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观后感>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时间:2024-06-09 17:22: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

  今天,我去参观了上海汽车博物馆。博物馆的展示面积约10000平方米,分为历史观、珍藏馆和探索馆,整个展馆陈列了各式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

  我们先来到了一楼的历史观,在那里我看到了最早的车,他们基本都是木头做的。比如一列木头小火车,它全身呈桔黄色,车头后面的车厢上,“背”着一个木桶;再比如说一辆四轮老爷车,它的轮子也是用木头做的',左上角有一个喇叭,右上角是一个方向盘。一辆辆车子仿佛让我们回到了过去。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慢慢地把木头替换成了钢铁,使车身更加坚固;轮子变成了橡胶,使汽车行驶更加平稳;座位都包上了沙发一样的皮,使乘坐更加舒适……

  我还看到,许多汽车的车头上有各种各样的雕刻装饰,有的像一头飞快奔跑的猎豹,有的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二楼的珍藏馆,这里集中展示了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车型及一系列加油设备,生活用具,生动体现了人类社会与现代汽车割不断的亲密联系,带领我们领略了时间留下的痕迹,科技与艺术的光芒。从1890年的凯曼马车到1921年的劳斯莱斯,从1906年的凯迪拉克到1974年国产红旗,一辆辆珍贵的汽车仿佛正在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段流经岁月,汽车传奇。

  最吸引我的要数那辆1970年的红色玛莎拉蒂跑车了,它的外观十分霸气,最高时速可达248公里每小时,是当时无可替代的超级跑车。

  最后,我们徒步来到了三楼的探索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内部构造。原来,平时我看到的光滑外表,里面是那么复杂。每一个零件,好像汽车的经脉,围绕在周围,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在门口合了一张影,然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汽车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2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3

  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

  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到底是谁束缚了我们伟大祖先的思想?是谁导致了我们有极少的机会学习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权、桎梏思想的酷刑,还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学、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狱。这所有的一切,湮没了我们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们祖先在其他领域的开拓机遇。所有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缚着。光宗耀祖、身世显赫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动力。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这么一想,我们会猛然发觉,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大多却是娱玩观赏之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发明,开创性的理论,泽被万世的思想,却少之又少。就连我们引为为豪的四大发明也只能称得上是工艺发明,最多可以认为是技术创造,却也不是科学史上划时代之作。

  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人们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从汉代的开始接触火药,到唐代在战场上的牛刀小试,再到明清时代在军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间竟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时间。而在西方,同一样东西却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以至于后来利用中国人传给他们的火药做成了自己的坚船利炮,把一个泱泱大国打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火药仅仅是中国古代所有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是什么阻止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诚然,不是我们的祖先比外国人的祖先笨,而是因为他们早已被那些所谓的“正途”思想束缚的寸步难行。

  也许,没有必要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过于自豪。过长的发展历史也许是一种不幸,始终被一种阻碍先进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统治是这种不幸降临的源头。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4

  上周我们拿到了老师给的电影博物馆的票子,想着,大概是介绍电影的历史吧,于是我们便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在星期六的一天中,我们参观了上海电影博物馆,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和电影有关的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

  我们八个人(黄天爱、郦丝箫、宋雨青、刘陆淇、李昊、毛晔淳、周子红、叶哲宇),在星期六下午一点到学校门口集合,一起出发前往上海电影博物馆参加小队活动。所有的成员都到齐后,Let’s go!坐了14站56路公交汽车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电影博物馆。一进去,我们就坐了乘到4楼的电梯,在电梯的天花板上,有一个小小的屏幕,上面倒数着:“5(伍),4(肆),3(叁),2(贰),1(壹)”。当1结束的时候,电梯门就开了,刚一走出门,我们就进入了“星光大道”,地上红色的感应灯就像红毯一样闪烁,在两侧墙壁上有各种观众,记者的造型,闪光灯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我们就好像真的当了一回电影明星!

