教师辅导着,但他的成绩就是那样惨。以前有个学生,今天好不容易掌握了5个词语的听写,一转眼,就只剩下4个了,到了第二天,则又是一片空白了。这样的个例令我沮丧又难受,为什么最基础的听写词语都完成不了呢?我只能把这种现象归为学生记忆品质的不佳:记得慢却忘得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还真有,说是智力问题吧,也不像,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并不差,有时甚至超过了同龄人。

  伊夏就是这样一孩子,他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字母和数字上。他分不清“b”和“d”,“p”和“q”,写出的“s”是要照过镜子才能正确的,一个单词里所有的字母是倒着排列的。一道简单的“3×9=”,“3”和“9”却舞动起来,引发了伊夏天马行空般的超凡想像。伊夏的想像很美妙,在众人眼里,答案“3”很讽刺。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遇到小鱼、小鸟这些生灵,他看得连眼珠也不动了。在他的画里,充满了非凡的想像。他有着非凡的绘画天赋!

  但是人们只看到他惨得不能再惨的分数,老师受不了,父母已经无法承受。他们无视伊夏的苦苦哀求,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制学校。 在那个陌生的学校里,他不再捣乱,不再说话,把自己与其他人隔绝开来。

  伊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阅读障碍”的痛苦。被老师们责罚的孤独,被亲人误解的委屈,被同伴嘲笑的痛苦……这一切汇成了一种深深地不可抑制的焦虑,他只能用叛逆和满不在乎来掩饰自己,到后来,他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

  可怜的孩子!

  伊夏又是个幸运的孩子。他遇到了尼克老师!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的天分,找到了症结所在。他用自己的努力,说服校长,举办画画比赛,为伊夏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走出阴影的机会。尼克老师的爱心和耐心让我感动。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伊夏”吗?他是否也遇到了“尼克老师”?

  是什么让我们对分数这样执着,而忽略了孩子身上的其他优点?其实,我也深知,孩子们身上有比分数更重要的,只是一到考试,我们又不能安然处之了。

  走出教室,无论是在球场上你争我夺,还是在草坪上与杂草作战,又或是外出时寄情山水,孩子们总是笑得特别阳光,笑语盈盈。没了分数的压力,每个孩子都可爱异常!

  事实上,社会上下弥漫的都是对分数的重视。有多少舞台是为了孩子们展示除去分数外的长处而搭建的?真希望全社会都能欣赏分数之外的可爱!

  人生变幻无常,大多数人走在寻常路上,发现了自我;而“伊夏们”却注定这条路崎岖蜿蜒。在这条看似寻常的路上,他们走得艰辛,这份“另类”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也不能为世人所宽容。有些“伊夏”陷入迷途,从此湮灭;有些“伊夏”比较幸运,他们在良师诤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另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用不同于常人的方式闪烁着自身的星光。

  当伊夏出现在比赛现场,当伊夏走上领奖台,我忍住即将滴落的眼泪。那一刻,我格外激动,尼克老师的爱心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让一个几近自闭的孩子有勇气走出阴影,在这条不同寻常的路上,伊夏发现了自我价值。我感动,不只是伊夏的改变,更是因为尼克老师的努力对伊夏产生的影响。有生之年,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拯救一个自我放弃的孩子,多么有意义!成功地让孩子迷途而返,这将是多么地惊喜!

  我同情,被“学习障碍”缠身的伊夏;我庆幸,伊夏碰到了尼克老师;我敬佩,尼克老师对伊夏的坚持;我向往,……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这是影片要诠释的。每一个孩子的特别都为世俗接受和包容吗?这是观众在思考的。我能为遭遇“读写障碍”的孩子做些什么?这是我要努力的。

  尼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长处。正如小时候笨手笨脚的爱因斯坦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巨匠;又如,笨孩子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还有达芬奇……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里光芒璀璨。绕过障碍,也许又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绕过障碍,不会迷失在丛林。

  积聚爱心和耐心,帮助孩子绕过障碍,为孩子充满正能量,让他们乐观自信地发出星光!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有的孩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他们纯净无暇,带来平和与融洽;

  有的孩子就像照亮世界的旭日,他们活泼可爱,带来欢乐与温暖;

  有的孩子就像蒙尘于世的星星,他们无助痛苦,渴望帮忙与理解。

  不管怎样的孩子,在我看来,都是落于人间的天使。他们既然放弃天堂,选择了你我,那我们就应当无条件的关爱他们。

  近日,有幸观看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对我触动很大。

  首先,这是一部让人揪心,让人心痛,又让人宽慰,让人欢乐的电影。我觉得我们应当感激作为导演和演员的阿米尔汗,他给如今浮躁且缺乏关爱的世界带来了一阵春风、一股暖流。

  伊夏,作为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已经8岁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很标准的印度工薪阶层的家里。为什么说是标准的家庭,不是因为这个家庭有一个温柔贤惠的母亲、一个为养家糊口而辛苦工作的父亲和一个学习优秀的哥哥,我所说的标准是指那刻板到几乎强制性的望子成龙。这是印度无数工薪阶层家庭的一个缩影,又何尝不是中国很多家庭的现状。我对此不好做出评论,这应当是一个社会阶段的必然过程。但我期望,这个过程尽量缩短,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无情与无奈,掩埋甚至磨灭了无数颗星星的光辉。

  小伊夏从出生到8岁,挺不容易。因为他从小学习任何东西都比其他人慢很多。可是,就像很多父母一样,他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有什么问题,都感觉大一点就会好了。也如他们想的一样,随着长大,伊夏能说会道,能跑会跳,很是活泼,甚至他还对画画很感兴趣。就这样,伊夏成为了别人眼里一个淘气的正常男孩。

  可是,当伊夏上学后,这一切都变得不再正常。他根本学不进去,即使复读一年级,仍然没有改观。并且他也变得越来越淘气,跟人打架,甚至逃课。说起逃课,这也许是他噩梦前最欢乐的一次经历了。当看到小伊夏独自一人流浪街头,以他自我的视角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时,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种简便与自在;当他坐在石头上发呆时,我更加体会到了那种无奈与无助。

  随着伊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做的事情越来越出格,而父母终究不愿承认他智商有问题,在父亲努力下,可怜的伊夏被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寄宿学校学习。这是他噩梦的开始,也是他命运的转折。

  噩梦是因为在只关注升学率而不管学生死活的学校里,伊夏的愚笨被无限的放大并受到教师的严厉对待。这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正因为是现实,所以它不容易被改变,也正因为是现实,所以它才能够被改变。但,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付出努力。试想一下,当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别人看到的鹿是鹿,而你看到的鹿却是马,当你诚实的说出来后,大家都会说你是错的,甚至认为你是疯子。你会如何?孤独,无助,痛苦,崩溃,然后……。伊夏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到最终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封锁了内心,将自我陷入无限黑暗。转折是因为在这看似残酷无情的社会里,还有很多热心、热情和善良的人。阿米尔汗饰演的尼克就是这样的人。他作为伊夏的绘画课教师出此刻了伊夏的世界里,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善良质朴,思路活跃。经过了解,他成为第一个发现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人。然后他又经过科学的方法帮忙伊夏一步步走出了阴霾,获得了新生。伊夏释放了天性,就像蒙尘之星再次闪耀,并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获得了家人和师生的夸赞。

  当然,这是电影,试想一下,如果尼克没有出现会怎样?即使尼克出现,伊夏没有绘画天赋又会怎样?再换一种角度,为什么父母没有发现伊夏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其他的教师没有发现伊夏的问题?

