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观后感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人观后感1
电影《雨人》是1988年就拍摄的一部影片。该片在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激烈角逐中,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作剧本四项重要奖项。它描述了一个兄弟手足情深的故事。
看完了《雨人》,惊觉亲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在影片结尾,应对即将来临的离别,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动让两人的额头相贴。那个镜头缓缓地延续了将近一分钟,两人心灵的沟通在一刹那间迸发。虽然电影没有进行倒叙,然而之前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一幕一幕地从观众眼前闪过。欲语还休,弟弟闪烁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触,然而终是沉默。就连此刻回想起来,那时两人无声的共鸣仍不觉让人感动。
雷蒙是个不幸的孩子,先天的智力障碍没有使他得到更多的呵护。在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担心他会伤害这个弥补了家庭缺憾的新生儿,将他送到了护理院,从此与世隔绝。
然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雨人;非凡的数学与记忆潜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我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但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能够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沟通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每个人都需要爱,只但是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弟弟忽略了倾听。反观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何尝不是弄花了我们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爱,有一点是因为我们仿佛能够在他身上看到永恒。当他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们才明白在他对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岁月没有抹去他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他心底深处仍然死死地拽着那几年与家人共处的回忆:他的一垒,二垒的.喜剧对白、他的发黄的照片。这么大个人了,提到父亲时仍喊着爸爸。那些回忆已经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为抗击,执着地捍卫心中的宝贝。
300百万美金,把兄弟俩个联系在一齐;憨傻的哥哥最终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内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说,亲情是一种野蛮关系,因为你无法选取并且历时一生。然而,金钱却以更嚣张的姿态插足于人与人之间,让你无法阻止。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维加斯赌城大获丰收,背景音乐里歌手兴奋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内心写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纳的,他一无所知,全然听从。弟弟越是激动,这种反差越是扎人。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工具?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利用?雨人的单纯像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反射出人们急功近利的躁动。这是1988年的电影,到了这天,它依旧让我们心生向往。
雨人观后感2
达斯汀·霍夫曼拿到过两次奥斯卡影帝,一是1979年和“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对戏的《克莱默夫妇》,已经成为反映家庭生活的典藏佳片;二是1988年和汤姆·克鲁斯饰演手足兄弟的《雨人》。达斯汀·霍夫曼仅仅是一位身高只有1米66的小个子男人,如果没有钱,在今天的中国大概可以被称作“矮穷搓”。接触他的第一部影片,是那部同样经典的《毕业生》,用一曲the sound of silence唱响那个年代美国年轻个体的迷茫。但最近後来反复咀嚼《雨人》,深深为霍夫曼的演技折服。
查理(汤姆·克鲁斯饰)是一位濒于破产的汽车经营商,为混乱的生活忙得焦头额烂时,他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同时根据父亲留下的遗嘱他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一个哥哥,父亲把钱全都留给了住在精神疗养院的哥哥,查理当然是愤愤不已,于是起身去寻找这位传说中的哥。原来哥哥雷蒙(达斯汀·霍夫曼饰)是一位自闭症患者,独立生活障碍,畏惧飞机等交通方式,表现得跟傻瓜无异。查理认为,自己若可获得哥哥的监护权,那么就可以拿到父亲留給哥哥的300万美元,于是他出其不意地在疗养院护工眼皮子底下拐走了哥哥。