  再往里走,有一面长墙,上面都是有名电影明星,在墙边,有展柜,里面都是这些明星的文物,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墙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成龙,蝴蝶……突然我们被电影里独有的“咔”声所吸引,原来在一面景板墙边,真的有人拍剧!一个穿着老上海旗袍的美女在门前渡着,而这一幕却因为各种小的瑕疵,导演的不满意,而一遍一遍的重新来过。我们不禁想到,原来拍电影也不是这么容易啊!在金光灿灿的照耀下,我们看到了曾经上海拍摄电影场景的模型,大家都纷纷和“不动”的人物拍照。向前走着,一幅一幅的海报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原来百年发行放映展区透过模型、广告及百余幅各个历史时期的海报,回顾发行放映的百年历史,展示上海电影长盛不衰的文化魅力。我们的同学总是发现一张张大家小时看过的电影,常常引起一声一声的回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回忆电影的场景。

  不知不觉我们就逛完了一层楼,我们充满好奇的来到了3楼。还在自动扶梯上的我,就听见同学们激动地叫声“葫芦娃!”“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原来是一个个我们小时候熟悉的人物造型。在这一楼里,仿佛是回顾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在这里,可以在荧幕板前体验自己的配音和电影动作,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听听自己在电影里的配音是否和原著接近。听,是什么让大家都笑的那么开心?原来大家在看加菲猫,大家笑的不只是加菲的滑稽的动作,而是上海话版的加菲猫更引来大家的注意。我们还看了短片“梦之船”,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上海电影长河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上海的成长。

  来到二楼,这是一层体验楼,我们在此观摩影视作品的生产创作流程,而且还看到了在工作室:有叔叔阿姨在“平板电脑上”认真的画着动画。我们还看到了录音室等。那里还有手摇放映机、各种演员的服饰。突然听到了庄严国歌的我们急忙冲下1楼,哇,左边的一面柜子上大概有几百个奖杯吧,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流失,“咔嚓”八个少年的灿烂的笑容伴着“上海电影博物馆”字迹,一个下午的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悟了很多,原先一直很羡慕电影演员在影片里,社会上的风华绝代,遭众人追捧。但是这次活动中,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拍电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自身的素质要求,还有一定的耐心,看起来很容易的一条片子,都是经过上百次的演练铸就的,我们不能随意的说一部影片的不好,因为他们也都是用心血做成的。上海电影历史的发展,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改变,这更是让我们欣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5

  利用周末放假的机会,我和同学游览上海著名景点。此次我们所前往的,是位于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建馆以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各种展览115个。其中有的是反映馆藏特色,如“明清书法展”、“丝织刺绣印染工艺展”等;有的是反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成就,如“文物博物馆10年成就展”、“刘靖基捐献书画展”等;有的是各省市博物馆来沪展出的珍藏文物展览,如“敦煌艺术展”、“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等。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已对公众免费开放,此消息一出更受到了身处世界各地中外旅客的一致追捧,造福了大众,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展会时间,这次所展出的,是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为主题,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的展会。这次参观并没有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参观,展品将毛利人日常的狩猎、捕钓、编织、雕刻技艺,以及和他们戚戚相关的神圣仪式直观地演绎给观众。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传统毛利工艺加工制作的武器、吊坠、神器等物品外,也有毛利人与西方人接触以后利用他们带来的新资源。如金属等,制作的物品。毛利艺术是活着的艺术,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在适应历史潮流中不断演进、变化。在今天,新西兰人仍然对毛利文化与社会习俗存有敬意,可见毛利文化与我们当今社会的.民族文化之间还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一进入青铜馆,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来到二楼,位处二楼的是中国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是上海博物馆知名的收藏特色之一,馆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成熟的青瓷,还有人们熟知的唐三彩竞相争艳,给人以美的享受。暂得楼陶瓷馆展出的是从晋唐至清末的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尤其是那成对陶瓷佳品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接着我们来到三楼,三楼的展馆是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和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涌现出书法家丰富多姿的个性风格和书艺流派;形式丰富。类别多样的印章展品,则观众展示了中国印史的悠久历程和各个时期印章的不同风貌及其深厚的艺术内涵;还有就是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体现出了中国绘画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位于四楼的上海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居馆和中国古代玉器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汇、共同创造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馆内暖色的基调配合新颖别致的陈列设计更显独特,让人仿佛进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感受到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历代钱币馆充分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在浅灰色的基本色调的衬托下,更凸显它的悠远古朴、千姿百态;而走进中国明清家具馆,就犹如步入中国明清时代的园林宅第,颇有种高雅脱俗的味道;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器馆内件件的古玉器突显晶莹润泽的气色,图案纹饰更是纤毫毕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玉器文化高贵典雅、巧夺天工的艺术特征。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不光能大饱眼福,更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艺术气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国际经济中心,充满了根式各样现代化的先进设施,人人都在为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非常之快。他们生怕自己会被竞争者赶上甚至超越。所以,这个城市充满了喧哗、硝烟和永远忙不完的事物!空气仿佛变得凝重,生活变得越发压抑让人抓狂!当你心情不好却又不知去哪散心的时候,不妨就来博物馆。馆内柔和的灯光、宽阔的场地都会让你烦躁的心情舒缓很多,仿佛一切的压抑都能在这得以烟消云散,时间就在这一刻选择了凝固不前,让人们身心愉悦、留恋忘返!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参观好整个上海博物馆出来已经4点多了,我们都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此次的上海博物馆参观之旅很成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大家一起进行此类的观光之旅,学习、感受到更多!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6

