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30 10:00: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化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1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必须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理解不了,平行班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A班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比如:在二氧化硅晶体教学时,我要求平行班同学透过日常生活常识,推出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再配用基本练习即可。要求A班的部分学生不仅仅掌握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而且要求他们掌握二氧化硅晶体中的12元环结构.比如:在铝教学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A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上述资料而且要明白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再如:在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个碳原子或6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A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要求平行班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要求A班的学生掌握上述各类烃的命名原则。就这样对平行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A班学生采

  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的原则,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二、学习方法指导有轻重

  根据学生的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第二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第三类学生,他们原有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没有信心。针对学生这种状况,我对各层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轻重有别。

  在指导第一类学生时,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同时配以难度较大的练习如《课课练》,让学生学有余味。在指导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时,轻知识的拓展,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发现这一层次的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阅读习惯,不会阅读教材。针对这种状况,我分析会考大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明确、具体、带启发性的阅读提纲,以此为依据进行指导阅读。学生从中能够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学会旁注以备复习和重点学习之用,记下阅读中发现的疑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用心思维,认真听课。然后,精选习题,以促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阅读,逐渐养成先阅读,后解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潜力。总之,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用心思维,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有异同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透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加强了直观教学,减了学生负担。但各层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节奏快慢不同:根据学生状况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课堂教学是节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课堂上给学生必须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有时宁愿多用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也要防止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都会很累,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实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课堂节奏快,所以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应小些。

  四、课后教学有主次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课后的作业批改,我采用加注提示,评语或面批等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用心好处。作业其实就是最好的、即时的检测,能够尽早发现各层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单元测试时我们也有不同层次的题目,使每一层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成就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延续性,便于后几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便于教学。

  以上是我在本学年中进行分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目前收效不大,但只要我在工作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总结、修正,就能逐步缩小各层差距,最后到达优生更优、层而无层。

化学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铁在初中高中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铁的化合物及与其有关的反应),所以铁的化学性质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在化学计算中需要采用数学方法,在这个过程这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我学过了很多非金属元素,但是大自然中有更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自然界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铁。首先我们来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

  (师)出示一枚生锈的铁钉,请学生观察,描述(红棕,硬)

  (师)将铁放到稀硫酸中反应,红棕褪去,请学生观察,描述(银白)

  (师)取出另一块纯铁的薄片,请学生上台动手拉伸铁片,描述(质软)

  (师)总结:有些同学存在着定向思维,以为铁就红棕的,很硬。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看到了。纯铁是银白色的,它的质地很软,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板书)铁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延展性

  银白 软 较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铁会是红棕,有些还是黑色的呢?这是因为它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们看到都不是纯铁。下面我们来学习铁的化学反应。

  3、(板书)铁的化学性质

  (师)纯铁的颜色是银白的,那么红棕色的颜色哪里来的呢?

  (板书)铁的氧化反应

  空气中氧化:2Fe + 2O2 = Fe2O3 (红棕)

  纯氧中点燃:3Fe + 2O2 = Fe3O4 (黑色)

  (师)提问:我们都在哪里发现生锈的铁?

  (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板书)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份为Fe2O3)

  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铁的化学实验,来学习铁的其他反应

  (师)演示实验:两个烧杯,一只盛稀硫酸,一只盛硫酸铜溶液,两个烧杯中各放一块铁片

  (生)观察,描述:稀硫酸中的铁片上有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的铁片上有红色的铜产生

  (板书)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 FeSO4 +H2 ↑ (置换反应)

  无色 浅绿色

  铁与硫酸铜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

  (师)铁能够置换出氢气和铜,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铁是比铜活泼的金属,铁是一种活泼金属。

  (师)讲解我国的冶铜历史,湿法制铜

  五、小结:

  对于初中声来讲表象的反应式粗涩难懂,采用实验教学法。在课堂上用实际的实验现象阐述表达式,既加深同学对致死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共进。

  六、板书:

