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观后感>《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时间:2024-05-20 12:03: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山的女儿》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第一集后,同为选调生的我心中感慨万千。第一次了解到选调生就是在学习黄文秀师姐的先进事迹时,黄文秀师姐在硕士毕业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时机,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剧中,父亲劝说女儿:“我们家里可比不上北京。〞黄文秀师姐的答复是:“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回去。〞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也是我选择报考选调的'初心,因为我明白家乡的开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努力和奉献,更明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开展中去。未来,我也会走到基层的工作岗位上、走到田间地头,我将时刻铭记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以优秀的黄文秀师姐作为典范,甘于吃苦、戒骄戒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扎根基层、不懈奋斗,在家乡土地上奉献我的青春、奉献一份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2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看完了,带给我的全是感动感动感动。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娃,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山,真心把村民当作亲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奉献一切。期间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怎不叫人动容。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事情的属实性应该和电视上差不多,毕竟是真有好人的,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感动的同时我有更多的是感慨,全国的扶贫工作都像黄文秀那样真心扶贫,我们还会有贫穷之说吗?同样是扶贫,黄文秀所代表的百色地区是那样一番景象,全国其它地方的扶贫呢?会是一个样子吗?应该是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是少数,这不全国就出现了一个黄文秀,多数地方的扶贫是不理想的,其它地方我不很清楚,我们这里的扶贫是令人失望的。

  我有印象的扶贫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我们这里的扶贫和她们完全不同,一般是由市县级各单位派干部到农村去扶贫。一个乡镇由乡镇委选出几个应该是最贫穷的村子,来做为扶贫的目标。事实上选出来的都是乡镇上最有名的最富有的,一般是一些大点儿的,不能太偏僻的村子,大概原因是太穷太偏的村子招待都困难,交通也不方便。所谓的扶贫都知道不过是这么回事,走走形式,象征一下,又改变不了多少,更谈不上扭转了。去名村大村这叫让钱花在脸上,宁愿锦上添花也别雪中送炭。那时的`套路基本一样,由上面各单位派出一到两名干部,进驻一个村子,在该村住在该村吃,一月要住多少天,一年下来多少次都应该有规定。他们在村里就是吃喝玩耍,毫无事干,和电视上演的大相径庭,大概是年代不同。别看他们有时间,又无事可做,可他们生活上还是需要专人照顾。大队为此专门找一个做饭的,伙食还挺好,平时就是扶贫的和做饭的吃,隔三差五或者有事时,村干部就一起用餐。一年下来连办饭的工资加招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时整体都穷啊。关键是他们没有在这里的必要,还发着工资,浪费人力。一到年底,村里反而向扶贫干部送礼。会计保管和办饭的一块拿着称满村子里收笨公鸡,再弄一些小米花生等土产,至于还送些什么外人就不清楚了。当然了,人家来扶贫还是对村庄有利,这样在村子待上几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算是扶贫结束。其间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块商议,给村里上个什么事?这才是扶贫的真实作用。一般都是给村里修一个小桥,或打一眼大口井,或盖一个学校等等。对村里的扶贫起作用不大,这是两千年时的扶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这里的扶贫还是不断,也说明了上面的决心。扶贫的模式也先进实用了,不只是单纯的给建一个什么东西了,也逐渐开始给上一个项目了。我了解的一个村子,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商议着给村里建高效保温大棚。这就实用多了,确实能为村里扶贫大有帮助。他们盖了高效大棚和普通大棚两种,这个花费巨大,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扶贫都给与这么大的帮助,这个责需要看扶贫的单位,该扶贫的单位是市财政局,可谓是财大气粗,一般是达不到这种规模。投上巨资,拿出好地,使上功夫可最后的结果同样是不理想。因为这些大棚不是针对贫困户的,村里明文规定,谁想种谁承包。村里的贫困户他能包的起吗?他们有人力物力和能力玩的转吗?最后全部成了村里的干部和村里有能力的人种植了,又是一次锦上添花的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扶贫需要那么高端吗?既然建上了不会再帮贫困户谋资金谋技术?直到圆满销售,就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帮助,不行吗?不会吗?就是管富不管贫。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扶贫操作。

  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大问题,建大棚花费巨大,说它花一百万也中,说花一百五十万也中,说花二百万也行,又很难掌握清楚,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做事出发点就不正确,其结果就一定不会好。甚至这个扶贫案例,在市扶贫大会上受到表扬都不算回事。

  这是我们这里一零年左右的扶贫模式了,至于现在的扶贫应该更先进了,也称呼第一书记了吧。但是其核心性质不变就很难见效。这也难怪出现不了第二个黄文秀,多数都这么一个素质,这个扶贫怎能真正做好?好在我们这里还不是那么贫困,都能说的过去。但是想想国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我们下边的所做所为对的起我们的党和广大百姓吗?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3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牢记初心使命,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山的女儿》铭记初心使命,用深入人心的故事,饱含情感的画面,激荡电视荧屏,凝聚榜样力量,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4

  近日观看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再次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打动。她用自己的热诚、担当、为民精神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书写了一代扶贫干部的壮丽人生。

  胸怀热诚,回归大山。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留在首都北京,毅然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前往广西任职前,他亲自去一趟资助其上学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黄文秀挨家挨户屡次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且手绘了“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都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开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那么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3.1%的长征。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正如20xx年《感动中国》对黄文秀的评价: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5

  看完电视,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还时常浮现在眼前,常令我感动不已。坐在电脑前,我想把我的感觉写下来,然而想写的话太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黄文秀心怀大爱。黄文秀刚来百坭时,和龙战山为度假村吵过,但当老支书三叔跟她分析建度假村不利条件,黄文秀主动向龙战山道歉。刚来百坭村时,大家还没有认可她,面对冷嘲热讽她从不见气,像个没事人一样。龚福洋到乡里,到县里去告她们,她还多次上门家访,在龚福洋的儿子偷着去昆明学种烟时,她亲自开车追到了白色,追到火车上。不管村民如何对待她,她都毫无怨言,想方设法地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她多次说我是百坭人,我们是一家人。

