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教学反思1
前两个周的影子培训,恰好赶上北碚区识字教学赛课,我们有幸聆听了两天的识字课。精彩纷呈、活而不乱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教学中彰显随文识字的特点,注重了识写结合,并教给孩子们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老师们优雅的教态,甜美的笑容,善于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无不展示着她们的魅力。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和疑问:
1、对于一篇课文,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完成什么教学目标?这次赛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迎合随文识字,边教生字又边在分析课文,试问:学生在课文都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怎么去理解课文呢?
2、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流行的趋势,是不是所有生字的学习都要随文呢?传统的集中识字方法就完全摒弃吗?将随文识字贯穿始终,整堂课老师都在喋喋不休,不光老师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哪里?
3、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或是笼统地说“你真棒”?生生之间的评价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进来?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想也就是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反思中一点点进步吧,对于以后的识字教学,我会按照廖静老师讲的六点提示来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
1、加大识字比重,要占课堂教学的一定时间。(写字占8分钟左右)
2、处理好识字与其它方面(朗读、词语的积累等)的关系。
3、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4、当堂完成识字任务。
5、加强书写指导,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了解学生的学情。
6、注重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识字教学反思2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重点,而形近字是重点中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理解是区分的关键,而形近字最大的区别就是偏旁部首。
今天教《看电视》,有两个生字的形近字特别多:妙、精,怎么样让孩子们乐滋滋去认识它们的形近字呢?我用上了一种更儿童化的语言:找找它们的“姐妹”和“兄弟”。
先给“妙”字找姐妹,孩子们找出来了:“抄、炒、秒、沙”!怎么记住它们呢?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力,部首就是字的'“衣裳”,看看这些“姐妹”字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们的回答令我拍手叫绝:“妙”穿的是粉红色,“抄”穿的是“蓝色”,“炒”穿的是红色,“秒”穿的是绿色; “沙”穿的是黄色。这些联想跟部首的含义很有关系,实在太有意思了。
轮到给“精”字找兄弟了,孩子们找出了“请、清、情、晴”,偏偏没有人说出“睛”,我笑他们都把眼睛丢了。再给“情”字组词时,孩子说出了“爱情”,然后我问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谈,他们说长大后,是呀,长大后就可以谈,他们还问,林老师有没有,我笑了,当然有了,林老师都是成年人了呀,你们长大后也可以谈呢,但是现在只能谈什么“情”呢?孩子们说了“友情”,是的,这一切的交谈都是自然随意的
识字教学反思3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翻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有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认识并记住这么多的生字呢?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在这方面,我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一、游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编字谜、编故事、找朋友、对对碰… …这些有趣的游戏将枯燥乏味的识字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二、方法是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最佳保证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识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学中我除了教给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外,我还教给学生用拆一拆、拼一拼的方法记字形,并鼓励学生给要记的字编顺口溜。如:月字变旁要瘦长,“没”字去水换月旁-----股;一只大鸟落山上,山字变小鸟下藏------岛…… 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三、巩固是加深学生记字的最佳举措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特别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多看故事书。“写十遍不如常见面”,单纯的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写生字词,既枯燥又乏味,倒不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常和字宝宝们见见面,这样既使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又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反思4
《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这样的归类识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出现过几次,对学生来说,构字规律学生已经了解,学习难度并不大。
我先让学生回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然后自学记住这些生字,在交流自学成果的时候,强化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然后我把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通过词语的理解再次强化这些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功能。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花苞”和“饱满”两个字是理解的难点,我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辨别。理解“花苞”一词时,通过直观的.看图,一朵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多是完全盛开的,学生对花苞的形象更加深刻了。在理解“饱满”时,出示了豌豆,一幅是豆儿快要挤出来了,另一幅是豌豆还未成熟,通过观察比较,“饱满”一词的意思学生也已经明白了。“饱满”一词还有一种理解,我就请全班同学观察我们班的邢苏睿同学,因为这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精神饱满,而有几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样子。我就让同学们向何琳琳学习,上课精神饱满,不要无精打采,学生自然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识字教学反思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以《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读准了字音;其次,我让学生看田字格中有几个生字,并要求他们从文中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拼读。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也为课堂上学习生字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有“画”这个生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与“一幅画”的“画”的不同意思。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学生理解到了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三、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四、教给学生运用“自我再现法”复习巩固生字
记忆的东西在保持中会发生遗忘。因此,复习巩固生字很重要。我教给学生学会自我再现生字,实践证明对巩固生字十分有益。
(一)自我口述法