  铁的性质

  一、铁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延展性

  银白 软 较好

  二、铁的化学性质

  1、铁的氧化反应

  空气中氧化:2Fe + 2O2 = Fe2O3 (红棕)

  纯氧中点燃:3Fe + 2O2 = Fe3O4 (黑色)

  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

  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份为Fe2O3)

  2、其他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 FeSO4 +H2↑(置换反应)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银白色 蓝色 红色 浅绿色文

  章

化学教学反思3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

  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

  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特征)(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造成概念的模糊、杂乱无章。既不方便于对概念的记忆,在解决问题时又不能准确无误地提取相关概念,相应的技能也没有形成。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结果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记忆上,未能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此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未能将新课程教材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注重方法、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好的贯穿于教学中。同时说明我对新教材还没有吃透,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对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钻研。

  经过反思,我受益非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反思4

  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今年我担任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分别是三个文科,一个理科。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我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不敢有丝毫怠慢。

  对于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整体来说和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比,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当然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比如说有个别同学已经学习一年了,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提高成绩,甚至考试出现难以想象的分数,学生本身是否在意不说,作为教师,甚感任重而道远。再比如说有个别同学平时作业听课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好,但是一到考试却不能达到自己和老师心里预期的分数。等等,等等。但是不管有多少问题,我内心还是比较欣慰的,因为我经过一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让绝大多数同学逐步的走入学习正轨,逐步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管现在成绩怎么样,我认为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下面我说一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问题一:课前不预习。

  解决方案:偶尔课前抽查学生这节课大概要讲什么内容并简述。

  问题二:上课爱溜号。

  解决方案:记住学生的名字,随时提醒并提问,或者让溜号同学叙述老师刚刚说过的话,对于这样的同学根据情节不同惩罚程度也不同,比如轻者罚写一次基础知识,重者罚写若干次基础知识。

  问题三:课后不复习不作业。

  解决方案:每节课前必须进行的就是提问上节的知识,或者在讲解练习册的时候边讲边检查作业情况,毫无疑问,完成不好的就是罚写基础知识。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罚完就考罚过的,不会接着罚。直到会为止。

  问题四:黑子掰苞米现象。

  解决方案一:

  理科班班主任于青为要求学生每人每天认真书写各科一页基础知识,这个方法特别好。我每天认真检查,开始学生不适应,感觉累,后来许多学生逐步体会到了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一致说感觉不管题能会做多少,基础知识都熟悉很多了,记住很多了。其实化学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把基础知识都记住了,就容易学上路了,成绩提高特别快。

  解决方案二:

  定期领学生做综合题并复习从前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解决方案三:

  定期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让学生当老师的面做从前做过的题,及时反馈。效果很好。

  问题五:学生初中基础差,反应普遍迟钝,需要重复多做多讲相似题型才能保证会一部分,都不能保证全会。

  解决方案:

  为了把知识点讲全,把题型都练到,完成让知识点由易到难,学生由不会到会,乃至到熟练的程度,在争得学生赞同的基础上,我只能选择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给学生讲课,虽然自己比较累,但是一想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学生,更对得起学校对我的信任,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一切的劳累都化为乌有了。

  问题六:不爱提问题。

  解决方案:

  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为了会就应该不要面子多问问题,不会才是真正地没面子。

  问题七:心理问题。当然有很多,现举两个例子。

  解决方案:

  心理问题之抑郁。主要表现为极度消极,焦虑,没有信心,厌世。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实施赏识教育,多关怀学生,在让学生慢慢重拾信心的基础上,和老师建立起情感的互动,进而促进学习。

  心理问题之逆反。教学之大忌就是如此。我从开始教课就首当其冲的解决这个问题。对自己严格要求,仪表庄重,教学严谨,争取达到每位同学的认可,只有认可你,才能愿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亲和有加,恩威并重。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由逆反到捋顺,在班级创建出相当和谐的学习环境。