  如果仔细深入的想这些问题,会让人不寒而栗。这个电影反映出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现象,一种体制。请问,世间多少人里边才能出一个达芬奇、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一个爱迪生呢?一千,一万,十万还是更多?你能够想象在这些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伟人的背后又有多少被埋没的孩子吗?

  这是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可是导演却没有一味夸大这种社会的悲哀,而是在凸显问题的同时尽量舒缓而温馨的方式来展现,我想他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慈悲。正如电影中表达的一样,再望子成龙的家长,当看到差点被自我逼疯的孩子又获得新生时,也会自责与悔恨,甚至痛哭流涕;再严格且追求业绩的教师,当看到平时死气沉沉的学生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时,也会勾起自我的回忆,甚至发现真我。到最终,你会发现,地球上的星星,指的不仅仅是被埋没天赋的孩子,也是如伯乐般发现并拯救孩子的教师,是悔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的家长,是拨开迷雾重拾真我的所有人。

  总之,这是一部以欢乐结尾的电影,那么我也衷心的期望所有人都能拨开迷雾,重拾真我,你会发现,原先自我以往也是天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前些日子看了宝莱坞电影《三个白痴》,刚又看了一部宝莱坞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实在很巧,两者竟都是阿米尔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尔汗自导自演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依夏因具有阅读障碍,成绩总是很差,而哥哥的成绩总是学校里最好的。所以依夏经常受到爸妈的批评。无计可施爸妈决定送依夏去一所寄宿学校,可是来到这里依然不见起色。依夏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开始变得对生活失去热情。当阿米尔汗扮演的老师尼克出现后,发现他很能画画,却要放弃画画了。于是他积极帮助依夏摆脱困境,还为此开展了一次全校的画画比赛,最后依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军,也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还挽回了家庭矛盾。

  印度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这一点和中国可以说是很相似的。中国和印度除了社会体制上不同外,其它地方都有相似之处。比如贫富差距,教育体制等。然而印度的电影工作者却早意识这一点。他们的电影完全不避讳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就如那部《三个白痴》,它把现代大学的填鸭式教育比喻成谋杀大学生的罪魁祸首,鼓励大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要充满热情去干。而这部《地球上的星星》把目光瞄向了小学教育。现实生活中,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定好了未来,长大要当什么什么。小学教育很重要,人一生中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来自于小学的启蒙教育。

  电影除了批判的学校的教育外,还从家庭教育中找原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其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未来已被规划好了,那谁还会去为自己真正的理想去奋斗呢?到时候,全国家的人都是律师和医生,没有了科学家,没有的画家,音乐家。大人们每天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无聊,朝九晚五,感觉生活被禁锢了。而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却依然沿用培养白领的方式来培养,难道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像自己一样毫无激情的生活?

  常常听到谁谁谁的孩子怎么了,不听话了,淘气了等等之类的事情,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怪孩子,他们都是白纸一张,被画成什么样全是受大人和世界的影响,父母和老师首当其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你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那里面其实讲述的是一样的道理。片中有一句台词很好“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

  看了电影我才知道像爱因斯坦、达芬奇、阿嘉莎克里斯蒂等名人在童年时都曾遭遇阅读障碍的困扰,又有谁会料想他们今后所缔造的辉煌成绩?现代人越来越强调换位思考,鼓励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视做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去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无法领悟的,父亲一味的苛责,母亲盲目的焦虑,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发现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输传统理念,却事与愿违地使伊夏在沉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从《三个傻瓜》到《地球上的星星》,两部有关教育的印度电影真的让我对他们的创作刮目相看,体制的不同让这个看似贫穷的国家迸发出吸引人的活力,物质生活的匮乏并不代表思想文化同样贫瘠,相反,他们的精神世界或许更加丰富。在不需要有顾虑和杂念的环境下,对自身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和揭露,这是一种让人能看到希望的积极方式。我一直以为在任何时候,有异议是一件好事,它并不意味着破坏,相反更引发人的思考,每个人都高唱赞歌的高度统一不仅不现实,而且也无法掩盖背后千疮百孔的乌烟瘴气。

  如今的教育不用赘述也很清楚,无非就是功利性的达标测试,不管你真正学到什么,只要分数够了就行。这就是目的所在?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出现了强制性的被迫接受,比如课文必须分段和归纳中心思想,这有多么可笑而荒唐?每个人对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幅图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充满活力的思想世界,硬生生地套上统一标准进行背诵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说教学模式让我无奈,那现实中的教育就更让人愤怒,我姐姐女儿的小学年级里每学年会排名次,最后一名的同学来年根本不收学费,直接赶走!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他们还配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同事孩子即将就读的重点小学,老师会把班上成绩最差的几个孩子的家长叫到操场上罚站,然后指着鼻子挨个骂过去,试想这些受到羞辱的家长最终会把气撒到哪里?而这些原本白纸一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图画?然而这些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以前曾对自己小时候的学校教育充满抱怨,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会儿比现在要轻松愉快得多,至少还有空做做游戏,想想这又是多么可悲。

  无论是星星或是白纸,每个孩子的最初都是纯洁无瑕的,可我们究竟为他们带去了些什么,他们是否会像片中的伊夏那样幸运,最终绘出一幅如此美丽的图画?我觉得这没有回答的必要,因为谁都无法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但我觉得身为父母的人或是准备当爸爸妈妈的人应该看看这部电影,然后去体会如何真正走近自己孩子的内心,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他都是应该被尊重和爱护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或者说批判印度初等教育的电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高中,那时候替主角伊夏感到怜惜与心疼,对印度的应试教育感到厌恶与无奈,同时也被美术老师尼克的创意和爱心深深感动。大学以来,我又重复观看了两次。这些时候,我更多的关注在应试教育里那些特殊孩子的教育(如读写障碍、注意缺陷、自闭症等),包括他们的家庭。他们是特殊的.一个弱势群体,过去我们很少关注到他们。在越来越提倡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开放、包容的社会里,我们也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到他们的身上。我们不得不反思应试教育在对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方面的消极作用。

  影片中,伊夏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不以为然的惊奇的色彩和事物——鱼儿、小狗、风筝、大海和太空。他是个富于幻想,拥有极高的绘画天赋的孩子。而然他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淘气爱玩、学习成绩差、屡次留学。当他再次全科零分,面临下一年被学校退学的威胁时,他的爸爸决定把他送到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