  她不是来镀金的,她是来帮助百坭村脱贫的。黄文秀是在国家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她和贫困户感同身受,贫困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中。为了保住砂糖桔,她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扩大枇杷种植面积,她们甚至揭发顶头上司的侄子。她想的不是个人得失,她想的是百坭村的脱贫。

  韦奶奶是个空巢老人,眼晴不好,提起她来,曾经的扶贫干部钱经理是一脸的嫌弃,说她身上有异味。黄文秀一点也没有嫌弃,亲切地唤她奶奶,得空就去帮她洗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一次,黄文秀从韦奶奶家出来,正好碰到了龙战山,龙战山问她在这里干什么?说她们家又不是贫困户。黄文秀说,我来帮韦奶奶洗头,我们村对空巢老人关心不够。龙战山私下里对蒙昌龙说,你知道韦奶奶多久没吃过肉吗?黄文秀知道,韦奶奶有一年多没吃肉了,那天过节,黄文秀特地叫人在镇上买肉回来,这件事对龙战山触动较大。

  黄文秀,是个乖女儿,父亲对她要求很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正在六叔那儿家访时,接到姐姐电话,得知父亲得了肝癌,当时就哭了。姐姐叫她快回去,只有她才能劝得动父亲。她立即赶回去,送父亲去住院,因为六叔喝了一碗酒,不能开车,龙战山开车送她。在回家的路上,黄元军打电话来,说钱经理送榨油机来,黄文秀说她今天有特别重要的事,回不去,黄元军说,妹,这事你不能不管。黄文秀说我知道了,挂了电话,委屈地哭了,她还是稳住了情绪,叫停车。此时此刻,她已是归心似箭,姐姐正在家等她呢,但是她说这事没处理完,她心里也不踏实。此时此景,半路返回,多少人做得到?

  在那用屯全屯脱贫的庆功会上,黄文秀高兴多喝了,送她们离开时,听到村民唤她是大家的“家长”。黄文秀转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家长,你们都有自己的家长,我也有我的家长,我的家长今天很高兴,这个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担心自己的`父亲,他想对父亲说,那用屯全屯脱贫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格局,才不会和别人计较,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把别人的奶奶当成自己的奶奶,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只有心有大爱的人能真正做到舍小家顾大家。

  黄文秀敢作为,勇担当,不怕得罪人。刚来百坭村时就宣布村委会室内禁烟。走访时,贫困户蒙昌盛的猪栏做得好,但是空的,她当即批评驻村干部小杨,作为责任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蒙昌龙说兰双应做党小组长不合格,和兰双应发生争执时,黄文秀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当即决定接下来的党课改为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种植户和昌龙嫂起争执时,黄文秀果断地叫村干部通知党小组长动员村民上山背枇杷,及时地解决了问题。

  短短八个月,黄文秀取得了让人钦佩的成绩。二0一九年元旦,黄文秀来到百坭村八个月之时,百坭村当年已有八十八户四百一十七名贫困人口脱贫,百坭村荣获脱贫攻坚先进村、文明建设先进村、优秀党支部三面锦旗。

  短短一年三个月,黄文秀帮助村民修好了路,架起了路灯,成立了烟草合社、畜禽专业合社、枇杷种植合作社。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更可贵的是,短短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里,百坭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人争先,个个奋进。黄文秀带动和激发了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干部党员拧成一股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百坭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到百坭村时,贫困户都躲着她,现在黄文秀一句话,村民冒着雨来了。雨中背枇杷,是百坭村民对黄文秀一年来的工作最好的“评语”。

  黄文秀想的不只是全村脱贫,想的不只是眼前的职责,她想得更远。黄文秀对北师大的师弟师妹们说,我们第一书记现在谈得最多的不是脱贫,而是如何保证在脱贫之后没有人返贫,如何保证脱贫之后一年比一年富裕,如何保证村民生活富裕了精神层面也有所改变,如何把村民的善良和自尊激发起来,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

  黄文秀不只说说而已,成立合作社是她防止返贫的第一步,她和新化镇其他第一书记起草的《乐业建议》,谈的就是在全面脱贫之后,如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如何提高村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最后一集,我都不忍心看,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忍心看。黄文秀在看望刚出院的父亲,返岗的途中遇山洪暴发,不幸牺牲,年仅三十岁。

  当噩耗传来,村里的人都哭了,韦奶奶一声孙女儿呀撕心裂肺,让人痛心。

  一个阳光美丽的小姑娘,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儿,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走了,走得让人不舍,走得让人心碎。黄文秀用她最美的青春,诠释着生命的意义,黄文秀虽然走了,但她永远活在百坭人心中,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人努力前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6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荣耀使命,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事业的伟大与卓绝,无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儿》客观呈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并真实展现出黄文秀在融入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从“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到“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的成长过程。

  剧中既没有回避黄文秀初出茅庐的稚嫩,也没有隐匿她遭遇的挫折。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位置分散,多个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城里来的女娃,能行吗?〞剧中,村民们的疑心让初来乍到的黄文秀面临严峻考验。村里的.懒汉黄元军一听到脱贫就跑;嗜酒如命的周六猛因酒致贫,一句“她扶她的贫,我喝我的酒,跟我有什么关系〞,不仅揭示了他贫困的原因,也代表了一种不关心、不信任的态度;连村委会的同事也对黄文秀的脱贫方案不抱期望,村支书农战山更是直言:黄文秀就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是拿百坭村当她的试验田。由此可见,百坭村的脱贫难度不仅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更在于人心。黄文秀有过沮丧,有过动摇,但依然选择坚持。她挥笔写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黄文秀正是在挫折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扶贫先扶志,关心群众先了解群众,先放低姿态,扎进泥土,从小事、实事做起。剧中,黄文秀第一次进村,从治理环境卫生,标准停车,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将微信工作群命名为“脱贫攻坚地表最强战队〞等细节做起,提高了村委会精神风貌和工作斗志;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黄文秀走村串户,满大山跑,一户贫困户都不落,绘制了“脱贫攻坚战役图〞挂在墙上,脱贫一户就插上一个红旗。她给村里安路灯,给村民参保新农合,让危房老人住进了崭新高楼,通过电商销售砂糖橘,成立百坭烟草合作社、酒业合作社,让村民真正挣到钱、得实惠,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这样一条鲜明的成长线,勾勒出黄文秀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扶贫干部与群众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情感脉络。《大山的女儿》里的黄文秀,不再是校园里的天之骄子,而是脚踩大地、满身泥泞,与百坭村融为一体的家人、朋友,是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大山的女儿〞。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7

