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素养的教学反思

素养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20 10:00: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素养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素养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养的教学反思

素养的教学反思1

  20xx年10月20日下午,郑州市语文中心三组全体组员聚集在郑州市中原区西悦城第一小学的教室中,认真研讨并再学习了教研室余昆仑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实践研究》,通过集中研讨交流更加深了对于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的实践认识,更加指导了在教学一线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历时三个多小时的研讨,气氛热烈,交流碰撞出了许多好的想法与灵感。我在其中更是收益良多,对于笔记认真进行整理,以期在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再次带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汲取更好的营养。

  通过活动研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如今作业布置的现状,随意性大、不科学、作业时长、作业反馈不好等等,真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瓶颈所在,有时就是从辅导材料中拼拼凑凑的组合作业,效果很是一般,对于作业设计的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作业,不仅是作业,更是一种学习习惯态度、心理品质的养成认识不深刻,通过余老师的讲解,认识到了(1)作业,不仅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更是课前学生多样化的认知观念和“迷思”观点的展现,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手段。(2)作业,不仅意味着课堂任务的完成,而且关涉与家庭或社区交互的活动,要将学校作业与学生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归根就市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投入”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在学习作业设计目标时,再次学习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目标,首先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目标,分析单元、章节、课时在学科中的地位。细化课程标准融入到课时学习目标中,增强作业的解释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很是受启发。就是要通盘考虑,要有追溯性,不能盲目的布置作业。余老师结合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例,详细的从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作业布置进行了剖析,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于作业布置有了更清晰的指导。

  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从作业现状、自身教育实践、学生作业落实、学在郑州录课心得等,都让中心组成员产生自省,并深入的领会了余老师的讲座,真正的学有所获。

素养的教学反思2

  例如:在《人体的呼吸》这个部分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教师:“人体的呼吸”经过三个课时的教学已经完成了全部知识点的学习,并且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气体交换”、“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几个大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学习。现在还剩下一些时间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中大家拥有的一些奇思妙想。

  学生1:在气体的交换这个部分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了石灰水变得浑浊,而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体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学生2:再者除开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别的气体吗?如何来证明呢?

  学生3:我爷爷患有肺癌,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和人体的呼吸有着怎样的关系?

  就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表述,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这种探究性的交流中也逐步得到了培养。

素养的教学反思3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教育”理念慢慢深入人心,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靠教师的经验或者直观感受,而利用互联网可以与数学相融合,优化教师的上课、作业批改方式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随着西沃白板引入后,我校在原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应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给学生提供了在线直播课堂、课后辅导、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等服务,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水平。学生通过加入所在学校、班级,就可利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查看作业情况,分析易错题、易错知识点。而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平台进行网上批改,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应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第一,由于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导致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的需求。第二,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往往学生会把自己的错误归结于粗心大意等等,导致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错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重复。第三,错误发生以后,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凭借经验去总结归纳,导致在后面的习题课、复习课等活动中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微课、直播课堂,就可以使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延续到课后,互联网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桥梁,使得线下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平台对初中数学易错知识点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并利用洋葱数学、微课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收集,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暴露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针对学生这些易错题、易错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其出错的根本原因,可以有效的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学生在错题的分析及整理过程中,学生会重新巩固数学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认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利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平台分析学生学习不到位的原因

  利用平板电脑、洋葱数学平台的功能,发现学生的解题错误可以归结与以下几种。

  1、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初中学生性格远未成熟,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往往不看清题目,拿笔就写,或者考虑不全面,只考虑一般情形而遗漏特殊情形,往往会掉入出题人的陷阱。

  2、概念模糊,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3、运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不足

  4、心理恐惧,产生错误有时候有些学生对难题望而生畏,根本不敢或者不愿意去思考问题,而心理恐惧或者产生错误。

  三、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促进数学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考试作业中出现的易错题、易错知识点,可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分层布置作业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并利用QQ群等平台推送了相关知识点复习课件,针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教师解答发布到QQ群等平台中,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发布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求课后认真观看知识点复习课件并订正错题,完成作业中的基础题,尝试完成中等题。对于中等生,要求在观看课件和微课视频的基础上,将错题进行改编拓展,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完成作业中老师布置的提升作业,观看微课视频,总结归纳,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层作业,使得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合作探究,启发解题方法

  学生听课、刷题,鼓励同学之间多多交流,多听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和看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把其他同学的优秀解法整理到自己的收集本中。

  3、不断练习,归类分析总结

  学生刷题做错在所难免,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不犯类似错误。作业完成后,作业平台可以及时统计学生的正确率,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得教师在后续的习题课中,针对学生犯的错误去优化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互联网+教育”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的分析功能以及在线作业功能,可以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再也不用仅凭经验去模糊记忆,使得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能把更大的精力放在习题课、复习课等二次教学活动中,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易错知识点和易错题,录制视频,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和老师进行在线语音交流或者用拍照留言的方式将遇到的易错题、难题向老师请教,实现了课后的师生互动,也进一步密切学生和教师的联系。

