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课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地理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课教学反思1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地理课教学反思2
一、对地理新课标的反思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在地球运动中,如何处理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长度和方向时,我不可能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教学,一是难以驾驭和控制,二是学生受干扰因素更多,更不利于我完成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四个学生参加到我的设计材料中来,一个同学作北回归线,一位同学作南回归线,一个同学作移动的太阳,一个同学作地球上任一点的物体,让同学们一起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当这个点在北回归线以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2、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以南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3、这个点在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4、当这个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移动时影子方向如何?比较在南北回归线时何时影子更长?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我请学生自己来归纳结论,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够很好应用。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四、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亲合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质、开阔的胸怀、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果断的决策力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才更能了解她们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现状,才更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该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令学生信服。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民主的相处,你会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你配合是格魅力,是否能够吸引学习融入到你的课堂。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地理课教学反思3
地理知识非常零碎,在课堂上,“课堂效率低”就成了很多人的苦恼。课堂效率不高,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的效率低
“教”的效率低,主要在老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备课,讲课仓促,我们应该把新课标的要求读透,并渗透到教学案中。
(二)是课上要语言表达欠准确,过度重复,我们应该语言简洁明快,清晰流畅。
(三)是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没有给学生反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更正、修改、讲解,使学生及时纠错。
二.“学”的效率低
“学”的效率低,主要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什么学生习效率不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走神,做小动作,没有紧跟老师思路。
(二)是不懂不问,有不明白的问题,没有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三)是没有做练习题,没有及时复习。只有反复练习,进行强化记忆,及时复习才会尽量减少遗忘。
三.“沟通”的效率低
教与学密不可分,完成教与学过程的纽带就是师生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很大程度上师生的沟通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喜欢和某学科老师沟通,那么往往这个学生的这一学科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的道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往往会使学生喜欢老师,这样也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反之,就会产生厌学。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课上老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论是提问的形式还是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基本没有。
(二)课下老师没有找学生进行谈话和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发挥课代表和小组长的作用,不了解学生学习进展,不及时采取相关的教学调整。
以上是本人分析的课堂效率不高的几点原因,以后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引起注意,及时改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地理课教学反思4
修订版的课程标准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更加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征,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而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精神的体验的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地理教学价值与功能的总括评价,回答了地理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现在的地理教材,先使学生对整个世界和中国有整体的感知,再学习分区地理,是总——分的思维过程,然后把各个分区进行比较,分析其联系和不同,这些分析的过程,需要有缜密的思维方式,这些东西,也是隐藏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之下的。
我们教地理,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身外还有一个广阔的天地,要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空间尽量的扩展,尽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机会走到学过的地方去,但是要让他们想到,有些事,并不一定要在一个地方,用一种方式去解决。
地理教学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要求他必须记住地理课堂上学习的每一点知识,而是让他能够时刻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交流日益密切的社会里。“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但要扩大自己的心,却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正像修订版课标里说的:“从地理的视角来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而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精神的体验的层次。”
修改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性质作出了定义:兼有自然学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生活性、思想性、实践性。
我们教地理,要让学生融入到自己之外的天地,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一个合理的世界有所期望,而不是仅仅只看到自己周围的一小块。一个只注意到自己周围的人,并不是我们的教育要塑造的人,让学生,这些将来的主人,对外界有所需求,有所贡献,有所欣慰,也有所不满,培养一批能思考的人,这应是我们这些教师的终极任务。
地理课教学反思5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地理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地理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以上是这一学期来,我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侧重点及目的,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6
时间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7)—(12)班6个普通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虽然本学期节假日多事情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试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两个月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每周都会积极认真参与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与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我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另外,协助师父黄金其老师开展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班培训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参加了《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新教师培训,虽然只有6学时,但在老师的精辟解读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热爱地理教育教学事业
备课认真,刻苦钻研教材、课标,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虚心请师父,并在上每节新课前先做一回学生,认真地听师父的课,听曹老师的课,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另外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外,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并适时适地进行德育教育。批改作业认真。改作业时会有选择地给学生写小字条,指出他们作业上的优缺点,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地鼓励他们。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请听课的师父评课,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二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而对比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可以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三是,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弱,课堂气氛较沉闷。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我师父对课堂把握很到位,他语言幽默风趣,常运用生活实例讲知识点如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他则用炒菜来讲,简单易懂,学生又感兴趣。这些我都需要向师父学习的。
四是,教学语言不连贯,会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五是,容易出现紧张,当有老师或领导来听课就会紧张,不能把课上好。
六是,对课堂、课后练习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地理课教学反思7
20xx—20xx学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可以用“繁忙而紧张”来形容。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的苦与乐只有自己能说清楚,下面简单总结以下:
认真研究考纲,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与同组老师多次在一起共同研究高一考试的有关问题,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讲课方法和练习计划。
及时参加进校组织和市里各种关于考试的培训活动,认真听取进校教研员的讲解与指导,吃透考试精神和规则、办法,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做到“正确指导,不走弯路”提高课堂练习效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层次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渗透到教学之中,注重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注重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勇于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注重课堂设计,巧妙突破重点难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注重兴趣和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我首先做到了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学大纲、考纲及教材,不断改进教法。