  《大山的女儿》作为脱贫题材剧,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都返璞归真,让观众赞不绝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学质感。没有美颜、没有美白、没有磨皮。剧中人物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都以真实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接地气。崎岖的山路、绿色的大山,美丽但也贫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几公里,不开车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萧瑟破败,当时广西百坭村的风貌也在剧中真实呈现,有着鲜明的“粗粝”感。

  此外,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跟原型非常像。说着广西普通话的杨蓉,既有原生态的味道,又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更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尤其是她被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误会的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可谓信仰坚定,张力十足。在刘奕君生活化演绎下,农战山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跃然荧屏。众多观众点赞:“《大山的`女儿》各种小细节很用心,全民说广西方言,特别是黄文秀说的那句‘不得噢’,很亲切,太有感觉了。”“农战山一脸正气却封闭固执,刘奕君将这种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可谓自然真实,“土”味十足,这不是贬义词,而是乡土,是接地气。”

  不精致、不夸张、不做作!讲实事、说方言、诉真情!有剧评人评价:“这部电视剧采用了较为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质朴当中透露着真实感。”有观众表示仅看前两集,就已经感受到这部剧的浓浓诚意与质感,“土里土气的剧集细节,让人感觉无比真实,给人一种沉浸式观感,同剧中人共情,感受乡村

  扶贫的不易。”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8

  当下,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的事迹催人泪下,感触良多……

  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xx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刚上任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

  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x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xx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先忠后孝,把贫困户当“自家人”

  在一次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因该贫困户是一个醉汉,常年一人在家喝闷酒,村两委的人谁去做工作都油盐不进,难以沟通。

  这次黄文秀来到该户,他又在墙落里喝酒,黄文秀想尽办法想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该醉汉指着酒缸说:“舀一碗酒喝了,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不然别想在我这知道点什么。”

  没法子,黄文秀拿起碗,就在酒缸舀了一碗酒,艰难的喝了下去……

  就在此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告知她爸爸检查得了肝癌。

  作为女儿,听到此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懵了,一串串晶莹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颊上滚落下来,她拼命地想擦去,可是无济于事。

  村支书匆匆的送她回家,得尽快送父亲去医院看病。

  车在崎岖的山村公路朝她家的方向疾驰。

  黄文秀的手机再一次响了,贫困户家里出现了矛盾纠纷,让第一书记前去处理。

  她让村支书停下了车,略微沉思含泪道:“支书,掉头,我们回去吧!”

  “不行,村里的事情有人会处理,你还是尽快回家。”支书说。

  黄文秀:“不行得嘞,这样我走了,也心里也不安呀!还是回去吧!”

  支书只得掉头,回村处理矛盾。

  作为女儿,在听到父亲得了那么重的病,第一时间本是见见父亲,让父亲立即入院治疗。但黄文秀仍把村民的事情放到优先处理,然后才去处理家庭的事,这种“先公后私”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正是党员干部好好学习的地方吗?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的一生或璀璨或平凡,虽然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拓展生命的宽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把热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却将年轻的生命终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而黄文秀则不正是广西百色人民的骄傲吗?黄文秀的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她的精神,早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心中的一道标杆,激励着为民奋进的脚步。

  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解决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9

  近日,致敬“时代楷模”、真情再现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每晚都准时收看,这是三年前牺牲的扶贫英雄黄文秀。

  该剧以真实生动的细节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重塑了英雄形象,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观众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京城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的回到革命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被派驻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她说总得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

  生命有长有短,脚印有浅有深,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周岁,短短的.一生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让我们感动叹息而又敬佩!

  很多人走了就再也不想回去,但是总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这句话令人感动,它实实在在体现了黄文秀的初心起点,爱家乡。正是对家乡心怀热爱,才会在村民不搭理的时候,以帮忙扫庭院、摘橘子的实际行动“缠”住村民,才会到田间地头帮村民干农活,一遍又一遍的到不愿意开门的村民家中“套近乎”,意诚而心正,心正而后修身。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黄文秀同志为“镜”学习她“心里很快乐”的真情付出,多到田间地头,多到乡下农村,多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要沿着黄文秀的扶贫足迹,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求诸于自己的内心,把文秀精神传承好,用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回报党的培养。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0

  最近一周在网上看到很多剪辑来宣传这部电视剧,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点进去,没想到一进去就沦陷。黄文秀,这个曾经出现在我试卷上,考题中的女孩,让我肃然起敬。

  我敬佩于她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一毕业就拿到了国家电网的offer,但她却选择了回到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当一名第一书记,因为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穷的滋味。她从乡村一路走来,受到国家和好心人的资助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想要回报社会,让给更多人不再受到贫穷的困扰。就这样,她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那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在百坭村工作,黄文秀充分地展现了她身为一个党员、干部所具有的责任、担当、眼界和胸怀。她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脱贫,努力不让他们返贫,这是她的责任。当村民们有事,不管是大事小事,她总是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是她的担当。她不仅关注于村民当下的脱贫问题,还为他们脱贫之后如何实现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考虑。她还想在村里建立幼儿园、养老院,让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依,这是她的眼界。当遇到村里的懒汉,她不仅不嫌弃他脏乱的家,还主动为他整理屋子,为他洗衣服甚至主动提出要当他的妹妹,这是她的胸怀。