  问题八:学习没有主动性。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最不好解决。

  解决方案一: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状态,及时鼓励调整。

  解决方案二:严师出高徒。我对学生的管理在各个方面向来严格,我接手的班级,一点点的让学生养成由开始的不敢不学,到不由自主的学,最后到主动学的习惯。

  以上是我所教班级存在的普遍问题,我想也是现在所有学生的普遍问题。但是我相信:“善用物者无异物,善救人者无异人,但得东风勤着力,朽木也能满枝春”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并坚决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

  最后一点我要说明的是,我的家庭和我的健康问题这些年对工作时间上有很多牵扯,情非得已,恨无分身之术。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到我的教学,我对学生是非常负责的,我心里的每一分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计划不管克服多少困难都要完成。在这里我要深深感谢同事、领导在我最困难的时期对我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厚爱,是你们让我逐渐成长,逐渐坚强。所以今后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了自己,也为了三中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教学反思5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资料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此刻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一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资料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潜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构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到达,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能够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状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能够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用心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化学教学反思6

  20xx年7月的大连市骨干教师研训,我上了一节观摩课,题目是《感受氧化还原反应》。从准备到授课结束,受益颇深!

  首先,通过准备阶段的查阅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我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了提升。最后,课后的反思对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素材。

  本节课,依据“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来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从生活实践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第二个板块,通过原电池实验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三个板块,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脱氧剂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应用了先进数字化实验技术,既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新课程时代性的特征。Vc的还原性实验,采用了微型实验,氧化剂选用了以前学生了解而且后续还要深入学习的Fe3+。原电池实验的成功点在于教学深度的控制,只要直观体现出氧化还原的实质即可,不能深入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汽车尾气处理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三元催化技术是科技的前沿技术,这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为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励有积极作用。

  “感受”是本节课的核心,所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使本节课的“立体感”更加突出。而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弱化更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理念的一种颠覆。这些也是新课程“新”的体现。

  当然,这节课也明显的暴露出我的不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经验不足,尤其在开放讨论脱氧剂实验方案的设计汇报环节明显感觉对方案的评价不是很到位。

  这些成功的经验是我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发扬的,而不足则需要进一步改进。

  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余味仍然萦绕在嘴边,对于这堂课更加深入的反思还需要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继续进行。这堂课对我的启示是使我受益终身的。

化学教学反思7

  心得一:强化基础。不要“死记硬背”

  复习时,紧扣目标,抓住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为中心进行复习。

  心得二:适当训练。不要“题海战术”

  复习时,要想将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创造一种适当紧张的应考氛围,就要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做适量的练习,避免“题海战术”,费力效果差。

  心得三:重视课本,不要“好高骛远”

  通过课本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在教材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和深化。连教材的基本知识都不会,何谈做题。我们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心得四:练讲兼顾,不要“重练轻讲”

  讲评首先要及时,要进行“归纳式”的讲解,要讲学生的易错点,要讲重点,要讲解题方法,抽取解题规律,要一题多变,要多题一解。

  心得五:注意反思,不要“食而不化”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反思自己不会的原因,作好记录,然后在就症寻因,查缺补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心得六:激活课堂,不要“一成不变”

  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变换和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策略,课前讲讲时政,新闻、笑话、读读勤奋学习的案例。课上要激情饱满,课下与同学拉生活、谈谈心。

  心得七:关注热点,不要“熟视无睹”

  把握中考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和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问题。

  心得八:调整心理,不要“心浮气躁”

  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增加睡眠时间,加强营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复习上要做适当的几份近年的中考题,使思维和做题的速度保持连续性。要将心静下来,沉下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您想一想,不要急于动手。

化学教学反思8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二

  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

  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

  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

  5、规矩:教师的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教有规矩,学有方圆。

化学教学反思9

  教学中要渗透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新教材体现在化学教育中不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符合STS教育理念。所谓STS教育,是科学(Sic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材只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了安全和环保问题,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实际授课中对这些内容加以展开,如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物、强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除了让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这些危险品外,更要教会学生碰到这些危险时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还应当提醒同学们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少扔垃圾、废品回收、使用绿色商品等。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品质高尚,学识全面,手脑协调,文体兼得的人。试想,若我国公民的化学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安全隐患何患之有?化工生产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哪里还有容身之处?

