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报告体会>心得体会>《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

时间:2024-09-04 08:00: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锁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1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倾城之恋》的幸福结局《金锁记》则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人以明艳,欢快的节奏,而是给人以忧伤和悲哀的感觉。

  故事是从两个小丫环的谈话开始的,两个小丫环躺在床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说起姜家的大爷,大奶奶及刚进门不久的三奶奶,最后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人物。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看完整篇文章,我只觉得震惊,震惊于曹七巧做的事与她的疯狂与变态。再看第二遍,便觉出了七巧的可怜与无奈,她何尝不想好好生活,可是她却没这个机会。

  她是被兄嫂因金钱而嫁于姜家的,其实说嫁倒不如说卖字准确。她所嫁的人为姜家二爷,可这个二爷却是一个得软骨病的残疾人。她的大家庭中婆婆妯娌因她出身不好也或多或少有点瞧不起她。她的丈夫无能,她的兄嫂来也只是为了她的钱。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生活怎么能不疯?在这样环境下能正常生活的人才不正常!一个女人,嫁到一个新的家庭,都会有期盼,都有美好的愿望,谁愿意变成一个疯子?七巧也不想,可是这是她的命,逃不掉,就只能忍,直到最后忍受不了,变成一个疯子。她被金钱剥夺了幸福,便以疯狂报复心理去剥夺更多人的幸福,甚至自己儿女的幸福。她的精神已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中去了,她疯狂的.想要报复所有人。可是在报复他人的同时,自己何尝不痛,报复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自虐式的复仇。

  可能只有这样她的心里才会好过一点。她看不得别人幸福,因为不合理的社会剥夺了他自己的幸福,她嫉妒,愁视,便这样毁掉了儿子的幸福,毁了女儿的幸福。她没有爱,或者她以前有爱,只是这爱在生活的苦痛中完全消失了。最初她爱姜家三爷姜季泽,但姜季泽只是一味的敷衍她,甚至最后为了钱财欺骗她。也许最初她爱她的兄嫂,只是当兄嫂将她卖于姜家时她便不爱了。也许最初她爱她的儿女,只是当她心中只有金钱还有强烈的占有欲时,她渐渐迷失了心中的爱。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没有爱,所有她看到的一切都是丑的,恶的。

  她没有感受过爱,便也失去了爱他人的能力。从来没有爱的人都是可悲又可怜的。她几乎毁掉了与她有关的所有人的幸福,同时也招来了他们的恨,她不知道吗?他知道,她不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故事的最后写到:“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他,她娘家人恨她。”最后的最后,七巧想起在北京麻油铺还为出嫁时的自己,当时的自己快乐而又自由。想起喜欢自己的朝禄,丁玉根,张少泉,如果能和其中一个结婚生子,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但这只是也许,也许真的该信命,该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七巧的生活也由不得自己挑选与安排,人所受的苦也不是自己求来的。谁都想幸福的过完一生,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倾城之恋》中范柳原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诗这样讲:“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自己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是的,我们做不了主,人各有命。

  自己的命运从来都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七巧也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只能这么活着,也只能这么活着。可怜的七巧,她的心中没有爱;可悲的七巧,她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可恨的七巧,毁了如此多人的幸福。

  七巧,愿你来生幸福。别再这么悲哀,这么疯狂的活一辈子了,愿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愿你平平安安过完来生。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2

  我觉得读一个人的话往往就像一段爱情。一开始,我觉得很惊讶。一读又读,我就觉得有点不舒服。就像和爱人日复一日地在一起一样,我们总是会遇到对方顽固的个性。然而,只有天才才能宣传我们必须放弃的个性。西川对李白说:“这就是你,不断误解生活,别人比你误解得更深。”这是描述张爱玲的最佳方式。

  第一次读到张爱玲,很难不被她的才华所震撼,随之而来的都是来不及的惊喜,只有感叹。但是看完之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突然看到黑云压城在久旱的土地上,激动地吵了一会儿。结果下了几场雨,静静地收晴了。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荒凉的风景,但她的散文往往有戏谑随意的气氛。她写小说有些悲伤的快乐,而散文却在笑容中露出一丝寒意。