  参观博物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上海博物馆倒是第二次了,毕竟是免费,毕竟博物馆大,毕竟常有特展。这次突然有些感受想写下来。

  历史记录着人类的脚步。从藏品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各种第一次。我想当时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今时自己的种种居然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而这些都是考古者孜孜不倦地为我们揭露的。看着这些藏品我能看出考古者的热情、梦想与希望。

  历史是一曲生命的赞歌。生物、人类在恶劣的环境、有限的资源下,爆发智慧,彰显对生存的渴望。生存之后衍生出了文明。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生存的地方,人们聚在一起,然后就有了文明。一切以生存为根本。有利于生存的就是好的,威胁到生存的就是邪恶的。在为生存烦恼的同时,有些人开始了创造,贫乏的物资不能限制人类的创造力,利用仅有的资源创造出工具,开发出新的资源进一步服务于生存。满足了生存之后,人类又抑制不住艺术能力的爆发。

  远古的艺术家开始用各种形式记录着生活,讴歌着自然之神与精神之神。自然之神的产生寄托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感恩与畏惧。那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和谐的,他们挣扎着活下去,他们摸索着与自然友好共存的方法。信仰哺育着人们的精神,同时丰满起艺术。艺术伴着宗教成长。从艺术作品中我们认识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神。那些远古的随着文明的消失而消失的神,那些在宗教冲突中被人抛弃淡忘的.神,被艺术保留了下来。我们从艺术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看到了神的身影。

  同时,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不同的文明中有相似的神祗相似的事件,比如大洪水灭世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西方后来流传的《圣经》、中国的《共工怒撞不周山》。我相信这些故事可能是人类迁徙、文明传播的结果,也可能是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的见证。

  文明随着迁徙与贸易走向世界,然后融入了当地的特色,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化。比如国际象棋(不同于中国象棋的西方象棋)居然起源于东方的印度。比如我们熟知的皮影戏在印尼另有一番风格。在博物馆里世界仿佛又由一条线索联系了起来。