化学教学反思10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上新课之前对上一节的作业进行了处理,花的时间比较多,加之这一节的教材编排不是很理想。所以整个课堂时间不够用。在介绍溶液的组成之前介绍了溶液的用途,但并没有专门的小标题,而是在一段话中。所以我在处理时,要求学生进行了标注———溶液的用途。在介绍溶液组成前我要求学生回顾溶液的组成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溶质和溶剂。我再提问:如何知道一个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是多少呢?从而引入新课———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对活动天地的处理,没有在实验室完成,也没有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我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实验设计不好,演示的可视性太差,做分组学校没有过多的仪器。

  因此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讨论用这两种方法配得的溶液哪一个更甜一些。

  1、 8g 的白糖溶解在 40g 的水中

  2、 10g 的白糖溶解在 50g 的水中

  学生有两种结果:一是两个一样甜,二是第二种方法配得的溶液甜。

  然后分别让学生进行回答。一样甜是因为白糖与水的比值相等。第二种方法甜是因为白糖比第一种多。然后教师进行了分析。得出化学上不是用白糖与水的比来表示其组成而是用白糖与白糖溶液的比来表示其组成。这时可让学生计算其相应的比值。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一样甜。从而说明它的浓度是一样的。

  让学生看书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

  教师进行了总结。

  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及相关的变式。请学生阅读书上的例题。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相应的巩固。

  给学生要重点强调的是:计算过程要带单位,要明确每一个数据代表的化学含义是什么。

  然后请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在这三个题中主要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了练习,学生对第三题中的第四个选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偏差:将ag的水加入ag30%的食盐溶液中。学生对第二个a认为是溶质的质量,所以导致计算上的错误。

  在讲溶液的配制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配制溶液的四个步骤。

  在这里要结合中考中的一些题型,给学生补充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同时给学生分析:要操作过程中如果称量是物质与砝码放反了、量液体时俯视或仰视、倒液体时有飞溅等几种情况下,所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有怎样的变化。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教材上并没有进行介绍而且教材后的习题中也没有出现这类题。但我想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还是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所以在处理上我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先讲溶液稀释该怎样做?二是让学生感受练习册上的习题,然后再讲。我感觉第二种方法效果应好一些。

化学教学反思11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两个必修模块与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内容覆盖面广,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普及,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选修模块是对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本课程实施初期,笔者因对教材编写体例与课程模块功能缺乏深入认识,在教学中,出现了拓展内容过多,授课节奏过快等情况,进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只有切实地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协调好各章节教学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情进行反思

  当代高中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层次要求较低,虽然他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但一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某些化学知识的认识模棱两可,无法用专业术语进行科学的表述,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难以准确把握;部分学生因中考成绩高而产生了骄傲、自负心理,出现了思维的惰性,在高中阶段未能主动更新学习方法;还有一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不善于总结完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反思。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搭建起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与主干知识、基本技能。要立足实际,强化化学史观的渗透和化学学习意义的阐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切忌一味求新求变。

  三、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

  教辅材料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方案》是笔者使用次数较多的教辅材料,但其中的很多习题是根据大纲版教材编写的,其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并不相符。用这样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只会让他们陷入旧的知识体系不能自拔,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教辅材料五花八门,如果教师使用不当,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对教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应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辅材料,对教辅材料中的内容应给予适度的讲解,要注重不同知识内容间的有机衔接,最好是根据学情自行编写教辅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四、对试题的命制情况进行反思

  命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题,有效地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命制检测与诊断试题时,因循守旧,照搬照抄,命题难以摆脱旧的知识体系,这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试题命制情况进行反思。要想命制出与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配套的试题,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要仔细研究考查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试题要具有合理的难度与区分度,应坚持原创原则,注重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

化学教学反思12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广大一线化学教师总结出许多高效课堂方案,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就警示教师在探索课改的道路上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三思而后行,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式;联系生活;强化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给初中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了教师新的学习、反思和成长的机会。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死角进行反思。

