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尾巴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连生字也没有注音。学生习惯了借助拼音识字,一下子没有了拼音,学生如何读课文认识生字呢?
学习新课之前,我习惯让学生先预习,这篇课文我事先没有让学生预习。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篇极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识字的好素材。
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课: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书:小壁虎)。谁来说说小壁虎长什么样儿呀?(出示课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小壁虎决定去借尾巴(板书: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它借着了吗?
观察书上的插图。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请大家看书上68、69页的彩图。书上一共有几幅图呀?谁来给大家讲第一幅图?学生一副一副地讲,然后把六幅图连起来讲,降低难度又有了整体的把握。
读课文。
“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我范读课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喜欢读又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老师读的好吗?相信大家也能读得这么好!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么,这篇课文有拼音么?那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问老师,有的说问同桌。
“今天比一比,看谁学会了自己认字。我提议大家把不认识的生字先画上横线,三个人一小组,画完后三个人交流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记住绳子的方法。如果你们三个都不认识,就画上三角,一会儿我们集体学。
”学生自主识字,我巡视指导。一开始个别小组知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的小组急于求成画课后横条里的二类字。我马上给予全班学生提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自己先读课文,边读边画不认识的生字。学生慢慢进入状态,我在给予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小组内不认识的字,此时我并不急于教孩子,而是提问别的小组有没有认识的,动用全班学生的力量,说说识字的方法。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二类字一类字学生都已掌握,只需集体巩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断和檐两个字,进行了集体识记。
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旨在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识字问题将不再是个难题。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比尾巴》这一课,我本着“课堂上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的热情”。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在整堂课中,我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主体的地位。
另外,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在第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问句和答句的'读上,我读,让学生发现问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过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充分感受问句和答句读法的不同。接下来,又进行了男女比赛读、个别读,谁读的好,就请他来给大家示范某一句,让大家跟学。最后,请个别同学采用问答形式来读,并请个别学生来表演着读。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是,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地在那学着小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3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透过对话描述,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用心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能够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设计如下:
一、贴卡片激趣,初读感知
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读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呢?(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相应贴上动物图。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透过朗读课文,做填空练习。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分主角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我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潜质。
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
把六种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相应尾巴特点的词语卡片,让学生上台贴。到达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找资料,也能够上网或到动物园看看,收集动物尾巴的奥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家长、老师和同学。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议论动物尾巴的不一样特点,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一样的形状,有各种不一样的特点。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齐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好处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4
《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进取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趣味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主角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简便、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营造氛围,放飞学生潜能
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欢乐无比”;最终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观教学,帮忙学生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忙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此刻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猴——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运动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选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学生在给选手穿上运动服中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能够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终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写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必须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能够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所以,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三、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懂得鼓励、欣赏学生,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仅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本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突然说:“我还明白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机让其他学生继续往下编,于是就有了“黄牛的尾巴像细绳。”“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绒球。”……比完了尾巴,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又开始“比翅膀”、“比四肢”,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描述的过程,思维也更深层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我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我按照找出的要点自我读,最终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终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5
一、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教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靠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活力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更有利于日后习作本事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所以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我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6
从备课到上课,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
与原先的教材相比,此刻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假如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透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就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忙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简单,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学。从识字到朗读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学生来参与,假如学生从头至尾,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那么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在当小老师,小评委朗读明星的过程,我很高兴的看到学生们高高地举起手,眼中充满着期盼,期望老师能给自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不仅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更愿意赢得同伴的认可。假如没有强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们,教学效果肯定会差很多。在学习中,他们不单做到自我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师生间的配合,又有同伴间的一问一答,在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仅仅关联到个人,更关联到同桌,小组,全班。只有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应对每一个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难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是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以后,千万不能吝啬表扬。在上课时,应变潜质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正确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我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学反思7
第一次参加“责任杯”教学比赛,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松鼠的尾巴》。这篇课文是新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小松鼠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尾巴的作用,解决了问题。通过学习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课文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篇幅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35分钟内既完成生字教学,又完成阅读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动了很多脑筋,花了许多心血去作准备。