其次是认真上课,精心设计和安排每一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录像、计算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使教法灵活多样,提高课堂效益。同时加强学法指导,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主要侧重于图象系统知识的学法指导。如:图文配合法,图文转换法,模式图解法,读图比较法,读图归纳法,图象巩固法等。指导学生改错,一抓到底,养成好的改错习惯,采取多检查、少批评,并坚持改错本与笔记本同时使用,这个方法在教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过以上做法,使地理课生动风趣、感染力强,我所教的学生绝大部分喜欢上地理课,课下也不断的提出问题。教学的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美伊战争、沙尘暴、海水赤潮、西部开发等。地理课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因此,我所教班的地理成绩优异。做到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
总之,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地理年度教学工作反思
地理课教学反思8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地理课教学反思9
地理组 王东霞上周五的最后一堂课正赶上第四章的最一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由于在高一的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这部分知识,所以我提前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课下结合这两本书总结知识点,然后在上课时给大家讲。
星期五那天分别找了三个平时成绩一般但表达能力不错的同学讲了这三部分知识,其它同学的任务是做补充并且提问自己发现的问题(讲的时候又没涉及到的),如果没有人提问我就要提出一些问题。
我发现当他们讲的时候,其余的同学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每讲完一部分都有同学做补充或是提问,有些他们没想到的我做最后总结。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觉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觉得新鲜、有兴趣、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总结知识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讲也有很大的收获:备课时关于台风的剖面图的那部分知识我就没想介绍,但是上课时同学们准备了,而且介绍的比较专业(因为高一已经学过)。
这使想起了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与学就是一个互相进步的过程。
地理课教学反思10
一、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上,某些学生会产生学习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会使学生成绩下降。如果能及时地反馈,揭示学习上的误差,并及时改正,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编制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单元、学期、学年的形成性测试卷,以此分析达标情况,从中获取信息,开好矫正“处方”。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映及课后作业、练习等,及时获得教学信息,以此调整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的.信息反馈,使整个教学过程就处在了可控、可调状态,使教师把握了教学主动权,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地理课教学反思11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地理课教学反思12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反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四、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六、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七、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地理课教学反思13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
地理课教学反思14
两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提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进取的情感体验。
此刻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资料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一样的学习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一是进取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景,研究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本事,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仅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所以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地理课教学反思15
这次教研课总的说来还算成功,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这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特别是听取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的评课意见后,我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正是这堂课让我对新基础教育理念有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课程过程分析及反思
1.欣赏歌曲《拯救地球》
课程过程:学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精髓
任务设置:热身运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通过歌曲引入主题
设计目的:学生能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及感知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新基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融合。
(2)改进方法: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愉快、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
2.地球常识的竞赛
课程过程: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及解答,
任务设置:竞赛题目较为简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并巩固以往的旧知识。
设计目的: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点:新基础教育,关注”生命成长”,强调课堂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满足。而这一环节的设置正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些简单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活跃起来。并有从易到难让学生轻松学习。
(2)问题及改进方法:新基础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强调关注所有生命体所有学生;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所以当一组学生所得红花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小组时,老师要随机另外出些题目给这一小组,让这一小组的红花数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视
3.回答问题:什么是环境
课程过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任务设置:让学生对环境这一概念有个准确的理解
设计目的:能够理解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问题:环境定义的图片出先得太早。
(2)改进方法:在这一环节,关于环境概念的图片可以后些出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欣赏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并作小组讨论
课程过程:学生欣赏并讨论最喜欢的图片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好的环境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好得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设计目的:两两对话,提高其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际效果: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
并能通过两两对话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语反思:表达、交流的能力。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5.展示一组环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对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观看图片并将文字与图片配对
任务设置:通过展示被污染过的环境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同过“找设计目的:朋友”式的配对活动,将图片和描绘性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实际效果:更为深刻。
设计目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文字图片配对的活动,对几种典型能的环境污染形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前后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问题:图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进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由各积案近的过程。所以应将图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对照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理解。
6.讨论污染的种类及来源等
课程过程:学生对特定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任务设置:一小组的形式对环境问题的进一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设计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设计目的:加强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反思:习惯。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问题;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有些紧张、拘谨。
(2)改进方法:今后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7。作一个关于小区环境调查报告
课程过程: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同学家的小区环境做一个调查报告
任务设置:这个活动让学生既关注书面知识,又式学生把书面知识和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的意识或能力。
实际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优势:这一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相关的。
(2)问题:做总结时由于时间紧,只叫了一位学生做报告。
(3)改进方法:将时间安排得更为合理,可以邀请2—3位学生做报告总结。
8.宣誓活动
课程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宣誓
任务设置: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宣誓,激发学生的
责任感,及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设计目的:学生的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的得到加强
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反思:
(1)优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责任感。
(2)问题及改进方法:此环节在处理上不够流畅。今后在类似这种环节的处理上要在前一个环节中有所铺垫。
二、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体会
1、新基础教育课应该是务实的课,而不能空有形式却没有内容。
2、丰富多样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活动都必须充分利用,而不能对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
3、每个环节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4、教师掌控课堂气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感等对课堂气氛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