将课堂上学的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组词等,不看生字口头复述出来。说出来之后,再看书或与黑板上的范字对照,及时纠正复述中的错误;也可以说给同位听,说完后让同位指出正误。此法可用于课堂巩固练习或放在课间休息时进行。
识字教学反思6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自主独立识字。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呢?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我特别注重将一些识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给学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在片段一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方法来自主识字了。如,他们能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编顺口溜、猜字谜、找反义词、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各种方法都成为了孩子们识字的“良方”。
第二,自主选择识字方法,体验识字过程中的快乐。
在识字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法去自主识字,体验识字过程中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在片段二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游”字,孩子们在识字过程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自主,他们完全成为了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识字教学反思7
本课是由几组与冬天(气候、植物、动物、运动)相关的词语构成的词串。
一、朗读训练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只注意到指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流利。这12个词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我没有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另外,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还没有读出腊梅、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不畏严寒的精神。总之,因为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读出词串的韵味和美感。
二、一些环节的处理缺乏艺术和技术。例如在学习第一行词串“寒流、大雪、北风”时,我一开始想让学生联系这几天的天气情况来介绍寒流,但还是没有说到点上,只说了温度下降。我原想通过这个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寒流,结果绕了一个大弯子,学生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如果我改变一下,先让学生读读这行词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已经懂的词语,如果有学生指导“寒流”是怎么回事,就让他说说。如果学生不懂说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做寒流,这时学生对寒流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行词串进行说话训练,介绍冬天的气候。这样,教学就会更扎实有效。再如:在“岁寒三友”的导入时不够自然,花的时间也太多,如果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再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资料,最后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反思是痛苦的,因为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解剖;反思也是快乐的,因为在反思中我>收获着,成长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才有无限的魅力,让人不断的追寻。
识字教学反思8
《识字1》,其实就是一组以“传统节日”为中心的词语串。我想,编者的意图是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识记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
因为——当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体,并存贮于脑海时,他们便拥有了以下的可能:若再碰到“春节”这个概念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蓦然浮现诸如饺子、拜年……之类的实物图象;若需要描述一下“清明”时,他们也就会通过“扫墓”“踏青”具像的勾画去再现“清明”的风貌。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教学就循着词串教学的规律进行——
1.有节奏地诵读。
提醒孩子们特别重视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示范、感受、练习,读出诗韵。
紧接着是边诵读边想像,提醒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目的是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存贮起可供日后解决问题时,能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相似模块。
2.一笔一划地练。
一方面继续提醒学生认真领会与把握正确执笔的基本要领;
另一方面就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描红”字帖,指导学生认真“读帖”,提醒学巩固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基本笔顺规则,偏旁的名称,以及如何描红、如何临帖的操作程序和要领。
识字教学反思9
一年级语文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识字一有八个四字成语:春回大地、万物复数……一开始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认真的观察春天,这些词语是很难理解的。当我从百度上打开一个课件,课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课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画面,我由她导入了本课的教学。
春姑娘沉睡了一个冬天,她带着礼物来和我们玩耍了。谁知道她都带来了些什么呢?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起来了。有的说是温暖的阳光,有的说是漂亮的花儿,有的`说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精彩极了。同时,我们又回顾了上册的《阳光》《雨点儿》,既与前面的内容相联系,又学习到新的词语,在相机出示精美的画面,这样一来对这八个词语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兴致勃勃。
不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让同学们提到春天开的花,居然说出有菊花,这是孩子们经常犯的常识性错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应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
识字教学反思10
识字写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教好学生识字写字,我积极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做了一些尝试,教学这一课的生字,大致的步骤是:
1、拼读加直呼三遍,
2、结合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扩词,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分清音同字不同的字;
3、让学生说说字的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的方法,单人旁加“也”就是“他”;
5、边说笔顺边书空,
6、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哪些关键笔画该怎么写;
7、老师范写,边提醒,学生跟着书空;
8、学生在书上描红,
9、学生在硬笔习字册上练写。
在教学“他”这个生字时,我把本文绿线格中的`“它”与之前学过的“她”这三个字放在一块让学生做比较,观察到偏旁的不同,字的意思就不同,再说句子让学生选词填空,学习效果较好。
以上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在尝试中发现费时较多,可以根据字的难易做适当的调整。
识字教学反思11