  在博物馆里,感概着人类文明的同时,我亦不禁叹服古人的创造力与工艺,被陈列柜中的展品迷住。说说我最喜欢的部分:工艺,如精雕细琢的金器,惟妙惟肖的石像(尤其是安详的佛相,质感的肌理),精湛的书法技艺。神话传说史实,一个个似乎都能衍生出一段段或浪漫或惊奇的故事。许多漫画都由此取材,如《天是红河岸》《黄金的鸟笼》《圣传》《幻兽星座》,看完漫画回过来看相关的展品,那些名字变得熟悉可亲。感觉太奇妙了。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7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8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雄距在世界东方。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蜿蜒在山上的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秦始皇下令建造长城,到孟姜女寻找丈夫,最后明代开国元勋——徐达修筑长城。它蕴含着砥砺奋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谛,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来到玻璃博物馆,观看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开幕仪式。仪式过后,来到展播播厅,“天开海岳京师屏障”八个大字,顿时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浑、凝重、神奇与美丽。秦皇岛境内有223。1公里的'明代万里长城,它们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建筑精美、关隘众多、文物丰富、故事动人,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夺匠心独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长城由城台、马道、垛口墙、望孔、排水、射孔、宇墙、雷石孔、吐水嘴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讲解员叔叔特意讲了吐水嘴的作用,让我大开眼界。

  第三部分——雄关要塞长城烽火,主要介绍了榆关抗战对长城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军事武器——铁弗朗机。“戚家军的驻守,戚继光曾招募浙兵9000余人守之。”“9000人,这么多人”我不禁感叹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续传承,从70年代开始,秦皇岛市就出现了义务保护长城组织。当我看到展览柜里展示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维护长城的工作笔记和工作总结时,我才明白原来长城需要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修复。到20xx年底,张鹤珊与其他74位长城沿线农民一起,在村民中义务宣传长城保护知识。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来。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值得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长城建成后,经历数代人的坚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再次看到展厅里的长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那是因为我对长城爱的深沉……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9

  星期天,我们嘉兴晚报小记者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

  一大早,我们先来到教室等带队老师的到来。老师来后,我们排好队坐上大巴车,踏上了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旅程。在大巴车上,我感觉很是无聊。我东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吃东西,还有的在玩电子游戏……。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馆。我像是被关了多年后终于获救的“犯人”兴奋的从大巴车上“冲”下来。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觉和坐大巴车的感觉截然相反。博物馆里好玩,有趣,关键是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仿佛给大脑又可打开一个新的关卡;而坐大巴车很无聊、没劲。

  从大巴车上下来后,导游给我们先介绍了一些博物馆的外部特征及参观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我们的参观之旅就真正开始了。

  我们首先参观了“起源之谜”展区。这里有许多发明家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展品,还有很多关于地球是怎么出现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出现的,等等只是信息。穿过“起源之谜”展区,我们来到了“生命长河”展区。这里有许许多多动物标本,有熊、狼、鸟类、猴子…….,但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恐龙。只见一只巨大的蜿龙吊在半空中,摇晃着又长又粗的脖子在那叫着。看完这些标本,我们来到了有蛇、蜥蜴、蝴蝶、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样静静地趴在地上;鱼和水母很有趣,鱼儿们摇晃着尾巴,一会儿在珊瑚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里打闹、玩耍。看完这些,导游将我们领到“生存智慧”展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小动物们的聪明才智。比如,一只小鸟为了吃到躲在树洞里的小虫子,会找一根带杈的数值将小虫子捅出来;兰花螳螂为了躲避天敌,会将自己伪装成兰花的颜色……。看到这些我们小记者们都赞不绝口,议论纷纷,那场面热闹极了。再往前走,来到了“走进非洲”展区。这里有许多非洲的动物,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这里还有许多娱乐项目,但我最喜欢玩“点松果”游戏。由于时间不早了,我们看完“走进非洲”展区后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每个展区都非常有趣,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0

  在英格兰银行博物馆的中央天井栽种着一棵中国桑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棵桑树居然与世界最早的纸币——宋代“交子”有关,因为制作“交子”的原材料正是桑树皮。英格兰银行博物馆以这种方式纪念这段金融历史。1998年,时任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姜建清站在这棵桑树前感慨万分,西方对待金融史的态度让他震撼。姜建清以一个银行家的眼光、智慧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建立中国的银行博物馆的设想。