  黄文秀用她自身的美好品质感动着、感染着她身边的人。包括一开始有些懒散、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百坭村当地的干部们……

  百坭村的干部们虽然各自都有一些小问题,但是在与黄文秀书记共事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改变:村支书农战山开始为她考虑了,开始真的相信她是来带大家脱贫的,而不是镀金的;罗姐看到她为村民的事情奋不顾身,自己甚至为了要帮助贫困户而“威胁”自己的老公;。还有当地的村民无论老少,也都在被黄文秀所做的一切而感动着,他们自己的内心也在静静地发生着改变。在百坭村,脱贫致富逐渐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梦想,他们都在为这个梦想奋斗着。没有脱贫的,大家想方设法帮助他,脱了贫的,又要帮助其他人脱贫,甚至一见到自己的收益就赶紧拿出来一部分捐给村里。在百坭村,我看到的是一个齐心协力,齐头并进的团体,一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团体,一个对美好生活有着憧憬和向往的团体!

  黄文秀就像一根串起珍珠的绳子,她带我们看到了村委和村民的善良淳朴,也让我们看到了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这些第一书记们,经验共享,困难共“想”。在他们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的未来,看到了青春所绽放的最美的花。

  可是灾难却残忍地夺取了这个女孩的生命。是的,黄文秀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为此感到痛心和不舍。她的离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来自大自然的残忍。也让我们思考,身为青年,到底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是找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余生。还是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呢?我想,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不伤害他人利益,只要能问心无愧。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黄文秀倒下了,但是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无数个“黄文秀”还在奋斗着。他们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自觉地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价值的人生,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取无价的奋斗人生。

  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闪耀在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1

  近期CCTV—1综合播出以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都让我潸然泪下。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原本可以在首都找到一份体面且高薪的工作,然后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也正是在开展工作中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基层、奉献给了脱贫攻坚,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年仅30岁。她把温暖撒在了白坭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她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让我触动最深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黄文秀书记说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那个人。二是遇到山洪的时候对自己的介绍,我叫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知识改变命运。大山里的孩子,都是通过发奋图强读书走出去,用知识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多方多人多事证明,确实是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很多人都会忘记那个生养自己的地方,更有甚者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乡,更别说为自己的家乡干实事了。然而黄文秀做了一个别人不敢做、不愿意做的决定,她坚持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崇高信仰回到了那个生育她的贫困山区,开始了漫漫扶贫路。工作期间她自己手绘了一张村上的地图,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有详细的注解。她的细心、热心、决心坚定了她的人生信仰,她有自己坚持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她用顽强的意志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有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电视剧在拍摄期间,白坭村的老百姓驱车数小时就为了看一眼饰演她的女演员像不像她,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乡亲们不舍文秀书记的深厚情谊,也说明了文秀书记人虽然走了,但是她的形象却永远的印刻在了每一个群众的脑海里。

  文秀书记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值得我们怀念。她用青春书写共产党员的情怀,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宗旨。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然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落人后的一代。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2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这样向黄文秀致颁奖词,催人泪下。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则再次引领观众走进黄文秀30岁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人生,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泪目。

  换一种方式认识黄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英模题材剧,《大山的女儿》节奏飞快,艺术表达新奇,开场就以倒叙手法将观众的情绪迅速拉到顶点。暴雨之夜,黄文秀独自驾车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年迈父母担忧返程的女儿,百坭村同事不停打电话发微信预警山洪,让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该剧开篇用急促紧张的镜头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像对观众诉说一样,平静地介绍自己:我叫黄文秀,由此拉开了她30岁的无悔青春。不少观众表示:“好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开场的.山洪,黄文秀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绍,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泪为黄文秀而流。看着黄文秀殉职前在车内的自我介绍,再看她带着父亲看天安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越动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儿》,又像去年看黄文秀事迹图片展那样忍不住哭了。舍小我,为大我。内心有多热爱人民,才有如此坚定信念,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向黄文秀致敬!”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黄文秀不忘初心使命,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感人故事。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黄文秀学姐已经离开百坭村、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她身上的精神从未远离我们。回顾黄文秀学姐的一生,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给了她对抗生活的勇气。成年后,她不远千里来到长治学院求学,从广西百色到山西长治,这是红色精神的延续,是红色血脉的传承;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在那满镇挂职后,她又主动请缨,选择做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牺牲的那天夜晚,她怕耽误第二天的扶贫会议,没有选择留下。最终倒在了扶贫一线上。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文秀学姐一样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无私伟大的扶贫工作者们,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才如此向好。这种伟大的精神将持续激励着我,积极影响着我把青春的活力融入到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当中。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3

  《大山的女儿》是以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她从努力走出大山到后来反哺家乡,一直将“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理想信念,她带领百坭村的人民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作为党员干部,她始终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站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最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心系人民,心系党和国家,不畏艰难险阻,将党的事业当做奋斗目标,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秀同志的信仰和使命,争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4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领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定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体现。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5

  近期,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热播,全国网收视居高,热度不断升温。该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讲述了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奋战在脱贫一线。黄文秀克服困难、不懈努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

  黄文秀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扎根基层、反哺家乡,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深受感触:

  一是要坚定信念,汲取奋勇开拓的智慧力量、凝聚踔厉奋发的拼搏力量、迸发敢闯敢干的青春力量,始终坚定不负人民、不负党的决心,将青春热血奉献给我的家乡。

  二是要担当实干,俯下身子、深入地头、联系群众、做好调研,时刻听取群众的心声、心愿,用双脚丈量乡村的广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建立起实干为本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要提高本领,知识方兴未艾,科技日新月异,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对当代青年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多到问题现场调研,多在基层一线墩苗历练,加快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的女儿教案01-09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06-09