在查理携着哥哥雷蒙走在回家路途中,这感觉颇有些公路片的影子,影像的感觉像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经典影片,但是本片多出的许多回味之情,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一部可以与其媲美。看此片时和《心灵捕手》有些相似的感觉,最初有些浮华和喧闹在一次洗涤人心的事件中,最终有的人得到了救赎,而哥哥雷蒙和《心灵捕手》里的马特达蒙一样,也都算某种方面的天才,马特达蒙自己封闭自己,哥哥雷蒙则丧失了社会群体的生存能力。查理在路上发现了哥哥的数学天赋,心生一计带他去拉斯维加斯赌钱,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小赚了一把,暂时缓解了自己的危机。但因为畏惧飞机而只能汽车漫行的路上,哥哥着实让他跟着受了不少罪。印象最深的有两幕,一是雷蒙非要返回某个小镇去买一条内裤,还有走在马路中间时,绿灯突然变红,雷蒙立刻驻足不前,造成交通问题。哥哥幼龄心理下的自闭、强迫问题凸显无余。
影片初期的'感觉一直是吵吵嚷嚷的,直到一次在旅馆中投宿,哥哥洗澡被热水烫到以至失控尖叫,查理马上去安慰他,听到雷蒙口中说出的“热水会伤害小宝宝”的话,查理才如梦初醒,童年的“Rain Man”浮现出来,记起了雷蒙,误读名字的模糊印象,原来是自己很小时就陪伴在身边的哥哥。当尘封往事渐渐明晰,查理也开始用心观察呆傻的哥哥。到了影片结尾时,变得非常温情。直至查理洛杉矶的家,当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查理他的哥哥必须回最适合他的疗养院时,查理的头触碰着哥哥的头,告诉他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哥哥而自豪,而雷蒙还是什么都不知道,除了一声声无意识的应答““Yah”,还有突然冒出的“Rain Man”和查理名字的拼写——C—H—A—R—L—I—E。
雨人观后感3
世间总有一种温情让人难以忘却割舍,那就是骨肉亲情。这种亲情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正受到种种欲望的挑战时,人们选择了什么?电影《雨人》告诉了我们答案——亲情。
这是一部讲述兄弟间骨肉情深的电影。当查理多年之后仍然耿介于父亲当年对他的教育时,父亲的去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悲伤;相反,倒是300万美元的遗产让他为之寝食难安并欲穷尽手段。之后,他查明那些钱是留给他哥哥的。而这个哥哥他从未听说过,当然在记忆里他是以雨人(雷曼,因其发音不准读作了rainman)的形象存在的。无需否认,在最初阶段,查理丝毫没有念及兄弟之情,而是将其哥哥作为一种工具,即想获得对他的监护权,当然这种权利的背后是为了巨额遗产。而电影故事情节就是从这里展开,直到它复原了一个幼年的记忆和一份亲情故事。
父亲是怎样的人,电影中未作详尽的交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父亲对儿子的遗嘱做些稍稍的理解,他有着与不同常人的父爱,那种爱的深沉是小儿子在当时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相反,这恰是查理不悦的记忆并直接导致父子失和许多年。父亲对儿子的爱,之于另一个患自闭症的大儿子雷曼却是忘不了的;并且雷曼对弟弟的爱也如打上了烙印一般永驻内心,不容丝毫的侵犯。这种永恒的亲情和爱,它是美好的,无疑应当为人们所记住和怀念。
对幼年时代的事,人们有许多已经记不住了。那些所能记住的仅以残缺碎片的方式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流淌愈发支离破碎。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分割,并不关联或者有一定关联却不知为何关联,它随着时间将更多地成为回忆者对往事的一种记忆符号。这种符号不一定是具体的上述记忆碎片,也可以用美好或丑陋等修饰词一语概之,这似乎要归结于记忆碎片的影响力。这种符号和其他的记忆碎片的分割,使人回忆不起来,甚至有些时候人们不知不觉地去怀疑它的存在。但符号做为线索的确能使记忆碎片复原,即复原那个完整的故事记忆。这种对符号的还原记忆或许是经历者本人在稍稍留神时或许能记住,但电影的妙趣是将对事件的回忆和复原交给了雨人,一个残障人。这的确是值得一个正常健全人去做深刻反思的,那就是应该记住的和不能忘却的,具有良知的人们都记住了吗?
雨人是残缺的,而不残的是记忆。如果将其当做独立于每个人的一个天才记忆者能够帮助我们记住亲情的话,还不如归类于他可以是或者就是我们每个人记忆存储器或提醒者。电影是讽喻的,这种象征化的意义正是告诉我们,它表现了人们对自身亲情的缺失而不自知。
情节的记忆复原意味着亲情的完整,当查理将哥哥所带给他幼年一系列的记忆时,他感动了。他感动于哥哥的关心和爱护,他理解了父亲当年的教诲,他感悟于女友对他的爱,当然他更加悔悟于早年无知的任性和对亲情的漠然。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和欲望的世界里,他做了反思,最终没有迷失而选择了正确。
雨人观后感4
“孤独症”这个词,我并不感到惊讶!但我看了《雨人》后,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 患有孤独症的人,既然有如此超常的能力。让我体会到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并不等于没有希望。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患者的特长,将来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一员。
“雨人”确实存在,而不是故事中虚构的人物,他的名字叫: “ 金·皮克”。 电影里的雷蒙就是“ 金·皮克”。 他具有超常的记忆能力, 能背诵9000多本书,能预测天气,是数学天才,他在15门学科堪称“专家”。 他今天的成绩,是来自父亲的信念和坚持。 雷蒙自幼患严重的自闭症,终日沉浸在幻想世界中,行为异常,被视为痴呆狂。查理两岁时,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父亲惟恐雷蒙受到刺激不能控制情绪而伤害查理,于是把雷蒙送到一所精神疗养院,长期接受治疗。伟大的父亲去世了,还是不放心“雷蒙”, 留下3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寄托专业人对“雷蒙”将来的照顾和学习。