  民间瑰宝遍采撷

  桑树的“蝴蝶效应”很快就传导到黄沂海(现上海银行博物馆执行馆长)这里。1998年6月,上海银行博物馆开始筹办,黄沂海参与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发起“银行文化寻根”活动,抢救和搜集金融文化遗产。一时间,工商银行全员行动,参与到一场回顾历史、触摸历史、呼唤历史、再现历史的“群众战争”之中。黄沂海回忆:“活动得到的热烈反响出乎意料,许多退休的老员工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银行物品。一个工作证、一张老照片、一个尘封的线索,都给筹建组巨大的鼓励,那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

  一次,工行某支行搬迁清场,工作人员给筹建组打电话,请他们派人前去查看是否有有价值的“宝贝”。筹建组从杂物堆里翻到一个布袋,里面装有97枚雕刻精细的牛角图章,分别是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以及一些钱庄、当铺和保险公司的业务章,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一发现令筹建组欣喜无比,他们愈加意识到正在从事的不仅是一项普通的文化工作,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博物馆寻宝的过程漫长而曲折却又充满惊喜。馆藏的全世界仅存的机械记账机就是从工行虹口支行的防空洞淘出来的。上世纪四十年代,银行记账都采用手工操作,上海的一些大银行为了满足业务量激增的需求,引进了机械记账机,其既有记账功能,又有计算功能,并附带英文打字机,一直沿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馆藏的`这台“国民”牌机械记账机是美国NCR公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品,该公司上海办事处闻讯后,专门派人去银行博物馆查看。他们极为惊叹,即便是NCR公司也没有留存这款产品,他们有的只是档案资料。美国NCR公司总部为此特意发来一张30年代的美国职业女性操作“国民”牌机械记账机的照片送给博物馆留作纪念。

  老楼为解放前上海律师公会所在地。银行博物馆搬来之前,它是工商银行的复兴中路支行,一年吸纳100多亿元的存款,利润达2亿元。20xx年,工商银行下定决心整体腾出,让它成为银行博物馆3万多件宝贝的新家,常年展出5000多件。

  “大明通行宝钞”大过一张A4纸

  上海银行博物馆成立于20xx年,另一个名字叫金融博物馆,最初位于工行在浦东的大楼内。它声名远播,是全国第一家金融行业博物馆。海内外游客和同业想了解上海金融历史的,都会自己找上门来,1小时访百年路。每周二、四、六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观众超过10万人,在上海的行业博物馆里是个不小的数字。银行博物馆门口,巧遇几十人的学生参观团,一问,他们来自香港。

  钱庄水牌记录交易往来和银钱比价

  在上海建银行博物馆的想法,于1998年开始实施。现任馆长黄沂海讲述了博物馆由来的故事,感叹道:“还好及时收集抢救了那么多独一无二的老物件,使它们免于被当成废铜烂铁而散失的命运。再晚一点建银行博物馆,保存历史的难度就大了。”

  已卸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的姜建清,1998年时任工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在海外考察时,姜建清见过为数不少的银行博物馆和展示馆,他深有触动,觉得应该肩负起一份历史的责任。1998年6月,工行决定筹建银行博物馆,在行业内率先展开保护和抢救金融文物的行动,继往开来传承金融文化,激励奉公敬业、励精图治的精神。

  银行工作证

  上下一心,一场全行员工参与的“历史保卫战”打响了。仓库里的印章凭证等旧物,因装修即将废弃的橱柜和铁门,工行基层员工都会长个心眼,问问银行博物馆是否需要,还真收到了大量的宝贝。许多白发苍苍的离退休干部热心献计献策,捐献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银行物品。“即使有些珍贵的史料丢失了,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寻找它。”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1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了大城市上海。第一站,我们便到了有名的上海博物馆。

  今天的展览有很多,如:“古代青铜展”,“毛利人的世界展”,“古代陶瓷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古代陶瓷展”中的.那只“二管梅瓶”与那个做陶瓷的演示模具了。