女儿生日妈妈感言11-22

女儿表扬信02-06

女儿婚宴答谢词04-12

女儿给父亲的道歉信11-07

女儿生日祝福语11-23

女儿祝爸爸的生日贺词11-25

女儿给父母的感谢信01-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山的女儿》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第一集后,同为选调生的我心中感慨万千。第一次了解到选调生就是在学习黄文秀师姐的先进事迹时,黄文秀师姐在硕士毕业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时机,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剧中,父亲劝说女儿:“我们家里可比不上北京。〞黄文秀师姐的答复是:“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回去。〞回报家乡、建设家乡也是我选择报考选调的'初心,因为我明白家乡的开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努力和奉献,更明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开展中去。未来,我也会走到基层的工作岗位上、走到田间地头,我将时刻铭记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以优秀的黄文秀师姐作为典范,甘于吃苦、戒骄戒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扎根基层、不懈奋斗,在家乡土地上奉献我的青春、奉献一份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2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看完了,带给我的全是感动感动感动。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娃,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山,真心把村民当作亲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奉献一切。期间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怎不叫人动容。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事情的属实性应该和电视上差不多,毕竟是真有好人的,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感动的同时我有更多的是感慨,全国的扶贫工作都像黄文秀那样真心扶贫,我们还会有贫穷之说吗?同样是扶贫,黄文秀所代表的百色地区是那样一番景象,全国其它地方的扶贫呢?会是一个样子吗?应该是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是少数,这不全国就出现了一个黄文秀,多数地方的扶贫是不理想的,其它地方我不很清楚,我们这里的扶贫是令人失望的。

  我有印象的扶贫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我们这里的扶贫和她们完全不同,一般是由市县级各单位派干部到农村去扶贫。一个乡镇由乡镇委选出几个应该是最贫穷的村子,来做为扶贫的目标。事实上选出来的都是乡镇上最有名的最富有的,一般是一些大点儿的,不能太偏僻的村子,大概原因是太穷太偏的村子招待都困难,交通也不方便。所谓的扶贫都知道不过是这么回事,走走形式,象征一下,又改变不了多少,更谈不上扭转了。去名村大村这叫让钱花在脸上,宁愿锦上添花也别雪中送炭。那时的`套路基本一样,由上面各单位派出一到两名干部,进驻一个村子,在该村住在该村吃,一月要住多少天,一年下来多少次都应该有规定。他们在村里就是吃喝玩耍,毫无事干,和电视上演的大相径庭,大概是年代不同。别看他们有时间,又无事可做,可他们生活上还是需要专人照顾。大队为此专门找一个做饭的,伙食还挺好,平时就是扶贫的和做饭的吃,隔三差五或者有事时,村干部就一起用餐。一年下来连办饭的工资加招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时整体都穷啊。关键是他们没有在这里的必要,还发着工资,浪费人力。一到年底,村里反而向扶贫干部送礼。会计保管和办饭的一块拿着称满村子里收笨公鸡,再弄一些小米花生等土产,至于还送些什么外人就不清楚了。当然了,人家来扶贫还是对村庄有利,这样在村子待上几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算是扶贫结束。其间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块商议,给村里上个什么事?这才是扶贫的真实作用。一般都是给村里修一个小桥,或打一眼大口井,或盖一个学校等等。对村里的扶贫起作用不大,这是两千年时的扶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这里的扶贫还是不断,也说明了上面的决心。扶贫的模式也先进实用了,不只是单纯的给建一个什么东西了,也逐渐开始给上一个项目了。我了解的一个村子,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商议着给村里建高效保温大棚。这就实用多了,确实能为村里扶贫大有帮助。他们盖了高效大棚和普通大棚两种,这个花费巨大,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扶贫都给与这么大的帮助,这个责需要看扶贫的单位,该扶贫的单位是市财政局,可谓是财大气粗,一般是达不到这种规模。投上巨资,拿出好地,使上功夫可最后的结果同样是不理想。因为这些大棚不是针对贫困户的,村里明文规定,谁想种谁承包。村里的贫困户他能包的起吗?他们有人力物力和能力玩的转吗?最后全部成了村里的干部和村里有能力的人种植了,又是一次锦上添花的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扶贫需要那么高端吗?既然建上了不会再帮贫困户谋资金谋技术?直到圆满销售,就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帮助,不行吗?不会吗?就是管富不管贫。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扶贫操作。

  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大问题,建大棚花费巨大,说它花一百万也中,说花一百五十万也中,说花二百万也行,又很难掌握清楚,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做事出发点就不正确,其结果就一定不会好。甚至这个扶贫案例,在市扶贫大会上受到表扬都不算回事。

  这是我们这里一零年左右的扶贫模式了,至于现在的扶贫应该更先进了,也称呼第一书记了吧。但是其核心性质不变就很难见效。这也难怪出现不了第二个黄文秀,多数都这么一个素质,这个扶贫怎能真正做好?好在我们这里还不是那么贫困,都能说的过去。但是想想国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我们下边的所做所为对的起我们的党和广大百姓吗?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3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牢记初心使命,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山的女儿》铭记初心使命,用深入人心的故事,饱含情感的画面,激荡电视荧屏,凝聚榜样力量,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4

  近日观看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再次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打动。她用自己的热诚、担当、为民精神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书写了一代扶贫干部的壮丽人生。

  胸怀热诚,回归大山。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留在首都北京,毅然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前往广西任职前,他亲自去一趟资助其上学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黄文秀挨家挨户屡次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且手绘了“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都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开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那么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3.1%的长征。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正如20xx年《感动中国》对黄文秀的评价: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5

  看完电视,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还时常浮现在眼前,常令我感动不已。坐在电脑前,我想把我的感觉写下来,然而想写的话太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黄文秀心怀大爱。黄文秀刚来百坭时,和龙战山为度假村吵过,但当老支书三叔跟她分析建度假村不利条件,黄文秀主动向龙战山道歉。刚来百坭村时,大家还没有认可她,面对冷嘲热讽她从不见气,像个没事人一样。龚福洋到乡里,到县里去告她们,她还多次上门家访,在龚福洋的儿子偷着去昆明学种烟时,她亲自开车追到了白色,追到火车上。不管村民如何对待她,她都毫无怨言,想方设法地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她多次说我是百坭人,我们是一家人。