查理的父亲去世后, 律师宣布遗嘱时, 查理只得到一部1949年出厂的老式轿车,而他从不见过面的哥哥雷蒙,继承了巨额遗产。愤怒不平的查理立即带着苏珊娜去找哥哥。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哥哥是一位患有自闭症的患者。 查理没有了解自己的哥哥,于是假意替雷蒙申请出院回家,途中刻意讨好雷蒙,取得哥哥的信任,想谋夺哥哥手上的一半遗产。查理在途中, 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不能考虑别人的痛苦,不能去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查理主观地认为雨人没有思想,认为他一无所知,因而就不会去认真地理解雨人的内心世界。我想这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其实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也是怀疑对方的一种表现。查理在开始考虑雨人的感受也是在他发现了雨人身上的优点之后才开始意思到的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看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忽略了很多人的优点。尤其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弱点而去否认别人在这些方面的优点。
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经历,在某个时候突然理解了别人的意思后的幡然省悟,再回想起来他以前的一些行为时,感觉以前所有他的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而自己因为当初没能理解他的意思极有可能对他产生的种种误解。因而很多时候不要自己贸然去下决定,要真正地排除自己的偏见,开放自己的心灵与他沟通。明确他的逻辑,明确他的追求,明确他的难处,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尊重人,理解人,对一些事情才可能真正地明白。
所谓亲情比金钱更可贵。 查理和哥哥朝夕相处下,发现了哥哥在数字上过目不忘的惊人天赋,于是决定带哥哥到赌场一试身手,赢了很多钱 ,查理面临的困难得到解决。就在这段长途旅程中,查理和哥哥雷蒙慢慢产生浓厚的感情。让他懂得人生中还有比钱更珍贵的手足之情。
雨人观后感5
《雨人》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广泛的关于孤独症题材的电影。在第61届奥斯卡奖的激烈竞争中,《雨人》获得了8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作剧本4项奖。其实,国外相关题材的影片也不乏其数,但为何单就《雨人》能受到如此认可?不仅仅是导演以及演员达斯汀·霍夫曼、汤姆·克鲁斯的知名、制片和音乐等等的优秀,我想,故事本身所呈现的、给与每一位观众的,是一个亲情、手足情、人文关怀交织的情感表达,呈现出的是世上最唯美的人性画面!
我想感谢,感谢《雨人》对于孤独症的广泛宣传。
我们经常称孤独症患者为“雨人”,正是由这部影片而来,可见这部影片给大家带来到影响有多么的深刻。正因为这部影片如此的成功,才得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孤独症、从而去了解、关心、探究孤独症。可以说,这是从事特殊教育人员的必看资料之一。而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说,感人至深却自然如常的表演也牢牢的.牵动着每一个人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虽然是由正常人演绎的孤独症形象,却经得起专业人员的推敲,我想,也这是因为这一点,雷蒙的孤独症患者形象才能如此深入人心、真实而感人,才能成功地获得广大影迷的认可,才得以使大家认识一个“真的”孤独症!
我想感谢,感谢这部影片所传递的人文关怀的光辉!
虽然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影片中人物的生活状态、生活场景都略显陈旧,但有一种光辉却给这陈旧镀上了最耀眼的闪亮!我们会发现,当查理第一次进入疗养院、看到那么多有不同障碍的人时,是怎样的小心翼翼;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孤独症时,是怎样认真地向医生问询;当发现雷蒙的不安时,查理的女友是怎样真诚的道歉;当路边人家得知雷蒙的真实情况后怎样宽容的请他们到自己的家里看“人民法院”;当调解人不停的问雷蒙他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查理是怎样坚决地保护自己的兄弟……这一切一切真的让人感到由心的温暖、透彻的感动!这些情节不至于催人泪下,却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灵魂,它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这样做!
我想感谢,感谢再看《雨人》带给我的收获!
已经是第二次看《雨人》了。但这次的感觉更为深刻,因为我已经是一名工作一年之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老师了。站在一个孤独症教师的角度看《雨人》,不免心生遗憾——如果雷蒙自幼便能接受现在这样的干预、训练,我想他的生活将不仅如此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我又暗自庆幸——中国的孤独症事业蒸蒸日上,我们有大批的专家、训练机构、训练者,这是我们的福气!同时,我也深感压力与责任——作为一名实践者,我背负着千万个“雨人”的未来。不仅仅限于同情和怜爱,更要站在前沿,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吧!
