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长大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1
第一次上品德与生活诊断课,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在课上,我自始至终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为此出示一张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请学生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娃娃是谁,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再以该生长大后的一张照片为对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身体上的长大,引出课题:我长大了。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其他小朋友长大后会做许多事情,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并颁发星星予以鼓励,让学生感受成长中的乐事、趣事,从而逐步拓展长大了的'内涵,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力图创设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我随机抽取班级的几位同学让他们上台系红领巾,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讲毛毛和妈妈的故事,深化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怎么做在父母眼中才算真正长大,让学生体会该如何做和好孩子,此刻我设计了合理利用20元钱,通过判断20元钱的支配方案,让学生知道学会合理消费也是长大的体现,使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写愿望的活动正好给学生放飞愿望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我认为自己还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注重以动情的言语将学生的心拉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课上下来了,经专家和各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还远远不够,每一块内容的教学该怎么处理,该如何衔接,这都是我所欠缺的。如在系红领巾的环节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随机让学生上台系红领巾,如果此刻有学生不会系,而被同学嘲笑,对这个学生的打击会很大。课堂上说话的语气有待亲切,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还欠个性,不够丰富。游戏教学的有效使用上还不够完善,缺乏条理性。
一反思,一成长,一提高,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步步提高。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2
教学本课我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看到自己入学后一年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细微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好孩子。教学设计的几个版块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从而顺利的到达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伊始,通过欢快的'歌曲——《上学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回忆上学前的自己,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对比,为后边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反映自己长大的物品或照片等。如:小时候衣服、帽子、鞋,现在都不能穿了,说明“我”长大了,从而很顺利的导入本课。不但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在思想和行动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长大快乐和自豪感。第一部分在学校要做一个“好学生”和第二部分在家要做一个“好孩子”。
通过几个图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认识自己的成长,知道尊敬父母和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等也是长大了的表现。第三部分“做一做”,更尽一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对照自己一年的变化具体认识,学生通过填表格看看自己一年的,变化,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得到提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做游戏——“故事接龙”,让学生寻找自己变化的足迹,并把自己的变化接受个同学们。“想到”自己的变化,并且“说出”自己的变化,体验到自己的成长而高兴,树立起快乐成长的信心。教学中能够抓住学生的细微变化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句子没有说完整,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重新把句子说完整,这也是进步,是长大的表现,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能在这个时候及时的指导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让他感受到成长就在点滴的小事上。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学生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学生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3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1是一篇写自己成长经历的记事文章。习作要求通过描写一件具体的事例写自己的感受。
通过教学和批改孩子的习作,我发现有一下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 细节描写有待加强。例如有些孩子写骑自行车的事情时需要详细描写自己骑车的经历时,他们只会用“通过无不断地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批改这样的习作时,我根据具体的情况,要求孩子可以添加上当时骑车时的难度,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衬托自己心情的郁闷,或者看到其他人骑车特别轻松,自己是多么地难受,羡慕以及自己在跌倒的过程中是多么疼痛,自己又是如何痛下决心,好好练习等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添加,文字明显丰满了许多,孩子们看过我一对一的点评后,也似乎恍然大悟,修改后的文章再发给我看时,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基本上都有了。
第二、 学以致用需要提高。我们所学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教材编委们反复斟酌,几经推敲才选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最好的'范文。可惜孩子们对此却不甚了了,让我深感遗憾。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已经通过节选学习过的课文来表现细节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对突然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品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孩子们的习作中,他们却不会利用这些描写来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只是寥寥数字就结束了全文,让我非常难过。我一一点评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孩子修改后再次提交。这样的习作才稍显进步。
第三、 有部分孩子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还是家长忙碌没有时间提交作业。班级目前还有将近20人没有按时上交习作。我已经在群里发了通知,如果明天还不能按时上交作业,我就准备一一联系,让孩子把习作上交上来,然后看看有哪些不足,哪些有点,进行反馈。