  后来一位代课的美术老师尼克Ram ShankarNikum,用乐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世上按部就班处理事情的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学生们都对此满怀热忱,欣喜异常,但是伊夏并不如此。

  在尼克的帮助下,他发现了伊夏是一位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但是同时尼克也发现伊他有极高的绘画天分,他开始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快乐。伊夏的作品最终在绘画大赛中被评为最佳作品,并超越了他的老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伊夏和尼克都在和彼此的相处中慢慢成熟起来。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过去我们一直提倡因材施教,事实上,受到应试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局限,我们一直无法做到。这种现象除了出现在印度,中国,还在其他亚洲国家普遍存在,比如日本、新加坡。一方面,这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的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急需大量的人才,而应试教育恰恰能快捷地满足这一需求,它就像工厂里面批量生产一般,对于那些不及格品就予以淘汰。但是教育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我认为教育体制应该要以人为本,灵活变通,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在教育体制改革中,除了可以为特殊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培养学校外,还可以在普通公立的学校里设置专门的班级特殊培养。因为在公众的眼光里,大家都不愿意自己或者自己的小孩被特殊化和被大众排斥,都希望他能够和一般的孩子一样享有同等被对待的权利。所以,很多家长尽管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学习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为了不被排斥,都不情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一般都会把学习问题归结到他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事实上,这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

  在校读书是贯穿人的整个早期人生。在学校里,与同伴的交往始于学习,也始终围绕着学习进行。小学生的自尊塑造和同伴关系很大程度是由学业成绩决定的。因为小学生的主要生活是学习,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说,这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当一个人无法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他除了会产出厌学情绪外,还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和无助感,就必然会受到排挤。同时他很容易把学习重心转移到学习以外的事情,如网络,早恋,吸毒等。这非常容易误入歧途,产生偏差行为,毁了自己的人生。因此,在面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家长、老师还有社会一定要有包容的心态和耐心去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发掘他们的潜能,协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对于那些特殊孩子的家庭,社会也要给以宽容和支持。一方面,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经验,自己也不懂得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双亲都需要外出工作,所以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其进行个人化辅导。我们希望日后会有更多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人才和机构,对这些特殊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同时教育部门应该重视他们的生存状况,提供必要的经济扶持,还要加大力度投入到特殊教育的资源扩展和整合,为地球上的每一位小星星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

  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不知道该用怎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不仅为睿智的老师,呕心沥血为了帮助弱势的学生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为伊桑感动而自豪,为他渴望被接纳,勇敢走出自闭的世界而欢呼,也为他能幸运的遇到这么一个伯乐老师而庆幸。

  看到这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的我,在小学我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于是处处遭受白眼,受班里好学生的欺负,自然不受老师的待见。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暑假开学老师没有来学校,于是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教室玩,有同学拿出扑克牌来玩,于是我也把扑克牌借给同学玩,正玩得开学,班主任李老师来了,看到班主任同学们赶紧收拾东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已经晚了,李老师看到班里的学生在玩牌,火气一下子上来了,于是开始抓主谋,于是持牌者都被交出去了,一个一个接受李老师的训斥,虽然我没有玩,但我拿有扑克牌,于是我便成了李老师口中的主谋。当时在场的有班里学习特别棒的几个学生,李老师看到是他们,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便让他们回座位上了。最后留在讲台上接受老师批评的自然是我这位不收老师欢迎的差学生。记得当时李老师说话特别难听,我站在讲台上已经哭得像个泪人了,李老师还是不罢休,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检讨,自尊心超强的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现在回想当年的事情我仍然心有余悸。不过幸运之神很快就降临我的身边,我们5年级结束就升入初中,当时我们中学才学英语,学校调来了一名40多少岁的王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经过一个星期的接触,王老师发现了不爱说话、自卑的我,他从我的眼神里看到我的恐惧。于是王老师便在英语课堂上鼓励我回答问题,慢慢地让我担任班里的小组长,在我的印象里小组长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担任。对于王老师的决定同学们也是切切私语,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英语测试,我考了56分,于是班里的同学便说:“考56分还当组长呢。”

  高考毕业时我毅然报考了师范,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在学校工作的几年里,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爱奉献给班里的孩子们。魏中阳是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名有个性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的年龄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孩子的智商还没到年龄,上课没有一点上课的意识更别说遵守纪律了。记得刚开学那天,全班32名同学,只有他一人哭哭啼啼找妈妈,看得我直皱眉头:都已经是小学生了,怎么还跟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似的?从那天起,我对魏中阳这个孩子就没什么好印象:这样的孩子,学习上恐怕真的跟不上呢。

  事实确实像我想像的那样,由于“年龄”小,他根本就管不住自己,上课了,他还在倚着桌子摇来晃去,老师讲的什么他根本就不听,好像也听不懂似的,上课时老师不提醒孩子都不知道拿书;下课了,别人要是碰了他一下他一定会以牙还牙,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唉,这样的孩子,让我和语文老师只摇头……突然间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不能让他掉队”我暗下决心。

  这之后,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他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听讲。比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不转头摇晃的时候,就会在本子上写呀写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做老师还没要求做的练习,问:“你在写什么呢?”他会特别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我在做题呢!”“老师还没要求你做呢,干吗这么着急啊?”“我怕小朋友做的时候我做不完呢!”哦,原来如此,由于他“年龄”太小,书写、算题的速度明显比其他同学要慢,他为了能早点完成就提前做了,我的心里突然地感到她是那么地可爱,其实,他是一个很要强的小男孩啊!只是不会听讲罢了,心中不免后悔自己以前对他的偏见和不耐心,也庆幸自己今天问了他,否则恐怕真的要抹杀一个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呢。

  下课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魏中阳,老师讲课还有小朋友向老师提问题或者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应该仔细听,这样你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并且还会发现你不明白的地方,把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来探讨。如果像你那样,不管什么时候都在那里埋头写呀算呀,你想想,不懂的地方是不是还会照样不明白?老师知道你是一个特别有上进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不过老师更喜欢一个会听讲,能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的你。以后老师讲课的时候能认真地听吗?”魏中阳很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我笑了。

  那以后的魏中阳,虽然上课时还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但听讲是比以前认真多了,还能试着提问题了,别人提的问题她也会积极去思考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我知道,一个阳光的小男孩正在健康地成长着。

  就这样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两年过后我被重新调到了一年级,当和班里的孩子们依依话别时,我们都泪流满面,孩子们喊着:“张老师你别走,我们喜欢你。”有的孩子家长后来打电话说:“张老师谢谢您两年来对孩子的关怀,尤其感谢您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想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名像我的恩师王老师的一个人,让世界上少一名自卑的孩子,如此而已!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同时它也能够发人深省。