  1920年,是疯狂的时代。九月,张爱玲出生,带着这个月独特的冷静和犀利。她无疑有巨大的天才,但遗憾的是,无论她的天才如何飞翔,她都无法摆脱强迫人们疯狂的理由。她说自己“天生俗”,正透露出这种无奈的含义。12岁时,她犹豫要不要当画家或音乐家。最后,她看了一部贫穷画家的电影。她哭了,所以她选择了后者。当她的父母离婚时,她仔细分析说,虽然她的父亲很富有,但他可能不属于她。为了不耽误学业,他跟着母亲。当她在香港沦陷时,她接受了临时护理。一些病人患有腐烂症,整天哭泣,但她可以视而不见。后来,那人死了,她和同学们欢呼庆祝。胡兰成还曾说过:“从不悲天慈人,不同情谁”,“很自私,临事心狠手辣。作为一个在浮华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女人,她是相当理性的。对于五四反叛传统浪潮中的女性,鲁迅尖锐地提出, 在中国的现实中,“娜拉离开后”只有两个结局:堕落或妥协。张爱玲写道:“走!走到楼上!——吃饭时,一声呼唤,他们就会下来。这确实说明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新女性”矛盾的尴尬局面。他们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无法获得经济独立。不幸的是,她对自己这样的人看得如此透彻,以至于总有一点自嘲自怜的情绪。我分不清是她的骄傲让她有点自卑,还是她的自卑让她有点骄傲,这些个性她总是很用心的掩盖。

  然而,张爱玲也是一个特别敏感和多情的女人。“在肮脏、混乱和悲伤中,到处都会发现珍贵的东西,让人们快乐一上午,一天,一生。“她对身边事物的感情细致到一丝一丝,对人性的观察洞若观火。她想到“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立即定干坤”这样的纯洁和光滑,就会落泪;我很高兴看到床头叠得整整齐齐的蓝色和蓝色的睡衣。和张爱玲谈文艺,总要让胡兰成惊叹,更让我们惊叹。胡兰成曾经称赞张爱玲:“这本书里的句子就像街上的行人。我只跟你打招呼。我真的很像一个来上海的农村人。我得看看!“受过西方教育的张爱玲,才华横溢,充满诗意,无拘无束。似乎她捡的东西能焕发出惊人的美丽。但这个天才一旦遇到了她铁冰的理智,就会被那种冷酷和悲伤渗透,开始呈现出一抹青悲的色调。她的天才和理性似乎一直在战斗。天才不断生出梦幻般的`花朵,这朵花被理性扼杀,但天才的梦想总是不屈不挠地继续盛开。所以她毕竟是一个不彻底的人――既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天才,也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外行。

  这场斗争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虚无色彩。理性洞察了人生所能洞察的部分,终于触及了剩下的荒谬。一切美好、繁荣、灿烂的生活。面对刻薄的理性,它会成为烟花后的沉默。理性,一条盘踞在心灵王位上的蛇,总是提醒我们,幸福的代价是痛苦,繁荣之后是衰落,人生的终点是死亡。越想抛开一切痛饮生命的悲欢离合,越想猛烈地撞上这面冰冷的墙。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碰撞产生了像《金锁记》这样的杰作。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3

  张爱玲擅长描述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异常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我的感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终,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述。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景,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景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之后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述在最终。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述她。而是经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我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我没得到幸福,也害的自我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能够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日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能够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日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不是厌恶,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仅有选择反抗——以自我的方式。

【《金锁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金锁记读后感08-27

《金锁记》读后感10-24

金锁记读后感04-28

《金锁记》读书心得04-12

金锁记读书心得02-26

金锁记读后感15篇06-12

金锁记读后感(实用14篇)07-18

《金锁记》读后感15篇[集合]04-03

《我的小学》读后感 -读后感05-15

秘密花园读后感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