第一次习作,孩子们完成的不是很好,让我有点难过,本来是一篇非常好写得文章,可为什么总是有那样多的孩子无从下手,看到习作不知所措呢?是因为缺少一颗敏感的心灵还是因为本来就对之毫无兴趣呢?如果是缺少留心观察的心灵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如果是缺乏兴趣,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从而让让孩子养成写作的兴趣。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4
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它们升入大班后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自身的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九月份的主题活动定为《我长大了》。根据年级课题《大班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所以在区域活中我们老师有意的将主题渗入区域中。
首先在本月区域活动开始前,结合主题《我长大了》,准备了一节及教学设计《小宝长大了》,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了解长大后的小宝和之前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说明小宝长大之后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懂的关心家人和朋友,对待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友好。这样让孩子在心理上认识到成长的快乐。在区域活动中,对孩子的指导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比如在图书区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关于礼仪、成长的书籍《吉尼长大了》、《能干的我》等,让孩子在书中学习一些成长的故事。接下来在美工区,给孩子们提供刮画用具、画纸等美术用品,让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长大后的自己,孩子们的作品构思奇妙没布局较为合理,也能将自己的作品和主题进行有效的融合。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画面的布局也能够表达清楚,画面内容的主体性更加明确,每个人的画面内容都不一样,丰富而且思路很独特,但都没有脱离主题。其次在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孩子能够通过动手创作将自己的成长的地方表现出来,能干的自己帮助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则在画上画出自己长大以后最想做的事情,孩子对成长的定义不仅仅只是自己个子长高了,变得更有礼貌了,还在于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同一件事情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这也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是分不开。
再者,主题性的区域活动对于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方面的好处,很多活动课可以在区域中进行,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而且使教学工作变得很有条理性,孩子们在活动中提高了规则意识,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和同伴的沟通也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做别的事情,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孩子的各方面提升也比较快。
主题性的活动和区域的结合,区域活动有了规整的目的性,变得更清晰,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很高,效果非常明显。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策略
1.习作指导
(1)指导选材: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抓住让自己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来写。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①写印象最深的事情。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③把“那一刻”写具体。④写出当时的真实感受。
2.习作展评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习作,采用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赏评习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指导学生二次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影集、学生日记、学生成长手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语境,导入主题
1.翻阅影集,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中小女孩从婴儿到长大的成长照片)
(2)请同学们翻阅一下自己带来的成长影集。
(3)谈一谈翻阅影集后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
2.穿插“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咱们班一位同学小时候的几张照片,你们猜猜看他是谁呢?(展示班上一名同学婴儿时期的照片)
(2)学生自由猜测。(展示班上那名同学小学时期的照片)
3.揭示习作主题。
同父母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陪奶奶一起聊天、做游戏的那一刻,同学陪我过生日的那一刻,陪父母去探望爷爷奶奶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板书并齐读习作主题。(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同学们翻阅自己的成长影集的时候,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吧。老师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也感慨万千。还记得大家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哭哭啼啼,转眼间变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长大仿佛就在一瞬间。
【设计意图】用几组学生婴幼儿、孩童、小学的照片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板块二回忆童年,指导讲述
1.寻找“那一刻”。
引导: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学生自由翻看自己带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
2.讲述“那一刻”。
(1)指名讲述:回忆了自己成长的历程,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读教材中的示例。(课件出示示例)
(3)学生交流汇报:示例中的句子,哪些词让你有所触动,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3.指导讲述。
想一想你是在哪一刻长大的呢?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做了什么?那一刻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说说当时的'情景。
5.全班交流分享。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交流中学会先说具体,再写具体。
板块三结合课文,指导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61548;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61548;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学生齐读这些要求。
2.指导习作方法。
(1)教师引导: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读中悟写。(课件出示《梅花魂》第3自然段)お
引导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发现什么写作方法?