首先,我仔细分析教材,制定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寻找突破口。其次,上网查找有关松鼠的图片资料,参阅优秀的课堂实录,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案。然后,自行设计制作课件。
一切准备就绪,我对上好这堂课也就胸有成竹了。果然,课上得很顺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识字。
随文识字是一种很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字方法,即把生字放在一篇课文中边识字边阅读,把识字、阅读、说话等基础训练有机结合。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十个生字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分散教学,抓住重点,各有侧重,不面面俱到。如教学“茸”,我用长毛绒玩具和毛围巾让学生触摸,从而理解“毛茸茸”;教学“摊”,请学生做动作;教学“遍”和“寒”,着重组词;“踪”字强调字音和字义;而“最”“降”“乖”的教学则注重分析字形。所有生字都在一定的'词语和句子中出现,有具体意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而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字形,读准字音。
二、重阅读。
在引出课题时,我先出示了“小松鼠”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读好句子,再学习生字“茸”,接下来直接导入课题。接着,组织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读课文,并出示要求,做到有目的地读。读完后完成口头填空: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可以;可以。初步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有侧重地学习第2、3、4节。其中,第2小节主要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内容;第4小节比较简单,通过动画演示来理解;重头戏放在第3小节,这一节描写黄鼠狼追赶小松鼠,小松鼠拼命逃,在紧要关头用尾巴当降落伞帮助它脱离了危险。我将这一情节用动画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趁机组织学生同桌边表演边朗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松鼠尾巴作用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跳跃”“顺着树干”“扭头就跑”“紧追不舍”“无影无踪”等词义。
三、练说话。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课上及其重要的环节。我设计的说话训练由易到难,层次分明。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看大屏幕上的小松鼠跟它打个招呼)并出示句式:这是一只()的松鼠,它()。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阀门,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说话的兴趣。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了一个拓展训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也很顶用?出示句式:的尾巴,可以。我还专门制作了各种动物的幻灯片,给学生适当提示,学生发言异常踊跃。最后,我要求学生将上面说过的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增加了难度,渗透总分结构的段落形式。出示句式: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的尾巴,可以。动物们的尾巴真顶用啊!
当然,课堂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光盘与幻灯片之间的转换不很流畅,因而浪费了少量时间,显得有些烦琐。这是设计环节时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比尾巴教学反思8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这首儿歌语言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它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孩子们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们各种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这为他们学好课文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9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习定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经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习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习小组就所学资料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习、课文主角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一样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资料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习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趣味的或异常的地方,并将自我的发此刻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自我的发现。
“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经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一样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料,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比较尾巴是一首充满童心和童趣的童谣。它捕捉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征,并以“比较”的形式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猴子、兔子、松鼠、鸡、鸭和孔雀尾巴的特征。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它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它们对奇怪的动物尾巴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这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总是从孩子的兴趣开始。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我们采用了各种形式(男孩和女孩、教师和学生以及hellip)来改变和背诵儿歌。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培养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是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一、收获:在情境中快乐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我想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把整个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多种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 , 在活动中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生字词“孔雀、松鼠、兔子、鸭子、猴子、公鸡”。力求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同时识字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想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爸、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情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学到方法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就是本着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自始自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二、反思:在情境中的快乐阅读。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虽然在创设情境识字写字这一块教下来还是比较顺手的,但是学习课文时还是有一些遗憾。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有些地方还需要一些这样的更改:师:(让学生做评委的时候)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瞧,运动员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就有不一样的特点,其实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说话训练的机会。(课前就让孩子去收集、观察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那么他们从生活中走来了。)而且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尤其是朗读更促使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若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特点。”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辗转多年,金秋九月,收获梦想,我有幸能加入新钢一小,重踏的三尺讲台,做回孩子王。十二月八号的汇报课我深有感触。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我的师傅唐老师和同事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我的孩儿们的积极配合。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低年级的识字和朗读教学都是重点,所以我采用了以读为主,随文识字,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
一、识字。第二课时一开始,通过发运动服叫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二、朗读。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比如问句的朗读,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教一篇课文,首先必须先把自己放在文章中去,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我没能很好地投入,感觉自己游离在课堂之外,与课文还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己的语音语貌影响了整堂课的水平。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我的语调过于平谈,不能很好的牵动学生。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级组的同事多多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小壁虎借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通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雨、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图文结合,讲读结合,让学生边思边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文有6幅插图,我先在课件上展示图片,让学生先看图说话,然后回到课文里,再看看课文时怎样来写这幅图的,读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有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解决。
首先通过读的方式,让学生熟知课文,了解大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其次运用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产生兴趣。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不管教,还要让孩子自主学习,通过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教师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
二、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2-27
《比尾巴》教学反思07-23
《比尾巴》教学反思[实用]07-06
[热]《比尾巴》教学反思07-06
《比尾巴》教学反思(热门)07-09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04-12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03-01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03-17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