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心得体会>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时间:2023-12-18 13:20:0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1

  若岁月懂得收敛,郑伯的棋盘不失为一场好戏。

  历史风云,变幻无常。在春秋的某一年,郑伯克段于鄢,初上任的郑庄公终于灭了把“火”。而作为长兄,对于弟弟共叔段,郑伯最初总是“深明大义”的。

  古代君王之家,尔虞我诈、兄弟相残,自然不可避及。郑伯何其有幸,在封建大家族中,生为嫡长子,固然是天命不凡。可,郑伯却又是何其不幸,因为出生时难产的原因,便不受母亲姜氏的宠爱,在原本应当享受母爱的阶段,母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弟弟段。

  年少的时候,郑伯也曾想,母亲对自己,是否在针眼里挑刺?处处看不惯?每声平淡的“寤生”在对弟弟段的宠溺面前,自是不足挂齿的。任岁月漂泊游荡,不过孤舟一叶。在小郑伯眼中,武姜氏,不过便是在很久以前,从申国过来服侍父王的一个美女罢了,当然,在她面前,郑伯自是不敢多言的。

  心中有乾坤,自能定大局。郑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沉稳庄重。年岁一转,到了郑伯即位之后,他深知,母亲会为弟弟段呜不甘,出于道义,将”京”地封给段,段被称作”京城大叔”。没过多少日子,火便开始烧起来了,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

  郑伯深知,“虎的'爪牙大了,将会养虎为患”,弟弟的野心,母亲的立场,他怎能不以为然?诚然,“为君者遵君道”,他表现以宽容的姿态,实则是以大局为重。

  得了好处的段自认为可以胡作非为,却浑然不知郑伯的城府。“纵共叔段之欲,养共叔段之骄”,一时的好处让段尝到了甜头,却没有让他明白哥哥的"苦心",不断征讨,不断膨胀。终有一日,发展到了"自作孽不可活"的地步,火终于将欲望点燃,段,还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江山,不过尔尔,母亲会为自己撑腰,那个王兄,共叔段,又怎会将他放在眼中?

  这盘棋,郑伯下的艰险而谨慎。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作为兄长,他以包容的姿态一而再、再而三的忽略弟弟的不敬,作为君王,何其有幸,得天下殃殃?看似退让的步伐让民心所向,最终京叛共叔段,膨胀至及、目空一切、满盘皆输。

  也许是怕史官赖上自己一笔麻烦帐,对于母亲的态度,郑伯的确也是变的极快,那两句”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恐怕并非母子情深,也只当是郑伯糊弄后人的玩笑罢了。

  郑伯的乾坤何其妙哉!对母亲、对弟弟,深谙世故。久居在心里的隐患,选择时机,一举奸灭。共叔段的失败,也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公的大智慧,深深的隐藏在他的乾坤里。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2

  文章开头讲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娶申国女子为妻,生下了后来的寤生和共叔段兄弟俩,由于生(庄公)是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这是难产,使母亲很惊讶,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他母亲一直很讨厌这个儿子,喜欢共叔段,多次在丈夫郑武公面前说想要立共叔段为国君,武公没有答应,武公死后大儿子寤生继位为郑庄公,母亲姜氏请求把制这地方封给弟弟共叔段,庄公说这地方不好,虢叔死在那里,后来又请把京这地封给弟弟!所以当是人称“京城太叔”

  上面所述的故事为以后的兄弟挣权夺地埋下伏笔,由于母亲姜氏这种不公平的私心对弟弟的偏爱导至了自己与弟弟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所以母亲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这种愚孝思想和处处忍让态度,使母亲和弟弟得寸尺,肆无忌惮的扩张土地,修补城墙,储备粮草,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准备袭击都城,而母亲作为内应打开城门来取代自己的王位,而且祭仲和公子吕等大臣的建意也没有采纳,后来到了最后一刻才发兵诛杀弟弟,把母亲幽禁在城颍这个地方还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听取了颍叔考的'意见假惺惺的挖隧道母子才能相见,文中的郑庄公有以下三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一:庄公处心积虑他故意让弟弟和母亲范错,而且不闻不问,始终忍让,欲擒故纵为了诛杀弟弟找机会,有意让弟弟日益骄横等时机成熟才出师有名,一网打尽!