  她不是来镀金的,她是来帮助百坭村脱贫的。黄文秀是在国家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她和贫困户感同身受,贫困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中。为了保住砂糖桔,她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扩大枇杷种植面积,她们甚至揭发顶头上司的侄子。她想的不是个人得失,她想的是百坭村的脱贫。

  韦奶奶是个空巢老人,眼晴不好,提起她来,曾经的扶贫干部钱经理是一脸的嫌弃,说她身上有异味。黄文秀一点也没有嫌弃,亲切地唤她奶奶,得空就去帮她洗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一次,黄文秀从韦奶奶家出来,正好碰到了龙战山,龙战山问她在这里干什么?说她们家又不是贫困户。黄文秀说,我来帮韦奶奶洗头,我们村对空巢老人关心不够。龙战山私下里对蒙昌龙说,你知道韦奶奶多久没吃过肉吗?黄文秀知道,韦奶奶有一年多没吃肉了,那天过节,黄文秀特地叫人在镇上买肉回来,这件事对龙战山触动较大。

  黄文秀,是个乖女儿,父亲对她要求很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正在六叔那儿家访时,接到姐姐电话,得知父亲得了肝癌,当时就哭了。姐姐叫她快回去,只有她才能劝得动父亲。她立即赶回去,送父亲去住院,因为六叔喝了一碗酒,不能开车,龙战山开车送她。在回家的路上,黄元军打电话来,说钱经理送榨油机来,黄文秀说她今天有特别重要的事,回不去,黄元军说,妹,这事你不能不管。黄文秀说我知道了,挂了电话,委屈地哭了,她还是稳住了情绪,叫停车。此时此刻,她已是归心似箭,姐姐正在家等她呢,但是她说这事没处理完,她心里也不踏实。此时此景,半路返回,多少人做得到?

  在那用屯全屯脱贫的庆功会上,黄文秀高兴多喝了,送她们离开时,听到村民唤她是大家的“家长”。黄文秀转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家长,你们都有自己的家长,我也有我的家长,我的家长今天很高兴,这个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担心自己的`父亲,他想对父亲说,那用屯全屯脱贫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格局,才不会和别人计较,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把别人的奶奶当成自己的奶奶,只有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只有心有大爱的人能真正做到舍小家顾大家。

  黄文秀敢作为,勇担当,不怕得罪人。刚来百坭村时就宣布村委会室内禁烟。走访时,贫困户蒙昌盛的猪栏做得好,但是空的,她当即批评驻村干部小杨,作为责任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蒙昌龙说兰双应做党小组长不合格,和兰双应发生争执时,黄文秀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当即决定接下来的党课改为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种植户和昌龙嫂起争执时,黄文秀果断地叫村干部通知党小组长动员村民上山背枇杷,及时地解决了问题。

  短短八个月,黄文秀取得了让人钦佩的成绩。二0一九年元旦,黄文秀来到百坭村八个月之时,百坭村当年已有八十八户四百一十七名贫困人口脱贫,百坭村荣获脱贫攻坚先进村、文明建设先进村、优秀党支部三面锦旗。

  短短一年三个月,黄文秀帮助村民修好了路,架起了路灯,成立了烟草合社、畜禽专业合社、枇杷种植合作社。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更可贵的是,短短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里,百坭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人争先,个个奋进。黄文秀带动和激发了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干部党员拧成一股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百坭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到百坭村时,贫困户都躲着她,现在黄文秀一句话,村民冒着雨来了。雨中背枇杷,是百坭村民对黄文秀一年来的工作最好的“评语”。

  黄文秀想的不只是全村脱贫,想的不只是眼前的职责,她想得更远。黄文秀对北师大的师弟师妹们说,我们第一书记现在谈得最多的不是脱贫,而是如何保证在脱贫之后没有人返贫,如何保证脱贫之后一年比一年富裕,如何保证村民生活富裕了精神层面也有所改变,如何把村民的善良和自尊激发起来,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

  黄文秀不只说说而已,成立合作社是她防止返贫的第一步,她和新化镇其他第一书记起草的《乐业建议》,谈的就是在全面脱贫之后,如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如何提高村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最后一集,我都不忍心看,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忍心看。黄文秀在看望刚出院的父亲,返岗的途中遇山洪暴发,不幸牺牲,年仅三十岁。

  当噩耗传来,村里的人都哭了,韦奶奶一声孙女儿呀撕心裂肺,让人痛心。

  一个阳光美丽的小姑娘,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儿,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走了,走得让人不舍,走得让人心碎。黄文秀用她最美的青春,诠释着生命的意义,黄文秀虽然走了,但她永远活在百坭人心中,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人努力前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6

  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荣耀使命,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项事业的伟大与卓绝,无需拔高、不必渲染,真实就是其最动人的力量。《大山的女儿》客观呈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并真实展现出黄文秀在融入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从“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到“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的成长过程。

  剧中既没有回避黄文秀初出茅庐的稚嫩,也没有隐匿她遭遇的挫折。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位置分散,多个屯距村部都在10公里以上。“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城里来的女娃,能行吗?〞剧中,村民们的疑心让初来乍到的黄文秀面临严峻考验。村里的.懒汉黄元军一听到脱贫就跑;嗜酒如命的周六猛因酒致贫,一句“她扶她的贫,我喝我的酒,跟我有什么关系〞,不仅揭示了他贫困的原因,也代表了一种不关心、不信任的态度;连村委会的同事也对黄文秀的脱贫方案不抱期望,村支书农战山更是直言:黄文秀就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是拿百坭村当她的试验田。由此可见,百坭村的脱贫难度不仅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更在于人心。黄文秀有过沮丧,有过动摇,但依然选择坚持。她挥笔写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黄文秀正是在挫折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扶贫先扶志,关心群众先了解群众,先放低姿态,扎进泥土,从小事、实事做起。剧中,黄文秀第一次进村,从治理环境卫生,标准停车,村委会室内禁止吸烟,将微信工作群命名为“脱贫攻坚地表最强战队〞等细节做起,提高了村委会精神风貌和工作斗志;为了全面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黄文秀走村串户,满大山跑,一户贫困户都不落,绘制了“脱贫攻坚战役图〞挂在墙上,脱贫一户就插上一个红旗。她给村里安路灯,给村民参保新农合,让危房老人住进了崭新高楼,通过电商销售砂糖橘,成立百坭烟草合作社、酒业合作社,让村民真正挣到钱、得实惠,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的心坎里。