  电影里讲的是一个名叫伊桑的7、8岁小男孩走向成功之路的过程。他和常人不太一样,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他有空间定向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他的学习障碍体现了集中性和差异性,尽管伊桑十分努力里学习功课,但每次他的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些是他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而伊桑在这些的学习障碍导致他的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等行为、情绪和社会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在刷牙时还是在考试时,他总是能有让人觉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爱画画,总爱在自然世界里寻求一些灵感;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加以模仿;他向往自由,羡慕鸟儿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谓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希望的是伊桑能像她们的大儿子一样学习成绩优异、活泼开朗。他们也错误地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用心。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被送往寄宿学校对伊桑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打击。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很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本来对于迟缓型、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父母和老师的这些行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在他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时校长让他上去领奖他都表现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库姆布斯老师说的一样,他是个沉默、胆小、无助的小男孩。他的这种孤僻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姆布斯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扮小丑、吹笛、唱歌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课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老师吸引了,他们在课堂上他很high地和老师老师唱歌跳舞。

  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也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心。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上,尼库姆布斯和伊桑分别拿了第二、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在家庭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电影的最后伊桑和自己的亲哥哥在校园里,高兴地玩耍嬉戏,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最好的结局。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期。在高中时期,我在的班级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班级里,很多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好,因此我们班爱学校的地位很低。当时有一个别班的老师说:让他们闹吧,学校就是个收容所,只要他们不把教室房顶掀翻就好。当时我听到这句话觉得很伤心,虽然我们班很多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才能。有人擅长跳街舞,有人擅长唱歌,还有的擅长唱双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我觉得都应该得到别人的认可。

  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来说,关心对他们来说是很关键的,他们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需要一个像尼库姆布斯一样来挖掘他们潜能的启蒙老师。当今中国更需要这样的小学老师,他们需要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小学生需要有这样具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来发现他们别人不能发现的潜能,并且激发这一潜能。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老师,更需要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新时代要求他们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协调发展。

  不过有的学生很有可能就不会在学习生涯里不会遇见可以开发他们潜能的启蒙老师,但是每个孩子却是有最疼爱他们的父母。即使可能不会遇到启蒙老师,作为父母,有必要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我们不可以不必像伊桑父母那样认为孩子的所学一定要能与别人竞争、养活自己。或许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吧!就像伊桑一样,虽然他有读写障碍,但他擅长画画有独特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与理想,我们应该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小朋友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7

  “我们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就是真的,那如果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就不是真的。但是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其实不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其实是真的。”这是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小男孩伊夏对 诗歌 《洞察力》“当我望向高处时,你是一充满云朵的天空,直到一头口渴的大象经过,或是我的朋友跳了进来。一个脚踏车的铃铛,或是一两颗小水晶,或甚至是一支盲公竹,然后这个云片开始分解,而你又再次变成了我们的河。”所做出的解释。一个八九岁的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由,他眼里的世界比同龄人和成人眼里的世界美丽的太多。出身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一个在父母和老师眼里的优秀哥哥;有一个成日只注重成绩和成就,还有点机械,却不知真正如何关心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个爱孩子却无能为力的母亲。小伊夏不喜欢枯燥的学习,也不能理解,所有的文字在他眼里就像是在跳舞,或是幻化成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动物。所有人都对他说:“为什么你就是不行?为什么你如此的笨?为什么你不努力?白痴、笨蛋……”。面对这些侮辱和责备,他总是用调皮捣蛋的行为方式来反抗他所面对的世界。终于他被学校退学,父亲决绝的把他送进了一所远离家的寄宿学校,自认为被遗弃的小伊夏从此就变了。在新学校里,他的生活里还是没有避免被指责、惩罚、嘲笑和否定。眼睁睁地一个鲜活、可爱的孩子,慢慢变得惊恐、苍白、麻木、安静……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他都无动于衷。他,成了一颗不说话的“星星”。那一双大大的眼睛曾经充满了色彩,如今颜色渐渐退去,只剩下一双空洞灰暗的眼睛。直到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 ,发现并拯救了小伊夏……

  一整部电影时长2个半小时,大约1个半小时我都在流泪。当小伊夏被大伙伴欺负独自跑到楼顶发泄情绪的时候;当因为打架的事被大人冤枉,被父亲责骂、不理解的时候;当小伊夏哭着求爸爸:“我会努力的,我保证我以后会努力的,求你别把我送出去!”的时候;当小伊夏逃课独自在街上闲逛看见伊父亲背着儿子,羡慕渴望父爱的时候;当小伊夏做恶梦和妈妈走失的时候;当小伊夏被送到了寄宿学校,爸爸妈妈的车发动时,他浑身一颤,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妈妈消失在路的尽头的时候;当夜晚独自在洗手间哭泣并勇敢的擦干眼泪的时候;当不会系领带被嘲笑的时候;当翻译错诗歌被老师和同学责备和嘲笑的时候;当上美术课因为专心的观察窗外的母鸟喂小鸟,而被冠名上课不专心责罚的时候;当被罚跪在教室门口,尼克老师想要靠近,小伊夏却表现出恐惧和害怕的时候;当伊夏在画画比赛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获得一等奖并做为学校年鉴的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而小伊夏,却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闪的眼神,那胆怯的神态的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深入人心,传递着让人透彻心扉的感动。

  小伊夏就是尼克老师小时候的自己,尼克老师的出现,让小伊夏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理解他的人。一个这样的与众不同的老师,不关乎成绩,只希望孩子能自己做自己,让我敬佩不已。影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小伊夏父亲去学校找尼克老师,想告诉尼克他们并不是一对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尼克说:“关心的确很重要。让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一个拥抱、一个充满爱的吻,都可以让他知道我们在关心他;或者向他表达‘儿子,我爱你。如果你感到害怕,可以来找我。如果你出错了、失败了,又怎样?我都会陪着你,不用害怕。’一再保证,让他明白。这就是关心,对吧。”(而不是口头上的一句“关心”)尼克还说了一个“所罗门群岛”的 故事 :“在所罗门岛,当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种,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然后开始对着树大声的辱骂,不用几天,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了。”小伊夏的父亲听完羞愧而去,他下来时,正好看到伊夏站在公告栏前,一点一点认字,然后读出来。伊夏爸爸为伊夏的进步感到吃惊,也很感动和自责。他从来没有好好去了解和关心儿子,只知道一味苛责他不用功不努力,态度不认真,总希望他能超过别人……思及此,他觉得没脸见儿子,悄悄离去。

  电影的结尾让人欣慰不已,伊夏通过尼克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变得活泼有生气,也让所有人知道了他的画画的有多好。我想小伊夏永远会记得尼克老师对他说的:“在我们之中出现了天才,他们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因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之中出现了赢家,艳惊世界。”

  Every child is special,我们不要试图去把他们改变成所谓的“优秀人”。他们有自己的天份和梦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以及耐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

  晚上,我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我觉得它很像我以往看过的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电影说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主人公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因为走神、发呆、考试零分被教师惩罚,父母也经常被叫到学校去谈话。最终迫不得已转入了一所寄宿学校。

  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的,他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是很少有人去关心他、理解他、包括他的父母。

  幸运的是,在这所寄宿学校里,一位美术代课教师用他阳光、乐观的心感染了不爱说话、自卑的小主人公伊夏,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画画。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差,他也有自我的长处,我们要用爱心去发现。在人生这个舞台中,谁都有可能成为主角,成为地球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二十):

  一个好教师,究竟能改变一个孩子多少?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完全就是沉浸在影片中了,这部影片要讲的太多太多,完全不明白从何说起,很好看的片子,所想表达的资料很多。然而我还是想挑尼康教师讲讲,他是一个好教师。

  尼康讲过很多话,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明白,外头是个竞争激烈的无情世界,只要差一点就可恶,是吧?我才不信这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本事和梦想。但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地想把每根手指拉得更长,去啊,把手指拉断嘛!”