《识字8》是一篇教学形声字的识字课。本课我教学的事第二课时。书本只有一首短小的儿歌,短短两句话,如何才能上出心意,让学生学到更多,在组内老师的讨论下设计了四个环节:①默词复习导入②猜谜导入、学儿歌③检查、交流前置性作业④自编儿歌。按这样的思路下来,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之前试上两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课我将重心放在后面的编儿歌,看似与课文内容练习不大,花的时间过多,但是从长处想,学生不仅对形声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的是学生学习形声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整个读、编儿歌的过程,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指导编儿歌环节中,我采用梯度教学,由易到难逐步指导,四部教学,先是回忆课文所学儿歌,后交流前置性作业搜着的儿歌,再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最后学生自编。逐步放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现确实不错,让我深感学生的潜力无限,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还有大胆地放手,敢于给学生提供舞台。
但好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遗憾,事实如此。由于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较弱,该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儿歌分析琐碎,断了学生的想象。这首儿歌只有两句话,现在看来其实没必要分居解析、朗读。我的分句指导,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被问题阻断,导致后来的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够到位。简短的儿
歌可以直接让学生来说,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好几个学生“咧”的发音不到位,但我只是简单、重复发音,若是能交给学生发音的`方法,让学生做“咧嘴”的动作,学生通过嘴型的变化学习发音,效果会好些。教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会学习”的理念下,更需要老师改变思路,教学创新,让学生爱学、会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语言匮乏,不能带动学生学习。本堂课学生举手积极了,学生范围也扩大了。但还是能看出来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分心。想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考验老师的能力了。老师的激情能带入学生进入课堂,老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我能表扬,但是这个表扬还不够,不仅将其赋予个人,而是要借助这个表扬鼓励全班学生,激发他们的学生信心。另外我深感自己语言匮乏,评价语较单调,不能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是需要积累的,平时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
3.忽略了细节。教学中的板书让许多老师一头雾水,其实原本是学生回忆一首儿歌,出示一组形声字。课件里的错字,以及不合时宜的小熊,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未能及时纠正??诸多的小细节,让这堂课失色不少。作为老师,还要心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准备。
识字教学反思12
一年级下学期《识字三》是一首“对子歌”,文中选取我们日常常见的几种事物,读起来朗朗上口,很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章教起来应该是很活泼,课堂气氛很活跃的,但是在我的设计下,一堂本该充满活跃气氛的课堂,却变得死气沉沉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想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的'孩子本身就很活跃,课本中选取的课文更是立足于这一点,但是我在备课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学习生字部分,没有照顾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路下来,早就超过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所以教学效果不够好!
(二)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为了整体效果,一味的让学生齐读,整体读,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有些同学必定学的不够扎实,或者对知识有些模糊,这更得进行必要的全部检查,但是我都没有做到。
(三)备课备的不够充分,教材,学生,各种因素都要顾及,但是我的备课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以至于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四)缺少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
(五)个人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学习,作为一个新人,很明白自己缺少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长的更快,尽快走出这种迷茫的状态。
希望通过这种活动更加激励自己,更能明白自己哪里不够好,早日改正,希望自己成长的更快!
识字教学反思13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工的呼唤。
今年我在爬犁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 、 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过程中识字量大,学生记忆不深而导致的,那么“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了解的不深刻,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解这可爱,神奇的汉字呢?我便对中国的汉字教育进行了一点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 、 《三字经》 、《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泛听取学者、同志的意见,学习教师们的先进经验,创造出了有趣、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成语典故的'来自古代文献。像“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代中的名言警句子缩写成,如“水落石出”等,前一句写出了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学生环境,学生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学生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识字教学反思14
苏教版新教材的词串识字是一个亮点,它是以特定的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意义连接,组成词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韵,近似一篇“小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那一串串词组都具有鲜活的力量,能使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这一课就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的,经过精心组织,12个词之间产生了联系,并形成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想象去体会、感悟,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
一、创设情境进入课文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大海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海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件播放大海波涛的声音和图片。让孩子们课前对大海的文字了解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二、借助拼音引导自学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风”是后鼻音,“晚”和“湾”声调的差别,“鱼”和“渔”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然后创设送生字宝宝回家的情境,让生字回到词语中,学生连词认读。接着再送词语宝宝回家,让词语回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串,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多种形式展示朗读。
三、词图对照,认知事物
在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情境图贴词卡。
师:词语宝宝特别调皮、贪玩,它们呀想玩耍去,它们会到哪儿玩耍呢?原来呀,它们要到大海上玩耍,词语宝宝到了大海上,怎么看不到它们了呢?快来找找它们,把名字给它们贴上了。(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把这些词卡发给同学们,请你们给大海边的景物挂牌子。
学生很兴奋,小手举得高高,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同学先把手中的词读给大家听,再想想该贴在哪儿。
其中一位同学举着写有“海风”的词卡不知所措。
师:就是呀!“海风”在哪儿呢?我怎么也找不到?