  这样一条鲜明的成长线,勾勒出黄文秀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扶贫干部与群众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情感脉络。《大山的女儿》里的黄文秀,不再是校园里的天之骄子,而是脚踩大地、满身泥泞,与百坭村融为一体的家人、朋友,是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大山的女儿〞。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7

  《大山的女儿》作为脱贫题材剧,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都返璞归真,让观众赞不绝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学质感。没有美颜、没有美白、没有磨皮。剧中人物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都以真实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接地气。崎岖的山路、绿色的大山,美丽但也贫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几公里,不开车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萧瑟破败,当时广西百坭村的风貌也在剧中真实呈现,有着鲜明的“粗粝”感。

  此外,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跟原型非常像。说着广西普通话的杨蓉,既有原生态的味道,又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更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尤其是她被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误会的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可谓信仰坚定,张力十足。在刘奕君生活化演绎下,农战山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跃然荧屏。众多观众点赞:“《大山的`女儿》各种小细节很用心,全民说广西方言,特别是黄文秀说的那句‘不得噢’,很亲切,太有感觉了。”“农战山一脸正气却封闭固执,刘奕君将这种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可谓自然真实,“土”味十足,这不是贬义词,而是乡土,是接地气。”

  不精致、不夸张、不做作!讲实事、说方言、诉真情!有剧评人评价:“这部电视剧采用了较为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质朴当中透露着真实感。”有观众表示仅看前两集,就已经感受到这部剧的浓浓诚意与质感,“土里土气的剧集细节,让人感觉无比真实,给人一种沉浸式观感,同剧中人共情,感受乡村

  扶贫的不易。”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8

  当下,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的事迹催人泪下,感触良多……

  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xx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刚上任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

  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x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xx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先忠后孝,把贫困户当“自家人”

  在一次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因该贫困户是一个醉汉,常年一人在家喝闷酒,村两委的人谁去做工作都油盐不进,难以沟通。

  这次黄文秀来到该户,他又在墙落里喝酒,黄文秀想尽办法想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该醉汉指着酒缸说:“舀一碗酒喝了,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不然别想在我这知道点什么。”

  没法子,黄文秀拿起碗,就在酒缸舀了一碗酒,艰难的喝了下去……

  就在此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告知她爸爸检查得了肝癌。

  作为女儿,听到此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懵了,一串串晶莹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颊上滚落下来,她拼命地想擦去,可是无济于事。

  村支书匆匆的送她回家,得尽快送父亲去医院看病。

  车在崎岖的山村公路朝她家的方向疾驰。

  黄文秀的手机再一次响了,贫困户家里出现了矛盾纠纷,让第一书记前去处理。

  她让村支书停下了车,略微沉思含泪道:“支书,掉头,我们回去吧!”

  “不行,村里的事情有人会处理,你还是尽快回家。”支书说。

  黄文秀:“不行得嘞,这样我走了,也心里也不安呀!还是回去吧!”

  支书只得掉头,回村处理矛盾。

  作为女儿,在听到父亲得了那么重的病,第一时间本是见见父亲,让父亲立即入院治疗。但黄文秀仍把村民的事情放到优先处理,然后才去处理家庭的事,这种“先公后私”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正是党员干部好好学习的地方吗?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的一生或璀璨或平凡,虽然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拓展生命的宽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把热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却将年轻的生命终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而黄文秀则不正是广西百色人民的骄傲吗?黄文秀的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她的精神,早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心中的一道标杆,激励着为民奋进的脚步。

  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解决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9

  近日,致敬“时代楷模”、真情再现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每晚都准时收看,这是三年前牺牲的扶贫英雄黄文秀。

  该剧以真实生动的细节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重塑了英雄形象,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观众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京城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的回到革命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被派驻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她说总得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

  生命有长有短,脚印有浅有深,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周岁,短短的.一生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让我们感动叹息而又敬佩!

  很多人走了就再也不想回去,但是总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这句话令人感动,它实实在在体现了黄文秀的初心起点,爱家乡。正是对家乡心怀热爱,才会在村民不搭理的时候,以帮忙扫庭院、摘橘子的实际行动“缠”住村民,才会到田间地头帮村民干农活,一遍又一遍的到不愿意开门的村民家中“套近乎”,意诚而心正,心正而后修身。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黄文秀同志为“镜”学习她“心里很快乐”的真情付出,多到田间地头,多到乡下农村,多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要沿着黄文秀的扶贫足迹,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求诸于自己的内心,把文秀精神传承好,用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回报党的培养。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0

  最近一周在网上看到很多剪辑来宣传这部电视剧,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点进去,没想到一进去就沦陷。黄文秀,这个曾经出现在我试卷上,考题中的女孩,让我肃然起敬。

  我敬佩于她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一毕业就拿到了国家电网的offer,但她却选择了回到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当一名第一书记,因为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穷的滋味。她从乡村一路走来,受到国家和好心人的资助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想要回报社会,让给更多人不再受到贫穷的困扰。就这样,她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那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在百坭村工作,黄文秀充分地展现了她身为一个党员、干部所具有的责任、担当、眼界和胸怀。她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脱贫,努力不让他们返贫,这是她的责任。当村民们有事,不管是大事小事,她总是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是她的担当。她不仅关注于村民当下的脱贫问题,还为他们脱贫之后如何实现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考虑。她还想在村里建立幼儿园、养老院,让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依,这是她的眼界。当遇到村里的懒汉,她不仅不嫌弃他脏乱的家,还主动为他整理屋子,为他洗衣服甚至主动提出要当他的妹妹,这是她的胸怀。