  此刻还会有教师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本事和梦想吗?才华、本事、梦想,这些此刻都是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词汇。多少才华,因为成绩被抹杀;多少本事,因为无处施展而泯灭;多少梦想,因为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的无形压力而渐渐消失……此刻还有多少教师,多少家长会对着孩子说,去大胆追寻你的梦想吧!没有了吧,在教师眼里,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在家长眼里,成绩好的就是乖孩子;在社会眼里,有高文凭的就是有本事的人才……可是世上六十亿人口,又能有几个人才能做到将十指伸长到令人羡慕而又不断掉呢?

  “就像王尔德说过,只明白东西的价钱,却不明白东西的价值,这种人有什么用?”

  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师,即使是应对一个糟糕透顶的学生,他也不会万念俱灰;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师,会为一个学生去向校长争取让学生留校学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师,会牺牲自我的时间,来教导一个孩子从零开始;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个教师,他比这个学生的父母还要耐心,还要亲近学生。尼康就是这样的一个教师,从他的话语中,我便喜欢他,他是一个好教师,至少是一个教会你如何应对人生的好教师。

  即使明白,这只是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却依旧让我深深地感动。

  “关心?这是很重要的。关心有治病的效用,能缓解痛苦,让孩子觉得被需要。偶尔的拥抱和亲吻,表示我的关心。‘儿子,我爱你。’‘如果你害怕,就来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别担心,有我陪着你。’强化信心。关心。这就是关心,不是吗?”

  这是尼康教师向伊翔的父亲诠释的他自我认为的“关心”,很正确,不是吗?有时候,一个好教师,不仅仅能教会一个学生,甚至能改变这个学生周围的人。有时候,一个好教师要想教会一个学生,不必须要从学生入手,还能够从学生所接触的人入手。有时候,一个好教师,能让学生觉得,他便是他的再生父母。

  伊翔一个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却总是被权威而武断的父亲,硬是贴上了“态度恶劣”的标签;而伊翔的妈妈,尽管像许多母亲一样温柔慈爱与善良,却一样无法理解伊翔,帮忙伊翔,只能默默流泪。尼康以往在伊翔的家人面前说过这样一段话:“想想看,一个才8、9岁的小孩,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基本的事都不会做,同年龄小孩能简便上手的事,他都不会他吃了多少苦头,他的自信心都被摧毁了,藏起他的无法服从,他想必是和全世界敌对了,必须在那里大肆胡闹。此刻他连叛逆心也在那里被摧毁了,很遗憾,他完全不画画了。”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个孩子的叛逆心也被摧毁,看着伊翔在寄宿学校的点点滴滴,真真切切是痛在心里,甚至和家人接电话也不讲话了,甚至他最喜欢的画画,他也不再去画了,他不与任何人交谈,他天天被教师惩罚……再这样下去,他便不仅仅是一个读写障碍的孩子,他会将自我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成为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尼康如同一个天使般得存在,他依靠他自身的体会,他依靠他自我的耐心,一点点将伊翔的世界大门打开,一点点将伊翔带入他自我的才华,他自我的画画世界中去。其实尼康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他只可是是比别人多一点耐心,愿意细心地教导;是坚决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

  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伊翔的理解、宽容,对失败的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伊翔每一个小小的提高,鼓励他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

  感激尼康,让伊翔的人生又如水彩画一般绚烂多姿!

  然而在这世界上,像伊翔的孩子还有很多,可是像尼康这样的教师还有多少呢?不是每个孩子身边都能有这样一个教师的,不是每一颗即将陨落的星星身边总会出现使其发出耀眼光芒的天使。

  真心很喜欢这部电影,期望更多的孩子,能在地球上当一个璀璨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9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的小主人公伊夏会把相似的单词搞混了,他在“认字”过程中出了问题,在“阅读”和“书写”时,不能通过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了解字的意思。在阅读和书写中存在障碍,即所谓的“朗读困难”。同时他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天赋,比一般人在绘画方面有更强的能力。然而,在家庭教育中,伊夏未能被父母理解;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没能根据他的问题对他进行辅导,而是不断地把他赶出教室,同时伴随着同学的嘲笑,渐渐地,伊夏从学不会转变成不想学,写假请假条,翘课……最后他遇到了他的伯乐尼克老师,在尼克老师的带领下伊夏最终克服了朗读障碍,并且在尼克老师组织的绘画比赛中战胜了尼克老师最终获得了绘画冠军的感人故事……

  从这部影片中我在思考现在的教育,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应该怎么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1. 一.受社会影响下的家庭教育

  现在的社会过重地强调竞争,而在无形中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的关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师所说:“我知道外面是一个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95.7分,只要比别人差就是可耻的,对不对?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跟梦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着要图和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然后忙着去修饰,让它们看起来更长。如果哪天手指头断了,你们还要继续吗?”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沟通,给孩子建构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沟通。同时游戏也是增加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一个方式。两个人一起玩时,能帮助孩子学习做人的道理;而一个人在玩时,则能发挥它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作为我们的学生家长,你们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你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长甚至不经意间压抑他们的成长,教育只是引导与发现,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强加于孩子!