  最后一点反思,互联网的使用是个双刃剑,互联网的便捷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缺少自控能力,也可能会导致学习者专注度下降,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害怕孩子沉迷与网络,带来种种负面效果。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互联网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让互联网更好的应用于数学教学。

素养的教学反思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正基于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二是全面提高,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称赞》这一课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能涵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元素,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内容包括: 1 、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2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立志成才。 3 、教育学生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及亲人所给予的深挚的爱。 4 、引导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如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谦虚谨慎、和睦亲善、勤劳节俭、重情重义等。 5 、实现人生目标须付诸具体行动,如:进德修业、慎思明辨、日省吾身、磨炼意志等。 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爱同伴,爱劳动,关心别人,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的优点的教学。

  第二,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出了阅读及背诵的量化指标。语言积累分为四个方面: 1 、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 2 、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涵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 、语言法则和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 4 、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片断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总之,语言积累是一种动态的体态。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能用自己的话称赞别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 1 、常规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并做好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向语文教师及教材质疑的习惯等。 2 、阅读习惯。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边阅读边圈点的习惯、背诵古诗文及课文精段的习惯等。 3 、写作习惯。如经常悼念信息及趣闻的习惯、动笔进行创意表达的习惯、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书写工整及讲究格式的习惯等。 4 、口语交际习惯。如使用文明礼貌语文的习惯、讲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的习惯、语言准确及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习惯、耐心专注地倾听的习惯、边听边记并抓住中心和要点的习惯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使学生真正在语文素养方面有所提高,而不能走形式、摆样子,流于一般化,那样对学生是极端不利的。

素养的教学反思5

  要说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爷爷告诉我,沿着 ,就会走出郑州。 , 。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再写一写。

  以“我多想 。”写下自己的愿望。再与同学交流。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听就知道怎么选择,还有我们教科书上的和大人一起读,起到推动亲子阅读的作用,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等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交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养的精神的。

  以后我们的教学也是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要站得远一点,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组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

素养的教学反思6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面深化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化学教学自然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现状,深入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及其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好奇心;自主学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所拥有的终身学习所需的品格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深度参与、创造实践、协作探究等精神特质。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和感悟化学实验的奥秘,使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进而明确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说,任何一条化学原理、结论、规律、公式,无不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这样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若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尽管已经记住了实验得出的公理和结论,但却感到晦涩、模糊,致使自身无法在实际习题中加以运用。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需知化学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实验教学的存在,才使化学理论向纵深推进,并为人类认识和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扇窗。从这个视角看,学生们唯有具备了较强的实验探究意识,才能有条不紊地培养起核心素养。而实验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才能稳步取得丰硕的教学、学习效果。实验意识的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分不开的。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相对活跃、心智发育趋近成熟,同时,自尊心较强,有着年轻气盛且不服输的性格特征。同时,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学生们早已保有一份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精神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利用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始终对化学教学保有一份热情和期待。例如,学习“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学习化学理论前做一个演示实验———“铁树开花”。该经典实验需要借助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大烧杯、浓氨水、玻璃板等实验器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们便可观察到“铁树由下而上依次开花”的“奇观”。这对于青春萌动、饱含实验探究热情的学生而言,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课堂上会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奇妙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地激发起来了,势必迫不及待地探寻、查找、确认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进而拉开“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学习“帷幕”。可见,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兴趣成功寓于鲜活的实验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潜质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

  自主探究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搭建新型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试想一个完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转化的进程中,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秉性,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内生动力,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要考虑的重大课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以“不放心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担心学生做错”为理由拒绝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反地,要将实验课堂归还给学生。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始终是“襁褓中的婴儿”,要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者。例如,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实验素材,使学生们倍感实验设计的“接地气”。就拿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盐和纯碱作为素材,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用以准确鉴别它们,使之始终符合化学原理。教师可以2—4人为一个实验探究小组的方式,通过汇聚每位组员的智慧,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有的小组想到了用盐酸溶液去鉴别,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氯化钙溶液去鉴别,还有的小组打算用石灰水来鉴别。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进而得出相关化学原理的能力。

  三、运用前沿的实验手段和器具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学校及年级要配备完备的、全新的、先进的实验器具,同时还要配备与新型实验课堂相协调和适应的计算机、投影仪及录像设备等。采用这一系列实验教学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实验课堂的局限,缩短学生同抽象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直观的化学知识及学科体验,充分体现化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养成积累硬件资本。例如,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有关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图片,如汽车尾气排放等。使学生们先在头脑中对二氧化碳这类气体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为今后相关的实验操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铺垫和理论积累。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短期内就能具备的,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教师要严格秉持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时代国家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要求,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并能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吕敏。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

  [2]潘凤娟。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xx(8)。

  [3]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

  [4]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xx(5)。

【素养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2.体育的教学反思

3.《长城》的教学反思

4.《挑山工》的教学反思

5.《蒲公英》的教学反思

6.反思“英语教学反思”

7.鸟语教学反思

8.《夹竹桃》教学反思

9.《赵州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