教师点拨:写事离不开写人,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离不开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3.指导写出真情实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习作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还得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尤其是内心被触动的那个瞬间。(板书:真情实感)
4.教师小结: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需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选段,从中学到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课文既是阅读的材料,又是写作的借鉴材料,学好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板块四自主拟题,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自主拟题。
(1)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大主题,同学们可以自己想一个更好的习作题目,题目自拟。
(2)学生拟定好习作题目。
2.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
这次习作要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现在运用今天学到的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写作吧!(学生自由写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主拟题,放手让学生自主习作,充分发挥学生在本次习作中的自主性。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习作才能轻松愉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展示习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分享,构建方法
1.佳作欣赏。
(1)指名学生朗读佳作。
(2)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说说展示的佳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2.例文诊断。
(1)教师出示学生习作中尚需修改完善的片段。
(2)师生评议:引导学生从“事情经过是否清楚”“那一刻是否具体”“是否写出了真实感受”三个方面评议。
(3)讨论修改。
3.借助课件,指导方法。
课件出示
61548;我和妈妈在马路边看见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瘫痪的妈妈乞讨,我给了小女孩十元钱,小女孩用充满感激的眼神望着我,那一刻,我长大了。
61548;我生日那天,爸爸原本答应陪我庆祝生日的,可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要出去吃饭,爸爸左右为难,我劝爸爸以工作为重,那一刻,我长大了。
61548;奶奶天天在家里干家务,最近奶奶身体不适,我放学一回家就帮奶奶干活,还给奶奶捶背,那一刻,我长大了。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怎样才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最好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展示佳作,和同学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例文诊断,全班共同评议修改,帮助学生掌握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板块二修改习作,养成习惯
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鲁迅先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能改出最棒的习作,赶快运用这些好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同桌交流互评。
同桌之间互换习作读一读,和同桌交流,看看有没有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根据同桌的意见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再修改习作,老师相机指导)
3.全班展示交流。
展示台上展示修改好的优秀习作,全班交流。(优秀习作欣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意识,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和同学交流互评后修改习作,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高习作质量,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板块三总结提升,分享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
在本次习作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在习作中要围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一刻”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誊抄习作,展现成果。
学生将修改至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意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总结习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习作能力。让学生一吐为快,享受习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过——写清楚
瞬间——写具体
感受——写真实
[教学反思]
1.环节设计清晰,重点突出。
这次习作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认真批阅全班学生的习作草稿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文的立意基本能够体现学生们对主题的思考,但是选材大多比较普通,并且描写不具体,没有说服力。所以我就把该堂习作评讲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上,通过欣赏好段落、修改尚需完善的片段、修改自身习作三个步骤设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以学生自己写的习作为例,提高学生评析习作的热情。
习作评讲课如果一味是教师传授写作方法,会使整个课堂枯燥、寡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师生缺乏互动,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所以上课时,我时刻以班级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说,自己去发现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很快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中找到了“诀窍”,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更为扎实,也更利于学生运用到习作中。正因为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老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点拨者,所以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收获也颇多。再拿起自己的习作,学生就能毫不迟疑地改起来,知道怎么改,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从扶到放,层层深入。
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集中改某段文字,再让学生去认认真真地改自己的习作,这主要是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全班共改一文,进行实际的操练,并且结合教师的相机指导,更有助于学生茅塞顿开,有所感悟。扎扎实实地落实共改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
2.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关心、体贴父母的方法。
3. 学习支配20元钱的方案,知道合理用钱。
教学重点:
理解“长大”的含义,能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支配20元,感受成长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儿时照片,制作环保、文明等星星,自制愿望树、愿望果。
教学过程:
一、看照片,猜一猜。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黄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比猜谜还要有意思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他是咱们班一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谁呢?
你们都猜不出来呀,那咱们再来看看他大一点的照片,还能不能把他猜出来?——金浩栋
恭喜你,答对了,来握个手。可是黄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刚才你们猜不出来,现在一下子就猜不来了呢?
是呀,正像你们说的那样,我的身高、体重、发型都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揭题)
二、成长中的收获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那本子、给同学撑伞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那颗呢?(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3、露一露本领
刚才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会做许多事情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做的怎么样?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呢?大声的告诉我
比赛项目:系红领巾
规则:随机抽选五位小朋友上台比赛,看看谁能把红领巾系得又快又好?
是呀,学会了生活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三、故事引入,深化认识。
小朋友们,看着你们越来越能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时为你们感到高兴的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也一定很想知道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到底长大了没有。
1、听毛毛和妈妈的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故事内容:周六,毛毛的妈妈突然接到出差的通知。她顾不上和毛毛打声招呼就急着出门了,但心里总挂念着毛毛,因为毛毛从没一个人在家,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路上,她偷偷地给毛毛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毛毛却说:“放心吧,妈妈。”
中午,会议一结束毛毛的妈妈就往家里赶。一进门,毛毛便递上拖鞋说:“妈妈,快进来吧!”妈妈迫不及待地问:“你早饭呢?”“我一起床,就拿了零用钱去了楼下的早餐店买了你平时给我买的早餐!”毛毛挺着小胸脯说。“你还是先看看我的作业吧。”没想到毛毛完成的`作业和她在家时没两样。“妈妈,我在家还练了跳绳,比平时多了20个呢!”说话间,儿子又开始练开了,妈妈望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交流:故事中的毛毛长大了吗?