  1. 二.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现在更多地强调科学教育,而在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现在认识论一个特点就是把直观的经验提升到“知识”的水平,即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学生的任务就是获取知识,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结果,生动多样的教育过程就变成了客观的科学技术的灌输过程,教育成为科学化活动,教学效果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电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语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导致他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这让我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再次的思考。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是确信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人具有“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就像是树植根泥土一样,只要给予同样的知识学习条件,学生就能实现相近的学习目标。但是由于遗传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个体的认知能力还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班级授课制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成就了大多数人,而牺牲了他们,使他们成为“陪读”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1. 三.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做

  尼克老师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个词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写,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错误,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

  发现这一问题后,尼克老师首先是给伊夏树立信心,他在课堂上讲到:“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其实,在我们周围,是那些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最后鼓励伊夏说老师以前也和你一样,但是老师没有放弃,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尼克老师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夏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克老师组织的学校绘画比赛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克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伊夏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夏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夏回家,伊夏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克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夏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伊夏成功了,这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师智慧地发现伊夏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才发掘了孩子的天性,发挥了他的特长。虽然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杰出物理学家,但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让他们健康地学习,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多思考自己的教书育人理念是否正确呢?是不是需要像尼克老师这样,慧眼识千里马,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

  一个有阅读障碍的男孩,字母和数字在他眼里就像在跳迪斯科,因此他总是最后一名,大家都以为他品行极差,同学嘲笑他,老师责骂他,爸爸打骂他,只有妈妈关心、呵护他。就在他自信心即将崩溃的时候,一个特别的老师从天而降,改变了他的命运,发现了他对绘画的天赋。并主动要求替他做游戏,给他讲那些和他一样的名人的故事,用爱感化了他。使他恢复了信心与自信,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

  观看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我感动和震撼不已!但又绝不是“感动”和“震撼”两词就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这世上能有几个像这位教师一样能够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我认为剧中的这位印度小孩伊桑可算是一个“幸运的宠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不是遇到这位老师,恐怕伊桑这一生就这样完了,在遇到这位老师之前,他的童真、热情与天赋已被世俗无情地压制——对于校方与家长来说,分数与纪律远比前者重要。太喜欢天真烂漫的伊桑了,就连他家附近的两条大狗儿都和他像亲密的朋友一样。但是,当他的调皮、活泼和纯真被校方和家长无情地剥夺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感到心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在刷牙时还是在考试时,他总是能有让人觉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爱画画,总爱在自然世界里寻求一些灵感;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加以模仿;他向往自由,羡慕鸟儿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谓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希望的是伊桑能像她们的大儿子一样学习成绩优异、活泼开朗。他们也错误地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用心。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被送往寄宿学校对伊桑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打击。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很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本来对于迟缓型、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父母和老师的这些行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在他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时校长让他上去领奖他都表现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库姆布斯老师说的一样,他是个沉默、胆小、无助的小男孩。他的这种孤僻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姆布斯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扮小丑、吹笛、唱歌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课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老师吸引了,他们在课堂上他很high地和老师老师唱歌跳舞。

  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也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心。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上,尼库姆布斯和伊桑分别拿了第二、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在家庭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电影的最后伊桑和自己的亲哥哥在校园里,高兴地玩耍嬉戏,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最好的结局。

  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1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的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移地昂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住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中,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星星。

  看了《地球上的星星》(又名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心中的小星星)后,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可能你会一昧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你可能会一味的要求你的孩子成为老师口中被称赞的好孩子,你可能在想我自己的严厉是孩子学习上的动力,孩子会在未来感谢你的!

  孩子会明白的,外面的竞争是很严厉,很残酷的。只要你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你会在残酷的世界中失去活下去的能力的。

  但是,你现在的一昧的要求,你会让孩子很痛苦的,你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的,你会让孩子背负着过多的压力的。

  在剧中,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他不会默写单词,他的算术很烂,没有人知道其实在他眼里数字和字母是在跳动中的,他分不清B跟P,他会把字母和数字反过来写,是因为他根本不能。

  而不是,父母老师眼里的那样的,并不是伊夏的态度问题,并不是他的调皮捣蛋的问题。

  是他根本就不能,在被父母的叫骂声中,在老师的辱骂中,他不能跟不会是同一个概念,那他为什么要承认自己是不能呢 伊夏开始逃避,他用反抗来掩饰他的不能,来掩饰他的自卑。

  即使伊夏不能阅读和听写,但是,伊夏有着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的才能——画画。他的世界里,即使不能读,不会听,他也有着很强的画,很丰富的想象,色彩是他的朋友,动物是他的朋友。

  但是,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Ishaan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老师、同学和父母看到的是,他的缺陷,他的成绩差的没有人可以比他还差。没有人会看到他的才能,丰富的想象,超强的动手能力,美妙的色彩感知能力,没有人知道,或许,她们是知道的,但是,没有人会在意,画画和动手能力,不能再考试中为伊夏加哪怕那么一点的分,所以,她们忽略了。

  当伊夏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老师们的侮辱,同学们的嘲笑,甚至伊夏还要必须应对额外的与父母分离的创伤。

  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不见了。那个曾经笑容满面的孩子,不见了。那个留意美好事物的孩子,不见了。

  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变得惶惶不得终日,他变得无比的自卑......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Ram Shankar Nikumbh(Aamir Khan饰,他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大家总知道吧)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Nikumbh很快也发现了Ishaan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用时间、耐心和关怀,他最终帮助Ishaan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到最后,伊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Nikumbh。遇到了曾经是伊夏的Nikumbh,遇到了那个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师,从新从挫折中站起来了。

  可是,那些没有遇到像Nikumbh的像伊夏那样的孩子,她们有事何其的不幸。

  那个曾经被父母叫骂的伊夏里,那个曾经被老师辱骂的伊夏里,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是好孩子,年年第一的孩子的弟弟的伊夏,是不是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背井离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中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那个曾经因为哥哥的比赛无法看到久别的父母的伊夏,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呢

  我们在远离了,那个我们在埋怨教育的不公,埋怨父母的不公,埋怨老师的偏心的时候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成为了那时的父母,那时的老师了呢

  从开始浪漫天真的童年,相继带来孤苦伶仃的生活、艰难的学习压力的私立学校,最后的释放出伊夏德思想,展示出惊人的才华。

  这结局也是我们想看到的。影片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太多。

  影片展示的主题在于Nikumbh(美术老师)在伊夏家与父母讨论的话题。最经典的一句“家长不是在抚养孩子,而是在训练一匹赛马”我觉的这句话可以让有心的家长深思上一段时间了。

  是还孩子个童年,还是像赛马一样的训练。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出人头地嘛,简简单单不好嘛!在这个社会上真挚的天真、浪漫,社会的演变抹杀了一切。

  是什么,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的,看看这部片子吧!你们会收获很多的。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励志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症的男孩,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培养下,逐渐摆脱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影片要诠释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星星,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让其放出璀璨的的光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必须扮演好“寻光”和“放光”的角色。

  一、 伊夏父母的“寻光”与“放光”

  纵观整部影片,伊夏的父母和大多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所以他们不停地为伊夏的生活和学习而忙碌。伊夏的母亲每天夙兴夜寐:一日三餐、伊夏的洗漱、以及其它凌乱的家务活。为了这个家,她甚至放弃了工作。所以,伊夏父亲的养家任务也十分沉重,每天闻鸡起舞。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忽略了伊夏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伊夏是一个患有先天性阅读困难的男孩。或许是因为伊夏的哥哥学习太优秀,更或许是伊夏的父母认为自己的IQ足够正常,不会生下一个像伊夏这样的孩子,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让伊夏“放光”:母亲每天亲自辅导,不停地更换学校,结果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从未经历“寻光” 的过程,怎么可以让伊夏“放光”?他们对伊夏的强迫“放光”,使伊夏对学习、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信心。直到遇到了他的新美术老师——尼库巴。