一同学着急地跑上讲台将“海风”挂在桅杆上飘动的小旗旁。
师:是在这里呀,这是小旗呀,怎么就成了海风了呢?
生:因为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飘,一定是海风吹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又爱动脑筋,真棒!
这一设计将文字与事物相匹配,既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识,又理解了词义,认识了事物。特别是对“海风”的认识,我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和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浮现。
识字教学反思15
识字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游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小游戏,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快乐,既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也领会了对子的特点,初步学会了对对子,激发了学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兴趣。
游戏开路激发学习兴趣
课伊始,老师说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天,学生对地,老师说上,学生对下,老师说前,学生对后……(上下前后大小左右多少来去黑白高低远近粗细远近古今明暗早晚有无出入宽容买卖南北首尾西东始终干湿公私美丑薄厚。)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因为简单易对,学生兴致勃勃。接下来老师问:“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由一个字对它的反义词到两个字而且没有反义词,学生感到困难疑惑,好奇心萌发了。接着老师说:“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首有趣的对子歌吧。”学生对新课文就充满期待了。
游戏让朗读趣味横生
这首对子歌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朗读是最有效的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但反复的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厌倦,怎样让学生读的有趣味,笔者设计了一个朗读的.游戏。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后,设计了师生轮读,即老师读单数行,学生读双数行;师生分读即老师读“对”前面的内容,学生读“对”和后面的内容;拍手读,即学生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读“云”时自拍一次,读“对”时和同桌互拍一次,读“雾”时再自己拍一次。也可以在读“对”时轻轻地拍一下桌子,或者在空中和老师对拍一次。再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有趣的方法,学生读的有趣味,读了还想读,就为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在游戏中领会对子的规律
这首对子歌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的最后两行隐藏着成语,共有五个成语,怎么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语言规律呢?先出示一个小节的内容,(第三小节)让学生寻找规律。有熟练朗读的基础,班级中会有聪明的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如果把对字去掉,它就是一个成语。
老师就引导学生做这个游戏,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五个句子,让学生尝试着把对字去掉变成成语。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做到,而且很有兴致。为了让学生理解“和风细雨、蓝天碧野、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五个成语,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课文中有两页插图,前幅画的是山清水秀的情景,后幅画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把这两个成语贴到相应的图上去,并要说明理由。再用多媒体出示了另外三个成语的图片,让学生猜再说出理由。图片很美,环节很有趣,学生猜得不亦乐乎。猜中成语后出示成语,并学习成语中的生字。再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游戏,出示这册课文前几篇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在成语中加一个“对”字,变成对子。既复习了前几课中的成语,又复习了对子的这个特点。
在游戏中复习生字
当学生学完课文后,应当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加深记忆。老师在这里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游戏是编了几句话,把本课的生字放进去,让学生来读这些句子。(比如: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阳光下,飞舞着许多蜜蜂和蝴蝶!余杭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让我们爱护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
另一个游戏是师生做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我是李,我有上下两层楼,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可以对:“我是秀,我也上下两层楼,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说:“对对对,李和秀,好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本节课中的音近、形近的生字。
在游戏中拓展延伸
上课伊始的时候曾经跟学生做过对反义词的游戏。还提出“太阳对什么?黄狗对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学生已经领会到对子的规律,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一对,并解开谜题。老师出示对子。大对(),多对(),黄狗对(),鸭子对()。()对小,()对少,()对香蕉,()对黄桃。在这个游戏的设计中,老师有意识在安排了一上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比一比》)的内容,课前还有意识地复习过。学生并不觉得难,学生做完这个游戏后,明白对子并不都是反义词,只要内容相对也可以。
在这篇课文中,由于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了适当的游戏,学生学得有趣味,觉得轻松,也学得扎实而有效,老师也实现了想通过课文学语文的目的。
【识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反思04-12
识字教学反思03-10
识字一教学反思04-10
《识字4》教学反思04-11
《识字3》教学反思06-24
识字5教学反思02-19
《识字五》教学反思04-08
《识字7》教学反思04-20
识字3教学反思04-18