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3、学会体贴
我们可以怎么体贴爸爸妈妈呢?
爸爸的生日到了?——我们可以祝爸爸生日快乐,也可以爸爸,我爱你!
爸爸妈妈闹别扭了——我们可以说我讲个笑话给你们听吧。
爸爸妈妈在加班,奶奶一个人了?——我们会说,今天我来陪您吧?
教师节到了?——我们可以说老师,您辛苦了。
四、学会合理用20元钱
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会照顾自己了,懂得体贴父母了,那你们愿意帮小雨出出主意吗?我们来听听小雨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小雨在一次比赛中获得20元奖金,他做了许多的计划,请你们来评评哪些用法比较合理?
方案一:奶奶生病了,我用20元买了一些水果,去看奶奶。你们支持我吗?
方案二:小店又进了一些喜洋洋的贴贴纸,20元应该能买许多吧,我想去挑挑。行吗?
方案三:妈妈让我去买个新书包,我觉得书包还可以用,我想去买一本课外书。这样子,行吗?
方案四:我喜欢踢足球,我要把20元钱存起来,以后买一个很棒的足球。你觉得行吗?
有了你们的帮助,小明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20元钱了。今天你表现很棒,你的妈妈也奖励你20元钱,你准备怎么花?
学生谈谈,师引导
五、放飞心中的愿望
当我们学会了花钱,合理利用钱的时候也正表示着我们正在慢慢地成长起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会对未来产生许多的愿望。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朋友都有怎么的愿望呢?
我要读很多书。
我要做一次独立的旅行。
我要给妈妈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你有什么愿望呢?将你的愿望写在愿望果上,把愿望果贴到愿望树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就从短短的40分钟,我就看到了每个小朋友都在长大!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常发言不正是长大的表现吗?祝贺你们,你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多的本领,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我长大了!”
生齐念:《我长大了》配音
我长大了,
去年的衣服穿不上了。
乳牙渐渐换了新牙,再也不是妈妈的小尾巴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扫地,
爱上了花草。
不再是个淘气的娃娃了。
我长大了,
学会了体贴,
懂得了谦让,
零用钱也不再乱花了。
我长大了,
老师祝福我们,
父母期待我们,
一个个小愿望也实现了,
长大,真好!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7
有专家说语文和思品是一家,思品上的好的老师语文也不在话下。我不知道这是充分条件还是充要条件,而今天数学教师的我却大胆地反串尝试上一上思品课,不管以前的我对思品课有多陌生,“结合生活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是我去上思品课的宗旨,上课不是去展示,而是去学习是我的由衷。
我执教《我长大了》一课时安排了三个板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爱家人,帮助别人。让学生知道长大了要掌握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懂事了要关心家人,长大的标志还要看是否有爱心帮助别人。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 、让品德教育于“无形”中
以往的思品课程设计往往从成人对儿童的需要出发,以成人化的方式设计课程,设计的课课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及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这种课程对儿童来说是没有生气的、僵硬的、呆板的课程,它不仅会消褪儿童的认知兴趣,更会打击儿童的学习情感,尤其会对思品教育产生相反的促退作用。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时候力图让品德教育于无形中。第二板块“关爱家人”是让学生知道要关心家人,并掌握一些生活自理及关心家人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现在自己会做的事,一起聊聊自己会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顺势提出打算给妈妈、奶奶、阿姨做什么。在孩子们懂事的.交谈中,孩子们知道了要关心家人,并印象深刻。“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以品德而言,人的某种品德形成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所以我在第一板块“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孩子们整理书包,在最后结尾时让学生离开多媒体教室前整理教室, 让德在无形中深入了孩子的内心。
二、让品德课堂于“游戏”中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品德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我力图创设游戏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我让全班的孩子整理书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当然,在儿歌那块教学中要是游戏化,课堂氛围将更将好好。
当然,教育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课堂更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点:
⑴对学生的信任度还不高,不敢放手让学生讲。
⑵课堂上说话的语气有待亲切,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还欠个性,不够丰富。
⑶对低段孩子积极性的调动缺乏经验与方法。
⑷没有很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我如果在朗诵儿歌时配乐,在活动时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学生将会更将轻松快乐。
⑸游戏教学的有效使用上还不够完善,缺乏条理性。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8
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和孩子们聊起了“我长大了做……”的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生回答略)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板书课题)
生:我想当医生。
生:我想当一位语文老师。
师:够明确的,连任教什么学科都定下了。别的小朋友呢?