  黄文秀用她自身的美好品质感动着、感染着她身边的人。包括一开始有些懒散、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百坭村当地的干部们……

  百坭村的干部们虽然各自都有一些小问题,但是在与黄文秀书记共事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改变:村支书农战山开始为她考虑了,开始真的相信她是来带大家脱贫的,而不是镀金的;罗姐看到她为村民的事情奋不顾身,自己甚至为了要帮助贫困户而“威胁”自己的老公;。还有当地的村民无论老少,也都在被黄文秀所做的一切而感动着,他们自己的内心也在静静地发生着改变。在百坭村,脱贫致富逐渐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梦想,他们都在为这个梦想奋斗着。没有脱贫的,大家想方设法帮助他,脱了贫的,又要帮助其他人脱贫,甚至一见到自己的收益就赶紧拿出来一部分捐给村里。在百坭村,我看到的是一个齐心协力,齐头并进的团体,一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团体,一个对美好生活有着憧憬和向往的团体!

  黄文秀就像一根串起珍珠的绳子,她带我们看到了村委和村民的善良淳朴,也让我们看到了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这些第一书记们,经验共享,困难共“想”。在他们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的未来,看到了青春所绽放的最美的花。

  可是灾难却残忍地夺取了这个女孩的生命。是的,黄文秀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为此感到痛心和不舍。她的离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来自大自然的残忍。也让我们思考,身为青年,到底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是找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平静地度过余生。还是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呢?我想,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不伤害他人利益,只要能问心无愧。那么,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黄文秀倒下了,但是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无数个“黄文秀”还在奋斗着。他们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自觉地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价值的人生,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取无价的奋斗人生。

  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闪耀在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1

  近期CCTV—1综合播出以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都让我潸然泪下。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原本可以在首都找到一份体面且高薪的工作,然后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也正是在开展工作中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基层、奉献给了脱贫攻坚,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年仅30岁。她把温暖撒在了白坭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她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让我触动最深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黄文秀书记说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那个人。二是遇到山洪的时候对自己的介绍,我叫黄文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知识改变命运。大山里的孩子,都是通过发奋图强读书走出去,用知识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多方多人多事证明,确实是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很多人都会忘记那个生养自己的地方,更有甚者都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乡,更别说为自己的家乡干实事了。然而黄文秀做了一个别人不敢做、不愿意做的决定,她坚持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崇高信仰回到了那个生育她的贫困山区,开始了漫漫扶贫路。工作期间她自己手绘了一张村上的地图,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有详细的注解。她的细心、热心、决心坚定了她的人生信仰,她有自己坚持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她用顽强的意志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有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电视剧在拍摄期间,白坭村的老百姓驱车数小时就为了看一眼饰演她的女演员像不像她,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乡亲们不舍文秀书记的深厚情谊,也说明了文秀书记人虽然走了,但是她的形象却永远的印刻在了每一个群众的脑海里。

  文秀书记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值得我们怀念。她用青春书写共产党员的情怀,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宗旨。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然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落人后的一代。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2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白岩松这样向黄文秀致颁奖词,催人泪下。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创作,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则再次引领观众走进黄文秀30岁平凡而伟大的奋斗人生,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泪目。

  换一种方式认识黄文秀。不同于以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英模题材剧,《大山的女儿》节奏飞快,艺术表达新奇,开场就以倒叙手法将观众的情绪迅速拉到顶点。暴雨之夜,黄文秀独自驾车行驶在崎岖山路上,年迈父母担忧返程的女儿,百坭村同事不停打电话发微信预警山洪,让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该剧开篇用急促紧张的镜头真实再现了黄文秀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讲到这里,导演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电影语言——杨蓉饰演的黄文秀直接面对镜头,像对观众诉说一样,平静地介绍自己:我叫黄文秀,由此拉开了她30岁的无悔青春。不少观众表示:“好故事越真挚,越打动人。开场的.山洪,黄文秀坐在车里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绍,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泪为黄文秀而流。看着黄文秀殉职前在车内的自我介绍,再看她带着父亲看天安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越动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儿》,又像去年看黄文秀事迹图片展那样忍不住哭了。舍小我,为大我。内心有多热爱人民,才有如此坚定信念,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向黄文秀致敬!”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黄文秀不忘初心使命,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感人故事。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黄文秀学姐已经离开百坭村、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她身上的精神从未远离我们。回顾黄文秀学姐的一生,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给了她对抗生活的勇气。成年后,她不远千里来到长治学院求学,从广西百色到山西长治,这是红色精神的延续,是红色血脉的传承;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在那满镇挂职后,她又主动请缨,选择做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牺牲的那天夜晚,她怕耽误第二天的扶贫会议,没有选择留下。最终倒在了扶贫一线上。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文秀学姐一样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无私伟大的扶贫工作者们,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才如此向好。这种伟大的精神将持续激励着我,积极影响着我把青春的活力融入到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当中。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3

  《大山的女儿》是以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她从努力走出大山到后来反哺家乡,一直将“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理想信念,她带领百坭村的人民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作为党员干部,她始终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站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最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心系人民,心系党和国家,不畏艰难险阻,将党的事业当做奋斗目标,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秀同志的信仰和使命,争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4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领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定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体现。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5

  近期,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热播,全国网收视居高,热度不断升温。该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讲述了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奋战在脱贫一线。黄文秀克服困难、不懈努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

  黄文秀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扎根基层、反哺家乡,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深受感触:

  一是要坚定信念,汲取奋勇开拓的智慧力量、凝聚踔厉奋发的拼搏力量、迸发敢闯敢干的青春力量,始终坚定不负人民、不负党的决心,将青春热血奉献给我的家乡。

  二是要担当实干,俯下身子、深入地头、联系群众、做好调研,时刻听取群众的心声、心愿,用双脚丈量乡村的广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建立起实干为本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要提高本领,知识方兴未艾,科技日新月异,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对当代青年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多到问题现场调研,多在基层一线墩苗历练,加快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