  二、 伊夏老师的“寻光”与“放光”

  在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一直遗憾,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伊夏之前不停地更换学校,是因为在正确的学习时间遇到了错误的老师。那些老师很少深入地了解伊夏的实际情况和他的内心世界。我可以大胆猜想:伊夏在那段时间过得之郁闷,之痛苦。这也导致他乞求哥哥伪造病假条,帮助他逃课。同时也使伊夏学习生涯留下了丝丝遗憾:他在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学好,该和同学接触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后来,尼库巴老师终于在正确的时候出现了。他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尹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库巴对尹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所以,伊夏在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尼库巴老师,我想,他和尼库巴老师在一起的那段学习时光,一定很刻骨铭心。对于伊夏,尼库巴老师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尼库巴老师从其他角度为伊夏“寻光”,最后也成功地为伊夏“放光”。

  三、我们工作中的“寻光”与“放光”

  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顺利进大学,拿到高学历,到成年有优势的竞争力。而其他的可以无所谓,正如伊桑的父亲反复的问会画画有什么用啊?能帮助他竞争吗?教育工作者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一味的追求纪律,传统,荣誉,规则。而忽视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给了他们一个愉快的学校生活,我们就欠缺了他们一个有竞争的成年。可是,如果学习只是聚焦在成绩优秀的少数人身上,而同时忽视了沉默的那些,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为什么教育一定要这样牺牲一部分人来造就另一些人啊?对于受伤的那一类人,如何才能消除他们心里的阴影?什么时候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变得如此狭隘了?很少有人能够耐心的去发现一个人身上不同于其他人的优点,而简单的一张试卷,一张量表就轻率的判断一个人能力有多强,智商有多高。

  学生需要的是关注,重视,理解和接纳,可是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找过很多的人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我说:你们说,我听,说一切你们遇到的困惑,说一切你们觉得可能不会被接受的观点,说一切感兴趣和欣赏的事物。每次进教室,当我笑着去面对每一个用眼神在说话的学生,心里都感到无比的感动和温暖。我希望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与成绩和排名无关。

  家长,老师,用人单位都习惯了用考试成绩,学历来评判人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可是我们看到的终究是目前存在的状态,然后就肯定的用过去的经验急着贴上标签,这个学生怎样怎样,可是心理学中霍桑效应不是证明了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被挖掘出来么?在英语办公室里,我们有时私下交流说:虽然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能够顾及三分之二就很不错了。听了心里只感到一阵阵悲哀!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一?管住他们不闹事,不影响到那三分之一就算教学目标达到了?就算是前面的三分之二,现行的教学模式下,教育者关注的也只是他们学的怎么样,而没有关心他们过的好不好,压力,抑郁,自闭,很少有老师去了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成绩很好很受老师关注的三分之二,业之后也很少再有人会感恩,怀念初的老师。

  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如此。我们应从多种角度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高分”则“高能”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养成学的习惯,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教的方法。对于家长而言,任何情况下都应细心观察孩子成长的一言一行,帮助他们构建一些学习氛围;对学校而言,任何情况下都应正确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虽然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杰出物理学家,但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让他们健康地学习,成长。或许三年五载后,当我们再回首这些“小星星”时,他们已经在灯火阑珊处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几天前看了一部宝莱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心情仍激动不已,对印度的大学教育也起了看法,他们把大学填鸭式的教学比喻成谋杀大学生的罪魁祸首。本人对男主阿米尔汗崇拜不已。很巧的是,最近老师组织观看了另一部也是宝莱坞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再次感叹导演的高超的镜头把握感和剧本的厉害之处。然而在这部电影中值得一提是我们小主人公—依夏。此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依夏因为具有阅读障碍,成绩总是很差,而哥哥的总是校里最好的。所以依夏总被爸妈和老师批评。无计可施的爸妈决定送依夏去一所寄宿学校,可来到这里依不见起色,他再次成为大家朝笑的对象,开始变得对生活失去热情。当阿米尔汗扮演的老师出现后,发现他对画画很有天赋,却要放弃画画了。于是他积极帮助依夏拜托困境,为此展开了一次全校的画画比赛,最后依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军,同时也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还解决了家庭矛盾。

  对于依夏这个孩子是很希望的,他对事物有自己不同的视觉和感情。影片的开端是描述一个快乐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然而不过十分钟,镜头一转,一个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演变成了沉默,暴力的小孩。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他,又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自信。教师又该怎样面对所谓的“差生”?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一堂英语课中,小依夏上课不是那么的专心,眼睛望向窗外观察小鸟的喂食。很不幸,呗老师点中,叫他读一段文章。小依夏顿时就紧张了,回答的语无伦次。老师当然很不高兴,当众批评了他。我不知道这老师又没有听到依夏的解的释,他说:“它们在跳舞!”。我当时就在思考,如果当时这老师停下来认真问问他,情况会不会就不一样了?显然,老师没有,反而当众朝笑他,引得学生的哄堂大笑。小依夏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我想在我们求学过程中,对于这一幕大家并不陌生,或许你是被朝笑辱骂那个学生,或者是朝笑他人中的一员。面对上课不听话的,淘气的学生,教师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当众批评。要知道不过人处于哪种年龄段,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和关注,这种方式无疑是把这个学生推得更远,没有丝毫正面效果。既不能叫他全心听你课,融入进去,也不能改善他以后的态度。或许他以后再你课上不会喧闹,但无声的抗议不是更严重吗?

  毫无疑问,依夏是老师眼中严重的差生,成绩不好,学校态度也一塌糊涂。面对这类学生,老师家长更应该耐心观察,多于孩子沟通,绝不能强制镇压。只有用心沟通才能找到根本问题。或许有人会反驳了,当今一个班就有60,70个学生,老师哪有足够精力去一一过问?是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所在。我一向不喜大班政策,为了节省所谓的资源,把七八十孩子挤在一个环境下。社会,教育局也应该采取措施,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怎能为了眼前利益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再来说家长,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溺爱使得你们的孩子任性自私,面对孩子的霸道和无情,家长们难道不该反省自己吗?一味向孩子灌输读书万能的思想,使得学习利益化。在生活上无限宠爱关怀,但面对孩子的学校逆反心理却只是教条主义,只有好与不好,使得孩子丧失学习的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在学习上多关心孩子心理而不是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常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了,淘气了等等之类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他们是一张白纸,被画成什么孩子全守大人和世界的影响。因此,希望教师和家长用心培育,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爱因斯坦或者是李嘉诚,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们!