生:我想当科学家。
生:我也想当科学家。
好几个学生齐:我也是。
当科学家,多么远大的理想!曾几何时,儿时的我们也在老师或长辈们面前信誓旦旦:“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可看着刚才几位小男生激动、当真的模样,实在不忍将他们美好的.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我继续刚才的话题。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当科学家,真了不起!能告诉骆老师,你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呢?是想当达尔文那样的生物学家?还是想当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或是像古代张衡那样当个天文学家?
(沉默)
生:我想当个发明家,发明一些新型的机器帮农民伯伯种田。
生:我想像达尔文一样,当生物学家。
生:我想当研究火箭发射的科学家。
……
我不断肯定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想,真好!可我心里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童言无忌。他们现在心比天高,还不知道什么叫好高骛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总得要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不指望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就能让孩子们明晰自己的理想,这也不应该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可我觉得,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导师,我有责任也应该向他们渗透这样的意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我给孩子们讲道:
师:骆老师知道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秉贵。别人送他两个外号:“一抓准”“一口清”。怎么回事呢?(简要讲述张秉贵生前的事迹)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因为一心一意,踏实肯干,照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曾获得北京市特级售货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停了停)请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学生一脸认真,又重新投入了思考。)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君不见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骨子里鄙视普通的劳动岗位,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低就”。其实,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完全是可以引领的。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和孩子扯得有点远了(因为教案中不是这样设计的),做了我“一厢情愿”的引导,但愿我的孩子们能在潜意识中意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壮丽而光辉的星空固然令人神往,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仰望星空”还得“脚踏实地”。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9
《我长大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一的活动内容,主要教学活动目标是:1、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同伴一年来各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从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3、懂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家长、同学及他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为了把课上好,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前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如指导学生搜集能说明自己长大了的作品、衣服、鞋子、玩具等。向家长了解自己一年来各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为展示自己做好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变化,只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因此,老师就挑选了有关视频和图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并将电子秤、身高尺等带进了课堂。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在意父母的评价,因此,教师课前请每位家长为孩子写一封信,对孩子入学这一年的变化与进步进行肯定,并提出努力方向,并邀请一位家长代表到课堂现场。
整节课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且层层推进,学生容易接受。先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猜他们是谁,引出学生分四大组进行实践活动:画手印,画脚印,称体重,量身高,感受身体上的变化;再感受学习上、习惯等其他方面的变化;最后再制作成长树,结束。教师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特别是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教育效果超过预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保证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时间(《品德与生活》课不少于25分钟,《品德与社会》不少于15分钟),多种形式的活动围绕目标,层层展开 。从展示到交流,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个个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人人脸上都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整堂课都似乎处在游戏当中,因此学生比较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不用老师说教,看照片,称体重,量身高,对比一年以来作业书写与难易,学生欣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听着家长代表、老师的'评价,很多孩子都哭了,他们的内心被触动了。打开父母的来信的场面,最让人难以忘怀,认字不多的孩子逐字逐句地认读,是惊喜,是自豪,是迈向新生活的勇气。正如李燕老师所说:“活动的效果不只在于结果,更在于学生思想和内心的真正变化。”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10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如是说。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通过学习《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几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往事。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教学难点是: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成功之处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从评价修改来看,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但是我认为自己还应该更加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注重以动情的言语将学生的心拉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教学之路的探索永无止境,我将更加脚踏实地,以生为本,探索更加适合自己、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相长。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11
在教学程序上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整个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操作表现来完成。
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自由探索这个环节里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讨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相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体现。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导幼儿观看儿童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图片、照片,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情感,目标三得到了体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第一次操作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第二次操作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或是在树叶上画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
不足之处:在活动最后,应该增加一个分享快乐的环节,这也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目标二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原计划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环节,让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就舍弃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说课稿的设计指导思想中没有及时更正,反映出说课稿和教案不符现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两个失误地方:导入部分,原计划提问幼儿“请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改为后来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两个导入环节都出现在教案上,另一个在准备过程中的空间准备应该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针对以上两处失误将及时更正。
【《我长大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12-23
《我选我》教学反思08-07
我选我教学反思08-13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07-10
《我的太阳》教学反思06-27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7-12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11-05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0-06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9-25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