  第二:因为古代儒家“仁”的思想和孝道文化的影响,用“仁”的思想去套所有的政治事件,实在太可笑了!文章从姜氏厌恶庄公而偏爱共叔段开始,写到共叔段在封地京邑,不断扩大势力,暗中预谋反叛,点出了故事的基本矛盾,矛盾越来越大导至兵戈相见。

  第三:在矛盾发生后他为了围护自己的君权必须把母亲幽禁起来,并说到死不复相见,后颍叔考以身作则给庄公上了一堂孝道课,并且为了不给庄公丢面子,为他说出的话承诺,出叟主意让母子在隧道中相见,这种大费周折就是为了让君主郑庄公即不失君主的权威性,又尽到了孝道!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他起初就不应该太放纵母亲和弟弟过分的行为,作君主的不应该优柔寡断,才给国家和自己酿成大祸!

  我读完《春秋左传》这章后为了支持我的论点查阅了《春秋谷粱传:隐公元年》这章来说明,原文是“贱段而胜郑伯也。何胜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

  意思是(《春秋》贬斥公叔段,更加贬斥郑伯。为什么更加贬斥郑伯呢?是贬斥他处心积虑,最后终于实现了杀害弟弟公叔段的目的。于鄢,是说郑伯追杀共叔段时穷追不舍,都追到了离城很远的鄢地,就像是说从母亲怀里将共叔段夺过来杀掉一样,太过分了!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3

  千年已过,往事成谜,我们不知道所谓"郑伯克段于鄢"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凭着文中简短的描写知道了这是个不受宠的儿子用心机与手段将弟弟逼向绝路的故事。

  武姜生下长子与少子,光凭名字就能看得出她对这两个孩子的喜恶。比起弟弟充满美好祝福的"段",庄公的名字显得又难堪又耻辱。而武姜向武公请求立少子为世子时,就已经可以看得出武姜对于长子已经持有放弃的态度了。不过好在武公的头脑是清醒的,依旧让庄公成了继承人。"世子"这个位置也许成了庄公凄冷童年里唯一的安慰。

  童年积累的阴影在庄公的头脑里盘旋,但是对母亲和兄弟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他也许想过要成就一番伟业,让母亲惊喜让弟弟崇拜,希望他们把他当成普通的家人看待,但是事与愿违,上有武姜的步步紧逼,下有叔段的虎视眈眈。庄公这才意识到了,母亲对他根本没有喜爱,弟弟也不会把他当兄长和君主一样尊敬。他一遍一遍地答应武姜的要求,给了叔段尊贵的地位。一个孝子和友兄的形象就这么展现出来了,我想庄公曾经是真的要树立这么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母亲和弟弟的得寸进尺让长时间处于孤独痛苦境地的他终于在长时间锻炼出来的隐忍中爆发了。

  庄公用最阴险的手段将叔段逼向绝境,用最绝情的话把母亲困于城颖,一个本来就畸形的家瞬间支离破碎。

  从始至终他都还是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冰冷的王座,孤独地后悔。然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母亲的偏心。

  最是无情帝王家。

  从古至今,因为储位之争发生的手足相残,甚至是逼宫弑父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们都是天下的胜者,家庭的败者。成就君主的'是冷酷,残忍。如果庄公在算计太叔段的过程中有一点心软,他就可能死于非命。

  《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批评叔段,讽刺庄公,客观地指出了兄弟相处的错误。庄公后悔时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就不得知了。但是他在隧道终于与武姜见面时的感叹有三分真七分假。三分真是他在漫长的数十年来真正地面对母亲,铲除了弟弟这个障碍,此时他的心里会想着如何与母亲相处,弥补童年的空缺,做个好君王的同时做个好儿子。

  作为旁观者和后人,我们能够评论庄公阴险,奸诈和伪善。但是别忘了,庄公是个儿子和兄弟的同时,他也是个君王,倘若太叔段真的上位,历史就不会再有"春秋小霸"这一人了。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相关文章:

通信段安全施工协议12-26

观《郑义门》有感02-03

给岳父拜年祝福语给丈母娘的一段祝福语11-13

一段美好的体验学农活动演讲稿07-05

《白夜行》读后感白夜行读后感11-27

读后感《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14

读后感03-27

《创业史》读后感创业史读后感12-10

《手指》读后感04-15

《匆匆》读后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