雨人观后感6
看完了《雨人》,惊觉亲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当片子到了最后,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动让两人的额头相贴。那个镜头缓缓地延续了将近一分钟,两人心灵的沟通在一刹那间迸发。虽然电影没有进行倒叙,然而之前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一幕一幕地从观众眼前闪过。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弟弟闪烁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触,然而终是沉默。就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两人无声的共鸣仍不觉让人感动。
他是个不幸的孩子,先天的智力障碍没有使他得到更多的呵护。在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担心他会伤害这个弥补了家庭缺憾的新生儿,所以将他送到了护理院,从此与世隔绝。
然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雨人非凡的数学与记忆能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每当那个时候,观众席上常常是哄笑一片--与雨人木纳的表情格格不入。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
沟通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每个人都需要爱,只不过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了的难题,让弟弟忽略了倾听。反观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何尝不是弄花了我们的眼睛?
雨人之所以可爱,有一点是因为我们仿佛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永恒。当他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们才明白在他对弟弟的感情有多深。30多年的岁月没有抹去他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他心底深处仍然死死地拽着那几年与家人共处的回忆:他的"一垒,二垒"的喜剧对白、他的发黄的照片。这么大个人了,提到父亲时仍喊着"爸爸"。那些回忆已经刻在他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他就用最激烈的行为抗击,执着地捍卫心中的宝贝。
300百万美金,把兄弟俩个联系在一起;憨傻的哥哥最终感化了弟弟功利的内心,金钱与亲情的关系也到了如此微妙的地步。有人说,亲情是一种野蛮关系,因为你无法选择并且历时一生。然而,金钱却以更嚣张的姿态插足于人与人之间,让你无法阻止。
影片中,弟弟利用哥哥的特殊才能在拉斯维加斯赌城大获丰收,背景音乐里歌手兴奋的狂呼就是弟弟的内心写照。雨人的表情是木纳的,他一无所知,全然听从。弟弟越是激动,这种反差越是扎人。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工具?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利用?雨人的单纯像是一面诚实的镜子,反射出人们急功近利的躁动。这是1988年的电影,到了今天,它依旧让我们心生向往。
雨人观后感7
《雨人》整部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的叙述结构。
根据剧情的发展,电影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从弟弟查理的角度来说,即:排斥雷蒙,一心想得到父亲的遗产到发现雷蒙就是童年时为自己歌唱的雨人,发现他是那样强烈地想要保护自己。由此,故事完成了叙事的转折。在第三部分中,查理开始真心地想要和雷蒙住在一起,至于那些遗产,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本片在叙事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对比手法的运用。
两位主人公,查理和雷蒙,一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对亲情、金钱,甚至社会的重新认识;而另一个,却自始至终神神叨叨,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小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哥哥雷蒙,每时每刻都在极力地保护自己。从而,他的世界仿佛一块未被大漠的新玉般纯洁,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上所写的内容生活,只按自己一贯的食谱饮食,还一定要在11点钟熄灯睡觉。而经营着一家小汽车铺的弟弟查理则是个帅气潇洒却深受世俗沾染的商人。故事的前段,他的贪欲被父亲的300万遗产点燃了,甚至为此与女友闹翻。由此,影片的矛盾冲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而皆有弟弟查理的形象,更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上对于残障人士的歧视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中人性的迷失,赌城的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
“好笑的雨人,好笑的牙。”
“热水会烫到小宝宝!”
“绝不能伤害查理·贝比!”
听到这样的三句话之后,查理蹲下身来为雷蒙脱掉了鞋子,帮他盖好被子,然后说:“11点了,该睡了。”由此,在几十年之后,他完成了与与人的重逢,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心灵上的回归。
从辛辛那提到洛杉矶,得益于雷蒙害怕坐飞机、得益于雷蒙觉得高速公路不安全,于银幕前的我们好好地欣赏了一番美国西部的美景。在这一点上,《雨人》甚至被拍的有些公路片的味道。沿途从眼前掠过的`暗红色岩山、金黄色的高耸草丛、望不到边的碎石小道、干净的蓝天白云……而这些美丽的风景在灿烂骄阳的映衬下,在轻松明快的音乐伴奏下,仿佛都在高唱着爱与自由、纯真与自然的赞歌。它们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用最自然的方式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娓娓道来,即对于人类本性纯真、善良以及美好的深切呼唤。
影片中,导演巴瑞·李文森别有新意地设置了很多个通过雷蒙的视角看到的场景。比如铁桥上方纵横交错的钢铁支架,比如洗衣机滚筒里翻滚的衣物。这些镜头让人看了着实忍俊不禁。而笑过之后,也不禁慨叹起自己何时才能回到那样单纯美好的世界里去,此处的以小见大实在精彩,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与观众的互动。
本片一举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又在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四项重量级大奖,在电影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雨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雨人观后感12-05
《雨人》观后感03-10
雨人观后感6篇03-03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08-07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07-08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15篇)11-23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15篇11-04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15篇11-13
守岛人观后感07-07
《守岛人》观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