  刚走进展厅,一股股凉风往我身上吹来,看着那一个又一个呈蓝色与白色相间的青花瓷,我似乎觉得青花瓷让人感到一阵又一阵强烈的孤单与寂寞,具有人们都无法探知深不可测的秘密。这时,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只“二管梅瓶”的前面,这只梅瓶从上到下都是蓝色,在蓝色中隐隐约约的让人看到有一些微微的紫色,最特别的就是它那个纯白色的壶口了。一般的青花瓷只有一个壶口而这只梅瓶的壶口却有两个并呈双交状看上去就像一个英文字母X。

  再来说说古代人民是如何造出瓷器的吧!古代的人可聪明了,在那时人们已经学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了,陶瓷也是。人们现在山上采集一些特殊的泥土放在木板上加水捣糊,再做出一个模子在窑坑中烧制,再拿出来裹上釉与在瓶上画上想画的图案在高温中烤硬即可。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而我们的子子孙孙正在淡忘么多的历史于文化,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的历史,不能让这些文化失传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门前八尊气势恢宏的汉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博物馆由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组成,分为四层,各层有各层的特色,第一层是青铜器馆,第二层是陶瓷馆,第三层是书画馆,第四层是货币馆。

  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参观队伍进入博物馆大厅,先来到青铜器馆。里面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大克鼎、牺尊、黄觥等青铜器历史悠久。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的古人就能创造出这么造型奇伟,花纹精致的青铜器,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参观完青铜器馆,我们来到了陶瓷馆。我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瓷器。一个叫汝窑盘,它是北宋时期的茶壶,质地非常坚硬,到现在一点磨损的痕迹也没有,完好如初。我想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镂空高柄杯轻薄易碎,杯壁仅一毫米厚,因此被称作“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画着青色的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张牙舞爪,好像在找谁比试;有的两条龙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奋力往天空飞去,仿佛要去摘太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龙,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一晃而过,转眼就要离开博物馆了。我回头凝望身后的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书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到骄傲!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3

  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栩栩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

  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4

  本周的快乐活动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铁路博物馆。

  走进这幢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大楼,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代表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史各个阶段的800多件展品静静地诉说着或久远或现代的故事。

  按照1876年建成通车的'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曾经运行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先导号”1:1的仿制品、清光绪年间的火车时刻表、铁路早期用灯和铁路司机用表,一系列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让我们认识了时代的变迁。50年代火车小站行车室展区的“铁路员工”别提多逼真了,起初同学们还以为是真人扮的,走进一看才知道是蜡像----简直以假乱真。

  最让大伙感兴趣的莫过于和谐号机车仿真操作台了,它可以模拟高速铁路运行周围的环境声响,大家争相站上模拟平台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屏幕上火车转弯时,我在平台上感觉身体也跟着倾斜晃悠似的,真是身临其境。想想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火车一百多年前刚引进时,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中国还不具备自行制造机车的能力,而如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铁时速已超过三百公里,早已是今非昔比。相信等我们这一代长大、掌握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后,中国铁路的发展会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5

  中午时分,我和妈妈来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馆,这是1996年新建的馆。里面有四个楼面,一万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展出了上起一万年前,下至二十世纪初的.青铜、陶器、书法、雕塑、玉器、家具、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

  我首先来到一楼的青铜馆,里面陈列着从夏代到战国时期的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水器和兵器,它们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而美观实用。雕塑馆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铜铸件件是精雕细刻。二楼的陶瓷馆详细地介绍了制陶的每一个过程。书法馆里是浓墨喷香,会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馆里的400多件宝贝是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家具馆里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欢少数民族馆,里面的服饰、染织绣、陶器、面具、藤竹编,这些风格迥异,色彩绚丽,巧思独具的创造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奇葩。让老外们流连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聪明才智。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02-16

(优秀)上海博物馆观后感02-10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范文11-25

博物馆观后感11-25

博物馆观后感11-28

关于博物馆观后感02-21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11-25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11-05

首都博物馆的观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