  一、激活兴趣要趁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主探索和学习的驱动法门。所以兴趣激发要趁早,整体来说,初中阶段是化学学习的肇始阶段,该时期是激活兴趣、奠定自主学习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阶段。

  比如,笔者在化学第一节课就根据初中生猎奇心强等特点借助一些神奇的化学小实验:笔者让任意一位学生用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写字,然后让大家猜,正在学生茫然无解的关键节点,笔者将滤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瓶口上方,字体立刻变红。这个巧读“无字天书”的小实验,就让初识化学的学生倍感神奇,有效激活了学生兴趣。如果我们按传统的照本宣科地开始解说化学的定义、概念、范畴等等,只能让学生感到又多了一门说教课,不足以珍贵,对以后的课程从心理上不重视,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学生认知知识、提升技能的手段和方法,良好的学习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学习方式无异于与高效课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关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都被“概念理论解说,技能题海战术”方式所统治,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的私塾式灌输,只能适应少数学生的成绩发展,而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真分析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发现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题目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生成能力。

  毕竟实验是我们探知自然学科的不二法门。于是,我们继演示实验激活学生兴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设置探究实验来认知化学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譬如,学生学习了常规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要求大家通过所学知识,根据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原理,自己设置一组实验,并能根据收集数据算得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学生通过反复设计、讨论和实践,终于设计成功:将一定量牙膏与盐酸反应,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测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算得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

  这样设置,是学生通过全局思考和讨论,考虑过实验每一个环节及细节,从需求出发对化学实验和计算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践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无论是探索化学知识的本源还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运用技能都离不开联系生活实践。通俗地讲,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化学,先不说食物的消化分解、呼吸的技能这些我们不容易感知的化学变化,就连我们洗衣、喝的净化水都离不开化学作用。

  1.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可有效规避风险,趋利避害,更好地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灭火器就是利用CO2比空气质量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设计而成;利用新闻中人掉进废弃的枯井里“中毒”而亡报道让大家认识到CO2所谓的“中毒”并不是其毒性,而是二氧化碳很容易从肺泡弥散到血液造成呼吸性酸中毒。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样处理的技能。

  2.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现象类比,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现象

  化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形象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巧设类比来引导和启发想象。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相关知识时,好些学生无法理解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生活中比较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比如一碗水和同体积的一碗米,如果我们将水和米倒进同一个容器里(不溢出的话),最终总体积是不是肯定是原来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的相加呢?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得知:肯定不是。这样的形象类比很容易让学生悟出“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一微观原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对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意见。总而言之,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教学方式必须契合学生认知与知识内容的交接点,然后我们再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可持续良性循环,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向祖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xx(12).

  [2]卢明阳.如何使初中化学的教学更有效[J].学周刊,20xx(19).

化学教学反思13

  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已经进行到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一,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二,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三,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中考的缘故,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初中很多学校是不讲了,而高一内容有恰恰需要,可是,必修一没有,必修二才出现。这对于化学来说,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的知识过于拖后,对于教学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酸碱盐部分,初中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到了高中,明显脱节。所以,高一伊始,做好基础知识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我们学校的高一学生,实现化学平稳过渡一定要做好衔接教学。为此,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化学用语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6、化学计算能力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经过高一的'实践,我们觉得效果还是显著的,起码让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的节奏,不至于大部分掉队落伍。

  教学中注意“度”的把握。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化学教学反思14

  化学中考分数为7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复习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六、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在习题处理上: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⑴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学生对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的换算经常搞错,那就必须从这些概念出发,弄清它们的涵义,然后从溶质、溶剂、溶液的量的单位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得到解题的途径,这样通过化学计算,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过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爱好,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多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化学教学反思15

  化学教学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构成用心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理解学生新的合理化的推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能够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搞笑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务必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更好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能够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潜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忙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透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料,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2.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4.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1篇

5.化学教学随笔感言

6.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7.狼教学反思

8.“窗口”教学反思

9.《草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