  再来说阿米尔汗所扮演的老师,一个成功老师的案列。他用耐心和自信打开了依夏的禁闭的心门,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我们可以想象下,孩子由于自尊和匮乏的知识,甚至在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自己的阅读障碍(一个小学生,不能阅读,失去了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又不跟外界交流,自然也不明白自己的问题)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不止这个一个问题。对于缺少自信,甚至是自卑的学生,身为教师第一首要任务就是给孩子建立孩子的机会,经常夸奖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比对孩子的不足指指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认为孩子第一任务就是成绩,而是成才!人们常说心总是偏的,博爱不来。老师欣赏优秀能力强听话的学生,正常的。是的,我们不能避免这个想法。但是,喜欢好学生和关心表现不好的学生并不冲突。

  我们在观看完电影心里都在感慨,很庆幸小依夏找到了伯乐老师,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才华也没有被埋没。反观我自己,现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常在思考,我又什么兴趣?有什么长处?画画?下棋?答案是沮丧的。我不知道自己的爱好,自然也不能发展成优点。将来我也将成一名人民教师,我也将尽力用心关心我的学生,成为他们的伯乐!

  很喜欢影片中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地球的星星,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也不能否认他们也有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来的光芒会更加耀眼!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如果,对孩子的希望,用快乐和成绩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们一般会对外说选择快乐,而对自己说成绩。我们明知道快乐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残酷的当前教育,我们的行动,最终都会站到成绩这一边来。

  如果,我们也将这样的选择,摆到孩子的面前,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同样,孩子们一面言着自己的心声,另一面却为着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把自己深深地埋在试卷的分数当中。

  面对如此的假设,人生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做?

  含泪看完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伊桑是一个八岁的有些自闭男孩,他和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他喜欢发呆,喜欢遐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些对于他的父母,对于所有的成人世界而言,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成绩的排名感兴趣。所以伊桑在学校,总显得那么孤立与卑微,在家里,又总会因不如优秀的哥哥,遭来父母的漫骂。影片的起始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抛出了尖锐的问题。有趣的是,在这部分中,导演把一些生活画面留给了伊桑的母亲,刻画了她为丈夫,为大儿子和小儿子如何忙碌的一个早晨,很明显,导演并不满足要给我们展现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而同时也在抛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上的保障外,是否还需要给予什么?

  伊桑惹出的麻烦,终于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对于离开,伊桑做出了焦灼不安的反抗,但是现实实在是太强大了,孩子永远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的。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伊桑的孤独愈演愈烈,他的痛苦与日俱增。

  与同伴相比,小伊桑显得如此的怪异: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辨别日常事物,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自理,一个8、9岁的孩子,如此这般,的确非常人之举。但是他特别擅长画画,他能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的小小画册上记录了曾经和父母在一切的欢乐,可是渐渐地,这个画册上没有了自己,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反抗,但是这一切,他勤劳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却全然不知,他们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丝毫不去关注孩子心里的想法,不去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表达。其实孩子再年幼,也都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

  看到这里,我被触动了。我在想,伊桑的父母,与我们中国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相像,在大人的眼中,成绩永远是孩子的主旋律,排名永远是孩子的指挥棒。有谁真正在意,我们幼小的孩子,面对学业的重压,他人的嘲笑,心理的窘迫,他们的内心有哪些挣扎与呐喊?我们做大人的,应该怎样陪伴我们的孩子?怎样辅助孩子,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需求和困难?

  好在,影片中伊桑是幸运的。一位新美术老师尼克的突如其来,让事件开始逆转。尼克用快乐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尼克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很快发现了这个叫伊桑的孩子并不快乐,甚至非常的危险。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他找到了他的父母,在他的家里找到了伊桑孤独与痛苦的原因。尼克想起自己的童年,与此时的伊桑是那么的相象,他决定要拯救这个孩子。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也找来了快乐。影片的最后,尼克老师与伊桑幸福的拥抱,尼克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的快乐画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也再一次引起我们反思。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将走向何处?为什么拥有大量世界级学科竞赛高手的泱泱大国,却在创造与发明能力上远远落后于他国……

  伊桑是幸运的,尼克老师也是幸运的,彼此幸会的支点,来自两人同样的生活境遇和爱好,伊桑遇到了一个能读懂他的老师,而尼克遇见了一个美术怪才的学生,于是关爱与接纳,感应与共鸣,使得金石为开,厚积薄发。

  我想,我是羡慕尼克老师的,因为他不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不需要深陷堆积如山的作业批改中,不需要整日辅导纠结于作业对错的学困生,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尼克老师没有来自上级学业成绩考核的各项指标,没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规则约束,他的课堂是开放民主的,是多元发展的,以至于那个野外举办的全校美术大赛,也是那么的人文、平等与宽松……

  我想,我是敬佩尼克老师的,因为他诙谐活泼的教学风格,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令孩子们兴趣盎然。他细致的观察,挖掘了伊桑潜在的绘画天赋,他用自己美好的师爱,撑起了自闭男孩的艳阳天。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尼克老师唤醒了伊桑的求知,他教育伊桑的成功案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楷模。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老师的正确答案。

  人世间,一花一草一世界,每一条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地球上的星星。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上级,能少一点分数的硬性指标,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亲切的掬一弯水月,那么,或许每一棵星星都能在浩瀚的人海中,熠熠生辉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看完后被片中的美术老师尼克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夏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而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现实生活中太缺乏这样的老师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

  现在的社会过重地强调竞争,而在无形中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的关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师所说:“我知道外面是一个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分…95.7分,只要比别人差就是可耻的,对不对?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跟梦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着要如何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然后忙着去修饰,让它们看起来更修长。如果哪天手指头断了,你们还要继续吗?”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沟通,给孩子建构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沟通。

  作为我们的学生家长,你们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长甚至不经意间压抑他们的成长,教育只是引导与发现,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强加给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现在更多地强调科学教育,而在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电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语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导致他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是确信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人具有“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就像是树植根泥土一样,只要给予同样的知识学习条件,学生就能实现相近的学习目标。但是由于遗传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个体的认知能力还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班级授课制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成就了大多数人,而牺牲了他们,使他们成为“陪读”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尼克老师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个词在一页之中有不同的拼写,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错误,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发现这一问题后,尼克老师首先是给伊夏树立信心,他在课堂上讲到:“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

  尼克老师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夏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为了让伊夏显露他的绘画才华,尼克老师向校长建议要举办绘画比赛,这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伊桑的画胜过尼克老师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伊夏成功了,这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师智慧地发现伊夏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才发掘了孩子的天性,发挥了他的特长。

  在每个班级几乎都会看到伊夏的影子。他们总是没办法集中精神上课,经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种各样可以拿起来玩的东西。作为老师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煎熬着。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动性,一点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动性,他们需要太多的个体关注。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成不了这位老师,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现实中孩子的状态要比电影更复杂,是因为即便我们关心,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更让我知道了: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面对教学实际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从心,但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你一定要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希望每一位教师能真正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热】】相关文章:

【热】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3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热】12-30

【热】《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27

【精】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1-01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12-29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荐】12-28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12-2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推荐】12-24

【推荐】《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